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注意把握好六个“度”!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注意把握好六个“度”!随着我们对课堂教学认识的提高,教师们正在改变过去那种“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的做法,正在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教学怎样面对全体学生,怎样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教育管理者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有教师说:“现在的课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会教了!”这是一种教学观念还未更新的现象。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更新自我,用现代教学理念来构建高效课堂。
一节课上得好不好,课堂教学质量高不高,用什么来衡量呢?小编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六个“度”。
1、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教师上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全体学生为本,这首先体现在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上。第一,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符合学生特点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而不是只领着少数几个“优”生围着教师的教学“转”。课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学生有多不多,要看有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有没有“差生”发言和参与教学活动。第二,要看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要看学生能不能向教师提问题,同学之间能不能争论问题。如果一节课上下来,学生都“懂”了(经常有教师在下课前一分钟问学生:“同学们都懂了没有?”学生齐答:“懂了”),这要么呈现出的是教学的假象,要么就是教学没有深度。
2、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心理的调适度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教师精心准备的课,教下来效果不好”的现象。有的教师常找的原因是“学生不配合”。其实,任何一次教学的不成功,原因都应在教师自身上找。教师备课,要“备学生”,要备知识技能以外的东西。其中,怎样对学生课堂学习进行心理调适,是教师重点备课的内容之一。课堂上,教师是否激发学生饱满的情绪;是否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紧张的心境;是否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的干扰因素等,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错误,如教师一句“就你笨!”那么这名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便会就此停滞。相反,如果教师引导激励恰当,学生心境会出现积极兴奋状态,这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都会增强。
3、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思维的有效度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得训练,从而产生思维共鸣。因此,教师要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适时提出问题,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教师要少提“是什么”的问题(许多事物一见便知,用不着去探讨它的概念);要多提“为什么”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要精提“做什么”的问题,通过学生学习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智能的积淀和学习方法的运用。这样的思维才有效度。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注意把握好六个“度”!
4、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情感的内化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三维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能忽视学生情感的培植和内化。专家研究证明:学习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这充分表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知识的迷恋,被教学内容所感动,为探索真知而追求„„这是学生情感内化的表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创设情境、启迪心智等方式,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情感的迸发和内化。没有情感推动认知的教学、不是真情实感的教学、不能引起师生心灵共鸣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
5、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语言的鲜活度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课堂教学的智能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因此,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鲜活度,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课堂上,有的教师只注意学生答问的对、错,而不太注意学生答问语言的流畅性和表达方式的鲜活性。这样的教学,是 “应试”的教学方式,是不完整的教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答问知识的正确性,而且要评价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性、规范性、流畅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倡导学生发言、说话:大声、大方,敢说、敢问、敢争。中小学正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课堂教学千万不能忽视学生语言训练这一重要内容。
6、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形成度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学生能力形成的程度是教学检测的终结指标。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教师长期科学施教、求实训练、充分落实上述五个“度”的结果。教学中,教师能够紧扣知识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看准疑点、突出特点、展示亮点,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训练有机地转换成学生能持续学习的能力。要努力消除学生只能“纸上谈兵”、“高分低能”、成为“考试机器”的现象。我们不排除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如学生考试心理素质、记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要点言简意赅表达的能力、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的习惯等,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应试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终生发展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终生发展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老师必知的听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贵阳教育 2017-09-06 17:45 老师必知的听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今天这篇文章给大家送上一份干货,每个老师每学期都要经历的听评课,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今天告诉你: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观察点举例
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互动
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观察点举例
环节
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
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
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
对话
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指导 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
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
机智
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
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
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
维度三:课程性质
视角——观察点举例
目标
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
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
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
内容
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
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
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
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
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
评价
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
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
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资源
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
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
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
维度四:课堂文化
视角——观察点举例
思考
53.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
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民主
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
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
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创新
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
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
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
关爱
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
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
特质
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
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
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坚决做让党信任的“四有好老师” 中国西藏新闻网 2017-09-08 09:30 教师是一所大学最大的品牌、竞争力和希望,古人早就对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下了定义,谓之: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并以“先生”这个词作为对教师的尊称,现在用我们行业的话来说就是以学识激励人,以道德教化人,以爱心感染人的一个职业。纵观世界文明史,华夏文明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代领导人对教育和教师都极为重视,特别是总书记更把教育视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并称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尤其是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这说出了亿万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心声!
作为西藏高校一名领导和有着30多年教龄的藏族教师,总书记对教育和教师给予的厚望,让我无比的激动,更深感“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责任的重大,时常思考怎样做一个让党信任、让学生认可、让学生家长满意的好老师?我认为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就是正确答案,就是指路明灯,就是基本遵循。
一、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做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
作为高校,党交给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思想不端、作风不正、志向不远大,即便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又有何用?因此,作为西藏高校的教师,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一是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要充分认识自己的第一身份是人民教师,第一责任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第一任务是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始终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四个自信”“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始终保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二是要有对党的忠诚之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切实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拥戴、信赖、忠诚、捍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尤其所说之话、所做之事必须符合中央精神、符合西藏实际、符合西藏各族群众的殷切希望。
三是要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教书育人的重点工作,深入分析自己言行对稳定大局的影响、所授课程对西藏建设大局的影响、所尽责任对学校发展大局的影响,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维护民族团结的先锋形象树起来,坚决不在一些所谓的小节、细节放松了自我严格要求,切实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点燃学生相互热爱、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成长进步的激情。
二、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做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如果在公私、义利、是非等问题上不坚守正道、坚守原则,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 因此,作为西藏高校的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是要有正确的“三观”。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客观的视角和辩证的观点看社会万象与人生历程,踏踏实实修好公德和私德,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及与学生的交流交往中,自觉肩负起育人使命和社会责任,以高尚的师德和严谨的言行树立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尊严和形象,切实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二是要有对党的感恩之心。要时刻清楚自己今天的成就是党的关怀、教育和培养的结果,得益于党的信任和组织的厚爱,更要清楚党和组织为培养自己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始终对党对组织要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严格遵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时刻忠于党、时刻忠于国家、时刻与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做坚决的斗争,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三是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始终敬畏自己的职业,紧密结合党中央和区党委对西藏教育事业的要求,深刻分析自己安身立命的必须遵循、身为人师的必须作为、建功立业的必须指向,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自觉把个人的梦想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紧相连,自觉融入“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伟大热潮中,让自己的美好年华“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和途径呈多样化,如果教师知识储备不足,甚至在教学中被学生问得哑口无言,那还何谈“授业”之说,何冠“先生”之名?因此,作为西藏高校的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学识。
一是要有谦虚好学的习惯。教师时刻都不能有骄傲自满的思想和浮躁自大的表现,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密结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任务、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时常静心分析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规律,认真查找自己在知识层面和工作层面的不足和问题,自觉刻苦钻研、严谨笃学,竭力更新专业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争取在人生创造力最旺盛的黄金期作出突出业绩。
二是要有执着治学的精神。要把一项工作当作自己一辈子的事业来做,用自己毕生心血浇注,并精心呵护这项事业,哪怕前面有万丈深渊,哪怕目标遥遥无期,哪怕物欲诱惑再多,都要坚守初心、忍受寂寞、即知即行,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百折不挠的克难干劲,这样方可成就事业,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出其二。
四、培养“师者仁心”品质,做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家长把孩子交到教师手上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把对孩子的爱和一家人的企盼和希望托付给了教师,如果教师没有“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何时才能提高全民素质?因此,作为西藏高校的教师,必须要有仁爱之心。
一是要平等对待每名学生。要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仔细调研学生的困难和需求、渴望和企盼,以一颗大爱之心,认真关爱每名学生,平等对待每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名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自尊,让每名学生在被爱护、被尊重、被宽容中,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努力用真心、真情、真诚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引路人。
二是要关爱关心帮助学生。要深入开展“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通过联系系(部)、联系学生、联系学生家长,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进教室、进宿舍、进食堂,掌握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困难,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通过与各族学生交朋友,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化解学生思想困惑,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当前,正值全区上下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也正处在西藏高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西藏高校教师要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进一步主动作为,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中来,为共同创建“双一流”大学作出更大贡献。
做一名经常思考的班主任
骨干班主任张老师 2017-09-06 21:58 做一名经常思考的班主任
“人是脆弱的,好比一株芦苇;同时人又是强大的,人之为人,最闪光之处在于思考,人类的思考使弱小的人变得强大了。”帕斯卡尔的话表达的是一种辩证的思考,同时也是对人类思维的一种赞扬和推崇。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们不但要依靠前人的经验来行事,更要依靠我们的思考,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只有做一名经常思考的班主任,你才会发现,原来班级管理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原来令我们所头疼的学生并不是不可救药,主要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之,我们缺乏的不是爱心和耐心,我们缺乏的是思考!
班里总有孩子不写作业或者完不成作业。其实,个别孩子完不成作业,的确有情可原,因为有些题目他们的确不会。但是,有几个孩子几乎是天天不写作业,有时甚至是连空白作业本或者试卷都交不上。今天中午我突然发现,这孩子一中午坐在教室里无所事事。经过思考,我觉着要想转变孩子,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对孩子的认识。这孩子不是不可救药,而是自己没有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只要我们加以引导并及时督促,他还是能够学会,能够完成作业的。
做一名经常思考的班主任
2、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老师严格要求之外,还要安排科代表和小组长,及时提醒并督促他写作业。只要有人引领,他会知道该干什么的,但是,如果大家都各干各的,没人顾及他,他只有熬天混日头的分。
3、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写作业。
班里的学习气氛不是很浓厚,这与我没有动员到位有关。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全班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呢?
我对衡水中学进行了思考和研究。其实,我们既不能埋怨衡水中学的掐尖行为,更不能对衡水中学指三道四。因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衡水中学形成了学习氛围。只要学生一进衡水中学,立即就会被她浓郁的学习氛围所感染,唯有努力学习,才能彰显自己在衡中的存在感。因此,从学校到级部再到每个班级,最后再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人都在学习,都在感染和影响着别人。一些在别学校考不上北大清华的孩子在这里就考上了,在别校考不上985、211的在这里也能考上。为什么?学习气氛影响着每一个人!
经过思考,我认为,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级,必须首先在班级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班里多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学生,就会少一个违反纪律的学生;多了一群竞争学习的学生,就会影响全班乃至全校的学习氛围。为此,作为班主任,为了打造学生的学习气氛,和学生一起做到了如下几条:
做一名经常思考的班主任
1、陪伴和示范。每天早读和中午午休的时间,我都在教室里陪伴学生,只不过是他们在学习,我在教室后面读书和休息而已。
2、鼓励。把班里那些能起到带头作用的孩子叫到一起,跟他们分析在班级带头学习对班级对自己的影响,让他们明白,只有自己坚持天天学习,才能影响全班,全班都在学习,自己才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3、班主任的保驾和护航。坚持每个班空到要到教室去转转,发现不好苗头,及时整治。
其实,班主任只要经常思考了,学生的问题就会减少了,学校社会和家长也就笑了!
第二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大连市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操作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2、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必修课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规划设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和探究技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自主应用课是学生应用所学习的技术,进一步学习其他知识,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信息技术课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应体现以下三点:⑴一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对信息的敏锐性和直觉,能够辨别何时需要信息,何时需要信息技术。⑵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⑶三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既要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又要把握教学“双主体”中老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只有综合考虑这三方面因素,所做出的评价才是全面而合理的。
5、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需要关注的四个要点是:⑴教学目标的明确性;⑵教学设计的系统性;⑶教学实施的主体性;⑷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6、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我们应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即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手段、操作水平、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力的拓展与延伸等,同时教师的任务描述、指导反馈、教学机智等也都是我们所应该关注的。
7、判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学习的能力,还要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反映的两个“量”的变化。一是参与度,二是创新度。
8、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需要关注的学生表现:⑴学习方法;⑵操作水平及任务达成;⑶合作交流;⑷参与状态;⑸创新意识。
9、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需要关注的教师表现:⑴任务设计(能否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探究学习并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任务。);⑵学法指导;⑶专业知识;⑷教学机智。
10、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总体上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11、教学目标: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强调教师也是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和班级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有利于体现教学目标,有得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也有利于对学生的能力和情感的培养。
12、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主要部分,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不同知识类型、不同课型的设计等内容。对教学内容与设计的评价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教师能否根据学科新的课程体系正确理解教材所表达的意图,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内容是否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教学内容的选编是否富有创意,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是教学内容的设计。
1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师生间知识传递、转化、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过程。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应从这样几方面着手:首先,教学过程始终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氛围。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和必要的教学资源与帮助,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中操作、思考、发现与创新,从而获取新知,掌握规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乒,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得到充分的发挥。
14、教师教学能力:教学中影响教师作用的核心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要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首先,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组织能力,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把握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与节奏。其次,教师能表现出较好的专业技能基本功,教学语言精当,板书规范,示范正确,操作娴熟,能合理和熟练地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此外,作为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应具有鲜明的教学特色与教学创新,在教学设计、资源运用、教法选择、手段安排等方面都有个人独到的创意,能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表现出个人的教学风格。
15、教学效果: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重点从六个方面去评价:⑴情绪状态;⑵注意状态;⑶参与状态;⑷交往状态;⑸思维状态;⑹生成状态。
16、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类型分为四种课型:即以识记理解为主的课型、以探究学习为主的课型、以规划设计为主的课型、以综合拓展为主的课型。
17、创建情境、激趣导入、讲解示范、快速上手、指导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完善、技能运用、目标实现、全课反思、交流收获。
18对一堂课的评价:
⑴本课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在贯彻的时候,教师注意针对性学习内容分解、明确相应的子任务,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调动学生原有的智力背景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乐趣。
⑵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掌握带附件的电子邮件的收发及回复、转发邮件等技能,教师采用了引导法、实践法和自学法等教学方式,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核心,使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组织者、引导者。
⑶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授课多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培养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学习技术的能力。本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信息技术,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提高学生信息操作技能。
大连市小学学习质量评价标准(信息技术)
1、评价原则:⑴过程性原则;⑵发展性原则;⑶多元化原则;⑷客观性原则;⑸可操作性原则。
2、知识与技能评价包括:基本信息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媒体信息表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编码能力。主要采用的评价方法有:课堂观察、作品分析以及情景测验等。
3、过程与方法评价包括:解决问题;认知学习;交流合作;规划设计;展示评价;参与状态。常用评价方法有:情景测试、观察、表现性评价、行为核查等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包括:信息意识;信息兴趣;信息习惯;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是否充满了求知的欲望;二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体现出信息意识;三是看课堂自律情况是否良好;四是看是否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评价方法有:谈话法、观察法。
5、各年级三维目标概览:
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简单操作;⑵独立模仿操作;⑶熟练操作;⑷迁移应用;⑸综合运用;⑹创造性使用。过程与方法:⑴感受、尝试;⑵自主合作学习;⑶探究学习;⑷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⑸规划设计;⑹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对信息技术感兴趣;⑵积极参与信息活动;⑶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⑷具有信息意识;⑸具有负责任地使用网络等信息道德;⑹形成正确的信息价值观。
总而言之,四到六年级应该达到下面各水平标准: 水平一(四年级):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对生活中各种形式存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处理,熟练使用鼠标键盘画图,搜集管理信息,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使用习惯。
水平二(五年级):学生达到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根据想法提炼、组织、呈现、交流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的学习规律和方法,支持终身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
水平三(六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在生活学习中,能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各种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评价方法:根据前面所述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原则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性质,应以定性评价为主,因此建议采用过程性评价、档案袋评价方式,综合运用观察、情景测验、作品评价、行为记录表、开放性试题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档案袋包括:每单元一个学生行为记录表、学生作品、作品评价表,期末开放性试题、综合作品及评价表,档案袋展示反思等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实施研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信息素养。本节课重点分析有如下几点:
其一,导入部分,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点。
其二,设置“错误陷阱”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通过为老师纠错,学生的兴趣大增,同时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这堂课达到了一个高潮。
其三、学生的参与,为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其四、研究性学习方法,是在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创新。在学习了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效果会更好。作为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学生的操作时间,不到合适的时机不能让学生操作,否则会很难控制教学过程。在请学生演示的活动中,尽可能挑选程度好的学生,避免浪费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案例评论:
本案例很具针对性,突出的特点就在于:
其一,结合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经验。根据学生以往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习惯出发,使用问卷调查的结果创设情境,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然后,围绕“搜索技巧”这一根本问题,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完成新的搜索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其二、任务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富有趣味,由此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其三、任务设计具有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任务主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把握得也比较好,避免了以往一味讲透讲精的作法,给学生留下了思考和探索的余地,也避免了毫无目的的网络漫游,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获得了切实的提高。其他方面知识
1、研究性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两者相辅相成,结伴而行。
2、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⑴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 ⑵丰富学习的体验国;
⑶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 ⑷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 ⑸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⑹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3、研究性学习的两种主要方式:
⑴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⑵应用设计的研究性学习。
4、建构主义的认识理论:乔纳森对建构主义理论作如下解释:建构主义认为实在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的思想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
5、信息素养:就是指人们应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是个体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方面的能力。它是一种对目前任务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在何处获取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加工信息、如何传播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并进一步把信息素养分解为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六个部分。)
6、信息素养八个方面的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的效益;信息协作;信息免疫。
7、四个层次:
信息意识(指个人具有信息需求的意念,对信息价值有敏感性,有寻求信息的兴趣,具有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即,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信息知识:(是指对信息学理论的理解以及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的知识的掌握。)
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
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个人在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情操,能辨别信息的是非,能够合法、合情、合理地利用信息解决个人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
8、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
⑴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作用,了解探究的方向
⑵转换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1)师生角色互换
2)引入“小专家”制
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⑷拓展教学资源,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建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⑸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⑹师生一同点评,汲取进步的精神营养,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能力
9、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以其它学科的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拓展教学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活动,更好地锻炼学生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学习、生活当中。从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10、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哪些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加工、存储、传递和反馈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
⑴.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特别是对有关教育教学的信息的敏感度,能意识到信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大作用,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知道什么样的信息能促进教学,具有使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意识,承认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的教学决策的基础,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自己的教学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有把这些有效的信息整合到所教课程的教学当中去的意识。
⑵.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教师对信息学理论的理解以及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的知识的掌握。教师应具有一般的教育信息理论,掌握教育信息的特点、具体表现形式及传递信息的工具的知识。具体表现为:教师掌握不同的信息源在教学的应用的知识,如教材、录像录音、电视、广播、网络、计算机等;高效地使用诸如投影仪、录像机、计算机等电子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的知识;熟练掌握几种教学需要的软件等等。信息知识不仅体现着信息技术教师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⑶.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既包括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加工、存储、运用等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处信息时代,如果只是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还是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⑷.信息道德
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能正确地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教学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师具有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
信息素养的这几个要素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信息技术教师加强自身的信息素养是现代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
11、如何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㈠通过研训方式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的内容包括:
⑴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中应用基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
⑵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校园网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的基本使用。⑶初步掌握最流行的软件技术:Flash、Dramware、PS等。⑷掌握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的基本使用。
⑸掌握适合于自己学科的简易开发的应用性平台软件(Authorware等)
㈡教师自学
㈢在“课程整合”中提高信息素养。
通过三个环节、两种课型,以及四种教学模式上促进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
㈣在教育科研中培养信息素养。
总之,不论是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还是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都不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是新生事物,我们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才有可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新世纪的人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只有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植根于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我们必须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才有可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新世纪的人才。
12、以一节信息技术课为例,试述在日常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你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
14、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学生共同活动本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自控理论 人的行为内驱力来自人的固有需要;集体动力理论;课堂教学理论 课堂数学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5、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正相互依赖 ;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小组自评 ;混合编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三层含义:
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即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
第二是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即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第三是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即针对某一问题,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16、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常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有以下几类:
成果驱动——通过展示优秀或完整的作品,使学生对有关软件、技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加上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就能出色地吸引并指导学生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
情感驱动——出发点主要以某种情景感染学生,让其在心理上对某些事情、问题产生共识,自愿用不同的形式来组织手中的信息资源,用以表达心理及思想。
生活驱动——它围绕生活所需技能进行目标驱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本能驱动——是以小学生的本能为驱使出发点的,抓住他们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从一些娱乐(小游戏、动画、智力竞赛等)方面入手的驱使手段。
17、教师应该如何设计任务
要考虑任务的趣味性
要设计任务的限制性和可扩展性 要考虑到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也要充分研究学生阶段性的心理和认知规律。 要注意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内容。 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要根据教学总目标,结合要学习的各软件的功能,分层次、分阶段、分课时地设计教学任务
18、设计任务时应注意的问题
⑴任务要现实有趣; ⑵任务要系统有度; ⑶任务要有事可做; ⑷任务要有果可评; ⑸任务要具有情境性; ⑹任务要具有意义性; ⑺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
⑻任务要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 ⑼任务要具有阶段性。
19、任务驱动法运用时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⑴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⑵要做到教学相长
⑶教师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指导 ⑸教师要做适当地效果评价
20、“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有利于实现教学上的直观性; 有利于学生学习上的自主性; 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创新性;
14、自主探究: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15、学生评价方面:
新课程理念倡导一些新的评价理念——形成性评价、质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要求关注评价的过程,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不仅有甄别、监控、鉴定等功能,更有诊断、导向、激励等作用;故而,教学评价成为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效、促进师生发展、助推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所以,重建评价标准、搞好教学评价,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评价客体的复杂性和评价主体所依据的价值的多元性,好课标准向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带来课堂评价的众说纷纭、五花八门。但在差异中又有共性,抓住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要素,制定最基本的衡量标准还是可能的、可行的。
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因此,笔者以为,审视课堂优劣,确立评价体系,应主要分析以下四项指标:
一、教学目标
1、科学,即体现课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三维”有机整合,建立在学生努力可达成的高度。
2、具体,即采用外显行为目标或绩效表现目标,有可测性。
3、明确,即通过新课导入、课堂小结等途径加以说明。
4、落实,即整个教学过程紧扣目标,并达成这个目标。
二、教学过程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应为学生创设有效学习的条件与氛围,切实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和情意的积极发展。
1、组织有序。从学生的准备状态出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师的教学规律,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组织教学活动,推进教学发展进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力。
2、以“问题”为核心,把握学生固有知识、固有态度与新现象、新事物的矛盾,并精心设计追问,引导学生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真正问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重点点拨、讲解或演示、指导的,是带有普遍性且学生无法自行解决的难点,辅助学生跨越障碍,再激发出新的问题。浙江博客网y%x[1]udc?n3x
3、资源充足,利用适宜。
⑴开发素材性资源。
A、陈述性知识以教材为主,恰当调整重组,呈现适切的学习内容:既适应学生基础又兼具挑战性,既适合学生需求又引起强烈兴趣,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贴近社会生活、科技发展;特别是善于捕捉动态生成的资源并以此作为教学的“生长点”;以结构性知识为主,重视知识网络化。
B、注重程序性知识,教学方式匹配合理,一法为主、兼具多样;恰到好处地融入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
⑵利用条件性资源。综合运用多种技术与手段,而首先要选用最方便、最能发挥作用的;媒体的介入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意义。
4、因人施教,关键是能依据学生的种种差异,不断主动地把学生区分为若干或大或小的变化的群体,针对各个群体与个体即时需要,灵活调整教学设计,采取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5、教学机智,即出现意料之外的变数(偶发事件),因势利导,使教学处于一种新的流畅状态;善于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及时采取矫正性措施,实施补偿性教学,使教学进一步走向理性化;妥善处理课堂问题行为,讲究批评艺术。
6、学习评价,采用积极、多样的方式;重在激励、重在引导、重在督促,重在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主发展;在必要时,实施延迟反馈。
7、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中,把关注点始终放在学生的学习上;专业素养过硬,尤其是教态亲切、自然,表达明晰、流畅,板书完整、精美。应该指出,考察度量教师的作为要以是否引发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标尺,只要没有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一切作为不必要甚至无价值的。
(二)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的学习表现,即乐学(能动性)、会学(自主性)、善学(创造性),是观察考量的重点。
1、学生的参与状态
⑴参与的广度:
A、参与的全员性,即大多数学生在投入学习活动。|
B、参与的全程性,即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C、参与的形式。在集体与个别学习中,感知途径多种,学习方式多样,配合默契。
D、参与的时空。有足够的自主支配时间和选择机会,参与学还参与教,不仅课内而且延伸到课外。
⑵参与的深度:
A、提出、探究的问题,是本质的、深层次的,有意义、有价值的。
B、回答问题、发表意见、解题思路,有根据、有创意,切中要害、表述明晰;
C、善于搜集与整理信息、发现知识的规律与联系,能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
⑶参与的品质:
A、活动与计划的自主性。
B、参与的目的性,即对内容或问题感兴趣,而非对活动本身;对学习成果或现实意义感兴趣,而非对通过学习可以得到的奖罚。
C、参与的自觉性,即积极主动参与,而非被动应付;在碰到困难、障碍时,仍能保持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2、学习的交往状态
A师生、生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激励、情感交融,关系民主平等。B师生、生生之间、学生与媒体之间保持多向互动交流,气氛和谐活跃。C积极互助,耐心倾听,善于合作,有明确的分工和愉快的协作。D无论对错或如何选择,都能得到同样的关注与回应。
3、学习的思维状态
A打开思想的闸门、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不断引发新的思考。
B善于争辩事实,思维碰撞冲击,迸发灵感火花。
C敢于提出设想,进行有意的尝试,多角度、多途径、多方法解决问题。D畅所欲言地表达观点、提出建议,共同分享见解,产生心灵共鸣。E把猜想和探索而发现的结论作为新的素材,努力寻求新的发现。
4、学习的情意状态
⑴全神贯注,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
⑵在思辨、操作、争论、探究中,跃跃欲试、各尽所能、兴致盎然,展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⑶活动节奏健康、安全,张弛有度、融严肃与活泼于一体。
⑷能自我调控,自觉地遵守活动规则,较好地控制情绪状态、克服不良心理、调节不利的思维定势。
三、教学效能
1、问题的解决。问题解决的彻底,得到解决的人数较多。
2、课堂效益。解决问题的策略合理,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以较少的时空、资源的占有,取得较多的收获。
3、促进或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实质性联系与区别,能用自己的方式再现新的知识技能,对所学及其蕴含的思想方法进行不同层次的梳理、归纳、表述,成功地“应用”这一学科知识于新的情境中。
4、引发了继续学习的意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对进一步学习充满渴望和信心,出现了课已完,意未尽的感人场面;带来新的实际问题,启动更深入更广泛的学习活动。
四、教学特色
既允许例外也鼓励超越,只要体现出教师的个性特点与风格,有某些创新尝试或灵感火花,与此时此刻实际密切结合,都应该给与鼓励和支持。
温馨提示:任何评价标准都不能全而统之,都不是唯一不变的;因而,应该允许不同的评价标准并存;同一评价标准对于不同的课堂应该有不同的解读;评价标准本身也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另外,观课评课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包含多种随机变化,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靠经验、依靠感悟与直觉的工作,只有深入实际,反复尝试,才会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判断。
第四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临夏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课程标准和教学原则,用科学的、客观的方法,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评估,有利于获得反馈信息,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调整和控制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
1.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符合大纲的规定,教学目的明确、具体,切合学生实际。
2.教材组织处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关键准确,知识点全面;注意教材的系统性、连贯性、思想性和新旧知识之间衔接、过渡、联系;符合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3.基础知识教学: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对文章的分析、原理的论证方法,提出过程及其反映的思想方法的讲述应清晰、准确,能揭示内在的联系,所举事例典型、恰当。
4.能力培养:基本技能训练,既要注重量,更应注重质;能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练习和运用;学生能消化并运用当堂教学内容。
5.教学方法:教法选择得当,富有启发性;注意从发展角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把读、讲、议、练合理地结合起来。
6.上课基本功:语言准确生动,逻辑性强,通俗易懂,说普通话,声音洪亮;板书有计划、完整、简练、工整,脉络清楚;教态自然亲切,严肃端庄;教具运用正确规范。
7.课堂组织: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安排得当,课堂气氛和谐;能正确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浪费时间,课容量适度,不拖堂;课堂上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方面反应良好,书面或口头回答正确率高。
第五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011——2012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明确、适度、具体、可操作,关注个体差异,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力求达到目标明确、适度、具体、可操作: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学生在基础学力、发展学力、创造学力得到不同水平的发展。
2、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要符合新课程理念;
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二、教学内容
3、活化教材,注意教材内容的整合,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
注意教学内容的重组和整合,活化教材;
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劳动有机结合;
学习材料充足、注重布局、条理清楚,为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
4、内容的呈现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处理科学;
内容的呈现有助于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教学方法
5、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获得发展。
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
教师的言行有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中获得发展。
6、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学习环境,善于激趣引疑,启迪创新思维。
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教学的度、量安排合理,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手段选择恰当,能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善于激趣引疑;
教师的语言准确、有激励性和启发性。
四、教风教态
7、尊重学生,教风民主,学生的回答和质疑得到鼓励,及时反馈调控,应变力强。
尊重学生人格、教风民主、提供机会,引导求异,关注差生;
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具有教学智慧;
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
合理处理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
8、教师情绪饱满、热情,教态自然,演示规范、媒体运用熟练。
教态自然亲切,语言规范、注重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演示规范,运用熟练。
五、参与状态
9、对问题情景关注,兴趣浓厚、主动投入、积极性高。
学生对问题情景关注;
兴趣浓厚、参与活动主动。
10、认真阅读、讨论、观察和记录,正确使用学具或实验器材。学生能认真开展阅读、讨论,对实验或事物认真观察、记录; 学具或实验器材使用正确、操作规范,使用完毕后及时整理。
六、参与广度
11、参与学习活动人数多,自主活动时间充足,活动方式有效。
参与学习活动人数小班应全体参与,其他班级应有绝大多数学生参与; 根据不同课型的要求,安排足够时间开展自主活动,一般不少于整节课时间的二分之一; 活动方式有效、各类学生都有收获。
12、学生能够倾听、协作、体验、探究、分享,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发表个人见解。学生能够认真倾听老师或同伴的发言,相互间团结协作,探究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 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发表个人见解。
七、课堂氛围
13、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气氛融洽。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高;
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得到鼓励; 学习进程张驰有度,气氛融洽。
14、热烈、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学生参与机会均等。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充分; 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机会均等。
八、学习效果
15、多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习惯良好,有不同收获。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学习习惯良好;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16、多数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多数学生达到本课目标;
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权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目标明确、具体;
2、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5分 设计思路
1、以学论教,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设计有效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10分 教材分析
1、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并能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2、重点、难点分析准确;
3、能够体现知识的联系,实现学科知识整合。15分 教学流程
1、导入自然贴切,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
3、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4、教学流程的设计合理、灵活、并具有开放性;
5、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6、体现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个性;
7、注重过程教学,并能让学生勤于动手,积极参与;
8、注重知识的深化,有较强的应用意识。40分 板书设计
1、思路清晰、简练、实用;
2、突出重点,化解难点。10分 作业处理
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层次性、综合性、探究性。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