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IT运维管理与业务部门的沟通障碍
IT运维管理与业务部门的沟通障碍
时间:2011-06-29 摘要: 如果业务主管深谙IT技术,并让下属对充分挖掘系统功能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对应的IT部门会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迫使他们很难找到推卸责任的借口。业务部门对于IT的价值以及如何与业务进行融合,均有自己的想法。IT部门的每一次IT项目的建设似乎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所展开的。
关键字:IT运维管理
“无论业务主管还是IT主管,对于技术的态度都很明朗,技术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 美国一项最新IT技术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业务主管和IT主管中,有3/4的人已经把IT看成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部分,IT已经成为企业有效抑制业务风险和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实际情况是,IT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并非完美,双方对IT技术的领悟存在一些差异,导致沟通的不顺畅。
IT与业务部门的沟通障碍
在某些问题上,IT部门与业务部门不能达成一致,比如,IT人员、IT主管是否应该精通业务,IT部门是否应该比业务部门更清楚业务流程和业务需求,业务部门是否总是不停地变换对系统的要求等等。
无论业务主管是否熟知IT技术,业务主管与IT主管之间产生不和的诱因和表现会有很多种。
如果业务主管深谙IT技术,并让下属对充分挖掘系统功能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对应的IT部门会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迫使他们很难找到推卸责任的借口。业务部门对于IT的价值以及如何与业务进行融合,均有自己的想法。IT部门的每一次IT项目的建设似乎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所展开的。
相反,如果业务部门对IT技术认识不够,那么,IT部门将会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IT部门四处“救火”,看起来却对企业业务没有实质性的促进。
那么,到底IT部门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首先,需要业务部门与IT部门在“IT服务”的内容与标准上达成一致,双方用同一套语言进行沟通,让业务透明化,IT服务透明化。
签订SLA协议,规范沟通原则
SLA 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是在一定开销下为保障服务的性能和可靠性,服务提供商与用户间定义的一种双方认可的协定。传统上,SLA包含了对服务有效性的保障,譬如对故障解决时间、服务超时等的保证。但是随着更多的商业应用在网络上的广泛开展,越来越需要SLA对性能(如响应时间)作出保障。
企业IT部门与业务部门如果签订“SLA”服务协议,那么,在IT服务的内容与标准上便达成了一致,企业内部的IT服务也将更加标准化与规范化。当然,企业需要一套管理平台让IT人员“从业务的角度看IT”,同时也让业务人员能了解IT,让IT的投入更加透明。比如,过去,业务部门总抱怨不知道为什么要新增IT设备,而通过BSM,业务人员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持某种业务系统的哪些IT资源存在瓶颈,必须扩容和新增资源。
SLA服务级别协议,不仅具有规范的约束作用,同时也意味着需要可量化的指标来衡量IT部门的服务质量。但是,签订这样一份企业内部的协议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因为这需要IT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接受这种理念,这也就是“IT与业务融合”在近几年喊得挺响亮,但仍然无法找到一种让双方能够顺畅沟通的方式的原因所在。
同时,签订这样一份协议对IT部门而言是一种压力或者可以称为“生死状”,在大家没有真正的屡清这些服务级别之前,IT与业务部门反而可能保持一种天然的生态融洽,不管这对用户还是网络部门是否有利,起码以前业务部门的“同事”不会意识到原来服务是如何效率低下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最大限度的发挥IT投资的价值,以IT引导和影响业务发展,企业内部签订SLA服务级别协议是大势所趋。
第二篇:IT运维管理与ITIL
IT运维管理与ITIL
IT运维管理的由来
在企业IT管理的早期,更侧重于对网络、硬件等设备的管理。那时的IT管理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对网络进行管理,使网络能正常高效地运行。早期的这种IT管理是NSM的阶段,主要的面向目标就是底层的基础网络设备。NSM系统是对网络中的底层设备进行实时的,统一的监控,当网络中出现了问题或者即将出现问题的时候,NSM向网络管理者提出故障定位和报警,这样做无疑大大方便了网络管理员的工作。但是,NSM系统对于网络上运行的各种业务系统以及业务系统的用户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管理,这个时期的IT管理,可称之为网络运维管理阶段,这时候的IT管理人员称之为网络管理员,简称网管。
随着企业IT系统的日益成熟和复杂,企业的关注点已从单点管理到综合管理角度的转变,从关注单一网络到对业务系统的关注。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业务系统涉及环节逐渐增多,单一的网络运维管理已经不足以满足管理需求,需要落实如何保障业务系统的各个环节。在满足对IT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更需要保障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才可以保证IT投资的价值体现。同时,在国内IT管理领域,伴随着用户IT规模的扩大、IT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高,原有的网络管理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用户需求。
因此,当前国内用户迫切需要一款能够对整个IT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解决IT资源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同时更要做到对业务系统有效保障并提出改进意见的平台。在这样一个前提下,IT运维管理的概念和产品被国内知名的网络运维管理厂商率先推出。可以说,它的出现就是对当前用户需求的一种有效诠释。这个时期的IT管理,被称之为IT运维管理,这时候的IT管理人员称之为IT运维人员。ITIL与IT运维管理的关系 ITIL诞生于国外,当时是需要针对部门人数众多,对业务保障要求高的电信、金融等行业的IT和业务进行有序化,透明化的管理,所以诞生了ITIL标准。ITIL标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将IT管理流程化,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IT服务质量,更好的让IT系统为业务提供服务,从而为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ITIL标准的底层是对IT基础设施的管理,最上层是对业务系统的流程化管理。
那么,ITIL和IT运维管理到底有什么关系?
就像文章开始说到的一样,企业最初设定IT部门进行IT管理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IT部门能够发现和解决各种来自底层基础设施的问题,从而为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转,为企业提供优质的IT服务。但随着企业IT系统和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用户发现,单纯的通过对底层IT基础设施管理无法解决底层网络与上层业务系统之间的脱节问题。这也就是ITIL标准当初遇到的问题,最初主要是用来对IT部门的人员进行流程化和规范化的管理的,但它忽视了对底层平台的管理及对业务系统的保障,脱离了用户实际需要的ITIL,就像是空中楼阁,高不可及。近年来,为了更加贴近IT运维管理部门的工作需要,ITIL开始与企业的业务系统保障结合起来,形成了所谓BSM的管理模式,目的是使得ITIL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的IT运维管理提供服务。
但问题在于,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ITIL标准仅仅是一套方法论,没有告诉我们具体的流程该怎么做。而实际上这个流程是建立在对日常IT管理过程中,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但企业要实现ITIL需要的是结果,不会过多的关注这个过程怎么样。因此,这就需要IT管理的供应商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怎么发现问题,又怎么解决问题,这就需要通过IT管理供应商提供的IT运维管理系统来解决。通过IT运维管理系统来发现和解决各种来自IT系统的问题,保证企业的网络和运行在网络上的业务系统正常运转。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不断的经验积累,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ITIL的流程化管理。IT运维管理是ITIL标准体系的底层基础。只有将这个底层基础搭建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在此基础上流程化管理。当前国内IT运维管理现状
从IT运维管理的由来和两者的关系不难看出,当前国内大多数IT服务厂商强调的IT运维管理概念,其实就是在网络管理基础之上的拓展,包涵的范围不仅限于网络管理,是对整个IT系统和业务所涉及到的范围进行运维管理。但各IT服务供应商的产品对这个概念的体现不尽相同。至少在目前,实际上它还是网络管理(或者称之为IT基础架构管理)外加部分应用服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含义,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国内企业经过多年的基础设施平台的搭建和完善,目前对于国内各行业的用户来说,首要保证的是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由业务的发展进而推进用户去进行全面的基于ITIL标准的流程化管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需要分阶段分步骤来进行的。
第三篇:财务部门如何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
财务部门如何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
有一个秀才买材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秀才去买材,他对卖材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材的人听不懂“荷薪者”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材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材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湿,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材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担着材走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沟通问题,用它来描述现实中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状况是再准确不过了。
在公司召开的会议上,常常是业务部门说的事情财务部门不懂,财务部门说的事情业务部门也不懂。基本上是“鸡跟鸭讲”。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是典型的两种“语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共同语言不多
对此,北京华宇时尚购物中心总经理史红云也有相似看法。她介绍说,财务部门通常不懂业务,不知道业务部门需要什么;业务人员也往往不懂财务,不知道财务能给他提供什么。甚至有业务部门说,这件事财务不配合,做不了;财务部门则说,业务部门没提出来,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类似状况曾经一度造成公司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矛盾激化,从而使他们认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
“内部沟通一定要顺畅,有的时候内部沟通比外部沟通还重要。”史红云举例说,对商业企业来说,保持合理、均衡的现金流非常重要。如果财务部门将他们制定的现金流量计划告诉业务部门,让他们知道现金的流转情况,业务部门在进货和结算时就会有一个节奏,一批货可以分几次进,虽然手续上麻烦一点,但可以保持现金流的稳定和均衡。
定位决定形象
在业务人员的眼中,财务部门到底是一个什么形象呢?办事呆板,缺少灵活性;只会说“No”,不会说“Yes”;缺乏服务意识,只图自己方便,不顾业务部门的需求;事难办,脸难看,事情是不是办,办不办得成,要看财务人员高兴不高兴。这些是不少业务人员对财务部门的抱怨。在很多财务人员的眼中,会计准则、财务制度、税收法规等都是天条,是不能违反的;他们只知道这么做不行,却不知道或者不去想怎么做既不违反制度、法规,又能使业
务活动正常开展;甚至有的财务人员认为,反正老板也不懂,我说不行就不行,你要说行,将来出了问题你负责。“实际上,财务人员是可以往前走一步的。其实,做财务的都知道,这里并不是铁板一块,是有运作余地的,这也是财务部门应该做的。”
表面上看,“语言”不通、财务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是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所导致;实际上,其深层次原因是财务部门的定位问题。
定位不对,沟通就做不好。你就没想去了解业务,怎么能听懂人家在说什么?以前,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财务部门的工作就是记账、报销、出报表、报税。在学校学的也都是这些东西,这一块大家做得也好。做得都不好的是管理会计这一块,就是怎么样对内提供增值服务。”
要解决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沟通问题,就要从改变财务部门的定位开始,要把财务部门变成企业价值的管理者,变成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于竞争的压力,一些有先见之明的企业老总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要求财务部门不能只是记账,还要做财务分析、预算、内控,要帮助业务部门赚钱。
史红云为我们介绍了一个工作中的案例。
现在,商场经常做促销活动,购物送礼品也是促销的一种方式。如果财务部门对商场的业务一点都不懂,就会说:“你买礼品就是费用,我只能走费用。”而作为企业,每个月的营业费用是有额度控制的,如果这个月的营业费用花完了,财务可能就会说:“不行,你的费用花完了,这个月做不了。”然而,就企业整体利益而言,如果花10块钱能带来100块钱的收益,难道明摆着有利润不去做吗?这个时候,如果财务部门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很熟悉,就会想到虽然费用花完了,但企业毛利水平很高,走成本也是可以的;结果只是体现为毛利水平的下降,最后算总账,利润是一样的。通过加强内部沟通,史红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财务部门参与到业务全过程中,对企业经营的推动作用。
知易行难目前,像史红云这样能够深刻理解财务工作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的老总越来越多,财务工作在企业的成本控制、定价策略、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为业务部门所认识。在我们的采访中,所有受访者都表示,业务部门非常有必要经常与财务部门沟通。
深圳乐新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市场总监朱惠军认为:“财务数据是最关键的,既能表达公司整体的健康状况,又能表达各个营运部门的工作结果。尽管是月度数据,但在整个中是过程控制的好帮手。财务部门需要经常和业务部门进行沟通,把数字告诉他们,业务部门就会知道如何改善。”,恒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陈昌传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良好的财务监控能够反映出各项工作的成果和不足,业务部门不应将财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计划、制度、回款、费用控制等)视为对业务的束缚,财务部门也应该根据业务特点和市场情况给业务部门提供灵活的政策和支持。
外部竞争的压力也逼迫着业务部门把这种压力传导到财务部门,并逐渐促使财务部门改变定位,实现转型。而财务部门定位的改变,必然要求与业务部门实现更顺畅的沟通。那么,他们现在的沟通情况怎样呢?
华夏视联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郭海涛属于乐观派,认为沟通比较充分;当然,他同时指出,目前也存在些许欠缺,主要是财务执行情况与人力资源部业绩考核的结合程度还不够紧密,没有及时和有效地把财务执行情况反映在各部门的业绩表现和激励上。
而朱惠军的看法并不乐观:“沟通还不够充分。一个是时间问题,财务部门的很多基础业务(财务会计)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在管理会计方面花的时间就少得多;另一个问题是民营企业人员编制比较紧凑,人员素质也有待提高,大脑虽有意识,但手脚不灵活、不到位。”
不过,郭海涛与朱惠军都认为,财务部门应该多增加一些事前的、预防性的沟通,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问题进行预警,从而避免更多的事后沟通;同时,财务部门宜定期拿出最详细的数据,如成本预算与实际对比、项目销售预算与实际对比、项目利润预算与实际对比等资料,以便告诉业务部门实际业绩怎样,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改进、哪些是重点以及时间表和责任人等。
“关键是细节方面的数据统计、分析和沟通讨论。比如说经营成本高了,业务部门需要明确哪一部分成本高了,原材料中的哪一个项目、哪一个产品的成本高了,是报价低了还是实际生产控制的问题等。”朱惠军强调。"
显然,业务部门对财务部门参与经营、对业务提供支持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而财务部门要想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中去,变成企业价值的创造者和管理者,就必须去了解业务,必须懂得业务部门的语言
只要对业务不了解,不论你是在班子里做财务总监、总会计师,还是在中层做财务部经理,你一定没有发言权。你想帮人家去赚钱,人家说什么你都不懂,怎么帮啊?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沟通,要用各种方式去了解业务,学习业务。
可以说,财务部门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说让业务部门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是保持利润的可持续增长,因此需要和财务部门加强沟通,是知难行易的话;那么,让财务部门改变定位,为业务部门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就是知易行难,因为他们必须去了解业务,熟悉业务,必须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够帮助业务部门进行成本分析、定价分析,帮助企业做战略决策。
在这方面,财务部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四篇:管理沟通中的障碍
管理沟通中的障碍
摘要: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一名秘书,想要当好领导的助手,除了需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沟通工作,因此,分析上下级之间的行政沟通障碍及探究其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
秘书工作本质就是沟通,要想获得成功,必先了解沟通的障碍在哪里,沟通时才能进开津碍,内外兼修,见贤思齐,把优秀变成习惯,使沟通顺畅。
关键词:秘书;行政沟通;上下级;障碍;对策
在单位的各项工作中,秘书起着极其重要的上传下达的作用,行政沟通在上下级交流中体现的极为突出。
行政沟通指在行政实施过程中行政人员和行政机构相互之间的各种意见、情况、政策、指令等的上传下达及其合作、反馈、协调的一种行政活动。
从一个任务的提出到完成,沟通一直穿其中。行政沟通是行政组织的血液,是行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有雌途径。它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保证。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条件。它是改善人际关系、鼓舞士气、增强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只有让行政人员积极参与沟通,才能有效地提高行政活动的效率。然而沟通并不总是有效,在实际的行政活动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干扰共知与共识达成的因素,这些因家阻碍着行政沟通的进行。
1。上下级之间行政沟通的障碍及原因
1。1认知障碍
沟通学者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框架和偏好的交流方式。所谓认知框架就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模式,它主要受到个人先前的知识经验、文化背景、社会地位以及个性特征的影响。因此每个人的认知框架是不同的,对同样的事物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观点。为了帮助年幼的儿子认识酗酒的危害,父亲在桌上放了两只装有蛆绷的杯子,先在第一只杯子里倒人清水,蛆绷在清水里不停地扭动;然后又在另一只杯子里倒人白酒,只见蛆绷剧烈地扭动了几下便死了。父亲问儿子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儿子回答说:我明白了,如果经常喝白酒,肚子里就不会生虫。
由此可以看出,沟通中最常见的错误,就是试图用自己的认知框架而不是对方的认知框架,去解释某一个行为。
1。2层级降礴
阻碍组织成员间信息和情感沟通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组织成员间因地位不同而造成的心理隔阂,这种情况被管理学者称之为位差效应。管理实践证明,位差效应所造成的不利是显而易见的。
行政上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只愿意与同级和上级领导来往,这样,领导的信息来源就局限子很狭隘的范围内,得不到丰富和充实。行政下级一般也没有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的意愿,而满足于自己的日常本职工作,以免带来不必要的是非纠纷。
1。3模糊障碍
在行政部门中,领导经常对下属送出矛盾的讯息,如“要敢冲,但不要冲过头了”,透过这种不够明确的交代,领导便可以遮掩自己授权不够彻底的事实。
在收到这种模糊讯息时,部属经常不敢透过询问来确认其意义,因为问了就代表自己不够成熟、经验不足。当需要再次将此讯息传递出去的时候,他往往也是含糊其词,不愿担负任何将讯息明确化的责任。于是一个传一个,大家都假装听懂了,怕稍有迟疑就显出自己的无能,实际上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听懂。最后,这种“传话游戏”就将最初的讯息传得面目全非,从而影响了整个行政活动的效率。
1。4沟通渠道障碍
行政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应视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来加以选择。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许多单位和部门的领导人习惯于一种方式—开会。这一方面堵塞了一些本来可以更有效率的沟通渠道,另一方面又使得一些地方的会议过多,不但大型会议、马拉松式会议过多。究其原因,一是从思想认识上,人们把召开会议次数的多少、时间的长短及规模的大小看成工作是否认真、贯彻上级精神是否得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二是由于组织机构的重盛,使得会出多门,重复传达。三是由于宫僚主义的工作作风,不但一切靠开会,而且在会上互相扯皮、推委,对问题议而不决,常使得一些会议越开越长、越开越大。
1。5偏见阵礴
一个小孩子第一次吃橙子,不料他吃到的是一个又酸又涩的橙子,从此他就觉得橙子不好吃,任凭别人告诉他苹果有多么的香甜,他就是不肯再吃橙子了,这就是偏见。一个人对某种观念、事物、个人、团体、组织等有成见,这同样会形成沟通障碍。对人的偏见通常被称为刻板印象,即指根据一个人属于哪一类社会团体或阶层,然后根据这一团体或阶层的人的典型行为(思维)方式来判断这个人的行为或思想。
在行政单位中,偏见(刻板效应)经常发生在上下级之间。下属往往会觉得领导不通情达理,只注重成绩,不为职工着想。而上级则往往觉得职工只顾个人利益,不与组织同心同德,只讲报酬不讲工作。显然用这种刻板的态度、观念进行沟通,双方是很难达成一致的。
2。解决各种沟通障碍的对策
2。1针对无意识认知偏差的对策
管理研究发现,成功的销售人员都有一个特点,即能够按照顾客所习惯的交流方式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
行政部门也一样,要想沟通成功,首先,必须了解对方的信息接受方式,对症下药地选择合适的交流手段,才能使要传达的交流意图得到比较完整、比较准确的接受和理解。其次,领导者和被领导者都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使自己领导、工作的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使自己成为所从事工作的内行和专家,紧紧跟上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步伐。最后,还要树立强烈的信息意识、沟通意识。“为政之妙在于协调沟通。”只有做好沟通协调、信息传递工作,才能使行政人员的思想、情感得到交流,对组织目标理解更准确、深刻,才能产生内聚力,共同完成行政管理的任务。
2。2避免“位差效应”的措施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五》中称:“下之情莫不愿达于上,上之情莫不求知于下,然而民恒苦上之难达,上恒苦下之难知,九弊不去故也。所谓就弊者,上有其六而下有其三:好胜人、耻闻过、骋词给、眩聪明、厉威严、咨强值,此六者,群上之弊也;诌谈、顾望、畏槟,此三者,臣下之弊也。”司马光在此提到的这些情况,正是上位心理和下位心理对上下级之间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我们还着出,之所以会造成“上之难达”、“下之难知”的结果,主要责任在于上级,因此,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位差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是应该从管理者人手。
首先,管理者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应尽最大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少用或不用经过各职位层次传递过来的信息。日本管理学家在实践中证实:信息每经过一个层次,其失真率约为10%一15%;上级向他的直接下属所传递的信息平均只有20%一25%被正确理解,而下属向他们的直接上级所反映的信息被正确理解的则不超过10%。
其次,作为较高层次的管理者,应努力坚持走群众路线,注意实际和调查研究,既主张和允许下属报喜,更提倡和鼓励下属报优;加强自己民主意识的修炼,平易近人,不耻下问,适时地表露一下自己的弱点,不仅不会有失体面,反而会拉近和下属的心理距离。作为下属,则更应该实事求是,不辞辛苦,为上级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2。3减少语盲模糊障礴的方法
尽量多用具体化的语言。一定要用抽象语言不可的时候,则应鼓励对方多反馈,以促进彼此的了解;减少使用专门术语,尽量使对方容易理解的简明语言,增加传递内容的可接纳性;沟通语言的选择要正确,简洁,适当,经济。所谓正确和简洁,是表示不要选择意义容易混淆的言词;适当是表示语言合乎主题、场合及沟通参与者的需要;经济是表示使用的语言不需费力就能理解。
2。4克服沟通架道障碍的措施
积极疏通和拓宽沟通渠道,避免沟通渠道单一,是克服行政沟通中出现沟通渠道障碍的主要措施之一。
从行政系统来说,改变单纯依赖开会的形式提供反馈信息的状况,要有效运用非正式沟通的形式。非正式沟通在促进领导与下属思想交流、感情沟通、增进团结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领导者与下属做面对面的交流,掌握的信息会更加真实可靠。选择正确的沟通媒介是克服行政沟通中出现沟通渠道障碍的另一有效措施。
根据信息的特点,分别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口头、书面和非语言的沟通媒介形式,使其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2。5解决偏见障碍的方法
解决偏见的方法就是找出它存在的理由。如果了解了偏见发生的原因,就很容易说服对方。就上下级的偏见而言,我们可以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找出它存在的原因。马斯洛认为,人类有5种基本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它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只有低级需求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求。
在一个组织里,低层人员的需求相对低下,主要是生理和安全的需求,也就是关心自身的福利、收入以及工作环境的稳定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而作为领导、上级的人员,其需求就比较高,主要是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即我的员工是否尊重我,自己的决策是否得到认同,是否能够实现组织宏伟的目标,以至于最终是否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自我价值。显然领导和下属的需求层次不同,因此,他们考虑事情所站的角度自然也不一致。如果双方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对方的话,要形成一致的沟通是很难的。
因此,身为上级领导,要设身处地的多为下属考虑考虑,而下属也应该多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一些集体荣誉感。这样“换位思考”,二者的沟通就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了。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贝克。管理沟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牛凡。行政沟通的障碍与管理之我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2)。
第五篇:余世维突破沟通障碍有效沟通
突破沟通障碍有效沟通
余世维
文章导读:沟通存在十种障碍,人与人之间存在的障碍叫做个人障碍;公司之间存在的障碍叫做组织障碍。◆沟通的个人障碍
沟通存在十种障碍,人与人之间存在的障碍叫做个人障碍;公司之间存在的障碍叫做组织障碍。我们先来看沟通的五种个人障碍:
(1)地位的差异。
(2)信息的可信度。
(3)认知的偏误。
(4)过去的经验。
(5)情绪的影响。
自检
沟通有五种个人障碍,它们分别是地位的差异、信息的可信度、认知的偏误、过去的经验、情绪的影响。自我检查一下,你身上有这五种障碍的任何一种吗?
◇地位的差异
地位的差异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察:
1下对上好沟通,还是上对下好沟通
经理或厂长这样比较高的主管,不要埋怨下属不来找自己,反而劳动自己每天去找他们沟通。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谁敢与上面沟通?当然是上面跟底下沟通,所以银行的行长不可以对职员说:“你看都是我找你们沟通。”因为你是行长,根据心理学上的研究,由上往下沟通比较快也比较容易,由下往上沟通比较慢也比较困难。对下属而言,谁都不愿意主动跑到行长的房间,说:“行长啊,你现在没事啊,我跟你沟通一下。”这样的人太少了。所以作为一个行长,要主动下去跟人家沟通,而不是坐在房间里等人家进来跟你沟通。
这里给各位一个小小的建议:
一个高级主管不要常常坐在办公室里,应该坐在外面,这样人家能够接近你,就容易与你沟通,你回到你的房间,就再也没有人愿意敲门。因此,一个高级主管应该有两张桌子,一张桌子摆在总经理的办公室中,漂亮的,而且很大的;另外一张桌子摆在外面,跟员工坐在一起。英特尔的总裁就有这个习惯。
2专门术语
每个人都炫耀自己的专业素养,所以讲话的时候,那些专有名词就跑出来了。其实各行各业都有它的专门术语,所以你要与你的客户沟通,或跟其他不懂这一行的人沟通,不要过度地搬弄专门术语。人家不好意思说听不懂,但是你却因此失去了沟通的机会,最后生意也谈不成。这又何必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医生会跟某一个护士说:“给他打一个IV。”这句话很少有病人听得懂。其实就是吊盐水的意思,原文的意思就是点滴,又叫做注射,是从血管注射,这是医学界的术语,医生跟护士这么说,护士当然听得懂。但是病人就可能听不懂了,心里想是不是给自己安乐死呢?
“张先生,你这个合约不能够对抗善意的第三人。”这句话是法律上的专门术语,就是当事人两个互相知道,但是上面的条文对其他的人没有约束力,你不能因为你们两个这么说就算数。比如我说这个地方很危险,贴了一个英文布告,这个工厂的员工都懂英文,那么英文布告都看得懂,结果有人不知道,“扑通”掉下去,在法律上面叫做不能对抗善意的第三人。只要你这个布告人家看不懂,就等于没有贴,你们看得懂是你们家的事情,对别人不具法律效力,你一样要赔偿。
如果证券公司跟你说这个股票可以买,最近正好除权,没有几个人能听懂除权股是什么意思。其实,除权股的意思就是说,股息已经分过了,这样的股票通常比较便宜,逢低把它买进将来有涨价的空间。可是对这种除权股的概念,只有金融界的人士明白。
在沟通的个人障碍里面,这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即一个人在卖弄他的专业术语的时候肯定会影响沟通的正常效果,因为这会令人产生隔阂感,人家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又不好意思问,你最初的目的无法达到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建议在沟通时,遇到专有名词,尽量地将它直白化,采用让人家听得懂的方式进行沟通。◇信息的可信度
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讲话没有公信力,就很难想像这个话要相信呢还是不相信。所以,总经理要记住,你的话一讲出去就要有很高的可信度,如果常常讲一些很虚的东西,久而久之底下的人就没有兴趣了。总经理在讲话和传递信息的时候,至少要有80%的可信度。那种没有可信度的东西讲多了没有人相信,最后不但浪费时间,还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
◇认知的偏误
很多人都带有偏见,这些偏见有时都不知道是谁先弄出来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偏见。人家说同样一个职位,用男职员比用女职员好,这句话是一个偏见。因为社会学家证明的结果,女人和男人的智慧是差不多的,工作的耐力及对公司的向心力也是差不多的,只有对那种危险的事情,女人的体力差一点,持重的事情女人的精神负担不了,但是并不能因为这样就否定女人的工作能力。
用结过婚的还是用没有结过婚的女人?有人说,我们最好用那个没有结过婚的。这其实也是一个偏见,说结过婚的就会常常关注她的家庭,关注她的孩子,关注她的爱人,其实没有结过婚的女孩子,搞不好更心猿意马,因为还没有出嫁,所以每天口袋里都有四个名单——甲乙丙丁,也不知道嫁给谁好,没事就在那里排队组合:
甲乙丙丁
不
乙丁丙甲
不
乙甲丙丁
……
◇过去的经验
做主管不要常常说这是我的经验,你应该跟他这样讲,我过去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有这种想法,现在说出来给你作个参考。因为经验不见得是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经验。
有句话叫做成功不可以COPY,如果打折就可以解决问题,百货公司只要打折就可以了,你看看各大城市的百货公司,每年到了年底即快要过圣诞节的时候,哪一家不打折?如果打折真能解决问题,一些百货公司还会倒闭吗?其实那是一个过去的经验。作为一名主管,千万要记住,以前成功的方法不能再用,再用就不见得能成功了。
◇情绪的影响
情绪所涵盖的不只是精神层面,其所影响的也不只是个人感受的问题而已,还影响认知思考、行为表现。有人将情绪、行为、认知比作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三者必须配合而非抗衡,才能使个人身心状态处于平衡状态。
你与别人沟通的时候,最容易受到情绪上的干扰,因为人都有脾气,尤其是做到总经理时,压力太大,心情常常不好,如此,就迫使稳定状态的情绪等边三角形变成了不等边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魏征每次讲完话的时候,唐太宗都出去散步。为什么?有人问他:“皇上,魏大臣为什么每次讲完话,你都出去散步?”唐太宗说得很简单:“我怕我杀了他。”其实魏征是谏议大夫,你知道魏征以前是谁的人吗?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哥的人。唐太宗把自己的哥哥杀死以后,能够继续用魏征,这一点就证明他很包容。但是魏征更了不起,他不因为他以前的主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哥哥,他就对李世民非常巴结,他照样批评李世民,但是李世民知道他讲的是对的,只好出去散步,进行深呼吸。
古代先哲亚里士多德曾说过:“问题不在情绪本身,而是情绪本身及其表现方法是否适当。”各式各样的困扰之源并不在情绪,关键在于你能明白妥善处理情绪的重要性。李世民之所以成为大唐盛世的君主,就是因为他很少受情绪的影响。
作为领导者,明知自己脾气不是很好时,可作一个这样的简单约束:下一个重要的决策,而且这个决策会让人痛苦,尽量在桌子底下摆一个晚上,第二天再拿出来,隔一个晚上让情绪沉淀沉淀,情况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有一次,一位总经理要开除一个副厂长,那个家伙做了一件几乎不能原谅的事情。报告写好后,总经理知道自己的脾气不好,于是将它塞到抽屉里面,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如果还是这样的想法,只要一交代人事部门,那个副厂长一个礼拜之内就要离开。第二天,总经理将昨天的报告拿出来再看,却发现处罚得太严重了!于是悄悄地毁了这份报告。全公司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情。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其实这个副厂长是个不错的人,他的能力非常强,是公司里少有的优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