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常见课型分类

时间:2019-05-13 00:1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常见课型分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常见课型分类》。

第一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常见课型分类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常见课型分类

一、第一种分法:新授课与复习课

根据教材的整体结构与体例,小学三到六年级英语课课型主要分为新授课与复习课两大类,其中复习课包括单元复习课与综合复习课(即Fun Time部分)两部分。

新授课每节课为一课时。

单元复习课是每个单元结束有一课,复习并运用这一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为一课时。综合复习课是每3个单元结束有1个Fun Time,每个Fun Time包括3部分(即Part1、Part2、Part3),复习并综合运用这三个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一共3课时。

二、第二种分法:词汇和句型教学课与课文教学课

由于人教新版《小学英语》教材1—4册的编写体例与5—8册的编写体例有所不同,所以三、四年的课型与五、六年级的课型也有所不同。三、四年级新授课是词汇和句型教学课。每课为一课时,每课学习3—4个新单词或短语和一篇短会话,短会话中包括1—2个新句型。五、六年级新授课按照单课与双课教学内容的不同分为两种不同的课型,单课是课文教学课,双课是词汇和句型教学课。每课均为一课时。

课文教学课分为会话式课文教学与语篇式课文教学两种。课文教学着重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课文内容是针对某一话题的一篇长会话或一篇短文。课文中应用了一些新的词汇与句型,包含了一些语法和功能知识。

双课重点是词汇和句型教学。每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4—6个新词汇和2—4个新句型,第二部分是掌握一些要求听说读写“四会”的词汇和句型,第三部分是结合生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第四部分是学习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方法和发音规律。

小学英语新授课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按照英语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热身活动——新知呈现——语言操练——综合运用——小结并布置作业。

1、热身/复习活动(Warming-up/Revision)

此环节的目的是:激活大脑和激活已学知识。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热身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

1、Sing some English songs(歌曲).2、Say the poem or chant(歌谣).3、Play some games(游戏).4、TPR活动

5、Do the actions.(角色扮演)

6、Greetings(问候)

7、Free talk(问答交流或日常交流)

8、Repeat the text(复述课文)等等。

注意活动的互动形式应为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

2、新知呈现(Presentation)

新知呈现阶段是学生语言输入的最初阶段,是一节课的重点教学环节。这阶段的教学原则是:

(1)设置真实语境。(2)聚焦重点语言。(3)优选呈现方式。(4)体现短时高效。

新学习项目的呈现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呈现方式应当直观、生动有趣,能让学生一目了然,了解这堂课所要学习的语言知识。

呈现方式主要有:实物、图片、简笔画、挂图、课件、录音、游戏、歌曲、歌谣、表演、TPR等等。

3、语言操练(Practice)

语言操练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新知呈现阶段的学习,还需要大量的语言操练,以达到真正的语言输入,并且为语言输出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避免枯燥无味的练习,同时注意纠正发音错误。

这阶段的教学原则是:

(1)明确操练内容。(2)操练方法要多样有效。(3)活动形式要多样有效。

语言操练方法主要包括:替换练习、问答交流、看图写单词、游戏、歌谣、歌曲、表演、TPR等等。

活动形式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两人、小组等)。

4、综合运用(Production)

综合应用阶段就要结合真实生活完成1——2个真实任务或解决一些问题,是学生的语言输出的重要阶段。在本环节中教师根据所学知识创设恰当的情景并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或模拟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掌握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阶段的教学原则是:在本环节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拓展语言,即根据情景的需要充分利用所学语言,包括过去所学的知识以及新学的知识,进行大量的交际运用,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活动的主要形式有:表演课文、改编对话、调查采访、情境表演、话题讨论等等。

5、学习小结(Sum-up)

学习小结阶段既要总结归纳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要评价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实际效果。尽量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法。

6、布置作业(Homework)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口头与笔头的结合,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的结合。

除常见的机械性的作业外,教师应多布置一些创编对话、说说做做、调查、特色作业(如单词卡片、英语小报)等形式多样的作业。

第二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课型分类、界定与基本要求

作者:韩化彬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5-02-26】

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但是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探究方法。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的内容侧重于观察,有的内容偏重于实验。按照主要活动形式的不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课型。

(一)观察探究课 1.界定

以观察活动为主要的问题研究形式,以获得思维发展和构建知识体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观察探究课。比如《蚂蚁》《四季星空》《它们都是鸟》等内容可以设计成典型的观察探究课。

2.一般操作步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引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好的情境引入,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形成探究的动力。相反,情境引入不合理,教学过程就会失去探究的色彩,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教学活动也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通过特定的情境创设,提出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题目,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观察,研究问题。在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后,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活动设计,然后学生按照活动设计,开展多种形式的观察探究活动,如观测、实验等,对提出的问题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得出结论。在观察、实验等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证据。然后对所搜集的证据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

(4)表达交流,深化认识。通过简单有效的形式(如口头表达、交流展示等),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探究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既要清晰表达自己的成果,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经验。(5)拓展探究,课外延伸。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一节课不能完成,可引导学生课外继续探究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或是本节课没有解决完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范围,丰富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基本要求

在设计、实施观察探究课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可以按空间顺序,静态顺序观察,例如观察动植物,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然后再各部分依照一定方位去观察。也可以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动态顺序去观察,如观察月相等,要提示学生按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观察,并作好必要的记录。

(2)用比较的方法,抓住事物特点去观察。指导学生要在全面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同类事物或相关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以便捕捉到事物的特点。如观察水的特征时与牛奶等其他液体相比较,水的性质特点就会清晰展现。

(3)边观察边思考,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如观察种子时,启发学生联想、猜想种子各部分的功能。在观察中,引导学生边看边相互议论,“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想?”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思索,分析比较。由此,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对事物产生新的体验和感受,使其在头脑中留下鲜明生动的形象。

(4)观察要实事求是,以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观察时要注意各种细节,边观察边记录,详细地、客观真实全面地记录下观察的情况,不可以把观察到的现象与观察者本人对现象的解释混为一谈;观察目的一定要明确,切忌盲目观察,要细心、有心,不放过那些看起来似乎是偶然发生的意外现象;注意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观察,观察中的比较、测量、分析、推理等方法都要用到,还要运用多种感官。同时也要重视借助观察工具的观察。

另外,教师要注意中长期观察活动中的评价激励,保持学生观察探究的热情。

(二)实验探究课 1.界定 以科学小实验为主要活动形式的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实验探究课。教学中此类内容很多,包括对比实验和模拟实验,如种子萌发实验、它们会生热吗、蒸发、摆的研究、谁热得快等对比实验,另外还有日食和月食等模拟实验。

2.一般操作步骤

(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准备;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让学生提出问题也是科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要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创设一个民主、自由、创新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提问题的空间,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才敢提出问题,才会提出问题。

(2)猜想和假设。猜想和假设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提出一系列的研究问题后,教师要强调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集中在要研究的问题上,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制定探究计划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比较难的环节,需要学生高质量思维活动的参与。探究计划是要根据预测的结论来制定,学生预想的结论不一样,设计探究方案也就各不相同,只有设计好实验方案,学生才能明确实验的步骤和思路,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4)实验探究。分组观察、实验操作。探究是根据探究计划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是用来检验自己对问题猜想的具体实践。

(5)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测量的数据都是形成结论的有效事实和可靠证据,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从现象或数据中有所发现。

(6)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得出探究结论。交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现象和实验所得到的事实(数据),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3.基本要求

(1)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发现过程,要周密考虑提出问题的每一个步骤和提出的方法,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探究真理的勇气,促使他们形成以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的身份向未知世界挑战的心理状态。(2)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作为实验探究的基本目标。其培养过程应包括引起兴趣,形成探究动机;洞察、分析、比较、提出假说;进行实验,验证假说。

(3)提出规范撰写实验方案的要求。提出假设、器材准备、实验方法、实验结果预测、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对实验现象的解释、结论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都要涉及到。

(4)实验前必须要明确目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考虑不周到往往会造成实验数据的不准确,或出现安全问题等,甚至导致探究活动失败。

(三)资料探究课 1.界定

以借助资料获取信息寻找答案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资料探究课。当有些探究活动由于条件限制不能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时,便捷的资料信息获取分析便成为其主要的探究方式。如太阳家族、探索宇宙、寻找达尔文的足迹、我从哪里来等内容。

2.一般操作步骤

(1)提出问题。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背景资料应尽可能直观形象。引导学生根据特定的背景资料提出问题,并对所提问题进行梳理和评价,在一系列问题中筛选出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2)寻找证据。教师对学生收集信息的过程、途径给予关注,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3)分析与解释。教师需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掌握学生的想法,并安排适宜的时机组织学生整理信息,将筛选出的信息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用收集的信息对所研究问题做出较为合理的回答。

(4)交流与质疑。创设较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启发学生对信息收集的方法、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

(5)结论与拓展。启发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建构起较为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指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性或方法性的知识。

3.基本要求(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探究专题。在确定专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信息能力,设计的题目要具体,不要过大过空,以免学生无所适从。

(2)确定专题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搜集和整理。

(3)要重视学生信息搜集整理情况的展示汇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汇报材料进行补充、归纳和总结,最终得出探究结论。(四)制作探究课 1.界定

以学生动手制作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制作探究课。以制作探究为主的内容有:我的风向仪、我的雨量器、制作小火箭等。

教材中科学小制作一般结合某个研究专题进行,如在对不倒翁进行研究时,做一个不倒翁;在对镜子进行研究时,做一个潜望镜或万花筒等。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废旧物品等简易材料进行科学小制作,以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展操作技能和情趣。同时,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同样的内容用不同材料做,同样的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的东西。

2.一般操作步骤

(1)教师或学生选择和提出制作任务,讨论操作步骤、技术要求等。

(2)引导学生围绕要解决的问题或制作对象展开想象,然后由学生设计制作方案,选择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指导非常重要,特别要注意把学生的想象引导成为科学、合理的方案。

(3)学生进行制作,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和拼装组合,并对作品的整体进行美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制作中的问题,在进一步提高作品的合理性、科学性,增强美观性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避免“学生坐着做,教师站着看”的现象发生。

(4)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看一看是否体现了制作任务的要求,有没有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做出修补,完善自己的作品。评价的标准是:作品是否完成;作品使用的材料是否合理、合适;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性;作品是否具有实用价值。3.基本要求

(1)材料的准备。制作活动前首先要准备足够的制作材料,如做不倒翁用的蛋壳、橡皮泥等。其次,选择的材料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具备如下特点:学生人人都能找到的材料;最好是不花钱的材料,坚持废物利用;材料容易加工;最好有多种替代材料,每一个制作活动的材料都不应是唯一的,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多种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备材料,保证制作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选择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2)要注重教学引入。教师在制作活动前,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欣赏优美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对有趣的作品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上好制作课,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3)注重教师指导。要根据学生准备材料的差异性,提出不同材料的不同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让学生自主选择做法,切忌一刀切;在个别辅导时,要尊重学生的设计,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特别是对待制作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切忌回避或者视而不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掌握了基本的制作方法后,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制作,切忌“泼冷水”。如学生学习了不倒翁不倒的道理,学会了用蛋壳制作不倒翁后,可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材料(如乒乓球等球形物体),发挥自己的想像,制作形状不同的各种不倒翁。

(4)注重活动后反思。制作活动结束时,不仅要认真回顾制作步骤,更要注意激励学生把制作活动延伸到课外,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可以评选优秀作品,用好作品鼓舞学生;可以组织学生互评,在交流中使学生受到启发,激发学生继续制作的兴趣;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课后思考,设计制作出更新颖的作品;可以展示各种各样的作品,开阔学生视野,激励学生课后去仿做。总之,通过小结,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受到鼓舞,使制作活动真正成为学生乐于从事的日常活动。

(六)技能训练课 1.界定

以训练学生科学操作技能为主的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技能训练课。是在教师的参与、组织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构建训练活动,领悟某种技术的要领与步骤,形成操作实践能力。教材中涉及到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内容有:练习使用温度计、练习使用量筒、测力计的使用等。

形成学生技能是工具探究的基础,技能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探究的质量与结论的准确性。因此,教师要重视技能训练课的教学。

2.一般操作步骤

(1)创设情境,激趣导课。可借助多媒体、歌曲、图片、游戏活动等手段创设情境。情境可分为兴趣情境和问题情境两种。兴趣情境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有关工具和仪器的故事;简介工具和仪器发明的科学家及发展史;简介工具和仪器的结构、特征、作用、在科研及生活中的意义。问题情境是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或仪器来帮助,使学生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达到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问题情境具有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和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作用。

(2)探究演练,形成技能。这一环节是科学技能训练课的重要部分,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潜能,可按不同的训练途径开展训练活动。

(3)运用技能,反思改进。通过练习,学生才会经历由不会到会,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再通过反思自己操作时的成功和失败之处,通过评价别的同学汲取经验,完善改进。

(4)拓展延伸,实践应用。科学技能技巧的培养源于实践,用于生活,反复实践,可以熟能生巧。同时根据能力迁移的原理,组织、启发、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科学技能技巧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解释自然现象,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可以改进原有的作品,还可以进一步创造、发明。

3.基本要求

(1)教师要有熟练的技能技巧,演示示范要操作规范、科学准确。教师可以亲自演示,也可以采取播放录像的方法。示范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重点、难点的片段。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败的例子。

(2)操作训练要注意“由简单到复杂,由慢到快”,练习的项目应有计划、有层次、有数量,切忌机械训练,只有经过循序渐进、反复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技能。(3)教师指导要到位使学生明白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否则只能“照葫芦画瓢”,很难真正形成技能。还要因时因地制宜,精心选择简单、易得、操作性强的训练材料。

(4)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如果内容简单可以把课堂完全开放给学生,选择经验丰富的学生做“小老师”。既要“以点教面”,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绪,还要注重学生锻炼机会的均衡性,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教师要给予更热情的关注,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5)在反思评价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探究成果,充分肯定被评价学生的所得和独特之处。还要客观正确地分析问题所在,找出问题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掌握正确的技能技巧,尤其要提出准确的改进办法,提出修改意见。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类课型基本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 总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五、交流感受,课外延伸

精读课教学模式

精读课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用歌曲、谜语、彩图等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读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便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高年级在这一步中要弄清生字中的重点字音、字形,低年级还应注重让学生自主识字,用多种方法识字,扩大识字量。)第二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全班交流读书收获。

3、学生质疑,教师及时梳理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放到学文中解决。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这一环节教师要选好切入点,由点及面,抓住切入点展开课文的学习。应让学生个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批划,抓住一个大问题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足,让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浅表层次上,应向纵深方向发展,保证下一步全班交流的有效性,不可走形式。

2、在学生个体自读的基础上,抓住切入点,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谈理解,谈体会,进行全班交流。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学生个人学习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外,教师可作适当讲解,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可进行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对于文章的重点句段,可适时朗读,以便加强理解,升华情感。在读的方法上,教师可通过朗读指导,范读或录音朗读,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他们带入课文中的情境,并进入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对读,分角色朗读和全班齐读等,读出变化的语气,表达出人物的情感。

此环节,还应根据学段要求,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听说读写训练,以确保有效性。

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句子、段落,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语言积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朗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学生经过读、背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若时间紧,背诵可放在第二课时,最好能在课堂上解决。

五、交流感受,课外延伸

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收获,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课外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画一幅画,作一首诗;可以让学生写广告词、心得;可以让学生读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在课下拓展思维,培养语文能力及创新能力,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课文内容的美。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课都固定这一模式。由于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在单元里的地位不同,课文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不同,因此,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有的课,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决定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标新立异,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可利用不同形式激情或激趣导入,也可总结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法

1、回忆主要内容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内容,体会思想。(在这一环节要解决掉第一课时没解决的课后问题)

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初步领悟作者主要的表达方法,即弄清“为什么这样写”。

4、进行读写训练,或课后题,或自己设计的读写训练。

5、读、背、积累。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略读课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用歌曲、谜语、彩图等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读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便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进入课文情境。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读连接语的提示,明确要求

从连接语中梳理出学习的切入点,让学生抓住此切入点学习课文,独立地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切入点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表达方面的,一两个重点问题即可。

四、品读感悟,合作探究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形式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边读边体会,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与精读课文的主要区别是,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主要要求。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也可在品读感悟阶段加入适当的听说读写训练,加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五、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六、教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口语交际”教学模式

一、导入新课

教师应该谈话的形式,归纳引入新课。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中提示,师生共同归纳要求。

三、依据要求,表达交流(体现训练的层次)

1、会说基本句子。①自己练习说。②集体交流,互动评价。

2、能按顺序说。①自己练习说。②集体交流,互动评价。

3、完整具体地说。①自己练习说。②互动交流,评价补充。

4、创设场景,模拟生活。

根据训练内容,把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模仿中培养与他人的交际能力。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语文园地”教学模式

一、自主尝试,独立完成

教学中,无论是“我的发现”还是“日积月累”等内容,教师都要大胆放给学生,鼓励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自主完成。教师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二、讨论交流,评价订正

学生自主尝试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同大家一起分享,及时修正错误答案。

三、引导发现,扩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发现的特点或规律,然后运用这一发现进行扩展训练。

“习作”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

一、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教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本周的习作内容,让学生做好准备。有提前习作欲望的同学可以选择自己愿意写的内容先试写下来。

教师准备:准备好本次习作的下水文,也可提前调查好学生的准备情况及提前写草稿的数量等。

二、谈话导入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导入形式,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三、习作指导

此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安排指导的过程。

1、汇报交流。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准备的内容,或写出关键词语等。

2、明确要求,确定内容。(1)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重点。(2)围绕习作重点,确定所写内容,与同伴交流。

3、学生思考并交流。(可以自己练习说、与同座互相说、也可以小组内说。)

4、集体交流。

学生可以用

一、两句话或一段话表述自己所写的重点内容。比如说说用什么样的题材来进行习作,以及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等等。在此环节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要求进行较细致的指导,也可以出示范文予以引导等。

5、结合本次习作要求,动笔书写自己真实的习作。

此环节中,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动笔书写时间(20——25分钟),随时解答学生个体的疑难,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6、交流评价。写完的同学可以自由交流、互相评价。也可以全班交流、评价。

四、归纳总结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在这一环节中,已经成稿的,要求认真修改。没有成稿的,课后完成草稿。第二课时:习作讲评课

一、导入新课

1、总结本次习作情况。教师将本次习作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向学生做汇报。

2、进入情境。在汇报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下一环节。

二、欣赏、讲评

(一)出示本次习作的内容与要求。

1、指名读。

2、再次明确本次习作的重点。结合本次习作的优缺点,师生共同总结出讲评要点。

(二)优秀佳作欣赏

1、出示优秀的习作题目进行赏析,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

2、欣赏优秀佳作或优秀片段。

出示优秀习作或片段,依据本次习作的要求和重点,从词语的运用、语句的通顺、表现手法的运用、情感的流露以及重点是否突出,经过是否具体,选材是否新颖等各方面进行点评。有什么建议也可以谈。

(三)问题习作评析

1、出示不成功习作。教师读给同学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做好记录,然后进行评改。

2、师生、生生多边互动,修改问题习作。

(四)互动交流评改

1、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展示自己的习作。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动笔记录自己认为写的精彩之处或者不足的地方,做到在互评互议的过程中有理有据。

(五)指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再次展示自己的习作

在此环节中,教师可通过设立奖项活动,鼓励学生改出好文章。

三、归纳总结,布置准备下一次习作内容。

“识字”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入情境,自然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可以请教同学、老师等,争取把课文的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三、多种形式,自主识字

1、小组交流。(或自学生字词)在这一环节中,有预习习惯的班级,可以直接在小组内或同座俩互相检查预习情况。没有预习习惯的班级,可让学生自学生字词。如: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反复认读等。

2、全班交流。(或多种形式认读)此环节中,预习充分的班级,教师在掌握预习情况后,可抓重点强化。即抓住学生没学会的生字反复认读,说说好的记字方法,组组词,造造句,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识字等。预习不充分或没有预习的班级,可按以下程序操作:

①出示带音节的词语多种形式认读。②出示去掉音节的词语多种形式认读。③出示单独的生字,多种形式认读。④交流与生字相关的内容。如: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交流好的记字方法,组词,造句等。

四、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读好课文,教师要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文,并结合理解,相机抓好朗读指导。争取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自读思考,了解大意。

3、细读理解,感悟内容。(具体做法可参考阅读教学步骤)

4、重点品读,体会感情。

教师要抓住有特点的句段,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感受,读出韵味。

五、交流体会,加深感受

六、质疑释难,拓展延伸 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解决。还可根据课文特点,将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相关内容,或布置课后收集资料等。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内容可以是读字、扩词、说句子,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等。

二、阅读理解

把第一课时余下的内容完成。(参考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步骤进行)

三、仿说仿写(此环节时有时无,要根据课文内容来设计。)

抓住文中有特点的句子或段落,也可以是文中的插图等,引导学生进行仿说或进行小练笔活动。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及主笔的位置。(2)学生交流字形特点,教师抓难写的字范写。(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作品展评。教师把书写特别好的作品给大家看一看,互相学习。

五、自主选学

写完生字后,如果还有时间,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生可选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可以读《新阅读》和课外书。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内容。

六、课堂总结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一、确定专题,明确要求

本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确定专题,弄清专题研究的内容,范围等,即让学生理解专题,知道此专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研究,去探索。

二、自由分组,确定子专题

学生可以自由结合成小组,在大专题的基础上确定子专题,即要研究大专题中的哪一小方面。

三、制定计划,商讨内容和方法

学生在组内制定研究计划,即何时何地通过何种方法研究子专题,明确组内的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任务。

四、教师总结,布置下一步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课外部分)

一、分组活动

二、整理资料

三、商讨如何展示

▲分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起到调控作用,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

▲展示形式: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最擅长的形式。

▲展示准备: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准备中,对学生准备过程的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第三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二、总结各组活动情况,提出展示要求

三、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活动成果

成果展示应形式多样,一般有调查报告,情境剧表演,图片、幻灯片展示,制作小报,实物演示,交流互动式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体验。要求应适中,且学生易理解,方便操作,目标达成应较为顺利,应较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今后学习做好心理铺垫。

四、教师小结

当然,这只是一般的操作范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本校实际,教师也可作适当的调整。

数学教学模式总结

◆ 总模式 ※ 简要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实践方案

三、汇报交流,获得结论

四、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是研究的准备阶段。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良好情境的创设是问题产生的良好源泉。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各种环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新性学习动机。情境创设过程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挥学生在问题的产生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另外,应当注意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和有选择的进行情境的设计,不必强求情境设计的绝对化。

二、合作探究,自主实践方案

创新性的课堂教学要积极设计和实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学习,让师、生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共同经历成长过程。教师在课上应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努力将某个学生的财富变为更多人的财富,加强高效的小组合作,在讨论交流中自主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特别强调应切实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使课堂变为“活”的课堂、学生自己的课堂。

三、汇报交流,自主获得结论

自由的环境才是真正利于创新成果的出现,教师应给学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限制,赋予学生一些机动的自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汇报自己探究的思路和成果,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交流、碰撞思维的火花,并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修正错误,完善自我,升华认识。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意愿,珍惜课堂上学生突然出现的灵感。在学生非漫无边际的情况下,可以打破原有的备课顺序,按照学生的思路来推进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汇报中自主“做”结论。

四、拓展应用,自主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并不是最后的结果,利用新知识对生活中或其他方面的现象作出新的解释,并在解释过程中对已得的结论做进一步验证,或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在其中仍有很大的创新空间。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学生自我创造和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创造的成功,享受创造的快乐,在创造性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同时引发更加深入的思考。

课堂练习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给他们成功的机会,并允许他们任意选择学生回答自己所设计的问题。这样,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会更加紧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材中已经完成的题目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进行改编,以在练习中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外,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使能力的培养真正成为课内外、校内外的中心。可以尝试实践如:做一做、画一画、查一查、说一说、制表、搜集资料等新的数学作业方式。

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 检测能够让师生对当堂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明晰的、清醒的认识,帮助师生明确努力方向。当堂检测题目的设置可以整合利用教材中的题目,也可以自行设计合适的题目,一般以学生的中等掌握水平为基本要求,以不增加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为宜。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作业的设置要遵循巩固知识,发现学习疑难,拓展学习视野的原则。可以将教材中的习题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分类、补充、删减,以保证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及时调整。拓展内容一般分为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两个角度。纵向拓展一般以对本知识的巩固提高,变式练习为主;横向拓展一般以相近知识点的类比学习为主。不论是哪一种拓展,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实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思维质量。

★ 小学数学新授课基本教学模式

※ 简要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

三、汇报交流,共同提高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情境创设中,主要选取以下几种方式:生活化情境、趣味化情境、操作化情境、知识迁移情境等。1.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情境是情境创设的一种方式。该情境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生活是学生数学现实的重要源泉。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把情境创设等同于情境的生活化,一味地追求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生活被人为地拓展和提升,甚至被成人化,从而阻碍情境内在数学信息的功能发挥。2.趣味化情境。

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的特定需要,把握好情境的趣味性与其内在数学特征的基本关系,这对情境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十分重要的。趣味化的情境创设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但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要把握的是,不要把情境的趣味化一味的表现在视觉上的强刺激、活动的游戏化以及对拟人化的动物情境的滥用等方面,而是要增加数学味。3.活动化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地安排活动,并且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有效的操作中发现、感悟,迸发出学习的热情。4.知识迁移情境。

这样的情境并不需要华丽的语言、生动的画面、活泼的形式、课件的包装,只是采用行之有效的朴素的语言。但却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智慧,只有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才会正确地创设知识迁移情境。

情境创设并不是每节课必须具有的,它的呈现形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不要单纯的为了情境而情境,而是要通过情境创设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研究中,为学生提供研究背景,能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引发认识的不平衡并帮助学生生成新的认识,换言之,情境创设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下,以促进学生数学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诸多能力协调发展为目的的设计过程。

二、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

(一)自主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再反过来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从而形成一个“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自主探索一般用在计算课或利用知识迁移比较明显的课。教学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交代任务,提供自主努力目标。2.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3.利用正迁移,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尝试。4.反馈交流。反馈交流一般分三步:

(1)交流——“说出你所知道的。”(2)提问——“讲出你还不明白的”。(3)解疑——“解释你所疑惑的”。

(二)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小组机制的建立。2.合作学习小组的操作建议。

三、汇报交流,共同提高

通过讨论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促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主要表现为这样两种形式: 1.小组展示。2.组际切磋。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设计练习的内容时,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题量适当。一般来说,在新授课上,练习层次有以下几种:1.专项练习。2.跟踪练习。3.变式练习。4.拓展练习。

★ 小学数学练习课基本教学模式

※ 简要流程

一、回顾整理,唤起记忆。

二、自主探究,巩固内化

三、应用创新,总结升华。

四、当堂检测,知识落实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一、回顾整理,唤起记忆

整理是复习课的重点,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原有分散学习的知识点得以梳理,由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数学认知结构,增进持久记忆。同时,要注意在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时,创设情景应该是学生身边熟悉的场景、事物、事件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式建立与新知的联系。趣味化情境的设计应努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水平和情感需要,实现以趣激情,以情导思。

二、自主探究,巩固内化

创新性的课堂教学要积极设计和实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完善,让师、生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共同经历成长过程。教师在课上应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努力将某个学生的智慧变为更多人的财富,在讨论交流中自主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使课堂变活,就必须以问题为载体,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这就必须把检测中的填空、选择、判断等知识点引入到课堂活动中。填空、选择、判断是经常见的题目,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知识、会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因此,练习课以此为主要手段,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探究的能力。

三、应用创新,总结升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汇报自己探究的思路和成果,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交流、碰撞思维的火花,并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修正错误,完善自我,升华认识。

四、当堂检测,知识落实

检测能够让师生对当堂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明晰的、清醒的认识,帮助师生明确努力方向。当堂检测题目的设置可以整合利用教材中的题目,也可以自行设计合适的题目,一般以学生的中等掌握水平为基本要求,以不增加不必要的学习负担为宜。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作业的设置要遵循巩固知识,发现学习疑难,拓展学习视野的原则。可以将教材中的习题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分类、补充、删减,以保证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及时调整。拓展内容一般分为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两个角度。纵向拓展一般以对本知识的巩固提高,变式练习为主;横向拓展一般以相近知识点的类比学习为主。

★ 小学数学复习课基本教学模式 ※ 简要流程

一、联系实际,情境引入。

二、梳理知识,交流质疑

三、思维训练,明确方法。

四、阶段测试,检测提高

一、联系实际,情境引入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回忆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在复习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1.问题引领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引导。教师要根据单元的目标合理设计,提供可操作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复习掌握。2.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二、梳理知识,交流质疑

梳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实质就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教师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点拨来达到促使学生相对完善知识,逐步趋于系统化。首先让学生在前面小组内交流初步形成知识网络,相互补充的过程中找准联系与区别,以文字、图表等表现形式将所学过的知识梳理总结,形成网络。然后各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是组际间进行质疑解疑的过程。这时老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了解不同层面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指导下面的交流活动。各小组介绍自己的整理意图、表现形式等,老师根据学生所说归纳知识点,并根据汇报整理成板书,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应留一定时间给各小组提出组内还没解决或有疑惑、或觉得要特别注意的知识点,通过讨论,让学生头脑中形成更为清晰的知识体系。

三、思维训练,明确方法

复习中,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应)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在选例(题)与练习设计中,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要针对学生易错、易混淆、难掌握的知识点,精心设计针对性强的复习内容,弥补学生不完善的知识体系。

复习时有新鲜感,我们可以改变复习形式和营造问题情境,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呈现,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除了基础题还可以设计如下题型:

1.综合性练习。复习课更注重考查学生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学生能通过综合性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搜寻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灵活组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探索性练习。这类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度拓宽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如复习近平面图形知识时,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计算其面积。学生思维活跃,探究兴趣浓厚。

3.开放性练习。开放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问题答案的不唯一性,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都能得到训练。4.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能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阶段测试,检测提高

把每一章节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加强知识的连贯性,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良好效果,灵活选择专题测试。在专题测试评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测试题目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一次书面的自我评估。在查缺补漏之后综合整理各单元所反映的情况,进行综合性的知识反馈,即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补缺。集中补缺、真正提高复习效果。数学复习课不是新授课的知识重现,也不是简单的做一些练习,而是要加强综合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把复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更多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这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摸索,同时要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在课后的分析反思中总结,促进复习课走向实效。

★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基本教学模式

※ 简要流程

一、选择课题,制定方案。

二、收集信息(或准备材料),动手实践

三、组际交流,成果展示。

四、得出结论,实践应用

五、总结评价,激励提升

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一般是这样的:选择课题、制定方案→收集信息(或准备材料)、动手实践→组际交流、成果展示→得出结论、总结评价。

一、选择课题,制定方案

在选择课题时,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城乡不同情况、学生所在周围环境、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有选择性地选好课题。在制定方案时,要依据课题内容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反复讨论,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课题一般有下面四种形式:

(1)操作性实践活动。(2)探究性实践活动(3)开放性实践活动。(4)应用性实践活动

二、收集信息(或准备材料),动手实践

数学信息的搜集有多种渠道,要根据选择的课题采用不;数学教学实质上是师生协调活动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信息的搜集有多种渠道,要根据选择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课题不同,采用的方法不同。

三、组际交流,成果展示

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知识水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积累学习经验,体验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活动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总结时,除了对活动情况作必要说明外,主要对活动中设计的数学问题及解决过程作详细说明。

四、得出结论,实践应用

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

五、总结评价,激励提升

每位学生每次数学实践活动的成绩有四部分组成:

(1)活动计划成绩。方案是否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2)方案实施成绩。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开放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是否得到较好的体现。

(3)活动成果成绩。看该小组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对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的情况,以及是否有新的发现和必要的合理化建议。

(4)加分成绩。对创新成分大,智力含量高,确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活动成果,酌情加分。至于为哪个同学加多少分,根据具体情况,由师生共同确定。加分的理由,必须公正、合理、有说服力。

第四篇:文本分类与课型研究

文本分类与课型研究

【摘要】通过研究文本的语文特质,将文本细分为主题型、内容型、范式型、材料型四类,依据文本类型选择相应的阅读教学策略,确定课型,实施教学,有利于净化教学目标,简化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从而改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落后现状。

【关键词】主题型

内容型

范式型

材料型

课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35

什么是文本的语文特质?文本的语文特质,是指一个文本在主题、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所具有的可供学生学习、借鉴或利用的独特价值。它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文本,二是学情。

研究文本的语文特质,将文本恰当分类,有利于科学合理地确定阅读教学策略,净化教学目标,简化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从而改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落后现状。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怎样根据文本的语文特质来将文本分类,进而选择相应地教学策略,确定课型,实施教学。

一、主题型文本与人文思辨课型

主题型文本是指以主题取胜的文本。这样的文本在主题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可供学生学习、借鉴。主题型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负载着重大的人文价值,可以引发学生对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思考,可以促使学生对生命、对人生发起追问和探索。

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皇帝的新装》、《丑小鸭》、《背影》、《小狗包弟》、《老人与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等课文可以处理为主题型文本。对这类以主题取胜的文本,就应选择主题型教学策略,即围绕主题教学,采取人文思辨课型实施教学。

现以人教版必修一《小狗包弟》为例,谈谈怎样围绕主题实施人文思辨课教学。《小狗包弟》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疯狂时代的现实,以及小狗的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伤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这篇课文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反映了“文革”所造成的人性扭曲的状况,还展现了巴金老人对自己那深刻的反省和无情的解剖。因此,这篇文章就宜于围绕主题教学,将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为“使学生正确认识人性并感悟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真话的精神”。

二、内容型文本与操作应用课型

内容型文本是指以内容取胜的文本。这样的文本在内容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可供学生学习、借鉴。这里所说的内容包含科普小品介绍的科技知识、文化论文阐述的文化规律或文化特征。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宇宙的边疆》、《动物游戏之谜》、《咬文嚼字》、《谈中国诗》、《中国建筑的特征》等课文可以处理为内容型文本。对这类以内容取胜的文本,就应选择内容型教学策略,即围绕内容教学。根据文本内容的特征,可以相应采取操作应用课型、理解点评课型、创读创写课型、诵读积累课型实施教学。

上述四种课型,限于篇幅,难以全部展开详述,这里仅谈谈怎样根据文本内容实施操作应用课型教学。

人教版必修五《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学术随笔,文章讲“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从语言文字的层面讲文学鉴赏。因此,在处理这篇课文时,就不要在写作思路、论点、论据等方面纠缠,而应该围绕内容教学,把“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并应用于实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作为核心教学目标。

笔者执教《咬文嚼字》,共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总结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文章谈到的“郭老改句”、“《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惠山小龙团》

三、四句的剖析”四个例子分别总结出咬文嚼字的四个方法:调整句式,增减字数,炼字锤词,善用联想;第二步实践应用:出示三个例题,引导学生将咬文嚼字的方法应用于文学鉴赏实践。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能否改为“流入海”?

(2)分析“你怎么了?”与“怎么了,你?”在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3)下面是鲁迅《社戏》中一段写看戏的文字:

“(扮演的多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有人觉得这段文字嗦拖沓,把它改写成“然而我从九点多看到十二点,叫天竟还没有来。”是原文好呢,还是改写更佳?说说你的看法。

三、范式型文本与语技训练课型

范式型文本是指以表达技巧取胜的文本。这样的文本在表达技巧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可供学生学习、借鉴。这里所说的范式是指文本在表达技巧(即艺术手法、结构技巧、语言修辞)方面,具有鲜明的样板示范功能,这种表达范式可以用来作为学生的写作示范素材,训练学生某项写作技能。范式型文本应该选择范式型教学策略,围绕文本某项表达技巧,采取语技训练课型实施教学。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羚羊木雕》可以将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写作千姿百态的‘说’”,又如《社戏》可以将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写作多彩多姿的‘想’”,再如《拿来主义》,可以将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的道理”。

四、材料型文本与语言运用课型

材料型文本是指作为语言应用训练材料的文本。这类文本在主题、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没有什么独特价值可以作为核心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这类文本时,就宜于把它作为学生进行语言应用训练的材料。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尤其是初中课本)中的大部分文章都可以处理为材料型文本。对这类文本,应该采取语言应用训练策略,实施语言运用课型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和语言有关的积累和训练活动,即针对文本特点训练语感、积累词语句式、揣摩词语句式、研究语序、仿句、缩写、改写、续写、扩写、补写、取小标题等等。对材料型文本采取语言运用型教学策略,实施语言运用课型教学,就是以语言应用的方式鉴赏主题、内容和表达技巧,要点在浅文深教,难文易教,短文丰教,长文简教。那些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优秀教师都善于实施语言运用课型教学,著名特级教师王君老师更是个中高手,她是这样简洁明快地教学《枣核》一文:1.朗读课文说目标;2.重拟标题点主题;3.咬文嚼字解主题;4.辨析疑段破主题;5.修改结尾扣主题。

文本类别与教学课型研究,是近年来语文阅读教学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课题。王荣生教授开风气之先,首倡文本类型研究,从理论角度提出了“定篇”“例文”“用件”“样本”学说,王君老师则是呼应在后,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研究,在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启发之下,笔者结合名师教学案例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文本分类与课型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以上便是笔者初步研究的点滴心得,不揣浅陋,就教于方家。

第五篇: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有感

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有感

最近继续研读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自选商场》,我创设了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自选商场吗?今天,冬冬小朋友将带我们到自选商场里去逛一逛,他说他要买好多东西,请小朋友们看仔细了,他买了哪些商品?”接着看图观察思考。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九种商品名称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图画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自选商场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选商场。

另外,我再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下面我还是以《自选商场》为例,在学生们认识了九种商品名称以后,但要让学生学会分类,且了解自选商场购物的方便,我又创设了情境:老师成了“快乐自选商场的总经理”,并告诉同学,今天却不快乐了,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所以现在想聘请三位优秀的售货员,重新将商品摆放整齐。接着就请三位同学当售货员来给黑板上的九种商品分类。并说出理由。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很快明白自选商场的东西是分类摆放及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无需教师分析,就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比尾巴》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还是以《比尾巴》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

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说的训练。还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例如我在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小组合作自制头

饰、道具,进行故事情节表演。小组间再展开比赛。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最后师生再共同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小组。因为要表演,学生得仔细揣摩小动物们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从更深一层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中不仅采用演还采用访一访,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

自主学习使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才会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使真正的创新思维火花常开不败。

下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常见课型分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常见课型分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英语对话课型教案

    《牛津小学英语》3A Module 3 Places and activities Unit3 Parks and playgrounds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

    小学英语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英语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设立一种真正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的符合小学生英语学习规律和小学英语学科特性的教学......

    小学科学课几种常见课型的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科学课几种常见课型的教学模式初探 滨州市博兴县曹王镇中心小学 舒德清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教......

    “小学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1、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呈现综合化、科技化,而要掌握信息,就需要交流,掌握一到两门外语已......

    高考英语作文常见模块分类及其表达

    高考英语作文常见模块分类及其表达宿松隘口中学 李升阳高考英语作文,通常是借助某一给定材料考查学生书面英语的表达和运用能力,是一项主观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考试题型。它能......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中心小学杨红川 英语目前已成为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离不开教学方法的魅力。......

    英语说课 写作课型

    写作 Part 5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Read the requirements. (2____m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urpose of my desig......

    中学语文科常见的几种课型

    中学语文科常见的几种课型 2013、12、24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长期教学实践中,语文科形成了自己的课型特点,如:现代文阅读、文言文教学、诗歌教学、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