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
论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
时间:
地点:堤村小学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员:堤村小学全体语文教师 主持人:教导主任任焕丽 王黎黎发言: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汉字的积累是人们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最基本要求。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当他们打开刚发下的新课本,翻开一页页精美的图文时,可以从他们兴奋的脸上看出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是那么希望自己可以认识书本里面的汉字,读懂课文的内容呀!新颁布的《语文课标准》也提出:“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如何使得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快、更好地在汉字学习中完成初始积累,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课题程。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认为,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握规律,教给孩子识字方法;以趣为径,激发孩子识字兴趣。
一、把握汉字规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一个汉字是声音、图像、意义、符号四个基本元素的有机结合体。在这四个基本元素之间,如会意字,其“语义”与“符号”之间就存在着联系,看到“林”字,就会让人们想到很多的树木连在一起;看到“桃”“梨”“杏”……也会让人想到这些字都与树木有着密切的联系。“树、松、柏、杨、梨、枝、材”都是形声字,都带有“木”。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的出结论“这些生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系”。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字带有‘木’的字,然后进行了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如“竹”字,本身就像一棵竹子,上面就像是竹叶,下面就像竹杆挺立在地上。又如形声字,它的“图像”、“符号”、“意义”和“声音”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来看看“蛙”字,它的左边是形旁,表示意义,右边是声旁,表示读音,联系生活,我们就可以联想到眼前的蛙声一片。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①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们若能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规律,把握这些规律,就能实现“多识字、快识字”的目标。
1.“图——文”对照
学习象形字、指示字与“图像”有着密切联系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常常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汉字与一幅幅具体、形象的图画联系起来,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如在教学“舟”“竹”“泉”“川”“燕”等字的时候,我首先出示挂图展示汉字的演变,并以有趣的语言讲述:“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起,劳动在一起,他们看到了很多的东西,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展示“小舟、竹子、石头、河川、燕子”等实物)由于生活和劳动的需要,他们就把看到的东西,遇到的事情记录下来,那时还没有文字,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是勤劳、勇敢、富于智慧的,他们就自己创造了一种文字,叫象形字(展示“舟、竹、石、川、泉、燕”6个象形字)。为了便于书写,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造出了现在的汉字(再按实物——古文字——今文字展出)。这样借助图画,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些字,而且初步了解象形字的造字规律间后,学生逐渐掌握了这种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识字实践。例如学习“身”字,学生会说:,一段时 “身” 就像人的体形;学习“飞”字,学生会说:就像一只展开翅膀的飞鸟;学习“门”字,学生会说:就像一个大大的门口。
2.利用新旧知识联系法进行随机识字
我们知道,新知识的获取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同样,学生认识新字的过程,也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利用儿童已经学过的笔画、部首、熟字,采取加加、减减、换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随机识字。例如,我们在教学识字
(一)第1课——《一去二三里》时,让学生用铅笔圈出“去”字,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去”字。有的说“土”字加两笔,有的说“云”上加一笔竖就变成了“去”。“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能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生字。”说着,我们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大大的“去”字,随后又从讲桌上拿起一支铅笔问大家:这是谁丢的铅笔?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这支铅笔上来。我随机用红粉笔在刚写的“去”字上边加一笔“撇”,告诉学生这一撇就是你丢的东西,你想想,你的东西去了,不就是“丢”了吗?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想教我们认识‘丢’字啊。”教室里响起一片笑声,学生们愉快地记住了“丢”字。
3.分析字形,学习会意字
在教学会意字时,我常常用会意词的“语义”与“符号”之间的巧妙联系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编故事,做动作,以理解字义。记忆字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教学“拿”字时,我先张开双手去拿东西,又张着手抬起,怎么也拿不起来,而把手一合就拿起来了,我再启发学生想出了记忆的办法,合手就是“拿”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教学“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教学“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轻轻松松地记住了字形,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十分喜欢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例如,学习“渴”字,学生说口渴了要找水喝;学习“喝”字,学生说张开口喝水;学习“束”字,学生说把很多鲜花扎起来,就成了一束。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4.形近字、形声字的识字教学
形近字,它们的字形比较接近,稍微不注意就会用错。因此,必须教给学生辨认的有效方法。如在教学“驰、池、地、他”这些字时,我先教学生读儿歌: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每教会一句,就让学生猜一个字,在这样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很容易就学到了知识。而且这样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记忆深刻,有时在课余时间还可以听到他们在唱这些儿歌,一个唱,一个猜,看起来绘声绘色。
形声字的教学有些麻烦,因为它们的读音基本上是相同的,往往学生一读了拼音不分三七二十一就写下来,所以教学形声字必须经常进行归类复习。如“青”字表音的:清、情、请、晴、蜻。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看拼音,声母、韵母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看字形,每个字里都有什么,进一步指出“青”在里面起表音作用,然后通过对偏旁的分析,揭示偏旁表义作用。教“清”字时,我首先指出它是“清洁”的“清”,搞清洁卫生离不开水,所以用三点水作为偏旁,早上空气轻新,像水一样没有杂质,所以就叫做“清早”“清晨”;眼睛的“睛”因为眼睛一般也叫眼目,所以用“目”字作为偏旁。根据老师的讲述,学生们也能按照老师的引导理解“情”“晴”“蜻”等字。当小黑板上出现这样一道作业时,(左边画一个太阳,右边是一个“青字”)要求学生们猜一个字,他们一下子就知道是什么字了。我问学生:“你们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什么字了呢?”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有太阳就是表示天气好,天气好就是晴天,所以这个字肯定就是“晴”字啦!”接着我又在“青”字的左边画一个红心桃,他们很快也知道是“情”字了。因为他们知道“情”字的偏旁就是竖心旁,与人的心情有关,而红心桃是表示一颗心,这当然就是表示一个“情”字。为了方便学生们的记忆,我还为他们编了几句顺口溜:“春天到,小草“青”;井里水,“清”又“清”;太阳照,是天“晴”;说话用“请”懂礼貌;眼是目,目是眼“睛”;捉蚊虫,是“蜻”蜓。
实践证明,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只要针对汉字特点,把握造字规律,不但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识字负担,而且能够使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深刻,降低回生率。
二、以趣为径,记忆生字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②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③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汉字的兴趣。
1.听故事、讲故事、读故事,识认字
喜欢听故事是每一个小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又可以发展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常常把一篇篇课文当作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听懂里面的内容,听熟里面的语言。有时我还根据课文内容分别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们集中注意力,记住故事的内容。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听的效率,还培养了学生们良好的听的习惯。
为了了解学生的吸收情况和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我还通过自己的讲述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内容。当然,尽管是复述,但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因此,要使学生能复述好一个故事,一定要以听熟故事为基础,然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己练习讲故事,或同学之间互相讲故事,在此基础上再全班抽查。故事听熟了,能讲了,再来读课文,学生先跟着老师或者录音读,再自己学着读。在这种读书的模式中,其实读书还担负着识字的任务,所以一定要求学生边读边认字,反复几遍,在阅读活动中与生字见面,这样既可以强化刺激,帮助记忆生字,又可以训练阅读,正所谓是一举三得。
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学生们往往会对课文有较大的兴趣,学习生字的劲头就更高,记得也牢。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要学会这些故事里面的字,等到熟悉了好把这些故事说给更多的人听。
2.游戏识字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对于识字的效果也会降低。因此,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学过的字很快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学习了合体字后,设计了一个游戏“摘苹果,找朋友”。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贴于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并读准了,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3.猜谜语识汉字
一年级小学生除了好动之外,还好奇、好胜。他们在课堂里面往往坐下来不到几分钟就耐不住了,特别是在学习枯燥无味的生字的过程中,如果整节课都在安排读、写,学生就有可能产生烦躁情绪,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多数学生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只是完成了教师的需求,不但不问自己的收获如何,有些学生还埋怨老师束缚了他们,不给他们自由的空间。一次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猜谜语的方式来识字,发现学生的学习劲头很足,整节课一个个都在侧耳聆听,恐怕自己会漏掉了什么,这样的学习高潮是前所未有的。针对他们的学习特点,在往后的识字教学中我尽量采用猜谜语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猜谜语识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多数是根据字形结构来猜谜语的,并且必须说得有趣,贴近生活实际。如教学“心”字,“心”字总笔画共四笔,三笔是点,一笔是卧钩。卧钩看上去就像是一条弯弯的香蕉,三点就像是三只小蚊子。在教学生认这个字的时候,我就把它编成顺口溜式的谜语:一根香蕉弯又弯,三只蚊子上面玩。又如“燕”字,上面是廿中间是口,左右合起来是北,下面是点,把它们合起来就是:二十万大军,坐在北京城,中间喊口令,下面还设四个放哨兵。学生听起来既顺口又有趣,一下子就把字给记住了。以后教学生学习生字,只要学生熟悉了字形结构,我都叫他们编成谜语,尽管有时编的不大合理近似荒唐可笑,但是能给学生带来乐趣,有助于提高识字率,那也是一种收获。
4.结合生活识字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由此可见,课内识字固然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其实课外的识字往往更丰富、更重要。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有汉字的大环境中,孩子们耳闻目睹之中,认字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但许多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多渠道识字。如在教学生字前可先问一问有哪些小朋友已经会认了,让他们当小老师教一教,再问一问老师没有教,他是怎么认识的。这是对他的肯定,更是教他去总结识字的途径,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也不失为一个课外延伸的好办法。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我曾设计了一个“一边走一边看”的活动,要求学生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多留个神,看到店铺招牌、广告条幅、路牌上的字,会认的就把它读出来,不会认的把它记在心里,过后问一问同学、老师、家人。每天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发动孩子在小组内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认字成果。这个活动已搞了1个月,效果还不错,我决定把它坚持下去。另外,对喜欢看电视、吃零食的孩子而言,电视节目和零食的包装袋也是认字的好途径。总之要让孩子认识到生活是识字的大课堂,处处留心皆学问。因此,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下课时,互相考一考,比一比,谁认得的字最多,真是“乐在其中”!
5.互助互学,合作识字
《语文课标准》中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是一个互助的过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我一直提倡互助互学,而且讨论问题也是孩子喜爱的一大乐趣。根据他们的特点,在编排位置时,我都会把全班学生的位置按照个人学习情况适当安排,互相取长补短。位置编好后,我将同桌孩子作为一个最小的互助学习小组,在学习中,他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检查等。另外,前后四人也是学习小组,我会经常安排时间让四人小组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自主进行生字复习。此外,平时如果有孩子不认识或遗忘的字词,既可以问问同桌,也可以请教同学、老师等。只要学会生字,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这样的做法,不但加快了全班的识字过程,而且又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更体现了一种团结友爱的精神。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只有掌握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年龄心理,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才能有的放矢,在教学中获得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学生积极地快乐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
孤山九年制学校杨琴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的改革直接决定着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改革,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其它学科的教学。所以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尤为重要,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怎样才能把教材里的要求认识的生字掌握好呢?我想,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出发学习生字。学生对学习生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必然会主动探求识字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识字,按汉字的规律理解识字,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随着知识的积累,体验和总结,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自然形成了。
一、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天性好动,他们年龄
过小,注意力很难集中,而且集中的时间不长。在掌握生字读音,熟读乃至背过课文之后,再指导记忆字形,若只采取单一的形式,那么课堂的教学质量就会很低,很难收到效果。要想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识字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常常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创设有趣的识字环境,来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兴趣地识记和巩固识记的成果。如对识记课文里出现的“金”字。我饶有兴致的对孩子们说:“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愿意听吗?”听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愿意”,课堂瞬息变得静静的。“从前有个人,他 家里很穷,一天早上他正要出门,突然看见门中有一块闪闪发光的东西,他立刻把整个身体趴在那块闪光的东西上面,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略作停顿,然后很神秘地告诉学生:“噢,原来是一块金子啊。”我边说边拿出写着“金”字你卡片:“那个人生怕被人看见金子,所以就整个人趴在上面喽。”
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笑了。他们仔细的观察者“金”字,认真的读着、记着、想着,学得非常认真,课堂气氛异常的活跃,还组了许多的生词:金子、金光、金黄色„„
孩子们年龄小,除了对听故事,讲故事非常感兴趣外,还特别的喜欢游戏。通过用做游戏的方法调动孩子的 学习兴趣来学习生字同样有效。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猜字谜的游戏让学生多学生字、学好生字。游戏前,先让孩子们自由结合分成学习小组,可以使四、五个人一组,也可以是七、八人一组,按人数的多少猜出生字的数量,老师拿着精致的动物图片,图片背后写着生字。老师对大家说:“孩子们,这些动物都想和你们交朋友,但你们必须学会小动物送给你们的生字礼物,小动物才会开开心心地和你们做朋友,老师要看一看,哪一个小组的朋友找得多?”孩子们个个都积极的讨论,互相帮助,认识生字就在孩子们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完成了。
二、联系生活,让孩子们主动识字
低年级的小朋友尤其喜欢看电视动画片,连环画册,跟父母逛商店„„这都是小朋友学习生字的好时机。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活阅历,从他们已与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鼓励学生多学生字,学好自己的不认识的字。看电视动画片的时候鼓励他们多记自己不认识的字,比一比,看谁记得比别人多;跟爸爸、妈妈上街时,街道的广告牌上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父母,比一比,看谁学得多。遇到没有学习的课文,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先预习,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例如:查生字表,运用学过的汉语拼音认字。让儿童在大量的生活实践、语言实践中掌握学习生字。
三、多让学生思考,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识字
汉字是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体,汉字又分独体字和合体字,在识字教学中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结合小朋友的心理特征指导识字教
学,让孩子们在理解中识字,识字效果更佳。如教学生“动”字,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怎么记住字形,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怎样更快点记住这个字。有的小组汇报说:先记住一个“云”字,再记住一个“力”字,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动”字了。在学习生字“他、你、们”时,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这三个都有单人旁,都和人又关系。例如:他们、你们、我们„„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在关注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主动参与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结构,也能巩固和体感学生的识字效果。
四、发挥合作精神,互相帮助识字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应该引导帮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实验。在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读生字,学课文,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朗读,同桌伙伴互相评价。通过多读、多学、多听、多问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识字教学中,我经常有意识的让学生独立识字。如请一位或几位同学给大家朗读课文和生字。
任何一种识字方法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调整安排,联系学生的神火实际,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力求收到识字教学的最佳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三篇: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初探
中国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如何让这一瑰宝得以传承呢?这里我想可以套用一句“识字应从娃娃抓起”。对于处在黄金教育阶段的六七岁孩童,其意义更是非比寻常。那作为新课改形的教师该如何去面对“识字教学”这份责任呢?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对身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识字。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探索和总结了一点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乐意学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识字教学中,我着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学习。
1、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自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识字氛围至关重要。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这无疑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造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识字,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孩子学得主动,肯动脑筋,那么每个汉字都可以用多种的好方法来识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设自由、宽松的识字环境,让学生能自由的选择学习伙伴,选择识字的方法,自主选择识字的内容。
2、创设课外活动情景,扩展识字
生活到处都有语文,语文课程资源除课堂教学外,还有大量丰富的课外资源。作为课改下的教师要做有心人,开辟课堂以外的语文教学渠道,组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随时积累汉字。如: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墙报、学校的校报中看一看,找一找,哪里有我们学过的字和词;放学路上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街道的路牌、广告、标语等,有哪些字是自己学过的。认识的,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记在积累本上,问家长或者查字典。此外,鼓励孩子们通过看电视,节假日跟爸妈逛商场等渠道充分识字。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只要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和活动范围,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快乐地参与识字,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探索热情的热土。
二、挖掘趣味,传授方法——学会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到1800个,占小学阶段识字量的50%还要多。要完成这样大的识字量,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抛开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大胆展开想象,努力挖掘生字中内含的“趣味”,引导学生在趣中认字,在趣中掌握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
1、体态动作演示法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在识字时配上相应的肢体动作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还能帮助他们记住字形。如学习“看”时,可以一边请孩子上台表演孙悟空往远处看的动作,一边引导其他孩子观察他是怎么看的。通过观察,孩子们一下子就会明白“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我们教师随即把握这一契机,教学“看”的字形,孩子们一下子就会明白“看”就是由“手”变形和“目”组成的,这样就寓教于趣,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再如学习“打、拍、跳、跑”时,如果仅让孩子们知道这些字与手、脚的动作有关,显然是很不够的,如果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脚做一做,让孩子们在运动中认记这些字,不但能记清字形,而且还加深了孩子们对字义和用法的理解,学起来省时又省力。
2、实物演示法
如学习“笔”时,可以先出示一支毛笔,让孩子们观察毛笔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通过观察,知道了毛笔的上面(笔杆)是竹子做的,下面(笔尖)是动物的毛做的,因此“笔”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的“毛”字。这种通过实物演示的办法,可以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轻松掌握字形、字义的目的。又如学习“灭”字时,可以用一块玻璃把燃烧的火盖住,火即灭,这样学生很快便记住了“灭”字。另外,“尖”、“尘”等字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
3、部件识字法
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利用拆分和组合汉字部件的办法,教给孩子识字的本领。如“大、太、天”这些字时,就可以把熟字“人”作为字根,用添加笔画的方法记住这些字。而在学习“香、星、早、秋、种”等合体字时,则可以把简单的部件加一加来识记字形,如“禾”加“日”是“香”;“日”加“生”是“星”;“日”加“十”是“早”等。再如,学习“巴、也、毛”等字时,可引导孩子们用减部件的方法来识记字形:如“爸”减去“父”是“巴”;“地”减去“土”是“也”;“笔”减去“竹”就是“毛”。这种简单的加减法不仅能调动孩子们识字的兴趣,而且也能增强识记的效果,真所谓一举两得。
4、比较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孩子们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对于形近、音近的字,教学时可有意识引导孩子们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加深孩子们对汉字形义的理解。如比较“日”和“目”,可告诉孩子“日”就是太阳,太阳只有一个,所以口的中间只有一横;“目”是眼睛,眼睛每个人都有两只,所以口的中间有两横。又如“鸟”和“乌”,“鸟”失去了眼睛,眼前就一片(漆)乌黑……都可以在比较中达到深层认识。
5、自编谜语法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都乐于猜谜语,它不仅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还能训练孩子的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识字方法。编谜语可分为编字谜和编物谜两种。编字谜是根据字形结构特点直观、形象地编,也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特点展开联想编,开可以根据字义编谜语。如“一个人胆儿真大,敢把王子踩脚下”(全);“王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坐一块大石头”(碧),这样孩子们既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会了新字“全”和“碧”,又巩固了旧字“人”“王”“白”和“石”,做到了新旧知识的练习,两全其美。又如学习“告”和“并”,可以根据字形结构展开联想编字谜:“一口咬去牛尾巴”;“开字头上长两角”。编物谜可根据实物的形状、特点,使抽象的文字符号与直观形象的事物结合起来。如学习“雪”字时可以编成下面的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孩子学习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学得快乐,记得牢固。
6、自编儿歌识字
儿歌有着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备受孩子们的青睐,如教学“清”时,因“青”的构字率教高,前面也学习了“清”字,所以,我就编了一首儿歌:“山青青,水清清,要看山水用眼睛,太阳一笑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你我都有好心情。”把“清、青、请、情、睛、晴”都编了进去。这样一来,学生记住了“清”这个字,还复习了“情”,同时渗透学习了“晴、情、青、睛”、不仅举一反三,而且妙趣横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增加,我经常让孩子们也学着自编儿歌,尤其是很多易混淆的字,在他们自编儿歌的同时已牢牢扎根于心中,孩子们再也不会出错了,他们有了学习的成就感,学习热情高涨。
7、触类旁通法
汉字中最常见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在教学认识同意类偏旁的生字时,如见到提手旁就要很自然地想到手,见到目字旁就要很快地想到树木,见到三滴水就想到水,见到四点底就想到火,见到双人旁就要很快地想到树木,见到三滴水就想到睡,见到四点底就想到火,见到双人旁就想到街道……鼓励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揭示构造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培养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实践证明,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若能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让孩子们在兴趣高昂中识字,不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的汉字,更能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三、加强引导,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里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形式单一,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思考,玩中创新,玩中学习。
1、开火车(分小组进行)
在教学识字时,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说:火车火车开到哪儿?生:开到我这儿!让一组学生读字音、认字及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在车上表演读儿歌)。
2、教生字朋友
教师准备一些生字卡片,让孩子们戴上生字头饰找朋友。即选择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做朋友。如:我是“山”,我的朋友在哪里?持有“大”、“高”、“水”、“上”等卡片的孩子跑过来说:“我是大,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一边读词语一边手拉手交朋友。教师随机给与表扬、鼓励。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才能插上自主创新的翅膀,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兴趣和热情的热土,学生的识字能力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四篇:论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
论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一直以来,小学教育都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方式,而新课程却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
识字教学 课堂教学 主动学习改变现状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我们认为低年级识字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入手,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内打好识字基础;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外巩固,注重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尽快完成课标提出的识字任务。怎样提高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质量呢?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变抽象为具体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
第 1 页 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例如,在开课之初,教师就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多种趣味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等与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1)借助猜字谜。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猜字谜教学。如教学“泉”字上白下水;如“工”字可以说成“二”加“ 1 ”等等;猜字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2)利用图画识字。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教学象形文字,如教学“日、月、山、火、田”这些字时,我利用简笔
第 2 页 画,如教学“山”字,在黑板上勾勒出山的简笔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牢记在他们的脑海中了。
(3)利用竞赛法。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把各种练习寓于竞赛之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
(4)利用游戏 将游戏引入课堂能让孩子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识字。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北风和小鱼》一课中,让孩子分角色表演“北风”、“小鱼”。结合指导,经过多组表演练习,孩子们在游戏中比较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了十多个生字及几个词语。后来,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又将“看是送信快”、“词语找朋友”等有趣的游戏引入课堂。孩子们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识字激情高涨,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三、利用实践活动,带学生走向生活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个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如举办“一(7)超市”、“水果运动会”、“小花市”、“逛商场”等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第 3 页 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四、利用多样的方式,在课外识字
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包含的东西实在太有限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牌、商品包装袋、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就成了他们自己喜爱的“课外识字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但是孩子识的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了“识字袋”。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如果会画画的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画,然后装进袋里。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识字改革,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科学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既积淀了我国传统的识字教学的宝贵经验,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最新理念,是我们走进新课程,改革识字教学的新航标,是使用新教材,第 4 页 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新途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识字教学方略,切实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自能识字的能力,还识字教学于精彩。作为一名的一年级的教师,有责任对传统的学习模式探索改革,让孩子们能在开发性的氛围里愉快、自主地学习。
第 5 页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实施方案
遇驾夼完小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学观,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识字和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识字方面有所加强。仅一年级上册课本就要认识400个常用字,会写100个字;下册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250个字。这样,低年级共认识1800个常用字,会写1000个字。新教材写字量大大减少,也就空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这样设计完全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达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上限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在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中学得更有趣、主动,记得更牢固、扎实,我们认为营造氛围、教给方法、转变观念是及其重要的。
二、课题的指导思想
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所以一般称之为工具课。既是工具课也强调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学好语文就成为孩子们心理和智力全面发展的一个良好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识字,就其本质看来说是接受性的,是把外界输入的文字符号录入大脑,与脑中已存贮的语音、语义相结合。对于尚无语音、语义的文字符号,大脑要同时接受与之相伴的语音、语义信息。无论哪种情况,识字过程的特征都是通过视觉信息接受一种文字符号,并将其录入大脑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属于用字范畴的阅读具有天然的形式上的一致性。有效识字,即对所认识字的巩固率高,数量大,回生率低。我们学年预计通过“低年级有效识字的实践与研究”,探索一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实验条件下的儿童的识字能力明显高于常规儿童,同时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深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三、课题界定:
“开放识字”:社会,是开放的社会;教育,也是开放的教育。尤其是汉字,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课题研究,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学校和教室,凝固的课本,以发展、开放的社会,以儿童的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为“课堂”,让学生在开放化的大环境中识字,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识字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激起学习汉字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随着知识的积累,体验和总结出来的规律的增多,逐步学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让孩子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拓宽识字渠道,小组合作,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3、拓宽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实验学生到二年级实验结束,具有相当的自主识字的能力,熟练地认识2500-3000个汉字,实现独立阅读,基本无障碍阅读。
4、提高独立识字能力,养成自主识字习惯。
五、课题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不断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和群体。本课题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学生应该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喜欢语文,喜欢学习语文。因此,学生进行识字时,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识之有趣、认之有味。
3、全员性原则
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教师的任何教学行为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是让全体学生都参与,使全体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本课题也必须遵循全员性原则,提高全体学生的识字能力,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4、情感性原则
教材里,作者挥生花之笔,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饱和着丰富的情感。汉字,又集中表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小学生的情感是最
易激发的,认字时学生一旦情不自禁、有滋有味地投入到其中去,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
六、研究内容与措施:
根据课题的思想,跳出了单纯的“为识字而识字”或者仅仅“为了阅读和写作”而识字的思维模式,从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开放汉字育人的功能,探讨其学习的规律和方法。阅读是建立在一定的识字量基础上的,并由此而产生阅读冲动,喜欢阅读,在其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本课题研究中把满足其阅读需要的识字能力的培养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把由识字而激发起的阅读行为逐步引向阅读能力的培养。
1、识字资源的开放:
多途径激趣,以愉悦的情绪识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即使不教他去学,他们也会主动去学。
利用教材资源,营造愉悦识字氛围。新教材的选文非常富有童趣,有的来自日常生活、学习生活,有的来自农村生活、现代社会生活,有的来自童话故事,有的来自科学常识等,这些材料都与学生的生活或经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且在编排上以学生喜爱的儿歌、短句出现,内容明白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为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在教学时,我们正确认识教材作为识字载体的功能,注意以其丰富的韵味活跃气氛,以其生动的情境调动情绪,学生就可以在愉悦的情境中轻松识字。
2、识字形式的开放: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识字热情。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课文特点,把识字任务制定成不同的游戏方案,激起学生的识字热情。在编谜中教师巧妙地渗透了识字方法,学生那种愉悦的识字情感体验得到了强化。反馈结果也表明,生字学得非常扎实。还可以根据每课生字的特点,把儿歌、表演、画图等多种游戏形式引进课堂,让学生喜欢识字。
3、识字方法的开放: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指事,还是会意、形声,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尽管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识字、创造性地识字,但如果忽视了识字教学的灵魂,任由学生怎么识记都行,那么要想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难了。因此,应重视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渗透一些
汉字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汉字的形、义,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风光。
据统计,形声字在汉字中占了90%左右,识字教学若能让学生掌握形声规律,学生便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在学习一个形声字的过程中,学生或模糊或清晰地感受到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再在教材随后的编排体系中出现的让学生体会形旁与声旁的关系时,学生进一步感受了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提高了识字效率。
会意字往往是合并几个意义上有联系的字,显示出新组成的字的意义。在教学时,我们启发学生通过对各部件的综合考察,“会”其合并这“意”。如“笔”教学时,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说说毛笔的组成,再观察“笔”的字形,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这种会意字的教学,不仅让学生领会了字义,见形知义,更领会了我们祖国文字的巧妙创意。
象形字起源于图画,我们可通过看图,认识事物的特点,再让学生看古代的象形字,然后再看现在的楷体字。将字图对照,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演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
4、识字环境的开放: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的识字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识字。我们主要利用这三种识字环境:
(1)是在家庭环境中识字。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在农村,家长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我们利用家长会和平时让学生传带的“给家长的话”,向家长作好宣传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如:孩子喜欢看电视,对电视中常出现的字,家长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一认,经常问一问,考一考;对孩子喜欢的画报、图书、卡片进行亲子阅读„„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教孩子识字
(2)是在社会环境中识字。引导学生在上学途中认厂牌名,还有各个村的村牌名、河上的桥名、公路边的公交车牌,大街上的广告牌等,再凭借教材有意识地引导,促成学生在社会生活环境中识字的习惯。
(3)是在学校环境中识字。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校园里扑面而来的校名、校风、小学生守则、班级名、同学名、课程表、黑板报、名人名言、班级风采栏等文化设施和竞赛园地,都是学生丰富的识字素材。教师应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学生就会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
5、识字评价的开放。
学生的识字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识字过程以成长记录袋的评价结合起来。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对象:一年级
2、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八、课题实验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
①确定研究内容,制定实施方案;
②申报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1年6月
① 构建新教材识字教学的新途径;
② 探索研究落实有效识字教学策略和操作方法。
③ 进行有效识字的课外辅导与实践等活动;
④ 及时记录与整理教学的体会与经验并撰写案例、论文。
3、总结阶段:2011年7月。
① 整理分析与处理有关数据、材料;
② 整理相关的教学论文、案例、课件等;
③ 撰写结题报告。
九、预期成果:我们希望经过这样的实践研究,最终孩子们对识字充满了兴趣,他们变得越来越喜欢读书了。这样我们识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遇驾夼完小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