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水北调工程利弊分析
南水北调工程的利弊分析
徐爽 陈思 塔娜 袁智敏
打开中国地理版图,就会发现西高东低三大梯级的地貌格局和南多北少的水文分布。随着文明的进步,利用这一地势特征改变原有的水文自然分布并借以改善人们现有的生存条件,今天看来已不再是诗人的遐想,更不是痴人说梦——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一个气吞山河、足以问鼎世界的宏伟蓝图:南水北调。
一、“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情况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沟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旨在将南方富余的水输送至北方以解决北方缺水问题的浩大工程。首先让我们全面了解一下工程建设的背景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水利专家黎安田教授说,随着水危机不断加剧,黄河以北相当一部分地区农村和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已陷入了靠挤占生态环境用水和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的困境。昔日“滔滔河水入海流”的景观,在海河已不复存在;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其宽广清澈的大面积水域,如今已被疯长的芦苇所取代。黄河郑州段,河床十分宽阔,水流却甚为细小。地下水的长期超采,已导致一些地区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和地面的沉降、裂缝。天津近年来的地面沉降速度居全球第一;河北平原地区发生的地表裂缝已超过200条。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早在1952年,毛泽东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水北调的战略构想。20年后,中国政府投资在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上游,兴建了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开发打下了基础。
按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中线方案规划采取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的方法,通过在湖北、河南、河北、天津、北京新建专用渠道,让洁净汉江水“自流”到华北各地;东线方案则是从长江下游的扬州江面抽引长江水,主要解决苏北与山东缺水问题,并可为河北、天津提供农业与生态环境用水;西线方案将引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的水入黄河,着重解决黄河上中游西北6省区的缺水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分别于2002年12月27日和2003年12月30日正式动工,标志着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除西线工程外,已经从宏伟构想进入实施阶段。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的标志性工程——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开工,意味着中国实施跨流域、大规模调水的尝试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利弊因素分析
1、有利因素
(1)解除了汉水中下游的洪涝灾害
南方输水区而言,有利影响集中体现在汉水中下游饱受洪患之苦的数十万群众将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兴建而受益。加高丹江口大坝至后期规模,是完善汉江中下游防洪体系,解决汉江中下游和武汉地区防洪问题的最经济、最有效、最关键的措施。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介绍说,长江以北最大的支流汉江,自1935年以来还未发生过大洪水,其发生大洪水的概率也越来越大。就防范汉江百年一遇洪水而言,丹江口大坝需尽快加高。汉江的防洪重点——中下游平原地区两岸,受堤防保护的人口1200万,耕地1700万亩,还有众多城镇、工业和交通设施,它们在湖北省社会经济格局中极为重要。
(2)全面缓解北方10多个省市区的水危机
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成后,将全面缓解京、津、冀、豫、鲁及黄河上中游的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10多个省市区的水危机,惠及3亿人口。
(3)大大增加了供水防洪的经济效益
仅中线近期工程在供水和防洪两方面的直接效益,初步估算年平均效益达456亿元。
2、不利因素
南水北调的调水规划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总体投资是三峡工程投资的两倍多,无可争议地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凡事有利有弊。”调水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集中在干旱缺水的受水区,不利影响主要集中在调水区。
(1)水源地的生态环保要求和压力增大
调水的实施给水源地带来了更高的生态环保要求和压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大部分本来就是国家和省级贫困县,经济发展要求迫切,伴随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用水量和排污量也将有较大增长。在这样的情形下,库区各地更需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统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跨越式增长。据悉,为保证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及运行安全,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组织编制有关规划。(2)汉江中下游两岸的灌溉、航运的不利影响
汉江中下游平原历来是湖北的富庶之地,更是国家的大型商品粮基地,大量的汉江水被调往北方后,虽然可解除洪水的威胁,但不可避免地会对汉江中下游两岸带来灌溉、航运方面的不利影响。为避免中线工程的这些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兴建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改建部分闸站、整治局部航道等4项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3)对长江口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还会对长江口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长江口盐水入侵问题是因潮汐活动所致的、长期存在的自然现象,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与长江入海水量关系较大,多发生于12月至次年4月长江的枯水期。包括上海市在内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长江又是上海市和沿江两岸主要的供水水源。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长江口的盐水入侵问题。
第二篇:南水北调的利弊分析
南水北调的利弊分析
利:1.解决北方缺水,缓解北方缺水的状况,为北方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北方水资源紧缺,南方洪水频发。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能实现现有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既保证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又有效地缓解南方洪涝灾害。
3.加快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基于工程建设需要,如交通、水利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定带动当地社会的快速发展。带动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
4.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改善北方部分地区的饮水质量。南水北调能让北方缺水的尴尬状况有所改变,让北方部分地区的饮水问题改善。
5.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产力,拉大内需和扩大就业。南水北调工程对北方的工农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让北方工农业急需用水缺水的问题得以缓解,促进工农业的发展。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能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促进潜在生产能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南水北调工程十分浩大,这就提供了很多的工作岗位,拉动内需。
弊:1.南水北调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回收成本缓慢,对我国的财政是个负担。
2.南水北调需要大量的移民工作,让许多人被迫离开熟悉多年的家乡,这对很多人都是很难适应的,尤其是家乡情怀浓重的老人家。3.对少数民族居住区文化、宗教信仰的冲击。西线一期工程涉及藏族群众聚居区,这些地区藏 族同胞由于历史原因,迄今基本都信仰藏传佛教。工程的实施对藏传佛教教义宣传内容产生冲击与影响,并进而引起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反应。4.工程涉及高原脆弱生态环境 减少森林植被面积,植被涵养水能力减弱,干旱、沙漠、荒漠化的面积扩大。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造成影响,使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减少,汉江中下游水体产生富营养化问题,给汉江中下游水生生物与鱼类资源带来不利影响。
第三篇:南水北调工程
媒体叹南水北调工程:北京一杯水 移民几滴泪
来源:京华时报 2011-08-22 08:03:
41本月底,南水北调中线集中移民工作基本结束,届时河南境内的16.2万人将搬离家园。2014年,丹江口水库的水将淹没自己的过去,改变轨迹流向陌生的北方。南阳市移民局称,河南南阳丹江口库区移民,被评价为继长江三峡移民之后最大的一次国家行动。
三峡工程实际搬迁45万人,历时16年,平均每年2.8万人。而丹江口水库移民和搬迁的人数为16万,这个时间只有两年。一年搬迁8万人。
库区发展停滞
停建令要求停止基础设施投入,库区人出现了吃水难、用电难、出山难等一系列问题,全国各地的农村都在改革开放,在这里完全看不到,这里成了“最落后的部落”。水库与移民似乎永远相伴而生,建水库必先移民。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接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因地域内的丹江口水库成为2014年北京市的水源地,这个拥有67万人口的县城,四分之一都要搬离故土。
樊桂英是淅川县香花镇赵王营村的村民。8月18日,他们全家人还在收拾剩余的家具和零碎物品,其他家具都运到邓州市穰东镇涅阳的新居了。按照搬迁规定,运物和人的车是分开的,所以村民们要第二天早上坐客车去新家。这天晚上是他们在故土的最后一夜。
这个40多岁的女人,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很多。看到记者来,她躲开,趁人不注意打开水龙头,洗了几下黑乎乎的脸,“俺啥也不会说,说不好,你问领导吧。”她指着村支书说。
村支书说,“让你说你就说”。樊桂英有点不情愿地面对着记者。
“舍得离开这里的家吗?不舍得,但也没办法。舍小家为大家。”
这句“舍小家为大家”,是目前库区人最常说的一句话。
在外人看来,让樊桂英舍不得的这个家实在不是一个“像样”的家。
走进惟一没有被拆掉的厨房,这是土制的,房子从外边看上去,随时要倒的样子。走进厨房内,可以看到房顶上都是窟窿,漏雨是不用说的了。自搭的灶台上还放着几个大馒头,上面落着苍蝇,厨房里有一张床。樊桂英说,因为这几天在收拾东西,房子都拆了,所以临时住在厨房里,这个脏兮兮、黑乎乎的小屋子弥漫着难闻的味道。2003年国家颁布丹江口库区停建令,国家、集体和个人都不允许在库区投入建设,准备随时启动搬迁和移民工程。为此,很多移民的生活条件和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停建令”还同时停止基础设施投入,库区人出现了吃水难、用电难、出山难等一系列问题,全国各地的农村都在改革开放,在这里完全看不到,这里成了“最落后的部落”。
南阳市移民局领导说,“有报道采访团来这里看完后回去写新闻说,北京一杯水,移民几滴泪。这话一点没错,库区人民为南水北调牺牲太大了。”
一生都在搬迁
“人家都说落叶归根,我这把岁数还要再离故土,我想不开,但是咱不能让儿女受连累。”
这次搬迁是樊桂英记忆中的第二次搬迁,她十几岁的时候父母曾经带着她从库区下边搬迁到上边,为了库区的加高。
实际上,这个记忆是丹江口水库多次移民中的一回。
1958年丹江口大坝开工,1959年淅川县2.2万人移民青海,1961年大坝围堰壅水,丹江岸边淅川县又有2.6万人搬出库区。1962年大坝工程因质量问题暂停,迁出的大部分移民又返回库区。1964年,中央同意丹江口水库工程恢复施工,移民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那一次搬迁从1966年持续到1968年,分3批近7万人被分别搬迁到湖北的三个地区。从1971年开始到1978年因水库加高,淅川县8万多人搬迁到县内其他地区。樊桂英一家就是那次的搬迁者。
库区的特殊,造就了新名词移民标本。何照胜就是“移民标本”之一。这位75岁的老人一生都在搬迁。23岁远赴青海,后返流淅川,30岁再迁湖北荆门,然后再返老家,如今因为水库加高,他还要再次搬迁到黄河以北太行山下的新乡。老人一生辗转三省四地,如今已是拄着拐棍走路,还要搬迁。老人说,“大家都知道,这是国家需要”。
香花镇移民干部说,搬迁最难的是老人,年轻人好说。但是老人们多数不愿离开故土,这样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为了搬迁一个老人,可能要动用十多个亲属来劝说,子孙不行,就找亲戚朋友。
“人家都说落叶归根,我这把岁数还要再离故土,我想不开,但是咱不能让儿女受连累。”一位八旬老奶奶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不走,全家都动不了,还是走吧。移民时间减半
“快一个月才搬迁1000人,还累倒了好几个干部。我们想这样不行呀,完不成任务,到2014年工程肯定无法保证通水。就定下新政策,盖好房子再迁人。”
2008年,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开始实施,原本中央要求4年完成搬迁,但是河南省提出“四年任务,两年完成”。
对此,南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庹军解释,搬迁是第一步,第二步还要稳定、要发展、要致富,所以必须给后边的工作留出足够的时间。如果拖到2013年,肯定影响到工程建设和移民村的发展稳定。此外,2008年正逢全球金融危机,搬迁尽快启动,尽快投资,也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河南经济发展。
然而计划虽好,实行却难。搬迁初期,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从2008年开始,淅川县开始搬迁10个村的1.1万人,这次试点搬迁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最后很多干部都接近精神崩溃。
试点期间,淅川县全体村干部投入到搬迁,其他工作都暂时放下,全市围绕搬迁工作开展。早上5点多出门,晚上最早10点半到家,每个人精疲力竭。“效果太差了,快一个月才搬迁1000人。”而移民也不满意,反对情绪很大。
“这样不行呀,完不成任务,到2014年工程肯定无法保证通水。就定下新政策,以前是发钱补贴农民自己盖房子,后来是盖好房子再迁人,过渡初期为移民发放一周的粮食。”
经过调整后,搬迁速度上来了。按照当地信息显示,本月底,淅川县16.2万人将全部搬离,目前完成90%多。
南阳市移民局称,现在回过头来看,提前到两年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如果时间太长,恐怕很多人的精神意志要崩溃,而且像三峡一样,搬得越久可能越搬不动。补贴发放公开
南阳市移民局负责人说,南水北调的补贴资金全部实行公开制,该发多少怎么发相关文件都公开公示,“这个款项各级机构都不敢截留”。
移民后的生活问题,是移民领域的普遍难题。
邓州市穰东镇,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樊桂英的新房就在穰东镇。
一进村子就能看到新建起来的一排排白色整齐的小房子,有一层的,还有两层、三层的。根据人口数量和安置标准,樊桂英家是一个三层的楼房,每一层都有三间房子,这是一个气派的新家。
村里配套有医务室、学校、超市等,路面是水泥马路,如同一个新的小镇一样。樊桂英很满意,她的计划是自己和老伴继续种地,两个儿子一直在城里打工。不同于尚未开始新生活的樊桂英,已经在新居生活一年的陈大姐并不满意。她所在的厚坡镇陈庄村去年从库区搬迁到新房,已经搬迁一年多。陈大姐指着她家卧室的墙角,“漏水一个月了也没人给我修,你看看”,墙角的雨水印记清晰可见。这个家因为只有3口人,所以只有一层房子,3个小房间,屋内放着破旧衣柜和床,与新房显得并不协调,唯一一件像样的家电就是一个小电视。
按照国家标准,移民每人每年国家给予600元的补贴,一直发放20年,同时搬迁初期一年内每人每月还要额外发100元。陈大姐说,她家的补贴一直没有发下来。“我不知道以后干什么,我靠什么生活。”
村干部否认了她的说法,补贴都按国家标准发到位了。村干部认为,移民后的新生活要靠自己努力,比如有的人家已经开始谋第三产业,搬下山后养殖蝎子想致富的门路。
南阳市移民局负责人说,南水北调的补贴资金全部实行公开制,该发多少怎么发相关文件都公开公示,“这个款项各级机构都不敢截留”。
该领导也承认,当地政府财政压力极大,整个丹江口库区移民复建项目200个,包括房子等项目因物价上涨等原因,超出国家的预算拨付,全部由地方财政承担,同时地方政府因库区水质的安全,大量关停污染企业或危险项目,地方财政损失数十亿。该负责人希望移民区的发展能够按规划实现。(记者 文静)回复引用
第四篇:安阳南水北调工程分析报告
安阳南水北调工程分析报告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南水北调这项国家伟大工程,投资几千亿,能够解决装修中国的用水问题是我们建国以来举世瞩目的不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项跨流域的调水工程。输水总干渠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引水,河南省境内长731公里,南水北调总干渠安阳段长65.01公里。穿越境内2县、4区、9个乡、3个办事处、77个行政村,穿越大小河流(沟)35条,穿越铁路3条,向安阳市供水的口门共有4个,设计年供水3.34亿立方米。总干渠在安阳境内占地面积共计2.13万亩,需拆迁房屋面积66.7万平方米。河南省首先开工的渠段位于安阳市境内的羑河北岸至漳河南岸。全长40.3公里,渠道设计流量245~235立方米每秒;设计水位94.045~92.19米;设计底宽18.5~10.5米;设计边坡1:2~1:3。沿渠道共布置各类交叉建筑物77座,估算静态总投资约20亿元。
河南省副省长刘新民到南水北调安阳段工程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他要求,要创造良好施工环境,确保工程顺利进展,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据记者报到:
刘新民副省长一行主要查看了安阳河倒虹吸、洪河倒虹吸工程和第三方实验室。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国土资源厅、移民办等部门的负责同志,河南省安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领导同志陪同调研。
刘新民指出,南水北调安阳段工程自开工以来,各有关部门尽职尽责,积极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安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广大干部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工程进展顺利,成绩显著。
他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一流工程、创造一流环境、提供一流服务”的要求,深刻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做好移民征地拆迁工作,积极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省直各有关部门要恪尽职守,各负其责,搞好服务,省南水北调办要总协调,牵好头,谋划好,组织好,国土部门要协调做好征地工作,移民部门要做好移民工作,施工单位要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强力推进工程建设;要建立健全各级领导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质量责任制、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明确责任,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追究责任;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奖优罚劣的工作机制;要搞好宣传发动,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形成广大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工程建设的良好局面;要确保应时进度,黄河以北段连点成线,黄河以南段完善前期,力争布点。
他最后强调,要通过各有关部门、安阳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参建各方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确保工程顺利进展,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确保实现“三个一流”的目标,树立河南形象。
7月27日,市长董永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南水北调工作专题汇报。市水利局局长江子蔚、市水利局副局长、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郑国宏、市直相关部门和有关县区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郑国宏副局长就南水北调工作进展、存在问题、下步工作进行了专题汇报,江子蔚局长就南水北调配套水厂的规划、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议,董永安市长对南水北调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董永安市长指出,国家南水北调办公室和省委、省政府对南水北调安阳段工作非常重视,并于去年9月28日在安阳率先开工,明确要求安阳要“为中线工程做出样板”。省委徐光春书记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表态全力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市委靳绥东书记也代表安阳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表态,提出“安阳要创一流施工环境,为中线工程
做出样板”。前一阶段的南水北调征拆工作扎实细致,成效显著。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对南水北调高度重视,葛爱美副市长作为分管领导,市水利局、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作为责任单位,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征迁工作推进非常快,得到了国家、省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在这种情况下,市水利局、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仍然不骄不躁,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积极向国家和省反映、协调,为我市争取桥梁等项目投资2亿多元,并提出确保南水北调效益发挥的合理化建议。尤其是在南水北调补偿标准低、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下,通过艰苦努力的工作,提前完成征迁任务,没有出现一起因南水北调征地拆迁问题赴省上访或阻挠施工的事件发生,工作做得比市区内的一些项目要好得多。市政府要采取一定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表彰。
董永安市长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对我市南水北调配套水厂的规划、建设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安排;二是要对桥梁问题继续进行反映、争取和协调,市里会全力予以支持;三是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有关联的单位要继续全力支持工程建设,主动联系,优质服务,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本报告旨在为支持和看好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和有意投资该项目的投资商服务。报告通过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现状的描述与分析.得出南水北调的发展趋势.并对中国南水北调项目投资的价值和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投资建议和银行信贷建议。
本报告主要观点如下:
如再按以往模式继续发展.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问题将愈来愈严重.不仅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更将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以至达到难以为继的程度。南水北调势在必行。?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顺序是东、中线先行.西线后继。因此.在近期内投资的重点还在东线人口比较集中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方案.东线一期和中线一期主体工程静态总投资1240亿元.资金来源是中央预算内资金248亿元.占主体工程总投资的20%;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基金434亿元.占主体工程总投资的35%;银行贷款558亿元.占主体工程总投资的45%。在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后.总投资约为1365亿元。另外配套工程还需要投资308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将为水利建设、建筑材料、工程机械、污水处理等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经济管理学院06级会计对口马军旗申爱玲陈航常翟
第五篇:论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之我见
摘要:南水北调工程虽然能够缓解北方用水紧缺、南方水过剩的问题,但是它所带来的生态
环境的负面效益也不容忽视。再者,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未来的经济效益并不乐观。
关键字:南水北调负面影响经济效益前言
我国水利部门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并进行了研究规划,最后确定了三条引水方案。在这过程中,我国水利部门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北方缺水地区得到南方水资源的补给后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问题,而忽略了南水北调后所带来的危害。如今,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南水北调所带来的危害问题重新得到了关注。
2南水北调工程的负面影响
就国外而言,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建设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如此浩大,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
2.1 淹没与移民
南水北调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会产生较大面积的淹没,大面积农田受淹被毁,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将被破坏,淹没地区居民的房子、土地、生产设施及其财产遭受损失,居民被迫搬迁他乡,并更变职业。就中线而言,总干渠占地宽200米,除湖北省少数地区外,直接占用约40万亩农田,如果加上使用工地,总占地可能达到50亩。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耕地资源非常宝贵。而我国肥沃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与中部,但南水北调的中线方案与东线方案均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大平原通过,延绵几千公里,占用耕地面积相当巨大,对我国的经济损失巨大。
并且大量的移民的安置问题以及移民以后的乐业问题,又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移民安置一是要安居——盖房,二是要乐业——种地,这两项活动都离不开土地开发与原有植被破坏,同时人类活动的污染物处理不当也会在库区造成新的面源污染。因此,工程带来的淹没与移民问题将会对社会、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2.2水量区域间重新分配产生的负效应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运行,其实质导致区域间水量的重新分配。这样一方面调水会减少被调流域的径流量,当超过一定数量后会影响该流域的工农业用水、人民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等,最终会制约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受水区而言,受水后也会出现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土壤盐碱化等;再者,由于供水量增加,原先不
曾发展的行业也可能在受水地区出现,尤其是供水边际产出高的行业可能使受水区增加新的污染物,对受水区的环境问题带来严重的影响。
2.2.1西线工程的生态环境负效应
西线计划在长江上游建筑高坝,从通天河、金沙江饮水,而长江和黄河的源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在这种脆弱带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生态环境必将遭受破坏不可能再恢复。按计划,西线工程将于2050年从黄河调水170亿立方米,约占所在河流河川径流量的5%—14%,占引水枢纽处河川径流量的48%—71%。上游河道的水量减少,会引起调水枢纽下游河道水位下降,进而会改变地下水向河水补给的格局。再者,引水枢纽下游河道径流减少,水深变浅,导致水面宽度变小,河流水面宽度变小,蒸发量减少,因此对枢纽下游的地区的气温、湿度、水气都有一定的影响;蒸发量的减少,影响到局部地区降水量的减少,对陆生动植物也有一定的影响,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就较为严重。另外,引水枢纽下游河段水量的减少,将使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下降,从而对下游水质造成影响。
2.2.3中线工程的生态环境负效应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命线是丹江口水库引水。丹江口引水对整个长江最为重要的支流——汉江会产生巨大的生态影响。
(1)对库区水源地的影响。由于大坝高于23米,库区水位上升,淹没地区扩大,产生
破坏森林植被和土特产声生长地,危及部分陆地濒危动物的生存,产生新的污染源。
(2)汉江水量的减少对汉江流域甚至对长江下游的生态影响。丹江口水库一年调水146
亿立方米,汉江年平均流量为381亿立方米,调水使汉江年平均水量要减少38%。这意味着汉江的纳污与自净能力也要减少相同的比例;汉江下游各段水位会降低,会影响到通航能力、沿江城镇取水能力、流域的灌溉能力;沿江湿地沙化,降低水地保持能力;减少长江中游的水量,影响长江航运,特别是枯水期的航运,同时增加汉江排入长江的污物总量。
2.2.4东线工程的生态环境负效应
东线计划近期的取水量为每秒钟抽水1000立方米。东线取水口位于长江中下游经济繁华地区,距离长江口不太远,上游不远是南京,下游是上海。实行南水北调之后,长江径流量减少,特别是枯水季流量的减少,会改变下游河道与河口的水情。枯水季节,长江的径流量约为每秒6000立方米,仅东线取水量就占长江流量的16%,如果此时中上游西中两线再抽水,到达下游的水量尚不足每秒5000立方米,再加上东线抽水,还要减去长江下游两岸抽引江水,入海水量必然大量减少,将引起海水严重倒灌,盐水入侵。长江河口现在已然海水倒灌,但是江水的含氯度不太高,历时又较短,供水问题尚不严重;若南水北调后,海水倒灌的时间将加长许多,海水倒灌的范围上沿,江水的氯化物和盐量增加,则必须较长关闭沿江的所有水厂和抽水站,问题将很严重。
东线方案实施后,输水渠道和原河道平面相交,所有相交口都必须建设闸门加以控制。这样的水网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去甚远,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全部依赖于人工控制。东线
输水线路所经过的地区,也是经常遭受洪水危害的地区,而建设东线输水线路,必然增加这一地区的洪水危害。洪泽等湖泊已有蓄洪任务,再让它们担当存储北调水量的任务,就失去了自然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又由于人为地抬高了湖泊的蓄水水位,增加了对周围地区的洪水威胁。
南水北调由南向北的输水渠道中常年充满了水,将中止原来华北平原上的自西向东的冲盐排水渠道,加重加快土地盐碱化。
2.3 水体污染、水质下降
南水北调工程使得区域河道渠网密度加大,从而引起单位水体所承受的污染密度加大,这必然会加重水体的污染过程。再者,由于上游被调水,下游的水量减少,将使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下降,从而使调水过程中水质下降。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供水,而且需供应质量符合要求的水。虽然水源区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可达Ⅰ类,然而经过一千多公里后水质下降,到达目的地水质质量下降至Ⅱ、Ⅲ类,甚至下降至更低。另外,按规划,南水北调中线湖北,河南及河北部分区段的总干渠宽100米,外加保护隔离带100米,宽大的水面完全露天,水质很容易下降。
受水地区得到供水后,用水量增长,污水量也会大幅大增长。按规划,处理后的污水一部分自然排放,另一部分为地下水回灌用。然而回灌形成的地下水由于水源问题水质显然大大低于自然水源,而且,由于污染物积累作用,使地下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4 传染病的传播、物种的迁移
南水北调工程可能会给受水地区引发多种传染病,这是因为在调水过程中某些有害的物质、化学元素、病毒及微生物,其总量因冲刷而减少、其危害因拮抗作用得以缓解;或者因水环境条件的改变,其总量因淤积而增加、其危害因协同作用而强化,长期作用会导致受水地区的水质、土壤、生物(食物)和人群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以病毒、病菌和微生物流行传播的伤寒、疟疾、脑膜炎、血吸虫病、痢疾、霍乱等得以蔓延,危害人群的身体健康。
历史上,北方人少患如脑膜炎、血吸虫病之类的传染病,但近几年这类的传染病已经在北方出现,这是由于南方的物种(例如:南方的蚊虫)迁移至北方,使得这类传染病在北方出现。以血吸虫病为例,该病主要的宿主是钉螺,随着钉螺的北迁,该病传播至北方。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端取水口江都市及输水干渠途经的高邮、宝应等县(市)均有钉螺孳生,且近年来钉螺面积逐渐扩大。钉螺可随漂浮物和水流远距离扩散:由于钉螺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通过吸附在船底、水上的漂浮物、植物茎叶等载体上扩散;幼螺还具有明显的浮游习性,它们借助于水流,以浮游、漂浮和吸附于漂浮物的形式扩散到远处。因此,钉螺能随江水北调到达山东。又由于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北方冬季温度的升高,使得钉螺在北方能够生存繁殖。
并且有学者研究表明,北移的钉螺在北方基因发生了变化,将会适应北方的环境,并在北方由于缺少天敌等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呈现高速生长繁殖的特点。血吸虫寄居于钉螺内,随着钉螺的生长繁殖,该病虫将对通过饮食等渠道对北方人的生命产生极大的威胁。3经济效益分析
南水北调的中线方案与东线方案均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大平原通过,延绵几千公里,占用耕地面积相当巨大,并且所通过地区基本的农田基本是常年耕作农田,农田表层有30公分厚的土壤都含有大量的腐质层,土壤相当的肥沃,粮食产量较高。然而,从长期来看,引水到北方灌溉增产的粮食还不抵三条引水工程沿途所占用的耕地减产的粮食,从这一点来看,南水北调的经济意义有待商榷。
另外,南水北调工程产生大量的移民,就中线工程而言,移民数就达22万人。从以上的数据可知,要安置三条工程的移民这将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再者,倘若移民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地解决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引发国家安全问题。
如前所述,南水北调工程在水的输送过程中水质将下降,到达目的地时,处理水质将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倘若要达到Ⅱ类水质的要求,工程费用、运行后的维护费用和污水处置费要增加好几倍。
南水北调工程的总干渠要穿越数百条河流,跨越许多铁路、公路和一般道路,还要经过两大地震区,经过膨胀土区、矿区和矿井沉陷区,因此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
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资金投入还不止以上这些因素,但仅从直接成本而言,南水北调工程的经济效益令人担忧。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说:根据投资规模,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一期主体工程总投资1240亿元,而初步估算用水用户需支付的实际水价为3.2—4.8元/立方米。这仅仅是直接成本和直接收益,还未包括移民等的问题。如果把所有的成本和费用都详细计算,可以肯定,南水北调的总成本或总费用必将大于总效益,也就是说,南水北调没有经济效益可言。小结
淡水资源是维持地球上生命最基本的要素,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自然界其他生命的生存都离不开对淡水的需求。然而由于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水资源的准公共物品性质,全球普遍出现水的需求和浪费同步增加的趋势。我国水资源向来分布不均,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因此就造就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缺乏、南方水资源过剩的格局。
然而,南水北调工程并不能解决我国水资源紧张的格局,反而会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更有甚者,还会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要解决我国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更应该注重于采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对水源的涵
养林的保护、保护地下水资源、合理地调度水资源、增强公众的节水意识等多方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