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赏)美丽的村庄(童声合唱)
——《美丽的村庄》
设计理念:
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爱护环境意识
以“美丽的村庄”为主题,通过唱歌、欣赏、等音乐活动,使学生了解美丽村庄需要大家一同保护。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情绪等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学生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
设计思路:
一、确立主题
本课以“美丽的村庄”为主题来展开这一节课。学唱《美丽的村庄》;通过欣赏,了解家乡、村庄的美好。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 学唱《美丽的村庄》。
三、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式,拓展保护环境的做法。
教学目标:
1、学会《美丽的村庄》,并能大胆、自信的演唱。.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3.初步了解意大利乡村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种音乐手段和演唱形式演唱《美丽的村庄》准确的把握音高、音准、节奏和音色。
1、准确把握弱气小节,切分节奏及分解和弦给歌曲带来的变化。
2、二声部合唱的准确演唱。
3、轻快的旋律,音乐律动性的把握和感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同学们心中,一个美丽的村庄是什么样子的?
(小桥、溪水、绿树、鲜花遍地)教师展示一组美丽风景图片
2、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风光,置身于美景之中,那同学现在想不想高歌一曲?(学生回答)今天我们 就学习一首赞美美丽风光的意大利歌曲《美丽的村庄》
二、教授新课
1、同学们对意大利了解吗?那下面我们再来领略一下美丽的意大利风光吧(出示图片)
2、简单介绍意大利民歌及特点
3、跟多媒体学唱歌曲《美丽的村庄》
三、合作探究
1、分析歌曲的情绪有什么特点(活泼、欢快、紧凑)
节奏有什么特点(乐曲是二拍子歌曲,第一个乐句以弱起开始,速度较快,强弱为中快)
2、那一句能体现歌曲轻快,风格活泼?(单独练习)
四、精讲点拨 歌曲分析
1、根据节奏特点,全曲分几个部分?(两个部分)
2、歌曲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描绘了村庄周围的景色,表达了孩子们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表达了意大利人民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五、有效训练
1、练习四二拍的指挥方式。(出示图片)
2、跟伴奏边唱边指挥。
六、反思回顾 回顾本节课学校内容
七、课堂总结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2、布置作业
3、学生演唱《美丽的村庄》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教学反思: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用优美而有控制的声音来参与表现是非常重要的,我还要不断的引导学生轻声自然,富于感情的歌唱,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自然的发声观念。
第二篇:(听赏)渴望春天(合唱)
渴 望 春 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教材分析: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教学难点: 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创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创设情景,帮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
二、新课导入
听赏童声合唱《渴望春天》,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
三、学唱歌曲
1、聆听《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2、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他,同学们早就充满了好奇,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学生发言,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查阅资料。让学生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3、师充满激情的讲述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世间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倾轧等种种坎坷,特别是到了后来和大主教发生冲突以致决裂„„ 学生认真听故事,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要求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使学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缅怀一代音乐大师,并对他的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4、复听歌曲,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作品的体裁 : 1男声合唱 2童声合唱 3女声合唱 b、作品的情绪 : 1热烈激动 2明朗愉快 3低沉忧伤 c、歌曲的拍号 : 1、3/4 2、6/8 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最后一题同桌互答师再总结。
5、师再放歌曲,让学生跟着录音小声哼唱,并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三连音”符号、“#”号等,让学生理解节奏的变化和特点这些都是为表达歌曲的已经和情感服务的。
6、教师弹奏《渴望春天》,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学生仔细聆听老师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让学生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体会对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边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意律动,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一致、和谐,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7、深入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
师: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在轻轻的歌曲旋律中听着小故事,填出与括号中相类似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引起学生对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铺垫。
8、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学生边听歌曲,边思考:歌曲分几句,有没有重复句?请生边听边用手指出重复句的出现,并在师的帮助下写出结构图式:a+a1+b+a2 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使学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结构后,能模仿创作。
9、在教师钢琴的伴奏下,学生进一步练唱歌曲。
10、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练习击拍三连音节奏,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用钢琴伴奏,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和节奏准确。
11、师让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师按学生讨论的意见,采取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打节奏。
四、艺术拓展;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春》,请听录音范唱,是以提问的方式恰逢学生思考讨论二者在表现春天主题式的共性与特点。
2、教师为学生选配几段音乐,请学生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3、师让学生根据《渴望春天》,尝试进行旋律的创作。师要求学生注意: a、词曲风格要统一。
b、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结构。c、最后要有结束感。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师巡视指导,亦可学生哼唱,教师帮助记谱。完成后各组唱唱,生生互评,师生互评。通过创作实践让学生打破作曲的神秘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 :
师让学生收集各种有关莫扎特的资料、图片等,并布置明确的分工:第一组收集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第二组收集关于莫扎特的音乐评论;第三组收集以春天为题材的其他音乐家的作品;第四组收集表现春天的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如诗歌、散文、绘画、舞蹈„„下节课进行交流。
第三篇:浅谈童声合唱的魅力
浅谈童声合唱的魅力
在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童声合唱这种艺术形式更受到师生们的喜爱,它对于孩子们道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艺术修养的形成,音乐视野的扩大,聪明才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
一、童声合唱——心灵的歌唱
有人说,世界上人与人沟通最好的语言是音乐,世界上最纯净、最美妙的声音是孩子们的歌声。而合唱正是一门训练人声的综合艺术,童声合唱是所有合唱中最接近天籁的。著名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以优美的童声征服了世界,人们称之为“天籁童声”,该乐团已经拥有500年历史,与维也纳爱乐乐团被视为奥地利的两大国宝,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团体之一。这是一群用心灵歌唱的小天使。在维也纳,儿童时代要成为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一名成员,到了而立之年应该成为骑术学校的一名骑手,年近花甲则要当一名政府官员。这是维也纳人向往的三个职业。“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交响乐之父”海顿都曾经是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成员。我国很有成就的名人小的时候也都参加过童声合唱。如著名歌手蔡国庆,杨钰莹;著名主持人鞠萍姐姐。童声合唱的经历都在她们的人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中小学阶段、大学阶段还是将来走向社会。相信少年时期童声合唱的经历也将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不可能每个合唱团都家喻户晓。但是每个歌唱的孩子都是愉快的,我们要多给他们创设展示的平台。通过排练、录音、录像、演出等等这些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尤其在各种演出活动中,在把歌声带给听众的同时,也必然会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一定不要闭门造车,要让孩子们多表演,无论是普通演出还是比赛,你会每次看到孩子们在演出中一次次进步一次次绽放,所有为合唱付出的心都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合唱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声在血液里流淌,从心灵放飞。
二、童声合唱——团队的活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的发展所需要,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生是一个悲剧。”而童声合唱这种儿童们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合唱艺术讲究和谐,要求声部之间互相协调统一,音色要融合、柔美,即俗话说的“声音抱成团”。这就要求演唱者不能一人一个音调,不能大声喊唱突出自己,节奏不能赶快或拖延等等。要做到这些必须打开学生的耳朵,真正聆听音准,节奏,音色。著名合唱指挥田晓宝老师曾说:“合唱团平常的训练60%是倾听,40%是歌唱。好的合唱团倾听占的比例应该会更大。”合唱中多声部的和声效果的和谐统一、均衡、声部立体感的充分表现,歌唱方法的协调一致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并以其丰富、深刻、动人的艺术感染力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共鸣。著名合唱指挥大师阎宝林老师说过,声部要真正做到“分工不分家”、“互相帮衬”。“红花尚须绿叶扶”。这样合唱就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与人合作的意识。参加合唱团不仅是一个兴趣、一个特长,更关键的是可以锻炼孩子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依据人声的分类,童声合唱由尚未变声的少年儿童组成,即包括小学男女同学组成的合唱及初中低年级尚未变声或变声初期的男女同学共同组成。而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一个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容易养成娇气、任性甚至自私的性格,这些孩子需要学会如何跟同龄人友好相处、相互配合、遇事能考虑别人的感受。加入童声合唱团不仅能学到发声、吐字、气息、音准、节奏、识谱、声部配合等歌唱技艺,还能让他们融入一个友好、温暖的集体,即不会带来学习的负担,又能丰富孩子的知识和课外生活。
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在整个音乐教育中占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表演的艺术,还能看透学生的心智,给学生创造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不断提高艺术修养,让学生学会相互团结、相互合作、交流分享、学会谦让的道理。
三、合唱——艺术修养的提高
合唱能抒发人内心的情感,启迪人的心智,对人的精神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众多的音乐艺术形式中,合唱体现出很强的参与性。童声合唱表现形式可领唱、重唱、轮唱、齐唱,可以是无伴奏的,钢琴伴奏及乐队伴奏。童声合唱可以偏美声圆润唱法,也可以是明亮的民族唱法和多变的通俗唱法,不同的作品需要不同的演绎,这需要合唱指挥和队员们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探讨歌曲的内容、风格特点、文化内涵,以及怎样表现和创新等问题,这一过程使大家相互交流,把对歌曲的理解及处理最终变为艺术现实,使大家享受到合唱的艺术美,提高了审美的情趣和能力,还培养了艺术创新意识。总结
总而言之,让孩子们积极参加合唱训练,在价值导向、智能发展、心理保健、审美陶冶、专长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对他们无疑会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过去几年,蜚声全球的奥地利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专业医生弗兰克教授在呼吁教育工作者和年轻父母要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音乐教育,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对唱歌的兴趣。他认为这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长。弗兰克教授的建议是很有道理的,是值得人们重视的。
合唱,既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美感;更是一种生活,启迪孩子们乐观向上,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促进孩子们身心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方曼 2013年12月25日
第四篇:浅谈童声合唱教学训练(推荐)
浅谈童声合唱教学训练
【摘 要】童声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子。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音乐的初步鉴赏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如何搞好童声合唱?如何使童声合唱朝着一个正确的、科学的方向发展呢?笔者通过参加合唱培训、观摩合唱比赛、自身理论知识学习等举措,以笔者所辅导的合唱队为分析对象,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童声合唱教学
合唱需要许多人共同演绎一首歌曲,合唱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取决于个别合唱队员的演唱水平,而且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全体合唱团员、指挥、钢伴三者之间紧密联系。
合唱的训练从精细来讲涉及到方方面面,童声合唱也是如此,并且童声合唱更是要考虑合唱队音色的调配处理,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
此篇文章是本人对两个多月来合唱排练和比赛结果的总结分析,从组建合唱团和合唱训练两大部分进行分析探讨。在合唱训练这一重点部分又从气息训练、分声部训练、发声练习、和声训练、发声位置训练、发声及演唱的音量六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一、组建合唱团
1、挑选队员
以学校为单位组建合唱队,其人数一般控制在30—60人之间比较适宜,我们学校合唱队应着本中小学生合唱节比赛的要求,需要招收四十名合唱队员,其中男生不少于8人。对于男生做出这样一个人数的规定我觉得不妥,且不论初中组、高中组或者成人组的男女比例问题,就小学生而言,男声和女声是没有什么区别的,8个男生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又谈何人数上的限制呢?但就四十个人的规模,管理起来比较容易,合唱水平的提高也较容易些。
挑选前不觉得在整个学校里挑选四十名合唱队员会有什么难事,但对于本校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而言,区区四十名队员的挑选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挑选队员上我也足足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原本希望招收到四十名优秀团员的愿望落空,对队员的要求也是一降再降。合唱队员的招收
1、招收的方法
①招收对象锁定在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中。
②从以前的合唱队里挑选,淘汰了不少达不到条件的老队员,感叹原合唱队里竟然会存有鱼目混珠、甚至没有音高概念的学生。
③在音乐课上挑选,通过一个个抽查学生的歌唱。
④从期末考试对学生歌唱情况的记载中挑选。
⑤对于男生采取的是全校的排查方法。(男生确实难以挑选,大部分都是没有音高概念的,为了这个没有意义的规定,我也曾为此深深的担忧过。)
2、招收的要求
①音准:音准是招收合唱队员的首要条件。我通过两种方法进行考查:一是在钢琴上弹几个音或音程或旋律让学生模唱,并且把音域逐渐扩大;二是让学生唱一首自己熟悉的歌曲且是给予伴奏的。
②音色:小学生的声音大多甜美动听,但也有不少沙哑的音质,音色沙哑的学生不予录取。
由于本校学生的素质确实和想象中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在队员挑选的要求上也是一降再降,但最低的要求也是必须要通过前面的两条,通过两个星期时间的挑选终于结束。可喜的是这四十名合唱队员通过两个月的不懈努力,进步飞速,现都已是一名较为优秀的合唱队员了。在成队后的第一次比赛就告捷,这也让我非常欣慰。
2、安排队员声部
还是考虑到队员们本身的素质,所以选择歌曲的程度上也偏向简单,只选择了两声部的一首歌曲《春晓》。确定了两声部后接下来就是对合唱队声部的划分。合唱队声部的划分既要根据个体的音域、音质来确定每个队员演唱的声部,又要强调合唱队两声部之间的平衡,以及低声部和高声部之间的力量对比。我安排到低音部的声音是饱满一点、沉稳一点的,高声部的声音是清脆一点、明亮一点的,但事实在训练的过程中我又做了些许的调整,由于歌曲中有轮唱的部分,两个声部的音色马上出现了明显的差距,高声部的音色显得纯而亮,低声部的音色显得浑厚又暗淡,于是我给高低声部的人员作了小小的调动,力求两个声部既达到声部音色的要求,又显示两个声部之间的平衡。
二、合唱训练注意要素
1、气息训练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我采取了以下几点来训练学生的气息:
一、学生感受,每一个人轮流把手搭在老师的腰上,通过自身的示范,让其知道气息是怎么一回事。感受老师的气息又通过两种不同的状态时的体验,一种是老师静止时的气息状态,一种是歌唱时的气息状态,其效果和目的是一样的,为的是让学生更加明白平时气息的锻炼和歌唱时气息的运用。
二、通过感受后请学生自己锻炼气息。同样是一个个的监督辅导。
三、加强气息的锻炼:闻花式吸气;五秒钟保持气息和五秒钟吐气,一点一点加长时间;手叉腰,嘴巴有力喊数字一二一二,感觉腰上振动的幅度;拿出一张纸,老师一边撕的同时要求学生一边慢慢的把气息向外“撕”出来,速度和节奏由老师控制,学生对于这个方法都比较感兴趣,能很好的配合锻炼。还有狗喘气等多种方法。实践证明,不可低估小学生的气息,只要坚持训练,她们的气息会进步飞快的。
气息不是一招一式就能够锻炼好的,由于我的意识不够到位,虽然通过了较多的方法训练,但却并没有很好的坚持下去,以至于我们的合唱队仍存在着较大的气息问题。在接下来的排练过程中,我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了。
2、分声部训练
童声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因此,必须要进行分声部的训练,合唱不应该只追求纵向的和谐而忽视横向的和谐,纵向横向声部都应该达到共同的和谐。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合唱训练中显得也是如此的重要。各声部合在一起可以感受和声的美妙和歌曲的完整性,分声部训练则可以抓重点、分期分批的解决存在的一两个问题,分声部训练也可先从声音入手,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训练。
3、发声练习
姿势:不论坐和站,头部要保持正直,肩膀要自然放松,不耸肩,下巴不可伸长,腰部和后背要挺起来,有精神。
时间:一般控制在十到十五分钟。
内容:包含了闭口音、开口音、跳音等相关的练习。但我更喜欢用“呜”来发声,我觉得这样更容易找到共鸣。
发声练习是合唱训练的重要因素,每次合唱训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声练习,我所坚持的合唱理念是以“和”为主。发声练习时我不要求学生唱的有多响,更喜欢学生轻轻的唱,去找共鸣、找和谐的感觉。有时候学生会告诉我,在唱“呜”的时候耳边会有钟声回荡的感觉。
实践证明,发声练习确实不容忽视,在比赛的时候,我也看到有些合唱队可能就是因为在比赛之前没有练好声而失去胜算的筹码。发声练习状态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合唱队歌唱时的状态,歌唱时的状态往往和发声练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好的发声练习的感觉会让合唱队找到歌唱的感觉。
4、和声训练
在唱歌曲之前,除了气息训练、发声练习,我还会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和声训练。第一种方式是抽出歌曲中两个声部较长时间对峙的两个音,由易到难的进行和声训练。第二种方式就是用最简单的“do—mi—sol—do’”四个音进行两声部的接唱,要求各声部在唱下一个音之前始终保持着前一个音。这种简单的和声训练的目的在于,一找音准;
二、找和声、共鸣的感觉。
三、力求声音集中、靠拢、统一。这样的训练不但解决了歌曲的一个难点,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合唱的理念。
其实合唱的魅力就在于和声关系上纵横线条的统一;音响上的协和;声部间的平衡。
5、发声位子训练
发声位子的训练我也运用了一个简单的方法:高位置、头声腔朗诵歌词,把头腔的点明显的亮出来。这也是我作为发声练习的另一种方法。在比赛前,混乱的场面无法给学生好好的进行发声训练,我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大声的用头声腔、高位置来朗诵几遍歌词。
我个人认为,在本次的合唱比赛中,我们学校的合唱队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在于我遵循了一条重要法则:在歌唱方法上运用的是头声腔高位置的发声原则;用轻声找假声的感觉,再以假声找头声腔,力求找声部之间的“和”,逐渐把音色统一起来。虽说这是合唱必知的重要法则,但在本市的合唱比赛中我看到的是不少指导老师并不清楚这一法则。甚至在浙江省的首届中小学生合唱节的比赛现场,也有这样的情况。可能这些指导老师们忽视的就是“和”和“统一”这三个字吧!
6、发声及演唱的音量
学习音乐从开始到现在,我以及学习音乐的朋友们肯定接触了不少的音乐符号,最多的应该就是强弱记号,如F FF FFF P PP PPP,分别是强、中强、特强和弱、中弱、很弱。那么它们的概念到底是怎样的呢?何为强何为弱?本人一直苦恼无法解读出个所以然来,而陈祥文老师的一语道破了天机。强,也就是F记号,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最舒服最放松时,在相对舒服的音高位置上以气息为标准自然哼唱出来的,然后以此标准找FF P PP等,FFF是不能用来合唱演唱的,最多吼一声,但很多合唱教师处理某些曲子的时候要求强强强,学生无法理解,几遍下来嗓子就哑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我在辅导学生音量变化的时候首先就是让她们先明白强弱的含义。
以上的几点并不是合唱队训练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工作、细节要做,在此就不再强调出任何一个细节问题。期间,除学生训练以外,我还给学生欣赏了不同童声合唱团的歌唱,有优秀的童声合唱团也有不够优秀的合唱团,比如在浙江省中小学生合唱节中脱颖而出的温州代表队,杭州的、也有我们台州的方城小学等,比如没有合唱声音概念、音准差、指挥不当的合唱团。让学生自己来听听优美与不优美的差别在哪里。其实,从别人的缺点中也能学习到很多东西,他们就像一面镜子,使你不去犯同样的错误。
姚思源教授说过一句话,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作品是基础,指挥是关键。如何指挥好我的合唱队?如何让自己的指挥起到正的作用而不是负的作用呢?这让我感觉到了压力和紧张。于是对着镜子不断反复的揣摩指挥动作。也忽然想起来了一句大学时合唱与指挥课上老师的经典名言:心里有音乐,手上自然就会有动作。以前不能很好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现在当我想方设法指挥好的同时我似乎明白了,我想我应该做的不是去想着指挥的动作有多优美,而应该是想着歌曲的意境,歌词的含义,至少当你百分百投入进合唱的时候,你的指挥自然而然就会到位了。
通过这两个多月的合唱排练,我学到了很多也感觉成熟了很多。合唱艺术是音乐素养的综合体现,合唱魅力的背后是指挥和团员们辛勤的汗水和孜孜不断的追求,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然后再实践、再学习、再思考。一句话说的很不错:合唱团水平提高的同时,就是你个人音乐修养的提高!我的四十位合唱队员在排练中得到了提高,在本市举行的合唱比赛中,一举成功,拿下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当然,第一名并不能代表我们的合唱队就是最好的,我们的合唱队还存在着相当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继续努力。但我们的合唱队只通过两个多月的训练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是不容易的。这也是我工作一年来训练的第一个合唱队,我希望在我以后的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合唱队中把合唱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越走越宽!参考文献:
1.《童声合唱训练》 孟大鹏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童声合唱的训练与指挥》 钟维国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2.6.20
王嘉旭
第五篇:小学童声合唱论文
浅谈小学生童声合唱技巧
一、掌握正确的唱歌技巧
童声合唱发声训练最佳的位置就是“头腔共鸣”,即:位置高,音色明亮、优美、流畅。高位置是指声音在头腔中的振动感觉要尽量位置高,仿佛歌声是在鼻子上方,即闻花香的“印堂”处,声音走向是靠前的上方。在歌唱中有一种遥远感。如果让学生能体会到这种感觉,必须要形象地去形容、帮助学生去获得声音的高位置。课前我让学生做寻找“头腔共鸣”的辅助动作:(1)扬眉;(2)微笑;(3)提颊。变被动的“要我唱”为主动的“我要唱”。声音是高山流水的感觉,从上往下走。
二、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
科学歌唱方法的获得,依赖于正确的呼吸,呼吸应是平稳、自然、连贯的,要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获得。如①静坐练习:坐正、嘴轻轻闭上,将两手贴在肋下,当他们感到两肋呼吸的动作时,这才向他们说明歌唱时吸气的正确位置。②用“闻花香”做深呼吸练习,然后将气息保持住,然后发出短促的“咝、咝”声。③像小鸟张开翅膀去做深呼吸发长音“嘶———”,将气吐尽。
三、声部的和谐与音准的协调
合唱的和谐是指集体音响在音高关系上这能否准确、谐调而言。这就要坚持培养合唱队员听音的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1.音阶的练习。让学生了解音阶的结构和形成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级进、跳进的变化练习,使学生能从多变的音阶练习中更好地把握每个音的音准。2.多听。音乐是听觉艺术,听音乐是进行音准训练的重要途径。3.多奏。借助口风琴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表现技能。
四、准确的节奏感和唱谱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在同节奏的二声部歌曲中,两个声部的唱名不同,比较容易区分,而唱歌词时只有音高上的区别,词完全一样,学生易混淆。如果不认真地教唱谱,或马马虎虎的教谱,甚至直接教学歌词,势必会事倍功半。
五、正确的咬字、吐字
在歌唱当中,语言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就是歌词,同时歌词也是歌曲内容的具体体现,歌词的语言本身就具有艺术特点,每个字都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咬字吐字也是歌唱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对歌曲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要让观众听明白自己唱的是什么。具体做法就是采用高位置朗诵和哼鸣熟悉歌词,做到抓住字头准确,掌握字腹丰满,字尾轻收的规律,强调字头、字腹、字尾的相互关系和比例。求得字与声的统一,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当然,要想把课堂合唱教学继续深入,需要教师扎实的专业思想和较强的业务能力,音乐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如基本乐理、和声、曲式分析、复调、作品分析及律学等,更希望得到老师和同行们的指导,让我们相互借鉴成功经验,丰富教学经验,从而使我们的合唱教学以崭新的模式面对我们的学生,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