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古诗文可以说是浓墨重彩的一部分,极大的丰富了我国文明的多样性。国人的发展需要汲取历史优秀文化的营养,而古诗文就是现代人非常需要的精神食粮。牢记经典应当从小做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是当前国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意义出发,分析如何更好的推动小学生经典诵读发展,提高学生的经典古诗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经典古诗文 诵读研究
无论社会进步到怎样的程度,也不能忽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代的中国在不断的前进,在前进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更重要的是提高精神文明的建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诵读经典古诗文,不仅仅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当代的修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代人精神需求,让当代学生做到立足于历史进行学习,进行发展,避免历史虚无主义的产生。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经典古诗文阅读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中国的经典古诗文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很多古诗文不仅仅是辞藻华丽,语言优美,更重要的是很多经典篇目都在教授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样的经典经过百世传颂,流传到现在,自然有独特教育价值。小学生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初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学习经典古诗文,可以无形中提升他们的价值观,提升小学生的品德素养。最常见的经典就是《弟子规》,里面很多内容都是对学生的教养的指导,比如说“父母呼,应勿缓”等,小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一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加深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语文是我国的基本学习课程,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为了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国提倡的是双语教学,和英语学习有很大的不同,语文的内容更加多样化,复杂化,这也让很多小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语文学习重在积累,而经典古诗文诵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日常累积知识的数量,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日常经典的诵读和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肯定,并且得到的肯定越多,相对应的学生的自信心也就越多。小学生的记忆力都比较好,在进行经典诵读过程中,很多学生可以达到流畅背诵的结果,在进行背诵的时候,也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这一时候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好的,自信心得养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并且也有助于他们更好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措施
(一)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色进行分阶段教学
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的原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阶段性和查异性,因此在进行经典文诵读的时候,应当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对于低年级段的学习,主要值三年级以下的学生,重点在于学习阅读和进行背诵。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示范法的方式,教师读一句,学生跟着学一句,根据学生善于模仿的特色有效进行教学,让学生熟读经典。而高年级段的学习,则要尝试着引导学生主动背诵,主动理解诗文的意思,我国很多经典都有自身的故事,教师可以从故事导入法出发,让学生去发现经典诗文发生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理解诗文,起到经典的教育作用。
(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句读
古诗文和现代文最大的不同在于,文言文很多地方都需要进行句读,如果不能够合理掌握句子的停顿处,学生很容易出现错误,也不能准确的掌握句子里的情感,因此在进行经典文章学习的混成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句读,要想让学生更好的记住停顿的地方,教师也可以采取动作记忆法,在需要停顿的地方给予学生一定的动作,比如说摇头,或者是用手指表示短暂停止,从而更好的让学生记忆句子之间的停顿。
(三)对学生进行鼓励式背诵教学
很多经典在背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小学生虽然记忆力较好,但注意力和耐心都比较弱,在学习经典古诗文的过程中,如果有较难的篇目,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进行学习,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那就是对学生进行奖励式学习。在学校期间,要求学生共同进行学习,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同时也可以在班级设置“表彰角”,给予背诵较好的学生一定的小红花奖励,并且鼓励其它同学也要积极获得小红花,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这样的方法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以激励性语言安抚学生的沮丧情绪,让学生有积极的情绪进行学习。
三、结语
我国的自古以来在诗文方面就有着浪漫的情怀,在现代让小学生传承经典,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伴随着书香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现在小学应当看到诵读经典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经典诵读。
参考文献:
[1]朱晓飞.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课外语文,2015,(16).[2]郑晓翠.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J].作文教学研究,2015,(06).[3]徐春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01).(作者简介:刘晓岩,大学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现任职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清苑小学,任职以来积极进取,多次参加各种培训交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被清苑区教育系统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独立创作的学术论文、教学课件等多次获得市、区级奖励。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第二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创新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创新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在新时代的今天,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古诗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能够古为今用,更好地领略古代诗文美的境界,提升自身素养,以至成为新时代的中学生。
一、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古诗文阅读提出的具体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以往固定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教学新法。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传统的文言文讲法,老师先介绍背景,然后逐句、逐段地翻译,接着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语文老师一定要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采用有效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多鼓励学生,师生间建立民主和谐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纳入语文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在具体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激发学生兴趣的良方。
1.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1)导入激发兴趣。古诗文的创作年代,离我们已很久远,要让学生走进作者当时的社会生活,就有必要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以往讲古诗文,都是老师介绍背景,其实这样做学生印象不深,我在讲《孙权劝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上讲台讲这篇文章的背景,来导入新课。即吕蒙是吴国名将,深得孙权器重,但文化知识不多,缺少谋略,只是一介武夫,孙权爱惜人才,劝他学习。这样,学生还更多地知道与之相关的三国故事,即吕蒙学有所成后,巧计从蜀汉手中夺回荆州,还致使关羽败走麦城抱撼而逝等。这样,教师不越俎代疱,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效果很好。
(2)诵读吟唱。美文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或名家录音范读,激起学生的朗读意愿。通过领读、齐读、轮读、自由读、配乐读、分组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古诗文的意境中,初步感悟古诗文的韵味。
(3)绘画体味意境。讲古诗词,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用笔画下来。如教《天净沙?秋思》,让学生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背景发挥想象,画下来,并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更深刻地把握了意境,也能体会游子的断肠之思。多媒体激趣多媒体借助图、文、声、像的综合运用,成为古诗文阅读与教学的翅膀和动力。让多媒体走进课堂,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观沧海》,引进多媒体教学,荧屏上出现苍茫的大海,黑耸的礁石,低飞的海鸟;音响里出现低沉的海潮声,呼呼风声,浑厚男中音的吟诵声,将学生一下子带到了激越澎湃的大海边,穿越时空的隧道,似乎也感受到勒马碣石山的曹操豪迈博大的胸襟,留给学生许多的浮想联翩。这样,适当的声画,起到了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古诗文教学的内涵和空间,使语文学习步入了一片新天地。
2.课外活动异彩纷呈。在古诗文教学中,我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如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举办古诗文学法讨论会,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古诗文诵读比赛,让学生自己出题互考,如名句积累、古诗文成语、典故出处集锦比赛,并通过评比方式进行,让学生归纳古诗文内容,进行板书评比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才智得以发挥,就会有快乐的情感体验,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实施创新教育。要以古诗文为媒介,利用课堂教学和有益的课外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古文化的殿堂,寻求里面无尽的宝藏,让古诗文这一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丰美营养。
第三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
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探索
学号 :201502011553 姓名 :公娇 指导教师:苏莉
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来都是语文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小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最佳平台,对于弘扬中国经典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强化学生美育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通过高效高质的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使小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诗词内涵,并在诵读品味中增进情感体验是当代语文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培养学习兴趣、以读为本、关键词:古诗词、小学、教学、诵读
引言:古诗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从来不知道孔子、庄子是谁,从来没有读过听过诗经、唐诗、宋词的人就没资格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呀呀学语时,爸爸妈妈就教我背“床前明月光”,上学后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不识庐山真面目”等就不离口了。一些名言警句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柳暗花明又一村”等渐渐成了我的口头禅。
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遗产,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统教育一直非常重视诗词知识的传授,这也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发展。古典诗词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重大。
古典诗词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足以体现出了古典诗词教学在我国义务教育基础阶段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是提高学生传统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基本途径,直接影响到初、高中阶段语文素养的培养。1999年4月27日《人民日报》登载了“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的座谈会纪要。季羡林、王元化、金庸、余秋雨等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现象,实施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
凭着一份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我从2014年开始成为山东潍坊安丘景芝小学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凭着一份对古诗词的热爱,我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前行。凭着一份对孩子们热爱,我和他们一起吟诵了一首首古典诗词。季羡林曾经说过:“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每天的早读20分钟就是我们与诗词对话的时间。选取从上古至而今的诗、词、曲,古今格言警句、成语寓言,让孩子们朗读背诵。他们天天读,周周读,月月读,年年读。从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到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孩子们畅游在中华古诗词的海洋里,吟唱着,诵读着。每天那习惯成自然的诵读成了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古代诗词语虽短,但意境却大,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的好题材。但是语言精练优美,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然而,古诗词毕竟与现在中小学生的距离较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它的语法、平仄等现在已经不常用了,如果对其笼统的进行全面教学,耗时费力不说,学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况且,由于各个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因而,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多的是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下面就如何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古诗词教学要欣赏意境,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要使学生学习兴味盎然,课堂充满情趣,首要的是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古诗文离他们的日常语言较远,显得艰涩难懂,教学更需要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既然有效地激发兴趣,1.诗词美,常常表现在诗词的意境美。因此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发挥想象和联想,体会诗词的意境,还有品味字词,体会言外之意。以下几种方法创设意境:(1).咀嚼字词,创设意境。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 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让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2).换词对比,创设意境。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可以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的写出来了。
(3).根据诗句想象,创设意境。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飞泻而下是怎样一幅画面,再引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境。2.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欣赏意境不能搞得抽象,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意境。
⑴ 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采用“起兴点拨法”,新课一开始,就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瀑布产生兴趣,再导读回忆《瀑布》,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从而进入瀑布的诗境,引出李白的诗。⑵ 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要注意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进入诗的意境。如“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⑶ 以图配诗,感受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
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小池》时,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预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
⑷.想象漫游,深入情境。
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象,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的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因此,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较快的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本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二.古诗词教学要以读为本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训学斋规》中说的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
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的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古诗词教学要朦朦胧胧更是美
在学生“明诗意”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注意让学生用现代白话来翻译诗词的意思。但是,如果直译的话,译句非常生硬,枯燥乏味。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描述大体的意思。怎么说都可以,倒也并不需要像释字环节般的字字落实。如《宿新市徐公店》中:“飞入菜花无处寻”一句里的“无寻处”,究竟是儿童天真无奈地无处可寻呢?还是余兴未尽的欲寻无处?让学生争论或保留自己的观点都比落实了更好。有时,古诗词字义的浅出,还可让学生领会到意境的深入。
四.在教学中的成效。
通过八年来的实践,无论爱改变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上,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和提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古诗的内容,并通过赏析,理解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达到会背诵。
2.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探求,自学能力大大增强,学生兴趣更加浓厚,同时把古诗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真正发挥古诗教学的特有魅力,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对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
3.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和鉴赏,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古诗教学并不是为了学古诗而教古诗,该实验研究让学生跳出了单纯学古诗的境界,拓宽学习空间,渗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的能力与素养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较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反思过去,我们说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给你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书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身受益。古诗的教学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同时,新课标也强调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整合,这样古诗教学模式启发学生自求自得,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教学中,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古诗语言精辟含蓄、跳跃灵活,意趣无穷。所以教师还要独具匠心,发掘古诗文艺术上的空白,启发学生调动记忆,发挥想象去进行体验和艺术的再创,将古诗化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由静止转动画,从而感受到古诗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
总之,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们尤其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传承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种熏陶,这种教育应从小抓起,从我们入学的那一刻抓起。因而,作为中华传统的古典诗词,应该纳入小学语文教育中。在教材之中根据不同年龄,学段的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编排。而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科学的方法,或诵读,或感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语文素养。让这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以生命参与和证明了的古典文学精华,从学生口中渗融到他们的血液中,由肤浅而深刻到他们的生命中,继而传承到一代又一代之中!
第四篇:%9D中古诗文默写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初中古诗文默写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内容提要:古诗文默写在中考语文所占的分值很大,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考试时依然会有很多学生在默写时出现各种错误,主要原因是忽视了默写教学的有效性造成的。本论文注重探讨默写的系统性,从默写问题提出,到默写错误原因分析,再到默写改进措施,全方位去探究;从老师教学到学生学习,注重师生良性互动,在实践中提高默写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默写的准确率,对于减轻学生默写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默写 有效性
错误原因 改进措施 实践研究
一、默写问题提出
依据《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规定的六至九年级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2011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手册》确定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试目标有一项是:能默写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最近几年的上海中考语文第一大题就是默写,共六小题,每题3分,总计18分。正是因为默写所占的分值很大,而且相对其它试题得分较易,因此几乎每个语文老师都把古诗文默写当做教学的重头戏,视为学生保本的一道基础答题,不容闪失。不少语文教师几乎把三分之一的教学时间,甚至更多花在默写上面,学生从背到抄再到默写,一遍又一遍,耗费了大量教学时间,考试时依然会有很多学生在默写时出现各种错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靠拼时间和作业数量,忽视了默写教学的有效性造成的。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提高默写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很有必要,对于提高学生默写准确率,减轻学生默写负担也有一定重要意义。
二、默写错误原因分析
(一)没有理解文意
建设中学 刘道林
如默写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林壑尤美”,不少同学把“尤美”,默写成“优美”,主要因为没有理解“尤美”是尤其秀美的意思。如杜甫《登高》中“会当凌绝顶”不少同学默写时把“凌”写成光临的“临”,其实“凌”在文中是登上的意思,主要也是因为没有理解文意造成的错误。
(二)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在默写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涵虚混太清”诗句,有的同学把“涵”写成“含”,这是同音字代替造成的失误。如默写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的“赢得生前身后名”不少同学默写成“赢得身前生后名”,主要原因是不少同学没有注意“生”和“身”,后前鼻音造成的,这是音近字造成的失误。
(三)形近字难辨造成的错误
如陆游《书愤》中“镜中衰鬓已先斑”,有的同学默写时把已经的“已”;写成自己的“己”; 又如崔颢的《黄鹤楼》中“白云千载空悠悠”,有的同学写成把“载”写成“裁”。主要因为不少同学,没有注意区分这些形近字偏旁、笔画细微差别造成的。
(四)意义相关或相近字造成的错误
如白居易《卖炭翁》中“我亦无他,唯手熟尔”,有的同学把“唯”写成“惟”,其实两个字意思大致相同,这就需要学生默写时留心注意文中正确的字,忠实原文,才能避免错误。
(五)通假字造成的错误
如课文《论语·八则》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少同学把“说”写成“悦”,这是没有考虑到通假字造成的失误。
(六)难写字和生僻字造成的错误
如柳宗元《捕蛇者说》中“隳突乎南北”的“隳”笔画多,不少同学平时不细看,默写时只能凭感觉乱写,错误率很高。
(七)写字不规范造成的错误
不少同学平时没有养成规范写字习惯,在默写时抢时间,不注意字的规范端 2
正,用行书甚至是草书、异体字来书写,造成笔画交代不清楚,偏旁部首笔画绕成一团,看不清爽,在改卷时,老师可能因看不清只能算错。
(八)基本功不扎实造成的错误
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随风直到夜郎西”,的“直”里面是三横,不少同学写成两横;再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抹”,不少同学容易把“抹”字的右边“末”写成“未”。这些都是因为在小学写字时没有打好基础造成的。
(九)默写时张冠李戴的错误
有的同学把白朴《天净沙·秋》中“孤村落日残霞”的下句,默成“小桥流水人家”,很显然是把白朴《天净沙·秋》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弄混,形成串诗的错误。
(十)默写时语序颠倒到错误
如李白的《送友人》中“浮云游子意”的下句应该是“落日故人情”,不少同学写成了上句“孤蓬万里征”。这是因为没有理清诗句的思路和文脉造成的错误。
针对以上这些默写错误的现象,我们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少犯错误或尽量避免错误,提高默写教学的有效性和准确率,最主要的我认为应该从默写前的准备,和默写时的方法,和默写后的纠正着手。
三、默写改进措施
(一)默写前的准备:(1)正确背诵
背诵是默写的前提,默写是背诵的真实反映,只有做到背诵准确,才能减少默写失误。
第一步背诵时候要读准字音。如读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但余钟磬音”,不少同学读书时不注意把“磬”“qìng”,读成“xīn ”,这样在默写时就容 3
易把“磬”写成“馨”,可见读准音是正确默写的前提。
第二步要看准字的笔画结构。在背诵的时候如果感觉这个字写起来没有把握,那么就要看准笔画偏旁结构,有意识去比划比划,直到自己会写为止。如柳宗元《黔之驴》中“慭慭然莫相知”,当你看到“慭”字时你觉得没把握,就应该仔细看清这个字笔画结构,就可以得出它是有“来”“犬”“心”三个字组成,这样就不容易写错了。
第三步要理解字义。只有理解文意了,这样背诵才能记得更牢。如陆游《诉衷情》中“匹马戍梁州”中的“州”和“身老沧洲”的“洲”,在背诵时容易混淆,其实只要我们理解“州”是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而“洲”是水中的陆地,这样就容易记住了,默写准确率就高了。
第四步要理顺文意。如在背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时,我们在背诵时要理顺文意,它是从“心”到“筋骨”再到“体肤”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这样在默写时我们就不会把文中的语序写颠倒。如果是整篇文章的话,要弄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蒲松龄的《狼》背得时候理清了文章思路:遇狼——避狼——劈狼——悟狼,把握文脉,这样背起来会很快,默写也会更顺。
(2)认真端正抄写
会背后,不代表学生就会写,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抄写来弥补眼高手底现象,但在实际的抄写作业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抄写,并不是看着课本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抄,而是完全凭自己平时写字的感觉去写,结果就出现抄也抄错的现象;还有就是学生由于作业较多,或抄写时缺乏耐性,不在抄写时去思考语句的意思,而是应付任务,浮光掠影一扫而过,字写得潦草,拖泥带水,写得极不规范,更不会留心这个字自己到底会不会写,这样由于平时没有认真端正去写,导致在默写的时候,常用字写不规范,难写的字也不会写,考试时失分很多。
(3)牢记重点字、词、句
在考试时大多默写的是名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圈画出默写篇目中名言名句,如揭示主旨中心,写山水环境,表达心情的句子等,需要重点背诵抄写。如 4
周敦颐《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的千古名句,要确保句子中每一个字都能准确去写。重点词语要重视理解其义,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中“潋滟”这个词意思是波光闪动的样子,理解其意了,知道“潋滟”和水有关,是三点水旁,这样也就不容易写错了。还有就是一些音同字、音近字、形近字、难写字、通假字,要认真重视。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凤箫声动”不少同学写成把“箫”写成“萧”,这要求学生理解“箫”是一种乐器,是竹子做的,不应该写草字头,此外由于“箫”字笔画较多,还需要学生多写几遍,直到掌握为止。
因此,对于重点字、词、句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好好研磨,并注意一定把字写对,这样经过重点训练,既提高了默写的准确率,又提高了默写的有效率。
(二)默写时的方法(1)默写形式的选择
第一是“试默型”:试默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正式默写之前,让学生自己利用课下时间先默一下,它的优点是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没有课堂默写紧张的气氛,让学生有时间去想,去把字写端正,如果还有学生不会默的,学生也有时间去背完之后再默,试默之后,这样为课堂上正式默写的有效性提供保证;它的弊端是一些学生不自觉,默写时由于没有老师在,可能会抄,这就需要老师要求学生有修改订正的痕迹,教师做必要的诚信指导和补救措施。
第二“即时默写型”:教师在上完一篇古诗文,几天以内需要及时默写,这样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背诵理解情况,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得知学生的错误之处,便于及时纠正,也为以后学生复习和抄写的重点提供第一手资料。
第三“当面默写型”:在默写时,可适当抽取几名学生到黑板上当着老师同学面去默写,这样可督促在黑板上默写的学生,也方面老师及时检查错误,对其他学生也有警醒作用。还有部分同学课堂上可能不能完成默写任务,或默写的错误较多,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当着老师面去补默,以便老师及时指导,耳提面命,起到补缺补差的效果。
第四“集中默写型”:主要是在面临期中或期末考试时,需要对所学的古诗 5
文默写篇目,来一次总的全面默写,它的优点是可以节省默写时间,默写也相对系统,可以检验学生对古诗文总体默写情况,以便教师考前纠正错误,给予必要的辅导,学生也可以在考前有限时间来重点补缺补漏。
第五“重点默写型”:就是老师把考试时容易出的名句或重要句子,老师通过试卷或口头听写的形式,让学生默诗句的上下句;还有一些在平时默写中容易错的字词,教师让学生听写,或在试卷上以注音的形式让学生去填写,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这种重点默写型,一般适用于大考前几天,可以让学生记得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在考试时再犯错误,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2)默写时纸本的选择
一般在平时常规的默写,建议使用作文本,让学生每个字占一个作文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写字的规范性,也便于学生和老师检查;同时也方便学生对错误的修改和订正,尽量让学生默写固定在一个本上,不要换来换去,也便于以后复习;如果到了大考前两个星期的默写,建议用A3纸或试卷纸默写,把这张大纸折成十六小格,正反面正好32格,每个小格默诗歌一篇,文言文可以两格默写一篇,这张纸就足以把本学期所有默写的古诗文集中在一起,它的好处就是集中,醒目,检查方便,也有足够空间订正修改,通过一张纸就可以反映学生本学期默写情况,以后学生再去复习也是一目了然,这样大大提高了考前默写的有效性。
(3)默写时的精神状态
默写时需要保持认真、细心、谨慎的精神状态,学生默写时一般最好放在上午,学生大脑相对清醒,也和我们语文考试时间保持一致。一次默写时所给的古诗文篇目不应太多,如果太多的话学生必然手忙脚乱,字写得不规范,潦草不堪,随心所欲,这恰恰是默写的大忌;因为考试时默写一定要求字写得规范端正,这样贪求速度的话只能适得其反,对于部分基础相对差的学生,可以酌情减量,然后通过多次默写来弥补。在默写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堂纪律,把学生座位分开,不允许偷看别人和书本,否则的话就起不到默写的作用,因为默写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如果抄袭偷看的话,等到默完之后,自己也不知道什么地方会,什么地方不会,发现不了问题就会给订正和复习时带来麻烦,等到考 6
试再发现问题就已经来不及了。但是,在课堂上默写时,有时确实会遇到一些学生思维短路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平时背诵就有点勉强,默写时就是想不出来,一种情况就是让学生放弃这一句,接着默下句,等默完之后再去思考这句;还有种情况就是学生确实想不出来,下面默写无法进行,在那里干想着,耗掉了大量课堂时间,这时老师不妨给予提醒,或让他查找书本,但应申请老师,老师可以要求他把所查抄的句子用红线标注,算作错的,以后还要订正,补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默写的时间效率。
(三)默写后的纠正
(1)认真检查
学生默写完后,课堂上应该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对照书本相互检查,把检查出错、漏、不规范的字、串句、颠倒语句的等错误现象,用红笔标出来,要求学生严格要求,本着对别人负责原则,认真查找错误,检查的时候一定要和书本一一对照,切不可凭自己的感觉去改,这样难免会有检查不到之处,甚至会把别人对的改错,学生在互改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默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对诗句的印象;学生互改后,老师一定要亲自去改,因为学生知识层次的限制,和课堂上时间的局促,以及部分学生不够细心,难免会有疏漏之处,这就需要老师去一一认真批改,严格把关,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错误情况,知道哪些语句字词是学生易错之处,也为老师的讲解和对学生的提醒提供了重点和方向,便于老师去督促学生去改正默写时的错误。老师检查完之后,由于老师所改的默写份数较多,加上默写时字也较多,老师也难免会看得眼花缭乱,也会有漏网之鱼,需要学生自己再对照课本再认真检查一遍,确保错的都能检查出来,发现问题,并去改正这样才有默写的价值。
(2)及时订正
默写完之后,发现了问题,就需要学生去及时订正,订正最好用红笔,这样比较醒目,并有警醒自己的作用,订正要依据课本,弄清自己错误的原因,如果是写字不规范,那么就需要学生去认真端正抄写;如果是字写错了,就要分析自己写错字的原因,是笔画不对?还是偏旁错了?还是同音字,形似字代替?没有 7
理解字的意思等。教师可以从汉字结构中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结构等,给学生指导怎样正确书写;可以从汉字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去分析,让学生知道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让学生领会“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内涵。如果是默写语序颠倒,需要学生去及时梳理文章思路层次;如果是漏了,说明背诵有问题,还需要重新完整背诵。学生把每次默写底稿都要保存好,经常利用早读课和课余时间,去看看这些错误地方,不断提醒自己,牢记纠正后的原文;也可以通过同学之间互问彼此的错漏之处,来弥补缺漏,想尽办法改正自己错误,直到自己完全正确掌握为止。
总之,古诗文默写其实是一项语文综合能力的检测,它涉及到3500常用字正确书写,甚至难写字、生僻字也要会写;它包含着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只有理解,才能记得更牢;它也是背诵的检测,默是背得一面镜子;同时默写也是同遗忘不断作斗争的过程,默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在默写中不断改正错误,减少错误,从而加深正确的印象。作为老师要不断思考有效的默写教学,使得学生尽量用花最少的时间,去获得默写最大的效率;作为学生也要多方面去思考怎样默写,不至于耗费自己大量时间,又能提升自己的正确率。我想只有师生拧成一股绳,不断总结、反思、实践,才能使默写的教与学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2011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10月 《上海市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 《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10月 上海市崇明县建设中学:刘道林 邮编:202155
第五篇: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策略探析
合浦县实验小学 吴红梅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文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涵着大量的人文内涵。古诗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继承和发扬古圣先贤的智慧精华,滋养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根基,从而有意识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行为,是每个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课题之一。
一、经典诗文教育与学生素养培育
毋庸讳言,当前的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人文素养欠缺、基本礼仪较差、自私自利等问题,这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亦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首。目的是让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脍炙人口的诗文,益学生之心智、怡学生之性情、变化学生之气质、滋养学生之人生。通过对了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首先,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学习古诗文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让他们接触最有人文价值的作品,这对开启他们的智慧、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无疑是十分有效的路径很多诵读文化经典的班级和学校的反馈情况亦表明,通过熏陶涵咏,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班级气氛特别融洽、生活常规明显进步、教育管理也觉得轻松了许多。其次,学习古诗文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这种一脉相承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学习古诗文、了解古代汉语的基本常识,便于学生从源头上把握现代汉语,提升语言理解和运用水平。古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文章体裁,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有大量历经考验而依然璀璨的精品,它们遣词造句的准确精妙、命题立意的丰富深邃令人赞叹不已。另外,和现代文比较,文言佳作往往篇幅比较短小,便于记诵。而记诵的结果是这些文言佳作的章法、修辞、审美、思想等深入学习者的精髓。这样,当他们提笔写作时,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向这些佳作借词、借意、借镜、借法,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从而大大提高自己作品的表达效果。因而,多读多背一些古诗文佳作,对提升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经典古诗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电视、网络、广播、小说等等媒介方式触手可及,学生很方便就可以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相比之下,文言文的晦涩难懂往往让学生畏而却步,单纯的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记忆而诵读。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难堪的境地。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就得从欣赏的角度把古诗文教得生活化、现代化、人文化,走进作者的人文情怀,只有这样才能使古诗文教学趣味化,充满魅力。达到利用古诗文这一祖国经典文化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然而,尽管《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已经多年了,但一些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仍然比较淡薄。其教学方法仍然比较呆板,课堂死气沉沉。缺乏一定的思想认识高度。我们的古诗文教学效率确乎不尽如人意。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古诗文教学的阐述不难看出,古诗文教学的目标应侧重于文章本身,包括对文章的理解、体味和记诵等。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确定的古诗文教学目标多集中于古汉语知识。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学中普遍“见言不见文”,只注重考试分数,不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一问题特别突出的表现在古诗文教学中。传统的从头到尾的“扫描式”。“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教师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学生是“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迫使学生无奈地沉浮于茫茫题海的无助与恐惧之中,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失去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古诗文学习能力停滞不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古诗文教学的课堂中: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忽视了古诗文作者的人为情怀的关注。课堂教学结构呈涣散状态,说到哪里算哪里;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用同一种模式组织教学„„这种课堂教学导致教和学的脱节,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的互动,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止了学生的创造力,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谈不上什么欣赏,体会不到古诗文的美味。学生感受到的就只是肢解得支离破碎的毫无情趣的字、词、句的翻译。久而久之,古诗文就成了学子们最头疼的一门学科。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学中没有一个古诗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意识,缺乏人文关怀,缺乏欣赏的观点。浪费了祖国文化的精粹之一的古诗文教学资源。不但没有达到利用古诗文这一祖国经典文化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而且搞坏了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三、完善中小学古诗文教学的途径
1、注重人文情感教育
我们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文言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要做好引路人,自己首先要先进入角色,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将人文情感呈现出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明显带来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关注过程,加强学科整合
古诗文的学习不是单调和孤立的,它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实践,还应该注重古诗文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方说,我们可以在音乐课和美术课上,积极引导,让学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中,乐此不疲。在音乐课上让孩子们给经典古诗配上节奏,或朗诵或吟唱。即使显得稚嫩。但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再或者以班级为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中队活动。如“古诗吟诵擂台赛”、“编古诗小报”和“古诗吟诵展示会”等等,通过背、唱、演说、画等形式,学生从诗词里感悟到了中华诗词的精粹,感悟到了许多做人的真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引导他们成立各种类型的研究小组,如 “苏轼研究小组”、“李白研究小组”、“李清照研究小组”、“王维研究小组”等等。同学们广泛地猎取资料,去藏书室搜集,有针对性地到网上浏览。自主研究中,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古诗文学习内容丰厚了。
3、讲究方法,创新课堂教学
鉴于目前古诗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由其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索求。对于教师而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分对象、分环境、分题材的安排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写景的古诗文,我们可以采用“诵读感悟,情境导学”法,充分利用音乐、图片等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体验,潜心感悟,动情朗读;也可采用“即兴创作,一比高低”法,先图文感染,创设意境,指导学生创作,然后合作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把自己创作的诗和诗人创作的诗作一比较,从而深刻感受古诗文的精练之美、意境之美;对于叙事性古诗文的教学,我们可以采用“自读自悟,再现延伸”法或“质疑问难,推敲赏析”法,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如诵、唱、画、编、演等方式)重现古诗;对于同一主题的古诗,我们可以采用“以点带面,横向比较”、“主题延伸,深入人心”法,先扶后放,增加学生古诗的内在积累,提高学生古诗鉴赏水平。
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策略探析
合浦县实验小学
吴红梅 2008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