第一篇: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作业质量实践心得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作业质量实践心得
王建华
作为数学教师的我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作业质量’活动,经过实践探究颇有收获,下面就提高数学作业质量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保证作业时间
我在学生中提倡“学得认真,玩得愉快”之风。每节课上课时,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表意见,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课学完,每节课留5到10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做作业。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作业的时间,也能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辅导差生,减少错误的机率。
二、专心作业,提高正确率。
只有学生学会了课堂的内容,才能保证作业的正确率,要在课上尽量留出一部分时间做作业。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想好思路再动笔,避免了涂涂改改,作业也就清楚多了。
三、科学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时,我在必做题的基础上添加个“每日一题”,如:对于基础差的同学,每次作业添加几道基本题让他们完成,由浅入深地训练他们,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对于成绩优异、思维敏捷的同学添加几道有一定难度的附加题,以训练他们的思维。
四、巧用激励手段及适当的批语
每当我查作业时,会与学生面对面的运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运用“你最棒”、“你真棒”、“非常好”、“有进步”等激励词语,使同学们都把作业看成了一种比赛,个个都想争第一,字体越写越工整,格式越来越漂亮,而且为了每次都能得个“你最棒”,同学们更认真听课了。
批改作业时,加上适当的评语。它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所以在批改作业时,加上一两句简短的话,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如:对于过于文静、害羞的同学可写上“你上课很认真,可我却从未听到过你与同学讨论的声音,我真期待……”;对于上课爱搞小动作或讲话的同学,可写上“你很聪明,如果上课再认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刘岘
作业质量是衡量学生学有所得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完成作业时不是那么认真,只求速度,不讲质量,马虎、粗心大意,敷衍了事,涂涂抹抹,书写潦草……老师煞费苦心却收效不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有了一点点的收获。下面就此问题浅略的谈谈我之所见。
一、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作业意义。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学习目的意义还不够明确,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所以他们多半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去做事。不少学生把作业看成是老师交给的一种任务,于是他们就会马虎从事,只管做完、做快,不管做对。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做作业,并提出作业的一些要求:①书写要整洁;②做完要认真检查;③做作业时不讲话;④除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外的题经过反复思考仍然不会做的,可以查阅字词典等工具书 ⑤认真看老师的批改,错误的地方要及时改正。如果是简单的字词错误还要在旁边抄写三遍。⑥听写错误的词语纠正后再默写一遍,听写不符合要求的再重新听写,直至合格为止。
二、教师要注意留作业的方式和内容。
一是教师留作业要有计划,不“偏”不“怪”,且具有目的性、针对性、代表性,这样既能使学生消化巩固课堂知识,又能培养其综合能力。要注重质量就得注重分量。分量太多,质量自然就上不去,大家就会以完成任务的方式去完成。如果作业都是比较精辟的,比较典型的,量不多,那么学生自然就会专心完成而不会抄袭或者其他的。
二是作业形式要多样化。减少机械的抄写作业,增加培养兴趣,体现能力的作业;既要有当堂或当天完成的短期作业,又要有几天甚至几周思考完成的长期作业(如搜集口语交际材料、搜集作文素材、综合实践活动等)。各种作业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才能提高作业质量,使作业的布置从应付了事转向主动积极完成,从老师主动布置作业到学生主动问作业,使学生通过作业既消化巩固知识,又培养了综合能力。
三、教给学生做作业的方法。
作业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做作业前老师可以适当了解作业偏差学生与课堂教学内容是否脱节,学习是否付出了一定的心智努力,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完作业的基本方法:
1、复习。复习是做好作业的知识准备。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认真回顾思考,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
2、反复读题目,理解题目意思。这一步包括弄清题意,联想与课题的类化三个环节。A、弄清题意就是要正确领会题目要求。
B、联想就是对习题联系所学知识的思考,找到正确解题思路。C、课题的类化是把当前的新知识点纳入同类的知识系统中去。
3、独立做题。它是将做题思路表达出来的过程,基本要求是:准确、规范、快速。
4、认真检查。这一环节的任务是独立判断作业做得对不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5、独立改错。错的地方往往是自己知识能力薄弱的地方,发现并改正后能弥补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一般有逐步检查法和重做法两种方法。
四、优先批改作业,及时反馈作业的结果
对学生的作业尽可能当堂批改,当面批改、随到随改,优先批改,鼓励为主,打“√”为主,做错的地方只画个圈,打个问号,尽量不用“×”表示,因为“√”像进取的阶梯,“×”像剪刀,是“此路不通”的意思,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剪”去不少。老师批改完作业,学生拿到作业本后,如果看到“√”号感觉还不错,但是看到“×”号就直皱眉头。特别是作业中布满了“×”号,到处都有此路不通的标记,学生此时的感觉就真的是无路可走。所以我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用“O”号圈画出具体的错误,如错别字等;用“?”号代替“×”号则可以代表书写潦草不清或是空白的作业等。而 “О”号或“?”号则像循循善诱的老师,学生看到它,就不会因为做错了题目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其次,让学生当面及时纠正错误,对于特别有困难的孩子老师还可以当面辅导讲解,也解决了后患。此外,教师应积极捕捉作业闪光点,取得进步时及时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如泉水般涓涓细流的关爱,这样一来既降低他们做作业时的枯燥感,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同时也要适时给予不认真学习又经常不完成作业任务的学生适当的惩罚,但惩罚一定要有度,错一罚十或罚百的做法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行为。
由于老师精力有限,不可能每项作业都全批全改,这时,就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教师将权利下放给学习小组长,让组长根据优差(即一个优生带动一个差生,偏差生改优生作业)合理的分配作业,教师讲解,学生互相批改。这时,教师对于每一个小题出错的孩子都要让他们站起来说说自己是怎样错的,正确的应该是怎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识记。这两全其美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学生的作业应该追求一个“实”字。我们教师今后的任务将任重而道远。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不成熟的做法,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三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关键词]: 课堂教学、主体意识、教学模式、探究学习
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弗赖登塔尔称数学的美是“冰冷的美丽”,这是因为数学教学的内容都是经过抽象以后的“形式化”的材料。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精心创设一个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情境。当学生的学习投入到了“真实的情境”中,他就会面向生活与实践,为解决问题而学习;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就会去自主地寻觅、探究和发现,学会怎样学习。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主动地活动所获得的东西,比讲授给他们的要丰富得多、扎实得多。而且这样做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数学
情境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怎样精心设置和有效利用它。一般来说问题的呈现应该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及一定的开放性。
例如,在讲授矩形的性质时,可先出示问题:建筑工人要测量他所建的两排墙壁是否垂直,但只有的条绳子和笔,你能给他想出办法吗?然后在老师的适应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讨论,自己总结出矩形的性质。让学生体现学习的乐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发现式教学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有讲练式、探练式和自练式等三种基本数学教学模式,这三种基本教学模式最后都落实互“练”上。这使得教与学缺乏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出现了“高原现象”
发现法是由美国“结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布鲁纳提出来的,发现法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索思维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不是观众,将单纯的教师“主演”变成师生共同“表演”。这种共同参与的活动中有一种至关重要的“发现法”——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某些规律、结论。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这一知识时,可指导学生剪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再画出它们的对角线,然后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保持位置不变,另一个绕对角线的交点旋转360°,看看旋转前后的图形是否重合,同时,这一过程还进一步巩固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又如在讲授有理数减法法则时,讲解下例:(+15)-(+7)=+8,(+15)+(-7)=+8,可以看出来,(+15)-(+7)=(+15)+(-7)。再让学生观察上述等式两边的相同与不同,发现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让学生将所发现的规律、结论用他们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再加以讲评、改正。通过教师的引导,就可以将书本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后变成自己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及记忆,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结合学生实际,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意识到通过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少地区、学校在极力试行、推广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以适应数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其中出现了不少成功的教学模式,如: 上海市青浦县在教改中提出“诱导——尝试——归纳——回授——调节”的数学教学模式;邱学华提出的“尝试教学法”;卢仲衡创立的“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等。但我们不可能照搬这些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后进生偏多的农村地区。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认真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四、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2 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这里所讲的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问题。学生学会以数学建模为手段,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团结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合作的能力;以数学建模为载体,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具体地说,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及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还要注重教会学生科学合理的数学阅读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从而养成主动的、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从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的能力
实际问题的特点是语句冗长、数据多、变量多、数量关系隐蔽,问题提供的信息大都是“生活化”而非“数学化”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感悟信息的能力,从整体入手,抓住本质关系。在面对许多数据时,我们要使学生学会使用表格将数据条理化,理顺各种关系,建立起直观的数学信息图,从而有效建立数学模型。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能按照数学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把相应的课本、练习、习题、解答以及相关的其他学习资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再提供给学生,这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自学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目前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上课时完全按照课件既定程序进行,只需按动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无法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教学过程,这样使得整个教学缺乏活力和灵活性。学生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因此,3 我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
1、课件制尽可能生动形象,并能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科目相比较抽象,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重难点要突出,不要也没有必要和其他教学环节死死连在一起,否则会影响教学的灵活性。
2、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要忽视黑板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但全程用多媒体教学会令学生无所适从。适时利用黑板板书一些重要知识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双管齐下”发挥了“1+1>2”的教学效果。
五、重视对作业的讲评
作业讲评是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作业讲评是批改作业的延续,高质量的作业讲评,要求教师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批改记录、讲评计划及注明详讲、略讲与不讲,善于捕捉典型的错误和代表性题目。例如:有一些同学把3x写成x3,这是书写习惯问题,属略讲; 又如在计算16和16的平方根时,出现了这样的错误答案:16的平方根是4、16的平方根是4或4,这是概念混淆不清造成的错误,属详讲。 作业讲评还具有及时性。俗话讲:打铁趁热。及时讲评,可使学生及时更正错误,在原作业的基础上,再次思考,发现自己知识的缺漏和错误的思维习惯、方法,更好地把握知识的准确性,加深掌握程度。
作业讲评要求学生积极配合。长期以来,不少学生完成作业当作向老师“交差”,发下去的作业只看批语,不检查错误的原因,更谈不上纠正。有些较好的学生,虽然留心检查错误的地方,但往往就错改错,不做深究,久而久之养成了不独立思考、得过且过的坏毛病。因此,讲评作业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要只是机械地给出正确答案,而要注意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各抒已见,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六、成立学生探究学习小组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文字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改革课堂教学,真正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探究教学将切实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将是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究真理、交流人生体验的一种平等关系。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建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教师和学生都成为了真理的探索者和追求者。探究性学习将促进教学规范的改变,将传统的模仿性、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建构主义的创新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把课堂变成一个创新的学习社区。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个性的合理发展,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养成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良好学习品质,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愉快合作的精神,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性人才。
七、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促进学困生的转化,而转化学困生非智力因素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已被国内外的教改实验所证明,除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内在的学习动机外,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工作。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进入初中,随着知识拓宽和难度加深,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教师除了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外,还应注意观察他们的思想动向和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树立信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表扬,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学风、克服骄傲情绪
有不少学生向我表达了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每到测验考试,很多题目都会做,但为什么偏偏就做错了呢?这与很多因素有关,有平时练习太少的原因;有发挥不好的原因;有粗心做错的原因,更有些学生为了表现自己,与时间赛 5 跑,没有审清题意就下笔,做完又不检查,导致不该失的分却得不到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严要求每一个名学生,哪怕是一个错误的符号也不放过,对于经常出现粗心大意问题的学生,除了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外,还对他们给予具体的学习指导。
[结束语]: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徐斌艳主编,2003年9月
2、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叶荛城、向鹤梅主编,2003年6月
3、对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 王鹏远
4、初中数学教与学,中学数学教与学编辑部,2000年(1-12期)
5、于浩,中学数学创新教法--课堂组织艺术、45分钟优化设计、思维训练方案、学生心理诱导,学苑出版社,1999年
第四篇:浅谈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浅谈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难单从教师的讲授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能力。克鲁捷茨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培养和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只要学生能力达到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启发他们动手演示、通过折、剪、画、摆、移、比、数等操作活动,自己感悟、体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能力。下面浅谈如何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一、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数学能力
学生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要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参加活动,在教学教程中,教师要以宽容、友爱、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让他们在平等、民主、合作的毫无压抑感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要。
例如,教学《认识厘米》时,学生还未有长度单位的观念,如果由教师直接讲授,是很难有说服力的,所以先向学生提出:你能自己想办法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吗?学生非常积极,活跃,当能较准确用尺子量出后,在单位上却有了争议,有的说用米,有的说用厘米,从而体会到建立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接着又让学生体验1厘米的长,先让学生用尺子在纸上画出,再要求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体验活动逐步体会到1厘米太短了。又如,六年级数学课本中有一道思考题:“拿一枚2分硬币,投掷50次,记录一下,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占总投掷次数
第 1 页 的几分之几?”我把学生分成8小组,分工合作,用准备好的2分硬币投掷,认真统计,结果显示:正反面的概率非常接近。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亲身经历探索活动,在“做中想,想中学”,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二、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参与实践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实践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更不是为了场面的热闹,关键是要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有所体验、感悟、发展、提高。因而活动前,要让学生懂得“为何要如此操作”,适当时给予指导,而不能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实践。
例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先出示很多美丽的图案(轴对称图形)给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有了初步的概念,此时,再分给学生 一人一张印有蝴蝶图案(只印一半)的纸片,要求学生想办法找出图案的另一半。有的学生画出,有的学生对折后剪出,通过交流,学生代表口述为何要如此操作,再启发学生准确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并指出折剪的方法快、准,最后再布置学生课余进行折纸剪纸活动,折、剪出美丽的轴对称图案,并把优秀作品贴在教室学习栏上,让大家一起欣赏,这样既增强了应用意识,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实践活动分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活动类型多样化,所以应根据题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实践活动,使实践活动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1、制作性实践活动。
平面或立体图形的一些新概念比较抽象,枯燥,学生要理解掌握并不容易,所以可让学生通过自制学具,借助直观体验,找出结论。
第 2 页
例如教学“环形的面积”,我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而是先由学生用硬纸板做环形(2人一组,合作完成),学生亲自动手,获得了直接的经验,体会到环形是由大小两个同心圆组成的,用大圆面积减小圆面积得环形面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也就突破了。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我让学生分小组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学生在制作的过程遇到了不少问题,而这正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所具有的特征所造成的,因而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合作,最后制成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同时也找出结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生活性实践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问题带进生活,使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积极尝试探索、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如学习“米的认识”后,我安排学生分组测量黑板,课桌椅,门窗等的长度;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我让学生课余剪贴出圆柱形模型的水杯、油桶;学习“圆的周长”,我组织学生用绳子或卷尺量出教室门前花坛的周长;在教学“克、千克、吨”的认识时,我搬来托盘天平、木杆称,指导学生分别称出一个苹果、梨、课本,书包等的重量,帮助学生建立重量单位的印象。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使抽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现实背景,使学生在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应用于生活中。
3、游戏性实践活动。
小学生个性好动,活泼,在教学中利用游戏,营造轻松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能力。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后,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游戏,要求学生用纸或布剪长方形、正方形等,再把这些平面图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看谁拼得快,有特色。学生积极性极高,纷纷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
第 3 页
造能力。
4、实验性实践活动。
数学实验能培养和建立学生的空间概念。让学生在“做中学”,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学习“圆锥的体积”,我用准备好的若干组圆柱和圆锥体模型(等高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让学生做盛沙实验,通过实验,发现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才能建立体积关系: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的,即
13V
锥=
1sh。又如学习“圆的面积”,分3给每小组学生(4人一组)3个不等的硬纸圆片,要求学生把不同的圆分成不同的若干等份,剪开,看能否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实验交流之后,学生归纳出: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从而推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
S=
r²。通过实验,学生亲自体会了解知识的特点,提高了应用能力。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学习数学,就要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通过上面三个方面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实践参与操作,能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能力体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第 4 页
第五篇: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质量
抓好备课环节 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质量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
内容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迅速发展,主体意识和劳动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他们受教师的教育影响并非无条件地接受,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取新知识以及亲身实践探究未知领域。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活动内容,设计形式,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理论指导,也不断激发、鼓励学生实践活动的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综合实践课得以顺利开展。
正文
2001年9月,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中小学校园,走入了师生的生活,并且改变着中小学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面临这场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我首先步入了新课程,成为学校的一名专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通过一年的摸索实践,我从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探究者;从教材的利用者到课题研究的设计者,每走一步,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都会使我有新的收获。为了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开辟研究性学习的新空间,使我们在不断地探索中进步。我作为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者,经过一年的摸索实践深切体会到抓好备课环节对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非常重要。
一、教师的认真备课仍然很重要。
课程开展,教师先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
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有序高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管理学生。协调学生,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协调社会有关部门、机构与学生活动的关系,为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课程资源。正因为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位置,对综合教师有很高的能力要求,同时为保证整个综合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做非常细致的备课。
二、综合活动课教师认真备课的几个环节和方面。
1、确定实施方案
首先我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撰写了实验方案,接着撰写了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课堂教学的宗旨)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本学期的计划,对自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达到什么目的,研究的课题等作出周密的计划,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
2、精心选择课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精心选择课题,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充分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造一个有利的机会。
(1)何处选题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的初期,学生选择课题的能力还不强,我们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可行的,富有实效,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供他们选择学习和研究。其次,我们购置了很有参考价值的中央教科所和内蒙教研室编写的国家级教材,作为教师用书。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区,有些内容学生比较熟悉,搜集资料方便容易。所以,开学初我们让学生把这些课题作为参考,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份“本学期我愿意研究哪些课题”上交,最后教师集中学生的意见,选定了《我与城市建设》、《学生上网有利还是有弊》、《苹果》、《我为家乡特产做广告》等课题作为本学期的研究课题。
总述学生的选题范围也就是:
1、生活实践;
2、热门话题;
3、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4、参考教师提供的课题。
(2)如何选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主选题。学生所选的课题,不受学科限制,可以是运用某一门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的课题;也可以需要综合运用几门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的课题;可以是理论性较强、需要逻辑推断予以阐明的问题,也可以是实践性较强、需要进行科学实验才能解决的课题等。
课题的选定要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兴趣感。同时,我们还注意设置必要的障碍、悬念,使研究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促使学生形成渴望排疑解难,寻根究底的强烈愿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题感兴趣,内容又贴近生活,所以学生搜集资料特别迅速,而且丰富,研究学习起来更是很投入。如:研究《苹果》这一课题,因学生几乎天天见,天天吃,对其有许多了解,更深入的研究它,学生就会觉得有物可寻、有话可说,而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发现苹果的知识并非仅限于自己所知道的,即可更大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选定课题时,我们特别注意了这样一个问题:课题的选定不能局限课题的内容和学生的思维。例如:《爱护鸟》和《鸟》这两个课题。前一个课题就局限了内容,学生只能找如何爱护鸟的资料。但《鸟》可以让学生海阔天空寻找资料:各种鸟的习性,养鸟的益处,歌颂鸟,绘画鸟等,这样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动脑、动手,主动探究的情趣。
总的讲在选择和提出研究课题时,不仅要对这项研究的社会价值有充分的考虑,而且从各方面周密地考虑研究的可行性。
3、确定课题目标
针对不同的课题内容,确定不同的课题目标。例如研究《学生上网有利还是有弊》这个课题时,采取的是答辩的研究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敏捷的思维;在研究《建造中的最高建筑》课题时,采取的是分组讨论、互相交流的方式,并鼓励学生用智慧创设未来的最高建筑,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研究《学生衣着打扮的调查》的课题时,采取的是撰写调查报告的方式,这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研究《环境与我》的课题时,采取的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清理周边的白色垃圾,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思想品质。
4、设计研究方案
确定了研究课题和课题目标后,教师要求学生设计课题的研究方案,也就是让学生对课题如何研究,进行一番周密的设计和合理的安排(可分组设计也可单个自行设计),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
5、课题准备
(1)准备的时间
因为每星期只有一节研究课,学生的准备时间有限,所以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一次不行,两次„„有时一个课题需要2—3个星期才能完成好搜集资料的任务。另外,我在每学期放假时都要给学生布置1—2个课题,让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充分准备资料。
(2)搜集资料
每次布置了课题后,首先我们要给学生引导,指导学生怎样搜集资料。比如,给同学们介绍一些相关知识的网站和书籍。初二年级学生在搜集《我与城市建设》的资料时,第一次上交资料后,教师发现学生的资料中都是正面的:三角地的改造,友谊大厦大楼的建成,唐人酒店等等。教师对学生说,从大家的资料看,你们认为海拉尔的城市建设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么,就可以停留在现在的状况中就再不需要改建创新,发展前进了吗?这样一点拔,学生恍然大悟。在第二次上交资料后,有的学生将巴盟影剧院广场、城里影剧院乱摆摊点,建筑陈旧的资料、图片搜集来了。还有一位学生他家住在胜利大街附近,他谈了自己的亲身体验,他说:我发现胜利大街附近饭店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但厕所是瘳瘳无几,这
样不便于居民,呼吁市政府立即行动起来,为方便居民多建几座厕所。
其次在搜集资料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走访调查,上网下载,拍摄或自己绘制、找图片、查阅书籍等。鼓励学生搜集资料遇到困难时要请家长一起帮助找资料,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学生可以分组进行集中搜集,也可以单个进行。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帮助指导。教师布置了课题后,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课题资料,他们需要到很多地方,如图书馆,书店等地方翻阅,查寻很多资料,才能搜集全资料,每查找到一点资料,他们都要认真阅览„„
所以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即掌握了综合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搜集资料的益处和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3)调查报告。
我们要求学生每节课前都要写一份调查报告。让学生在一边搜集课题资料时,一边把自己搜集资料的时间、地点、方法、过程及内容进行一个完整详细的记录。它有助于学生整理资料,理清思路,归纳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写调查报告时一定让学生写清资料的来源,是上网下载的,还是走访他人,自己拍摄或绘制等。
(4)汇集资料
学生搜集好资料后,教师及时进行收回整理精选资料。汇集资料是很关键的,教师每次都要亲自查看学生搜集来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按传统的教学原则,应该教师先备课,后讲课,但研究性学习教学原则是让学生充分准备上课的资料,然后教师才能去设计课堂教学,这就叫“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即学生主动探索、共同研究、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终身学习的教学原则。
6、研究学习
(1)展示作品
把学生的资料归纳汇集后,筛选出精品,然后让这些学生在课上展示给学生看、讲给学生听,展示作品时,我要求学生一定要详细介绍,特别是对学生自己创作出的作品更要多鼓励,对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反复参观,以他们为榜样,激励其它学生精心搜集资料。展示作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他人手中获取知识,全班60人,每人知道一个问题,即通过作品的展示,每人知道了60个问题,这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互相学习,共享资源的课程体系。下面附一段王铁风同学从网上下载到的课题《吸烟有害健康》的文字资料:
吸烟,导致冠心病增加3培、肺癌增加9倍,这种消费是用金钱买来了死亡。吸烟是一种慢性自杀,是一种社会浪费,烟草中有很多有害物质:尼古丁-----能升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一氧化碳------能促发心肌梗塞;烟焦油-------是多种癌的致癌物质;烟雾---------刺激呼吸,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还影响周围人的健康。目前吸烟与肺癌的发病关系已经被公认了,吸烟者患癌的机会会比不吸烟者高10倍至20倍,戒烟还是预防心血管病的一个重要措施。这些就是世界各国为什么每年进行一次禁烟运动的重要原因。
请记住: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6月29日-------国际禁毒日
(2)展开研究
因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一是改变课程结构,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也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综合实践课既研究性学习,强调新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展开研究、学习、讨论正是展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平台。展开研究、学习、讨论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强调全体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在研究、学习中的自主性,特别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是三种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集体研究和正反方辩论。以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为基础,强调集体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避免出现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闲,少数人做,多数人看,好学生说,其它学生听的现象。通过全班研究、讨论、学习,让学生分享信息和各人的创意,进行思维碰撞,由此推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主动与他人交流探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就是让学生把整个研究过程、内容完整详细地记录下来,谈谈自己通过研究、讨论、学习后的收获和课后感受。刚开始写研究报告学生感到很吃力,我们就采取由易到难的方法,让他们开始先说说怎样研究的,把过程能完整的说下来,从会说过渡到会写。刚开始哪怕能说一两句,也要大力表扬,既而指点他们把研究过程及内容说完整,自己在研究过程中获取了什么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最后整理成文。
7、对学生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贯穿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多元性评价,它既是对过程的评价,也是在过程中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促进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达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原则,我们制定了一种“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跟踪评价体系,并设制了评价表,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听课教师或专家评价四种评价形式。有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态度、调查报告、成果展示、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与学习方法、研究报告六个内容。
评价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求学生注意收集和积累研究过程动态的、真实的和完整的记录,这些记录包括研究方案、调查 材料、小型设计、实验观察数据、读书笔记、学习总结、心得体会等等。这些记录是研究性学习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也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重要依据。
(2)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与教师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3)注意评价的激励功能
要鼓励学生的新的想法和创意,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热情,使得广大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在学习中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8、撰写小论文
学生撰写小论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延伸,也是对学生研究课题后的全程评价,它是学生在完成研究报告后的知识升华。学生针对所研究课题的某一个论点进行扩展议论,不一定每个课题都要撰写小论文,而是由我们教师根据课题的内容而定。如:研究《我与环境》,学生对垃圾的产生或对臭氧层的认识撰写小论文,由实践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9、档案资料
资料的保存是很主要的。我们是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设立的档案内容,包括:实施方案、课题资料、学生选题、调查报告、学习成果、作品展示、研究报告、学生小论文、经验交流、学生评价、实施计划、实施总结等。
10、学习经验交流
我们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学习经验交流会。目的是让学生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收获,益处,学习他人的研究方法,经验,取长短补,在以后的学习、研究过程中能更加发挥自己的才能。
学生在会上畅所欲言谈了自己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收获,益处,学习他人的研究方法,经验,取长短补。学生真正体会到研究性学习是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培养科研型人才的一门必修课。
一位学生在学习经验交流上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前我不爱看书,但是自从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来,我发现如果不认真翻阅书刊,就找不到充足的课题资料,但是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我掌握和了解了很多书本外的知识,使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以前我爸爸不理解,一看到我翻阅资料,就批评我说:“回家不写作业,整天瞎折腾。”但有一次,我在搜集资料时发现了中国最高的建筑是东方明珠塔,随后我就问爸爸:“爸爸,你知道中国最高的建筑是什么?”爸爸答不上来,我自豪地说:“这就是我在翻阅资料中偶尔发现的,这难道叫瞎折腾吗?”从那以后,我的爸爸不公不反对我翻阅资料,而且主动帮助我寻找课题资料。
11、作品展室
精心收集学生的课题作品,对学生有创意的作品全部归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作品展室,经常让学生参观,互相学习。在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能够直接体验课本知识的应用过程,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并学会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些都是书本知识,课堂教学不能替代的。可以说研究性学习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课程观。
另外,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要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紧密配合,关键要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
在综合实践课中,使他们学到了书本中未知的东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亲身体验进行研究、学习、讨论的乐趣,在轻松的学习过程 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感受资源共享,合作学习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回首这一切,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赶上了课程改革的大潮。它赋予我们能量,给予我们力量,使我们和学生同研究性学习一起成长。
以上是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点滴体会,很多地方还不够成熟,为了推动课程改革,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敬请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