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生物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推荐]

时间:2019-05-13 02:0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生物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生物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推荐]》。

第一篇: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生物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推荐]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

1.中学生物学课程: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性质: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学科课程 科学课程 技术课程 必修课程

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程目标: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具体目标包括了以下内容: 1. 知识方面的目标

2.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方面,我国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爱国主义情感,热爱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1)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世界观:

(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3)爱国主义教育:

(4)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3.能力方面的目标

生物课程标准中对于能力目标的要求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① 实验操作技能:

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实体镜等常规生物实验仪器,以及正确的使用解剖针、解剖刀等常用工具。

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有:徒手切片、制作装片、染色,解剖无脊椎动物,观察动物行为并做出解释,估计种群密度,使用检索表,对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测定等。此外,高中生还应能够用数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②科学探究技能:包括观察、测量、分类、变量分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预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绘图、用数学方法处理数据、数据的整理与表达、对结果的解释和的出结论及交流等。

③获取信息的能力:

④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2.基本的学习和教学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念转变理论;STS教育。

第一节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学习: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过程。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适应之间的联结,学习

者对原本不适应的刺激而表现出的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行为学习理论中主要有三种理论:

巴甫洛夫(1849——1936)—华生1878——1958)为代表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桑代克(EdwardLee Thorndike,1874——1949)的联结主义理论

斯金纳(Burrhus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根据华生经典条件作用的学习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① 学习是从原有的刺激—反应关系到建立新的刺激—反应关系,表示新的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的。② 刺激—反映联结理论说明将概念和图表等联结起来有利于概念的学习,教具的使用有利于教学。③ 频音律意味着对一些重点、难点加强复习巩固的必要性。④近因律则提示我们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学中重点和难点。⑤ 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学习和集中练习。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又叫试误学习理论,是在多次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建立的,他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认为,所有的学习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细小的步骤按顺序逐渐达到的。“学习即形成联结;按排各种情境,以便导致理想的联结并感到满意。”

桑代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的学习律。

准备律;

叫练习律;

为效果律。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① 按照准备律,教学中要注意学习者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准备。预先告知学习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心理准备,或者创设让学生感到满轻松的心理环境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② 练习律提示着练习经过强化才能得到巩固,否则会逐渐被遗忘。③ 从效果中可以看到,不知道结果的练习,不可能有助于学习。只有练习没有答案,不知道对还是错,即

没有反馈的练习是没有效果的。④ 从桑代克后来对效果律来看,奖赏和惩罚的作用并不等同,奖赏比惩罚更加有力,我们应当多用表扬少 用批评的教育措施。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 “刺激—反应—强化”理论。

在把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应用于人类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的概念,并且

总结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如小步调教学原则、强化学习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等,形成了程序教学理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则把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事物进行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认知学习论主要包括:

布鲁纳(Jerome S.Bruner, 1915-)的发现学习论 奥苏伯尔(David P.Ausubel,1918-)的意义学习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特别强调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主动思考、探索求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有以下特征: ① 强调学习过程;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 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② 强调直觉思维:布鲁纳认为,大量事实都表明,直觉思维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直觉思维的本质是 映像和图象性的。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过早的语言化。③ 强调内在动机: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

兴趣。④ 强调信息的提取: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贮存,而是提取。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如何组 织信息、如何知道信息贮存在哪里和怎样提取信息。学生亲自参与发现事物的活动,必然会用某种方式对它们加以组织,从而发现对记忆具有最好的效果。布鲁纳1966年出版的《教学理论的探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 要使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主动发现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先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解释的非常清楚。② 教师从事知识教学时,要配合学生的经验将教材进行适当组织。③ 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认知表征方式,使学生的知识经验前后

衔接。④ 教材难度的安排要考虑学生学习动机的维持。教材太容易,学生没有成就感;教材太难,容易产生失败

感;教材难度适当才能维持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意义学习是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发生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倾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内容和自己已有知识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实质性联系起来。

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学习发展出来的教学模式叫作讲解式教学或陈述式教学。讲解式教学分为两个阶段: ① 提供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指和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引导材料。

呈现学习材料:教师呈现新材料的方式,可以以讲解为主,讲解是用语要清楚明确,不要让学生感到难懂或使学生产生误解。同时,讲解要遵守渐进分化分化和整和协调的原则。渐进分化是从一般概念的说明,逐渐进入详细内容的讲解,即从概括到分化。整和协调是将分化后的知识再前后联结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合性的协调性的知识整体。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和科学教育改革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源 ①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的经验性学习理论: ② 维果斯基(LevS.Vygotsky,1896-1934)的思想:维果斯基强调,个人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

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 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③ 皮亚杰学说是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

二、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所关心的首先是知识问题——知识是什么以及知识来自何处。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

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来代替。

在学习观方面,建构主义突出以下特点:

强调学者的经验;

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

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角色的调整

布臵良好的学习环境

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

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五、建构主义对生物教育的启示 1.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 2. 重视科学技能的培养

3. 教材的编写不应是知识的堆积 4. 把生物教师的素养提到应有的高度

5. 生物教育改革要以提高人来生活品质为最高目标 第三节 概念转变理论

一、概念转变理论及其发展

1982年,美国康乃大学教育系的鄱斯纳(G.J.Posner)等四位教授在《科学教育》杂志第66卷第二期上联名发表了“科学概念的顺应:建立概念转变理论”一文,提出著名的概念转变模型(conceptual

chang modle 简称CCM),对概念转变的条件以及个体的知识经验背景对概念转变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一个人原来的概念要发生顺应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对现有概念的不满

新概念的可理解性

新概念的合理性

新概念的有效性 二, 生物教育中的错误概念

错误概念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以及以往的学习中形成了的那些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想违背的经验的理解。

三、概念转变理论和生物学教学

美国学者修森(Peter W.Hewson)提出了为转变概念而教的指导原则,其中两条可操作性较强:(一)学生和教师的观念要明确地称为课堂话语的一部分

(二)降低或提高概念的地位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一、STS的定义和活动特性 STS起源于英美国家。

耶格等人提出他们对STS的解释,认为科学教育如果只强调科学知识的追求,而真正成为科学家及工程师的毕竟仍是少数,大部分学生对科学定义为“科学不仅是知识,它也是过程、方法、态度、创造力以及应用等五个领域的综合体”。而STS最主要的目的是在让学生能对科学产生兴趣,而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的国民。

耶格曾将STS定义为“将技术当作科学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以地方、全国或全球性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来设计科学课程,让学生对这些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产生兴趣及好奇心,而已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探究过程和科学的概念只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产生创造力并应用于社会上”。

NSTA将STS定义为在人们现实生活经验背景下的科学教学活动,并提出了STS活动方案的11项特性。这些特性为:

1学生找出当地有趣及有影响力的问题;

2运用当地的资源(人力与物力)来寻求能够用来解决问题的信息; 3学生积极寻找信息的活动能够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4学习延伸至教室与学校之外(即放学之后); 5着眼于科学与技术对学生个体的影响;

6人为科学的内涵不仅是那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以应付考试的概念; 7强调学生能用来解决自身的问题的过程技能;

8强调人生职业规划——特别是与科学和技术有关的职业;

9当学生尝试解决他们所发现的问题时,提供学生体验公民角色的机会; 10 认识科学与技术可能对未来产生影响的方式; 11允许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

一、STS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耶格曾提出STS课程的五个学习领域,即:①概念;②过程技能;③创造力;④态度;⑤应用与连结,并对STS与传统教学在五个学习领域的不同点做过比较。概念领域 2过程技能 3创造力 4态度 5应用与连结

二、我国的STS教育

在我国提出STS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

我国基础教育STS教育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调查分析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是以我国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为基础,有选择地吸收国际STS的理论和实践,洋为中用。2布点实验

3研究、实验的总结分析,提出中国的STS教育构想方案或建议,供决策机构参考。

4努力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STS研究组织联系,进行学术交流,以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

三、STS教学模块

教学模块是围绕一个主题的完整的教学活动单元。

3.基本教学技能: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板书和板画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使用技能;课堂组织技能。

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

讲解又称讲授,它是用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人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情感和知识的一种表达方式。

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板书即教师为辅导课堂口语的表达而写在黑板上(或写在投影片上)的文字或其他符号。

板画,即指在黑板上作画以实现直观性教学的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组织技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

二、课堂组织的目的

1组织和维持学生的注意。2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

3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4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5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课堂组织技能的类型

(一)管理性组织

管理性组织是指课堂纪律的管理。其作用是使教学能在一种有秩序的环境中进行。教师在课堂管理组织的时候,既要不断地启发诱导,又要不断地纠正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1课堂秩序的管理 2个别学生问题的管理

教师可使用以下三种方法:

(1)做出安排,使他们不能得到奖赏,从而自行停止不良行为。

(2)奖励与行为替换。教师为不良行为的学生提供合乎要求的替换行为。为了达到效果,对替换行为的奖赏必须是有力的,足以抵消不正当行为,而选择替换行为。(3)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二)指导性组织

1阅读、观察、实验等指导组织。2课堂讨论的指导组织

(三)诱导性组织

诱导性组织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和热情的语言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4.生物学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概念图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5.中学生物学实验:中学生物学实验的作用及类型;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准备;生物学实验的组织、实施及结果分析。

中学生物学实验的作用及类型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药品的处理对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和研究的教学过程。

一、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微的学习习惯

(六)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生物学实验的类型

从学科特点看,生物学实验可分为:

形态学实验

(二)解剖学实验

(三)生理学实验

(四)分类学实验

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包括教学目标、编制实验教学计划、采集和培养实验材料、准备药品、仪器和具的工作。

6.生物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板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

7.生物学教育评价:生物学教育评价概述;生物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命题、阅卷结果的统计分析;说课和评课的内涵、原则及基本方法;教学反思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依据大纲和教材,结合有关的教学理论和师生实际,向其他教师说本单元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

科学性 创新性 理论联系实际 实效性原则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评课”是参加听课的教师对执教者的讲课及说课进行客观的科学评价。

人文关怀的原则 实是求是 详略得当 综合法 片段法 表格法 评点法

8.生物学教育科学研究:生物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生物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制定 计划 实施 总结

第二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资料

名词解释:

1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者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2:研究性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搜索的一种教学方式

3校本课程:广义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开发的课程。

狭义特指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预留出来的,允许学校自主开发的,在整个课程计划中占10%-25%的课程。

4教学:教师教学生的活动室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道德的教育活动。

5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称。

6教学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手机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7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课程和教学论这两个相互独立又内在关联的学科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进行必须整合的产物。8 课程: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产物。

9学科课程: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又称为分科课程。10活动课程: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11综合课程: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综合设置为一个学科的过程。12隐性课程: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形式或全部的教育活动。

13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14课程标准:既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15课程目标: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16.课程实施: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执行,开发和维护的放态过程。

17、课程评价: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既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通过系统得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对课程编制过程,课程计划和课程教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18、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19.讲授法:教师用连贯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发展其智力和能力的教学方法。

20谈话法:也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得新的知识或者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

21.发现学习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通过这一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相应的资料,材料进行自行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验证假设,以此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22.程序教学法:将教材分成一个个小的部分,按照严格的逻辑编成程序,由学生自己按照程序学习。

23.教学手段: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和设备。

24.教学组织形式: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25.班级授课制:通常称为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6、道尔顿制:他主张改变传统教学法中几乎不考虑每个学生自身特点的弊端,是学习者能够按照自定的步调学习,针对传统方法中各科的课程时刻表不分优劣生一律平等弊端,依据每个儿童学习各科的难易程度适当的分配课程时间。

27、设计教学:打破了学科界限,取消了教科书,学习以单元划分,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偶发的兴趣来制定学习单元。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从实际生活情境中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到达目标的工作计划,开展各种实际行动,并检查工作结果。

28、课堂教学管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克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28优化教学:通过改革创新而达到的最佳教学状态。

25课程开发:指使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的开发课程的活动和过程。

26自主探究教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试探与求索、总结与概括,获得经验与体验,发展智慧与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实践活动

27研究性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的一种教学方式

28隐性课程:正式课程以外的任何一种形式或全部的教育活动。比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班级活动等

29优化教学: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标准而言的一种完善完美的教学状态他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

简答

1.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点?

答:结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运用策略,评价体系。特点: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效益性 2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答:(1)由单一到多样,(2)又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和演绎并举(3)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4)由刻板到灵活(5)由被动性到主动性(6)由传统方法到现代技术手段 3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答:(1)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2)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3)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运用需要评估模式。4.班级授课制度的优点? 答:(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2)有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4)有利于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5.班级授课制度的弊端? 答:(1)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2)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校本课程开发成功有效的基本标志是? 答:(1)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

(2)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便捷地获取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3)建立能过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学生能积极参加,师生良性互动,共同促进课程发展。

(4)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学生成绩改善,个性自由充分的发展。

7、内容点教学目标的编写: 答:(1)内容点教学目标模型a内容b目标层次c两维交合

(2)内容点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a确定教学目标层次b将课时教学内容分解成内容点并确定内容点教学目标c选定教学目标的表达形式d绘出内容点教学目标表。

8、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答:有理论指导的教学;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具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

9、简要回答古代学校教学的特征:

答:培养统治人才是教学的基本宗旨;教学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面向少数学生,教学具有等级性;以个别教学为主,教学质量和效益较低。

10、简要回答优化教学的标准? 答: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高效率标准,既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大化;真善美的过程标准。

11、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方法:

答、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联系实际,学思结合;注意扩展学习。

12、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答、课程与教学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系统的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是教师的基本专业工作,学好它帮助你在今后更好的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13、简要回答课程与学科的关系? 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主要因素,是现代课程知识的主要里来源,课程意义上的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是一种与活动管理相对应的课程类型。

14、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外部因素:社会:社会的性质决定课程的性质:社会政治领域决定着课程的政治立场和育人方向;社会经济领域决定课程实施的物质条件和效果;文化状况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特色。儿童:儿童观又直接影响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人们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决定着课程组织的心里逻辑;

知识是课程的本质,课程是知识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内部因素:学制:学制的规划与课程的规划往往相伴而生; 课程传统;

课程理论:只有掌握一定的规律,才能使理论有效与课程实践; 课程自身发展的辩证否定规律

15、课程评价的类型? 答:1)、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可将广义的课程评价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狭义的课程评价等。2)、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外来评价。3)、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4)、根据评价的参照标准或评价反馈策略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5)、根据评价手段的不同,可把评价分为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

16、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答、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课程变革的民主化程度;教师培训;评价的配套改革;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

17、试述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可以根据泰勒的课程开发原理来展开:只要有能力和条件,每位教师和每个学校都可以开发校本课程;合理利用调查研究,集体审议和课程编制的这三种方法。

18、简要回答优化教学的标准?

答: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高效率标准,既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大化;真善美的过程标准

19、教学目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答: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明显目标和隐蔽目标;学科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

20、简要回答布鲁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答:(1)认知领域的目标,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六个层次,即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2)情感领域的目标;(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21、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22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答: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标准功能。

23、教学模式有何特点?

答:整体性、中介性、相对性、可操作性和效益型。

24、制约教学模式选择和运用的因素有哪些? 答:教学目标和任务; 具体学科的性质; 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学生学习特点及风格; 教师自身的优势;

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

25、采用讲授法应注意的问题。

答:设计好问题;善于提问;做好谈话后的总结性工作。

26、程序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是小步子,二是主动积极的反应,三是及时反馈,四是自定步调。

27、试述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答、教学方法的启发性;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教学方法的函变形;教学方法的探究化和研究化,教学方法的主体化和个体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28教学手段有何功能?

答:影响课程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学生的关系;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影响教学组织形式。

29、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发展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经济型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健康和安全原则。30国内外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其具体的特点是什么? 答、国外:特朗普制比较全面,是一种综合性教学组织形式;

协同教学:第一,教师结构优化组合:可充分发挥教师集体力量和个人特长。第二,采取大班、小组、个别学习相结合的制度,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强调合作,但并不排斥竞争的个体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和竞争观。国内:师生合作教学:第一树立正确的合作教学观。第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第三,强调小组学习。

分层递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群体中增加个别化施教的因素。31班级教学工作有哪些基本环节?各环节有何具体的工作? 答: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材;

定好三种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教学进度计划,课时计划; 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指导;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32简要回答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教学准备过程管理,教学运行过程的管理,教学质量的管理。

33、如何进行课堂管理,以保证正常的课堂秩序和效益?

答:制定合理的课堂规划;有效利用时间;注意教室的布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预防和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

34、教师教学评价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量表评价法;综合分析法;调查法;随堂听课评价法;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

35分析我国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答:问题:管理思想的功利化;形式主义的流行;权力至上;管理手段简单化;

解决方案: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端正教学思想,建立民主化的管理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建立旨在促进教师成长的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补充小题

1、课程与教学论诞生的标志: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大教学论》

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四个阶段:明了,联系。

3、博比特1918年《课程》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4、杜威、现代教学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5、杜威: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6、赫尔巴特: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7、我国古代学校课程:四书五经和三百千千

8、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集体审议制

9、国外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改革:(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2)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3)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示法。

11、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12.、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和现场教学

13、.古代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

14、.贝尔兰卡斯特创立导生制教学组织形式

15、.对班级授课制的否定和抛弃:文纳特卡制、设计教学、开放教学 16.、教学评价的功能:(1)诊断功能(2)导向功能(3)发展功能(4)调节功能

17、.学绩测验的编制: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学绩测验的基本要求:较高的效度、信度,适宜的难度和区分度18.课程目标的取向:(1)价值取向,包括知识本位学生本位和社会本位

(2)形式取向,包括普遍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行为性目标、表现性目标。20、课程开发的具体机制:中央集权机制、地方分权机制、学校自主机制

21、课程开发的几种模式:泰勒的目标模式、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施布瓦的实践模式

23、以校为本这一根本特征的理解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

第三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The theory of curriculum and didactics

课程编号:414021250

适用专业:师范教育专业(本科)学时数: 32 学分数:2 执笔者:张玉清

一、考试总体要求: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正确认识和解释各种课程与教学现象,掌握课程与教学的相关技能,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绪言

一、识记

1.课程与教学论

二、理解

1.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三、应用

1.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第二章 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识记

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隐性课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二、理解

1.简要回答“学科”和“课程”之间的关系。

2.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三、应用

1.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开发隐性课程。

第三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一、识记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三种取向、二、理解

1.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2.组织课程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3.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三、应用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的认识。

第四章 课程开发的一般原理

一、识记

校本课程、课程开发的具体机制、课程开发的模式、校本课程开发常用的方法

二、理解

1.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三、应用

1.试评析泰勒目标评价模式。

第五章 教学的基本理论

一、识记

教学、教学的本质

二、理解

1.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简要回答古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特征。3.简要回答优化教学的标准。

三、应用

1.简述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六章 教学目标

一、识记

教学目标

二、理解

1.教学目标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2.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3.简要回答布鲁姆对教学目标的分类。4.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七章 教学模式

一、识记

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二、理解

1.教学模式有何特点? 2.教学模式有何发展趋势?

第八章 教学方法

一、识记

1.教学方法、讲授法、发现学习法、程序教学法 2.讲授法的类型、谈话法的形式、二、理解

1.采用讲授法应注意的问题.2.程序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

第九章 教学手段

一、识记

教学手段

二、理解

1.教学手段有何功能? 2.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第十章 教学组织形式

一、识记

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设计教学

二、简答题 1.国内外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其具体的特点是什么?

三、应用

1.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及优缺点。

第十一章 教学评价

一、识记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功能、教学评价的类型、学绩测验编制的基本要求

第十二章 课堂教学管理

一、识记

课堂教学管理、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二、理解

1.制定课堂管理规则的基本要求。2.课堂时间优化管理策略有哪些。

三、应用

1.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第十三章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

一、识记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特征

二、理解

1、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2、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三、考试类型及比例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类型为闭卷考试,题型为名词解释、填空题或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型从单纯识记到理解再到综合应用一应俱全,能比较好地考察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课程与教学论》的总分值是100分,名词解释分值比例为15%左右、填空题或单项选择分值比例为10%左右、多项选择题分值比例为10%左右、简答题分值比例为25%左右、论述题分值比例为20%左右、案例分析20%左右。

四、考试形式与时间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为师范专业学位课,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教学参考书:《课程与教学论》 王本陆著,2004年4月第一版

[1] 《教学论稿》 王策三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二版

[2]《后现代课程观》<美> 多尔著 王红宇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8月 [3] 《现代教育论》黄济

王策三 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

[4]《课程与课堂教学》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 选编.学院音像出版社,2003年5月

[5]《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吴立岗 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2月 [6]《当代教育学》袁振国 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7]《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2002年7月第一版

教育学教研室

2011-02-20

第四篇:2014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化学之最

2014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化学之最

【导读】各位考生,安徽教师招聘网(微信号:wuhuoffcn)特地为您提供:2014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初中化学之最 ,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wuhu.offcn.com)预祝广大考生早日成“公”、心想事成!

♦推荐阅读

芜湖教师考试交流群:92091184

安徽教师招聘笔试辅导课程【面授】

安徽教师招聘名师辅导课程【网校】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 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原子。

7、PH=0时,酸性最 强,碱性最 弱。PH=14时,碱性最强,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种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 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更多内容请访问:安徽教师招聘网、安徽人事考试网、安徽公务员考试网、芜湖人事考试网

第五篇:2019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教学组织形式及特点分析

推荐阅读: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安徽选调生考试网

一、个别教学制

1.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

2.强调教师和每个学生发生直接联系,有助于因材施教。

3.其有别于个别辅导,前者针对每个学生,后者只针对特殊学生,如后进生。

二、班级授课制

1.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

2.有助于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3.有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4.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三、复式教学

1.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

2.强调把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放在一个班里进行教学。

3.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作业或自学交替进行。

四、现场教学

1.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

2.强调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

五、分组教学

1.外部分组:将不同班级的学生按照能力或成绩进行统一分组。

中公教育

2.内部分组:将一个班级内的学生按照特定方式进行分组。

六、设计教学法

1.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

2.主张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定。

七、道尔顿制

1.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废除班级授课制)。

2.主张学习内容由老师指定。

八、特朗普制

1.又称“灵活的课程表”。

2.主张“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个别教学是指个人独立完成作业。

中公教育

下载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生物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生物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教学设计

    【导读】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2014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面试:教学设计,欢迎加入安徽教师考试交流群:92091184。更多信息请关注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wuhu.offcn.com 推荐阅......

    《课程与教学论》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探究教学的研究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张天亮 136330 2013下半年,我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探究性实验的实践研究”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内容是高中生物课......

    课程与教学论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一书,把教学分成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 3.......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称,是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两个相对独立有内在关联的学科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要求进行必要整合的产物。 课......

    课程与教学论.doc

    课程与方法论重点 第一章,课程的概述 19世纪60年代初,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斯宾塞就认为,......

    课程与教学论

    填空15 选择10 名词解释20 解答题30 论述题 (要明确,有解释,3个观点结合实际 ) 第一章 绪论 1、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

    《课程与教学论》

    上篇 当代课程理论与改革 第一章 当代课程基本理论的变革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课程、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资源和课程评价的概念,理解影响课程的基本因......

    课程与教学论

    一、泰勒原理提出的理论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泰勒原理是对其“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的统称。不过,“课程基本原理”涵盖并发展了原先的“评价原理”,所以人们有时也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