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

时间:2019-05-13 02:0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

第一篇: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

1.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

今天的主题是“智慧校园建设”,不得不从“智慧教育”的概念说起。我把智慧教育的原创观点归功于钱学森,因为他1997年提出了培养“大成智慧”的教育理念。

钱学森是我国国防科技元勋,他发现一些国防大项目的领军人物不仅科技知识深厚,而且大多懂哲学、人文等,便很有感触,提出如何培养具有“大成智慧”人才的战略构想。曾有专家向钱学森请教大成智慧的英文译名,钱老提出两种译法,其中之一是“Wisdom in Cyberspace”(网络信息空间中的智慧),这个说法跟我们现在说的以信息化促进智慧教育十分吻合,所以我们可以把钱学森的大成智慧说作为智慧教育研究的出发点。

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星球”的概念,引发了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方面研究与应用,自然想到还应该有“智慧教育”,其英文名称是smart education。这个英汉对译存在一些争议,因为smart是机智灵活的意思,而wisdom才对应“智慧”。什么是智慧?我很喜欢华东师范大学已故哲学家冯契教授的界定,他在晚年用文言文写了一本《智慧说》,其中说道:智,法用也;慧明道也;智慧,道法也。

另外,知识管理专家认为从数据、信息、知识到智慧的提升与情境关联性密不可分,并且智慧是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

智慧教育的核心技术是智慧计算(smart computing),被认为是计算技术史上的第四次浪潮(前三次为主机计算、个人计算、网络计算),可以概括为五大特征:境觉、分析、抉择、行动、溯因。其中境觉包括环境感知、情境感知、社会感知,对于智慧系统来说是最基本的、必需的功能。教育界人所熟知的多元智能,其英文名称是Multiple Intelligences,但近年出现了用Smart代替Intelligence的趋向,比如语言智能叫做word smart,数理逻辑智能叫做number smart,身体运动智能叫做body smart。我倡导的智慧教育把wisdom、intelligent、smart整合在一起,代表道、法、术三者在教育教学中融合。

有个美国网站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现在需要智慧学习,难道我们有过愚笨学习吗?此话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就采用逆向思维方法,给愚笨教育“画像”,仔细一想,还真的发现很多愚笨教育现象,例如:凡是造成学生高负担、低成效的教育是愚笨的教育;凡是以书本为上、忽视实践能力发展的教育是愚笨的教育;凡是抹杀个人特性、拒绝因材施教的教育是愚笨教育。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我们教育的本意是让人脱离愚昧,但为什么愚昧性却与许多教育过程形影相随,挥之不去,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我是2012年开始关注智慧教育的研究,提出智慧教育的初步定义(为了抛砖引玉吧):智慧教育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智能化的环境,使得师生能够开展高效能的教与学方法,能为学习者提供最合适的个性化学习服务,使他们从不能变为可能,从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高的思维品质、较强的思维能力的人才。这也是我们发展智慧校园的一个目标。我们从数字化教育转向智慧教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我做了一个关于智慧教育的图示,把智慧教育的英译改成Smarter Education,用了以一个比较级Smarter,是为了避免要么智慧、要么愚笨的二元对立,追求越来越灵巧、越来越有智慧的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鞭策我们自己不断进取。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我们必须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来构建智能化教育环境,包括智慧终端、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智慧教育云等,再加上智慧的教学法,这样才能培养智慧型的人才。

我们现在积极推行智慧教育,有可能找到求解“钱学森之问”的钥匙。2005年,时任国家总理的温家宝去看望病中的钱学森,钱老还十分关心教育,他问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这句话被媒体命名为“钱学森之问”。所以,我们现在践行智慧教育,用信息化促进教育创新发展,实在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2.智慧校园的技术发展

如何从数字校园变成智慧校园的?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别?目前,我们提炼出智慧校园环境的十大特征:

1、位置感知:感知学习者的物理位置;

2、情境感知:探测学习者在不同场景以及他与谁在什么时间、地点做什么;

3、社会感知:感知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4、互操作性:不同学习资源、服务和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

5、无缝连接:在任何设备以任何连接时,提供持续的服务会话;

6、适应性:根据个人学习偏好和需求推送最合适的学习资源;

7、泛在性:随时随处通过与环境互动获得感兴趣的学习资源;

8、全程记录:记录学习历史数据,便于数据挖掘和深入分析,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建议以及推送相应的服务;

9、自然交互:利用多种感官及肢体语言开展人机互动,如语音、姿势、表情识别;

10、深度参与:沉浸于技术丰富环境中开展多向互动,获得平常难以企及的体验。当然,一个具体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不可能全部符合这十条,能达到三、五个已经不错了。所以我们对智慧校园应该有新的认识,不能把它等同于数字校园,也不能硬把普通数字校园贴上智慧校园的标签。

从技术上看,智慧校园系统可以看作为一个三层架构: 第一层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其实质是把网络中服务器的功能虚拟化;第二层是雾计算(Fog computing),即把终端虚拟化,我们现在终端品种很多,如果为每个终端设计独立的信息格式,是没法交换的;第三层叫群计算(Swarm computing),与物联传感技术相关,在物理环境中安装很多联网的传感器,它们体积很小,数量众多,像昆虫群落一样。既然网络中的服务器功能通过云计算技术虚拟化了,终端功能通过雾计算技术虚拟化了,那么网络中的交换机、路由器功能可以虚拟化吗?能,这个技术就叫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华为公司已经实现了这项技术,并且产生了基于SDN的敏捷校园网解决方案iCampus,还提出的智慧校园的几个维度:科学的决策系统、实时地控制、泛在宽带的互联、便捷的服务、面向服务的计算、透彻地感知。

现在大家都在讲大数据的问题,我看到涂子沛写了一本《大数据》,封面上有句话:除了上帝,任何人都要用数据来说话。美国教育部组织专家出了一本如何做教育数据分析的专题报告。我认为教育大数据的价值归结为三点:精准决策、个性服务、优化结果。但数据类型很多,我们怎么进行有效管理又是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开始研究智慧校园系统中的数字治理问题。

智慧校园包括很多功能板块,例如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教管、智慧家校通、智慧节能、智慧校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改善师生关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我们现在需要研究怎么构建无缝学习的平台,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顺畅地沟通起来。但有一个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平板电脑,学生和老师如何开展课堂互动?我看到一个简易的方案:教师可以用笔记本上的摄像功能扫描学生的批量答题卡,用智能手机识别学生手持的二维码应答卡,用低成本技术来实现课堂互动。

3.智慧校园的应用发展

目前,数字化校园有三大热点:视频微课、翻转课堂、MOOCs。

一是视频微课。或许大家知道萨尔曼•可汗的故事,为了给表妹辅导数学,他把知识点讲解录制成视频,放到视频分享网站上,已经积累了六千多条,覆盖中小学课程全部知识点,成为名副其实的“可汗学院”。现在国内有很多学校在做视频微课,发现对教师改进教学水平很有帮助,老师看到自己录的视频,可以找出自己讲课的不足。当然,好的视频微课可以使很多学生受益,允许他们自定步调地学习。

二是翻转课堂。也有一个故事,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所名叫“林地高中”(WoodlandPark High School)的二位化学老师,开头利用视频录课给迟到学生补课,后来发展到课堂教学改革,课前让学生看教学录像,做针对性练习,课中快速做测评,重点解决难点重点疑点,效果很好,创造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进行教育信息化创新要实现三个突破:一要突破时空限制,我们不能只盯着课堂,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要统筹考虑。二要突破思维限制,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学流程。说到突破思维限制,数学中有个一笔画难题,让你用一笔画四段折线贯穿一个九点方阵,只有突破方框限制,画二段延长线才能做到。三是改变教师角色,要从单纯讲师变为导学者、助学者、评学者、促学者。

在国内也有很好的翻转课堂案例,如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一中146个班级全部实现了课堂翻转。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最重要的差别在:传统教学流程是讲解、练习、评阅作业,翻转教学流程是自学、评测、研习。无论是师生关系还是学生的地位、学习方法都有明显的变化。

三是MOOCs(大众在线公播课,国内将其简称为“慕课”)。斯坦福大学一位大牌教授开了一门《人工智能导论》课,结果吸引了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人选学。从目前流行的 xMOOC(基于行为主义的MOOC)来看,教学法并无创新,主要创新体现在管理机制上,打破名校门槛,做到优质资源共享,谁都可以免费听课,能坚持到最后想拿学分和证书的时才缴费。此类创新只有在信息化环境下才能实现,因为数字化的资源和服务可以无限拷贝,但无需增加太大的边际成本,这就是信息化的优势。

当然MOOCs的课程形态也在发生变化,甚至有专家声称现在已转入“后MOOC”时期,形成了在线学习新生态。MOOCs是发源于高等教育的,能否用于基础教育呢?举个例子,浙江省创办了一个高中选课网,要求省内高中学校把好的校本课程改造成网络课程,上传到高中选课网上,让全省高中生上网自由选课拿学分。华东师大也搞了一个慕课联盟C20,邀请了20所高中名校加20所初中名校来开发优质慕课。

以上三个热点所用到教学技术手段依次是视频微课、在线练习、在线测评、在线社区,并没有多少“智慧技术”含量。我注意到美国推出一个比较有智慧技术含量的个性化学习的平台Knewton,据说可以生成27亿条个性化学习路径呢。

目前,实现智慧教育比较好的办法就是采用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我们把它当作教育技术革命的千年机遇(从活字印刷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我们团队是2010年开始牵头做国家电子书包、电子课本的技术标准,并且在国际标准组织中代表我国率先提出电子课本技术标准议案,并获得立项。

再说说“人人通”。从“校校通”到“班班通”再到“人人通”,人人通的建设很有意义,也很有难度。我们一直在研究人人通中的个人学习空间的功能:记录个人学习过程;汇集个人学习资源,开展个人知识建构,提供个人才艺展示等,需要很多工具支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CELTSC)已经设立了网络学习空间标准工作组。

关于区域推进电子书包应用,从2012年开始,我们团队作为上海市闵行区电子书包应用项目咨询方,帮助设计推进方案,已经有65所学校、百余班级参加试验。我们通过到试点校观察,寻找电子书包教学应用切入点,目前找到七个:

1、将课前预习情况带进课堂,将课堂延伸至课外

2、丰富课堂呈现的教学资源

3、提供电子课本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4、通过课堂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加强学习过程的协作对话

6、创设信息对称空间,支持师生基于生成性信息的“对话”

7、推送个性化资源/任务,拓展课外学习

当然,我们不能满足于让学生用电子书包学习书本知识和做练习测试,而是要开拓更多的发展空间,例如支持项目学习、创客教育、泛在学习等。

接下来我讲讲智慧校园应用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挑战。2013年10月2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把工程办公室设在华东师大,我们邀请了一大批很多国内专家,经过很多调研,制定了教师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能力评估指南、项目管理规范等。

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要求因环境而已。环境差异的分界线体现在学生能否上网。在学生不能上网的多媒体教室环境中,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主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馈等教学活动。请看这个案例:有位小学语文老师发现学生写作文三言两语就完了,怎么用巧妙方法启发学生呢?她找了二段视频资源让学生观察:一是姚明在NBA打篮球时灌篮的视频,只有24秒;二是日本动漫《灌篮高手》中流川枫的灌篮过程,足有2分钟,以此启发学生理解“真实的生活时间”和“电影/文学作品里的时间”(作文时间)的区别,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作文时间”,使文章生动有趣。这就是智慧教学法啊,虽然用到的技术很简单,但教学效果却很好。所以我提炼出关于教育科技文化的四句“箴言”:科学研究发现真理,技术应用实现价值,创意设计提升价值,文化影响价值取向。如果大家都认可的话,那么就越来越像教育信息化“公理”了。

在学生能够上网的环境中,我们就希望老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我们也找到一批较好的案例,例如上海闵行区蔷薇小学音乐老师让学生利用电子书包配套的声音传感器收集自然环境中的多种声音(青蛙叫声、鸟鸣声等),通过合作创作一首美妙的音乐,送给他们的父母。

第二篇: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感知校园”的基本涵义

作者:匿名 来源:无锡科技职业学

院 浏览次数:278 添加日期:2011-3-7 12:36:

412009年8月,温总理在无锡考察传感网产业发展之后,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席卷中华大地,无锡已成为中国物联网的发源地,感知中国的中心。学院意识到未来物联网产业需要大量的就业人员和研究人才,高校是普及传感网最前沿信息技术的园地,因此为了打造工信部的653示范基地,学院规划建设“基于物联网的感知校园”系统与平台。

2009年,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在无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动适应物联网产业发展浪潮,着力打造智慧校园、“感知校园”示范基地。2009年9月开始启动“感知校园”工程建设。2010年7月,“感知校园”工程已被正式列为无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严格而言,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相对于人际间交流的互联网,物联网是物与物之间的网络。

“感知校园”建设,就是充分利用无锡在中国传感网产业的核心地位,借助电信网络、业务、服务优势,采用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对学校与教育、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通过校园物联网系统的管理与控制,提高信息化的新校园的运行效率,以及扩展数字化校园的智能感知能力,并作为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高地。

“感知校园”系统与平台是利用计算机技术、RFID、视频监控、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采集、传输、整合和处理,运用于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人才培养和校园生活等多个领域,把学院打造成智能化、管理高效、安全可靠的智慧校园。

“感知校园”感知终端即在“感知校园”系统内实现考勤、门禁、消费、信息接收和互动等功能的专用工具,实现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和校园服务等多个领域的智能化。同时也是日常通讯工具,可由师生自主选择使用。

智慧校园——“感知校园”建设的基本意义

作者:匿名 来源:无锡科技职业学

院 浏览次数:300 添加日期:2011-3-7 12:37:

31为了推动无锡传感网产业在起步阶段的顺利发展,有必要选择若干示范工程进行重点建设。展望物联网产业前沿,立足无锡实际,依托教育行业,分析现实因素,我们认为,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教育行业呼应物联网应用,打造平安校园、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高校稳定与和谐发展对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国内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使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传统的安全稳定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常常顾此失彼,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校

园,可以全面了解掌握师生活动的所有实时动态信息,各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状况,实现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人才培养和校园生活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有效解决当前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减少人力投入,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使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进入一个智能化的新时代。

其次,是集物联网新技术的研发、试点、应用展示、人才培养、实训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有利于物联网产业的示范推广。选择高校作为物联网应用示范点,相对其它行业,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应用,更在于高校具有其它行业不可替代的人才、技术、教学设备资源优势,体现在基于四位一体的强大综合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物联网新技术的校企合作研发、新技术的试验场地、应用技术的展示推广、物联网人才培养的教学平台、中、高端人才的实训基地的有机整合,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初期,校园建设物联网示范工程更具意义。

再次,是基于学院优势,实现“双创”目标,提升无锡城市品牌的重要举措。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建设物联网应用校园工程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学院位于无锡新区的中心位置,创新理念超前,高新企业众多,物联网人才集聚;二是学院是一所新办高校,拥有良好的网络基础条件,建立了覆盖全院的计算机网络。三是可以获得新区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多方面的技术支撑。同时,中国电信无锡分公司拥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团队,有大型的数据信息处理系统,能为工程的实施提供软硬件保障。四是具有雄厚的产业依托。无锡高新区在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开发上,以太科园为核心,依托创新园、产业园、信息服务园为载体,三大产业板块初具规模,“感知中国”中心的轮廓已浮出水面。

智慧校园——“感知校园”建设计划与功能

作者:匿名 来源:无锡科技职业学

院 浏览次数:271 添加日期:2011-3-7 12:38:09

一、阶段目标

一期工程:以学生管理系统、校园安保系统建设为核心,启动校园数字平台建设,实现部分数据共享、信息交互,为后继拓展功能留有接口。目前,学院已初步完成一期工程的各项工作。

二期工程:以电子教务和管理支撑平台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数字管理功能模块,电子教务如课程表查询、成绩查询、学分查询、电子选课、活动报名、学科评选等功能,管理支撑平台如掌上图书馆、远程教育系统、机房管理等功能,以及校园门户WEB、WAP网站建设,拓展与家长、校友等的信息交互。

三期工程:将根据传感网技术的发展进程,推进校园信息化各在用系统的融合应用,基本实现感知校园预期目标。

二、功能特点

1、改变以往单纯的手机通话应用,将RFID的技术与手机通信技术密切融合,完成身份识别、考勤消费等功能。

2、将短信系统与学校的日常活动密切结合,利用手机上的短信通知和互动功能,实现通知群发、信息反馈、活动安排公告。

3、通过开发后的手机版WEB页面,在手机上接收推送信息,学校可以将课程安排、活动通知、考试成绩等信息通过手机WEB页面供学生查询。

4、将手机作为迎新报到的终端工具,为新生营造一个可感知的校园环境。

第三篇:浅谈“智慧校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

浅谈“智慧校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王旭

摘要:学校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主要载体。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由当下的数字校园转变为“智慧型”校园也正迫不及待。本文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和特征,简要介绍并分析了智慧校园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几点思考。关键词:智慧校园 应用现状 思考

一、智慧校园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述

智慧校园(Smart Campus):以数字校园的建设思路为基础,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及虚拟化等新的信息技术来改变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家长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各类教学活动、科研项目、系统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这一概念是在2010年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开始明确地被提出的;在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要求全国各院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实现学校之间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数据标准(20120315)》也为全国“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标准和应用规范。

(二)核心特征

1.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泛在网络)。通过有线接入或者无线局域网,师德互联网络覆盖校园每一个角落。智慧校园支持所有需要互联的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的连接,信息感知后可迅速、实时的传递,这是所有用户按照全新的方式协作学习,协同工作的基础。

2.环境全面感知。从人员到物品,从校园各类资源(水、电、气等)一天的运行消耗到个人一天的轨迹,智慧校园通过无处不在的传感器、摄像头及各种系统平台,能够随时随地客观的感知、捕获和传递有关人、设备、资源的信息。

3.智能化的数据处理。依托于数字校园海量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基础,智慧校园将建立科学性的预测方法,建构出各类实用的数据挖掘模型,同时综合各方面及时新鲜的数据、信息、规则等内容,通过智能推理,做出快速反应,改迟缓地被动分析为迅速地主动应对,更加突出智能化特点。

二、“智慧校园”的应用现状

(一)应用实例——武汉建设智慧城市的校园实践

“孩子校园出入时间,能精确到秒即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消费,哪怕是买瓶水,家长也能随时知道······”武汉建设智慧城市有了校园实践。

2010年,通过3G无线传输、互联网三方关联等技术应用于电子学生证。经过3年多的推广和运用,以电子学生证为载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已经广泛应用于武汉市各重点高中。

学生佩戴新型电子学生证,这张学生证不仅可以实现传统的校园卡的功能,学生可以在学校刷卡消费;而且当学生每天进入校园或者离开校园时,通过GPS定位技术,系统会自动将这个时间发送到家长手机。通过手机或电脑平台,家长还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和老师评语,实现家长和老师的沟通。

通信运营商也对智慧校园建设表现了极大热情。如某通信运营公司这样表述智慧校园:以高性能的校园网络为基础,实现学校办公、财务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后勤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数宇资源的全面整合,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最终使其达到增值服务的目的。他们规划的智慧校园包括校园信息化、校讯通、家校圈、翼机通、三网融合、无线覆盖等业务。

(二)实例思考

1.建设经费和隐私安全保护问题

首先是建设经费,要想建设一个完善的智慧校园是需要庞大的资金、技术平台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完善的无线、有线校园网络的支持;其次是隐私安全问题,物联网技术在很大的程序上将我们用户联入了网络,对用户在大量信息进行了收集,信息的过渡集中容易导致师生隐私的泄露。

2.加强对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标准的研究和制订。

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是前期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但相对于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整合度方面都有相当大的提升。因此,研究和制订智慧校园建设规范和标准对于院校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明确智慧校园的概念与建设策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跟踪最新信息技术发展,组织专家去研究和制订有着高科学性、强针对性、易操作性、可拓展性的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和规范。

(三)智慧校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智慧校园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而这些系统涉及繁多的基础设备、庞杂的应用服务,所以这对于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更高的要求。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主要包括基础实体、系统运行和信息数据三个方面。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物联网的应用涉及无线网络、传感器网络等技术,为防止带来安全隐患和安全问题,应选用较为成熟和可靠的系统。

智慧校园建设能推动院校信息化建设,但是同时智慧校园也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优化与提高,这样才能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校园是个体正式学习发生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建设的会有效地提高整个校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伴随着学习情景识别与环境感知、校园移动互联等技术的逐步兴起和应用,智慧校园已不是一种概念,而是正在慢慢地变为现实。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的智慧校园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去解决。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对于当前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优化教学和管理过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2] 黄荣怀,张进宝等.北京师范大学.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开放教育研究,2012 [3] 周彤,刘文.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与思考.信息与电脑,2011

第四篇:浅谈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

浅谈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引言

随着各单位计算机和局域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被相继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之间、各单位和外界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换和共享的要求日益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计算机网络以计算机应用为主流,同时高校的教学、管理等急需网络化、信息化,因此我校建立起了大规模的校园网络环境以适应现时以及将来的需要。由于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信息化、综合型人才的基地,对网络新技术、新功能也有更高的要求。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更高的网络带宽、更强大的服务器处理能力、更快的网络速度。

2)要求在安全防范、人员管理、场地管理等行政事务的管理上更有效率。

3)学员层次较多,要求联系手段和信息发布手段的多样化。

4)更多的工作站点使结构化布线系统较为庞大,易管理性、标识清晰的布线系统将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我校校园网络的建设

我校校园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满足数字、语音、图形、图象等多媒体信息以及综合科研信息传输和处理需要的综合数字网,并能符合多种网络协议,体系结构符合国际标准或事实上的国际工业标准(如TCP/IP),同时能兼容已有的网络环境。

由于网络的应用日益增长,用户数量的剧增,百兆骨干网已不足以满足当前和将来的应用发展,因此我校校园网络采用交换式千兆以太网骨干网络平台,它能提供10倍于快速以太网的性能,充分保护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千兆位以太网相对于原有的快速以太网、FDDI、ATM等主干网解决方案,提供了另一条改善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骨干连接和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连接的可靠、经济的途径。网络设计人员将能够建立有效使用高速、任务关键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备份的高速基础设施。网络管理人员将为用户提供对Internet、Intranet、城域网与广域网的更快速的访问。通过在整个校园网络中的三层交换技术及VLAN,实现教学区、办公区、宿舍区的相对隔离,便于网络的整体管理规划。网络建设的几个原则

3.1 网络系统的高性能

网络系统设计中的设备高可靠性要求和系统高可用性要求:核心交换机所有关键部件可以实现冗余工作,可以在线更换(插拔),故障的恢复时间在秒级间隔内完成。多级容错设计基于单个设备高可靠性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山东新华电脑学院学费多少

不管是校园网还是城域网、广域网,其上的信息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的多媒体应用及新的数据应用对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企业普遍采用的Intranet网络模式来说,其www.xiexiebang.com 山东新华电脑学院环境:photo.sdxhce.com 山东新华电脑学院活动:video.sdxhce.com 山东新华电脑学院专题:show.sdxhce.com 山东新华电脑学院学生网:

第五篇: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

卢龙县木井中学

杨敬元

摘 要: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为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惊喜与震撼。尤其是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不仅给各学科的教学提供了空前的便利与支持,给教育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平台。本文从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创建数字化校园的现状、数字化校园建设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数字化校园的有效应用等几个方面阐述高中数字化校园建设事在必行。

关键字: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为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惊喜与震撼。尤其是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不仅给各学科的教学提供了空前的便利与支持,给教育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什么是“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教案、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二、学校创建数字化校园的现状

1、资金问题,建设数字化校园所需资金较大,农村学校资金不足,大多数学校的资金只能靠政府拨款。

2、领导对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认识问题。有的为了达标而创建,重视在硬件上投入,轻视或忽视软件资源建设。

3、缺乏专业计算机人员。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来维护网络,而且要有专人管理,以保障其能正常的使用。

4、教师的计算机水平较低。大多数教师只能打打字,浏览浏览网页,而能够在学科教学中制作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比例较小。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原则

鉴于学校建设经费紧张的现实情况,在网络建设中必须考虑投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基础网络要高起点,规划要科学合理,既要避免规划不到位造成的日后功能限制,也要避免规划失误造成的功能闲置;网络设备要采取分期分批逐步投入的方法,做到有限资金的有效合理利用。网络设备选型要保证较高的性价比,既要满足应用的需求、管理的便捷和售后的保证,也要考虑财力的可承受。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来说,应用是目的,网络教学资源是核心,人员培训与网络维护是保障,因此建设原则应遵循“实用性、先进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灵活性”进行合理规划。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

1、校园网络建设工程

校园网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科学的规划,精打细算,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网络在实际运用中的功效。计算机的硬件升级很快,价格下降也很快,只要使用网络具有较强的教学服务功能,在建设校园网的时候没有必要一步到位。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攀比,更不能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功效。要做到“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2、网络安全体系建设

建立全校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3、网络教育资源建设

(1)建立远程教学环境和远程教学系统。

(2)开发、引进能够在校园网上运行的各种多媒体课件。(3)建立各种教育资源库、素材库、案例库、题库。(4)建立、发展网上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大力推动虚拟实验课件的开发与应用。(5)利用网络的多种方式、方法(VOD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系统等)开展网上答疑、网上辅导、网上讨论。教师学生可以就课堂内外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交流经验、知识和思想。或者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兴趣小组,通过电子信息俱乐部讨论问题,共享新的发现,交流学习体会。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通过它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技术问题。

4、网络教学基础建设

(1)改造现有课室,使每个教室都安装多媒体网络设备,配备网络接口、投影仪、扩音机等设备,以适应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

(2)建立电子备课室,加强普通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适应网络教学的发展。

(3)建立适应校内外网络教学规模需求的网络教育网站。

5、办公自动化工程(校园卡系统建设)

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统筹规划、开发以校园网、主服务器为支持环境的全校综合性的管理信息系统。以教学与学生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为基础,具有信息共享功能、综合分析功能,提供决策支持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实现无纸办公创造条件。

五、校园网络的管理

1、日常维护:校园网的管理应由专门成立的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来负责,配备专职技术人员保障校园网的畅通。日常维护包括以下内容:网络平台的维护,电教设备的维护,相关资料的常规管理及网站资源更新等。

2、队伍建设:学校是否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不但应掌握现代先进教育技术,而且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校园网的建设以及与互连网的连通,使得教育资源从新分配和组合,教育技术和思想更新与变革。因此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事在必行。

六、数字化校园的有效应用

1、对于高中校园网络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学习功能,新型的校园网络已进入网上课程学习的时代,学校应有效的将资源运用到学校教育中,从而最大发挥校园网的教学功能。学校利用VOD点播系统来实现网上教学,通过VOD视频点播系统可以实现以下教学功能:

⑴多媒体点播系统

通过该系统老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课件上传到服务器中保存并可以随时在校园网任何一个工作站中观看。学生可以随时点播自己未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进行个别化学习。

⑵电子阅览

师生可以在校园网任何一个工作站调用自己需要的任何形式、格式的教学资料,并能够实现多人同时点播相同的或不同的资料,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⑶网络点播

学生可以通过网上任意工作站进行预习和复习。灵活的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还可以把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录入到服务器中,老师可以在任何时间解答,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工作站都可以去查看老师留下的答案,实现交互学习的目的。

2、办公自动化(校园卡)

“校园卡”系统基于校园网,以及它们产生的大量信息,都能够为师生和学校组、处、室等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一列的综合信息服务,主要可包括:

1)身份识别服务(可防止校外闲散人员进入,统计学生进出的次数,为校园安全提供服务)

2)个人查询和统计服务

3)教务处可进行注册,分班,排课、考务等工作

4)各年级组、班主任可随时掌握学生考勤情况、学习成绩、违纪情况等

5)总务处可轻松做好收费报表并通过校园卡统一发放学生的困难补助和助(奖)学金,解决学生困难补助的人选确定问题;

6)每位教师的计划、总结、教学进度表等可直接上传办公室电子档案,无需打印,实现无纸办公,节约开支。

总之,“数字化校园”,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平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将校园的主要教育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协作式、研究性的学习,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扩大校园教育承载能力和教育覆盖地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下载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新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研究

    智慧校园规划与建设研究 摘要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学校发展的又一新趋势,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对外展示自我形象的一个窗口。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步入以......

    GPS及应用新发展(最终定稿)

    GPS及应用新发展 作者:佚名 GPS及应用新发展 王晓海 航天科技集团总公司 [B]摘要:[/B]本文简单介绍了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同时对其主要特点作了......

    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模块

    一. 信息化校园各个系统建设方案 本次项目主要涉及到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和装备提升,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配备。具体建设有:校园网络(有线与无线)、多媒体教室、计......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 钟祥市职业高中黄强时国秀 【摘要】高水平的现代化的高等学校需要一流的数字化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环境,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和工......

    智慧校园的典型实例应用

    智慧校园的典型实例应用---CY-TIY物联网实验箱 所谓“智慧校园”是指通过CY-TIY物联网新技术来改变人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实现从环境(包括实验室、教室、设备等))、资源(如......

    初中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一、网络环境建设 1、有线网络 功能描述:校园主干网万兆,千兆到桌面。是校园多媒体教学、校园服务、校园管理、综合安防、有线电视、电子公告屏、校园宣传系统、校园广播等各......

    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

    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 教育部为什么要提智慧校园? 第一,保持大家对教育信息化实际发展的关注和热度。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各项措施,为的就是保持大家对教育信息化的......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 求索 励志 创新 中等专业学校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2015—2020) 一、 建设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一)建设意义 智慧校园建设,是当今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