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扬州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二室 陈香
一、教材的框架体例
二年级(下册)的编写体例与一(下)、二(上)相一致,仍然由习惯篇、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四个板块组成,单元练习中的“口语交际”部分出现了三个前几册所没有的新面孔——“说说写写”。(练习4、6、8,“说说写写”代替了“口语交际”。)
教材作如此微调,用意有二:一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一学段提出了写话的要求,教材在本册作了落实;二是为了更好的向习作过渡。之所以把说说写写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是考虑到写话的时机,安排过早,学生识字数量少、生活积累少,容易让学生对动笔产生畏难情绪,而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汉字的积累,有了三个学期口语交际经验的积累,有了一些生活积累之后,经过半个学期的写话练习,完全可以水到渠成地完成向习作的过渡。
二、关于“习惯篇”的教学
本册“习惯篇”安排的是:勤查字典,主动识字。安排这两项跟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紧密相连。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阅读愿望,但他们的识字量不多,阅读中常常会遇到困难。因此,选定“勤查字典”作为本学期“习惯篇”的重点内容,旨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技能和习惯。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教材在六个练习中的“学用字词句”板块里安排了有关部首查字法的知识和训练,并在多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中安排了有关查字典的作业,以与“习惯篇”呼应,巩固强化。“主动识字”这一习惯的培养,更是渗透于教材的各个板块。这样,通过全册教材的通盘考虑,给学生习惯的培养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学生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与主动识字的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将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每一次语文学习和实践之中。“习惯篇”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养成“勤查字典”和“主动识字”习惯的重要性,并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积累、培养的过程。单元练习中的“学用字词句”的教学,要充分发挥教材所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查字典”的方法。“识字课文”的教学,要努力让学生体会到汉字造字的一些规律,并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进行识字。进行生字词的教学,要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来识字、记字,运用查字典来认字、解词,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想出记字的窍门,培养其识字兴趣和主动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通过报纸、图书、广告、路牌、电视等各种途径来识字,以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单靠几课时的“习惯篇”教学进行培养,而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始终,在各板块的教学中都应得到重视,这样,养成习惯的目标才能到位。
三、关于识字的教学
本册教科书仍用“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方法安排生字。共安排了390个生字(其中只认不写的105个,要求能识会写的285个)。
本册识字分两部分安排:一是随课文识字,二是专门的识字课文。其中,识字课文采用了三种形式:词串识字、形近偏旁比较识字和认识特殊偏旁识字。编排这些不同形式的识字课文,与培养学生“主动识字习惯”紧密相连,能有效地揭示了汉字结构的规律,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主动识字、自主探究愿望。在单元练习(练习7石柱风情的词串)中,也安排了一定量这些类型的识字练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识字方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运用机会,以便形成习惯。
教师宜发挥识字教材多功能的优势,根据不同类型识字课文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教学形近偏旁比较识字和认识特殊偏旁识字,可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中实物图形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有条件的还可以运用课件来展示偏旁的变化过程。然后,归纳、总结这类识字、释字的方法,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激起他们探索汉字造字奥妙的兴趣,为其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打好基础。“词串”识字,是将意思相关的词语集中在一起,分别看,好像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整体读,琅琅上口,韵味无穷,分明是一首韵文小诗。由于每一行的三个词语采用的是意象并置的手法,词语与词语之间留有空白,也就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时,可通过指导看插图、诵读词语来开启学生的想象,让一个个抽象的词语化作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之后,可有意识地让学生来探索“词串”的结构,体会词串韵文的结构美。还可以让他们也试着按其结构说上一两句,这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当然,教学中不应仅仅把它当作集中识字,更要看作是一篇韵文、一首小诗,要充分运用朗读这一手段,让学生在读中认识事物,在读中感悟语境,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陶冶性情,在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本册识字教学还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进入三年级,读写训练提到日程上来。教师们在进行识字教学时,也可试着走“教——扶——放”之路,引导学生自己识字,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要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本册教材识字教学的“承前启后”作用。
我们知道,第一学段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第二学段则要逐步向以读写为重点过渡。小学生进入三年级,读写训练提到了日程上来,识字教学“扶”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放”的成分逐渐增多,识字教学也要由“扶”到“放”。这也是本册教材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和习惯的出发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此外,学生进入三年级,课文注音形式也有变化。第一学段的课文是“双行阅读”,学生遇到生字,只要读读上边的注音,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便可解决。自三年级上册开始,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如果学生第一学段所学生字回生过多,则势必给阅读课文造成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不光要完成本学期的识字任务,还要复习巩固前三个学期所学习的生字。
本册识字教学的安排还注意到为下一步识字教学作好铺垫。除了继续重视打好笔画、笔顺、偏旁、结构等方面的基础外,还十分重视部首查字法的训练。在“单元练习”(练习1、2、4、5、7、8)和课后“练习”中(课文4、12、20)设计了大量的部首查字法练习,务必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部首查字法。(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音序查字法,但无法查检不知道字音的生字。)所有这些,都是为形成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作准备。
随着学生所学汉字越来越多,形似偏旁张冠李戴的现象便难免发生。本册教材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形近偏旁的比较,就可促使小学生认识上的分化,从而预先防止了一些可能产生的错别字。如我们让学生知道了“竹”代表竹子,“艹”代表草木,他们就不会再将“箩筐”的“箩”与“菠萝”的“萝”混为一谈。
如何发挥好本册识字教学的“承前启后”作用? 一是要注意随时巩固已获得的识字成果。
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册生字。其中一上的生字相当一部分是基本字或使用频率高的字,可能回生得比较少。一下、二上的生字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而且结构复杂的字多了,意思抽象的字多了,使用频率低的字也多了,有的生字学过后从未在课文中再现。这些因素造成了生字回生率的上升。
怎样巩固生字呢?一些人往往把巩固生字的希望寄托在大量、机械的抄写上,以为抄写的遍数越多便越巩固。事实并非如此,那种毫无针对性的疲劳轰炸只能败坏学生的胃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正确的方法应当是“识用结合”。要加强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要鼓励学生多写话。这样做,不仅可以打好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而且能够提高生字的再现率与使用率,有利于巩固已学过的生字。
二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这也是本册“习惯篇”要求的一个重点。
让学生主动识字,必须要有内驱力。小学生喜欢读故事,可以告诉孩子,要想读懂这些精彩的故事,就得认识大量的字还要充分发挥汉字本身的魅力,让孩子感到识字很有趣。练习6“学用字词句”设计了一幅有趣的文字画,就是要展示汉字的这种魅力。汉字本身就是画儿,如“鹿、龟、森、林、月”,学生一看就能认识。汉字的这种生动形象的表意性质,是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
教学实践一再证明,适当地剖析汉字的造字规律,特别是形声规律,有助于形成儿童的独立识字能力,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如本册出现了“晓”、“浇”、“绕”、“烧”等生字,可以编这样一个歌诀:没有水怎么“浇”?没有火怎么“烧”?春蚕吐丝弯弯“绕”,初见日光知拂“晓”。押韵上口,还说明了字理。教《沉香救母》一课中的“泪”,便可启发学生说说“泪”为什么是“水”加“目”?学生通过思考便能说出:“因为泪水是从眼睛里流出的,眼睛里流出的水便是‘泪’。”从这些例子,儿童就能感受到汉字的构成是很巧妙的,是很有道理的。
三是可结合纠正错别字,揭示汉字的规律。
如学生经常把“染”右上的“九”写成“丸”,我们便可告诉学生:古代的颜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所以下面是个“木”,右上是“九”。“九”表示许多次的意思。又如学生经常把“篮球”写成“兰球”,便可告诉学生:最初的篮球运动是将球投进篮子里,而篮子大都是用竹子编的,所以“篮”字是竹字头。
这种追本溯源的识字教学方法往往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并喜爱上汉字。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汉字规律,便能学一知十、一通百通,这对于学生日后独立识字、主动识字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四要鼓励儿童自己想出记字的窍门。一切知识的建构都离不开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想出记字的方法,能够终身不忘,也有助于形成他们主动识字的习惯。一个小朋友这样记“串”字:这是“羊肉串”的“串”,两个“口”是两块羊肉,一竖是穿羊肉的铁条。多么有趣!多么有创造性!五要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以外的资源、课堂以外的学习渠道自主识字。本册练习3“学用字词句”,设计了让学生走上街头,认读牌匾上的字,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主动去识字。这类识字的渠道很多,如报纸、图书、标语、广告、商标、路牌、电视、网络等等。
学生形成了独立识字的能力与主动识字的习惯,就能通过多种渠道识字,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学生识的字越多,其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就越强,从而形成识字活动的良性循环。
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评价建议
到二年级下册为止,我们教材共安排要求会写的生字996个,只要求认识的生字1577个。识字与写字的评价,既要以本册安排的生字为主,也要考虑到对前三册生字的复习与巩固。对已经学过的生字,基本上应该让学生分别按要求予以掌握,特别是那些基本字(独体字、部首字)以及构词能力强、使用频率较高的合体字,更应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的标准主要应是“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大体上懂得字义”,要求会写的字再增加“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评价学生的写字,我们一要看写得对不对、写得好不好;二要看握笔方法、写字姿势正确不正确,笔顺是否规范,行笔是否到位;三要看喜欢不喜欢写,能不能始终都认真写。把这“三看”综合起来加以评价,更为科学、合理。
识字有规律,“程序”应把握(识字教学的十个程序)
怎样进行识字教学呢?如何把握识字教学的规律呢?怎样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种识字的方法呢?
我认为,指导一个生字需要走这样的几个步骤:(以二年级《识字2》“碧水”为例。“碧”是生字,“碧水”是词语)
第一步:读生字“碧”。在课文田字格内,先读“碧”字的拼音与这个字------“碧”;
第二步:教师出示拼音。
教师在黑板田字格上方的拼音格里写出拼音,并提醒学生这个字的拼音是一个两拼认读音节。然后让学生读一次拼音。(教师要提醒学生音节有什么特点。学生全神贯注地看,心里默默地读)
第三步:观察。
先让学生在课本上观察这个字的写法:什么结构?笔顺笔画里最容易错的地方与比较难掌握的笔画,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占位。(至少观察20秒)
第四步:指导书写“碧”。
教师在范写时,要提醒学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占位,特别是指导“石”字的第一笔一定要长一些,能托住上面的“王” 与“白”。(学生全神贯注地看)
第五步:包括拼音读生字,连续两次。然后教师在田字格外随机出示“水”字,与“碧”组成词语“碧水”。(二年级的识字板书是带生字的词语;而一年级的板书只是田字格里的生字。)
第六步:识记。
怎样才能记住这个字呢?你有什么妙招记住这个字等。(上下结构“石” 字旁,“王”“白”坐在石头上。这个顺口溜,起码让学生记住什么结构,如何快速记忆)
第七步:书空二次。
第八步:看课文插图,理解“碧”字的意思。什么是“碧”呢?就是绿的意思,碧绿的意思等。读原文词语“碧水”两次。
第九步:拓展词语。“碧”能组成“碧绿”、“碧空、”“碧蓝”等。第十步:写字。
指导完本节课的生字之后,下课前10分钟让学生在田字格本上写两遍生字或与生字组成的词语。本人观点:
1、这是一个识字教学的程序,可以动态生成或在学生把握这个程序之后适当减去第一步。一年级的学生不能随意砍掉任何一个步骤。我们要有这样的一个意识:第一学段的识字是重点,尽管生字蕴藏在短文里,理解内容是非主流教学,而识字教学是主流教学,应在读文中停下来识字,又在识字后衔接上读文。读一读,识一识,认一认,写一写,再读一读。
2、部分教师却把分析理解感悟放在首位,一听说有人听课就讲第二课时,分析充斥课堂,也不指导生字了。美其名曰,第一节学完了。要知道,第一学段识字教学是两课时完成的,不是一课时就能完成得了的。所以你淡化的是识字的重点,重视的是分析理解。
3、有了识字的程序,学生在第一学段的两年中,基本形成了一种识字的定势思维规律,一看就知道教师的套路,便于学习,便于思维,便于从中学到识字的方法与把握识字的一般规律。教师也不用今天一个方法,明天一个创意,后天一种办法,弄得学生无所适从,摸不着教师到底是让学生怎样识字。那样,教师只能要求一步,学生动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如何进行;而有了这十步的程序,学生就会看一步,走十步。这就是“举一反三”和“闻一知十”的方法。是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
四、关于阅读教学
本册课文共24课,分为6个单元。1-4课为“春光篇”,可闻内容大多与春天的物候有关;5-8课为哲理篇,意在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人生哲理;9-12课为亲情篇,主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13-16课勤学篇,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17-20课为爱国篇,主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了解一些祖国风光和民族风情;21-24课为科技篇,主要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操作方法):
第一课时,读得正确;在阅读中纠正读音,学习两类生字,扫清障碍,识记生字,指导读的正确,必要时可以引读、范读。指导书写至少二分之一的生字(田字格中的生字),其它生字留在第二课时完成。
第一步: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识生字。(圈——生字;标——段落;通——课文)
第二步;自读(或齐读)课后田字格里生字和绿色通道里的生字,连读两次。第三步;指名朗读,逐段指导。先正音、纠错、辨析、断句等。然后以段出示生字(两类生字),进行识字(以段相对集中生字)。再重点提取1--2个生字进行指导书写。
第四步:以课文里最主要的一个词语或一个关联词语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第五步:如果有时间,自读一次课文或复习巩固一下识字。
第二课时,读得流利。在阅读中完成剩余部分的识字任务。要指导长句子的断句,要在学生朗读中指导到能读出人物、植物、动物、景物的语气、神态、动作或表情。要指导读好描写景物的优美语句。能让学生读得摇头晃脑,读得朗朗上口。一二年级重点在语感的指导上下功夫,而不是在分析理解内容上做文章。第二课时结束时,学生能知道这篇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意思,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道理)即可。
第一步: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或者出示生字、巩固生字,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步:指名朗读,逐段指导。(要读出人物、动物、植物的语气、情感、神态、心理、姿势的变化; 要让学生找到语言表达内容所具有的味道。一定是依据文本指导读,而不是空洞说教。)
第三步:在读流利基础上逐段解决遗留下来的生字。
第四步:在读完全文,完成识字任务后,回顾课文重点内容,点亮人文性(重在工具性,点亮人文性)。(2---3分钟)
第五步:依据课文内的重点词语或关联词语或其他捕捉训练点,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落脚到写好几句话上。
阅读教学的建议
阅读教学——精心组织好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在与文本的自主性对自主性对话中完成立体的建构。
课堂上发生的对话是多元的,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始终应该是老师关注的重点。教师必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主读书、独立探究的机会,保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顺利展开并取得效果。
1、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衔接。
文本的呈现方式只是一些单个排列、静止地躺在纸上的文字符号。阅读时,学生需要去辨认这些符号,再按语义单位对它们进行分割组合,然后动用自己的发音器官把它们顺畅地读出来。这样,静止的文字符号才能复活—变成有声有色的话语。这是对课文的认读过程,能否顺利完成这一过程,不仅影响现时阅读的效果,而且对今后高一级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巨大的制约作用。低年级学生读书时生字较多,对文字符号的辨认速度缓慢,语义组合有困难,视觉、发音等器官的动作配合不协调,认读能力不强。因此,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做到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们要将力气用在培养学生借助拼音、图画等,快捷准确地认字、识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并按照表达的需要读出轻重缓急,尽快实现“认读同步”上。这是实实在在的“字词句的训练”,也是初步的语感体验过程,千万马虎不得。到了第二学段,学生认读能力有所增强,生活阅历随之丰富,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在继续重视培养认读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以自己的生活经历走向作者的生活经历,从而将对话活动引向深人。这样,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各种学过的知识和人生体验才能向读物的聚光点奔涌,学生必须积极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才能对文本话语作出有主见的应答反映,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与作者进行精神沟通,获得精神的滋养。二年级下册正处于承前启后的特殊阶段,既要夯实基础,又要着眼未来。
需要提醒的是,阅读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读书实践来习得语言。苏教版小语教材强调熟读成诵,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学生熟读成诵的过程,同时也是以文本的规范语言改造自己的日常语言的过程。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接纳文本的新鲜词汇和巧妙句式,接受文本带有文学色彩的优美语言的熏陶,最终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2.逐步构建“对话型”阅读教学新机制。
根据“互动——合作”的理念,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模式来构建“对话型”的课堂教学。
感悟式。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达到以读悟义、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如学习《蜗牛的奖杯》时,可设计这样的教学流程:第一步,让学生自由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在必要时指导一下长句停顿的方法;第二步,要求学生带着把“这是一只()的蜗牛”补充完整的任务去读文本;第三步,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概括故事情节,再读文本;第四步,精读文本,谈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复述、概括能力,而且学生在每一次阅读中都有所感悟、思考。这就是学生和文本相互对话并有所感悟的过程。
探讨式。探讨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对话过程中的交接、冲突、介入与融合。在语文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先认真倾听学生对作品的初步认识,了解他们的初步感受。然后,教师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并随时鼓励学生质疑或提出异议。在学习《狐假虎威》一课时,学生对狐狸的角色定位产生了争议,部分学生认为它的行为也有可取之处。我们便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讨论争辩,进而感悟文本,把握文本内在的价值取向。
创生式。“创生式”教学,在于顺时而作,应运而生;在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于变教教材为教学生;在于尊重差异,活用教法—“能写的则写,善画的则画,会说的则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发展人,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相反,如果教师漠视学生学习兴趣,按部就班执行备课的“既定方针”,哪怕教学设计得再周密,组织得再巧妙,打磨得再精细,它与学生也是“油水隔离”。因为这样的“设计”与“组织”,它忠诚于教案,却背离了学生;它进行着表演,却没有观众;它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它实现了控制,却封锁了自由;它塑造了共性,却泯灭了个性。长此以往,学生怎能不万马齐喑,课堂怎能不死气沉沉,人文怎能不丧失殆尽?
阅读教学的评价建议
“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对本册阅读这一块的评价,在要求上应该侧重于“感受、理解”,即评价的要点放在“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乐于与别人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的感受和想法”;“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等方面。
五、关于课后作业
1、关于课后作业的编排
课后的作业设计体现了“三维融合,各有侧重”的思想。不仅仅是巩固学得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本册课后作业共有五个方面:1.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2.写字;3.查字典;4.词句的积累和运用;5.实践性、探究性、创造性作业。
第一方面课后作业把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放在最前边,这不单单是一个安排顺序问题,这充分反映了教材对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语言的积累运用、语感的培养、情感的熏陶是十分重视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究竟小学生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说,靠教师对内容的繁琐分析,不行;靠教师满堂问,也不行;靠教师布置大量的机械性作业,更不行。其主要途径就是靠朗读。只有让第一学级学生“直接接触”文本,通过反反复复地、原汁原味地朗读课文,才能真正地“入境悟情”,才能真正地“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二年级下册”共有24课,有21篇要求朗读,约占总课文的90%。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很难一蹴而就,它需要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第一学段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趁着记性好,让他们的小脑袋里装些诗文佳作,积淀一定量的语言经验,这对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是极有好处的。“二年级下册”有13篇课文要求背诵,约占总课文的54%。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了3次默读,这为今后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奠定了基础。教材还安排了1次“复述课文”,3次“讲故事”,这都有利于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培养口头表达和创造思维能力。
第二方面是写字。《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指出:“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为了让第一学段学生打好这一基本功,“二年级下册”延续“二年级上册”的做法,按笔顺规范展示了部分生字的笔顺,其目的是突出写字的难点。其余的字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记忆笔顺和字形结构,然后,将所有能识会写的字在田字格里描红。有人认为,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字只要写正确就可以了,何必下这么大的功夫让学生去描红、仿影和临写?我们认为这种“重对轻好”的观点失之偏颇,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不单是一个技能问题,在写“好”字的实践过程中,也伴随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如,热爱祖国的情怀,认真学习的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审美的情趣和良好的习惯„„在某种意义上,这比写“对”高上一个层面。
第三方面查字典。“二年级下册”的课后作业安排了3次用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让小学生分别对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和难检的字进行查检,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第四方面是词句的积累和运用。
词语的积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读读,抄抄,再听写。意在巩固识写,强化对词语的记忆。2.读读词语。增加这种形式,意在让学生积累一些由熟字组成且有活力的词语。另外,还有几种,如:第7课《蜗牛的奖杯》,将两个同义词进行比较。第8课《狐假虎威》,将一组词语通过表演进行深化理解。第19课《台湾的蝴蝶谷》,将描写色彩的词语进行归类。
句式的积累有以下几种形式:如,第2课《蚕姑娘》,将“蚕姑娘脱下旧衣裳”和“蚕姑娘换上新衣裳”合为“蚕姑娘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通过读句子,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有承接关系的句子并作一个句子,主语可以承前省略。第10课《沉香救母》,通过读“沉香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等句子,让学生初步感知表示“两事时间上前后紧接”的句子结构方式。通过读句子,还让学生感知在名词前面加上修饰语,句子就具体;表示因果的复句,可以先因后果,也可以先果后因;运用词语要做到准确„„在教学时,教师万万不可向第一学段学生讲语法和修辞术语,可根据他们的理解水平,深入浅出地进行引导,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课后作业中,分别安排用“觉得”、“忙着”、“已经”等词造句。每道题有2~3个例句,有的出自于本课,有的出自于前面课文,有的是联系生活实际而设计的。目的是从不同角度给学生提供范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词的用法,以便进行模仿。
第五方面是综合性学习。《语文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二年级下册”对综合性作业的设计作了探索性的尝试。这些作业大多富有情趣,开启思维,引发想象,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第一种:侧重于教材资源的开发。如,第12课《木兰从军》,“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第ll课《沉香救母》,“‘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想象一下,这时他们会说些什么?”第7课《蜗牛的奖杯》,“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等,此类作业具有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在读写结合中,课文的字里行间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写资源。学生驰骋想象,进行再创造。不必去刻意追求划一的“标准答案”,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高了读写实践能力,培养了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种:侧重于与其它学科的结合。如,第3课《月亮湾》,“你的家乡哪儿最美?试着画一画,再向同学们做介绍。”第22课《猴子种果树》,要求“演一演”。第14课《“黑板”跑了》,让学生“找几个关于专心学习的成语,做成小书签。”第17课《歌唱二小放牛郎》,“课后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让学生在跨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第三种:侧重于搜集资料。如,第1课《古诗两首》,“搜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第15课《晚上的“太阳”》,“找一找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再读一读。”第20课《欢乐的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吗?”这样,就为今后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作好铺垫。
2、关于课后作业的教学建议:
一要树立正确的作业观。教师要把课后作业提到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去认识。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去自我表现。通过课后作业的实践,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倾注关爱,只能引导激励,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制约束,更不能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二要强化目标达成意识。课后作业题是每篇课文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只有每课的目标落实了,才能确保小学阶段教学总目标的实现。因此,要强化目标达成意识,把课后作业的教学当作教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如,朗读课文。初读时,必须把课文读通;精读时,必须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这样循序渐进地将每一课的课后作业加以实施,“二年级下册”的教学目标才能一一落实。
三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作业质量的重要保证。作业要尽量在课内完成。如果教师用自己的讲充斥整个课堂,占用了学生主动活动的时间,课后作业必然推至课外。这样,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再一方面没有师生和生生的互动,课后作业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四要创设宽松操作氛围。根据教学实际,可以对课后作业进行适当的增、删、改、换。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可以让他们自行设计作业,如,同一课有的可以有感情地朗读,有的可以表演,有的可以绘画„„这样就能鼓励创造,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充分体现人的价值,获得成功的愉悦。另外,做作业的形式要有趣味性。如,可采用“摘苹果”等形式让学生“读读词语”;可运用“竞赛”等形式去“朗读课文”;可用“演一演”等形式去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写字”后,可办“小小的展览会”;“综合性学习”可与语文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一种欢乐、宽松的氛围中去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李红玲
一、教材的框架体例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国标本)二年级上册是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它共分四个部分:习惯篇、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识字”安排了2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5课,共23课。每单元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分四个板块: 学用字词句、写字训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教材各部分的编排特点都十分有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那该如何用好这册教材,让儿童乐学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课标中低段目标要点
二、课标中低段目标要点
1.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低段重点;认写分流,不加负担;认要记住,写要规范;写字姿势,正确好看;巩固拼音,能查字典 ;独立识字,方显能干。2.阅读
喜欢阅读,培养语感;读通读顺,体验情感;学习默读,发展语言;主动提问,大胆发言;积累词句,养成习惯。3.写话
写有兴趣,乐用词语;学用标点,错了不急。4.口语交际
学会倾听,了解要点;交谈有礼,自信自然; 积极讨论,乐表意见。5.综合性学习
培养好奇心,提问共讨论;勤看勤活动,表达不拘形;课内外结合,注重探究性
三、编写特色与教学建议
(一)习惯篇
《课标》在“总目标”里就明确要求“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苏教版“国标本”从二年级上学期就安排“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篇”,其主旨非常明确:
第一,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积极开发小学生的早期阅读。第二,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给儿童打好学习语言的基础。第三,着眼于明天的发展,努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将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每一次语文学习和实践之中。
(1)加强指导。教师要有耐心,切不可急功近利,可以从学习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最起码的阅读能力抓起。利用晨读时间,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每篇课文,要求背诵的章节一定要背会。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沟通。
(2)勤于检查。教师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经常抽查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情况,采用表扬和婉转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单靠几课时的“习惯篇”教学进行培养,而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始终,在各板块的教学中都应得到重视,这样,养成习惯的目标才能到位。
(二)识字写字 1.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采用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的方法编排内容。其中安排了两个单元(8篇)集中识字。其内容贴近生活、形式呈现活泼,富有文化品味,有利于学生多元识字。集中识字课文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词串识字包括“识字”1、2、5、6课,它将意思相关的词语围绕一个中心集中在一起,要识的字就在这些词语中。每一课中,分别看,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好像一首小诗。学生在借助词串形式和情境图识字的同时,认识了相关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这种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的识字安排,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必然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
看图会意识字: 包括“识字”3、7两课。这种识字形式主要是通过形象化的图画让学生体会字义,认识象形字和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后面附有韵文,意在提供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形声字归类识字: 包括“识字”4、8两课。这种识字形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后面也同样附有韵文,以提供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字义。2.本册识字写字目标:
⑴ 准确认读406个生字。
⑵ 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27个常用偏旁。
⑶ 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6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能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
⑷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
⑸ 初步汉字的一些规律,会查字典,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3.识字教学建议
(1)把握本册教材各类识字的特点。
词串识字:诵读词串,轻松识字。看图会意识字:图字对应,形象识字。形声字归类识字:品读短语 理解识字。课文识字:自读课文,语境识字。
会认的字:读准字音,认识模样,巧妙识记。会写的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工整书写。(2)教给识记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识记的方法,就等于让学生掌握了主动识字的工具。学生在自主性、趣味性的观察、比较、分析中能很快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常用的识字方法可以归纳为“五个一”。
① 数一数: 用数笔画、笔顺的方法识记一些独体字。
② 比一比: 把字形相近或含有相同部件的字相比较,找出异同点,如“夕——多”,“梅——海”。
③ 分一分: 把合体字分成几个部分识记,这几个部分大都是熟悉的字或部件。如蛇(虫、它),吐(口、土)。
④ 编一编: 根据字形特点,编字谜或顺口溜,以帮助识记。如“识字1”的“夕”可以编成“加一横不好,加一倍不少”;“归”可以编成“一竖短,一撇长,一座山,倒在旁”。
⑤ 问一问: 适用于识记形声字。如教学“锚”和“泡”这两个字时,可以分别让学生想一想:“锚”和“泡”为什么是金字旁和三点水旁?怎么记住这个字?
(三)阅读 1.教材特点
(1)主题组元,关注生活,视点新颖。 二单元:多彩生活 三单元:美好心灵 四单元:学会做人 六单元:好学奉献 七单元:冬日情怀 八单元:自然赞歌
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3篇,其中韵文6篇。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有革命传统教育的(《朱德的扁担》),有赞美人间真情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有关注乡村生活的(《乡下孩子》),有揭示自然现象的(《云房子》),有反映动物天地的(《小动物过冬》),有劝勉勤学苦练的(《梅兰芳学艺》),有点明学无止境的(《小鹰学飞》),也有崇尚科学实践的(《有趣的发现》),等等。这些选文贴近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在时空跨度上纵横古今中外,在内容编排上涉及人事景物,在体裁上多为儿童喜读乐背的诗歌、童话和故事等,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加之插图再现了课文意境,富有儿童情趣,有助于激发想象,启发思维,理解课文内容。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朗读、背诵、复述,旨在增加儿童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坚持练好写字的基本功。
三是读抄常用词语,有时练习造句,从而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为便于实施,第三册“习字册”除继续按课安排生字的描红、仿影与临写外,还增加了抄写常用词语的内容。
这样的安排,简约实用,抓住了关键,学生能远离烦琐机械的练习,高效率地达到《标准》规定的主要目标。2.本册阅读目标
⑴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⑶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3、教学建议
低年级是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要一点一点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默读能力;要更多地通过听读体会和朗读体验来理解内容,而不是主要靠讲解理解内容。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
一是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要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切实过好“认读”关(正确认读
读得连贯 形成顺畅的语流)贾志敏老师曾说过:“只有读得流畅,才可以说得清楚,写得明白。高明的老师是变着法儿让学生反复读书。”正确地读,是流利地读和有感情地读的基础,也是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所谓正确,每个字都要发音正确,特别是要读准生字的字音;用普通话读,要杜绝地方音;还要读好轻声、儿化等。二要做到,不一字一顿地读,能按句逗停顿;也不每个字都拖长声音地唱读。三要进一步做到,长句子中和段落之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要自然停顿。教师要舍得在“读正确”上花时间。特别是对生字的字音、易错读成地方音的字的读音要重点加以指导。对于停顿,可用范读让学生体会和学生自读体验的办法,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领悟停顿的规律。
二是落实阅读中的语言训练
阅读课文,不仅要知道“写了什么”,还要体会“怎么写的”、“写得怎样”。而对于第一学段的小学生来说,这种对遣词造句的领悟并不要求作理性的讨究,主要的途径还是出声的朗读。在读中品词析句,要善于选择训练的切入点。
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中有这么一句:“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教学时,可让学生结合插图,先去掉“边儿”这两个字读读这句话,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不同,学生就会明白“翅膀边儿”才是准确的。再读这句话,“边儿”就能强调重读了。
(四)“单元练习”部分
“学用字词句”中的几个题目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这种编排本身就具有趣味性,要注意让学生在读、写、说、唱、画、做的自主实践中识字、写字、学用词句。
“读读背背”中的成语歌是教学的重点,而背诵成语又是教学的难点。虽说教成语歌不必字字落实求甚解,但背诵记忆毕竟要先有所理解。根据成语歌的特点,有的须通过观察相关事物理解,如“练习1”的成语歌:“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和“练习5”的成语歌:“滴水成冰/地冻天寒/鹅毛大雪/雪兆丰年”,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当时的气候特征,从相关景物中感受成语意思。有的成语歌可联系相关课文理解,如“练习4”中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可联系《小鹰学飞》理解;“练习6”中的“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可以结合《梅兰芳学艺》理解。借助生活经验也可以理解有些成语歌的意思,如“练习3”中的成语歌:“风吹草动/雨过天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见闻解释这些现象。
(五)“口语交际”:
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要注意利用训练题中的文字提示和情境图创设交际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或亲身参加表演,模拟再现情境;还要通过设置悬念、假设情境、合作表演等,让学生在有强烈表达欲望时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也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如教学“练习2”中的《学会请求》,导入新课时,可预设一个情境(如某同学忘记 6
带文具了,他会怎么说,怎么做),揭示课题后,再让学生借助情境图,自主尝试或师生合作,演一演李春燕是怎样向奶奶请求的。教师要注意“导演”不同的情节,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白: 是否说清楚了请求的内容,提出请求时是否有礼貌,提出的请求别人能否做到,是请求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还可由教师提供或学生假想出其他的“请求”情境(如鬃想请爸爸带他去公园玩),合作表演,巩固深化。最后,联系生活,组织讨论交流: 你在生活中是怎样(或打算怎样)向别人提出请求的?
感谢大家的聆听,能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如有讲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第三篇: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2篇课文。
其中有8组教学内容(即8个专题):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还有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八组课文之后,有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
(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
二、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0、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11、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培养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典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认识隔音符号。
3、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能在观察图和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通顺的话。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6、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借助字典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利用周末作业和学校作业展示的要求,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新庄子小学
范爱军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很高兴能参加这次小学语文教材梳理的培训,下面我对使用二年级语文教材教学的几点反思和困惑,和同行们一起交流一下。
一、教材分析
二年级语文教材上册和下册一脉相承,教材内容丰富而蕴含教育、文化价值,具有时代特点。教材体系开放而富有活力,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更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明确而富有整体性。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学习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会认400个字,会写300个字。
3、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培养独立的识字能力
4、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学习默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7、讲普通话,愿意与人交流,会倾听,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8、对写话有兴趣,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9、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下面我对二年级语文教材教学中的识字和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写话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识字和写字教学
二年级是识字写字教学阶段。我发现二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上册要认450个生字,会写350个生字,下册要认400个生字,会写300个字。不再安排集中识字,而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但识字教学仍然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应继续遵循“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具体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识字教学:
“三步一等”识字法
第一步:预习课文,探究规律,自主识字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用浅色的彩笔将课文中的生字词标出来。这样,生字词在文中处于比较醒目的位置,学生每次读课文时,一到这儿就会引起对生字词强化记忆。这样做,既符合教学目标中提出的在课文中识字的要求,又能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自觉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在生字的初次认读中,要求学生一定要要读准音,学会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识字,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减偏旁等,也可利用猜字谜,编儿歌等多种形式识字。如:编写字谜:头发旁边三滴水(泼);危险的月亮(脆);老总的耳朵(聪);眼睛困乏(眨)„„
第二步:小组合作,展示自我,识字过关
在教学中,我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初次认读情况。首先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生字的好方法,挑选优秀的识字方法在全班内交流。然后进行生字过关,检查每个同学对生字的认知情况。检查方式既可以采取组内同学互查,也可以小组之间比赛互查。教师最后对检查中的易错字重点指导朗读。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无论读或写,凡遇到不会的字都要查字典,及时表扬鼓励,进行查字典比赛,逐步养成习惯。识字过关既有每一篇课文的生字过关,也有每一单元学完后的巩固过关。
第三步:形式多样,内外兼收,加强巩固 猜谜”、“鼓掌传字”、“形声字扩展”、“找朋友”、“听音找字”“玩扑克”(将生字卡片变为扑克)等。学生在课间做这些游戏,乐此不疲。
内外兼收,指的是学生不仅要认识书中的生字,而且要学会在生活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阅读中识字,是巩固识字的最好方法。这就实现了教学目标中提出的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要求。
一等:循序渐进,允许差异,反复识字
汉字教学时,我们每个老师,每个班级都会遇到那么几个不能完成识字任务的学生。对待这部分学生,要学会等一等,允许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有不会的内容。生字学习本来就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写字教学:(一)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姿势端正,书写规范,整洁认真
(二)加强对课文中易错字的书写指导
本册教材中易错字有“溪”“烧、浇、绕”“展”“泼”“慌”“商”“染”等,首先,在教学这些生字时,对特殊的笔画要重点强调,使之形象化,生动化,可以追本溯源辨字形。如一尘不染的“染”字,学生经常会把右上角的“九”多加一点写成丸。那 “染”字为什么上面是个“九”而不是“丸”呢?教学时不妨跟学生讲讲“染”的故事,和学生一起分析三个偏旁各自代表的意思。染,三点水,表示和水有关;木,这里指草木染料;九:表示次数多。然后再把三个偏旁的意思贯穿起来,就是“染”字的本意:将草木染料连同布帛放在水里浸煮多次。学生探讨了染字的构字来历,就不会把右上角表示次数多的“九”写成“丸”了。
其次,不要负性强化易错字。
如“溪、浇、泼、慌”等不要反复强调易错的地方,结果学生对的字型没有记住,恰恰记住了错误的地方 阅读教学
(一)以读为本———“读”是语文学习和教学的基本方法。教材中编选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它们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让学生学习语言,又能让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感上受到熏陶。
1、教学中我提倡学生要多读课文(1)、预习的时候要“五读”,这“五读”不是“五毒俱全”的“五毒”,而是要将课文读五遍:第一遍可以“囫囵吞枣”的读,不求甚解,不求读准;第二遍是一边读,一边将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词画出来;第三遍要求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确,句子能读下来;第四遍要求学生能将课文初步读通顺,句子读准确,不掉字、不错字,不读破句子;第五遍要求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读完后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学习课文要多读。
学习中碰到难点要读一读;碰到重点句子、段落要读一读;碰到优美的地方要读一读;碰到难理解的地方也要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如下册第一单元的几篇诗文都很美,像《找春天》一文中作者用了四个排比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孩子们在春天里的发现。“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笋芽儿》一文中也有许多描写春雨、春雷、春光的优美句子,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读出感情。
2、读书中学会积累
教材中的课文,有的要求背诵全文,有的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我觉得象课文《找春天》《笋芽儿》《泉水》《日月潭》《葡萄沟》《北京亮起来了》《雷雨》等课文都应该全文背诵,诗歌部分更不用说。学生在多读书多背诵中才能积累字、词、句、段,篇等,才能不断的丰富语文知识。
(二)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
阅读教学要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在学习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重视老师的范读
在教学新课文时,我一般采用范读的形式。尽管自己的普通话不那么好,声音也不够优美,比录音磁带和多媒体的录音差远了,但同学们还是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因为在读书中,我可以借助自己略微夸张的声音,不同的表情来向学生传递信息,感悟内容。
第二、选择恰当的读书类型
(1)以读促思型:指侧重知识技能的读,学习下册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单元时多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去思考,体验。如: 《葡萄沟》——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恐龙的灭绝》——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画风》——课文是怎样写风的 《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的书是指什么?为什么?
《我为你骄傲》—— “我为你骄傲”指的是谁为谁骄傲?为什么?
《玲玲的画》——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声情并茂型:指侧重人文情感的读(学习下册第一、第二、第三单元时多采用此种方式)如:
《找春天》——找出描绘春天美丽可爱的句子,读出美感。
《笋芽儿》——找出笋芽儿生长的句子,要响亮的、清脆的读一读。《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研究令人感动的句子,充满感情的读一读 《三个儿子》——你最喜欢的那个孩子
《丑小鸭》——丑小鸭很可怜的句子,要轻声读,慢慢读
(3)熟读成诵型:指向巩固积累的读(诗词佳句、优秀段篇等方面的学习)这三种类型及相互融合,又各有侧重。
第三、选择恰当的读的时机:
(1)整体感知时读(2)学习重点时读(3)遇到难点时读(4)引导感悟时读(5)升华情感时读
第四、在体验感悟中学会朗读
采用直观的、具体的方式去体验,从而感悟人物的人文情感——演一演,读一读,悟一悟,议一议。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小柳树和小枣树》、《酸的和甜的》、《纸船和风筝》时,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来体会。
(三)、重视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
口语交际
每册教材中有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学中应注意:
(一)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话题要提前做好准备。
(二)注意创设交际情境,形成多角度的交流互动。
(三)关注口语交际中的“弱势群体”,避免“一言堂”。
(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给予肯定,使之感受交际的乐趣。
(五)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口语交际的内容
如学习《我们的小制作》,我觉得可以这样设计:
1、布置
首先课前就先要布置学生动手去做小制作。
2、交流
上课时学生带着自己的小制作来,彼此交流,互相观看,可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荐说得好的学生或做得好的学生在班上展示,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互相提问,说说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3、评比
再评一评,谁的手巧,做的小制作最好?谁说的清楚、明白?写作本册教材安排了适量的写话练习,是为了向中年级平稳过渡。教师自己完全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
(一)主要方法:
1、读写结合,降低难度:写话安排在课文或口语交际后,目的是加强读写、说写的结合,降低写话难度。
2、加强写段,平稳过渡:加强写段的练习,为中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
3、宽容欣赏,珍视童真: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写话内容,珍视童真童趣。
4、语言规范,表达新意:注重语言的正确、规范和表达上的新意。
(二)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
比如:
看图写话、绘画日记、观察记录; 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 读后感、仿写;
(1)从造句入手。根据一个词写一句话,要求把话说完整。下一次在这个基础上把话说具体。如用“书包”造句,有的学生写:我有一个书包。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我有一个什么样的书包,这个书包怎么样。以扩句的形式,逐渐训练学生写话,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2)坚持写日记。我要求学生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哪怕只能写一句完整的话也行,要求无错别字,句子通顺。只要坚持天天写,天天反思,一定能提高。
(3)做好学生写话的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秘诀。对学生写话的评价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品。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大力鼓励,把写得好的大力表扬。
四、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1、我们的朗读训练、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最后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是最合适的2、学生一本课本学完,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的积累怎样才能体现出来?
3、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何来评价自己
以上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浅显看法,不当之处,请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第五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教材的框架体例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国标本)二年级上册是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它共分四个部分:习惯篇、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识字”安排了2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5课,共23课。每单元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分四个板块: 学用字词句、写字训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教材各部分的编排特点都十分有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那该如何用好这册教材,让儿童乐学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课标中低段目标要点
二、课标中低段目标要点
1.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低段重点; 认写分流,不加负担; 认要记住,写要规范; 写字姿势,正确好看; 巩固拼音,能查字典; 独立识字,方显能干。 2.阅读
喜欢阅读,培养语感; 读通读顺,体验情感; 学习默读,发展语言; 主动提问,大胆发言; 积累词句,养成习惯。3.写话
写有兴趣, 乐用词语; 学用标点, 错了不急。
4.口语交际
学会倾听,了解要点; 交谈有礼,自信自然; 积极讨论,乐表意见。 5.综合性学习 培养好奇心, 提问共讨论; 勤看勤活动, 表达不拘形; 课内外结合, 注重探究性
三、编写特色与教学建议
(一)习惯篇
《课标》在“总目标”里就明确要求“要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苏教版“国标本”从二年级上学期就安排“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篇”,其主旨非常明确:
第一,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积极开发小学生的早期阅读。第二,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给儿童打好学习语言的基础。第三,着眼于明天的发展,努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将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每一次语文学习和实践之中。
(1)加强指导。教师要有耐心,切不可急功近利,可以从学习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最起码的阅读能力抓起。利用晨读时间,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每篇课文,要求背诵的章节一定要背会。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沟通。
(2)勤于检查。教师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经常抽查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情况,采用表扬和婉转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单靠几课时的“习惯篇”教学进行培养,而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始终,在各板块的教学中都应得到重视,这样,养成习惯的目标才能到位。
(二)识字写字 1.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采用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的方法编排内容。其中安排了两个单元(8篇)集中识字。其内容贴近生活、形式呈现活泼,富有文化品味,有利于学生多元识字。集中识字课文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词串识字包括“识字”1、2、5、6课,它将意思相关的词语围绕一个中心集中在一起,要识的字就在这些词语中。每一课中,分别看,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好像一首小诗。学生在借助词串形式和情境图识字的同时,认识了相关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这种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的识字安排,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必然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
看图会意识字: 包括“识字”3、7两课。这种识字形式主要是通过形象化的图画让学生体会字义,认识象形字和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后面附有韵文,意在提供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形声字归类识字: 包括“识字”4、8两课。这种识字形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后面也同样附有韵文,以提供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字义。2.本册识字写字目标:
⑴ 准确认读406个生字。
⑵ 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27个常用偏旁。
⑶ 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6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能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
⑷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
⑸ 初步汉字的一些规律,会查字典,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3.识字教学建议
(1)把握本册教材各类识字的特点。
词串识字:诵读词串,轻松识字。看图会意识字:图字对应,形象识字。形声字归类识字:品读短语 理解识字。课文识字:自读课文,语境识字。
会认的字:读准字音,认识模样,巧妙识记。会写的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工整书写。(2)教给识记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识记的方法,就等于让学生掌握了主动识字的工具。学生在自主性、趣味性的观察、比较、分析中能很快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常用的识字方法可以归纳为“五个一”。
① 数一数: 用数笔画、笔顺的方法识记一些独体字。
② 比一比: 把字形相近或含有相同部件的字相比较,找出异同点,如“夕——多”,“梅——海”。
③ 分一分: 把合体字分成几个部分识记,这几个部分大都是熟悉的字或部件。如蛇(虫、它),吐(口、土)。
④ 编一编: 根据字形特点,编字谜或顺口溜,以帮助识记。如“识字1”的“夕”可以编成“加一横不好,加一倍不少”;“归”可以编成“一竖短,一撇长,一座山,倒在旁”。
⑤ 问一问: 适用于识记形声字。如教学“锚”和“泡”这两个字时,可以分别让学生想一想:“锚”和“泡”为什么是金字旁和三点水旁?怎么记住这个字?(3)适当运用识字游戏。
第一招:简单有效的游戏辨析法。这个游戏叫“听词选序号”。老师把要写学生辨析的几个同音字写在黑板一侧,用红笔标上序号123„„学生把手放背后,仔细听老师说词语或句子,判断出该选黑板上哪个序号的字,就举出几个手指。小手一举出,老师就对全班学生的掌握情况一目了然。这个游戏费时少,操作简单,反馈迅速高效,可以在识字教学中随时进行。
第二招:顺口易记的儿歌辨析法。如一个老师在教“请、清、情、晴这几个字时,可以通过儿歌“日出天气晴,池塘水清清,说话常用请,天天好心情”来辨析.又如“炮、跑、泡、袍、抱、饱”这串音近形近字可以这样来识记:“小孩穿
衣穿长袍,吃饭吃得肚子饱,出门点火放鞭炮,烫得差点起水泡,吓得撒腿他就跑,伸手还要妈妈抱。”儿歌中既用到了这些混淆的字,又告诉学生每个字的意思跟什么偏旁有关。
第三招:趣味的汉字对话辨析法。如:“庄”对“压”说: “一点也不要放错,错了就永远也翻不了身。”“吞” 对“吴”说: “你的嘴怎么长到头上去了.”“鸟”对“乌说:“不长眼睛的,你眼前能不漆黑一团么?”
刚才我给老师介绍了一些关于识字的方法,现在给大家看看我们第三册识字2的一个教学片段,希望大家能从这个教学片段中获得启发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2》教学片段
师:在国庆的的喜庆日子里,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大典,夜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就更热闹了,我们赶快去看看吧!(播放录像)
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礼炮的声音。
师:教学“炮”字,看到这个字你想起了哪些生字? 生:跑、泡、抱、饱,苞……
师:这些字长得这么像,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炮和它们呢? 生:我会记住炮要用火点。
师:原来这些字的偏旁都和这个字的的意思有关,这就是形声字的形旁,旁边都有一个“包”字,是它们的声旁,找到这些规律,我们就可以更容易辨别这些形近字。
师:出示新字“鲍”,你猜猜,它是什么字?
生:我猜它肯定和鱼有关,我们吃的鱼中好像只听说过鲍鱼,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鲍”。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你已经学会举一反三了。赛一赛:快速读出老师卡片上的字,如泡,水泡的泡。
从这个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根据形声字的规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总结,使之能有效地掌握“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多种识记字形的规律,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能力。
(4)识字写字有机结合。
写字训练是识字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让学生在描描写写中体验识字乐趣,使之认真写字。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个结合——
学生主动分析字形与多次练习相结合。 学生主动分析字形与多角度组词相结合。 学生主动分析字形与汉字书空相结合。
请老师再看看这个教学片断,还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2》教学片段 师:谁能把天安门城楼前的金水桥指给大家看。生手指图教大家读——金水桥。
师:这个名字多美,再读读。谁能记住这个桥字?
生:我是先记住木字旁,右边上面一半是个天,下面是一撇一竖。生:上面不是天,是夭。
师:古时候可没有金水桥这么漂亮的桥,人们把木头拼接起来横在小河上的就叫小桥,所以桥字是“木字旁”。
师:后来用石头做的桥叫——石桥。
师:我们教学大楼和办公楼连接起来的部分叫——天桥。师:你还知道什么桥吗?
生:牛郎织女的鹊桥、南京长江大桥、立交桥……
师:“桥”好看又好用,造起来可不容易,写起来也不容易。要注意哪些地方呢?
生:木字旁旁边的捺要变成点……
师提醒:关键是右边三个撇。第一个撇是——短撇,第二个是 ——长撇,第三个是——竖撇。
师:在田字格里边写边念写字小口诀:桥字有三撇,短撇、长撇和竖撇,最后一竖不能斜。
生在课本上描红。
从这个片段中,我们看到老师把识字写字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通过读字音、记字形、辨字义,在理解中识记,在识记中积累,让学生对“桥”的认识更加丰富。教师随口编出的小口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下意识地去寻找所要写的字的关键笔画,有利于帮助学生把字写匀称、写美观。
介绍了词串教学中识字教学的片段,我们再来看看一位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随文识字教学的。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教学片断
师:秋风刮起来了,天气越来越凉了,三个小动物想,我们该怎么过冬呢?于是它们就商量开了——(出示卡片:商量)师:(指“量”)这个字读什么?(生答liàng)这是一个多音字,可以读liànɡ,在这里它读liánɡ。你来读一读。(生读)师:两个字合起来以后读轻声。(生连读两遍)很好。三个小动物在一起商量。“商”字里面有一个口,意思是要说话。一个人怎么商量啊,要几个人在一起商量,所以商量的“商”下面还有一个“八”。闭上眼睛想一想,商量的“商”里面有什么?(略停)“八”和“口”。记住了吗? 现在我们把“商”这字请到田字格中,写“商”的时候,上面的横要写得长一点,下面的框要写得大一点,为什么呀?因为里面要放“八”和“口”。教师综合运用识、认、读、写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识记“商”字,重点突出,准确而到位。
同样是这篇课文,看看老师是如何教学“暖”字的? 师:燕子是怎样过冬的呢? 生:是飞到南方去。
师:它为什么要到南方去呢? 生:因为冬天来了,北方太冷了。
师:南方很暖和,这是小燕子到南方去的理由。(出示“暖和”)谁会读这个词?“和”读轻声,请你读。(生读)学着他的样子,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暖和)师:太阳照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就会感到怎么样? 生:很暖和。
师:你们看,这个“暖”字是什么旁?(生答“日字旁”)和太阳公公有关。暖的右半部分特别难写,让我们一起来记一记——上面是一个爪子头,接下来是一短横,下面是一个朋友的友。我们一起来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形意结合识“暖”字。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律”、联系生活是识字教学的要义。唯如此,字才能识得牢,记得久。
(三)阅读
1.教材特点
(1)主题组元,关注生活,视点新颖。 二单元:多彩生活 三单元:美好心灵 四单元:学会做人 六单元:好学奉献 七单元:冬日情怀 八单元:自然赞歌
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3篇,其中韵文6篇。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有革命传统教育的(《朱德的扁担》),有赞美人间真情的(《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有关注乡村生活的(《乡下孩子》),有揭示自然现象的(《云房子》),有反映动物天地的(《小动物过冬》),有劝勉勤学苦练的(《梅兰芳学艺》),有点明学无止境的(《小鹰学飞》),也有崇尚科学实践的(《有趣的发现》),等等。这些选文贴近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在时空跨度上纵横古今中外,在内容编排上涉及人事景物,在体裁上多为儿童喜读乐背的诗歌、童话和故事等,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加之插图再现了课文意境,富有儿童情趣,有助于激发想象,启发思维,理解课文内容。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朗读、背诵、复述,旨在增加儿童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坚持练好写字的基本功。
三是读抄常用词语,有时练习造句,从而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为便于实施,第三册“习字册”除继续按课安排生字的描红、仿影与临写外,还增加了抄写常用词语的内容。
这样的安排,简约实用,抓住了关键,学生能远离烦琐机械的练习,高效率地达到《标准》规定的主要目标。2.本册阅读目标
⑴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⑶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3、教学建议
低年级是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要一点一点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默读能力;要更多地通过听读体会和朗读体验来理解内容,而不是主要靠讲解理解内容。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一是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要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切实过好“认读”关(正确认读
读得连贯 形成顺畅的语流)贾志敏老师曾说过:“只有读得流畅,才可以说得清楚,写得明白。高明的老师是变着法儿让学生反复读书。”正确地读,是流利地读和有感情地读的基础,也是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所谓正确,每个字都要发音正确,特别是要读准生字的字音;用普通话读,要杜绝地方音;还要读好轻声、儿化等。二要做到,不一字一顿地读,能按句逗停顿;也不每个字都拖长声音地唱读。三要进一步做到,长句子中和段落之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要自然停顿。教师要舍得在“读正确”上花时间。特别是对生字的字音、易错读成地方音的字的读音要重点加以指导。对于停顿,可用范读让学生体会和学生自读体验的办法,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领悟停顿的规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北京》:长句朗读指导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出示:柏油马路 这个词你会读吗?
出示: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柏油马路呢?谁来读。出示: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加上停顿,你会更容易读。
出示: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加上标点是一句完整的句子,你能加上停顿将这个句子读好吗?
小结:遇到长句子,我们可以先将句中的词或短语读熟,连起来再加上停顿,就能把长句子读好了。
其实老师在指导学生读长句时,就是采用了词或短语叠加的方式去训练的。二是落实阅读中的语言训练
1、在读中品词析句。
阅读课文,不仅要知道“写了什么”,还要体会“怎么写的”、“写得怎样”。而对于第一学段的小学生来说,这种对遣词造句的领悟并不要求作理性的讨究,主要的途径还是出声的朗读。在读中品词析句,要善于选择训练的切入点。a. 表达准确的词句。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中有这么一句:“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教学时,可让学生结合插图,先去掉“边儿”这两个字读读这句话,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不同,学生就会明白“翅膀边儿”才是准确的。再读这句话,“边儿”就能强调重读了。
b. 表意关键的词句。“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请求”“恳求”这两个词语在这段中一前一后出现,再现了孔繁森坚决要求献血的过程,那份坚决隐含在这两个词中。孩子的心思虽然稚嫩但也细腻,只要引导得当,他们就能感受词语运用的细微差别。
教学片断——
师:医生一开始没有同意他献血,可是最后却答应了,为什么?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那是因为孔繁森请求了医生。
生:是因为孔繁森再三恳求了医生,医生才答应的。(板书:请求 恳求)师:“请求”“恳求”都是真诚地请别人帮忙。老师来说两句话,你们仔细听,哪句话是“请求”,哪句话是“恳求”?
出示:1:医生,让我献血吧!我可以的。
2:医生,请让我献血吧!请您同意吧!我真的可以的!
生:第二句是“恳求”。
生:第二句是“恳求”,因为听上去更加诚恳,更愿意献血。
师:是的,你们看“恳”这个字,是“心”字底,“恳求”就是迫切、诚恳地请求。来,在手心里把“恳”字认认真真地写一遍。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句子的对比,让孩子听句辨别,学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词语的差别,感受孔繁森的诚恳。出示的两个句子,为学生下一环节中当一回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提供了铺垫。
(二)“再三恳求”,包含了孔繁森对孩子多少深情啊!接下来的教学我创设语境,让学生当一回孔繁森,去再三恳求医生。让学生在语境中体会、动情,用心去触摸词语,擦亮词语。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孔繁森》教学片断 师:再三恳求,你们懂吗? 生:就是恳求了好几次。生:就是一次又一次恳求。
师:是的,现在老师当医生,你们当孔繁森,你们来再三恳求医生。(语言描述,创设情境)一天夜里,在医院的献血办公室,孔繁森推开门走了进来。
师:你好,同志,这么晚了,请问你有什么事情吗? 生:医生,你好,我要献血。
师:你年纪大了,头发都花白了,这血是不能献的。你还是回去吧!生:(愣了一会,接着说)医生,我身体没有问题的,请让我献吧!师:唉,你看上去身体太虚弱,还要献血,对身体不利的,我看你还是回去吧?啊?
生:(坚持着)没有关系的,医生,请您同意吧!
师:血库里是需要血,但作为医生,我很难同意,身体是自己的,我实在不忍心啊!
生:(坚决地)医生,请您同意吧!我真的可以的!
师:(感动地)好,那就献一次吧!啊,谢谢你了!真是个好同志啊!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了,也听到了,像这样一次又一次诚恳地请求,就叫“再三恳求”。
生:(齐读)“请求”“恳求”“再三恳求”。
师:读得真好,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恳切。就这样,孔繁森请求了一次又一次,医生好不容易才同意,这就叫——
生:勉强同意。
学生在“再三恳求”的过程中,感受和触摸到了词语的温度。此时的学生从“再三恳求”中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孔繁森,一个有血有肉的孔繁森。
(三)文字不是无情物,一词一句总关情。“悄悄”是文中并不显眼的词语,但却是很有张力的。怎样让学生读懂“悄悄”?我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并适时补充第二第三次献血的事情,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悄悄”一词饱含着的深情,再一次走进人物内心。
教学片断:
师:老师不明白,他去医院献血,干嘛要在夜里,还要“悄悄地”,你们明白吗?
生: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生:孔繁森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是靠献血所得的营养费来抚养三个藏族孩子的。
生:他不想让那三个孩子知道这件事。
生:晚上,三个孩子都在睡觉,孔繁森怕吵醒他们。因为他们知道了会不舍得让孔繁森去献血,说不定还会不肯去上学了。所以要“悄悄地”。
师:真好,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悄悄地”读得很轻)
学生对于“悄悄”的体会是多元的,有的虽略显稚气,但却那么合情合理,因为他们早已从“恳求”等词中读懂了孔繁森。老师适度的补充渲染,震撼了学生,感动了学生。这样的词语教学,既把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又在研读词语中悟到了“文”,读懂了“人”,步步深入,有厚度,有力度,真正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c. 情味丰富的词句。如“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美丽的丹顶鹤》)这一句中的“鲜红鲜红的”不仅仅表示一种颜色,也包含了对丹顶鹤的赞美和喜爱。如果把“鲜红鲜红的”仅仅理解为“红色”,那么在朗读时就读不出那种“味儿”。(3)在读中积累运用。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要遵循“从读到说,从说到写”的原则。朗读是表达运用的重要基础。
《乡下孩子》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中的词语富有特色:第一种是形容词加名词组成的短语,形象生动,“欢唱的黄鹂”比喻孩子的活泼快乐;“盛开的野菊”比喻孩子漂亮可爱。编制“美丽的故事”、吹出“动听的歌曲”、乐坏“馋嘴的猫咪”。第二种是数量词的运用正确富有变化,如“一只蝴蝶”“一片草叶”“一篮野菜”“一串小鱼”,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第三种:表示动作的词语运用精当。“捉、含、吹、挖、撑、逮”等动作中饱含乡下孩子游戏、劳动的快乐。第二种和第三种类型的词语合在一起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掌握后为学生创编诗歌打好基础。
有一位老师根据文本的特点,把一个教学目标定位积累文中“欢唱的黄鹂”等短语,正确运用量词和表示动作的词。
【教学设计】
1.学习积累第一种短语 ⑴出示黄鹂、野菊。
谁来叫一叫它们的名字?学生读后。师:黄鹂是一种鸟的名字,叫声清脆,讨人喜欢;野菊是一种乡下常见的植物,花朵鲜艳。⑵出示: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
指名读,比一比,跟刚才的词语有什么不同? 黄鹂在什么情况下会欢唱?盛开的野菊漂亮吗?
⑶出示课文第一段。你知道课文中“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是指谁吗?
这样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把孩子比作欢唱的黄鹂,体现出孩子在妈妈怀里的快乐、活泼、可爱,把孩子比作“盛开的野菊”写出乡下孩子的漂亮有活力,生命力强。)
⑷读读课文第二、三段,找一找还有哪些这样的词语? 出示:美丽的故事、动听的歌曲、馋嘴的猫咪。指名读,正音,注意“的”读轻声。
⑸这些短语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的”后面的词语表示一样事物的名称,“的”前面的词语是说这样事物是怎么样的。)
师小结:加上表示怎么样的词语能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我们在表达时也要学着把事物说的形象生动些。你能试着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2.学习积累第二、三种词语
⑴再读课文第二、三段,说说乡下孩子可以做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⑵指名读,说说你发现的这组词语的特点。
“捉、含、挖、逮”都是表示动作的,后面的词语表示名称。
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能相互换吗?(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动作要适合后面跟着的事物,搭配要合适。)
⑶还能捉(),含(),挖(),逮()。⑷找找这两短中还有哪些这样的词语?吹歌曲、编织故事、撑圆肚皮。⑸乡下孩子生活丰富多彩,捉一只蝴蝶就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含一片草叶就能吹出动听的歌曲。看看图:乡下孩子还能做什么?用“捉一只蝴蝶”这样的词语来说。
例:采一束野菊、割一篮青草、摘一朵小花、舀一漂池水……
(四)“单元练习”部分
“学用字词句”中的几个题目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这种编排本身就具有趣味性,要注意让学生在读、写、说、唱、画、做的自主实践中识字、写字、学用词句。
“读读背背”中的成语歌是教学的重点,而背诵成语又是教学的难点。虽说教成语歌不必字字落实求甚解,但背诵记忆毕竟要先有所理解。根据成语歌的特点,有的须通过观察相关事物理解,如“练习1”的成语歌:“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和“练习5”的成语歌:“滴水成冰/地冻天寒/鹅毛大雪/雪兆丰年”,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当时的气候特征,从相关景物中感受成语意思。有的成语歌可联系相关课文理解,如“练习4”中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可联系《小鹰学飞》理解;“练习6”中的“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可以结合《梅兰芳学艺》理解。借助生活经验也可以理解有些成语歌的意思,如“练习3”中的成语歌:“风吹草动/雨过天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见闻解释这些现象。
“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要注意利用训练题中的文字提示和情境图创设交际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或亲身参加表演,模拟再现情境;还要通过设置悬念、假设情境、合作表演等,让学生在有强烈表达欲望时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也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如教学“练习2”中的《学会请求》,导入新课时,可预设一个情境(如某同学忘记带文具了,他会怎么说,怎么做),揭示课题后,再让学生借助情境图,自主尝试或师生合作,演一演李春燕是怎样向奶奶请求的。教师要注意“导演”不同的情节,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白: 是否说清楚了请求的内容,提出请求时是否有礼貌,提出的请求别人能否做到,是请求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还可由教师提供或学生假想出其他的“请求”情境(如鬃想请爸爸带他去公园玩),合作表演,巩固深化。最后,联系生活,组织讨论交流: 你在生活中是怎样(或打算怎样)向别人提出请求的? 感谢大家的聆听,能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如有讲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