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引思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让学引思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自95年工作以来,本人一直在一所农村初中,但我一直热爱着我所钟爱的事业。平时我能积极参加市县校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并主动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老教师进行学习,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能至始至终的保持着自信,不断践行新课程理念,在喜悦中收获自信,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为了使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向更主动、创新的方向发展,把好的方法措施发扬下去,正视并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使自己尽快成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一名探究型、实践型、创新型的教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得失谈谈感想:为了使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向更主动、创新的方向发展,把好的方法措施发扬下去,正视并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使自己尽快成为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一名探究型、实践型、创新型的教师。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得失谈谈感想:
一、让兴趣在情景设置中激发。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技能的前提。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学生厌恶学习,那是因为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在我的生活中时常发现有许多学生沉迷于游戏和看小说等,家长也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那是因为他们只对玩乐和那些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作为老师只有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从事情的根源入手,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得更积极主动,更轻松更有效。外界环境是时刻变化的,每个人对他的感知也不尽相同,每位学生对事物感兴趣的点也不是一致的,只有教师深入观察,从细节入手,抓住各自的感兴趣的点,充分释放学生们的内在本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成课堂教学预期成果的目的。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怎样去唤醒呢?下面我就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感知,谈谈自己的想法。
文章折射出生活,生活升华为文章。因此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能从不断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入手,找出其与语文教学的关联,让生活贴近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认知,让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空前的高涨。在教学中,我注意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和走廊文化的作用,激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多感悟,多练笔,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感受愉悦。我还让学生走上街头去找寻错别字,去学习应用文的写作。定期在班级举行一些读书沙龙活动,让同学们去分享读书的心得,先把他们变成一个爱读书的人,然后再 慢慢变成一个爱学习的人。此外,还要求学生多看作文选和文史这一类适合中学生看的书籍,再充分利用每节语文课的“五分钟演讲”,在对名人佳作的评析中,让学生尽量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贴近,通过生活的的周遭去品味去感悟。学会评价,学会感悟,并能因此而对生活产生正确的认知。在语文课堂上我会经常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寻找课内外联系的最佳切入点,从课文导语和结语入手,比如在讲朱自清《背影》这一课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父母给了我们哪些关爱,我们又是如何感恩的?从而引发议论,让学生更直接地更具体地抒发心中所感。让课文渗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让学生连接作者的思绪情感,去感知作者的生活历程、廖记作者的思乡情结。例如我在讲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这一首诗时,我先让同学们回忆中秋佳节和家人团聚的场景,继而引发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还不能和家人团聚的人们的心绪,然后通过不同的学生对中秋的不同理解,引入这一首诗的讲解,学生的感觉熟悉又陌生,并能在品读中感悟出诗人在中秋佳节时与亲人友人离别的伤感之愁。讲授《幼时记趣》这一文言文时,我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从点滴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进而引发出同学们对童年的畅想,让他们去珍惜人生的那一段令人难忘但又不可回头的时光。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一方面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格外高涨,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提高和发散。
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他们会有能力和思维上的差异。老师必须要尊重这些学生个体上的差异,要密切关注他们的言行,让他们往更高更新的层次发展。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消除师生间的隔膜,让师生相处更为融洽,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上课时常常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来启发学生:(1)同学们,大胆把手举起来,相信自己,敢于回答就是一种成功。(2)我们班每位同学都是好样的!(3)给自己一个展现才华的机会,还老师同学一份精彩!通过这样的言语,让那些不敢发言的同学有了举手发言的勇气,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语文课上,我会面始终带微笑,让同学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鼓励,用激励的目光注视着他们,通过眼神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们既感受到老师的执着与热情,又是自己在交流中获得情感与价值观上的体验。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不会因为他们的错误回答而去嘲笑讽刺他们,而是细致耐心的去引导帮助他们,等待的回答结束,再给予正确合理的评价,让他们觉得回答问题是一种对知识认知的体验,而不再是一种负担。由于学生始终处在一个宽松祥和民主的学习气氛中,使兴趣得以完全的激发,使信心也更加的增强。
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对你所传授的内容产生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尤其是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的运用,让课堂更具有光、画、形、色、的独特效果,极大地增强了对知识感观的具体性,让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前提下,让课堂不再无趣,让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单一,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课堂所吸引,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因此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就会让课堂容量进一步增大,课堂气氛更加的和谐顺畅。近些年随着学校教学设施的不断更新,我们学校的每个班级也都配备了功能齐全的平板电视等教学设备,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每位老师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能合理的利用网上资源,做到有质量的取舍,通过对一些材料的整合,结合学生的感知热点,制作语文教学课件,把枯燥无趣的文字变成了有声有色的画面,更具有可感性,不仅生动还很实用。比如我在教学科学小品《叫三声夸克》一文的时候,在网上下载了一小段视频动画,一下子就把一篇高深难懂的、枯燥无味的说明文给上活了,让学生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对于一些辞藻华丽、节奏明快、情感真挚的名人佳作,我都会播放配乐朗诵,以美文来熏陶和感染学生,提高他们对美的认知,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经常会让学生选择用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通过对内容的重新提炼和组织,最终以剧本的形式呈现出来,组织学生来表演。比如:在《变色龙》一文的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很强的表演欲望,让我一时难以抉择。通过课堂上同学们的激情展示,一方面能让学生们深入到文本的人物中去,去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表演能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主体特征,但又不能始终放手给学生,给学生以无原则的自主。我认为只有收放自如的特堂才是高效的课堂。课堂上老师要紧扣文中的重点词句和重点语段来进行及时适时的点拨。只有学生先弄清了这些重点的字词句,才能对品味感悟文章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如教《枣核》一文时,我就选择从文中最后一句入手:“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用这个句子进行点拨,虽文字简短,却深刻而真挚,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海外华人对祖国的那种深深依恋之情。关注了重点的语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也就能更 3 好的凸显人物的特征,从另一个角度分解了文章理解上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读”的训练,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进行合理化的统一。诵读训练就能很好得到体现这一特征,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感知领悟能力,也能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提供前提,让语文学科贯穿在学生终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读书犹如饮食,只有细嚼慢咽才能感知其中滋味。所以我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非常重视“读”的训练,通过平时自己对名家朗诵技巧的认知,向学生传授在诵读方面的技巧。比如:我在教学《海燕》一课的时候,因为这是情感真挚的散文诗,兼备了诗歌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所以很有必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课上,我通过朗读的形式,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让学生朗读时,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自由翱翔、搏击风云的画卷,在诵读中强化对文章的整体认识,并愿望。结合文中表现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倾吐着情意,紧扣了心灵。不同的读书方式会让阅读更加的丰富多彩,利用多媒体音配画范读,学生配乐朗读,老师范读,男女生分读,小组串读,集体朗读等。语文新课标中提出在打好学生语文基础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只表现为有较强语文基本技能,更表现为其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要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将我们老师应该担负的重要职责。
三、让语文的人文性在语文教育中得以充分体现。
什么是人文?简单来说,人文就是重视人的文化。人文精神最重要的就是重视爱国主义情感和人的道德素养,通过文明的熏陶让人们更加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爱国主义情感是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位公民都应具有的特殊情感。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会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阿里山纪行》、《与朱元思书》这两篇写景散文,形象的表现了祖国的山川之美,能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情感,并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教学中,还有意识的贯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养。如:在教学《幽径悲剧》一文,我能充分挖掘它的思想内涵,用文中生动的语言文字来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品质。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年少时历经千难万险,仍不放弃对读书的渴求,凭着自己的勤 奋和不懈的追求,终在学识上成为一代大儒。这些都成了我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的最好素材。
四、主动改变教师 “教”和学生“学”的方式。
让学生从被动压抑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转变,是新课程理念中重点探讨的问题。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主动的参与学习,就必须要学生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自主学习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基础,学生是贯穿教学始终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意识得以保持,做到快乐的学习,主动的学习,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做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实现共同发展和提高。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彻底改变,就必须让教师的教学理念先产生根本上的变化。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只有真诚的与学生合作,才能构建民主、平等、互动的新课堂。让民主在教学中体现,给学生更多的话语权,使每个学生都有选择学习的权利。同时教师还要严格要求学生,给予学生行之有效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效高效。
五、让语文课程具有蓬勃的活力。
营造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一个开放的、活泼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语文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并受益终生。新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把人类文化的成果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新的语文教学,就是一段师生携手共进的生命旅程,一起享受的人生情感价值体验。我们要让学生们在琅琅书声中,用心去感悟语言的美妙,在流畅的思维互动中和作者的心灵进行直接对话,让他们在强烈的情感共鸣中去感悟生活、品味人生。本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新时代的教育。
2、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避免那些一讲到底的说教,让教学设计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应注重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使用,增加课堂的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班级管理上要更积极主动,心要沉到学生中去,要不断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式的指导和安全教育、思想教育等,还召开班级干部会议,班级优生会议,班级后进生会议等,把握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手资料。突出关注班级里后进生和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上,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争取进步。
总之,我希望自己通过这次反思能改变以前不好的做法,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更新新的奋斗目标,让自己成为一名有教学特色并适应课改新形势的优秀教师。
第二篇:让学引思教学设计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
——“让学引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线索;
2、引发“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明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3、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设计思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出发,努力构建“让学引思”模式,让学生在愤悱、顿悟、建构的心理体验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幸福地学习。教师通过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在聚焦学生思维能力、价值形成、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二)难点
学习本文不能让学生过多地停留在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上,要让他们把这种情感上升为对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在仔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通过自主学习、相互探讨、交流品味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引思”——引起学生对人类残害动物的事实的思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采取实际的行动。)
四、教学流程
(一)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1、教师引导:
(1)创设情境,图片导入。(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3)研习课文,把握主旨。(4)品味语言,体会情感。(5)联系生活,引发思索。
2、学生活动:
(1)走进情境,激发兴趣。(2)朗读课文,理清线索。(3)边读边思,理解课文。(4)边读边品,体会感情。(5)联系生活,倾吐真情。
五、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片。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展示一组鸟类图片。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以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姿态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欢乐。如果你们家忽然飞进了一只小鸟,你会怎么对待它呢?
生:
1、善待它,不关阳台的窗户,让小鸟来去自由。
2、善待它,把它关起来养着。
3、虐待它,甚至吃了它。
现在,有一只受伤的鸽子飞进了一户人家的阳台,引起了一对父子的关注,也引发 了父亲对生活的一些思考,今天让我们一同体验他们的一段心路历程。(板书课题)
(设计思想:采用图片导入,能快速有效把学生带入本课情境之中,形成知识对接,快乐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二、朗读课文,理清线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一只鸽子使作者封阳台的决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理出课文的线索。
讨论后板书:要封阳台 ——封阳台吗?——不封阳台 课文有一条明显的叙事的线索:封不封阳台。
(设计思想:聚焦学生思维,充分“让”出位臵、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由易到难。)
三、边读边思,理解课文。
让我们进一步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
1、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呢?
2、后来为什么这种想法又动摇了呢?
鸽子的到来,儿子和父亲又抱着怎样的态度?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3、为什么最后决定不封阳台?
4、课文第⑻段引用冯至咏鸽的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问题的设计,使教者的“让”有的放矢,不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毫无目的、没有头绪的“乱”,通过一个个问题,无形中引着学生正确地思维。“让学引思、引学激思”,从而让学生达到“乐学爱思,会学善思”教学的理想境界)
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下面我们一同来欣赏文中的几个精彩片段。
(一)生动传神的描写。
1、最终不封阳台的原因:为了一名“不速之客”——一只受伤的鸽子。文章中对鸽子的描写也很传神,请把它找出来。(学生阅读课文)
明确:“这不是一只名贵的鸽子:灰色、嘴大且长,名贵的鸽子该是杂色”
“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地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惊恐—害怕人类再次伤害它;紧紧地盯着—防备‘我们’的心理)
2、面对着这只受伤的鸽子,这个可爱的生灵,假如我们与它来一次心灵对话,此时此刻它会对你说什么?你又会对它说点什么呢?请设计一段心理对话。(设计 交流)
如:1)亲爱的主人啊,我已经受伤了,你还会像那个粗鲁的人吗,求求你,放过我吧。
2)好心的人啊,我已经有宝宝了,请你仁慈一点,放过我们吧。„„ 教师小结:从鸽子与作者,大家与鸽子的心灵的交流中,你们觉得课文营造了人和动物相处时一种怎样的境界?(温暖、温馨、和谐、祥和,驯美的鸽子唤起了人内心深处的一份柔情,人与鸽子和谐相处,温馨动人。)
2、此外文中还描写人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所见之景。(女生读)描写草原的部分,远离都市的人们来到草原看到美景有怎样的心情?(向往 喜欢)
大家有过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受吗?
教师小结:我希望你们亲近自然,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充分享受生命的美丽和生活的欢乐,因为大自然是上苍赐予我们人类最好的伙伴。
动物是如此可爱,大自然是如此多情,可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爱的生灵和美丽的大自然的呢?
课件展示人类残杀生灵、破坏环境的画面。
明确:第10段和第12段的两组令人动情的句子,让我们放声朗读这些文字。(学生分析,教师引导并总结。)
同学们,假如我们人类只知道滥捕滥杀、滥砍滥伐、毫无顾忌的排放污气污水„„最终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无数触目惊心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人类只能和自然和谐相处,多关爱自然,与自然共生共荣。
(设计思想:作者的这种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间。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 议论很能触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深情渴望,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问题情景,引领学生智慧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从而回归教育的本质)
五、联系现实,真情呼唤:
爱护这一只鸽子,可以不封阳台,用布条帮鸽子做窝,找来水和玉米粒,用作鸽子的晚餐;但是,怎样“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呢?(大家可以提一些建议)
六、课后作业:语文实践活动
自写自编《关于保护益鸟的倡议书》,将内容读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听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自己的言行感化他们,使他们也投入到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洪流中去。
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人类应该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善待自然,其实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努力,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美丽。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动人画面吧!播放课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打开心灵的阳台
沐浴阳光与风雨
拥抱美丽的自然
创造和谐的家园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致力于让教学迸发智慧光芒的课堂,是推动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有益改革。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需求和意愿,确定合适的目标、内容、方法,把教师的思路与学生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与方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和生成,教师捕捉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和方法,积极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问题情景,引领学生智慧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实现对预设教学设计的超越。提问权还给学生,可以改善课堂对话文化,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课堂活力将不断增强。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规律让学生自己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给足学生找规律的时间,保证学生良好的探究心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予以必要的示范及指点;开展伙伴互助,合作学习,为找规律提供团队支撑。学习收获的小结对于学习本身具有深化作用,教师包办代替会削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己小结课堂学习所得,对梳理、概括、表达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第三篇:让学引思发言稿
感 动 改 变 思 考 面 对
22号 王 彬
感动:在学习中有幸聆听了顾院长、游科长、孙教授、董主任和戚主任等专家的讲座,让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听了杨红干老师讲述的自己成长的故事《在一起 飞更远》,引发我们的思考,坚信我的信念,更引领着我们成长的方向。在今后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像她学习,学会努力、坚持、创新和感恩。在几天的学习中更多的是感动,戚主任对我们学习活动作了精心筹划与安排,悉心关照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改变: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把“让学引思”的新思想、新理念自觉地与实际教学相融合,并努力带领学校其他教师一起改变。改变,就从现在开始!
思考:针对“在农村小学实施‘让学引思’存在哪些障碍因素?”这个话题,谈谈自己浅薄的想法。目前呈现出城里的家长难缠,农村的孩子难教的现象,在这一状态下,如果在中国基础教育的最低层(农村小学)进行教学改革,让“让学引思”的教育理念进行渗透实施,发展改进,并能有所成效,那定会给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一新的教育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之前,我个人认为只有解决部分学生是否“愿学想思”的这一根本问题,才是“让学引思”理念得以更好地实施与发展。还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严重现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与研究,迫切需要我们去关心这些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状态,真正去了解我们的学生,先做好他们心灵的向导,逐步引领他们想学习、愿思考。
面对:在转型前我们必须要冷静地思考,敢于面对前行道路上的障碍。目前农村小学学生厌学现象严重,教学思想与理念陈旧,教与学依旧是灌输重复······但我们要启发与带领其他教师一起正视这些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让“让学引思”的理念引领在我们的数学课堂,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机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力。这也许就是“让学引思”这一理念的“初心”!
第四篇:让学引思论文
在”让学引思”背景下浅谈丰富智障生数学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大丰区特殊教育学校
陈玲
【摘要】“让学”,唤醒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教师应把学生看成一个个闪烁着个性光辉和丰富内涵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自信与尊严。唯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自我成长、主动发展的意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生存能力发展,不仅考虑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智力落后学生的认知特点。智力落后学生尤其是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迁移能力,但大多数智力落后学生在高技能的学习上,迁移能力很差;学习兴趣较少,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需要不占优势;智力落后学生的需要多以低级需要为主,以满足生理的需求为主。培智数学课堂教学应遵循数学学习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运用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其数学应用意识、思维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关键词】 让学
智障学生 数学 丰富
有效性 课堂教学
一、运用蒙台梭利教具营造快乐课堂
“让学引思”倡导“真正的学习,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发展能力”,培智学生多伴有感知失调障碍,所以学习能力也因此受限制。蒙台梭利教育通过“选择教具—选择工作地点—集中工作—反复练习—使用后的整理”等完整的过程,激发培智生参与的欲望,充分调动培智学生的视觉和触觉的协调参与,让培智学生通过眼睛观察,继而用双手触摸,再用眼睛看一看,进行再次确认和比较,从而更深刻、更全面地建立和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感知能力,建立最基本的思维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专注力和必要的秩序感。例,在数学课堂讲解物体的“大”与“小”时使用插座圆柱体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拿捏、比较大小,在这个过程能够直观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空间概念;在讲解物体的“多”与“少”时运用小立方体空间模型塑造数学概念,把学生分为2组,一组分10个立方块另一组分100个方块,学生自己动手摆布最后切身体会到事物的“多”与“少”。智障学生的数学概念塑造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教者单一的课堂模式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接受速度和程度,运用实际的物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体会还能丰富活跃单调枯燥的课堂气氛。
二、实施分组教学给智障学生搭建成功的舞台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让学”的教学理念,应该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表达的机会、活动的主体更多地让位给儿童。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想方设法引发各种交往与思考,在“让学”的同时做到“引思”。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都是比较薄弱的,但是由于大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不同他们可以分为轻度智障、中度智障和重度智障三种,教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集中授课、分组辅导的教学方法,教者先根据学生的身高、认知程度安排座位。A类学生(轻度智障)坐第一排,B类学生(中度智障)坐第二排,C类学生(重度智障)坐最后一排,如果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教者一般到教室的两侧。灵活地安排学生座位,在教学过程中教者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的问题,例,教者布置作业给A、B类学生的同时也布置C类学生剪纸贴图的作业,根据学生的能力再在C类学生中进行分配,抓握能力强的可以去剪纸,其他可以贴图。给他们创设不同的表现机会,让人人参与“学的过程”。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方式,让人人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无论是A类学生还是B、C类学生都能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特别是C类学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表现中收到许多信息,使智障儿童相互间的学习水平得到调合,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使得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三、激发学生长处给智障学生创造主人翁意识
“让学”,唤醒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教师应把学生看成一个个闪烁着个性光辉和丰富内涵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自信与尊严。唯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自我成长、主动发展的意识。每个儿童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特殊儿童也不例外。教者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发现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坐好、听好、学好是件很困难的事,由于学生的认知层次不一样,想组织一堂生动且又丰富的教学内容对于教者来说最困难的莫过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到课堂教学。针对这一问题教者采取了走班式教学,然而不同的教者善于激发学生的长处,例如,在教三位数连续退位的时候A类学生能够配合学习,B类学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类似的题目,而c类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发呆,针对这一情况教者安排C类学生帮忙给老师收发作业本,根据老师批改的作业自己对照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除此,教者还了解到班级上肢体行动不方便的一位女生L很有唱歌天赋,但L平时上课连基本的贴图都很困难,数学课堂对于她来说就是无趣枯燥的40分钟,教者思前想后决定每次临下课5分钟都请L同学给大家唱歌。通过类似的主人翁意识的培养,班级学生都能在教者的数学课堂得到表现,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长处还丰富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做好家校沟通,挖掘潜在资源,让智障学生有所适从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创造的精灵,都应该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可由于智力受损智障孩子所得的爱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多,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庭的快乐源泉,对于智障孩子来说不是每个父母都能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去承受这群孩子的。教者在实际教学中就发现很多这样的家庭都生了二胎,顺其自然做父母的无论是精力还是人力花在智障孩子身上的就少了,学校、课堂只能是智障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更多的信息资源我们还是要取之于家庭中。例如,智障学生J,智力中度,伴有语言障碍,在数的学习上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喜欢数数的时候跳数,除了课堂上我要求他去数学生的作业本,数班上的学生数,我还与其家长沟通希望他们在家里多花些时间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体进行数数练习,例如,要求家长在吃饭的时候让学生J数碗筷、家人聚会的时候数人数、带他去超市数商品等等。与此同时,还跟家长协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些图书或积木给孩子,孩子天性是好玩的,失去这些媒介孩子也会失去很多童年该有的幸福感。通过两个月的家校配合,学生J不但在数数上有所进步,还能够说出很多词语,如:飞机、轮船等等。学校和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当孩子们感到老师和家长在为自己的学习而协同努力时,他们会因这种关注而受到极大的鼓舞,产生向上的动力,激发成就感,并最终转化为进取的实际行动。
快乐属于每个孩子,但是智障孩子由于先天残疾让他们失去很多本属于同龄孩子的那份快乐。“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成尚荣先生这句话道出了儿童的特点和教育的本质。顺应儿童的需求、兴趣和自主情感,让儿童自主地学、快乐地学、创造地学,才能达成“学会学习”这一教学的核心目标。在“让学引思”这一强大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思考、改变教学思路,创造适合这群特殊孩子的教学模式。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智障儿童的数学课堂更应该丰富、充满快乐,教学内容应该紧贴生活实际,教者要善于细心发现生活中细小的教育资源,从实际、实物出发,找准基点,更好地激发利用每个智障孩子优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总之,丰富、活跃智障的数学课堂是一长期不断摸索、总结、创新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者也曾迷茫、困惑过,面对这群折翼天使我们是放弃、还是固守传的统、还是敢于创新让他们尽可能地快乐得获取更多的知识,事实证明教者的爱心、细心、恒心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到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培智数学教学的道路还很漫长,执起笔来,畅想美好的未来,我们一起启航努力吧!我们应将“让
学引思”融入课堂,融入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让儿童在充分享受尊重与理解、自主与自由的过程中,自然生长…
参考文献
【1】《现代特殊教育》 孙青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3.6 【2】《中重度智障儿童生存教育社会化课堂的实践研究》何金娣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4 【3】《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银春铭 华夏出版社
第五篇:让学引思心得体会
响水县实验相初中 钱青林
盐城市今年提出了新的教改方案——让学引思。通过暑假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深刻的感受到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的重要行和紧迫性。现在把我的学习和实践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注重体现生本课堂
传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往往不高。新的课堂形式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追求学生身心进步的真实发生,追求学生学习状态的真诚回归,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真正养成。
例如在新授课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读书,自己寻找答案,这样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学生有问题不懂,这时教师不要忙着讲解,应让学生互相进行讨论,使他们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明辨是否,以求正确的结论。改变过去课堂上那种严肃死板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教师直接讲解效果要好。充分发挥课本的示范作用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让学引思”是一种手段
“让学引思”是一种方法,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让”和“如
何引”两个方面,追求“让”与“引”的最大效益。小组合作是“让学引思”倡导的基本组织形式。启发式是“让学引思”倡导的基本教学法。问题解决式是“让学引思”倡导的最基本课型。
我们教师要把握好“让”的时机和“引”的技巧,从微观层面保证学生“学”得有效,“思”得深入。最终目的是通过“让学引思、引学激思”,从而让学生“乐学爱思、会学善思”。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以问引思、以理导想”启发思考、灵活讲授,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充分运用辅导和辅助等手段诱导学生认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动手、动口、动脑、独立思考、交流反馈,只有这样,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质量获得进步。三.如何真正让学
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6.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应该像牵牛,更应该像牧羊。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见解让学生讲,实验让学生做,重难点让学生议,思路让学生悟,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收获让学生说。这样合理的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适当的加以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让学”的策略——“三引”
1.课前引导主动学——学生小研究学习
课前,教师要设计科学、有效的引学任务,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小研究学习”。给学生提供先想、先做、先学的空间与时间,积极主动地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
2.课上引领互动学——学生小合作学习
互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建立“荣辱与共”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任务分工,既要发挥个人才智,又要相互交流和帮助。要给予充足的交流时间,合作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
3.课后引发灵动学——学生小探索学习
课后学习不仅仅是有巩固性、检测性作业,更应该是有拓展性、探究性的延伸。从学习程序看,课后是课堂学习的继续,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从学习内容看,探究性学习根据自身的兴趣,自主选择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从学习资源看,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个人经验都纳入其中,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还处于起始阶段。但是我想,每一名老师都应该坚守本真的自我,怀揣静待花开的情怀,开好先锋,为新课程的课堂改革开辟一条新路,不断完善我们的模式,不断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的校园成为快乐的学园,让我们的课堂成为乐学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健康向上,享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