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串教学法12种常见课型流程

时间:2019-05-13 02:4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情境串教学法12种常见课型流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情境串教学法12种常见课型流程》。

第一篇:情境串教学法12种常见课型流程

情境串教学法12种常见课型流程 概念教学的流程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2、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3、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4、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注意问题:

1、情境的创设要激发兴趣,引发思考

2、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

(在操作观察中感知,在归类中感悟)

3、注意在直观和抽象之间搭建桥梁

4、注重在辨析比较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重视数学概念之间内在联系的教学

计算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 自主探索

2、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3、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4、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注意问题:

1、注重计算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相融合

2、合理处理具体操作和数学抽象之间的关系

3、讲估算一是的培养落到实处

4、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孕伏和渗透 规律性质教学的流程

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2、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3、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4、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注意问题:

1、情境注意联系学生实际

(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作为学习素材,选取自然、社会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避免情境的副干扰)

2、注重探索规律过程的教学

(依托教学内容驱动学生主动探究,给学生留足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促进规律的探索,注重对情境下的规律本质问题的挖掘—)

3、精心设计练习,体现规律才应用价值

(变式练习,避免思维定势:设计开放练习,培养发散思维:拓展到生活,体验数学规律的应用价值)

解决问题流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探究方法,建立模型(独立尝试,探究问题;组内交流,归纳方法;

组间交流,建立模型)

3、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4、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注意问题

1、问题的呈现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2、注重引导学生从数学情境中筛选有用信息,提出有效问题

3、注重对解决问题策略的体验

4、注重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反思评价

5、注重对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感悟 测量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2、积极思考,引导猜想

3、操作验证,总结公式

4、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注意问题:

1、注重创设学生喜欢的,能反映数学本质的现实情境

(创设现实情境,让情境贯穿一节课的始终)

2、注重学生的猜想,在测量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3、注重直观操作,在直观感知中形成空间观念

4、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统计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针对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学习方法;分析决策,解决问题

3、自主练习,应用方法

4、总结全课,整理方法 注意问题:

1、让学生产生统计的需要

2、经历统计的过程 让学生学会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对数据进行解释和应用,3、关注学生在统计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状态

4、注重统计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

5、淡化术语和纯粹计算,强调相关概念的统计学意义

图形的运动教学流程

1、提供素材,感知现象

2、研究素材,掌握特征

3、模拟运动,研究方法

4、拓展创新,体验应用 注意问题:

1、选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让学生充分感知

2、抓住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与理解

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能够做出解释或验证

4、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建构知识

图形与位置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3、实践操作,积累经验,4、拓展应用,发展思维 注意问题

1、注意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2、创设丰富的情境和活动

3、针对认知障碍突破难点

4、重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5、注重练习中操作技能训练 可能性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2、运用素材,直观感知

3、合作交流,建构概念

4、巩固拓展,应用知识 注意问题: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2、增强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5、提升教师概率的认识水平

6、注意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 综合与实践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确定研究主题

2、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

3、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4、展示成果,进行总结评价 注意问题:

1、结合熟悉事物,创设问题情境

2、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4、课内外结合拓展教材内涵

5、注重过程性评价 练习课流程:

1、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2、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巩固新知,基本练;克服定势,变式练;串线成网,综合练;拓展延伸,发展练)

3、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注意问题

情境串教学的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2、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针对不同课型,确定练习的重点

2、结合练习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

3、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多梯度的练习

4、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练习设计的趣味性

5、注重反馈,及时总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复习课流程:

1、创设情境,引领回顾

2、梳理归网,主体内化(回顾知识,自主梳理;交流展示,引导建构;提炼方法,认知内化)

3、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注意问题: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中复习整理

2、抓住复习内容的核心,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3、适时总结提炼,注重学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提升

4、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渗透回顾整理知识方法

5、练习突出综合性、针对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试卷讲评课流程:

1.自查、自悟、自改、自记 2.组内交流,解易质疑 3.组间交流,解难释疑 4.补例点评,提升方法 5.巩固拓展,举一反三 6.自我反思,内化知识 试卷讲评课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充分准备,体现讲评的目的性

(二)要重点突出,注重讲评的针对性

(三)要就题论法,注重讲评的实效性

(四)要寓评于乐,注重讲评的多样性

(五)要及时反馈,注重讲评的延伸性

4、引导建构,解决问题

5、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引起提出、解决问题的动机 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探索 巩固、应用和拓展练习

数学素养课题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1、数学素养是公民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2、情境串教学法各课型教学流程的推广完善,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

3、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数学素养的要求日益提高,各区都在探索促进教师专化成长的具体方式。

二、课题总目标

1、总结梳理出各段(低中高)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

2、探索教材编写的结构、体系、呈现方式等对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影响

3、探索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教学策略

4、探索如何通过评价手段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

5、探索作业、练习、课外实践的设计与讲评对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影响

6、探索教师数学素养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影响,以及提升教师数学素养的方式

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课标的理解以及对教材的验证。

2、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的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

3、本课题研究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子课题名称

1、教材编写对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研究

2、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3、教材使用中对丰富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方法的研究

4、作业、习题、课外实践的设计与讲评对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研究

5、教师数学素养对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研究

五、子课题具体的研究内容

(一)教材与素养课题:

1、总结梳理出各段(低、中、高)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

2、研究提升学生知识技能、逻辑思维、应用意识等数学素养在教材编写中的体现;

3、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对教材编写的需求的研究。

(二)教学策略课题:

1、总结梳理出各段(低中高)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

2、探索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课堂,有效学习。(1)研究低幼衔接,探索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教学策略、学习策略(2)研究两个学段的衔接,探索中年级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教学策略、学习策略(3)研究中小衔接,探索高年级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教学策略、学习策略

(三)评价课题:

1、总结梳理出各段(低中高)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

2、发挥教材特色,探索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评价方式;

3、探索评价学生数学素养水平的具体方式 作业与习题

1、总结梳理出各段(低、中、高)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

2、分知识点、分单元探索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作业、习题、课外实践活动的设计;

3、相关作业、习题和课外实践活动的讲评课教学策略 教师素养课题:

1、总结梳理出各段(低、中、高)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

2、明确教师需具备哪些数学素养;

3、收集教师出现知识性错误的案例引以为鉴,研究教师有可能出现错误的教学内容;

4、探索提升教师数学素养的可行性培训方案;

5、教师数学素养与学生数学素养之间的关系研究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数学情境串教学12种教学流程

青岛版小学数学情境串教学12种教学流程

一、概念教学

⑴创设情境,提供素材。⑵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⑶借助素材,总结概念。①适当外延,深化概念 ⑷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二、计算教学

⑴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⑵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⑶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⑷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三、解决问题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探究方法,建立模型(1)独立尝试,探索问题(2)组内交流,归纳方法(3)组间交流,建立模型 3.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4.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四、可能性教学

⑴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⑵运用素材,直观感知 ⑶合作交流,建构概念 ⑷巩固拓展,应用知识

五.图形与位置教学

⑴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⑵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⑶实践操作,积累经验 ⑷拓展应用,发展思维

六、图形的运动教学

⑴提供素材,感知现象 ⑵研究素材,掌握特征 ⑶模拟运动,探究方法 ⑷拓展创新,体验应用

七、统计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探究方法(1)针对问题,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学习方法(3)分析决策,解决问题 3.自主练习,应用方法 4.总结全课,整理方法

八、图形与测量教学

⑴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⑵积极思考,引导猜想。⑶操作验证,总结公式。⑷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九.探索规律教学

⑴创设情境,感知规律。⑵研究素材,猜测规律。⑶讨论交流,验证规律。⑷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十、练习课教学

1、创设情境,回顾疏理

2、深化练习,巩固拓展。(1)巩固新知——基本练(2)克服定势——变式练(3)串线成网——综合练(4)拓展延伸——发展练

3、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十一、综合与实践教学

⑴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 ⑵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 ⑶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⑷展示成果,进行总结评价

十二、复习课教学

1、创设情境,整体回顾

2、梳理归网,主体内化。(1)回顾知识,自主梳理(2)交流展示,引导建构(3)提炼方法,认知内化

3、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第三篇:情境串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理念 内涵

情境串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情境串教学法有两个基本理念:一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二是为学生提供蕴含知识串的情境串。

具体来说,情境串教学法就是把来自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和具体的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整节课甚至整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教学,将一个个相关联的情境有序地组合出现,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探索新知并巩固应用。通过连续性的“情境串”,引出“问题串”,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串”中学会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解决“情境串”中的现实问题串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

情境串教学法的核心内涵

情境串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它更重要的功能应该是承载着某一部分知识甚至是一个连续的知识串。情境串教学法的核心内涵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串中,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把解决问题与知识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1)把情境串作为支撑和激励学习的源泉(2)在情境串中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3)把解决问题与知识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

(4)在情境串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境串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呈现信息(2)梳理信息,提出问题(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4)引导建构,解决问题(5)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一、概念教学

⑴创设情境,提供素材。⑵分析素材,理解概念。⑶借助素材,总结概念。①适当外延,深化概念⑷巩固拓展,应用概念。二.计算教学

⑴创设情境,自主探索。⑵算法交流,分析比较。⑶沟通优化,促进发展。⑷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三.解决问题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探究方法建立模型(1)独立尝试,探索问题(2)组内交流,归纳方法(3)组间交流,建立模型3.应用模型,解决问题4.引导总结,构建网络四.可能性教学

⑴创设情境,提供素材⑵运用素材,直观感知⑶合作交流,建构概念⑷巩固拓展,应用知识

五.图形与位置教学

⑴创设情境,激发兴趣⑵直观感受,探究新知⑶实践操作,积累经验⑷拓展应用,发展思维

六.图形的运动教学

⑴提供素材,感知现象⑵研究素材,掌握特征⑶模拟运动,探究方法⑷拓展创新,体验应用七.统计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解决问题,探究方法。(1)针对问题,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学习方法(3)分析决策,解决问题3.自主练习,应用方法 4.总结全课,整理方法

八.图形与测量教学

⑴创设情境,提供素材。⑵积极思考,引导猜想。⑶操作验证,总结公式。⑷应用公式,解决问题。九.探索规律教学

⑴创设情境,感知规律。⑵研究素材,猜测规律。⑶讨论交流,验证规律。⑷巩固拓展,应用规律。十.练习课教学

1、创设情境,回顾疏理。

2、深化练习,巩固拓展。(1)巩固新知——基本练(2)克服定势——变式练(3)串线成网——综合练(4)拓展延伸——发展练

3、回归情境,总结提升十一.综合与实践教学

⑴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⑵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 ⑶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⑷展示成果,进行总结评价

十二.复习课教学

1、创设情境,整体回顾。

2、梳理归网,主体内化。(1)回顾知识,自主梳理(2)交流展示,引导建构

(3)提炼方法,认知内化

3、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三、情境串理念下的统计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让学生自主产生统计的需要

(二)引导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统计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1、让学生学会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 收集数据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现场收集数据。二是汇集课前调查的数据。

2、让学生尝试对数据进行解释与应用

(三)关注学生在统计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状态

体验是学生从经历走向感悟所不可缺少的过程。

(四)注重统计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 统计意识的培养,不能仅仅靠课堂教学。因为统计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1、向课前开放

2、向课后延伸

(五)淡化术语与纯粹计算,强调相关概念的统计学意义

统计教学中包含较多的概念、公式和统计图表。比如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三、情境串理念下的“图形的运动”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取生活中典型的素材,让学生充分感知

(二)抓住图形运动的本质特征,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与理解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能够做出解释或验证

(四)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建构知识

三、情境串理念下的“图形与位置”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和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

1、教学要尽量从学生的生活积累起步,从学生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切入,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学习新知的背景知识。

2、还要注重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从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创设丰富的情境与活动。

(三)针对学习困难突破难点。

(四)重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五)注重练习中的操作技能训练

三、情境串理念下的可能性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可能性”是“概率论”基本思想的“生活化”体现,对于学生全面合理地认识生活中的随机性事件有着重要的作用。㈠ 积极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二)增强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

(六)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

三、情境串理念下的综合与实践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综合与实践”可以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发挥学生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一)结合熟悉事物创设问题情境

(二)着眼于数学实践活动的综合性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教材内涵

(五)注重过程性评价

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让学生自我描述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相互的交流学习。甚至可以由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丰富学生成长袋的内容。

二、练习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在练习课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目标不清,任务不明

(二)盲目多练,缺乏针对性

(三)练习内容封闭,缺乏多样性和开放性

(四)练习设计“一刀切”,题目缺乏梯度

三、练习课课析剖析(借鉴问题)巧设练习,科学练习,提高练习效益是练习课应追求的目标。一节是复习之后的练习课,另一节是新授之后的练习课。前者较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而后者较注重巩固性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上面两节练习课,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一)针对不同的课型,确定练习的重点

(二)结合练习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

(三)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多梯度的练习四)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练习设计的趣味性

(五)注重反馈及时总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复习课课例剖析(借鉴问题)情境串理念下的复习课,倡导以回顾旧知为切入点,以问题解决为载体,以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目标,以梳理归网为特征,以数学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总结与提升为灵魂,以情境贯穿全程,实现巩固深化知识与技能、提升思想与方法、形成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功能。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整理

(二)抓住复习内容的核心,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适时总结提炼,注重数学学习策略和思想方法的提升

(四)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渗透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

(五)练习的设计突出了综合性、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

第四篇:各类课型教学法与教案设计

各类课型教学法与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四个方面): 教学目标(目的)与要求:

“目标”是笼统的,如:能正确地辩音辩调,扩大词汇量,掌握新的表达方式,加强口头和笔头成段表达的技能训练。

“要求”是具体的,如:学习多少个词语,掌握多少个语法点,能运用某种句式 进行会话。

* 可以将目标与要求合在一起写,所用的动词是:

学习、掌握、了解、理解、拼读、区别、分辨、使用、运用、表达-----教学重点:

要抓语言项目: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

主要是动词、形容词、虚词,句型、句式(名词不太重要)。教学方法(包括辅助教学手段)

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并体现在教学环节的活动中。例如:

直接法:直接用汉语说明:用词典上的定义,用学生已学的旧词解释------直观法:教具、动作、表情、多媒体课件-----情景法:设计情景、利用实地情景------其他:模仿、重复、替换、对比;提问、启发、引导、归纳、演绎------4.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时间分配):

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以教学过程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阶段为基础。一般语言课的教学有五个主要环节:

* 步骤: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 各环节所占的时间比重、内容与方式(以100分钟为例): 1.组织教学:2分钟~5分钟

点名、问候、用轻松的话题活跃气氛、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2.复习检查:10分钟~15分钟

检查与巩固:听写、快速问答、复述、讲解作业中的问题------3.讲练新课:70分钟~80分钟(讲:三分之一,练:三分之二)强调精讲多练,注重运用,师生互动;板书设计,情景操练---4.新课小结:2分钟~5分钟 归纳总结新的语言点----5.布置作业:2分钟~5分钟 造句、作文、复述、预习----“讲练新课”:涉及到生词、语法、课文。

首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和理解新的语言知识,并进行初步的技能操练。要求精讲多练,学生进行模仿、重复等机械性操练,侧重掌握语言的结构形式。其次:由机械性操练转入有意义的练习,进行巩固和运用练习。二.主要课型:

主要是三门课:阅读课、听力课、口语课。* 综合课(精读),区别于单项技能训练的阅读(泛读)课、会话课、听力课、写作课。* 要求和已知条件: 设计某类课型的教案; 学习对象的汉语水平(比如:刚刚学完语音阶段;具有HSK初等C级水平; 已学习了一个学期;或学习了多少学时。)

3.课时的时间长度(比如:课时为100分钟)

4.具体的要求:* 根据课文,确定教学目的与要求、确定教学重点、设计教学环节。

* 从课文中挑出五个需讲解、练习的语言点;选其中三个,设计教案。

* 设计不少于三种的听力练习,或口语练习。这就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四点:

各种课型的特点:阅读课、听力课、口语课(一般是初等阶段的课程)2.HSK等级与学习时间的关系:

HSK初等分三级:A是5级、B是4级、C是3级(学过800学时,2个学期)。HSK中等分三级:A是8级、B是7级、C是6级(学过1500学时以上)。* 1学期20周,1周20学时,1学期一共是400学时。* 1学时:40分钟、45分钟、50分钟。

3.学习时间与掌握语言的情况(语音、词汇量、语法项目、交际功能项目)一个学期:400学时,词汇量1000~1500,掌握初等阶段的基本语法点。一年:

800学时,词汇量2500~3000,达到HSK3级。

* 注意:具有HSK初等C级水平,一般是学过800学时(一年)的学生。在能力认定考试中,教案设计的学习对象一般不可能是这类学生。在辅导书上的有些教案设计中,给出的学习对象:具有HSK初等 C级水平,但课文的内容远远低于这个水平。

* 要把重点放在初级阶段的课程上,并要熟悉此阶段中学习的内容、重点、以及出现的先后顺序。比如:综合课分语音、语法、短文三个阶段。

语音阶段的顺序:声母---单韵母---复韵母;四声---轻声---半三声 语法阶段的顺序:结果补语→可能补语→把字句 * 参考:《HSK初、中等词汇、语法大纲》,主要是甲、乙两级。《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主要是一年级 《外国留学生长期进修教学大纲》,主要是初等阶段。4.需要讲解与训练的重点,以及练习的形式:

要找出现次数多的(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交际功能),其往往是教学重点。并且,要熟悉词汇、语法出现的先后顺序(与复习旧课、讲解新出知识都有关),还要掌握讲解和操练的方法、技巧。

附:练习形式: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造句、改错、完成对话题、完成句子题; 设计情景,进行操练。

初级汉语语言项目(400学时)一.第一阶段

(1)基本语序:主语+谓语+宾语:我学习汉语。/ 我很忙。(2)“是”字句

(一):我是学生,我不是老师。(3)“是”字句

(二):这本书是我的。/ 这本书是新的。(4)“有”字句:我有汉语书,没有英语书。(5)形容词谓语句:我很忙,他不忙。

(6)动词谓语句:我学习汉语,不学习英语。

(7)名词谓语句:我北京人,他不是北京人。/ 现在八点十分,不是九点十分。(8)主谓谓语句:我身体很好。/ 他学习很努力。

(9)双宾语动词谓语句:老师教我们汉语。/ 我问老师一个问题。(10)用“吗”的疑问句:你是学生吗?/ 你忙吗?(11)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不能用“吗”):他是谁?/ 这是什么书?/ 你去哪儿?(12)正反疑问句:1。你是不是中国人?/ 你去不去商店?/ 你忙不忙?

2.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词典?/ 你有词典没有?(13)用“还是”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14)用“几”和“多少”的疑问句:你有几本书?/ 这本书多少钱?(15)用“------,好吗?”提问:我们去商店,好吗?(16)定语:1.的+名词:这是我的书,那是王老师的书。(领属关系)2.不用“的”:这是中文书。/ 他是汉语老师。(说明性质)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亲属或单位)

3.数量词、指示代词作定语:他有一个中国朋友。/ 这本词典很好。/(17)状语:1.副词作状语:我常去商店。2.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我们努力(地)学习汉语。3.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 我要多听多说。4.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我在他那儿看电视。/ 我从美国来。/ 我跟他一起去商店。/

(18)表示存在的“在”、“有”、“是”:

1.人 / 事物+在+处所:他在学校。/ 我的本子在老师那儿。

2.处所+有+人 / 事物:教室里有三个人。/ 教室前边有一个图书馆。3.处所+是+人 / 事物:教室里是留学生。/ 教室前边是一个图书馆(19)程度补语:动词+得 / 不 + 形容词

1.动词后没有宾语:他学汉语,他学得很好。你学得好不好? 2.动词后有宾语的三种形式:他学汉语学得很好。(重复动词)汉语他学得很好。(宾语提前)他汉语学得很好。(宾语提前)

(20)称数法:1。十进法

2。钱的计算(21)年、月、日、星期、时的顺序

(22)能愿动词:想、要;会、能、可以;应该、必须

(23)方位词:上、下、里、外、前、后、左、右、东、西、南、北(边、面)(24)量词:个、本、张、把、件、节、口、篇、位、些、公里; 元(块)、角(毛)、分;点(钟)、刻、分

(25)连词:和、跟、或者、还是----// 介词:在、从、跟、给、往、向、对 二.第二阶段

(1)动态助词“了”:动词+了(表示动作完成):

1.昨天我去了书店,他没有去书店。(过去:动作已经完成)2.明天我吃了早饭去书店。(将来:动作1完成后将会出现动作2)3.每天我吃了早饭就去学校。(平时:动作1完成后出现动作2)(2)语气助词“了”

(一):句子+了(“了”在句尾,表示事情已经发生):

1.现在他去书店买书了。2.昨天你去书店了没有?(正反问)(3)语气助词“了”

(二):名词 / 形容词 / 句子+了(表示变化):

1.春天了,天气暖和了。

2.他现在是大学生了,可以独立生活了。(4)表示很快会发生:“要---了、就要---了、快---了、快要---了”: 1.要下雨了。/ 新年快到了。/ 汽车快要开了。2.我明天就要(*快要)回国了。(“快要”前不能用时间词语)(5)动态助词“了”+ 数量词 + 语气助词“了”(可能继续,或不再继续): 1.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我还要学一年。

2.我学汉语学了一年了,现在不学了。// 我已经写了回信了。(6)动态助词“着”:动词+着(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1.外边下着雨,刮着风。(动作的持续)2.教室里的窗开着,门关着。(状态的持续)(7)动态助词“过”:动词+过(表示过去的经历):

我去过日本,没有去过美国。/ 你去过北京没有?(正反问)(8)表示动作的进行:“在、正、呢、在---呢、正(在)---呢、---着---呢”: 他在看书(呢)。/ 他正看书呢。/ 他看书呢。/ 外边(在/正)下着雨(呢)。(9)连动句(有两个以上的动词): 昨天他去书店买了一本书。(“了”在最后一个动词的后面)

(10)兼语句:第一个动词是表示要求、命令的“请、让、叫”等:

A请 / 让 / 叫 B + 动词

我请他来。/ 老师让学生写作文。/ 爸爸叫儿子去买东西。动词:懂、见、完、到、开、上、给、在、成(11)结果补语:动词+<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1.这篇课文我看懂了,那篇课文我没看懂。(动词)

2.这个字我写对了,那个字我没写对。(形容词)(12)简单趋向补语:

由一个趋向动词充当:上、下、进、出、回、过、起、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

1.宾语是处所词语:动词+处所词语+来 / 去。明天他回北京来。// 刚才他进图书馆去了。2.宾语是事物词语,有两种形式: * 表示完成:动词+来 / 去+事物词语。昨天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 表示将来或要求:动词+事物词语+来 / 去。

明天去他家,我会带礼物去。// 客人已经来了,你快倒茶来!

(13)复合趋向补语: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1.处所宾语应该在“来/去”前:他走回家去了。

2.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有数量词,一般有两种形式: 他拿出来(了)一本书。//

他拿出(了)一本书来。3.表示完成,事物宾语前没有数量词:他拿出书来(了)。

4.表示将来或要求:明天他会买回(一斤)米来。// 你拿出书来!(14)可能补语(表示能力或可能):动词+得/不+结果补语 / 趋向补语:

1.这本书我看得懂 // 这个字我看不清楚 // 这个包放得下10本书吗?

2.他们明天回得来,我们明天回不来。你病了,不能出去。(禁止)

// 我知道,但是不能说出来。比较< 外边在下大雨,我没有伞,出不去。// 我知道,但是说不出来。(15)时量补语:动词+时量补语(动作持续多长时间): 1.持续性动词有三种形式:我学汉语学了一年。(重复动词)我学了一年(的)汉语。(动词+时间+宾语)汉语≒我学了一年。(宾语提前)

2.非持续性动词的形式:他离开中国一年了。(动词+宾语+时间)3.宾语是人称代词的形式:我等他等了十分钟。/ 我等了他十分钟。4.副词或能愿动词在重复的动词前:我学汉语只(要)学一年。(16)动量补语:动词+动量词“次、遍、下---”:

1.动词+动量词+事物宾语:我看了一次电影。/ 他看了一遍课文。2.动词+人称代词宾语+动量词:昨天,我找了他三次。

(17)用“比”字句表示比较:

1.A比B+形容词:我比他高。/ 我不比他高。

2.A比B更 / 还+形容词 / 心理、认知类动词(喜欢、觉得、认识---): 我很高,他比我更 / 还高。

我喜欢锻炼,他比我更 / 还喜欢锻炼。

3.A比B+形容词+数量 // 一点/一些 // 得多/多了: 我比他高五公分 //一点/一些 //得多/多了。

4.A比B早 / 晚 // 多 / 少+动词+数量: 我比他早来五分钟。/ 我比他多学了三篇课文。

5.A比B+动词+程度补语,有两种形式: 我比他来得早(一点/一些 //得多/多了)。我来得比他早(一点/一些 //得多/多了)。(18)用“A跟B(不)一样+(形容词)”表示比较:我跟他(不)一样高。(19)用“A有(没有)B这么/那么+形容词”表示比较: 他有我这么高。/ 我没有他(那么)高。(20)“把”字句:

1.形式:主语+把+宾语(受事)+动词+其他成分

2.语义(致使):说明移动、变化、产生的结果 例:我关了门——我把门关了。

3.动词+“了”、“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宾语”等,不能用可能补语。我把门关了。/ 我把作业做完了。/ 你把箱子拿上来。/ 你把这本书给他。

4.宾语一般是确指的、双方都知道的:你把这本书(*一本书)给他。

5.能愿动词 / 否定词 / 时间副词在“把”的前边: 我要(没)(已经)把这本书给他。

6.动词后有结果补语“在、到、给、成、作”,一般要用“把”字句: 我把汽车停在学校门口。/ 我把汽车停到学校门口。/ 我把书还给老师。我把这本英文书翻译成中文。/ 王老师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

(21)被动句:

1.“被”字句:主语(受事)+被 / 让 / 叫 +宾语(施事)+动词+其他成分 我的词典被(他)借走了。(有时施事可以不出现)我的词典被人借走了。(有时用“人”,表示不易或无法说明的施事者)2.意义上的被动句(无标志): 信写好了。// 练习做完了。(22)存现句:处所+动词+名词

1.表示存在:墙上有(挂着)一幅画。

2.表示出现:前边来了一个人。

3.表示消失:停车场上开走了一辆车。(23)结构助词“的”

(二)作定语:动词 / 动词词组 / 主谓词组+的+名词: 这是我买的书。/ 看电影的人很多。/ 这是我们学习的教室。(24)结构助词“地”:

1.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一般要用“地”:他高兴地说:“小王要来北京了。” 2.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一般不用“地”:你快走!3.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们很认真地学习。

(25)“是---的”

(一):

强调已经发生的动作的时间、地点、方式等:

他是昨天来的。/ 他是从北京来的。/ 他是坐飞机来的。(26)动词重叠:

1.形式:单音节:AA

双音节:ABAB

2.语义:短时、尝试、反复、轻松

3.还没有发生,单音节动词之间可用“一”:这个问题,我要想

(一)想。4.已经发生,单 / 双音节动词之间要用“了”:这个问题,我昨天想了想。

5.双音节动词之间不能用“一”:这个问题,我们要研究(*一)研究。

6.表示“正在”的意思,动词不能重叠:他正在听(*听听)音乐。

(27)形容词重叠:

1.单音节:AA

// 双音节:ABAB 2.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作状语,后边常用“地”:你应该认认真真地学习。3.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作状语,“地”可有可无:你慢慢(地)说。4.重叠的形容词前不能用“很”:他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很干干净净)。5.单 /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作定语,或单独作谓语,后边要用“的”:

一双大大的眼睛 / 一本干干净净的书 / 他的脸红红的 /他们都高高兴兴的。(28)名词重叠:我年年都来中国。// 家家都有电视机。

(29)量词重叠:个个学生都很努力。// 他次次都骑自行车来。(30)数量词重叠: 1.ABAB(表示方式):老师把生词一个一个写在黑板上。2.一BB(表示很多):一辆辆汽车开过去。

(31)指示代词“每”:

1.常用“每---都---”的说法:我每天都锻炼。

2.“每”+量词+名词(人、家、年、月、日、天等除外):每个学校 / 每张纸

(32)序数:第一 / 第二次 / 第十课 / 第六教学大楼

(33)概数:

1.相邻的数目:我有三、四本词典。

2.用“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他有几十本词典。

3.用“多”表示不确定的零数:数词后是“0”:---多+量词:三十多斤 数词是“1~9”:---量词+多:三斤多

(34)分数和百分数:二分之一

// 百分之八十

(35)倍数:三的五倍是十五

// 十五是三的五倍(一倍、两倍)(36)“就”和“才”的区别:

1.“就”表示早、快:学校八点钟上课,他七点半就来了。

2.“才”表示晚、慢:学校八点钟上课,他八点半才来。

(37)“又”和“再”的区别:

1.表示“过去”重复用“又”:他前天来了,昨天又来了。

2,表示“将来”重复用“再”:今天我来了,明天我要再来。(还要来)

3.表示“有规律”地重复:明天又是星期天了。// 明天他又要来。

(38)副词“就”强调正是如此:

A:你是王华吗?B:我就是。//

A:你住在哪儿?B:我就住在这个宾馆。(39)“有一点儿”和“一点儿”的区别: 1.有一点儿+形容词(有“不如意”的意思):这本书很好,可是有一点儿贵。2.有一点儿+动词:他们想去公园,我也有一点儿想去。3.动词+一点儿(宾语):明天我要去商店买一点儿东西。4.形容词+一点儿(比较):昨天20度,今天冷一点儿。

(40)一A比一A + 形容词/动词: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 他一次比一次说得好。

(41)“从---起”和“从---到---”,表示时间或地点:

1.从今天起,我们学习第十课。// 从下一站起,还有两站就是上海图书馆。

2.从六月到八月是夏天。// 从这儿到那儿很远。(42)越---越---:

1.同一个主语:风越刮越大。

2.主语不同:老师越说,我越不明白。(43)越来越---:

1.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

2.我越来越喜欢音乐了。(心理、认知类动词)

(44)一---就---(第一个动作发生后,第二个动作马上发生): 1.同一个主语:我一下课就回家。2.主语不同:老师一说,我就明白了。(45)除了---以外:

1.表示加合:他除了学汉语以外,还学英语。/ 除了他以外,我们也去过北京。2.表示排除:除了他以外,我们都去过北京。

(46)量词:包、杯、倍、遍、层、场、次、袋、度、封、辆、米、亩、匹、片、瓶、圈、台、条、下(儿)、只、种、座(47)复句: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一---就---

如果---就--不但---而且---三.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 1.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选择

要找重点和难点。这样,既可以减轻学习压力,又为多操练挤出了时间。方法是:了解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汉外对比分析,找出容易混淆的、比较复杂的。

2.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用什么方式引出新语言点?怎样让学生理解?如何检查学生是否明白、会用?词语部分和语法部分如何衔接?用演绎法,还是用归纳法、类比法?新语言点放在什么样的情景中去训练?怎样以旧带新?各环节如何过渡? 四.课型特点与教案(初级阶段): 综合课(精读课)

教学任务:学习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言语技能: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分三个阶段:语音→语法→短文。* 语音阶段大约2~3周,1~15课。

* 语法阶段(对话形式居多)约10~15周,但与短文阶段的界限并不很清楚。

(一)语音阶段的重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

1.语音方面:声母、韵母、声调、变调、轻声、儿化韵。强调正确拼读和辨音辩调。(1).难发、易混的声母:b、p;d、t;g、k;j、q、x、f h z、c、s、zh、ch、sh、r(2).难发、易混的韵母:单韵母o、e、u、ǖ、复韵母ai—ei、ao—ou、前后鼻音(3).声调(四声)、变调(音节连读的变调;

一、不的变调)(4).轻声(辨别词义或区别词性的:东西、买卖)儿化(辨别词义或区别词性的:画和画儿、头和头儿)学习的先后顺序:(1)声母、韵母

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er 单韵母: a o e i u ü

复韵母:an en in ua uo

ang eng ing uai uei uan uen uang

ia ie

iao iou ian iang iong(2)声调

四声------轻声------音节连读变调:

二声+二声,二声+三声 // 半三声:三声+一、二、四声、轻声,三声+三声 2.词语方面:实词

3.语法方面:句法:主要是最简单的单句,如主谓句、疑问句------词法:量词、方位词、能愿动词

(二)语法阶段的重点

1.语言知识方面:

* 语音还要抓,突出训练语调、语气(态度、意图或感情)、重音(辨别意义)。

* 语法主要学习基本语法,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词类:能愿动词(想、要、会、能、可以、应该------)量词(个、本、张、把、篇、座------)副词(就、才、又、再---)

连词(和、跟、或者、还是----)

介词(在、从、跟、给、往、向、对----)助词(的、得、地------)↗情态补语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程度补语、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时量补语、动量补语),及其语序。

句子的分类:动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特殊句型:是字句、有字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是---的”句、比较句、把字句、被动句。

提问的方法:用语气助词“吗”提问、用语气助词“吧”提问、用语气助词“呢”提问、用疑问代词提问、用“肯定形式+吗”提问、用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相叠提问(正反问)、用“是---还是---”提问(选择问)。

动作的态(完成态、变化态、持续态、进行态、经历态)2.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方面: 用掌握的语言技能(词语、句型),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侧重培养听说

能力,以及初步的交际能力。学习在会话中谈打算、计划、时间、钱数、购物、看病、节日、天气、问路、问方向------

(三)短文阶段的重点

1.语言知识方面:

* 语音:能正确地变音变调,掌握语流音变,发音准确、语调语气基本正确。朗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60~170个字左右。

* 语法:巩固基本语法,学习基本句式的引申用法(如“起来”的引申用法、疑问代词的引申用法)

* 词语(虚词):副词:倒、难道、简直、何必----连词:无论、尽管、既然、连---也---、由于------2.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方面 听:语速每分钟160~180个字

说:成段表达,满足日常生活和一般社交活动。语速每分钟130~140个字

结果补语:听懂、学完、记住;看清楚

情态补语:说得很好、写得很清楚、听得入迷、长得相当漂亮、忙得----程度补语:得+副词“极了、不得了、要死、要命、不行------” 得+动词“冷死了、坏透了、气坏了、今天冷多了------” 综合课语音阶段教案(“您好”,零起点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大量模仿练习单个声母、韵母、词语、句子,在语流中纠音正调;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复韵母、鼻韵母的发音特点,以及轻声、三声连读的读法。3.能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运用所学的词语、句式进行问答、对话。二.教学重点:

1.复韵母:ao

ai ;ian ie(难发、易混)2.鼻韵母:in— ing(难发、易混)3.轻声:xièxie 4.三声连读nǐhǎo(变调)三.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二)复习检查(14分钟):

1.巩固已学过的声母、韵母、声韵拼合。教师板书,学生快速认读。

2.检查前一天所学语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复习前一天所学课文,进行简单的问答或对话。

(三)学习新课(80分钟)

1.展示新课语音:

(1)教师板书并领读单个声母(j、q、x)、复韵母、鼻韵母---,学生跟读。板书:1.复韵母:ao

ai ;ian ie 2.鼻韵母:in— ing 3.轻声:xièxie 4.三声连读(变调):nǐhǎo(2)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帮助纠音。(3)声、韵、调拼读,在语流中进行练习。

板书:bao bai bian bie-----// 跑步、发音、英语、铁路、家庭、列车------(4)辩音辩调:针对某些声母、韵母或某个声调,用对比法让学生分辨。板书:bao---pao

由于、爷爷、奶奶-----(5)听写学习的新课语音。

2.认读新字、生词:

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和个别读生词------纠正发音------

3.学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正发音-------(2)手势法讲解轻声的读法----补充练习(如:爸爸、我们、朋友----)

(3)图示法讲解三声连读的读法------补充练习(如:老板、可以、语法----)板书图示:nǐ+hǎo→níhǎo(4)利用课堂语境设计情景,用课文中的短句进行会话操练。

* 请进,请坐,请喝茶;谢谢,谢谢;不客气。

(四)本课小结(2分钟):见板书上的重点,并再领读三遍。

(五)布置作业(大约2分钟):写拼音、写汉字,熟读课文。

综合课语法阶段教案(“时间表达法”,刚学完语音阶段的学生,课时为100分钟)

一.教学目标:学习19个生词,掌握时间表示法,了解时间词的句法功能及句式中的句重音,并能运用表示时间的句式进行会话。

二.教学重点:时间的表示法、时间词的句法功能与位置。三.教学方法:运用图片、钟表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四.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二)复习旧课(12分钟):

1.用指定词语结合图片内容会话(如:说“日期”)。2.快速问答前一课学习的内容。(如:今天是几月几号?今天是星期几?)

(三)学习新课(80分钟):

1.学习生词:按设计的板书顺序听写生词---师生共同改错---领读和跟读。板书(1)例:1。现在4。刻

7。起床

------

2.点

5。半

8。早饭

3.分

6。差

9。上课 2.扩展词组练习:教师领读,学生跟说。板书(2)例:早饭----吃早饭----早上吃早饭 3.学习课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学生分角色读----做替换练习4.讲解新语法点:说明时间表示法、时间词的句法功能、句重音。板书(3):* 名词谓语句:主语+名词谓语: 现在八点。

* 时间词作状语:时间词+动词: 八点上课。(时间词作状语不能在句末)

* 句重音:问:现在几点了?答:现在八点了。(句重音在数字上)5.进行操练:

例:教师把时针拨到两点,问“现在几点了?”让学生回答。例:利用课堂语境,按照实际时间进行问答。

例:教师写出时间与活动,让学生互相回答(如:你早上几点起床?): 板书:早上

6:00 起床

6:30 吃早饭 上午

8:00 上课

11:45 下课 中午 下午 晚上

(四)本课小结(3分钟):见板书,并进一步强调时间词的位置。

(五)布置作业(3分钟):说说一天的活动。

第五篇:中学语文科常见的几种课型

中学语文科常见的几种课型2013、12、24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语文科形成了自己的课型特点,如:现代文阅读、文言文教学、诗歌教学、考点复习、作文教学、试卷讲评等。但不管是什么课型,都要秉持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坚持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理理念,并把它们灌注到各种课型的教学实践中。我校的语文教学把学案导学融入到各种课型当中,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最优化。

一、现代文教学课型

1.课前演讲。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有节目。可采用轮流或抽签两种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演讲或读美文。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扩大同学们的阅读面,可谓一举多得。

2.新课导入。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有情景导入、悬念导入、趣味导入、提问导入、角色导入、图片导入等。在选择导入方法设计导入语时,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目标,现有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灵活处理。

3.目标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最好在“新课导入”后就立即提出,这样,课堂教学的开展就有了可靠的依据,课堂教学也就有了明确的主题。

4.学案导学。发放导学案,让学生阅读完成。

5.学生自读。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言能力。学生自读课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自读的形式很多,可以范读、领读、齐读,也可以分组读、分角色读等。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可单一地使用一种方法。学生自读是学生理解、分析、鉴赏的基础。

6.情境创设。现代文教学,在学生自读熟悉课文以后,教师将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分析、鉴赏。这个阶段,从本质上讲就是对教学目标的展开,情境创设是

对教学目标展开的具体形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我们可以把它转化为问题情境、活动情境、诵读情境、探究情境和训练情境等。课堂上教师只是主导,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能是节目的主持人,其职责在于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演员)创设引人入胜并能开启他们思维的形式多样的情境。

7.讨论探究。阅读教学进入理解鉴赏阶段,教师为学生创设的众多不同形式的教学情境中,讨论探究是其最主要的情境。

运用讨论探究法组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为学生讨论探究留够必要的时间;

②要由过去只注意讨论结果转到注重讨论过程;

③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探究不能干预过多;

④讨论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能流于形式;

⑤讨论后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⑥要让学生全员参与,不能只让少数几个人唱主角。

8.课堂小结。不少教师不重视课堂小结,课堂随意性大。学生在课堂的最后几分种大脑处于疲劳状态,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教师若不注意课堂小结,不创设出令学生兴奋的环节,就等于浪费了课堂最后几分钟的教学时间。课堂小结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点睛式、发散式、总结式、活动式、延伸式、迁移式、回味式等等。不管哪种形式,都要能引起学生大脑兴奋,集中精力完成最后的学习任务,在培养他们善始善终学习习惯的同时,为后面教学任务的完成做好铺垫。

9.作业布置。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一定的作业,以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文言文教学课型

1.课前演讲。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有节目。可采用轮流或抽签两种方式让学生

到讲台上来演讲或读美文。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扩大同学们的阅读面,可谓一举多得。

2.新课导入。这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有情景导入、悬念导入、趣味导入、提问导入、角色导入、图片导入等。在选择导入方法设计导入语时,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教学目标,现有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灵活处理。

3.目标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最好在“新课导入”后就立即提出,这样,课堂教学的开展就有了可靠的依据,课堂教学也就有了明确的主题。

4.熟读课文。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它关系到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切忌在导入新课后将课文草草范读一遍就进入字词串讲。文言文教学宜采用放声朗读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朗读到诵读,进而美读,使学生读准语句的节奏,读出文言的语感。

5.学案导学。发放导学案,让学生阅读完成。

6.自学讨论。教师点拨,学生自学讨论,可解决对课文字词句的粗略理解。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自由讨论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存在的难点、疑点及时给予点拨,让学生对重点文言知识的学习产生顿悟效果。

7.练习归纳。对文言词汇的意义、用法和句式特点,若教师采用静态讲解,教师讲得苦,而学生又不易理解且遗忘快。教师可采用练习的形式,在动态训练中归纳梳理,就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学得灵活,易于迁移运用。

8.背诵积累。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文言文单纯靠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掌握一些文言文的词汇意义、用法和特点,还远远不够,还要注意背诵积累。

三、诗歌教学的课型

1.课前演讲。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有节目。可采用轮流或抽签两种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演讲或读美文。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扩大同学们的阅读面,可谓一举多得。

2.新课导入。诗歌鉴赏需要心灵的参与,而生动富有激情的导语,则可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让他们静下心来进入诗人创设的情境。诗歌导语设置的角度很多,可以从背景导入,知人论世;可以围绕诗歌意象,形象导入;可以图片展示,感染情绪;可以设置音乐背景,朗诵导入。

3.朗读、感悟诗情。诗歌教学,朗读尤为重要。以朗读为突破口,能较好地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诗歌具有独特的音韵和节奏,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领悟诗歌的美感。所以,朗读教学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式。朗读可以是学生自由朗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集体朗读等。

4.学案导学。发放导学案,让学生阅读完成。

5.诗歌鉴赏。诗歌鉴赏包括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和对诗歌表现手法和诗歌的思想情感的鉴赏。

6.课堂小结。

四、考点复习课型

1.课前演讲。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有节目。可采用轮流或抽签两种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演讲或读美文。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扩大同学们的阅读面,可谓一举多得。

2.走进高考。用多媒体展示近几年的高考真题,让学生体验高考题,了解高考在这个考点上考查的知识内容,难易程度等情况,为后面复习这个考点打下基础,确定方法,甚至可以得出高考在这个考点上的一些考查规律。

3.学案导学。发放这个考点的“导学案”,让学生仔细阅读,把握这个考点的重点和难点的知识,并在导学案上做上阅读标记,通过导学案上的训练题,加深学生对考点知识的印象,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4.讨论探究。通过高考真题的体验和学案导学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自己讨论、发现、总结出高考对这个考点考查的一些规律,力求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5.尝试出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考点,我们尝试在学生学习了考点知识,了解了高考的考查内容和难易程度之后,自己动手试着出几个题目,然后同桌互做,看看能不能把同桌难倒。

五、作文课课型

1.课前演讲。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有节目。可采用轮流或抽签两种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演讲或读美文。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扩大同学们的阅读面,可谓一举多得。

2.学生习作展示。把学生中一些优秀的周记、作文在班上展示出来,让同学加以点评,找出习作的长处、优点,发现不足。这样对全班同学来说,让他们看到了身边的榜样,产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对被展示的学生本身,是一种莫大的激励,使他们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兴趣,促进他们写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学案导学。发放写作课的导学案。作文课的导学案,应根据不同的写作点来编排,可以有记叙文写作的导学案、散文写作的导学案、议论文写作的导学案;命题作文的导学案、话题作文的导学案、材料作文的导学案,作文的审题、拟题导学案,作文的开头、结尾的导学案,作文的布局谋篇导学案等等。让学生了解掌握该写作点的知识。

4.牛刀小试。写作训练是作文课的重点和主体。每堂作文课都应该有一半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使他们能把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

5.二次写作。二次写作就是在第一次写作的基础上,在教师对第一次的作文进行批改、评讲之后对同一个作文题进行的第二次写作,要求学生发扬第一次写作的长处、优点,克服改进第一次写作的不足,学习别的同学第一次写作的长处,以实现每位同学写作水平的真正提高。

六、试卷评讲课型

1.课前演讲。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有节目。可采用轮流或抽签两种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演讲或读美文。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扩大同学们的阅读面,可谓一举多得。

2.考试情况总体分析。教师对本次考试要进行一个总体分析,包括学生的得分情况、失分情况,普遍存在的问题等都要进行详细分析。

3.自由讨论探究。传统的试卷讲评课普遍呈现“老师滔滔不绝讲,学生默默无声听”的教师为主角的教学局面。讲评后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订正试卷,知识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同样的错别下次还是一样出现。可见,传统的试卷讲评模式已不适应当前教学需要,我们应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发现问题提高能力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师对试卷进行整体分析后,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探究,让学生从自己的试卷中诊断错误,发现问题,找出症结所在,看自己的失分是知识掌握不牢,是审题不清,还是答题不规范?然后,针对不同病症,对症下药。

4.教师讲思路,觅规律,授技巧。试卷讲评、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做题规律、答题技巧更重要。教师的讲评重点应放在解题思路,规律和技巧上,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5.订正试卷。

下载情境串教学法12种常见课型流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情境串教学法12种常见课型流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常见课型分类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常见课型分类 一、第一种分法:新授课与复习课 根据教材的整体结构与体例,小学三到六年级英语课课型主要分为新授课与复习课两大类,其中复习课包括单元复习课与......

    语文学科课型教学流程

    “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型与教学流程 在“一五三”课堂教学模式之下,根据教学目的与任务,语文学科课型可以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阅读课和写作课五种基本课型......

    感动欢笑型母亲节流程串词(全文5篇)

    民生人寿重庆分公司母亲节感恩心连心活动 一、10:00-10:30签名入场 各位亲爱的伙伴及家属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参加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母亲节感恩心连心”活动即......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课中的应用(一)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课中的应用 在小学教师面试中,主要考查三大课型,分别为词汇课、听说课和读写课。在英语中,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教材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词汇量的增加......

    中学数学各类课型如何运用五环节教学法(共五则范文)

    五环节教学法在中学数学各类课型中的操作方法 ------ 李富兴 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一般采用一学一教、一学两教或者两学两教,最后“当堂训练”的课堂结构,即......

    小学科学课几种常见课型的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科学课几种常见课型的教学模式初探 滨州市博兴县曹王镇中心小学 舒德清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教......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品课中运用的研究》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品课中运用的研究》 结题报告 摘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与思考 ,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法过于追求理性化, 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灌输和道德行为训练......

    图形与几何课型教学流程2

    图形与几何课型教学流程 空间与图形课型,教学内容很丰富,主要涉及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它作为小学数学四大内容领域之一,在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