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关系》电子教案与教学心得(10年的总结)(精选)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资深公关教授蔡尔兹(H.L.chils)认为:
‚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6.协调说
‚协调说‛(或‚平衡说‛)是对关系说的深化,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我国学者王乐夫等人,在1986年12月出版的《公共关系学》一书中认为:‚维持企业的营利性和社会性的平衡就是公共关系。‛
7.形象说
这类定义从塑造形象的角度揭示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强调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我国的熊源伟指出:‚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二、公共关系的特征
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个特征:
(1)公共关系是一个完整的职能,目的在于增进公司利益和达成其他整体的目标。(2)公共关系并不制定政策,但可以帮助管理当局表白公司的政策。
(3)对于受公司措施影响的人们,公共关系人员注意他们的印象和可能的反应,因此,重大的措施虽然表面上与公共关系无关,也应先向公共关系部门咨询。
(4)行动比空言有力,所有信誉都建立在行动而非语言文字之上,但如果要让他人知悉并了解公司的行动,就得借助于语言文字。
(5)公共关系虽然是管理部门的职责,却仍然有其明确的责任范围,如果要实行这种责任,就必须配备适当的预算及人员,至于所担负的任务必须限于公司公共关系范围以内的工作。
(6)公共关系人人有责,公共关系部门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人了解传播对于良好的管理是必要而不可分割的。
(7)关于公司的形象是相对的,要依据某种公众对于公司的具体要求和兴趣而定,例如,股东、金融界、政府、教育家和舆论界,就会各有各的看法。
(8)人们经常根据不完全的证据形成对公司的印象,例如公司的名称,与某一位员工通信或偶然的会晤,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应尽力去注意为公司争取良好的形象。
(9)因为公司是在舆论所形成的环境下运营发展的,因此任何人士所具有的访问权利均应尊重。(10)人们通常对于了解最少的事物感到厌恶,恐惧或猜疑,如果不提出理由并加以解释,人们就会自行想象,因此透露、传播资料信息不要吝惜。
(11)不可歪曲及夸大事实,公共关系的主旨在于陈述事实,以便他人对于公司能公平评估,引起公众兴趣,进而对他们发生影响。
(12)少做做得好,比多做做不好要强。
(13)在观念的领域中,要引起特别的注意,竞争非常激烈,公共关系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要引起别人对公司的好感和兴趣。
(14)公共关系艺术成分多于科学成分,这种艺术一定要以社会科学的崭新知识为基础,对于公众对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象的组成及态度要作科学的评估,对于公司本身要有透彻的认识。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4)‚协调观念‛表现为善于调讲、平衡和统一各种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利益、不同的要素,懂得‚统筹‛、‚兼顾‛、‚缓冲‛、‚折衷‛、‚调和‛、‚妥协‛的意义和价值,努力在矛盾中求和谐,在动态中求平衡。
(5)‚互惠观念‛表现为在交往与合作中,将平等互利、追求双赢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将自身的发展与对方的发展联系起来,通过协助对方、满足对方来争取双方的共同利益。
(6)‚服务观念‛则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奉献精神,使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给对方带来满意和方便,用服务去赢得好感和信誉。
(7)还包括现代的‚信息意识‛、‚整体意识‛、‚社会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等等。这些公共关系观念不仅专业的公关人员必须具备,而且是任何管理者都不应缺少的。用这些公共关系观念来指导实践便成为一种规范和准则;将这些观念系统化、理论化便成为现代的公共关系理论。公共关系学是公共关系意识的理论表现。
二、组织、公众、传播沟通
组织、公众、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表达了公共关系现象和活动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一)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
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公共关系学主要将组织作为传播沟通主体来进行研究。从传播主体的角度看,公共关系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受控制、持久的过程。
(二)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
公众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即客体。公共关系是由组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所共同构成的。这些个人、群体和组织构成了组织的公众环境。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便是针对这个公众环境进行的。
公众作为公共关系的对象、客体,并不是完全被动的,也不是随意受摆布的。公众的观点、意见、态度、行为在公共关系过程中是一系列不断运动变化的因素。
(三)传播沟通——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
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公共关系的手段和方式包括各种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的形式;包括各种言语沟通、文字沟通、非语言文字沟通的方法;包括各种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实物媒介的技术。
传播沟通既是公共关系的方式,也是公共关系的过程,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公共关系的运行机制就是传播沟通。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和经营艺术,其特点就是运用传播沟通手段去适应环境、影响公众、树立形象。
三、关系、舆论、形象
(一)关系
‚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主要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它在公共关系学中的特定涵义是: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这种相处与交往的性质和程度,是组织的公众环境状态中比较直观的方面。也就是公共关系的‚好‛与‚不好‛,从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就可以直接判断。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二)舆论
‚舆论‛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这种公众意见的性质和程度同样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这种舆论反映和评价的性质和程度,是组织公众环境状态中无形的方面。舆论标志着大多数社会公众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行为。
(三)形象
‚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社会形象体现了它的社会关系状态和社会舆论状态的总和。良好的公共关系现象意味着良好的公共关系和社会舆论。
公共关系所借用的‚形象‛一词不局限于个别的、具体的、直观的范畴,而具有更深层的意义。1.公共关系所说的‚形象‛其本质是信誉,重视组织形象实质上是重视组织信誉。2.公共关系将建设和完善组织形象的内涵放在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
二、人群关系(Human Relation)
‚人群关系‛这一概念属于管理心理学、行为科学的范畴,主要指群体内部活动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即从管理的角度,研究群体内部人的需要、动机、态度、行为及相互关系对组织效率、群体活力的作用和影响。
1.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联系
(1)人群关系主要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内部关系是公共关系的基础,与内部公众沟通,协调内部关系也是公共关系活动(实务)的重要内容。
(2)公共关系学也要借助行为科学及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公众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以便科学的处理公众关系。
2.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区别
(1)公共关系不局限于组织和群体内部的传播沟通,还包括大量的外部关系,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公众环境。
(2)公共关系不局限于管理现场直接面对面的群体关系和个人关系,还需要特别关注不直接见面的、远距离的公众沟通,并十分重视公众环境的长远变化和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公共关系需要兼顾内部和外部的关系、眼前和未来的关系。
(3)虽然公共关系和人群关系同属组织管理范畴,但公共关系比人群关系的内容更复杂,范围更广泛。
公共关系和人际关系、人群关系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人际关系‛和‚人群关系‛均侧重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和人的关系,而公共关系则从信息传播沟通的角度研究人和人的关系。这三种‚关系学‛角度不同,重点有别。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群关系论是人际关系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公共关系学又是人群关系论的进一步发展,将人际关系的管理从组织内部扩大到组织外部。这三种‚关系学‛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有明确的区别,不可混淆。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古罗马的凯撒能登上独裁者的宝座,那本记载着他的功绩的记实著作《高卢战记》起了很大作用。这本书被公共关系同业工会主席李利•比诺称为‚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从此,企业和外界的隔绝消除了,企业的透明度大大增加。不过,早期的新闻代理活动仍然免不了存在大吹大擂、搪塞了事、混淆视听和隐瞒欺骗的弊端。
此时,有一个人开始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他就是被后人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艾维〃李(Ivy Lee)
三、艾维〃李时期——现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
艾维〃李(1877—1934)是公共关系职业的先驱者。1903年,他开办了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1998年,美国当代著名的公关学者詹姆斯〃格鲁尼格(James E.Grunig)教授研究了卓越公共关系和传播管理理论的全球化,提出了一种‚普遍原则,特殊运用‛的公共关系全球化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各国的公共关系实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卓越公共关系和传播管理的主要原则具有普遍性,它们适用于各种文化、政治和经济体制。但在另一方面,这些原则在各个国家的具体运用中应有所不同。这一理论的体现就是:‚放眼全球,立足本地‛。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作,使得公共关系一开始就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此后,各类型的企业、酒店和宾馆也都纷纷设立了自己的公共关系机构,公共关系从业人员日渐增多,本地的公共关系专业公司也纷纷建立,使得公共关系的社会影响和实际作用越来越大。事实上,这为公共关系在其后及时传入中国内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公共关系到内地
80年代初,公共关系首先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方法和技术,由南向北,从东到西,在中国迅速传播。概括起来,近20年来我国内地公共关系事业的发展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我国公共关系实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我国当代的公共关系最初发端于沿海地区的宾馆、饭店和旅游业。最早在深圳和广州,一些中外合资企业,由于工作的需要,率先依照国外现代企业的模式设立了公共关系机构,开展企业的公共关系业务。
这些旅游宾馆业卓有成效的公共关系活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显示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公共关系也开始为一些国营大中型企业所重视和采用,并在实际中显示出相当大的威力。80年代中期以后,一些较先进的中小企业也设立了自己的公共关系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公共关系工作。还有许多企业,虽然没有设立专门的公共关系机构,但却增强了公共关系意识,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公共关系措施,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公共关系活动,为寻求中国公共关系实务活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此,我国的公共关系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自1984年至今的二十几年时间里,公共关系不仅从服务行业进入了各种形式的企业和经济实体,而且也逐渐扩展到其他各种社会组织和行业,诸如社会团体、科研机构、机关、学校乃至军队和党政部门,都越来越重视运用公共关系手段来保障和促进自身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的公共关系市场逐渐形成,各种专业的公共关系公司相继发展起来。从8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影响很大的美国博雅公共关系公司、希尔——诺顿公共关系公司、爱德曼公共关系公司都相继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或办事机构。1986年,我国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④我国公共关系的科学研究也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新时期。80年代中后期,一大批有识之士开始结合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特点来探索中国公共关系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从而在我国理论界掀起了一股研究公共关系的热潮。
⑤随着公共关系的研究、教学和实务工作的广泛开展,各种公共关系学术团体和行业协会也纷纷成立。主要有:A.1985年,中山大学在广州成立了我国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2)组织形象信息
组织的整体形象,还反映在公众对组织的其他要素的评价。这些要素主要包括: ①公众对组织机构的评价。②公众对组织管理水平的评价。③公众对组织人员素质的评价。④公众对组织服务素质的评价。2.组织环境中的各种信息
公共关系需要为组织监测社会变化趋势,注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时尚潮流、民俗民情、舆论热点等各方面的情报动态,分析其对组织的各种直接或潜在的影响,以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使组织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保持动态平衡。
(二)辅助决策
公共关系部门是一个‚智囊机构‛,它在组织管理中起着‚参谋‛的作用。1.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这种咨询的角度是从社会公众的角度去评价决策目标的社会制约因素和社会影响效果,努力使组织的决策目标与公众利益和环境因素相容。
2.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公共关系的咨询作用还表现在为决策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提供各种社会信息,完善各种公众咨询渠道,开辟各种信息来源,包括广泛的外源信息和及时的内源信息,并根据决策目标将各种信息整理、归类、分析、概括,提供给最高管理层或各个专业部门作为决策的客观依据。
3.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
公共关系的咨询作用又表现在运用公关手段为为决策者评价、选择和实施有关的决策方案,特别关注决策方案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统一和协调,敦促决策者重视决策行为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果。同时,调动公关手段,广泛征询各类公众对象的意见,促进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4.从公共关系学角度评价决策效果
公共关系的咨询作用也表现在分析、评价决策实施的公众影响和社会后果,以及这种后果对决策目标的制约作用。运用公众网络和公关渠道,对付诸实施的决策方案进行追踪和反馈,使组织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并根据反馈的情况来调整决策目标,完善决策方案。
(三)传播推广
公共关系在组织经营管理中要履行传播推广的职则,即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组织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争取公众对组织的了解和理解,提高组织及其产品、人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组织创造连好的社会舆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1.创造舆论,告知公众 2.强化舆论,扩大影响 3.引导舆论,控制形象
(四)协调沟通
公共关系是组织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一种协调沟通机制,即运用各种协调、沟通手段,为组织疏通渠道、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发展关系、广交朋友,减少摩擦、化解敌意、调解冲突,成为组织运作的润滑剂、缓冲器,成为组织与各类公众交往的桥梁,为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人和‛的环境。
1.协调内部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 2.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任何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组织从自身利益出发,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首先,要处理好各类直接的业务来往关系,诸如对企业而言的顾客和用户关系,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关系,产品的销售网络关系,运输部门的关系,银行信贷及投资人关系等等。以保证组织日常人、财、物与技术的经营运转。
(2)其次,要妥善处理好组织与各种权力制约部门之间的关系,如政府各职能管理部门,像工商管理局、税务局、商检局、环保局、市政局、公安局、司法部门以及海关等等,还有目前体制下存在的各业务主管部门。
(3)再次,还要主动建立和发展各种非业务性的社会关系,如社区关系、新闻界关系、社会名流关系、社会团体关系等等。尽可能扩大组织的公共关系网络,广结善缘。
(五)提供服务
公共关系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工作,它的管理地位和日常业务都具有明显的服务性质。公共关系的成效也需要以其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来衡量。公共关系通过信息性、传播性、协调性、支持性、辅助性的服务,使组织内部的运转更加顺畅、协调,使组织外部环境更加和谐、良好。
1.在组织内部为各个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服务 2.在组织外部提供社会服务
公共关系作为组织管理中的一个环讲,有其特定的工作范围,在组织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
二、与公共关系职能相关的活动范畴
(一)交际
交际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借助于个人媒介所进行的相互沟通,也叫‚人际沟通‛,它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之一。但不是公共关系的主要手段,更不是唯一手段。公共关系工作面对不同类型的公众,要进行大范围的沟通,仅仅用交际手段是难于处理的,必须倚重各种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手段。因此,虽然交际是公关的一种手段,但不等同于公共关系。
(二)宣传与新闻
宣传是一种单向的心理诱导、行为影响和舆论控制方式。从根本目的上看,公共关系与宣传活动都是明确地为特定组织服务的,而且公共关系工作经常要借助各种宣传手段去吸引公众、影响公众。
新闻兼具报导和宣传两重功能,在公共关系的实践发展发展过程中,事实上已产生出一种介于客观的新闻报导与主观的宣传活动之间的‚公共关系新闻传播‛现象,也就是公关实务活动中的‚发布新闻‛和‚制造新闻‛(而不是‚伪造新闻‛)。
现代公共关系绝不是单向的信息传输行为,而是双向的交流与沟通,所以,不能只运用宣传和新闻手段。而且,公关的宣传是以对公众的了解和尊重客观现实为前提的。此外,新闻媒介虽然是公共关系传播的一种重要渠道,但不是惟一通道,公共关系工作也不可过分依赖新闻传播。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三)广告
广告是一种‚付费传播‛,即广告主付费购买传播媒介的使用权(如报纸的版面、电视的播出时间)来推销其产品服务或观念。它必须明示广告主体,是一种自我宣传方式,主观性比较强。
1.广告与公共关系的区别在于:广告旨在‚要别人买我‛,所以广告的信息传播强调引人注目,形成轰动效应,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渲染性和夸张性。而公共关系的信息传播旨在‚要别人爱我‛,为此它强调要在信息传播中体现真情实意,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向公众介绍组织的情况和面貌。为了获得比较客观的传播效果,公共关系比较重视运用‚新闻传播‛等其他比较客观和软性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借助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公共关系则注重双向‚交流‛,让人们了解他人是怎么做的,继而自己决定如何行动,可谓是一种‚怀柔‛政策。
2.二者的工作准则有所不同,游说既可能奉行实事求是的准则,也可能奉行游说者主观需要的准则;而公共关系则只能奉行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准则。
(七)开发
文化、教育、艺术、福利、慈善、宗教、社团等组织,运用传播的力量去发展会员、筹措经费、争取资源等等,往往被称之为公关开发活动。这实际上只是公共关系的一个特殊的活动领域。
(八)论题处理
论题处理又称作‚问题管理‛(Issue Management),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公共关系领域出现的新名词,主要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将要进入立法程序的、有争议的问题)以及这种问题对组织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施加影响,以帮助组织制定应变的对策和措施。这一概念的出现表明现代公共关系在预测、参谋方面的‚超前管理功能‛日益突出,需要帮助组织预测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应付复杂的环境变化,以提高组织的社会适应力和应变力。
(九)危机处理
危机处理(Crisis Management)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
1.处理‚公共关系危机‛,是危机事件的一种特殊形态,即形象危机、信誉危机、舆论危机。2.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危机,指处理危机的一种方法,即危机事件发生后(包括政治危机、法律危机、商业危机、金融危机、社会危机、灾变危机等等),运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方法去协助处理危机,做好善后工作,是危机处理的一种辅助手段。危机处理是公共关系实务的特殊领域。
以上范畴都可以视作为广义公共关系职能或方法的一部分,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不应将它们等同于、混淆于或取代‚公共关系‛。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关系学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2.树立组织形象的意义
(1)组织形象是组织的无形资产。(2)良好的组织形象能够激励士气。
(3)良好的组织形象,还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组织社区环境。
(二)协调关系网络 1.协调关系网络的内容(1)协调内部关系。
①协调内部关系首先指协调内部人际关系,这包括领导层之间的关系和员工关系。
②协调内部关系还要协调组织内部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2)协调外部关系。
①首先,组织要处理好各类直接的业务来往关系。
②其次,要妥善处理好组织与各种权力制约部门之间的关系。③再次,还要主动建立和发展各种非业务性的社会关系。
④最后,要与消费者保持良好关系,妥善处理组织与消费者的纠纷。2.协调关系网络的意义
(1)协调内部关系可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2)协调外部关系可以建立和谐的外部环境。
(3)协调内外关系,能够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组织形象提供条件。
二、公共关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
(一)提高个人素质
公共关系活动对提高个人素质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公共关系促使个人观念更新(1)注重个人形象的观念。
①内在形象是个人形象中最重要的,它包括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包括一个人的学识修养,个性心理特征等等。
②外在形象对个人来说也十分重要。衣冠整洁、精神饱满、举止得体的人给他人的印象总是良好的。(2)尊重他人的观念。(3)交往合作的观念。2.公共关系有助于个人能力提高(1)创造能力的提高。(2)交际能力的提高。(3)自我调讲能力的提高。
(二)优化社会环境 1.优化社会互动环境
社会互动指社会的横向关系,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和相互作用。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1)沟通社会信息。(2)协调社会行为。(3)净化社会空气。2.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任何人都有合群的需要、情感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个人心理失调。公共关系恰好可以提供给社会这样一种良好的关系氛围,它用真诚、广泛的社会交往帮助人们摆脱孤独和隔阂,帮助人们获得一种心理自控能力和心理释放能力,从而使社会心理环境得到优化。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政府更多使用‚公共信息‛、‚传播‛、‚新闻处‛、‚公共事务‛等名称。我国政府中的‚新闻办‛、‚信访局(处)‛、‚交际处‛、‚联络处‛、‚对外宣传处‛等等。
(三)组织内设公关机构的模式
1.部门隶属型,即公关机构附属于组织的某个职能部门,可隶属于传播沟通的业务较集中、较繁重的部门。
(1)归属于销售部门。(2)归属于广告或宣传部门。(3)归属于联络接待部门。(4)归属于办公室。
2.部门并列型,即公关机构与组织的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排列,处于同一层次。与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多职能、全过程的外部公共关系需要。
2.按经营方式划分:(1)合作型。(2)独立型。
※
(二)公共关系公司的组织机构 公共关系公司的组织机构没有固定模式。
1.从工作范围看,有局限于一地的小公司,也有跨地区、跨国度的大公司; 2.从业务内容看,有承担单项业务的公司,也有承担多项业务的公司;
3.从人员组成看,有几个人的小型公司,也有几十人的中型公司,还有几百人的大型公司。一般来说,六人以下的小型公司,由于人员少,机构设臵极为简单,工作人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多是身兼数职。
大中型公共关系公司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行政部门。其主要工作是负责处理公共关系公司的行政事务,包括组织、制订和实施为客户服务的公共关系业务项目。行政部门的人员包括公共关系经理及相当数量的业务工作人员。
(2)规划审计部门。其工作是对公司所承办的各项业务进行规划,审查项目的可行性,监督实施情况,并负责统筹安排人力、物力、财力,及时为各个项目提供指导和咨询,保证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3)专业技术部门。接受并完成规划审计部门分派的与本部门专业技术相关的任务。人员主要有一定数量的精通专业技术的公共关系职业专家组成。
(4)国际和地区部门。一些大型的国际公共关系公司为客户提供国即公共关系服务,设有地区部门和国际部门,由这些部门来完成有关地区和国家的国际公共关系服务项目。
(三)公共关系公司的经营范围
(1)咨询诊断。(2)联络沟通。(3)收集信息。(4)新闻代理。(5)广告代理。(6)推介产品。(7)会议服务。(8)策划活动。(9)礼宾服务。(10)印刷制作。(11)音像制作。(12)培训服务。
(四)专业公关公司服务的特点
(1)较为客观公正。(2)技术全面,专业性强。(3)较灵活,适应性强。(4)关系较疏远。(5)运作成本较高。
聘请公关顾问要注意几个问题: ①选择有专业水准及良好品德的顾问。②信任顾问,为其提供真实准确的资料。③与顾问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定期邀请顾问出席情况分析会和决策会议。④尊重顾问的判断意见,虚心昕取忠告,不予采纳要作出详细说明。⑤以防为主,不要出事了才急忙聘顾问。⑥聘请顾问应相对稳定,因为双方的合作默契需要一个磨合期。
三、公共关系协会
公共关系协会等公关专业性社团组织,是非官方、非营利的群众社团组织。行业性协会的建立和发展,是公共关系成熟程度的一个标志。
公共关系协会的基本任务包括:加强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协调与合作;维护本行业专业人士的基本权利和利益;推动公共关系学术理论的发展,编辑出版会刊和专业资料,传播公共关系学知识;规范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维护本行业的形象和声誉;培养和训练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业内人士的专业水准;为会员及各界人士提供公共关系专业方面的咨询服务;建立和发展本行业与社会各界与国外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同行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公共关系协会的主要活动内容有:
(1)联络会员。(2)规范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维护本行业的形象和声誉。(3)专业培训。(4)普及知识。(5)编辑出版刊物。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公共关系人员还应做好设计与创作传播资料、演讲与主持、宣传游说、与新闻界联系、同公众联络交往等方面的工作。
二、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
公共关系意识是对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特征、作用及活动规律、方法等,经过思维得到理论认识,并形成概括性的见解。
1.塑造形象的意识,是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2.服务公众的意识。
3.真诚互惠的意识,是公共关系的功利意识。4.沟通交流的意识,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信息意识。5.立足长远的意识。6.创新审美的意识。
(二)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质 1.自信的心理 2.热情的心理 3.开放的心理
(三)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公共关系人员是否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直接关系到他们心理素质的发挥和整体职业素质的提高。
1.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1)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知识。
①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②公共关系的由来和历史沿革;③公共关系的职能;④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类型;⑤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即社会组织、公众、传播的概念和类型;⑥不同类型公共关系工作机构的构建原则和工作内容;⑦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程序;等等。
(2)公共关系的基本实务知识。
①公共关系调研的知识;②公共关系活动策划知识;③公共关系活动实施和评估的知识;④公众分析的知识;⑤与各类公众打交道的知识;⑥社交礼仪知识;等等。
2.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能力结构。(1)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2)良好的组织能力。(3)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4)敏锐的观察能力。
(5)很好的自制自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6)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7)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
三、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一)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目标
1.通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可视为领导型人才
这种人才需要具有企业家的头脑、宣传家的技能、外交家的风度。其定位是:懂管理、会策划、善传播。
2.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可视为具体公共关系工作人才 这样的人要精通某一方面的公共关系技术。
(二)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原则 1.科学理论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4.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相结合
四、全员PR管理
所谓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一)领导的公共关系意识
一个组织的领导,必须对自己组织的声誉和形象承担直接责任。因此,应该具备强烈的公共关系意识,关注组织的公共关系状况,在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中提出公共关系方面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支持和指导公共关系的工作。领导的公共关系责任:
(1)弄清公共关系与自己的工作职责的关系;(2)努力使所属部门的业务支持整体公共关系目标;(3)在工作中及时向公共关系人员寻求忠告和协作;
(4)让公共关系部门了解本部门的计划、作业、人员变动及新产品等最新信息。
(二)全员的公共关系配合
要将公共关系的经常性工作与全体干部、职工的日常行政、业务、生产工作结合起来。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作决策、订计划时,都应该自觉地配合组织公共关系的目标。公共关系的好坏,也成为对各部门业务工作进行评价考核的一项标准。相应地,应该在有关的规课制度中明确每一部门或岗位对公共关系应负的责任。需要经常在干部、职工中进行公共关系的教育和训练,开展公共关系方面的评比和奖励。
(三)组织的公共关系氛围
应该在组织内部普及公共关系教育,使全体干部、职工认识到,一个组织的形象、信誉这种无形资产比有形的资金、设备更为珍贵,更为难得。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在信息源与受众之间,存在着决定中止或中转信息的把关人。把关人有时指个别人,有时指一个集体。
(二)把关人的传播行为
一般来说,把关人的传播行为包括‚疏导‛和‚抑制‛两个方面。把关人对某些信息准予流通便是疏导行为,对另一些信息不让其流通或暂时搁臵便是抑制行为。
把关人之所以对信息交流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主要是出于自己的预存立场,所谓‚预存立场‛,就是自己原有的意见、经验、兴趣和精神状态的总和。同时也受到周围信息的影响。
三、两级传播模式
‚两级传播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保尔〃拉扎斯菲尔德及他的学生,在俄亥俄州对美国总统选举投票情况作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后提出的理论。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和他的学生在美国俄亥俄州开展了一项有关总统选举的社会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只有大约5%的人确认他们受了大众传媒的影响而决定投票倾向的,而真正影响人们投票行为的仍然是个人之间的接触和方方面面的劝说。于是,他提出了‚两级传播‛的假设:‚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也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种两级传播的模式进行的。这里所提出的中间环讲‚意见领袖‛,其作用与意义举足轻重。意见领袖又称‚舆论指导者‛,指社会活动中能有较多机会接触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的人,即‚消息灵通人士‛,或对于某一领域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的‚权威专家‛,而其态度和意见对广大公众影响较大的那一部分人。
四、扩散理论
与两级传播理论密切相关的是关于扩散的研究。所谓扩散研究指,研究某种新的思想、观念、政策、措施如何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得到推广。
最早的扩散研究是由美国农业部进行的。它研究的重点是农民在接受新的农业技术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此项研究提出了以下5个阶段:
(1)发觉:得知某种新观念、新技术的存在,但对其具体内容尚知之甚少。(2)兴趣:对此种新观念、新技术发生兴趣,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3)估价:对新观念、新技术的价值做出估算,评价其优缺点,权衡其利弊。(4)试验:在小范围内采用此种新观念、新技术,测试其效果并取得应用的经验。(5)采用:作为一项常规措施,在较大范围内采用此种新观念或新技术。
查理斯〃帕蒂、艾伦〃索耶等人的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媒介和私人交往在新观念等的扩散中起着不同作用。在扩散的早期阶段,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起着最重要影响作用,但随着扩散的发展,当人们需要在是否采纳上做出选择时,他们往往向个人熟识的朋友征求意见。这时私人交往又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成功的扩散有赖于大众传播和个人口头传播的相互配合。
五、受众选择‚3S‛论
信息传播者往往把一些符合自己意图的信息编成特定的符号,然后通过一定的渠道到达目的地。这个目的地就是传播者企图与之共享信息的接收对象,即受众。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传播学者发现,受传者在接触媒介和接收信息时有很大的选择性,这就是受众心理上的自我选择过程。
这个选择过程表现为三种现象,简称‚3S‛: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选择性理解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Selective Perception);选择性记忆(Selective Retention)。
(一)选择性注意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和集中。而选择性注意就是指在信息接受过程中,人们的感觉器官虽然受到诸多信息的刺激,但是他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信息的刺激一一作出反应,只能有选择的加以注意的心理状态。
从选择性注意的角度看,如何提高信息的竞争能力,有以下几个因素值得关注:(1)对比。(2)强度。(3)位臵。(4)重复。(5)变化。
(二)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理解,是指不同的人对同一信息作出不同的意义解释和理解。信息以符号为载体表达意义,对信息的理解则是对符号的翻译,以还原其本来的意义。假如传播者与消费者遵循的是同一思维逻辑,编码和译码的能力相差无几,那么,理解的结论和信息的意义大体上应该是一致的。但事实上,受传者所理解、还原的意义与传播者意欲传递的本来意义之间往往会有一定差距。
影响受传者的选择性理解的心理因素包括以下三方面:(1)需要。(2)态度。(3)情绪。
(三)选择性记忆
记忆是一定时期内神经联系的形成和巩固。如果人们感知过的事物,在事过之后并不消失,在大脑皮质上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以痕迹形式保留在头脑中,就是记忆。人们往往只记忆与己有利的信息,或只记自己愿意记的信息。这种记忆上的取舍,就叫选择性记忆。选择性记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输入。(2)储存。(3)输出。①辨认。辨认是人们接收到某种信息后,可以辨别出自己以前是否看过或听过。②回想。回想是人们能够把看过或听过的信息用不同的符号予以复述。
以上三个环讲可以看成是受众(消费者)心理的三层‚防护圈‛。信息如果不合乎受众的个人需求,则被挡在‚防护圈‛之外。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最重要的就是正确地选择和使用符号。我们可以说公共关系的全部工作就是设计、计划、选择、运用符号。
在符号互动论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情境定义‛。它是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首先提出的,其涵义是:人们的行为是源于他们对周围的人或事物所下的定义,如果人们认定某种情境是真实的,那么这一情境就具有真实的效果。情境定义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它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指导与制约人们的社会交往。公共关系活动、传播活动实际上也就是在时刻制造着情境定义。
2.印象管理论。
印象管理论又称‚戏剧论‛,它的集大成者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这个理论认为,社会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戏中扮演一个角色。这种演出是由社会交往参与者的活动构成的,它既包括自我的表演、感情的表演、信息的发出,也包括周围的人对这些动作、符号的理解。按照这种理论,公共关系活动也同样是一种表演。在表演中,演员非常关心和试图控制他们留给观众的印象,他们通过语言、姿态、手势等表现来使观众形成他们所希望的印象。因此,这是一种对观众‚印象‛的管理工作。
印象管理论还对人际交往中的表演技术作了具体的说明。正像舞台表演一样,人际交往中的表演也有前台和后台之分。在表演中,为了有效地实现印象管理,就要运用一些手段、工具,这包括外部设施,还包括个人的装扮。在人际交往中,演员的表演取决于他们的素养。另外,成功的印象管理需要整个剧组进行合作。
3.个人空间理论。
在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总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不同的社会关系、不同的文化背景,其空间距离也各不相同。爱德华〃T.霍尔(Edward T.Hall)提出了社会交往中的空间距离理论。他以美国成年人的交往为例,提出了4种距离:
(1)亲密距离。(2)个人距离。(3)社交距离。①近社交距离;②远社交距离。(4)公共距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不同的情况下,人对于空间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当一个人的实际空间大于他所需要的空间时,他就会感到凄凉、孤独、寂寞,希望与人接触。当一个人的实际空间小于他所需要的空间,或当他的个人空间范围受到侵犯时,他就会对周围的人有厌烦感。因此,人为地调整人们心理上的空间感,是增进他们之间感情的良好方式。例如,组织职工去郊游,有助于增进职工间的友谊。
4.交换理论。
交换理论认为,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常具有一定的交换性,通过交往,双方均从对方获得某种报酬、回报或结果。这种交换不限于金钱或物质,也可以是感情上、心理上的。
乔治〃霍曼斯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交换理论。他认为,社会交换具有如下一些现象:(1)如果一个人的某种行为得到了相应的报酬,那么他就会重复这一行为。(2)相同的刺激常会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为。
(3)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选择此种行为。这是指人在几种社会交往中的选择,人们总是选择那些对自己的价值最大的交往。
(4)某人或某团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这奖赏种对他们的价值也就越小。
(5)在交换中,当期望值小于实际的报酬或结果时,人的满意感就较大。反之当期望值大于实际的报酬或结果时,人的失望感就较大。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5.人际关系网络。这是借助于网络图形来分析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一种理论。它可以用来研究人际交往的类型、特点、原则,以及用来研究如何改善、加强或减弱人与人间的交往关系。
网络分析的联系有下列一些表示方法:
(1)A←→B:互相选择(表明A、B双方均愿与对方交往。)(2)A—→B:单方选择(表明A愿与B交往而B不愿与A交往)。(3)A←…→B:互斥(A、B互相敌视)。(4)A……→B:单斥(A敌视B,反之则不然)。在分析这种网络时有以下原则:
(1)相选择的联系多表示人际关系较好;
(2)单方选择多、互选少则表明组织成员之间缺少互相了解;(3)散乱而没有核心人物的网络表明组织较为松散;
(4)图中呈现出小集团,而小集团之间又很少互选,则表明组织处于分裂状态。人际关系网络的几种典型网络,它们反映了几种典型的人际关系:(1)轮型网络;(2)Y型网络。
以上两种都是集中型网络,这种组织的特点是便于集中统一领导,传递信息快,但成员之间相互联系较少,群体气氛不一定和谐。
(3)链型网络。链型网络反映了直线形沟通的人际交往,即它是一种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等级交往关系。它传递信息的速度较快,但由于信息经过多层筛选,有可能产生信息失真,以至出现高层领导不了解底层真实消息的情况。(4)环型网络;
(5)星型网络(全通道网络)。
上述两种均属分散型网络,其特征是成员之间地位平等,相互间有较广泛的接触。其中环型网络的特征是组织中没有中心人物,成员相互交往较自由。而星型网络则更表现为所有的成员相互间都有充分的自由交流。组织内民主空气浓厚,每个成员都能充分发表意见。其缺点是组织较松散,集中性差,群体凝聚力不强。
※
二、人际交往的基本类型 1.暗示和模仿。
(1)暗示。①直接暗示;②间接暗示。
(2)模仿。模仿是对暗示的反应,是对暗示所传达的信息的有意或无意反应。2.顺从和顺应。
顺应的种类包括:①和解;②妥协;③ 容忍;④ 调解;⑤ 仲裁;⑥ 权变。3.同化。指作为不同文化代表的个人或群体融合为同质文化单位的过程。
⑴同化的种类包括:①个人同化个人。②个人同化群体。③群体同化群体。④群体同化个人。⑵影响同化的因素可分为阻碍与促进两方面: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①阻碍因素包括:宿怨与偏见,民族中心主义、语言障碍以及社会隔离。
②促进同化的因素有:科技发展和统一世界市场的形式,不同民族的聚居、通婚和移民,入侵,教育的普及等等。
4.合作。合作是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成功的合作应具备以下条件:①目标一致。②认识接近。③动作配合。④要讲信用。
5.竞争。作为人际交往类型的竞争,专指社会上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同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竞争的特点:①必须是人们对于一个相同目标的追求。②这个被追求的目标必须是比较少的和比较难得的,即一个人或者一些人夺取到了目标就意味着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失去了得到的机会。③竞争的目的主要在于获得目标,而不在于反对其他竞争者。
6.冲突。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或价值观念而互相斗争、压制、破坏,以至消灭对方的方式与过程。
⑴冲突与竞争的区别:
①冲突的更为直接的目的是要打败对方,它是直接以对方为攻击目标的一种行为。
②冲突的双方或各方,有直接的、公开的、面对面的接触。因此,它是一种直接的反对关系。③冲突各方所争夺的目标既有相同性又有不同性。由于冲突各方往往在价值观念上有很大差距,因而,他们虽然在同一领域争夺,但所要实现的目标可能各不相同。
④最后,冲突在形式上比竞争要激烈得多,它往往突破了规课、规则甚至法律的限制。⑵冲突的种类:
①从冲突的规模上划分,有个人之间的冲突和集团之间的冲突;
②从冲突的性质上划分,有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思想冲突、文化冲突、宗教冲突、种族冲突、民族冲突以及阶级冲突与非阶级冲突;
③从冲突的方式或程度上划分,有诉讼、辩论、口角、拳斗、决斗、仇斗、械斗、战争等。7.强制。强制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形式,在此种形式中交往的一方被迫按照另一方的某些要求行事。强制意味着交往双方力量的不平衡。在强制性的交往中,所借助的力量可以是物质力量,也可以是精神力量。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1.‚公众‛一词在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中使用得很广泛。但它在公共关系学中的涵义不同于在其他学科中的涵义,也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的涵义。有一些相关的概念,比如‚人民‛、‚群众‛、‚人群‛、‚受众‛等也容易与‚公众‛概念相混淆,应当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
(1)人民(People)作为一个政治哲学及社会历史范畴,量的方面泛指居民中的大多数,质的方面指一切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人们,其中包括劳动群众,也包括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其他阶级、阶层或集团。
(2)群众(The masses)与人民相比,其内涵大、外延小。就是说,本质涵义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从范围上看,群众包含于人民之中,但其内涵更具体、稳定。人民是个流动性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但其主体和稳定的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精神资料生产的劳动者,这部分人就是群众。
(3)人群(Crowd)作为社会学用语,不一定需要合群的整体意识和相互联结的牢固纽带,凡是人聚在一起均可称之为‚群‛。
(4)受众(Audiences)是传播学的概念,在新闻学、广告学中也通用,其涵义与公众很接近,乃至在公共关系学中也经常使用。但在不同的学科或专业,人们也可能用不同的方式使用同一个词,从而使同一个词具有不同的学科涵义。
①从广告的角度讲,受众一词的涵义是指一些东西、信息或资料的接受者。因此,受众是天然内在消极和被动的。②公众这个词的涵义是与一个组织有着内在联系的群体,(也可能是个人或组织)而且公众与组织的关系是相互的,公众会给组织施加影响,组织也会影响公众。③可见,虽然从信息传播的对象、信息的接受者这个角度,可以把公众和受众看作同义词,但从公共关系的严格意义上讲并非如此。④受众天然内在的消极和被动性是与大多数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激起较强的公众参与是矛盾的。⑤为解决语义上的差异和冲突,公关界已趋向把受众划分为‚积极受众‛(Active audiences)和‚消极受众‛(Passive audiences),公众特指积极受众。
在公共关系学中,公众(The Public or Active audiences)这个词特指任何被共同利益或共同关心的问题联结在一起的群体。这种群体对组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成为组织传播交流信息的对象。
2.公众的基本涵义:
①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传播沟通的对象的总称,它与人民、群众、人群、大众、受众等概念是有区别的。
②公众是相对特定组织而存在的。
③公众是因共同的利益、问题等而联结起来并与特定组织发生联系或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④公众是客观存在的。(二)公众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2.共同性;3.相关性;4.多样性;5.变化性。(三)现代公众意识
组织必须树立现代公众意识,这要求组织无论在制定目标和政策,还是从事管理和经营活动,都必须高度关注公众利益,倾听公众意见,满足公众需求;加强与公众沟通,争取公众理解,赢得公众支持。用美国公关学者康菲尔德(B.R.Canfield)的话来说,即‚在所有决策和行为上,均以公众的利益为前提。‛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二、公众分析的方法及其意义
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公众做不同的分析。(一)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1.组织分类与公关目标和对象
不同性质和类型的组织,其公关工作的目标、重点和具体对象均不同。
(1)互益性组织。这类组织重视组织内部成员的利益和共同目标,所以首先重视内部成员对组织本身的凝聚力的归属感,重视组织系统内部的沟通。
(2)营利性组织。这类组织以其所有者、经营者的利益为目标,首先要与其所有者(如投资者)以及对其经营成败存在决定性意义的顾客等建立良好关系。
(3)服务性组织。这类组织的存在以其特定的服务对象的需要为目标,又必须与其资助者、协助者保持稳定的关系。
(4)公益性组织。这类组织以国家及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为目标,其公众对象是社会各界。2.组织分类与公关行为特征
组织类型对公共关系行为特征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二是竞争性还是独占性。一般来说,公共关系与营利性和竞争性的社会活动联系比较密切。
(1)竞争性营利组织。
这类组织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为了在市场竞争中争取顾客,一般都有比较自觉的公关行为,能主动地争公众贸的理解和支持。但这类组织比较容易偏重于与市场活动直接相关的公众,其公关行为的营利性质也较为明显。
(2)竞争性非营利组织。
这种组织没有经济动机,但由于需要在竞争中赢得舆论的理解和公众的支持,因此也需要十分重视自己的公关工作,尽可能广泛地去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公众关系。
(3)独占性非营利组织。
由于缺乏自身利益的驱动,缺乏竞争的压力,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公众,或脱离自己的公众,公共关系管理环讲一般比较薄弱。
(4)独占性营利组织。
由于对资源、产品或服务具有独占性,在管理机制上不容易输入公众的信息,而又有营利的动机,因此,这类组织容易产生违反公众利益的行为,容易陷入公众舆论的对立面。
(二)同一类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1.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
(1)外部公众存在于组织之外,他们尽管不直接构成组织的一部分,但他们与组织有密切的联系。(2)内部公众是组织的成员组成的,担承着组织的角色,他们包括经理、雇员、多种类型的支持者(例如投资者)等。在特别情况下,内部公众在公关活动中被用来特指雇员或员工。
2.目标公众或优先公众
对公众进行较为具体分类的开创者是美国的杰瑞〃A.亨特瑞克(Jerry A.Hendrix),他为组织界定了以下重要公众:媒介、雇员、社区、政府、投资者、消费者和特殊公众。他认为每个组织都须仔细认真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地编写它的详细的公众分类表格。任何特定公众,不管他们属于什么举型,都可能成为公共关关系工作的中心对象。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被筛选出来的公众被称为‚目标公众‛或‚优先公众‛。
一种常用来鉴别筛选目标公众或优先公众的测量工具是罗彻德〃W〃穆勒(Richard W.Mulle)设计的‚公共关系商数‛。公关商数采用一套包括40道问题的表格,通过测量公众对其的反应来评估公众的重要程度。
现在很多国外公关学者采用‚优先公众‛(Priority Publics)来代替‚目标公众‛(Target publics)一词。
3.组织的具体目标公众对象
基于上述,每一个组织都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来确定其各类目标公众对象。每个组织都可以将自己的公众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目标公众。这些目标公众一般都是要求从特定组织得到某些利益、获得某些信息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并对该组织和目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制约力。
(三)同一类型的公众又有不同标准的分类
1.根据组织公关活动的内外对象分类,组织的公众可划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类。(1)内部公众即组织内部的成员群体。(2)外部公众即组织的外部沟通对象群体。
公共关系的政策需要内外有别。公共关系的内部传播和外部传播在形式、尺度、时间等方面都有区别。组织内部的情况不能毫无控制和调讲地宣扬出去,必要的保密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政策。在对外传播之前,内部传播必须统一口径,否则就会造成整体形象的混乱。
2.按公众的组织结构,公众可以区分为个体公众与组织公众两类。
(1)个体公众是形式上分散、以个人作为意见、态度和行为的表达者,以个体形式与公关主体发生联系的公众对象。
(2)组织公众是以一定的组织或团体形式出现,以组织团体作为意、态度和行为的表达者,并与公关主体相互交往的公众对象集团。
组织在公关传播过程中,要根据个体公众和组织公众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传播方式,如对个体公众可以采取直接的,面对面的个体传播沟通方式,对组织公众可采取间接的、传播幅度较大的大众传播方式或采用组织沟通的方式。
3.根据组织权力的性质,组织公众又可分为一般社团型公众和公共权力型公众。(1)社团型公众指一般的组织机构。
(2)权力型公众主要指政府及各类行政管理机关。
4.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分类,可区分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两类。(1)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那部分公众对象。
(2)次要公众指那些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公众对象。公共关系的资源投入必须区分轻重缓急,不应绝对地平均使用。
5.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分类,可区分为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三类。(1)临时公众是因为某一的因素、偶发事件或特别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2)周期公众是指按一定规律和周期出现的公众对象。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3)稳定公众即具有稳定结构和稳定关系的公众对象。
划分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稳定公众,是制定公共关系临时对策、周期性政策和稳定策略的依据。6.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可以划分为顺义公众、逆义公众和边缘公众三类。(1)顺义公众指那些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意向和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2)逆意公众指对组织的政策、行为或产品持否定意向和反对态度的公众对象。(3)边缘公众则是指对组织持中间态度,观点和意向不明朗的公众对象。
7.根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可以划分为受欢迎的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和被追求的公众三类。(1)受欢迎的公众即完全迎合组织的需要并主动对组织表示兴趣和沟通意向的公众对象。(2)不受欢迎的公众指违背组织的利益和意愿,对组织构成潜在的或额外压力和负担的群体等。(3)被追求的公众指符合组织的利益和需要,但对组织却不感兴趣、缺乏交往意愿的公众。8.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公众划分为四类: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1)非公众指与组织无关,其观点、态度和行为不受组织的影响,也不对组织产生作用的公众群体。(2)潜在公众即由于潜在公共关系问题而形成的潜伏公众、隐患公众、隐蔽公众或未来公众。(3)知晓公众即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组织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的权益要求。
(4)行动公众即己采取实际行动,对组织构成压力,并迫使组织相应采取行动的公众群体。在公众发展的不同阶段,组织应该采取不同的公关对策。
9.根据公众之间的决定性区别,可将公众划分为消极公众和积极公众。(1)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
组织传播的对象可分为消极受众和积极受众。
①消极受众是被动地接受组织‚信息弹‛的靶子,他们不对组织施加影响。其实这些消极受众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来看,以称之为‚非公众‛。
②而积极受众与传播信息的组织存在着互动关系,它们互相施加影响。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来看,这类受众才可以称为组织的公众。
(2)‚公众‛又可以根据‚人们消极地还是积极地就某个问题进行沟通的程度,以及他们对于某一组织所经营的业务以支持还是限制的方式积极作出反应的程度‛(格鲁尼格),而划分为消极公众和积极公众。
①消极公众是与组织存在着内在关系,但又因对这种关系的认识不够,或该组织的行为对其造成的影响尚未被其察觉,同时又具有觉察、卷入和认知这些问题的可能性,但目前对组织的行为和传播持消极不干预、不响应、不积极反馈态度的公众。消极公众也可称为潜在公众。
②积极公众是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已经形成、对组织问题认知和卷入较深,对组织积极施加影响的那部分公众。
(3)积极公众也根据其积极程度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卷入问题的程度而分为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积极公众是公共关系计划的重要目标,因为他们最知晓并关心组织正在做的事情。当然,组织在密切关注积极公众的同时,要关注消极公众的发展变化,因为他们随时会转化为积极公众。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处理雇员关系的艺术:
(一)加强双向沟通,实现信息共享
(二)树立企业文化,增强组织内聚力
(三)掌握用人之道,加强组织向心力
(四)创造‚家庭气氛‛,协调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二、消费者关系 处理顾客关系的艺术:
(一)塑造为顾客服务的形象
(二)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
(三)对消费者实行科学管理
(四)与消费者保持畅通的信息渠道
(五)及时妥善处理顾客投诉
三、媒介关系 处理媒介关系的艺术:
(一)尊重新闻界的职业特点
(二)加强与新闻界的合作与联系
(三)真实传播组织信息
四、社区关系 处理社区关系的艺术:
(一)创办和扶持社区公益事业
(二)为社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为社区增添荣誉
(四)维护社区安全
(五)对社区开放参观
(六)加强社区的情感交流
五、政府关系 处理政府关系的艺术:
(一)与政府部门沟通信息
(二)与政府人员广为联系
(三)扩大组织在政府部门中的信誉和影响 ※
六、股东关系 处理股东关系的艺术:
(一)激发股东的主人意识
(二)让股东成为推销伙伴
(三)与股东保持有效的沟通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为了实现企业与股东之间更好的信息沟通,公关人员通常采用的沟通方式有:1.年度报告;2.股东会议;3.信函;4.定期发放调查表。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2.主观因素
在知觉过程中个人某些主观因素的作用,在不同方面不程度上影响着知觉的选择性,表现为主体主动地感知对象。这属于知觉的主动选择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需要和动机(2)兴趣(3)性格
(4)气质。气质主要是受神经过程的特性决定的行为特征,它往往与性格交织在一起。气质行为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典型类型,它们对知觉选择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定时间内知觉的速度和数量上。①多血质者能灵活、敏捷、迅速地感知对象,其选择性知觉的速度快,数量多。②胆汁质者的选择性知觉比前者稍差一点。③粘液质者较缓慢地感知对象,其选择性知觉的速度较慢,数量较少。④抑郁质者对事物较敏感,易于感知对象,其选择性知觉的速度较快,但不灵活,因而其知觉数量不如多血质。
(5)经验知识
这是指个体过去通过认知积累的、与当前知觉有关的经验知识。经验知识对知觉的选择性的影响很明显,主要是使熟悉的对象易于从环境中分出来。
(三)知觉的偏见
知觉的偏见是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首因效应
即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即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也称‚刻板印象‛。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自己以往形成的固有经验和固定的看法去判断评价某类人或事物的特征,并对该类人或事物中的个体加以类推。这种看法一旦在人的头脑中定了型,造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就容易在新的认知中产生偏差,妨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或对事物的正常判断。公共关系工作一方面要研究和顺应公众的某些刻板印象,使自己的形象与公众的经验相吻合;另一方面也要努力传播新观点、新知识、新经验,以改变公众某些狭隘的成见和偏见,以及由此形成的误解。
以上几种常见的知觉现象是‚心理定势‛的具体表现。心理定势是人的认知和思维的惯性、倾向性,即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认识事物、判断事物、思考问题,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它既有积极的定向作用、推动作用、稳定作用,也有消极的妨碍作用、惰性作用、误导作用。研究公众的各种心理定势,是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行为的重要依据。
二、需要与公众行为
人类的一切活动,总是以需要为中心的,人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实现某种需要。
(一)需要理论的要点
需要是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需要反映了有机体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所表现出的缺乏。这种缺乏既可能是生理的,也可能是心理性的。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并于1954年在其名著《动机与人格》中作了进一步阐述。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我们研究公众的需要与行为有很大的启发性。马斯洛认为人有许多基本需要,并将这些需要排成一个具有高低层次的系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需要是有层次的,行为是由优势需要所决定。
(二)需要的五个层级
1.生理的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要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并获得成就的需要。这种需要往往是通过胜任感和成就感来获得满足的。
(1)所谓胜任感是指希望自己担当的工作与自己的知识能力相适应,工作带有挑战性,负有更多的责任,工作能取得好的结果,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在工作中也能得到成长。
(2)所谓成就感表现为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并取得成功。具有这种特点的人一般给自己设立相当困难但可以达到的目标,而且往往把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本身看得比成功以后所得到的报酬更为重要。
(三)五种需要的排列关系
马斯洛认为,对一般人来说,这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个阶梯,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的满足后,下一个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了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在这里,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低级需要,尊重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为中间层次,基本上也属于高级需要。必须先满足低级的需要这是基础,然后才能逐级上升。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马斯洛又认为,这个层次顺序并非很‚刻板‛,而是有许多例外的,例如涉及理想、崇高的社会价值等等,具有这样价值观的人会成为殉难者,他们为了某种理想或价值,将牺牲一切。由此可见,人们对需要的追求不同。当一个人同时面临多种需要时,他应该如何作出选择?这使涉及到‚优势需要‛的问题了。
(四)优势需要决定行为
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当一种需要满足以后,一般地说它就不再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于是,其他需要就开始发挥作用。但不能认为某一层次的需要必须完全满足之后,下一层次的需要才会成为优势。实际上,优势需要满足后出现的新需要,并不以突然的跳跃的形式出现,而是以缓慢的速度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逐步发生的。因此,马斯洛的层次理论并非是一种‚有‛或‚无‛的理论结构,它只不过是一种典型模式,这种需要分类只说明了一种基本的趋向,即需要具有不同层次,这种层次的优势又是不断变动的,当优势需要获得满足以后,它的动力作用随之减弱,高一级的需要才处于优势地位。
马斯洛认为,由于各人的动机结构发展的状况不同,这五种需要些在体内形成的优势位臵也就不同,但是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高层次的要求获得满足而自行消失,只是对行为的影响比重减轻而已。此外,当一个人的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都能满足时,他往往追求高级需要,因为高级需要更有价值,只有当高级需要得到满足时,才具有更深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但是如果满足了高级需要,却没有满足低级需要时,有些人可能牺牲高级需要而去谋取低级需要;还有些人可能为了实现高级需要而舍弃低级需要。
要争取公众的支持就必须满足公众的需要。公众的行为往往同时受多种需要的支配,在一定的条件下,多种需要中会有一种最为迫切的、起主要支配作用的‚优势需要‛。公关人员应该把这一点作为制定公关政策的依据,并作为评估公关效果的标准之一。
三、态度与公众行为
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反映了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公共关系状态,更影响到公众对组织所采取的行动。
(一)态度及其结构
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这些倾向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定、比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影响差人们的行为方向和方式。
态度反映的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此类对象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人和各种事物,这些可称为态度对象。例如,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都愿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工作,彼此的评价都很好,他们之间有一种友好交往的行为倾向,这时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互为态度对象,这里的态度对象都是人;消费者能从企业的产品中得到一定需要的满足,对企业产品的评价很高,有一种持续购买的行为倾向,这里的态度对象是企业的产品。以上这些都是对人和事物的评价与行为倾向,表明了人的某些态度。它们作为主体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动力,激励着主体采取与态度相适应的行为并作用于态度对象。
一般来说,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图三个因素构成。
①认知,是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包括感知、思维、理解、看法等。认知是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整体了解和评价,特别是对对象的价值评价,好或坏,有用或没有用等等,这是态度形成的基础。
②情感,指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认知规定了态度对象,对它加以评价,并使主体表现相应的行为,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如喜好——厌恶,尊敬——轻视,热爱——仇恨,同情——冷漠等,同时激励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着主体的行为表现。情感是主体对于态度对象的情绪反应,它以认知为基础,又左右着人的行为方向,在态度中具有调讲作用。
③意图,指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意图是由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所决定的对于对象的行为反应倾向,即准备‚做还是不做‛,‚要做,该怎样做‛,亦即潜在的行为倾向,这是态度的外显因素。
态度并非行为,而行为以态度作为内在动力。态度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向行为过渡的临界点,态度是行为的准备状态,行为是态度的表现状态。态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行为的变化,行为的变化导致态度各个因素相互关系的变化。其间,伴随着情感的激励作用,即按照情感的方向激励着主体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态度对象。态度的这三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体。
(二)态度的特性
1.态度的社会性。这是指人的态度产生于社会中.并指向和作用干社会。没有一种不带社会性的态度。即使是对自然对象的态度,也不能例外,因为这种态度多少渗透着某种社会意义。
2.态度的针对性。这是指任何一种态度都有其相对应的特定对象即‚态度对象‛。没有针对性的态度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对自己的态度,也是以自己为态度对象的。这个特性也表明态度的客观性。
3.态度的协调性。这是指构成一种态度的各个因素是协调一致的。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情感,而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相应的意图,它们之间在彼此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不发生矛盾。情感是态度的核心因素,它与意图的协调性是完全的,有什么样的情感,就会产生完全相适应的意图,因为意图是受情感所决定的,它们之间的协调性高于认知与情感的协调性。认知与情感的协调性是不完全的,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可能不完全一致。人们常说:‚知道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就是这种不协调性的一种表现。
4.态度的稳定性。这是指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在这方面情感起着突出的作用。往往有这样的情况,认知因素已经改变了,但情感还在左右为难。这种特性也是客观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反映。
5.态度的两极性。这是指对事物往往有两种相互对立的极端态度。就其表现形式来看,有肯定与否定态度、赞成与反对态度、亲近与疏远态度等。就其意义来看,有积极与消极态度。积极态度对事物起着进步、提高、促进等作用,而消极态度则起着落后、倒退、破坏等作用。应该注意的是,肯定态度不一定是积极态度,如对错误的问题抱肯定态度,是消极态度。否定态度也不一定是消极态度,如对不正当活动的否定态度,则是积极态度。在态度的形成中可能存在着一种‚中性态度‛,但它是短暂的,终究会向态度的两极发展。
6.态度的间接性。这是指态度只是行为表现前的心理状态,即行为准备状态。态度对行为的激励作用就在于此。行为与态度之间并非直接和机械的关系,而经由态度的中介作用。态度与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着不一致性,这要由自我意识来调讲。例如某人在考虑到某种利害关系时,可能表现出与真实态度相违背的行为,如花言巧语的欺骗行为就是例证。应当看到态度的间接性是复杂的。
(三)影响和改变态度的因素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是同一发展过程不同的两个方面。态度的形成强调某一态度的发生发展,而它的改变则强调由旧的态度改变为新的态度。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衔接。
态度的改变可分问两种:①态度的一致性改变,指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而其方向不变,如稍微反对(或赞成)的态度改变为强烈反对(或赞成)的态度。可以说,态度的一致性改变是态度‚量‛的改变。②态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度的不一致性改变,指以新的态度取代旧的态度时其方向改变了,如由反对的态度转变为赞成的态度,或者相反。也可以说,态度的不一致性改变是态度‚质‛的改变。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受如下一些主客观因素制约:
1.社会因素。2.团体因素。(详见‚团体压力与从众心理‛)3.宣传因素(详见‚霍夫兰说服模式‛)。4.个性因素。
主观的个性因素含个性倾向性因素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因素。(1)个性倾向性因素
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意识倾向性特征。主要有需要、动机、理想、兴趣、信念、世界观等因素。它们作为各种心理动力而调讲着主体的行为,态度受到这个系统中诸因素的影响。
需要是主体企求获得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动力状态,能激起主体为满足需要而采取行动。因此,凡是能够满足需要的对象,就易对他产生喜好的、积极的态度;反之,阻碍满足需要的对象,则产生厌恶的、消极的态度。如果某种需要能够不断得到满足,那么有关的态度就巩固下来,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如果原来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产生新的需要,则促使态度的改变或新态度的形成。可见,需要是态度的形成和改变的一个心理动力。公共关系工作可以通过满足公众的需要来改变和影响他们的态度。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因素。①气质主要以其灵活性及可塑性影响着态度的改变和形成。
A、灵活性和可塑性较大的多血质者,较易改变态度;B、灵活性和可塑性较差的粘液质者和抑郁质者,较不易改变态度。
②性格则以其类型特征影响着态度的改变和形成。
A、外倾型者及顺从型者较易改变态度;B、内倾型者和独立型者较不易改变态度;C、理智型者善于通过认知因素改变和形成态度;D、意志型者易于通过目的的明确而改变和形成态度;E、情绪型者易受感情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态度。(抓住不同的特性,施以不同的方法。)
5.态度系统特性因素
一个人形成某些态度,这些态度往往相互组合成为一个态度系统。该系统具有各种特性,作为主观的心理条件而影响着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态度如果具有以下一个特性,则较不易改变:
①态度是幼小时形成的;②态度发展到两个极端;③态度所涉及的关系较复杂;④态度在长时期内前后是一贯,并已形成相应的信念;⑤态度中认知、情感和意图三个因素完全协调一致;⑥态度强烈地激励着行动,并使主体取得较多的满足;⑦态度与价值观的联系较密切。
如果态度具有更多的上述特性,则其强度更牢固,所表现的行为更强烈,因而要改变它也就更不容易。(通过观察其特性因素来观察其改变态度的难易程度。)
总之,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是上述各种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客观因素是外因,以社会因素为主,而主观因素是内因,以思维和个性倾向性因素为主。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使态度得以形成和改变。公共关系工作者如能恰当地把握好这个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就能对公众的态度施加有效的影响。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四)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①新奇性。②时效性。③周期性。④两极性。
(2)人们追求某种生活方式呈正态曲线分布,有人以革新性为标准把人们分为五种类型: ①先驱者。②早期采用者。③前期追随者。④后期追随者。⑤落伍者。3.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
流行并不具有社会的强制力,人们追求流行基于心理上的种种需要。(1)从众与模仿;(2)求新欲望;(3)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4.追随流行有个别差异
人们是否追求流行有很大的个别差异。追随流行有年龄与性别的差异。一般而言,女性比男性更追求流行;青年比老年更追求流行。在性格上,脾气容易变化的人,喜欢华丽的人,对流行特别敏感。此外,虚荣心、好奇心、好胜心强的人比较追求流行。
流行的研究对于公关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公共关系活动很可能成为某种流行的倡导者,或者是某种流行趋势的引导者; 一个广告传播活动也可能对某种流行有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流行产生的原因的深入分析,尤其是对与企业产品有关的流行趋势的把握,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市场效益。
(二)流言
流言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流言一经发生,传播极为迅速。尤其是那些攻击流言、恐怖流言,对个人和社会都会发生消极影响。
1.流言的定义及其类型分析
流言是提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根据,而在人们中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的虚假信息。流言的类型大致分为愿望流言、恐怖流言和攻击流言三类。
(1)愿望流言。愿望流言反映人们某种要求、期望、未实现的梦想以及未满足的需求。愿望流言是凭常识就能推测到这些流言将被有目的地、故意地传播给宣传对象。
(2)恐怖流言。恐怖流言反映出人们内心的恐怖情绪。这种流言常见于社会紧张时期(自然灾害、战争、政变等),以及人们对某些事物产生明显的恐怖和悲观绝望的时候。
(3)攻击流言。攻击流言与恐怖流言相似,一般产生于社会紧张时期,通常起因于群体之间的矛盾,其作用在于制造分裂。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下,也可能产生攻击流言。
2.流言传播的消极影响
流言一经发生,传播极迅猛,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传染。因而流言对个人、对社会都会发生消极影响。流言对个人心理、行为的影响,是作为一种社会情境对个人发生直接的刺激作用。流言形成并广为传播着之后,就会成为一种社会心理环境。人们处于这种社会心理环境之中,就会自然而然受到影响。流言对社会、对群体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因为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会使流言不断地变化,进而增强它的力量。当不利于社会安定幸福的流言被散发时,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恐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3.流言内容变化的特点
流言内容的变化经过一般化、强调和同化三个阶段。
(1)一般化。是指将流言内容压缩到只剩下有价值的若干具体细讲,使流言越传越变得简略而扼要,遗漏掉许多其他细讲。也就是说,流失了许多信息,越到后来越使人感到内容一般化。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2)强调。是指突出流言的某些具体细讲。听到流言的人,由于对其中有些内容比较容易注意和产生兴趣,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经他再次传播时,就会强调其印象深刻的部分。
(3)同化。是指流言的接受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需要及态度等主观因素来理解流言的内容,凡是他认为合乎逻辑的部分就接受下来,同时凭自己的想像对它进一步加工即‚添油加醋‛之后再广为传播。最后往往把流言套到某个对象身上对号人座,使流言内容与原来的事实相距甚远。
流言内容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在记忆上的偏差所致。4.流言的制止
流言的破坏性很大,因此,必须及时制止流言的产生与传播。有以下意见可供公关机构参考:(1)建立流言研究机构
美国流言研究者纳普(Nape)根据他的经验总结出对付流言的六种方法,对我们从事公关工作很有启发:
①提高新闻媒介的可信度,让人们藉新闻媒介获取完全正确的情报。②使人们对领袖人物具有信任感。
③为了消灭模糊的真空状态,要尽可能多而快地传达可信的情报。④马上掌握可信的情报并作出权威的解释,以迅速而简便地否定虚报。
⑤要防止人们的生活情境过于寂寞和单调,这些是最易导致流言、传闻出现和传播的心理条件。⑥要慎重开展宣传活动,以便揭露流言的有害影响及制造、传播流言的人的不良动机。※(2)及时制止各类流言的方法
流言是完全可以制止的,因为它缺乏事实的根据。政府和企业的公关部门通过调查访问,向人们提供确切的消息,就可以彻底制止流言的传播。此外,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有针对性地及时制止流言。
(三)舆论
舆论是大众社会中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1.舆论的定义及其特征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间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舆论至少包括四个因素:
①必须有一个问题;②必须有多数个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③在这些意见中至少要有某种一致性;④这种一致的意见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
由此可见,舆论具有以下特征:
(1)舆论作为一种公众的意见,当然是为多数人赞成和支持的;反之,若社会上某种意见,即使有人大力宣传和提倡,但未能取得公众的赞成和支持,那么这种意见还不能称之为舆论。
(2)舆论总是涉及社会的安宁与幸福的问题。它总是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某些特殊现象,这些特殊现象与社会固有的风俗传统、伦理道德相违反,人们感到此种情况与社会已有规范相悖,不利于社会的安宁与幸福时,于是作出种种议论。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3)舆论本身含有合理性。由于舆论的形成是经过一个时期的酝酿与讨论,逐渐使人们看到其合理的部分,于是采纳它、赞同它、支持它。
(4)舆论是有效的。能否使某种意见成为舆论,最主要的是在于它的有效性,即这种意见能否发生社会影响。某种意见能推动或阻碍社会上的某种行为,这种意见就是舆论。
(5)舆论一般不是政府的意见,若是政府的意见,那就以政府的公告、宣言、政策等形式出现。舆论是广大民众的呼声。开明的政府提出的公告、宣言、政策等往往是充分研究社会上流行的舆论之后提出的,提出之后也密切关注社会对它们的舆论,作为反馈信息,以便必要时及时修改。
2.舆论的结构
舆论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作为舆论对象的人或事件;二是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三是作为舆论现象本身的意见。一个完整的舆论须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1)舆论对象
舆论对象是指与人们的现实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大家共同兴趣,需要公众认真对待的社会事件。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功利性,对社会有重要意义;二是新异性,对人们有强烈而刺激性和吸引力。功利性、新异性越强,越容易形成舆论。舆论主要有以下四种形态:
①社会事件。②社会问题。③社会冲突。④社会运动。(2)舆论主体
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与人群不同,它的内聚力来自于思想的沟通和平等的交流。称之为舆论主体的公众,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①有共同话题。②参与议论程。③自发性与松散性。④有一定的层序性。(3)意见
意见有多种涵义,例如‚对特点事物的观点、判断或评价‛,‚弱于知识、强于印象的信念‛,‚被作为确实的东西广泛流行、普遍接受的观念‛,‚专家们的想法、判断和劝告‛等等。
美国舆论学者艾尔贝格分析了意见与态度的关系,认为意见是态度的语言表达,而任何一种意见,都包含了三种成分:一是认识成分,如事实陈述,价值评价,思维观点,信仰和信念等,统称为见解;二是情感成分,如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取舍,喜怒哀乐的情绪选择等,称之为偏好;三则是意志成分,如动机、意图、愿望、要求等,称之为意向。在议论过程中,公众针对舆论对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态度,或见解、偏好、意向,总要有所赞成或有所反对,总要具有某种偏好和立场,这就是意见。
3.舆论的作用
(1)舆论的制约与监督作用(2)舆论的鼓动作用(3)舆论的指导作用
正因为舆论有上述的作用,所以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对公众舆论的控制与引导,尽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介作舆论宣传,使宣传内容反映群众的呼声,传达政府的希望和要求。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因此,国家的有关部门必须经常研究当前的舆论,并及时把握舆论的发展动向,给公众以正确的指导。
五、公众心理的其他方面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一)团体压力与从众心理 1.从众心理的定义
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现象称做社会从众行为,或叫团体压力下的顺从现象,俗称为‚随大流‛。从众心理对于某些公众态度和行为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
从众行为的主观原因是不愿意被孤立。从众行为的客观原因是外来的影响和压力。正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通常从现象来看,团体成员都有顺从团体的倾向,但也不都是这样。哪些因素决定团体成员顺从还是不顺从呢?这取决于团体、个人及问题本身的性质这三方面因素。
2.决定团体成员是否从众的因素(1)团体方面
①团体的性质起重要作用。人越需要这个团体,则越愿意顺从。②如果这个团体一贯是团结的,团体成员间的感情深厚,则容易顺从;反之,不容易顺从。③如果这个团体的气氛是民主的,允许不同意见发表,则个人的不同意见容易坚持;如果是专横的,排斥异己,打击报复,则个人不同意见不易坚持。④如果团体中绝大多数人的意见一致,仅有一人意见不一致,则易于顺从;如果有其他人或一些人与他意见一致,则不容易顺从。⑤如果团体的多数意见受到社会支持,个人意见不受社会支持,则容易从众;反之则不容易。
(2)个人方面
①如果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比别人高,不容易从众;反之则易从众。②如果个人的智慧与能力高,不容易从众;反之则易从众。③如果个人的情绪是稳定的,不易从众;情绪不稳定,则易从众。④重视人际关系的人,易从众;不重视人际关系的人,不易从众。⑤态度与价值观对个人是否产生从众行为也有影响。如果个人整体观念强,重视组织原则,则易从众;反之,则不易从众。
(3)问题本身
①对非原则问题比对原则问题容易从众;②对一般问题比对重大问题容易从众;③有明确答案的,不易从众;没有明确答案的易从众。
应该注意的是,团体压力与权威命令不同,它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也没有硬性的条例规定,它并不是强制性的。它是通过多数人的一致意见和态度,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对个人的心理构成影响,往往比权威令更能制约和改变个人的行为。
(三)逆反心理与公众行为
逆反心理指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地脱离习惯的思维轨道,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逆反心理会造成逆反行为、抵触行为。
1.心理感应抗拒理论
人们的态度是否转变,与本身内在的心理状态有关。心理感应抗拒理论就是阐明人们的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的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林在其专著《心理感应抗拒理论》中首次提出的。
布林指出,当一个人的行为自由受到威胁时,他会处于一种动机唤醒状态,这种状态驱使他去试图恢复自己的自由。这种动机状态是人们对其行为自由减少的一种反应,也就是一种反作用力,布林称之心理抗拒。因为人们都有享有自由行动与思考的权利,大家都坚持认为‚我就是我自己行为的惟一主宰者‛。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所谓自由行为,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在某一时期,他有一套可供自己选择的行为,这套行为中任何一种行为在什么时间发生都可以由自己决定,所以称为自由行为。自由行为只包括那些具有现实可能性的行为,例如,吸烟是自由行为,而到月球上漫步则不是自由行为。自由行为包括一切可能实现的行为,一个人做什么、怎样做,以及什么时候去做等等。为此,人们必须具备从事某种行为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经验、习惯,以及有关法律或其他相应的知识。根据布林的理论,如果一个人的一套自由行为中有一种行为被剥夺或者可能被剥夺的话,他将发生心理抗拒即逆反心理。
2.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
布林认为,心理抗拒的强弱是由以下因素所决定的:(1)对自由的期望。(2)对自由剥夺的威胁。(3)自由的重要性程度。(4)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3.心理抗拒阻止态度的转变
人们产生心理抗拒以后,将会影响其态度的转变。
逆反心理形成也可能是由于好奇心与好胜心(自我显示)。公众对于某些表现过分的东西,往往会产生十分厌烦、厌恶的感觉,从而形成抵触的情绪。在这种抵触情绪下,为了证实和论证自己的判断力,便力求搜集相反的信息和资料,从相反的方面得到支持和论据,形成相反的认识和判断,并根据相反的判断采取相反的行动,从而表现出个人能力的与众不同。
无论如何,逆反心理的产生会成为组织与其传播对象进行沟通的一种障碍。因此,要防止出现公众的逆反心理,公关工作人员应当细心研究公众对‚自由‛的看法与认识,充分尊重和顺应他们的‚自由‛,不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自由‛被剥夺。另外,从信息传达的角度来看,还要注意传播的信息量和刺激量要适度,信息量过大,刺激过度就容易使传播对象产生厌烦情绪,同样也会产生逆反心理。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二、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基本模式
(一)四步工作法:
即将整个公共关系工作过程划分为四个基本阶段:
1.公共关系调查:通过环境分析、舆论分析或形象分析,确定公共关系的对象和问题; 2.公共关系策划:根据公关问题确定公关目标,制定公关计划和设计公关方案; 3.公共关系实施:根据公关的目标、计划和方案实施各种传播沟通活动;
4.公共关系评估:根据调查、反馈的信息评估公关活动的效果,寻找新的问题,确立新的公关目标,调整原有的公关计划。
以上四个步骤相互衔接,不断循环上升,形成一个动态的环状模式,体现了公共关系工作的计划性、整体性、系统性。
(二)六步工作法
即将公共关系工作过程分解为六个基本环讲:1.估计形势;2.确定目标;3.确定公众;4.选择媒介;5.编制预算;6.评价结果。
三、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因素
(一)环境因素系列
即对公关主体的决策和行为构成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外界因素。国外的学者将影响组织公共关系政策的环境因素归纳为五个变量:(引自格鲁尼格,1996年在北京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的演讲《美国公共关系研究和实务发展趋势》)
(1)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
(2)社会的文化背景,包括语言环境;
(3)社会公众群体的行动主义程度(各种利益群体、压力团体的活动状况);(4)社会的发展水平;(5)社会的媒介体制。
(二)主体因素系列
即公关决策和行为过程本身涉及到的组织内部因素。这属于主观方面的要素。
(三)传播技术因素系列
即公关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性因素。这属于媒介技术方面的要素。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即了解本组织广大基层和一线人员对自己组织的看法和评价。
(三)管理阶层的调查分析
一个组织的行政和技术业务管理阶层,是一个组织的核力量,他们对组织的看法和评价既对基层员工产生影响,也对决策上层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重点了解和分析管理阶层的观点、意见和态度,从中分析本组织的优势和劣势。
(四)决策阶层的研究分析
一个组织的形象蓝图最终来源于决策阶层。决策阶层决定着组织的总体目标,从而决定着组织形象的基本定位,决定着公共关系的总政策。决策阶层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影响着组织形象的个性和风格。在进行组织形象设计之前,必须尽可能领会和熟悉决策阶层的观点、意见、态度,以此作为组织自我形象规划的重要依据。
二、组织实际形象分析
组织实际形象即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也就是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这种认知和评价体现为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组织实际形象分析就是通过舆论调查和民意测验,了解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测定和分析组织在社会上的实际形象状况,这是公共关系调查的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组织处于这种形象地位,属于较为稳定、安全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其美誉度高于50点,知名度则低于50点。由于美誉度是形象的客观基础,因此这种状态具有良好的形象推广基础。其缺陷是知名度偏低,美誉度的社会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因此,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是在维持美誉度的基础上提高知名度,扩大其美誉度的社会影响面。
3.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处在这种形象地位,组织的公共关系处于不良状态,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处于50点以下,既没有名气,公众评价也不好。但因为其知名度低,公众不良印象和评价的影响面也比较窄,负面作用相对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关系传播工作应该保持低姿态,甚至从‚零‛开始,首先努力完善自己的素质和信誉,争取改善组织的美誉度,然后再考虑提高知名度的问题;或者通过良好的传播控制,使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协调发展。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片面地扩大知名度,便会使组织的形象地位滑至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公共关系工作的 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教研室
公共关系课程组
组织的标识形象,即公众对组织的标识所形成的认知和评价。标识本身就是组织形象的标志,能够帮助公众识别和记忆组织的形象。通过标志和识别系统所展现的组织形象,是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是组织形象识别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基本构件。
(八)组织的媒介形象
组织的媒介形象,即公众对组织在大众媒介上有关的宣传报道所形成的认知和评价。公众对组织的认知与评价,很大程度受媒介宣传的引导,媒介宣传的概貌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社会形象。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和谨慎处理自己的媒介形象,包括宣传的对象、内容、渠道、方法、时间、地点的选择和设计,都应该纳入传播管理的范畴。
以上组织形象的各个要素,都可以进一步分析其形象的内涵和形象的外显两个方面。
二、组织形象规划的基本特性
组织形象规划是一种艺术性、创造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了解和把握它的基本特性才能形成公关形象策划思维的基本原则。公共关系策划的目标决定了它不同于其它策划的特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1.主观性。组织形象的形成离不开组织自身的规划和传播,同时也离不开公众的主观认知和评价,从而使形象带有主观性。
2.客观性。组织形象的建立具有客观的基础和内涵,并受到社会公众对组织总体评价和要求的客观制约,从而形象又具有客观性。
把握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是围绕组织形象主题进行策划的
第二篇:公共关系与礼仪学习总结
公共关系与礼仪学习总结
不知不觉,这学期的礼仪课结束了,在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快乐高效的完成了本学期课程。
在这学期的课程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的实践课讲课的环节,在那天我作为我们班第一小组讲课,因为以前从没有过这样的训练,一方面比较的期待,一方面也比较的忐忑不安,毕竟没有尝试过,紧张焦虑肯定是有的,不过我想我在课下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工作,也从各个方面去了解了关于求职应聘方面的礼仪,于情于理都应该把这节课讲好。
哎,那天我记得带着U盘,但到了教室就是没有找到,回想一下,忘在了宿舍,快一点赶回来拿,我在心里想:我这还是去给别人讲礼仪呢,自己缺迟到,对自己讲课感到了更加的紧张于焦虑,赶回去后马上开始讲课了,上去不接下气,满头大汗的站在讲台上面,心里紧张的到了极点,这时候听到于老师对我说,不要紧张慢慢来,我自己也在给自己鼓励于信心,慢慢的逐渐进入了角色。
在上面我体会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体会到在讲台上讲5分钟,台下所准备的辛苦。让我联想到于老师的艰辛,每次的备课,每次的讲课,不停地重复。在那一刻我深切的体会到了。在讲课的时候我在心里反复不停地想这种讲课的模式的优点,我认为我现在最缺少于去、最欠缺的是与人的沟通能力与表达的能力,这恰恰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舞台,所讲所作都要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不仅能够加深对这门课的认识,还更好的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我很感谢于老师能够提供这样的一个机会,让我自己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今后的重点学习的方面。
大学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为人处世,与人的交流,与人怎么接触,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我认为我要向于老师学习2点:
1.向于老师学习在与人交流时的动作,神态。在看下看书不如直接看老师怎么做。
2.向于老师学习与人说话的技巧,我觉得于老师懂得欣赏别人,别人的优点缺点一起说出来,让人感觉不到因为自己的一点优点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缺点而感到失落。这是什么,这就是说话的技巧。
那么我希望我能有机会对于老师进行一次请教,能够交流一下我的迷茫,发现自己的不足,使自己能够走的越远。
第三篇:电子材料与器件总结
Chapter 1.Introduction 1.What are electronic materials? 电子材料是用在电子电气工厂的材料,它们是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制造的基础。2.What are the functional electronic materials? 功能电子材料是指除强度性能外,还有特殊功能,或能实现光电磁热力等不同形式的交互作用和转换的非结构材料。
3.What are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modern society to electronic materials? 1.高纯度与完美的晶体结构。2.先进的制造技术。3.大尺寸。
4.寿命长且可控。5.具有优异结构与功能特性。6.减少污染节约能源。4.What is the future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
先进复合材料 有机电子材料 电子薄膜材料 5.What is Moore’s law?
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将在每三年变成原来的4倍。
Chapter 2.Elementary materials science concepts 1.Please explain the shell model of atomic structure and sketch that for sodium.壳模型是基于波尔模型的。原子核:带正电的质子与中性的中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电子:质量极小,带负电,在原子中绕电子核旋转。核外电子排布:泡
利不相容定理、能量最低原理、洪特定理。
2.What’s the force between the two atoms when their separation is above the bond length, equal to the bond length and below the bond length? What are the net force and potential energy in bonding between two atoms?
距离大于键长时合力为吸引力,等于键长时合力为0,小于键长时合力为斥力。力为势能相对距离的导数。当两个原子距离无穷远时,几乎不相互作用,势能为0.当两个原子在吸引力作用下靠近时,势能逐渐下降,到达平衡位置时,势能最低。当原子距离进一步接近,要克服排斥力,使得势能重新升高。把平衡位置距离下对应的势能定义为结合能。
3.Please list three kinds of the primary bonds and the typical material.共价键:H2, CH4
金属键: copper.离子键: NaCl, ZnS.4.Please list two kinds of the secondary bonds and the typical material.诱发偶极矩: H2、CH4 氢键: H20.5.What’s the bond for semiconductors?
许多重要的半导体都是极化共价键,是一种混合键。6.What’s the origin of the Van der Waals bond? Please explain the formation of the hydrogen bond and induced dipole, respectively.范德华键:产⽣于分⼦或原⼦之间的静电相互作⽤
氢键:氧原子中的电子在远离氢原子的地方聚集,水分子是极性的有一个电偶极矩。水中各种偶极矩之间的引力引起范德华键,当一个偶极子的正电荷来自一个暴露的氢核时,范德华键便称作氢键。
诱发偶极矩:两个原子由于电子波动的同步性诱发电偶极矩彼此互相吸引。7.Please draw the body centered cubic and tetragonal crystal structure.8.What’s the miller index of the crystal plane?
9.Please draw the crystal direction and crystal plane in a cubic crystal.[110](110)
[111](111)
[12 1](12 1)10.Please describe different kinds of crystal defects.点缺陷:引起晶格周期性的破坏发生在一个或几个晶格常数范围内的缺陷。线缺陷:晶格周期性的破坏发生在晶体内部一条线的周围近邻。面缺陷:密排晶体中原子面的堆积顺序出现了反常所造成的缺陷。11.How to determine a Burger’s vector for a dislocation in a crystal?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dge dislocation and Screw dislocation? 在实际晶体中作一伯格斯回路,在完整晶体中按其相同的路线和步伐作回路,自路线终点向起点的矢量,即伯格斯矢量。伯格斯矢量垂直于刃位错线。伯格斯矢量与位错线平行。
刃型位错必须与滑移方向slipping direction垂直,也垂直与滑移矢量slipping vector.螺旋位错线平行于滑移方向。12.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at grain boundary? 晶界两侧晶粒的晶体结构相同,空间取向不同。
Point group点阵:从晶体结构中抽象出来的几何点的集合称之为晶体点阵 Basis 基元:原子、分子或多个原子构成的集团
Chapter 3.Dielectr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1.What are the direct and converse piezoelectric effect?
Direct piezoelectric effect 正压电效应: 晶体在机械力作用下,一定方向产生电压,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
Converse piezoelectric effect 逆压电效应: 在外电场激励下,晶体某些方向产生形变现象,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过程。2.What is the domains?
电畴:电偶极矩具有相同方向的区域称为电畴。
3.Please explain the polarization process for the piezoelectric ceramic..对压电陶瓷施加电场,可以使电畴有序排列,发生极化。施加外电场时,电畴的极化方向发生转动, 趋向于按外电场方向的排列, 从而使材料得到极化。4.Please draw the polarization versus stress for piezoelectric ceramic.5.Please give the piezoelectric equation and explain the parameters.极化感应电荷的大小与所加力的大小成比例,极性与力的方向有关:
d为压电系数
6.Please list at least three important piezoelectric material.Single crystals 单晶 Polycrystalline ceramics 陶瓷 Polymer 高分子聚合物 Thin films 薄膜
7.Why can’t a static force be measured by the piezoelectric sensor? 理论上来讲,如果施加在晶片上的外力不变,积聚在极板上的电荷无内部泄漏,外电路负载无穷大,那么在外力作用期间,电荷量将始终保持不变。但这是不存在的,漏电阻会很快泄放掉其上的电荷。
8.How to improve the sensibility of the piezoelectric sensor using Electrometer circuit? t=R(Ca+Cc+Ci)被测作用力变化缓慢,此时如果测量回路时间常数也不大,就会造成传感器的灵敏度降低。为了增大压电传感器的工作频率范围,必须增大时间常数。增大测量回路的电容来提高时间常数τ,则会影响电压灵敏度,通常用增加电阻来提高时间常数。
9.Please list the application of piezoelectric sensors.压电加速度传感器 压电压⼒传感器 超声波流量计
10.Please give the frequency response for a PZT and explain the origination for each section.直流响应为0,然后有一平坦区间,接着有一谐振峰,然后快速下降。第一个区间是由于压电材料的漏电组引起的,第三个区间是由于传感器机械结构的共振引起的。
11.How to measure the flow velocity of liquid by the piezoelectric sensor? 它采用两个声波发送器(SA和SB)和两个声波接收器(RA和RB)。同一声源的两组声波在SA与RA之间和SB与RB之间分别传送。它们沿着管道安装的位置与管道成θ角。由于向下游传送的声波被流体加速,而向上游传送的声波被延迟,它们之间的时间差与流速成正比。
第四篇:电子实习报告总结心得
时光荏苒,光阴易逝,转眼间两周的时间过去了,回首这两周,有了不少收获,为这次实习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历经千难万苦,克服了困难,最终顺利完成了老是下达的任务。我觉得这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课程,它能够把让我门把自己所学的用到实践上去,还能够充分的调动我们的积极性,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劳动成果,在此期间,老师对我们要求也非常严格,讲课也非常详细,大大的减小了我们犯错误的几率。焊接这门技术,说起来不难,只要给几分钟就能够焊接,但是要焊的完美,焊得准确,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早在一年以前我就学过焊接,不过没有这次这们系统的学习,通过这次焊接实习,让我系统的掌握了焊接的技术,焊接步骤:焊接前处理元件,将元件放到焊盘上,同时将烙铁放到焊盘相应的部位,放入焊料,待焊好先取出焊料,然后取出烙铁。检查焊接质量,①焊点是否光亮圆滑,有无假焊和虚焊,②将不合格的焊点重新焊接。焊接完毕,拨下电烙铁插头,待其冷却后,收回工具箱
不过要注意的是,从最开始元件的选择处理,到最后完成,每一个步骤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最后产品的质量问题,有的错误有时是很难发现的。所以说每一个步骤做到最好,才能把保重产品最终的质量。
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
电路板是元器件相互连接需要一个载体,是非常重要的,电路板有可以分为很多种,有直接在万能板上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路板也有用电脑设计制作的pcd板等,这次实习主要是学习了pcd板的制作。
数字万用表原理与组装
数字万用表是搞电子的工作人员必备的设备之一,了解她的原理和焊接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次我们是通过原理图自己焊接组装。在制作的期间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元件的识别,各个部分的组装,因为毕竟只有一张原理图,不过最后我们还是通过交流学习克服了这些困难,最终把万用表调试出来,可能有1%的误差。误差只是一个估计值,主要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选用的电阻,因为不能用万用表测量只能用色标法自己给读,无法判断电阻值准确程
调整按钮的调节,人工调节不可能达到百分之一百的准确,不能同时兼顾电压档,电流档,电阻档。
焊接过程的粗心,虚焊,漏焊有可能导致误差的存在。
四.fm收音机的组装
本次实习组装的收音机采用的是fm收音机集成电路,调谐方便准确,接受频率87-108mhz,较高的接收灵敏度,外形小巧,便于携带,耗电量小等特点tht元件焊接à部件装配à检验,调试à总装。
通过这次对万用表和fm收音机的组装,让我了解了组装,同时也让我了解了它们的原理和一些设计理念,要做好一样东西出除了花时间,还要以认真的态度去分析,去思考。通过这次实际操作让我明白了实践的重要性。这次也弥补了我实践上的不足,让我学习有了更大的动力
总之,这次实习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同时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快乐,再一次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锻炼的机会,和老师对我们的辛勤付出,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好的作用。
第五篇:电子教案评比总结
电子教案评比总结
为了促进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规范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教学典范,促进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督促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端正教学态度,熟悉教学业务,开放教育学院组织本次教案评比活动。
本次参与比赛活动的老师有开院李敏、曹世平等11位老师和系统办唐箭老师。共交来了13份作品。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其中何平、曹世平获一等奖;李敏、虢丽娟、陈建芳、唐箭获二等奖;史桂湘、宋义云、段丽、范书强、刘妹多、张大义获三等奖。
从交来的作品来看,优点方面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老师都能认真对待此项活动,准备充分,上交了比较好的参评教案。
2、教案具有实用性,能指导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明确,全面,体现三维并重的思想,符合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有理有据,符合学生实际。
3、全体教师都能够认真进行教学程序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教学方法,注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产实践相联系,并合理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
4、教学过程中有适当的开放性问题,体现师生平等、互动的新型关系。问题情境浓郁,贴近学生经验,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措施选择科学合理,符合教学规律。
5、教学反思从实际出发,具体深刻。
在评选活动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教学目标仍以教师为本位,不能从学生角度出发来确定目标。
2、是个别教师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不是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而是照搬教学参考书,没有分析、没有理论依据,因此也就不能在教学中很好地解决。
3、是教学环节不具体,语言概括性极强。如只有“创设情境”几个字,而没有其具体可行的内容。
4、是PPT中动画设计太多,显得零乱,配色不太合理,有待提高。
总体来看,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教师制作教案的水平,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新课程改革步伐,对教师的促进作用较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益阳电大开放教育学院
2010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