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正宪教育思想心得
学习吴正宪教育思想心得
读完《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这本书,我对吴正宪的教育思想有了很多的感想。
《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第三章“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将她的课堂教学细化成“真情流淌的”“思维碰撞的”“经验对接的”、“以做启思的”“机智灵动的”“纵横联通的”“追本溯源的”“充满魅力的”八种数学课堂,每一种课堂都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吴老师的教学案例,从这些课堂案例和教学实录中,我领略到了吴老师“神乎其技”的教学艺术,以及她超凡的人格魅力和学识能力。其中最有感触的就是吴老师的课堂是个特别人文、温情的课堂,是个真正以孩子为中心的课堂,这里充满了平等和尊重,流淌着关爱与真诚,洋溢着热情与喜悦,“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情未尽”。吴老师的课堂好比一块沃土,形色各异的花在这里汲取养分,自由舒展,争奇斗艳,暗香浮动„„每一朵花都得到了营养,每一朵花都得到了发展。
你提出的问题以前有没有人问过不重要,我是否觉得疲累也不重要。我必须让孩子们看见我热切希望他们理解,就算他们听不懂,我也不以为意。在一次访问中,一位学生艾伦告诉记者:“我去年问老师一个问题,结果她火冒三丈地对我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我有听呀!就是听不懂嘛!雷夫老师会讲解500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去年的那个老师,面对已经讲过但学生还不懂的问题失去耐心。
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作为教师,我们要理解儿童,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儿童有尊严的活在集体中。其实,当孩子,当学生对你信任的时候,他自然而然会敬重你,这样的权威不是害怕,而是一种尊敬。
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本身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我们应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平台,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以求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而吴正宪老师,就拥有这样的教育智慧和气度的人。是一个追求课堂“真善美合一”的人,她把人性美与数,学美真正融合起来,她真心与孩子交朋友,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现,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用智慧去启迪孩子,用人格去感化孩子,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我们学习吴正宪老师,她的教育气度教育机智教学魅力不是我们想学就能学会的,但她真心与学生交朋友,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孩子,信任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观是值得我们学习反思并践行的。
学习吴正宪教育思想心得
王秀庆
相信我们数学老师都知道,吴老师是小学数学界的专家,是我们崇拜的偶像,曾经看过她几节录像课,看吴老师的课都会让众多老师从中学到很多。每次听完吴老师的录像课都让我深深感叹:做吴老师的学生真幸福,听吴老师的课更是一种享受。从每次听课中、从吴老师的著作中感受到吴老师已经把每一个学生都装在了心里,创造出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当我再次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后,我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又近了些。再次领略吴老师到底如何赢得了这么多教师的景仰?
怀着崇敬之情再次读完《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看完这本书,我深深的明白:一定要多写东西。做教师不能仅满足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要勇敢的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努力;要勤于把自己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课后有感、教学心得等毫无保留的倾吐在笔记本上,而我在这一点上做的逊色了很多,从检查教师的备课及反思上可以感到,要想成长,这一点必须做到。吴老师在书中用简明的语言,具体的事例,以“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教育观”、“走进课堂”几个版块,深入浅出地将她一路走来的思索和心声娓娓道来。尽管在这之前对她的教学艺术和人生经历已经略知一二,但仍然觉得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书中最让我惊叹的是她的教学艺术,她上出来的课,就像是从她的心里流出来的一样,那样清新,那样流畅。她用高超的教学艺术,紧紧的粘住孩子们的心,用满腔的热忱感染着孩子们的情。在看到课例《带小括号的计算》时看到这样一句话:“在备课中我考虑最多的是从认知系统去思考学生怎样接受这个新知识,而没认真从情感这个系统思考学生乐意不乐意接受这个规定。”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但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去考虑,还要从情感角度去思考,难怪吴老师的总是在教书过程中育人,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学会的选择好判断,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每一节课都让学生留恋忘返呢!这一点是我追求的目标。她在教学中,倾注了自己的喜爱、兴趣、幽默,使教学活动带有浓重的情感色彩,其中不乏矛盾的困惑与无言的沉思,更有激烈的争论、为精彩发言的喝彩、情感的交流与共鸣,使教学活动化平淡为神奇。只要她一上讲台,学生便愿意与她亲近,不愿意下课。
吴正宪老师曾说:“我一上讲台,就融入了学生世界,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教学之中,其他一切便都忘记了。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打动了,学习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所深深吸引。”正是这份热爱,让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创造了唯美的课堂,正是这份热爱,让吴老师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首先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我很欣赏吴老师有关思考的论述,她说“多年的教改实践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在教学工作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或深刻,或肤浅,如果放松,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记下来,哪怕是肤浅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都会带来日后冷静的思考。点点滴滴,积少成多”。她还说“在众多学术研究成果面前,在繁杂的教育信息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汲取过滤。学习百家之长,博众家之采,结合自己实际创出特色”。这就是名师的反思,既要勤思、还要具有理性的批判精神,做到善思。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就要做一部时时处于反思状态的发动机,成就自己,启发别人,这就是名师的价值。
无论是张梅玲教授还是吴老师的学生,从他们的言谈中我不难感觉到,同样的数学教学,吴老师的课却能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充满了童趣、乐趣。她对学生、对教育的爱,让我感动;她为这份爱所付出的艰辛,让我敬佩;她在教育之路上收获的快乐与幸福,让我憧憬。在快乐中解决问题,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吗?吴老师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有她与学生情感的交融。不仅孩子们喜欢吴老师的课,成千上万的小学数学老师也喜欢听吴老师讲课,我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并且多读几次《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感受吴老师的教学魅力!
第二篇:吴正宪教学心得
吴正宪教学心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四部曲
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方面,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会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这样的环境。课堂上我常常提出一些疑问:“你能根据 9 +几的计算方法计算 8 +几吗?”“你知道为什么车轮子要制成圆的?” …… 同学们之间出常常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
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人格的接触、碰撞和融通。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这种作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讲《圆的周长计算》 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想出了“绳测”的方法。这时,又一次设疑,将一个白
像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像开始。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四是为学生提供一题多解,多向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创造性。“某修路队计划修一条长 1600 米的公路,前 5 天修了全长的 20 %,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列出了算式:
(1)(1600 - 1600 × 20 %)÷1600 ×20 %÷ 5(2)5×[ 1600 ÷(1600 ×20 %)]- 5(3)[ 1600×(1们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我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一切结论,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学们在40 分冲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喻悦。
总之,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赢得每一位学生的心,使之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促进人格的发展。
吴正宪: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第三篇:兴隆一小学习吴正宪教育思想有感(推荐)
困惑而思 起步探索
——学习吴正宪教育教学思想有感
兴隆一小 王素霞
10月31日在学校的组织下,全校数学老师在小会议室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报考会《我就是这样一路走来》当我看到吴老师说:当我捧着课本照本宣科,在满堂灌的课堂中乐此不疲时,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课堂上有的学生变得越来越麻木,语言渐渐贫乏,同伴的交流越来越少,感情越来越苍白。做题、考试、竞争成为他们主要的学校生活,考高分是他们唯一的追求;学习困难者开始由听不懂,跟不上而厌学,尚带稚气的脸上常常流露出忧虑与沉重。我开始抱怨学生脑子太笨,学习不用功。课堂上除了滔滔不绝的演讲之外,又多了几分埋怨与责备。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让人似乎感受不到生命的存在。我痛苦而不安,我彷徨而茫然,原有的冲动与激情几乎降到了冰点。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使的孩子身心疲惫不堪,学习兴趣索然。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却不爱学。只图分数的提高,不顾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培养,这样的教学能造就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吗?
我在困惑中沉默„„我在沉默中思考„„于是她有胆量改革教材,不按照教材原有的编排体系进行教学,而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组织教材;她有胆量在一年时间内完成五六年级两年的教学任务,并提前一年参加全区的小学毕业考试。在吴老师的改革与实践中写出了5篇实验研究报告:《注重知识体系、重新组合教材》、《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思维训练》、《发挥主体作用,掌握良好学法》、《改革考试方法,培养实际能力》、《深入教学改革,坚持全面育人》。
我深深思索:她16岁就开始教书,仅仅中学毕业,学历并不高,更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只是通过自己默默地耕耘,虚心地讨教,才换来了今天的丰硕的成果。应该说我们的条件比她要好,即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又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可我们还是被禁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每当想到我自己工作十几年仍无所作为,不禁使我深感羞愧,也因此激发了我,使我产生了奋斗的激情。
我要做的是赶紧行动起来,更认真地搞好教学工作,并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进行教研和教改活动,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观吴正宪教育思想报告有感
兴隆一小 张星亮
昨天学校组织了全体数学教师观看了吴正宪《从“儿童教育”到“教师教育”——我就这样一路走来》的报告,我感触颇深。
吴老师从16岁参加工作投身教育至今已在教育战线上工作42年了,她的整个青春美好时光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她始终工作在教育第一线,既是一名教师又是一名教研员,还是一个研究者,她的儿童教育和教师教育做得都是风声水起,培养了满园桃李并将她的队员都带成国内知名的小学数学专家。
我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时常有过强烈的倦怠感,觉得没有新感又很累。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和吴老师的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滋滋不倦相比我自己太惨愧了。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应多与其他教师对比,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听吴正宪报告有感
兴隆一小
屈鸿雁
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吴正宪老师的报告,吴老师精彩的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给了我很深的感悟。
首先吴老师知识的渊博,卓越的教学艺术,显示出大师的风范。她为人朴素和蔼,传道亲切温暖,对学生处处尊重,展示出她独特的人格魅力。
其次,吴老师之所以成为教育专家,就是因为她工作无论多么忙,总能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学习研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八大课堂,十大教学策略,给我们的教学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吴老师对新课标各阶段教学目标的把握,对教学理念的高度定位,对数学知识的身后底蕴,是我们教学中欠缺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在具体到上每一节课时,要专业的读懂教材,吃透教材,整体的把握教材。
今后,我要努力做一个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教师。为了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教学功底,而且有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不仅有勇于探索规律、严谨治学的工作方法,还有符合时代特点的超前意识。做到苦中能有乐。勇于承担艰苦、繁重的工作,做到苦中有乐,体验一种神圣的幸福感。
学习吴正宪教育思想有感
兴隆一小 王艳
我学习了吴正宪老师的有关教育的先进思想,她的教育理论犹如一簇激浪,持久地澎湃了我。我看得感动。收获了很多,也深知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
“教书必然育人——这是不可逃避的历史事实,教书必须育人——这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世界上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吴老师以她的话指导教师成长,同时点明在成长过程中要关注的一些问题。我们学习了吴老师的教育思想,让我们懂得了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的,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他有潜力尚未成功,给他一个杠杆,他能把地球撬起来。
教师还应该是孩子们一生经历中一位重要的朋友,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让孩子成为我们的朋友。课堂是不断出错的课堂,给儿童尤其是犯错误的学生,重新悦己的机会,有错误要包容。但要让犯错的孩子知道自己的差距,不是迁就错误,而是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你做的不对。实事求是地交往,使孩子感到更加快乐,因为孩子认为你是他的朋友。在课堂中经常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你听懂了吗”孩子的个性不同,要学会尊重。吴老师正是用这种和蔼可亲的态度感染着孩子们,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孩子,用刻苦认真的精神为孩子做出榜样。
吴老师热爱孩子,热爱数学,热爱小学数学教育事业,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数学问题,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进行不懈的探究。使我们明确了儿童数学学习的价值,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不断学习不断追求完美。吴老师的名言:教师要用真心去抚爱孩子,用智慧去启迪孩子,用人格去感化孩子,用权威去约束孩子,使每一个孩子不仅有知识,更有思想;不仅有文化,更有品味;不仅有个性,更要有魅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以愉悦的心情经历每一天的新体验、新感受,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心灵的净化和境界的升华,真正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学生。
最后用吴正宪老师的四句话与大家共勉: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
学习吴正宪老师教育思想有感
兴隆一小 张志红
2012年10月7日,吴正宪工作站兴隆分站建立,让我们更进一步走进吴老师,更进一步了解吴老师的儿童教育的先进思想,她的教育理论犹如一簇激浪,持久地澎湃了我。星期五,教务处张主任和张雪梅老师领着全体数学教师看了吴老师的《情系教育 心系学生》专题片,并学习了吴老师《从“儿童教育”到“教师教育”——我就这样一路走来》的报告,我很受感动,收获了很多,也深知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
吴正宪老师她的成功之处就是对学生那份深深的爱,和学生真诚相处,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她善于感悟文字的美,课堂的美,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吴老师的课堂,人们称为:爱与美的课堂。她容易感动学生,也被学生感动。看到她就能感觉到对人生积极向上的活力。她在课堂的情感、激情能点燃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她说: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是具有生命的课题,生命需要尊重理解、善待、读懂。一个好的老师应该真正读懂学生,真正读懂教材,真正读懂课堂。让孩子上“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吴老师认为有营养的数学就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过程。献给孩子们有营养的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吴老师提出的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读懂教材的三懂观点,将是让学生得到好吃又营养的数学的关键。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只要我们用心设计的教学环节都是有效的,学生没有学会就是没有用心。其实是错的,我们只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问题,没有顾及孩子的心理看法,我们只是强压式的要孩子去学我们认为最有效的知识,忽略了孩子们纯洁的童年世界里,最渴望需要的东西。我们整天埋怨孩子们上课不认真听讲,课程的内容进行不下去„„,却从来不审视自己、反思自己。
“教书必然育人——这是不可逃避的历史事实,教书必须育人——这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世界上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吴老师以她的话指导教师成长,同时点明在成长过程中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的,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他有潜力尚未成功,给他一个杠杆,他能把地球撬起来。
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向吴老师学习,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不和学生摆架子,和学生做知心朋友,让学生主动把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苦恼告诉我,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课堂因吴老师而精彩
兴隆一小 赵春静
今天,学校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召开了《吴正宪教育思想研研讨学习与交流活动》,会上,我们一起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生涯记录片和吴老师《从“儿童教育”到“教师教育”——我就这样一路走来》的报告,让我们感受了吴老师的人格魅力。
1、真诚的教学感情
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2、让我看到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吴老师的课堂上的自始自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我们见到的不是一位淳淳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的老朋友。
吴老师在这节课伊始便制造了认知冲突,两件上衣和一条长裤,一条短裤,一条裙子有几种搭配?学生猜的情况不一,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了新知的学习。接着便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3种的搭配和4种的搭配让学生自己总结特点:引出乱和不全。6种的展示之后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不乱和全。让学生自己建模,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新知。总结出要有规律的搭配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处处有数学。
3、善于欣赏每一个孩子,面向全体。
吴正宪老师的课有的只是真情的交流和生命的对话,是的,当一个老师挚爱教育,用生命上课,不但你感动,大家都会感动,用吴老师的话是“让每个学生有尊严地留在集体中”,课堂上吴老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困生,关照课上没有注意听讲的学生,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全体学生都跟上集体的步伐,在充分的交流与展示活动中,学生快快乐乐、真真实实地构建数学的模型。
吴老师报告中的一段话更是让我记忆犹新,“做好老师从读懂学生开始;做好老师从读懂教材开始;要做好老师还应在自己的课堂上踏实地练,好课是上出来的,好课是练出来的”。
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使我折服,把我们带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这是她几十年丰富教学经验积淀的结果。《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多年来,吴正宪老师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做到很好的把握教材,又很好的把握学生,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关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
走近名师,走进生命的课堂,我们的专业得到不断地成长,也渐渐感受到什么是快乐高品位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学习吴老师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兴隆一小 谢文杰
今天,学校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召开了《吴正宪教育思想研研讨学习与交流活动》,会上,我们一起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生涯记录片和《从“儿童教育”到“教师教育”——我就这样一路走来》的报告。让我们再次感受了吴老师光辉的教育历程。
学习过后,我细读了吴正宪老师代表论著《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书中开篇一段话对我影响最深刻。她说:“教师工作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经历。我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付出、奉献,我也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收获。我收获了孩子们的那份真诚与渴望;收获了老师们的那份热情与期待;收获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同时我也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获取了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快乐,实现了个人生命价值与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和谐统一。”这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刚刚参加工作时的情形:让得当年自己也是满怀憧憬与希望走上了自己期盼己久的工作岗位,可是事实往往事与愿违,没过多长时间自己就己经不再有那么多的热情了,甚至连教室都不愿再踏入,并且有了想要改行的想法。可是看了吴老师的记录片以后,让我感触很多,三十多年的工作历程却让她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这真的让我非常佩服,令我更加尊敬她,我想如果我们都能像吴老师一样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愉悦。
因为用心至纯,因为用爱至真,因为用情至深,吴正宪收获了辉煌的事业和五彩缤纷的生活带给她的甘甜。吴正宪老师用事实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善于学习、重视积累、贵在坚持,在教育教学改革之路上绝无捷径可走。有哭的跋涉,才会有笑的收获。我会一直以吴老师为榜样,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学习吴老师教育思想有感
兴隆一小 王新会
吴正宪老师说:我们在教学中,要想飞得高,走得远,一定要有教学理念。教育就是点燃真诚,点燃他们,成全他们的儿童数学教育观,数学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是师生的人格碰撞,情感的教育,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教育。作为一个好老师,不是一招一式地教。而是要从学术到悟道,数学教师要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那需要成长为一个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老师。
“教书必然育人——这是不可逃避的历史事实,教书必须育人——这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世界上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吴老师以她的话指导教师成长,同时点明在成长过程中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的,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他有潜力尚未成功,给他一个杠杆,他能把地球撬起来。
教师还应该是孩子们一生经历中一位重要的朋友,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让孩子成为我们的朋友。课堂是不断出错的课堂,给儿童尤其是犯错误的学生,重新悦己的机会,有错误要包容。但要让犯错的孩子知道自己的差距,不是迁就错误,而是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你做的不对,实事求是地交往,使孩子感到更加快乐,因为孩子认为你是他的朋友。在课堂中经常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你听懂了吗”孩子的个性不同,要学会尊重。
吴老师用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孩子们,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她。我也要努力在工作中实践吴老师的教育思想,使自己向着优秀教师不断成长。
学习吴正宪教育思想有感
兴隆一小 高秀荣
数学教育就是传递知识吗?不是,而是要在儿童成长中烙下数学印。开发儿童的潜能,教师教什么样的数学?让儿童学能听懂的数学,用儿童的话语解读数学,用熟悉的解决陌生的,用具体的解决抽象的,学简单的数学,严格的不理解,不如严格的理解的数学,学与儿童经验对接的数学” 说儿童能懂的话,让儿童自己说话,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知识迁移,学习的兴趣,倾听的习惯,同学间的对话,这样会如虎添翼。
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能教出数学品位、教出数学境界的教师,“漫长悠久的数学史、璀璨的数学文化、著名数学家的名人事迹、古代数学名题”都是滋养学生数学涵养的丰富素材,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当然数学是科学,讲究的是真与实,教学必须扎实、踏实、诚实地对待,让“求真、求实、诚实、守信”的教育浸润其中,让科学的严谨性和教育的艺术性凸显其中。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只要在教学中学生思想出现的火花要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要及时引导,吴老师还提出了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也是一笔很好的资源,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从迷惑中自己能主动去探求,以达到自己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等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情感,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对于所谓的差生要学会等待,等待是艺术,等待是尊重,等待是策略。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小心呵护学生的情感,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吴老师的课堂正是始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优秀的数学教师必然也是一名能教出人文精神的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懂得因材施教,充满热情,有激情,会期待。爱是传承世代的积淀,爱是传递情感的纽带,没有爱的贯穿,纵然你的教学水平再高,最后剩下的快乐也只是独乐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让我们与学生一起快乐成长吧。吴正宪老师的教育思想,引领着我朝着课堂教学所蕴涵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听吴正宪教育思想报告心得
兴隆一小
王淑霞
听完吴老师《从“儿童教育”到“教师教育”——我就这样一路走来》的报告,我感到吴老师是那么懂得感恩,几个主题是:感谢我的学生们、感谢我的吴正宪工作站团队的团员和一线教师们、感谢我的师长、感谢我的同事和领导、感谢老师这份工作、感谢理解支持我的家人,她把感谢摆在首位,把自己的努力记在心里,多么重感情的一个人,她只是微笑着说:我只是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做了对孩子们最有用的事!
我很欣赏吴老师有关思考的论述,她说“多年的教改实践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在教学工作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或深刻,或肤浅,如果放松,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记下来,哪怕是肤浅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都会带来日后冷静的思考。点点滴滴,积少成多”。她还说“在众多学术研究成果面前,在繁杂的教育信息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汲取过滤。学习百家之长,博众家之采,结合自己实际创出特色”。这就是名师的反思,既要勤思、还要具有理性的批判精神,做到善思。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就要做一部时时处于反思状态的发动机,成就自己,启发别人,这就是名师的价值。
人们常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想任何老师都不想在教学中只做一名匆匆的过客,我想对自己说,也想对教师说:请为热爱工作的火焰加柴,请对你工作的环境心存感激,因为是它造就了你或即将造就你;请为教学实践辛勤付出,请你珍惜每节课、每次活动,因为它是你事业的出发点也是目的地所在;请为学习的脚步搭台,请你利用环境、把握机遇,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因为是它让你战胜自我,超越别人;请为反思喝彩,请你永远不要无视属于你的思考的权利,因为教育的真谛是发展与生成,没有可以再现的同一课堂,没有可以重复的生命历程,没有可以简单模仿的一招一式,只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风格,才能缔造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成就自己的美好明天。
学习吴正宪教育思想有感
兴隆一小 肖玉梅
吴正宪老师她的成功之路就是对学生那份深深的爱,和学生真诚相处,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她善于感悟文字的美,课堂的美,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吴老师的课堂,人们称为:爱与美的课堂。她容易感动学生,也被学生感动。看到她就能感觉到对人生积极向上的活力。她在课堂的情感、激情能点燃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她说: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是具有生命的课题,生命需要尊重理解、善待、读懂。一个好的老师应该真正读懂学生,真正读懂教材,真正读懂课堂。让孩子上“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吴老师认为有营养的数学就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过程。献给孩子们有营养的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吴老师提出的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读懂教材的三懂观点,将是让学生得到好吃又营养的数学的关键。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认为学生小什么都不懂,只要我们用心设计的教学环节都是有效的,学生没有学会就是没有用心。其实是错的,我们只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问题,没有顾及孩子的心理看法,我们只是强压式的要孩子去学我们认为最有效的知识,忽略了孩子们纯洁的童年世界里,最渴望需要的东西。我们整天埋怨孩子们上课不认真听讲,课程的内容进行不下去„„,却从来不审视自己、反思自己。
一个人如果懂得开始主动反思,那么他就是进步了,进步就在反思中一步一步地鞭策着自己往前进。教师如何上好课,吴老师认为读懂学生,读懂教材、才能懂课堂,也才能上好课。备学生读学生是教师最主要的事,儿童是活生生的人,要学会尊重学生,要相信他是有潜力的,不让每个人落下。在以往的备课中,我更关注的是备好教案,至于备学生,这方面做得很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认真备好学情分析,考虑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对策准备。在备教材上,以前我注重备所要教的年级,通过学习,我发现这远远不够,在知识点的教学上我们要整体把握数学知识结构,了解它的纵向与横向发展,知道它从哪里来要引到哪里去,教师心中对所教知识结构体系要有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师要对一年级教材到六年级教材都要熟悉,甚至中学数学教材也要了解,这样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也才能够上好课堂教学。观《心系学生,情系教育》专题片有感
兴隆一小 李小琴
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时,校领导组织本校数学教师观看了《心系学生,情系教育》专题片。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受启发,也倍感自己与名师之间的差距之大。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缩短自己与名师之间的距离,如何使数学教学焕发出新的光彩,是值得深思和感悟的。
之所以称吴老师为名师,并不是偶然的,其成功的秘诀在于平时的认真和留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首先在于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其次,得益于其勤于思考的精神和其对教学认真的态度,以及其不断努力向前的勇气。正是这种不断向前的努力的精神,吴老师凭借自己多年来的毅力,才造就了她精彩的课堂。
专题片看完了,吴老师那名师的风采,那与学生的亲和力和极具魅力的语言,智慧的火花,回味起来仍是一种享受。我要从现在做起,多学习,勤反思,刻苦钻研,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观吴正宪教育思想报告有感
兴隆一小 段树青
周三我校数学老师又组织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视频,对吴老师的40年得教学生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的感想颇深。
感想最深的是吴老师的特色课堂,她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她的课堂是有活力的,有生命力的。我认为这是学会、学好数学关键,她的课堂是那么的“随便”,那么的“热闹”,课堂上没有华丽的装饰,有的只是平等的对话,细心的呵护,用亲切的富有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敢说想说,在师生情感交融之中,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建构,乐于探索,善于合作,敢于创造。
我想,今年我教一年级的孩子,就从吴老师的亲和力这方面先学起吧。观看吴正宪教育思想研讨会有感
兴隆一小 艾建华
十月三十一日学校组织数学教师观看了《从儿童教育到教师教育——我这样一路走来》主题报告,吴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又一次深深感染着我,而且感想很多:
一、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吴老师是一位善于教学的老师,课堂上的吴老师面对学生的生成游刃有余,面对意外的情况巧妙应对,这与她扎实的业务能力是分不开的。吴老师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们要准确理解数学的本质,准去把握数学的本质,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准确理解学生的需求。做一名数学功底扎实,专业知识精通,教学基本功娴熟、深受学生喜爱的数学教师。
二、读懂儿童
做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真正的了解儿童,把满足儿童成长需求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时刻提醒自己对学生要真诚平等,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给学生独立体验的机会、给学生适当的空间、给学生建立自信的勇气„„要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教育智慧、高尚的道德、积极的人文关怀影响和教育学生,做一名真正能读懂儿童的好教师。
我会以吴老师为榜样,把对教育的热爱融入到自己的心灵,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快乐前行,享受教育带给自己的幸福。
看吴正宪教育思想研讨会专题片有感
兴隆一小 刘淑丽
不管是聆听吴老师的讲座,还是走进吴老师的课堂,都让我心潮澎湃,受益匪浅。10月31日我们全体数学老师观看了《从儿童教育到教师教育——我这样一路走来》专题片,看着看着我的内心又翻腾起来,我想:往后我也要认真研究教材,读懂学生,上好每一堂课„。说心里话我特别崇拜吴老师,也想做一个像吴老师那样的学者,可能是我的能力有限,我的悟性不高,也可能是我不够努力,但我会加油,我会努力。
吴老师的教育思想,吴老师的人格魅力都时时刻刻吸引着我,让我干劲十足,我要经常学习吴老师的教育理念,把吴老师的理念带进我的课堂,也让学生享受着“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通过看专题片让我深思的是吴正宪的经历。她从名师到教研员,多年如一日地躬身而行,工作仅仅十年就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她16岁就开始教书,仅仅中学毕业,更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只是通过自己默默地耕耘,虚心地讨教,才换来了今天的丰硕的成果。她的经历激发了我,使我产生了奋斗的激情。
让我惊叹的是她的教学艺术,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自己的爱心真情来感染孩子,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孩子。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石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观看吴正宪教育思想研讨会有感
兴隆一小 张秋芳
今天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在小会议室观看了吴正宪老师《心系学生 情系教育》的专题片和吴正宪《从儿童教育到教师教育——我这样一路走来》的主题报告。感触颇深。
初为人师的日子里,吴老师陷入沉思:教师教很辛苦,学生却不爱学;教师教学很投入,学习效果却不佳。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吗?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她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一条减轻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发展的教学新路。
吴老师认为,成年人有责任创设儿童学习的生态环境,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经验表明,高质量的数学教育就是引导孩子在童年学习中充满好奇与求知欲,让他们拥有对数学学习的良好感受和丰富难忘的数学活动体验,经历刻骨铭心的数学学习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滋有味地学数学、做数学,并应用逐步养成的数学思维来认识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吴老师创建了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借鉴。在实践探索中求的课堂形式和教学组织策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找到了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和体现儿童数学教育本质要内容的不同,创造了八种特色课堂,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在一线课堂探索学习。
观吴正宪教育思想报告会心得体会
兴隆一小 李阳
今天我们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视频,我心里豁然开朗,对数学的教学有了一种新的认识,现简述如下,与同仁共勉!
首先,在教学方式上,要追求多样化,不能沿用一种教学模式,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去进行教学,灵活多样的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像人们吃饭一样,长期吃一种饭,将会很烦,只有不断的调整口味,才会更加有滋有味,我将根据专家的讲座,在教学中多用几种教学方式,尽其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学得更有兴致。
其次,就是业务学习要不断加强。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才能够做到旁征博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的必要性,重要性,这样让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不至于学生提出问题来答不上来,这样才会能随时增加数学的趣味性。
最后,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不能因为个别学生的学习差,就歧视他,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措施,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通过各种游戏让学生来学习数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娱乐中学到数学知识。
第四篇:吴正宪老师思想浅谈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吴正宪老师的八大课堂理念真真正正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数学的美丽,而“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是吴老师的课堂教学特色之一,她身体力行把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是有潜力的这一教育观念用课堂行为进行了诠释,吴老师通过动手操作为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之间架起了一座座桥梁。凸显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是吴老师课堂的一大特色。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拿课时紧张这个借口限制孩子的发展,课堂上单纯地以老师讲解为主。“听老师带来的这个方法……”成为了我的口头禅,久而久之,孩子们失去了探索数学的乐趣,课堂失去了活力。
听了吴老师的课,我思考了很多,开始有意识地放手课堂,培养孩子们做和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拿最近我讲授的《存款设计方案》这一内容来说吧,以前我教授这节课时,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头疼。步骤繁杂的小数计算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个难点,而且在计算中,学生不是忘了乘存期就是把不同方案的存款利率弄混,其实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理解,可在我眼中,孩子们就是不严谨,总是这错那错。
接触吴老师的课堂以后,我打算放手把课堂还给孩子,让他们在小组合作时自己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是数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式之一,对于存款设计方案这部分内容,采用这个方式再合适不过了。优秀的学生在这一环节里正好能带动学困生找到他们设计环节、计算上的漏铜,用小孩的语言教小孩比老师单纯地灌输效率要高很多。
确定好思路,我变开始实施了。实施的内容正是书上的例题,只不过我将它换成了班中一名同学想利用压岁钱理财这一情境。活动开始后,在讨论中,四个小组长能够比较迅速地将20000元存三年的四种存款方案列在学案上,但如果不经讨论,学困生的思考过程可能很不完整,在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组号分别对四种方案进行了验证并汇报。
果然,在小组合作计算中,学困生出现了问题。尤其是1,1,1这种方案,在设计时我故意分配给了一组,一组的七个学生中,有四个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在计算具体利息中,这部分学生对于“角”不计入下一轮计算但列入最后的总利息这个要求理解不到位,小组长对他们进行的细致的解答。最后,每组挑选上来的“实力比较弱”的学生进行了方案的汇报并引领全班同学完成了四种方案的板演,最重要的是分享了自己在做题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并提醒其它孩子如何注意这个易错点。
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对待挫折的态度。”如何让学生面对失败,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引导学生从“失败”这样的体验当中去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独享那一份由失败到成功的快乐体验,才正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要做的。
第五篇:吴正宪讲座
让学生喜欢数学—— 解读吴正宪的教育理念讲座稿
讲座时间: 2015年5月12日下午
主讲人: 额尔登花
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讲座的内容是《让学生喜欢数学—— 解读吴正宪的教育理念》。提起吴正宪老师,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吧!是的,吴正宪老师是当今小学数学界的创新者,是全国所有数学教师的引领者,人们常常这样描述吴正宪老师:
用心去拥抱事业;用爱去拥抱生活;用情去绘画风采。
我们知道,凡是上过吴老师课的孩子们和听过吴老师课的老师们都常常被她高尚的师德、优秀的人格以及独具魅力的教学艺术所深深地感染着。因为吴正宪老师是在用心、用情、用爱与孩子们交流,她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尊重和信任。老师们,想知道吴老师是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的吗?那就让我们再一次的解读吴老师的教育理念和她创造的鲜活的课堂教学案例吧!但愿我的讲座能给老师们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来和老师们交流交流,吴老师是怎样让学生喜欢数学的:
(一)有趣的数学
学生如果对数学发生兴趣,他就会酷爱数学的学习,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形成“爱学——会学——学会”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萌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满怀信心地参加学习探索数学的活动中。吴老师是这样做的: 1.有趣的开始
吴老师认为,第一印象太重要了,它往往会深深而长久地留在记忆里,不可磨灭、难以抗拒。所以接新班吴老师都把“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数学课”作为首先思考的问题,独具匠心地上好新接班的第一课,使师生彼此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让孩子们从上第一节课开始就是感到数学是有趣的。2.有趣的探索
“数学是有趣的”这种感受不仅是在学习数学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探索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就要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东西,激发他们的惊奇感,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真的有趣。例如学习三角形分类,吴老师设计了“猜一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的三角形各露出了一个角,你能猜出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吗?”学生甲试探性地回答:“只露出一个直角,它是直角三角形。”当从口袋中取出三角形纸片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喊了一声:“耶,猜对了!”学生乙站起来:“只露出一个钝角,它一定是钝角三角形。”“又猜对啦!”同学们沸腾起来。学生丙以此类推,胸有成竹地说:“只露出一个锐角,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肯定吗?”吴老师追问了一句,同学们陷入沉思。“不一定。”有人忍耐不住,喊出来。当吴老师把只露出一个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纸片高高举起的时候,再也没有人喊是锐角三角形了。在“猜一猜”活动中,同学们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有趣的数学在孩子们积极主动的探索中显得更有味道。3.有趣的数学多着呢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有趣的事情太多了。吴老师热情地牵起孩子们的手到无边无际的数学海洋里寻秘探宝,让孩子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丰富多彩。
吴老师曾经绘声绘色地向同学们介绍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同学们听得入了神,吴老师马上把话锋一转:“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热烈地议论开了:
学生甲: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我懂得当遇到困难时要积极想办法来解决。学生乙:曹冲真聪明,我知道了石头可以代替大象。
学生丙:我爸爸曾经考过我一道题,一只小狗等于两只小猫的重量,一只小猫等于三只小鸡的重量,问一只小狗等于几只小鸡的重量?当时我没有解答出来。今天听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我会解答了。不就是把猫换成鸡吗!
显然这位同学已产生了联想。曹冲称象等量代换的数学模型,已在孩子们头脑中初步建立起来。吴老师就地取材,顺手把这道题板书在黑板上: 1只小狗=2 只小猫 1只小猫=3只小鸡 1只小狗=()只小鸡
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一只小猫换三只小鸡,两只小猫可以换六只小鸡,一只小狗就等于六只小鸡的重量。这不是跟用石头代替大象的道理一样吗。曹冲称象的故事带给同学们的影响是深刻的,它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幅有趣的生活画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古代趣事,信手拈来,既有味道,又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在数学的长河中,吴老师精心采摘一朵朵趣事小花,奉献给孩子们,和他们一起欣赏。五彩缤纷的数学乐园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数学的趣事多着哪!正是这种无形的学习动力,促使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去发现,去探索。(二)奇妙的数学
吴老师让学生喜欢数学的第二个法宝就是让学生觉得数学是奇妙的!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常常发生疑问和感到惊奇,对数学时时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还能不喜欢数学吗?教学中,吴老师利用孩子们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悬念,提供补充一些有趣的素材,和孩子们一起领略数学的神奇,使之更加喜爱数学。
例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知识时,吴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请同学们事先准备好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并分别测量出每个内角的角度,标在图中。上课开始,第一个教学活动就是“考考老师”。学生报出三角形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请老师猜一猜第三个角是多少度。每次问题的抛出,吴老师都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同学们惊奇了,疑问由此产生:“我们从家带来的三角形纸片,大的、小的、直角的、锐角的,老师又没有见到,她为什么猜得这样准确呢?”同学们带着疑问走进数学知识的发现和探索中,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发现规律。有的把三个角撕下来,重新拼在一起。如:有的用折纸的方法:有的用测量后再计算的方法:同学们通过观察、操作、计算等不同的方法,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了这个结论,学生们很快揭穿了“老师总能猜对”的秘密。接下来又是一次神奇的感受,“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你能推导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一百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同学们终于发现了多边形内角和等于180°×(边数-2)的规律,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的神奇。
老师们,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无论大人或孩子都会对一些神奇的东西发生兴趣。尤其是小孩子对一些奇妙的东西就更喜欢接触和研究。爱迪生曾说过:“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它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来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因此,我认为好奇心、奇妙感在学生进行探索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奇妙感、好奇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自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内动力,吴老师非常明白这一点,也做到了这一点!
(三)有用的数学
如果一个人对数学有一种需要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很有用,很有价值,他就会喜欢数学。吴老师在课堂上也深深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用处,让学生从内心爱上了数学。数学很有用,吴老师不是靠说教,而是引导孩子们亲身体验。例如,吴老师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这一内容时,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很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进入,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上课开始,吴老师将一把快散架的椅子摆在了同学们面前,说:“有件事情想让同学们帮忙,这把椅子摇晃了,需要加固一个,这根木条钉在哪里比较合适呢?”同学们热闹起来,有的说将木条横着钉,有的说将木条竖着钉,有的说能不能将木条斜着钉。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情况。吴老师微笑着说:“感谢同学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到底把木条钉在什么位置就能使这把即将散架的椅子加固起来呢?带着这个问题,咱们共同来研究三角形的知识,你们一定会有一个惊喜的发现。”教师说话不多,却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同学们带着疑问走进了数学知识的探索中。一个同学上来了,没能把这个用木条钉成的三角架拉动;又有一个同学上来了,三角形木架仍然无动于衷;最后上来的是一个身高体重的“大力士”,居然也没能把这个小小的三角架拉动,三角形的稳定性就在活动中被孩子们发现了。这时,几位同学几乎是同时惊喜地喊了出来:“老师,那根木条要斜着钉在椅子上才会稳固!”接下来,同学们列举了大量的生活事例来说明三角形稳定性,如三角架子搭成的屋顶,输送高压电线路的铁塔架结构,还有一座座新建成的斜拉桥,上面一根根钢筋组合而成的也都是三角形的。„„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神奇的作用。
“数学很有用”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实践所证实了的,这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但又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创设生活的情境,有意识地捕捉数学信息,采撷生活实例,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吴老师就是常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新课,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在熟悉的学习情境中,把自己与数学融为一体,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把握了知识的内涵,并且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四)简单数学
吴老师认为,让学生喜欢数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先得听懂数学,觉得数学很简单,一点也不难,这样才能学会数学。学生也的确如此,学生只有听懂了数学,才能学会数学,才可能喜欢学数学。
吴老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扮演“失败的角色”。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吴老师更付出了加倍的爱,帮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使他们感受成功,从而树立起“我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吴老师常坐下来和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一起寻找分析“听不懂、学不会”的原因。让他们在听懂了、学会了的感受中觉得数学简简单单,从而萌
发对数学知识的喜爱。吴老师始终认为,只有听懂了,学会了,才有可能喜欢数学。
吴老师就是这样让孩子喜欢上数学的。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数学是简单的,有趣的,有用的,奇妙的。所以,无论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只要是在吴老师的课堂上,都会不知不觉的爱上数学。
老师们,我们喜欢吴老师,我们感悟吴老师,我们走进吴老师,我们学习吴老师。让我们也在吴老师的引导与感染下,和我们的孩子们一起走进有趣的、奇妙的数学乐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