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于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摘 要:新形势下的课堂模式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这就是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有效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人为本 ”,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要学数学、会学数学、学会数学、学好数学、会用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 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如果教师在有意无意中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而不是放低姿态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就会造成学生不愿与老师交流,师生关系紧张的局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只有 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 系的基础。
二、课前充分的准备
深入细致地研究学习目标,熟知本节课教学要点 难点,在深度、广度上预想相关知识的联系拓展。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 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
三、课堂环节的落实
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数学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由备课开始,自始自终都必须明确所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或者说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程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就是定向,指明教学活动的方向。高中生处于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证思维过渡,对高中生来说,设计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学生思维的水平,又要有适当的难度,严格控制数学讲授的深度和进度,使大部分学生能够消化接受,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如第八章的《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 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
3.要善于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得生动形 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在进行点、线、面投影规律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分析几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维几何元素与二维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观察当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改变时,投影图上的对应投影又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可以更好地帮助其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记忆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再如,在讲到三垂线定理时,教师可以制作一组幻灯片,以立方体为模型,使之从不同方位转动,得到不同位置的垂线,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定理中各种情况的理解,增强对该定理的运用能力,从而 达到课堂高效。
4.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我们也可以创设符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情境,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实践和学习新知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
复习课:我们特别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夯实,新的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就是预习、互动、测评三个环节。
讲评课:
①阅卷:老师独立阅卷或老师与一个学习小组共同阅卷。
②评价: 对优胜小组与个人进行表彰。然后对试卷评价,老师或阅卷小组的同学指出阅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③讨论: 充分发挥数学小组的作用,把问题放给小组研究解决,小组讨论典型错题的解法、思路、易错点,交流考试心得,老师巡视各小组,对小组内的个别问题进行点评。
④巩固:针对错题,老师预先设计针对性练习,限时训练并 上交批阅。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指导学生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5.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此外,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第二篇: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浅析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浅析
摘 要:数学作为高考的三大主科之一,一直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注重,数学是理科学习的基础和方法,为了实现新课标的目标以及符合现代的科学教学理念,学校以及老师针对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究,以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性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仍有很多老师坚信题海战术的必要性和实用性,而这并不符合我国提出的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也不利于培养新时代所要求的自主性人才。因此,我们老师要寻求更有效、更科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来引导与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相关知识。
一、树立先进教学理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若想实现新课标教学的目标,最根本的是从思想上转变教学理念和对师生关系的认知。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就是要转变教学中的一些方式、体系以及教学内容,实现素质教育,不再单单在课堂上枯燥地讲课,搞题海战术,而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注重学生课本表面知识的学习,还应该着重强调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我们要重新认知新时代的师生关系,老师不仅是他们的师长,也是他们的导航,更是他们的朋友。我们要打造一个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尽可能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愉悦地学习,将传统的“一言堂”变成现在的“群言堂”,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因材施教,差异教学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不论是性格、习惯还是智力,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用同样的学习方式或者达到相等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所出现的不同情况以及其自身的某些原因因材施教,要注重差异教学,以期帮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和进步。
我们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特点,不可以一味盲目地拔高,而要根据他们每个人的自身特点,对其作出要求。例如,有的学生反应能力很快,但不细心,我们可以着重强调他做题中计算步骤的严谨性;有的学生思路不清晰,做题的正确率不稳定,我们可以重点关注其解题思路。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要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转变教学观念,打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材施教,进行差异教学,尽可能地提高高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标题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姓名
孙孝文
单位
湖北襄阳二中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湖北襄阳二中 孙孝文
现在我们常常听到“高效课堂”这个词语,那何为高效课堂呢?有这样几种观点:其
一、所谓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是时髦的理念,而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需。其
二、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其
三、高效的课堂应该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高效的课堂即学生学习的高效。为什么就不可以少讲,有针对性地讲,把学生的作业消灭在课堂中呢?
我认为高效课堂首先得有效果。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不一定是高效的。效果取决于老师对课堂的把握和理解,对学生的了解和引导。同时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实现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然而,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和学的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的现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还普遍存在。要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必须实施有效的教学。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我就多年的高中教学经历谈谈如何把握教材,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机智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点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应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言论自由、和谐适宜的开放式课堂环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还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入数学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题的引入,它必须有丰富的实际背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数列》这章的章头图,从讲述一个有趣的象棋故事引出数列,通过提问“第八个格子能放多少颗?八个格子总共有几颗?”这样学生求知欲被大大的激发,很想知道数列到底是怎么回事?学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课堂;且这个故事有一定的生命力为以后的等比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埋下伏笔。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知识点传授,它应建立在学生已学知识和经验上,易于学生主动建构,如椭圆的第二定义的引出,学生普遍认为这一定义出现的太突然,不易接受。其实教师只要由椭圆定义得移项平方得a-cx 启发学生除以a 提取得e椭圆第二定义。这样不仅使学生容易接受它,并且回放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还附带知学生探求动点轨迹新的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二、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课上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把数学教学看做教师、学生与数学文化三种生命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为了使课堂既生动又有效,教师就必须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开发教学的丰富资源。
首先要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教学实践中,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新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实现真正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可以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施以援手。例如,有一组学生深感城市交通阻塞和混乱情况严重,为了调查这一问题,不惜用整个周末的时间在街上统计车流情况,最后作了《用数学方法解决城市道路布局问题》一文,文中用频率统计表和频率分布折线图论证一天中不同时间交通阻塞情况,通过道路两侧障碍物和摊点与车辆的相关散点图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自行设计许多改进意见。观点明确,立意鲜明,使得所学“统计”一章的知识得到充分应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印象深刻、不易忘怀的数学结果。
其次要提倡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最后教师要精选例题,让学生多实践,及时给予鼓励。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另外,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三、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课堂善用多媒体,改善教学效果。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数学概念、数学模型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就是因为太抽象、不具体。仅凭教师的描述讲解和演示课件,教学效果不甚明显。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既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高效率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从学生的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要在明确数学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关于这一内容的生活背景,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经验的联结点,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新知识的场所。要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为我国新课标的推广和深化,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浅谈高中数学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
如何构建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
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中学 韩荣善
谈到高效课堂教学,首先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即高效课堂的高效不在于教师一节课讲了多少内容,而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也就是说,高效课堂不仅要注重在“量”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注重在“质”上的提升,高效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长的收获,超长的提高。因此,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重视课前预习,促进师生良性互动
做作业的效果和效率怎么样,取决于课堂学习的效果,而课堂学习的效果怎样取决于课前预习。经常预习的学生数学成绩偏高,因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问,了解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合作交流的时候更有针对性,从而把一个被动接受过程转化成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会学习的学生应该是有准备的、有疑问的、有目的的,是注意力“很会”集中的那种人。教师对数学课的预习要求要有明确性、可行性、预习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预习作业要有差异性、反馈性。教师要把学习内容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出来,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要深入浅出,体现点拨性,通过点拨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收到预期的自学效果,要将预习题与课时教案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预习题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通盘考虑预习应达到什么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经验证明:预习过的学生,其疑问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其注意力更集中,能更主动地获取疑问的答案,学习的质量也明显高于别人,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
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实现师生互动。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开展合作探究,创设良好学生氛围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同时也趣味化,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新课前教师要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实现真正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就是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他们归纳基本步骤和要点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施以援手。
三、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如求过点((3, 1),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 +y=4或2x-6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即通过合理设计疑问,以促进学生思维多方向、多角度的发展。在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时,要注意使设计的问题既达到了激疑目的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在进行“三角概念推广”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1.钟表上的秒针(当时间过1.5min时)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转动了多大角度? 2.在运动员转体一周半动作中,运动员是什么方向旋转的,转了多大角度? 3.当自行车的轮子转了两周时自行车轮子上的某一点转了多大角度?这类问题就会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向着多角度、多方向的发展。变化教学,会给人以新鲜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例题的演示,而应引导学生去探求“变异”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从顺、逆、侧等不同角度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在课本习题的基础上,通过变化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变式题与原题内在的联系及本质,达到一把钥匙
开多把锁的效果。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拓展他们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自己的解答时,教师不是马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一种激励其探索行为的方式延迟对具体解答的评价,这样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互相启发的氛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创造性设想,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加强课堂提问,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达到课堂进行目标”的愿望。提问的一方面是教师想引导学生做出特别的反应、回答或理解,另一方面是教师不想牵着学生走,以致使学生失去大量进行思考的机会。由于所有的问题在本质上都有指向性,再开放的问题都不例外,故在高效的提问中,教师应寻求开放式问题与详细的、理由充足的回答之间的平衡。用提问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得问题的类型和提问的顺序成为我们在教学中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布鲁纳的认知规律,知识的掌握包括①辨别发现;②比较联系;③解释综合;④应用实践;⑤整合小结(评价)这五个过程,这也是学生思维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第一步要求训练学生寻找重要的相关性信息,挖掘知识内涵,要避免叫学生注意细节和关注概念词汇本身;第二步是让学生建立各信息要素之间的联系,理解它们在同一个内容主体中互相联系的不同方式,应注意避免主动替学生解决;第三步是通过对知识的各组成部分的分析,懂得怎样将它们合成,不要急于提示学习内容的结果,必须保持范围的全开放性;第四步则相反,使学生在看到问题的全貌情况下,再进行拆分。前四步中的提问必须确保诱发学生产生的智力活动是正在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所要求的,即要限制提“综合先前知识”和“与其他章节相联系”的问题。由于教师会自觉地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所以提问就可能经常超越即时内容的限制。如果学
生偶然独立地建立了一个跨章节或学科的联系,却不应打击这种思维,而应该让他保留那些思想,因为没有人能够“关闭”旧知识。不受内容限制的问题能够也应该由教师来问,但关键在于什么时候问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这是一个过程和时间问题。第五步的提问的综合质量或层次就应该最高了,甚至不再受内容的限制,以期完成新学知识的建构,新旧知识的整合。
五、优化教学内容, 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教学的内容是否与课程标准吻合,是否能够体现事先制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否有效,是关系到课程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提高技能的关键。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提出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即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因此,充分认识到数学教育三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重要联系,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在数学训练中更好地领会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着力点,也是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必须体现的价值所在。
我们说的教学内容优化,不能是只停留在教学内容是否能够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层面上,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吻合是对课堂内容优化的最基本标准。就目前的高中数学教材而言,其内容有难易之分,大多数知识点,学生们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课堂教学内容的“量”,我们常常想到的是课堂教学的容量,即课堂教学内容中知识的多少、方法的多少、题目的多少。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关注的教学内容的“量”不单是知识、方法的多少,还要关注难度带给学生思维量的多少。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
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教学效果不取决于教学内容知识、方法的多少、和教学时间的长短,而取决于有效的知识量。教学内容的“量”与“度”的把握是教学内容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六、加大感情投入,构筑新型师生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重点在于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做他们关怀体贴、博学多才的朋友,做他们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亲其师而信其道”“厌其师而弃其道”,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学生,这是为师的底线和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逐渐成为学生欣赏崇拜的对象,现在,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教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总而言之,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优化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善,在有效地课堂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进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迅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新时期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初探
新时期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初探
高中数学课程是高中的基础课程,它在高中的整个课程构建中长期占据着核心地位,它对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是以后一切学习的关键,因此高中数学在高考中也始终占据比较大的分值。但由于高中数学相对来说难度加大,数学课程又是纯理论的讲解,使得高中数学成为许多学生头疼的一门学科。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新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到高校课堂,也推动了高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如何才能在新时期构建一个合理的适合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大家密切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三个方面探讨进行论述。
一、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构建高校课堂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是单纯的讲授枯燥的理论知识,这使得很多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师作为高中数学课堂的引导者,就应该充分发挥在课堂上的作用,不仅要讲授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向学生们介绍某个数学原理的由来,通过前人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同时也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举一些生活中例子,将数学带入生活,让数学成为一门活的科学,而不是一门死的学科。如教师在讲解平面几何中点、线、面的问题时,可以以所在的教师为参考,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还可以举生活中常见的修房子的例子,让学生们在生活中观察数学,体会数学,充分了解数学的功用,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明白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而不仅仅是为了拿到高考的分数。教师通过这些举动,不仅让学生从学科角度对数学学习进行改观,更使学生发现教师的个人魅力。一名好的数学教师不是只懂得传授数学知识,而是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将晦涩难懂的数学理论深入浅出地讲授给学生。
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高校课堂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教师在讲课时也要注意学生的特点,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真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如在讲平面几何时,需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制作实物模型帮助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受能力。在长方形ABCD与另一个长方形A1B1C1D1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平面图形,并且找出其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明白各线段的所属关系。在立体图形的讲解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制作实物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空间下的点线面关系,掌握立体图形的观察和绘画技巧。这样学生就充分参与到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并且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
三、从教学方法入手构建高校课堂
1.充分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集图形、影像、声音于一体,充分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帮助教学活动的展开。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形式,提升教学质量。如在讲解地理坐标和线性代数时,不可避免地要画许多变化的图形的变化,从而找出线性代数的变化规律。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线条在移动和变化的过程依次展现出来。这样不仅省去了教师不断重画图形的麻烦,还以更加直观的、形象的特点让学生们理解线性代数的变化特点。
2.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因为数学知识的晦涩难懂,所以通常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只需在下面听就行,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们一提数学就敬而远之。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往往是死气沉沉,学生也不能及时反馈自己的学习问题,课堂没有良性的互动。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不仅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更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解决。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增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开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集体预习,然后派代表将他们遇到的问题陈述出来。其后每个小组都可以根据自己预习成果,来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这样检查预习效果,才能激励学生们认真预习,也更能检查出学生对该课的学习预知水平,进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总而言之,在新学期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师们也唯有积极应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才能跟上时代改革的步伐。在改革的同时,教师切记始终要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这样在探索中就不会出现偏差。
参考文献:
1.许海诗.新时期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4,28:162+165.2.李晓红.新时期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32:242.3.朱慧娟.高中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研究――以高中几何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3:43-44.4.曾剑.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J].理科考试研究,2014,09:36.(作者单位:吉林省梨树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