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于声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心理状态
于声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心理状态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艺术学校 杨桂兰
摘要: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声乐教师,光有精通歌唱的技能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有针对地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儿童学习声乐的优势与教学目标,制定出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把有效教学策略稳定在主动积极的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并能及时调整措施,改进方法,始终保持良好的声乐教学课堂环境与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师;声乐教学;心理状态
一、开展综合音乐教育启发活动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他们在最初开始学习时,对任何一门课程大都无明确的目的性,家长、老师让他们学什么就学什么,或自己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他们学习唱歌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最初并不是抱着我要把声乐学得怎么样好,我要把声音练得如何地美好的学习目的,而是全凭一种爱唱歌、想唱歌的冲动和欲望,这就是他们的学习动机,要把这种学习动机贯穿于儿童声乐教学的始终,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在学习声乐的开端教师要向同学们讲清楚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对儿童讲解歌唱的作用,可以促进少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陶冶情感,净化心灵,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的作用,还可以抒发少儿爱祖国,爱人民的美好情感,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无穷的欢乐等,这种教育活动绝不能只是拘泥于形式、走过场,它是组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融洽师生关系,进入积极上课精神状态的必要之举。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后,儿童就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把这种教育启发、渗透在儿童学习声乐的始终。
二、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声乐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从事声乐专业的专门学习,随之出现了各种规模大大小小的少年儿童声乐比赛、演出、考级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少年儿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和专业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评判标准。走上舞台,面对观众,唱上几首歌,对于一个技术娴熟,久经锻炼的专业演员来说可能相对容易,但他们也难免会出现上台紧张的状况,对于涉世未深的少年儿童就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有的儿童嗓音音质很好,平时也受到正规的专业训练,歌唱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上舞台却由于心理状态的紧张而产生恐惧,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轻者的歌唱缺乏表现力,重者甚至会出现忘词,走音,失声,或者是头脑一片空白,什么也做不了的紧急状态。在少年时代,如果由于舞台紧张失去良好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会让儿童产生自卑、胆怯的心理,做任何事都没有信心,甚至再也不敢上台歌唱和面对观众。因此,作为从事儿童声乐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应该认真研究儿童上台演唱时的心理 特征,创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儿童摆脱舞台上紧张的心理状态。
三、儿童在变声期时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变声期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一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对于学习声乐的儿童来讲更是一个特殊时期。处于变声期的学生,由于声带充血,发声持久性差,很容易疲劳,音色变暗,唱歌时感到很费力,因此很多学生因为唱歌时声音沙哑,高音唱不上去而丧失唱歌的信心,产生歌唱心理障碍,针对这一现象,在变声期儿童的声乐教学中必须充分了解变声期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规律,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把变声期儿童的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歌唱时所需要的状态,而另一方面又不伤害到他们变声期时脆弱、不稳定的嗓音。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促进师生互动,加强情感融合,科学组织协调,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把声乐艺术融入幼儿师范教育活动中
声乐艺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幼师必备的技艺之一。而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教学不仅方法单
一、而且教材也很落后。但是随着我们对幼儿声乐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幼师活动中声乐艺术的融入也相应的增加了。学校增加了对幼师教学中声乐课的投入,大部分学校的器材也相应的更新了,师资力量也更强了。幼儿师范教育中声乐的学习目前急需的就是一部权威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的教材,好的教材会让我们的培养过程更科学。而近些年我国对幼师声乐发展要求的提高,相信这部好的教材会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并投入使用的。有好的教材之后需要的就是一个好的老师了,幼儿师范院校也应该加强自己的师资队伍,多聘请一些专业技术好、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另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要一成不变的沿用先人遗留下来的教学经验。我们的社会在发展,学生也在进步,而且各个时代人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要根据不同时代学生的特点进行对应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进步。毕竟我国开始声乐教学的时间不是很长,而且我们国人大多情绪内敛,不太喜欢表露太多的个人情感,所以针对幼师的声乐教育尚在寻找一种好的方法。目前我国幼师声乐教学中过于重视技巧,不能按照孩子的生长发育标准量身定做一套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常整理将对大人的要求标准放到孩子身上,造成很多的问题。例如,幼师在声乐教学中常要求孩子开口大声唱,但是须知孩子的嗓子、声带和音域等都不同于成年人,我们不能将成年人的发音标准用在孩子身上。这些不当的举措其实都是可以在幼儿师范教育活动中提前进行防范的,我们也应该尽量在幼师教育课程中加强对这方面问题的教育,因为一旦我们步人工作岗位中出现丁点失误,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生无法挽回的损失。
结束语:在多年的声乐教学与学习中,我深刻的认识到儿童声乐教育在整个声乐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声乐人才成长的摇篮。同时我也发现在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对于教师“教"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对于帮助他们快乐、快速的掌握歌曲内容,提高声乐技巧有着很大的帮助,自然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取得教学成果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与儿童智慧及儿童的发展.中华音乐文化教育,1996.2. [2]黎国坤.谈声乐教育心理学.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4. [3]张德金.儿童声乐教学点滴.怀化师专学报,1994.13.
第二篇: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第一章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声乐心理概述
1.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它以儿童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为研究对象,为儿童从事各种实践和学习活动提 供心理依据,使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们有章可寻,正确地根据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
1.2音乐心理学与声乐心理学的概念
作为研究儿童声乐心理的理论依据,音乐心理学与声乐心理学的 概念分别是: 音乐心理学是指用心理学的方法及理论,研究音乐与 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规律的科学。它与心理学及 音乐学有关,并涉及声学、生理学、美学、社会学等学科,是一门新 兴的边缘学科;声乐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从心理反应、注意、意志、想象、情绪与情感、能力与记忆等诸多方面,揭示了歌唱与发声的内在艺术规律,从而为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提供心理方面的依据,并为广大学习声乐的学子找到科学的声乐学习方法提供帮助。
3儿童声乐学习的心理特点 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儿童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 2.1心理状态概述(一)定义:心理状态是在一段具体时间内人的心理活动的总的 特征2,如聚精会神、兴高采烈、漫不经心、萎靡不振等等,是人对 内外环境因素作用的反映,心理状态是由内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构成的。一个歌唱者在演唱或练习一首乐曲时的心理状态受到他对 这首歌的喜好程度以及自身情绪状态、身体状况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 或放松愉快或紧张生硬等等各种各样的状态状况。
由此可见,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演唱 歌曲,才能够发挥正常。(二)心理状态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1、心理活动的客观性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心理活动受外界事物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没有客观世界就不可能 有人类活动。所以,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没有客 观现实就没有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具有客观性。例如:当一个人看到 某种事物而头脑里闪现出另外一个人的音容笑貌,这就是“睹物思 人’’,当一个人受到外界环境的触动,产生内心情感的波动这就是“触 景生情“。“睹物”、“触景“反映的是客观现实,“思人~‘生情”则反 映的是一种心理活动,这些现象形象的说明了心理活动的客观性。
2、心理活动的主观性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包括成年人、老人、儿童、他们都z徐行效.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251。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第三章儿童声乐课堂中良好心理状态培养的五个方面 3.1学习动机的培养
作为一名儿童声乐教师,光有精通歌唱的技能,技巧是不够的,还应学习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儿童学习声乐的动机,制定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动机稳定在积极状态中,并能根据动机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改进方法,策略,始终保持 良好的声乐教学课堂环境、师生互动、融合、协调在一起,取得良好 的教学效果。怎样激发儿童歌唱的动机呢?(一)开展教育启发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他们在最初开始学习时,对任何一门课程大都无明确的目的性,家长、老师让他们学什么就学什么,或自己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他们学习唱歌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最初并不是抱着我要把声乐学得怎么样好,我要把声音练得如何地美好的学习目的,而是全凭一种爱唱歌、想唱歌的冲动和欲望,这就是他们的学习动机,要把这种学习动机贯穿于儿童声乐教学的始终,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在学习声乐的开端教师要向同学们讲清楚学习此门课程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对儿童讲解歌唱的作用,可以促进少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陶冶情感,净化心灵,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的作用,还可以抒发少儿爱祖国,爱人民的美好情感,给他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无穷的欢乐等,这种教育活动绝不能只是拘泥于形式、走过场,它是组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融洽师生关系,进入积极上课精神状态的必要之举。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后,儿童就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把这种教育启发、渗透在儿童学习声乐的始终。儿童卢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第四章儿童声乐表演时紧张心理状态的调控
近年来,随着声乐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从事声乐专 业的专门学习,随之出现了各种规模大大小小的少年儿童声乐比赛、演出、考级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少年儿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和 专业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评判标准。走上舞台,面对观众,唱上几 首歌,对于一个技术娴熟,久经锻炼的专业演员来说可能相对容易,但他们也难免会出现上台紧张的状况,对于涉世未深的少年儿童就更 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有的儿童嗓音音质很好,平时也受到正规的专业 训练,歌唱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一上舞台却由于心理状 态的紧张而产生恐惧,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轻者的歌唱 缺乏表现力,重者甚至会出现忘词,走音,失声,或者是头脑一片空 白,什么也做不了的紧急状态。在少年时代,如果由于舞台紧张失去 良好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会让儿童产生自卑、胆怯的心理,做任 何事都没有信心,甚至再也不敢上台歌唱和面对观众。因此,作为从 事儿童声乐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应该认真研究儿童上台演唱时的心理 特征,创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儿童摆脱舞台上紧张的心理状 态。
4.1 紧张心理状态的表现
儿童在歌唱临上场前或上场后紧张心理状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 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脸红,心跳加快,手脚出汗,口干舌燥。这是由于在紧张的 硕十学位论文
第五章 儿童在变声期时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变声期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一个特殊的生理阶段,对于学习声乐的儿童来讲更是一个特殊时期。处于变声期的学生,由于声带
充血,发声持久性差,很容易疲劳,音色变暗,唱歌时感到很费力,因此很多学生因为唱歌时声音沙哑,高音唱不上去而丧失唱歌的信
心,产生歌唱心理障碍,针对这一现象,在变声期儿童的声乐教学中
必须充分了解变声期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掌握变声期嗓音变化的
规律,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
法,一方面把变声期儿童的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歌唱时所需要的状
态,而另一方面又不伤害到他们变声期时脆弱、不稳定的嗓音。
5.1变声期儿童发声器官的变化特点 儿童进入青春期后,身高、体重快速增长,身体各部分器官开始
迅速发育,出现第二性征,表现在发声器官上则是喉头、声带的急速
变化,具体表现为:
(一)男声的声带从幼童时的6-_8毫米长,逐渐增长到2卜24 毫米,并且在增长的过程中相对变宽变厚,喉结明显地突起,喉前后
增长1厘米。但又由于喉部软骨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声带的增长速
度,迫使发声时声带被动的拉紧伸长,造成喉部软骨同声带及软组织
儿童卢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结 语
在多年的声乐教学与学习中,我深刻的认识NJL童声乐教育在整
个声乐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它是声乐人才成长的摇篮。同时我也
发现在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对于教师“教”的意义,培养学生良
好的歌唱心理状态对于帮助他们快乐、快速的掌握歌曲内容,提高声 乐技巧有着很大的帮助,自然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取得教学成果
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在歌唱中获得良好的歌唱心理状
态需要通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和配合,经过对学生系统的、专业的心理
训练,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才能获得。在这一过程中,由
于儿童心理正处于发育阶段,控制能力差,教师的合理引导是很关键 的,它赋予每一位儿童声乐教师神圣的责任,激励着他们不断的研究、探索、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儿童声乐心理学知识,针对儿童特点,找到
灵活、有效的好方法。本篇论文是我这几年来从事儿童声乐教学的一
些体会和总结,希望能给从事儿童声乐教育的同行们一些启示,同时
也愿意听从教育界专家的批评指正。参考文献 期刊类:
(1)廖家骅.儿童音乐心理的几个问题.人民音乐,1984.9.(2)文安平.影响儿童音乐心理发展的几个因素.乐府新声,1990.3.
(3)刘沛.音乐与儿童智慧及儿童的发展.中华音乐文化教育,1996.2.
(4)黎国坤.谈声乐教育心理学.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4.(5)沙涛.论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培养.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1.
(6)杜蓓.儿童的歌唱方法与歌唱心理初探.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2002.4.
(7)陈石萍.少年变声期合唱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厦门教育学院学
报.1999.1.
(8)叶淳.浅探青少年变声期的声乐教学.人文社会科学.2006.2.
(9)姜文胜.声乐专业学生赛前准备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交响一西安音
乐学院学报,2004.23.
(10)张益琴.变声期学生歌唱心理障碍的形成及解决对策.天水师范
学院学报.2005.25.。
(11)叶蔚.谈如何克服演唱时的紧张心理.艺术教育,2005.3.(12)马东风.情感与音乐记忆简论.中国音乐教育,199.4.(13)周海宏.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人民音乐,1988.4.
(14)田传洋.浅谈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歌唱的自信心.滁州师专学报,2001.4.
(15)王岩淑.歌唱心理状态浅析.艺林漫话,2006.6.(16)唐明务.浅谈声乐表演中的虬医场”.美与时代,2006.(17)董晓.少年变声期的唱歌教学.河南教育,2003.7.(18)肖育军.论变声期声乐教学中的“轻唱"训练.《黔东南民族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
(19)王绍灿.浅谈儿童音乐素质教育.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0.16.
(20)王海莲.儿童歌唱训练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周口师专学 报,1996.13.
(21)张德金.儿童声乐教学点滴.怀化师专学报,1994.13.(22)彭子华.声乐教学心理因素探索.淮北煤炭师院学报社科 版,1994.4.
(23)孙玉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体会.安徽教育,1999.3.(24)张君仁.皮亚杰认知阶段理论与儿童音乐教学.祁连歌 声,1998.3. 著作类:
(26)吴雁泽.全国少儿歌唱考级歌曲集.新疆:新疆人民出版 社.2001.
(27)郁正民.音乐教育心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28)章姚姚.音乐教育心理学.中国妇女出版社,1998.(29)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30)卢合芝、李敏娜.音乐教育心理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31)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三环出版社,1983.(32)曹理、廖裴言、廖家骅.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上海教育出
版社,1993.
(33)邹长海.歌唱心理学.广东: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4)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94.
(35)詹姆斯·L·穆塞尔、梅贝尔·格连合著、章枚译.学校音乐教学心
理学.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36)罗小平、黄虹编译.最新音乐心理学荟萃.中国文联出版公
司,1995.(37)袁善琦.儿童趣味音乐教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38)徐行效.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39)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40)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2)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育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
社,1998.
(43)赵梅伯.歌唱的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44)刘朗.声音教育手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45)钟维国.童声合唱的训练与指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6)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47)秦和鸣.心理学浅说.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48)孙应康、凌培炎.中小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河南:河南人民出版
社,1981.
(49)klern,herman.singing technique.National music publisher,1972.
(50)Garaude,vai l lant.methode complete de chant paris.1825.
第三篇:如何把雷锋精神贯穿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如何把雷锋精神贯穿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的活动中
禄劝县幼儿园 吴加丽
雷锋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完美的结合。雷锋精神是对雷锋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已经成为雷锋和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的优秀品德的结晶,已经成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展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的象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商品交易时代,过去的无私帮助变成有偿服务。每个人都可以学习雷锋精神,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举手之劳。陶行知先生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之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这就说明了,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是祖国未来和希望,只有让幼儿从小就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建设社会祖国的接班人。我们做一名幼儿教师,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将来祖国建设的栋梁,只有言传身教,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等特点,提高教育要求,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思想品
德教育。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开展爱国教育 对幼儿来说,祖国的概念是抽象的,爱国之情是复杂的,但是通过具体的事、物、境能从中得到诱发。爱祖国、爱家乡,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多层次地贯穿于幼儿的各项活动中,让幼儿耳闻目睹的亲身体验真正地感受到家乡的爱,人民的可亲以及祖国的伟大,从而萌发对祖国爱国情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的父母也不爱,身边的伙伴也不愿意帮助,是根本不可能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的。”所以,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孩子爱党、爱国,就要先培养他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老师、长辈以及周围的人,我们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到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中,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通过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国庆节等进行爱老师、爱父母亲、爱老人、爱祖国妈妈的活动,通过向亲朋好友爸爸妈妈、老师献上自己做的贺卡、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人不舒服时会及时关心、问候,使孩子懂得爱那些值得爱的人,长大了才能有为人民奉献的精神。有了以上的爱我们就可以把这种爱贯穿到我们的一日生活当中,有了爱心我们就可以更深层次的教育幼儿爱党、爱祖国。通过具体的事、物、境从中得到诱发,如:在艺术
领域中我们可以利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画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美好的家乡;学会唱《国歌》、《五星红旗我爱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爱国主义歌曲。如:在社会领域中认识国旗时,教师首先要让幼儿知道过期的颜色为什么是红色的,接着就可以讲一些生活中的故事,如:董存瑞、刘胡兰、王二小等让孩子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进而告诉幼儿我们为什么要升国旗。这样在孩子们的心中对国旗、烈士、祖国就有一定的。教师还可以在一日活动中告诉幼儿,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我们应该关注国家的重大事件。如:可以看一些名胜古迹的图片,收看奥运会的比赛,了解一些特产,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扩大了孩子的眼界而且还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同时,还激发孩子们去游览祖国各地的愿望和爱祖国的情怀。有了爱国的情怀就可以教育幼儿,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我们的伟大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
二、培养幼儿形成助人为乐、关心社会、热爱公益事业的良好思想品质
雷锋这位小战士,用他的平凡的人生经历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助人为乐要有一种忘我的精神,并要把它贯穿在自己 的生活中,作为为人处事的一种准则,当见人有风险是要先人后己。雷锋叔叔的伟大,并不是他做了一些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在平凡的小事中,处处以帮助他人为乐,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人之初,性本善。幼儿的思想本来就是善良纯洁的。教师应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正确教育和引导幼儿健康成长。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教师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尊重。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幼儿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多使用爱的语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做幼儿的表率,我们要把助人为乐这种崇高的道德情操贯穿于我们的一日活动之中,如:在一日活动中,有小朋友摔倒了,我们不仅要主动的帮助他站起来,还要关心他、安慰他、鼓励他。还可以教幼儿互相帮助,如:哪个小朋友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大家都应该想办法去帮助他人等。助人为乐我们不能仅仅限定在幼儿园里,还要教幼儿关心社会、热爱公益事业,如:组织幼儿给灾区的小朋友捐献图书、衣服、玩具等物品,组织幼儿向希望工程捐款活动,参加为残疾儿童献爱心等;利用媒体力量引导幼儿观看,以关爱、善良、正义等内容为主题的作品把民主管理在身边相互友爱的事迹讲给幼儿听。通过这些活动教育幼儿真正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给予别人帮助并不是为了获得回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从而培养孩子的爱心,从小在幼儿的心灵播下爱的种子,最终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育幼儿礼貌待人
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国家文明、进步的表现,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现在,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而且以反映了人们自身文化修养水平。文明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与他的习惯,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说话用语、语调口气、行为举止和态度上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思想面貌、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如:谦逊文明的语言、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举止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影响。因此,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重要条件环境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孩子,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礼貌待人。如:早晨当幼儿入园时教师要主动地向孩子和家长问早、问好,同时教育孩子跟爸爸、妈妈、以及长辈说再见。利用这些时机长此以往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要教育他们尊敬长辈,会用礼貌用语主动、热情、大方的打招呼、称呼人学会问好、问早、道别。我们不小心撞到了孩子,就会蹲下去真诚的向孩子道声“对不起”;我们再
打扰孩子的时候,就会悄声地说:“对不起,打扰一下”,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对孩子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等等的话语。在日常生活中会关心长辈,力所能及的帮长辈做一些事,还要教育幼儿当自己影响别人时,会主动诚恳的道歉当别人影响自己时能克制谅解别人会说“没关系,不要紧”。在平时的生活中教育幼儿当别人说话时不插嘴、不妨碍,成人讲话时要专心听,不要打断别人说话。总之,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做孩子的模范,处处以身作则,说话要做到温和有礼,随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让幼儿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生活的良好习惯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突飞涨,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有时吃一顿饭就要花费几千元。不想要的东西,管他好不好随手就丢掉。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他们是全家人的心肝宝贝一家老小都围着他一个人转,尤其是祖父母的,有求必应,伸手必给,生怕孩子不高兴,让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逢年过节,亲友们更是争相给孩子压岁钱,少则数百,多则上千或上万,有的家长不进行正确引导,任由孩子乱买东西,花钱大手大脚,没有一点节俭意识,艰苦朴素这个字眼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为了把勤俭节
约、艰苦朴素的精神能够永远的传承下去,我们就要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教育幼儿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如:教育幼儿不挑食、不浪费粮食,吃饭时不剩饭,饭菜不随意扔掉;让他们知道我们碗里的每一粒米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用汗水换来的。还可以教育幼儿学习古诗《悯农》等。不丢弃没写不完的作业本和纸张,可以留做草稿纸或他用,养成双面用纸的好习惯;根据近几年连续干旱的情形,结合饭前便后幼儿洗手时,告诉幼儿水龙头不要开得太大,用完后立即关紧水龙头;喝水时不要接太多的水够喝就行要节约用水。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电,光线充足时不开灯,充分利用自然光,随手关灯,人走灯灭。让他们懂得节约用水、用电的重要性。还可以讲讲雷锋叔叔的故事给幼儿听,知道雷锋叔叔是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的榜样,他平时穿破的袜子从来舍不得扔,而是补了又补。他不但自己这样做,看到战友的衣服破了还帮助他们补起来,他的这种行为不是吝啬,而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从而让幼儿知道节约用一滴水、一度电都是对祖国有很大的贡献。如果我们不注意节约,将来资源枯竭了,我们人类也就无法生存了。通过这些教育使幼儿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品质,也就能让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这一美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并将它发扬光大。
总言而之,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很长的一个过程,我们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必须多渠道,全方位的开展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去影响每一个幼儿。特别是现在党中央号召我们向雷锋学习,我们就要用雷锋的实际去感动幼儿。学习雷锋做好事,要将助人作为乐事,只有在与别人的交往联系中才能体现内涵。你帮助了人获的感激,说明你有价值。你尊敬了值得尊敬的人,你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幼儿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不关是教给幼儿知识,还要教会幼儿如何做一个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然我们用慈母帮的胸襟去温暖幼儿的身心。从小就要在他们有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心、正直、善良的种子,让他们将来用宽厚、仁怀的胸襟去回馈社会,去迎接辉煌灿烂的明天。让雷锋的精神、雷锋的事迹在他们的身上得以体现。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向雷锋叔叔一样,全心全意的为党,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祖国的花朵会带着我们教师的重托和希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第四篇:在蒙氏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
在蒙氏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
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厦门早教
对于刚刚进入蒙氏班级的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会出现了不专心,情绪浮躁、一种学具没操作完就换另外一种学具,持久性差、学具乱放的现象。可以运用蒙氏的教育理论,创设有序的学习环境,活动前适当地进行静寂活动,比如,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都有哪些声音?我们一会儿来分享一下你所听到的声音„„这样孩子就能逐渐安静下来,为进一步蒙氏教学及操作铺垫很好的开始。我觉得优秀的蒙氏教师在活动中应因势利导,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这样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方面才会取得独特的成效。厦门托儿所
通过蒙氏教学,在培养幼儿良好常规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可以将蒙氏教室秩序作为一项工作展示给幼儿看。尤其对于新入蒙氏班的孩子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以把蒙氏教室秩序感作为一项工作展示给幼儿看,教师的演示一定要认真细致,甚至到一个细节,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才会溶解到自己的行为当中。例如:班级小朋友开关门这一问题,开始的时候,不论是开门还是关门,都不能做到轻手轻脚,而是使劲一撞就跑开了,声音又大,往往会影响到玩耍着的其他孩子。在展示工作的时间里,就可以特别把这一问题提出来当作一次教师的展示活动,开门前,应轻敲门,得到许可后,扭动门锁,打开门后,随手轻轻关上,教师的演示活动才结束。许多孩子就做了现场的情景表演,效果很好。以后的时间里,创设有序的环境,营造可以让幼儿对于开关门的事情的确,大部分孩子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试图改善自己的行为。还有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在家玩儿惯了,做什么都是横冲直撞,在班里有的时候也是这样,经常出现互相碰撞,有的小朋友还被撞倒。我同样也把这些问题在工作中展示,让幼儿自己探讨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并在以后的生活细节中,教师以身示范来影响幼儿,使幼儿发自内心地逐渐改善自己不当的行为,现在我班的小朋友都会很有礼貌的去做每一件事情。厦门晚托
二、布置有规律、有秩序、允许儿童自主活动的活动室环境。
蒙台梭利对教室设置是比较讲究的,主张活动室中每一件物品的摆设都应有固定的位置。我运用蒙氏教育理论为幼儿创设了不同的五大区域,分别是日常生活区、感官区、科学文化区、数学区、美工区,这些区域分别用工作柜隔开,设置成各个独立的工作区,便于幼儿进区活动和教师观察。这样在操作工作的时候,互不干扰。在能力逐渐提高后可将区域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流程,让幼儿自主操作。
三、通过静寂活动让幼儿养成安静进入活动区活动的良好常规 成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专注地做某件事情之前,都会或多或少地做些准备工作,有生理上的准备,也有心理上的准备。例如,写论文之前就要平心静气,排除干扰,以期达到思路的顺畅。蒙台梭利作为一个医学博士,非常注意按幼儿的生理、心理曲线开展活动。走线活动和静默练习就是蒙氏教育中为幼儿做好学习前准备的铺垫活动,是蒙氏的特色。
为了让幼儿能以平静的心情进入活动区活动,进区前我们灵活运用蒙氏的走线活动和静默练习的原理设计了一些简短的小游戏,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1.走线游戏———这是蒙台梭利为训练幼儿的专注、平衡等能力而专门设计的。通过走线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地运用各种感官,调控自己以进入聚精会神的专注状态。为增加走线的趣味性、游戏性,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如让幼儿头顶玩具、端垫子、„„使幼儿的专注力在“表演杂技”的走线游戏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为幼儿进入区域专心活动做好准备。
2.听听猜猜游戏———让小朋友闭上眼睛玩“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我们有意设置一些有趣的声音,如心跳声、水流声、敲东西声„„,让幼儿静静聆听,在听听猜猜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倾听习惯,锻炼了幼儿排除干扰的意志。
3“.吹气娃娃”游戏———让小朋友在优美宁静的音乐中模仿为吹气娃娃吹气的动作,做呼吸调整练习,慢吸慢呼、慢吸慢呼、快吸快呼的腹式呼吸法及有趣的吹气娃娃动作模仿,使幼儿通过对呼吸的调整达到心境上的控制。
实践表明,在各种自我控制游戏后进入活动区学习或操作游戏,幼儿往往能集中注意力。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多渠道、全方位的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在良好的常规习惯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第五篇: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
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师应建立课堂教学常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作为一位幼儿园音乐教师,能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对教师上好以后的音乐课,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它学科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音乐常规训练既要对幼儿进行站、立、坐以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幼儿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相关练习。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总结出,要进行好音乐课的常规训练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从细微处入手,让幼儿感受音乐氛围。
音乐是艺术审美的学科。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眼神,每一个坐姿、站姿都要求是美的。上课时我要求幼儿头要正、肩要平、背要直、两眼平视、面带微笑、双手自然地放在腿上。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幼儿做起来却总不是很好。于是,我让幼儿随音乐进教室,坐下后听音乐拍手安定情绪,听上行的音阶起立上课,用歌声进行师生相互问好等。这样的训练,把幼儿进入音乐室的所有活动都放在了音乐中进行,体现了语言的音乐性,动作的音乐性以及课堂活动的音乐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音乐课的常规就自然建立了。
二、精心设计,让幼儿愉快的接受训练。
常规训练的总体路子都大同小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幼儿可能感到乏味,因此,教师就要不断地从小的方面变换内容。如歌唱教学前的发声练习,传统的发声教学单调、枯燥,幼儿容易失去兴趣。但他们思想单纯,幼稚的心灵富有爱心,他们对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尤其对小猫、小狗之类的小动物更是关怀备至。根据幼儿这一心理特点,可以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发声练习曲:
2/4 3 5 | 6 6 5 | 1 2 3 4 | 5-| 3 6 | 5 3 2 | 5 4 3 2 |1-| 小 猫 爱吃 鱼 yu
小猫 爱吃鱼 yu 小 狗 汪汪 叫 wang
小狗 汪汪叫 wang 再如,常规训练中的节奏练习,如果告诉幼儿: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唱一拍、唱两拍,对幼儿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使节奏练习形象化、趣味化。如:学习*—、*、*时值,可以用人物走、跑来代替单纯的“da da”练习。
**
**| *
*| **
**| *—| 跑跑
跑跑
走
走
跑跑
跑跑
走
三、做好示范,明确要求
幼儿理解能力有限,有时尽管老师讲得非常具体,幼儿也不一定能理解。所以,当教师要求幼儿做某件事情或某个动作时要边讲边示范,如上课的坐姿。看似简单,但对幼儿来说是第一次接到这样的要求,为了教会幼儿上课如何坐好,我先搬一张凳子,坐在前面,要求幼儿跟我一样,两脚自然放平,两手平放在腿上,腰背挺直,头颈放正,然后告诉幼儿以后上课就应保持这种坐姿。再如要求幼儿怎样翻、怎样拿,这些常规要求,教师都应示范在先,让幼儿一开始就明确正确的做法。
四、用表扬和鼓励,使常规训练持之以恒。
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也有个别幼儿听课不认真,有时即使教师做了示范,讲明要求,幼儿也可能做不好。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及时对做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音乐课中的常规训练并非一日之功。因此,音乐教师在初步建立了常规训练内容之后,对幼儿的训练更要持之以恒。
首先,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之间要紧凑,不要让幼儿有松劲的想法。如唱完歌拿乐器时,先听音乐再做动作,待幼儿都安静后,教师在做拿乐器的要求。其次,在幼儿做一件事情时要随时提醒他们记住老师的要求,同时还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音乐课中的常规训练不容忽视,从一开始就要对幼儿进行严格的课堂常规训练,这是搞好音乐课堂教学的必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