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也谈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
也谈当前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
[摘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学校一种共同的任务。然而,几年下来,我们的收获并不大,究竟是什么原因,又如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成为教育科研管理的一个时代课题。本文试图从“建设与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企与引起重视和建设。
[关键词]小学、课堂、改革、建设、管理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简称‚课改‛),是一个在教学改革文书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也是教师们耳熟成详、重任在肩的任务。
多年来,学校均将‚课改‛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而‚文书‛与计划,教师均为之倾注精力而‚形文‛与文章。然而,效果却和预期相差甚远。
近几年,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听课与反思。认为:造成预期与现实的距离,与我们在课改中不能顺应时代发展有关,也与学校管理的建设与管理不到位有关。出于忠诚,捉笔与纸,抛砖引玉,请教同行。
一、目标失衡,使努力与效益不匹配
众所周知,课改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课堂教学质量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却不是每一个教师都弄明白了,或是明白了不知道如何去落实。
我们不妨从近年来小学课堂教学的表现出发,对课改目的略进行检索,就不难发现偏误:现行的课堂教学,或是以训练为主线——当堂过关,以应试目标为课改目的;或是表面观瞻为主线——多媒体同步,热热闹闹,虽然教师知道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却总是放不开,整堂课却还是教师牵着走,老师问,学生答。这样的改革,显然有失偏误。目的都不明确,要想努力与效益同步,自然难了,甚至有南辕北辙之忧。
1.理念不清,导致目标失衡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理念不清晰,何谈目标与效益。反思当前的学校课堂改革,理念模糊是原因之一。仅管我们高喊素质教育,高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但是素质教育到底包含哪些内容或方面,怎样的课堂才能落实‚学生为本‛的要求,却模糊不清。当然,要解读这样两个大概念,自然要长篇大论,这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本文只就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作单方面的简略解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学习‛(又作‚学会求知‛)等要求,作为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目标‛和任务之一。
由此可知,单纯的分数,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因而,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不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国家在教育‚十二五‛规划中,对课堂教学以培养‚学会学习‛素质为目的,作了进一步的内涵演绎:教育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教学改革重要标准,努力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推广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很显然,这些有关阐述,均说明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均要求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品质,均强调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参与的习惯,均指出‚课堂教学是发生于学生中的事件‛。学校教育要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进而‚学会创新‛的目标营造教育环境——不会学习,怎能创新。不会学习,何谈高素质。不会学习,高分数怎能是高人才。
这些目标与任务,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形势:顺应时代发展。新理念: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创新‛的素质培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育环境。2.方法失偏,影响了课改效益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文章中常用的一个词。但由于目的不清,自然方法也就失偏。如前所说,我们常在课堂中,看见教师们很努力,化了许多精力与心思,设计了许多课件与活动,课堂热闹精彩,却总让人感觉无法摆脱教师‚牵着学生学习‛的旧习。
教师怕学生不会讨论‚冷场‛,怕放手学生‚自主学习‛不好控制时间,怕学生自学扣不紧目标影响效果,怕课堂放开失控而散了。怕则控,控而牵,牵难正。怕字当头,如何能解放思想。方法失偏,效益难优。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就得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因而,我国在各类‚教学大纲‛(现在改称‚课程标准‛简称‚课标‛,后均称课标)中,均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主动学习的品质‛。
课标的这些强调,事实上就是为课改指明了方向:无论以什么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素质,将成为课改标志性的目标。引导学生预习,也就成为课改抓手之一,成为课堂顺应时代理念的途径之一。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课改的目的: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获得‚学会学习(或求知)‛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良好素质与习惯。
课改的原则:让学生能自主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减轻课业负担。培养的抓手: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因而,评价课堂教学是否顺应时代要求的标准,就可以定格为:学生是否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因而,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关系:只有学生做充分了课前准备,才有参与课堂学习的能力,有了能力,才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有了参与欲望,课堂学习将变成快乐的活动,学生认为学习是快乐的活动,课业负担就减轻了。
因而,我们还可以清晰教师的天责:学生年龄小,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积极有艺术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预习活动,加强学生的预习管理,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学习品质的养成。
我们同样还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效果,一定要大于学生被动学习的效果。于是,我们就构建设了高效快乐的课堂,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如何来引导学习预习,又如何让学生运用预习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如何设计营造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我们课改的方向。
这样,新时期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就有了一个目的、途径与方法清晰的时代课题:开放与整合——基于学生课前预习教学的课堂。
二、管理不到位,是阻碍课改的主要原因
目前,仅管我们制订了许多计划,提出了很多要求,化了很多力气引导和组织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每每我们阅读课堂,总感觉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霸主‛,总是抱怨教师不思进步,总是批评教师职业倦怠,却很少去反思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学校管理不到位,是主要原因。
1.态度不力,使课改沦落为应付。
在反思中我们不难得出:阻碍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教师对改革的意义不理解——都知道必须顺应学生的发展而改革自己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部分教师不会改或不愿改,足见教师的态度对‚课改‛的重要。
目前,教师中不利于课改的状态,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种。一是“不会教”,以现有的‚教案书‛为依据,照本宣科的‚教‛。近十几年,各种备课 教案书充斥满各类书店。这些‚他人经验‛,曾给教师帮助,尤其是给青年教师 ‚教学拐杖‛。然而,‚他山之石没有攻玉‛。久之,反而成了教师的一种依赖——没有‚教参‛和教案书就不会备课了。然而,这样的备课,只备了教材,没有备学生。心中没有了学生,课改如何有益——最终因学习不够而堕落。
二是“懒得动”,知道课堂教学要改革和加强,但懒得去动。持这种态度的,多是些‚教有经年‛的教师,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想变一变,改一改,动一动。但转想‚动它干嘛呀‛,以前都这样,还不一样过去,现在还改什么改呀,多事!所以,有人听课做秀,没人听课照旧——因态度倦怠而封闭。
三是“想改革”,却不知道目的是什么,如何来创新。于是,把课堂设计得‚热热闹闹‛,认为:这就是改革和创新——因目标迷失而局限。
这三种现象级的课堂阅读教学,归纳起来是‚人的能动性‛不强——职业态度问题或是敬业问题。
这样的问题不解决,教师将有负时代的发展,成为不合格的教师。2.管理松散,使教研活动堕落为形式。
教师都知道,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因此,‚备学生、备教材、备课堂‛成为教师备课的‚三维‛要求。
学校为了更好地落实备‚教材‛要求,即如何将‚课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之中。安排了专门的学科‚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开展‚集体讨论‛、‚集思广益‛活动。
然而,由于缺乏管理,有些科组教研活动是‚应对式‛的一种形式。长期如此松散,自然虚多实少,呈现如下‚三种‛景象。
——教师“麻木”象。如上述,学校建立教研制度,是为教师交流讨论服务和建设而设,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一部分学校,由于管理不能落实,学科教研活动堕落为一种形式。
教研活动,就是按照分工,由当周教师‚照本宣科‛地将自己的‚任务‛交待。大家客气地评说几句,教研活动就告段落,转入自由安排程序。
备课检查,只查数量,很少有关质量的举措。加上现在的网络发达,备课也成了一种‚下载转抄‛的形式,结果是大家欢喜,‚形式‛完成。这种环境下,‚麻木‛成自然。
——科长“负担”象。由于教师对教研活动的效果没有多大的期待值,在形式的意义上,自然不重视,甚至生厌成负担的感觉——耽误时间或不如做其他事。
教师如此,苦了科长。许多科长谈到教研活动都表示有很大的压力与负担:自己是科长不组织不行,组织又不能得到大家的重视与尊重。本来是大家讨论研究的事,经常为变成科长一人唱独脚戏,或是采取‚点名‛方式,将任务‚压挤式‛的完成。更有甚者,是你‚研‛你的,我做我的,用手机看新闻,趁机讲俏皮话。科长管也不好,不管也不行,哪会不‚压力山大‛。
——管理“交差”象。由于教研活动形式多过实际,质量如何很难评价。管理成‚交差‛现象。有人把教研活动管理,称为:‚‘五一’交差,一切照常‛。
‚五一‛:‚一个计划、一个活动、一节公开课、一篇文章、一次成绩统计‛。好量化:教学管理工作,一件是一件,全是实在的,因而,好量化。
好评价:完成与不完成,一目了然。有就得分,没就失分。教学质量高低顺位教师自己对号入座。奖励制度现成有,依章办事。
好交差:工作可以一件一件地数,完成就交差。
其实,科长说,也有三怕和三难:一是怕科组搞课题,因为要创新,难跟进。二是怕追究考试质量,因为考试质量靠‚辅差‛,难管理。三是怕学科竞赛成绩差,因为这样的态度环境下,难辅导。教师上课,上好上差一个样。你说我渎职影响学生利益,是不合格的老师。我说这次准备不充分下次再来。况且,学校也就只评不说,只说不管,有制度没评价,有评价不执行。一句话,不落实,管理松散。
这样不痒不痛的松散管理,如何培养与建设教师,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提高如何进步。职业倦怠成自然,应付工作成理由——以前都这样(或者别的学校都这样),何必改。
由此可见,态度决定出路,管理决定效益。
三、加强师德建设与管理,是提升课改质量的必由之路
态度决定一切,是任何管理的基础理论。学校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达成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必须从加强队伍师德建设与管理入手,解开教师心锁,建立正常有效机制,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1.加强建设,营造促进教师健康成长的环境。
俗话说,教师工作是份良心活。良心于教师,就是师德。德的内核是责任,表现是态度。教师的态度,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而学校管理如何,影响教师的态度。
虽然我们都知道,教师自身的努力,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关键。但教师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惰性,需要建设。是人就有个成长过程,需要培养。是人就难免会有思想偏差,需要教育。因而,加强师德建设,是需要和必要的。
加强建设与管理,不仅需要建立制度,更重要是的要求管理者,必须有目标、有责任、有勇气、有毅力。
——有目标,才知道应该怎样管理,才能向正确的方向建设。
——有责任,才能加强管理,才有只争朝夕的动力,才能想方设法去建设,才能去落实制度,才能有敢于担当的精神。
——有勇气,才敢推进建设与管理。和任何改革一样,要改革必然要触动。触动就会触痛。要改革习旧已久的东西,是需要勇气的。
首先,要自己不怕痛。因为,你要求别人去改,就势必会触动他人‚利益‛,让别人感觉‚不舒服‛、‚不愉快‛。别人可能就会讽刺你、攻击你,刁难你,甚至会‚团结‛一帮人去抵触你。所以,你得有勇气不怕痛,坚信自己没错,是帮助教师健康成长。
其次,还得有自痛勇气,从自已先做起,带领大家一起去探讨有效方法。只有自己做下水文章,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动员。
——有毅力,那就是要坚持。抓一阵,放一阵,东一下,西一下,蜻蜒点水式的滑过,是营造不了促进环境,更加达不到建设效果。
船行河中,不进则退。因此,决定了要做的事,就得有毅力坚持下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改革目标,才能让自己的劳动甚至是‚痛‛产生效益而不‚白痛‛。
加强建设与管理,就是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我们的制度,必须有力,能触痛。这样的制度,能产生营造成环境的效果。直接明了,让人一看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同时,方便管理,方便评价。
这样的制度,能让‚不会做‛的,加强自我学习,有成长的需要与紧迫感,知道自己不成长不行,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毕竟,‚不会做‛不是充分理由,自然要加倍努力,而‚不待扬鞭自奋蹄‛。
这样的制度,能‚懒得动‛的,动起来。将自己的经验与时代要求很好的结合起来,积极投入到提高教学效果,提升自我价值的工作上去,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提高生命质量。毕竟,‚懒得动‛不是资本,自然要受到鞭策,而快马加鞭赶前程。
这样的制度,能让‚不会改‛的,感受到鼓舞,能有机会和平台去学习、去研究、去创 新,去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毕竟,‚不会改‛不是办法,自然要学习加实践,而‚天道酬勤誉自来‛。
这样的制度,还有让‚不想做‛的,无处混,不能混,感到痛,不能忍、被触动,也行动,也努力,重新回到合格的教师队列。
这样的制度,治懒更抚勤。态度的标准为是否努力,要让大家建立一种共识:努力了就是可敬的,不努力是可耻的。
这样的制度,要根据学校建设需要制订,符合学校管理实际,能促进各层次教师的发展。这样的制度,还得让学校真正承担起为教师成长建设的职能,为教师健康成长服务,奠定形成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基础。
2.解开心锁,引导教师自觉提升职业的素养。
不容置疑,教师职业是光荣。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选择范围扩大了,教师职业优势难显了。教师,不再是职业的第一选择。因而,许多教师并不是因为爱而从事教师职业,而是为了工作而走进了教师行业。不能爱,哪来敬。不能爱,也就难有目标。没有目标,人生价值观淡然,成为教师的心锁,也是目前队伍职业倦怠现象严重的根源之一。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解开教师的心锁。
解开教师心锁,既要让教师工作得舒心,又不能放纵管理而不给压力。因为,放纵即散,散则生懒、懒则易倦,倦则不进。不上则退,退则推卸,卸则为自己找归因和理由,至此将丢失荣耻,那还有价值观。可见,松散的管理,是对教师职业不尊敬。
解开教师的心锁,就得创造和引导教师认识自己的职业光荣、体验工作的价值,品味职业的快乐,从而享受自己的职业。
教师职业平凡而又伟大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教师的职业,以育人为根本,容不得我们倦怠和松懈。因为我的倦怠和松懈,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甚至一代人的成长,代价太大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地是为了变得更聪慧。‛
教师的职业联系着人类的未来,是一种天职。有学者曾呼吁:‚我们因工作久了而产生的倦怠,让自己都感觉到知识乃至观念显得陈旧了。可我们却还未想到,这种状况及这种感受的毒害性!——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一份奇特的事业!‛。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心病还得心来医。教师自己勇敢地面对现实,是治疗心病的良药——既然走上了教师岗位,与其虚度无能,误人子弟,受良心责备,还让人瞧不起。不如调整心态,认真工作,做出成绩,赢得尊敬。与其痛苦着不如快乐着、享受着。
教师职业,仅管不是我们选择的,但我们做了教师,就得有职业与道德,就得有责任与担当,就得有‚不误人子弟‛的责任心。有了这样的认识,胸中自然就会有正气,让自己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情,启动自己积极向上的行动,最后达到享受职业的境界,让自己生活的有滋有味——教师大部份美好的时光,是在学校、在自己的岗位呢。
3.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推进有效活动。
想,不如干。说,不如做。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因此,行动才是最好的机制,务实是最好的管理,推进是最有效的建设。
我们在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时,目标要明确,要让教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方向才能把握,讨论才有针对性,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时间才能有效。
但是,我们的教研评课,应该树立‚研‛的观念,而不是‚评‛的标准。树立公开课就是有用的,有用的就是成功的观点。因为,当你感觉执教者的处理方法不恰当时,就给你心中恰当的想法一个验证。当你觉得公开课很精彩时,对你就是一种新的启发。因此,我们在评课时,要包容客观。既讨论和完善不足,又让执教老师感受鼓舞。目前,我们在观摩公开课时,总有作秀或是不如不改的感觉,就是因为没有坚持,临时‚画葫芦‛而造成的。
因此,甩开膀子,还得在不断总结中坚持。事实证明,只研讨改进,才能完善提高,也只有坚持推进,才能形成风格。因为,没有坚持,就没有养成。任务改革,都是在坚持中发展的。
甩开膀子,从问题出发,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总结,在总结中完善,再完善中推进,在推进中坚持,这就是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的最好轨迹和规律。
第二篇:也谈高效课堂
也谈高效课堂
【摘 要】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既有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也有教育工作者的科学管理。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追求课堂高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效课堂;素质特征;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0-0099-02
日前,《中国教师报》及《新课程研究》杂志刊发了《高效课堂9大追问》《高效课堂:一种完整的教育》和《“高效课堂”盛行的反思》3篇文章,笔者阅读后深有感触。对于“高效课堂”概念的建立和实施,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从事教育研究的专业人员,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质疑和困惑,为此,笔者联系教研和教师教学工作实际,也谈谈对高效课堂的认识和思考。
一、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是教师教学永远的追求
提到高效课堂,教育工作者似乎都能说个渠渠道道,在百度搜索引擎上搜索“高效课堂”,也有49,500,000个搜索结果,可见人们对高效课堂的关注、研究和学习热度之高。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就理论的概念,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大教学效果的课堂。这个课堂的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效率高,即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信息获取量最大,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的容量大;二是效益好,即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程度最大,主要表现为兴趣高、习惯好,学习、思维能力与品质的培养有成效。
就实践的概念,即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把学生的预习,教师的答疑解惑,学生的自我认知、练习和巩固,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考核,学生后续努力的方向等按课标要求,能轻松、自然地让全部学生接受、理解并产生积极影响,课后回归学生本能的学习,笔者认为,这就是高效课堂。
无论是理论概念还是实践概念,教学都是一个软东西,不能具体量化,所以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将高效课堂作为终生的教育追求,永远探索、研究和积极实践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二、高效课堂既有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也有教育工作者的科学管理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重要阵地。但对于高效课堂的实施,笔者认为应该站在全校的高度来认识,应该将高效课堂作为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这个系统工程至少包括“方案设定、组织管理、高效教师、班级建制以及课堂教学实施”等环节。
对于方案设定,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要敢于提出实施高效课堂的具体要求。例如,山东省高青县花沟农村初中在尝试“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的高效课堂教学中,明确提出3点要求:一是各年级一律不准布置任何形式的课下书面作业,不准课下发成套书面试题,课上完不成的作业不准留在课下做,更不准留隐性作业;二是推行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制度。教师要做到“定目标、快节奏、大容量、讲练结合,当堂训练”,突出体现“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的原则;三是自习课上,提倡学生进行“自助餐”式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可以选择想要补充学习的科目,或预习新课,或复习旧知,或练习提高,而不被教师干涉。以上3点要求,既是对高效课堂具体实施的指导,也是制度化的要求,避免教师顾忌太多而无法很好地实施课堂教学。
组织管理,主要体现在班级管理上,课堂教学要高效实施,就必须有一个遵守纪律、自觉自愿学习的班集体,这就要求班级的管理要科学到位,学生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要求教师既要做好教学的实施者,也要做好班级管理者。
高效教师是实施高效课堂最关键因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实施者,没有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教学效率就无从谈起。
三、高效课堂应转化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自愿实施研究并开展实践活动的内在需求
自2014年4月开始,笔者参与了陕西省316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评估指标体系中就有一大项是高效课堂。在实施316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与教育督导室的领导交流,进一步了解到在国家级层面开展的双高双普验收也有高效课堂规范。为了很好地做好教育督导评估验收工作,笔者深入地学习了评估指标体系,也在学习中不断激发了对实施高效课堂的思考。
在查阅资料和工作中,笔者进一步了解到,陕西省高效课堂的实施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纲领,以《陕西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通知》(陕教基一〔2013〕9号)为指导,以各地市制定的实施方案为准则,实施各县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建设高效课堂。比如,铜川市《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建设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铜教发〔2014〕91号)中实施步骤具体规划为6个阶段:2014年2月~2014年4月,宣传启动,营造氛围;2014年5月~2014年12月,细化方案,推进实验;2015年1月~2015年10月,搭建平台,交流研讨;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总结经验,展示成果;2016年11月,建章立制,全面推广。
国家省市文件揭示了高效课堂的实施是自上而下的要求,不是教师自发、自觉自愿地从自身教育教学实际需求,产生并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这个要求必然使高效课堂的实施带有被动性,实施的动力和目标不足,在督导评估中见到的都是构建了怎么样的教学模式,实施了怎么样的课堂教学,而看不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笔者认为,要扎实地实施高效课堂,就必须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主动性,必须赋予教师教育教学的责任和权利,必须把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必须让教师能安心、放心、精心地工作。
四、高效课堂的实现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出现
各级教育工作要点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立德树人,笔者认为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德”,即师德,作为教师,要真正体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好学生“学习、做人”的楷模;二是对学生的教育,教育的功能首先是“育人”,即把学生健康地培养成人,而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德育教育”,所以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健康公民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要提高培养的效率,实施高效课堂,我们可以以陕西师范大学科论教授陈晓端的《有效教师与有效教学》中提到的有效教师的9大素质特征为鉴,对照自身,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和丰富自身,努力成为一名合格乃至骨干、专家型教师。
现将笔者在学科带头人培养中,接受培训学习的有效教师的9大素质特征呈现给大家:
一是有明确的专业意识,即认识教学意义、明确教师角色、理解教学专业。
二是有浓厚的专业情趣,即喜欢教学工作、热爱所教学科、关注学生成长。
三是有良好的专业精神,即能正确处理“信念与态度、责任与敬业、良心与奉献”的关系。
四是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个人知识)。
五是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即教育基本理论、课程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
六是有超强的专业能力,包括基础性能力(口语表达与文本表达能力、班级建设与班级管理能力、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教育技术与网络运用能力)、核心性能力(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能力、课业评鉴与学习指导能力)、辅助性能力(特殊儿童教育与咨询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共事能力)和发展性能力(教学反思与教学研究能力、专业发展与教学创新能力)等4个方面10种能力。
七是有丰富的专业智慧,表现在“学科知识是基础、教育理论是条件、实践智慧是关键、教学艺术是保证”。
八是有远大的专业理想,即“成为合格的教师、成为有效的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成为教育实践家”。
九是有持续的专业学习,即树立“教学是特殊的学习活动”“教师也是学习者”“优秀教学是动态概念”的学习发展观。
高效教师的特质也无非如此,教师只要在专业成长和实施教育教学中以之为鉴、不断进取,就一定会成为高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易朝芳,李旭山.“高效课堂”盛行的反思[J].新课程研究,2015,(10).[2] 王敏勤.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J].人民教育,2010,(6):43-45.[3] 李炳亭.高效课堂:一种完整的教育[N].中国教师报,2016-1-27.[4] 中国教师报编辑部.高效课堂9大追问[N].中国教师报,2015,(7).[5] 陈晓端.试论专业化时代有效教师的素质特征[J].中学生物教学,2015,(14).(编辑:朱泽玲)
第三篇:也谈高效课堂
也谈高效课堂
——学习心得体会
英山特校 徐小云
感谢局领导和学校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们有幸聚在实验中学,静心学习了湖北省特级教师的示范课,聆听了教育专家李道华老师的《探索开放教学 走出课改新路》专题讲座,见识了先进的教学经验,非凡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还零距离地与专家们共同探讨了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和茫然。通过这次学习,本人对“高效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现用拙笨的文笔表述出来,与同行朋友们共享:
一、何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新课改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高效课堂就是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的全方位实验改革。教学理念上,它提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养成主体学习的习惯,掌握主体学习的方法,提高主体学习意识,养成主体学习的习惯,掌握主体学习的方法,提高主体学习的能力;教学内容上,它拓宽、挖掘、整合了教学资源,创编了高效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它开展了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教学形式上,它强调“分组围坐式学习”,在效地改变了教和学的关系、师与生的关系;教学评价上,它体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由此可见,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积极参与、质疑对抗,互动生成的状态,是一种点燃唤醒、怦然心动、思维高度活跃的景象,是让我们的教学找回了“情感”,找回了“人性”,将“教(jiāo)堂”还原为“学堂”的课堂。要打造高效课堂,我们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找好切入点,利用新型的教学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让学生在想学、愿学的前提下,学会自主学习、理性思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能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二、在高效课堂上,学生在干什么?
由于教师的大胆“放手”和“信任”,学生成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基础知识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牢牢掌握;自学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与同学交流讨论;感到迷惑的地方能得到教师恰当的点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能拓展延伸,学以致用。由于自主性得到了极大的彰显,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鼓励,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了幸福,体验到了快乐,点燃了激情,收获了能力,践行了素质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必定动力十足,思维敏捷,定会以主人翁的姿态稳坐钓鱼台,道道难题迎刃而解且方法万千,篇篇文章剖析精辟而个性十足。
三、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又在哪里?
高效课堂让教育真正地回到了“人本”、“学本”和“生本”上来,传统课堂中高高在前的头领将军——教师形象好像模糊不清了。其实我们却时时“在线”,只是常常“隐身”而已。我们必须关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在关键时刻得及时地为学生指引方向,适时地调整课堂节奏,恰到好处地激励和点拨,有时还得通过追问、点评、提升等方式,引发学生质疑、对抗、争论,促成学生思维的高度活跃,促其思考走向深入。高效课堂中呈现出的“思维的狂欢”姿态是否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这就得全靠我们教师的撑控了。所以说,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尤为关键。
四、如何评价高效课堂?
必须从两个方面来综合评价:一是教师的各个方面的表现,除了传统的的教师基本功外,还包括对课堂“动态生成”的调控、驾驭能力等等;二是对学生学的评价,要看全班学生的参与面,动手动脑面,还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思考是否走向了深入等等?
笔者认为,在高效课堂中,最精彩的不应是我们的预设活动,而是由学生自主发起的“动态生成”的学习活动。那才是我们渴求的理想中的亮点。
五、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
高效课堂讲究“收放自如”。“收”的策略表现为教师的介入和控制,“放”的方向则鼓励学生拓展与创新。课堂教学如何把握好“收”与“放”的度,使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动静相宜、张弛有序的理想状态,这些就全靠整个课堂的驾驭者——教师了。所以说,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师的知识要广、要深、要学以致用,且接纳新生事物的速度要快,能力要强;二是教师的基本功必须过硬;三是要善长挖掘文本的切入点,营造良好的课堂合作研究氛围;四是对课堂的“动态生成”能巧妙引导和驾驭,要具备非凡的教育教学机智等等。由此可见,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就是要培养适应课改的新型教师。在新课改已步入深水区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理应责无旁贷地积极主动地掌握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通过认真学习,明确课改目的,努力摆脱旧经验,改变老观念,淡化应试教育的现实性和功利性,从教育的长远性考虑,增强“自我否定”的勇气,重新改头换面,争做课改新教师。
第四篇:课堂教学改革管理与评价(定稿)
课堂教学改革的管理与评价
第一节 教学的管理与评价
(一)管理原则:权力下放,责任上移
1.权利下放:提高班主任、学科组长的地位和待遇,将聘任、管理权利下放到基层,把工作落到实处。
2.责任上移:实行问题追究制。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首先问责第一责任人,第一责任人要进行自我检讨和惩罚,其次才是追究当事人责任。
(二)管理机构
学校管理实行校委会、年级、学科和班级三级管理体制。校委会考核、聘任年级主任,年级主任考核、聘任学科组长和班主任。学科组长为学科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学科人员的聘任、管理,指导和评价,抓常规落实。班主任不仅负责学生纪律、卫生、学习等日常管理,还负责对本班任课老师的聘任、管理、指导、评价和考核,并监督任课老师的教学质量。把对老师的聘任和管理权力下放到学科组长和班主任处,让学科组长和班主任参与教学管理,有利于常规工作的落实。
年级主任每天坚持听课,根据一周来每班每科的上课情况考评班主任和学科组长,将量化成绩作为评价班主任和学科组长的重要依据。
由校委会组成的考评督察组每天到课堂听课,并做好验收、指导和反馈工作,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打分要量化,直接对接学科和年级,按照名次进行量化和评比。
以上数据每周一公布,每月一汇总,半期一评比、一兑现;每期一考核,作为下一期聘任的主要依据。
(三)管理程序
1.每周五下午召开校行政会,参加人员为校委会全体成员。会议主要对上周工作作出总结,确定下周工作,形成工作决议。结果整理打印成校行政工作总结、计划,下发到各职能部门,年级,备课组。
2.每周五晚上召开年级办公会,参加人员为年级组成员。会议总结年级上周工作,结合校行政工作计划制定下周工作计划。
3.每周六上午一、二节召开班主任和备课组长会,参加人员为年级组领导和班主任、备课组长。会议传达校行政会精神,总结上周工作,布暑下周工作。
4.每周日晚为班会时间,班主任总结本班上周工作,布暑下周工作。
5.每周一、周四为集体备课会,学科组长和学科所有老师都要参加,传达校行政会精神,总结上周工作,布暑下周工作,集体备课。
6.每月第四周周六晚召开全体教师会,全体教师参加。传达学校决策,布置具体工作。
注:校督察考评组周一至周五,每天深入课堂、备课组、各处室,对照校行政工作计划,对教师、学科组、班主任、年级及职能部门工作进行督察、指导、考评、量化。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时整改。量化结果每周一公布,督察记录周五上交校长室,作为校行政会研究布暑工作的重要依据。
管理流程为:校委会决策
督察、考评 年级组
督察组
形成合理分工,交叉评价,无缝管理,高密度运作的管理网络。
(四)管理制度 1.课堂督察制度
课堂督察考评组由业务校长任组长,教务主任任副组长,各年级主任及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每天到课堂听课、验收、指导、反馈,对老师在课堂的教学量化打分,直接对接学科和年级,按照名次进行量化和评比。
以上数据每周一公布,每月一汇总,半期一评比、一兑现;每期一考核,作为下一期聘任的主要依据。
课堂督察组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重点,整个管理工作全部放在课堂教学的关注、检查、督促上来。不管是年级还是学科和班级,都是课堂督察主体,担负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责任。
课堂督察的看点在学生的学上,以“学”定“教”,看学生是否大面积动起来,看学生的动是否是在主动状态下进行的,看学生的活动是否有新的生成发展,让学生乐学的课是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2.集体备课制度(1)三定
定时间:每周一和周四为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各备课组确定自己具体集备时间,上报年级和教务处存档备查。
定地点
定参加人:本组全体同志、包科领导。不得迟到,早退,请假。(2)备课程序
A、每期开学初,学科组长根据本期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填写学科教学进度表,并根据教学进度表将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备课分工一览表。
B、每周一集体备课时间,学科组长首先总结上周工作,安排本周工作,填写学科组一周工作计划表,一式三份,一份张贴于组内指导本周工作,另两份分别上交年级和教务处作为督查依据。
C、导学案编制
年级组布署 班主任(学科组长)落实
a.研读文本,精心准备
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备课分工,提前一周研读教材、教参,演做资料、试题,认真研究课标要求,准确定位学习目标,把握重、难点,思考教学程序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手段,研究文本知识、知识背后承载的能力以及学生能力生成的策略、方法等。以上准备工作在编制学案前一周完成,每周日晚上,每个同志将上述任务完成情况交学科组长和包科领导领导检查、签字,必须做到不研究教材、不做题,不备课。
b.完成初稿,演做初稿
主备人在吃透教材,演遍资料和试题的情况下,提前4天完成导学案初稿并准备发言材料。发言材料应包括教材分析(地位作用,编写意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情境设计、活动安排、方法策略、作业设计)与设计理念等内容。主备人将导学案初稿打印下发给组内每位同志,组内每位同志认真演做,在初稿旁边用红笔批注自己的建议。
c.中心发言,集体研讨
集体备课前,包科领导首先检查每个同志初稿完成情况,对于不完成初搞者,提出批评并采取一定惩罚措施。在每个同志都完成初稿的情况下,主备人首先说课,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考点、重要题型、设计思路等进行说明和解读,其他同志分别提出自己的建议,发挥集体智慧,集体研讨交流。
d.主备定稿,个人二备
学科组长和主备教师整合组内教师建议,修改初稿,形成定稿。完稿之后再次打印,主备人第二次演做。确认无任何知识性错误和打印错误的情况下,交审核人签字,送包科领导审批签字,提前两天送文印室文印。
任课老师结合本班学情和自己教学风格二次备课。二次备课要有对课前预习的检查,学习小组长的培训方法设计,要精心安排实现目标的过程控制及检查评价,包括对新生成问题的预设及答疑准备,即时性评价的设计、讨论、展示、点评的分工及时间控制等,形成自己的个性教案。
e.课后反思,再次完善
老师用学案要有课后反思,教师可随时交流教学反思或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集中交流。f.导学案实行错误追究制。若学案上有知识性或印刷性错误,要追究审批人(包科领导)、审核人(学科组长)和编制人责任。
导学案一律使用电子稿,便于及时整理存档,实现资源共享。
(3)每次集体备课,要有集体备课记录,备课后上交教务处。督察考评组对各组集体备课情况检查并量化,作为考评学科组长、学科组和包科领导的重要依据。
3.听课、评课制度(1)听课
A、年级领导每周一节引领课,年级内所有教师听课,不得缺席。B、骨干教师每周一节示范课,学科组内所有教师听课,不得缺席。
C、每学科每周确定一位同志上一节汇报课,学科内所有同志听课,不得缺席。
D、年级领导每周转课、看课20节以上。涉及年级内所有学科,所有老师,所有班级,进行检
查、指导、反馈,并作好看课记录,作为考评老师,学科组长,班主任重要依据。
(2)评课
A、每听完一节课后,必须在当天内评课,相关人员全部参与,不得缺席。
B、评课前,主讲人先说课,然后所有同志参与评课,评出优点,共同借鉴,评出问题,共同解决。
C、主讲人作好评课记录,一式三份,一份自存,另两份分别上交年级、教务处存档。D、上汇报课的老师对照评课记录,自查,自纠,一周后上改进课。(3)检查
A、每周一集体备课时,学科组长确定本周听课时间、地点、主讲人和评课时间、地点,填写周工作计划表,一式三份。一式张贴组内指导工作,另两份分别上交年级、教务处。督察考评组届时进行督导、检查、考评。
B、听课记录必须有听评者的个人思考,每周日晚上各组同志上交听课记录,由学科组长、年级主任和教务处督察考评组检查。
C、听、评课活动的第一责任人为学科组长,督察考评根据检查结果考评学科组长和学科组。
4.学科组和教师的评价制度(1)学科组评价制度
学科组评价和学科组长评价挂钩。学科组工作的好与差,学科组长是第一责任人,所以评价、考核学科组即为评价考核学科组长。对学科组和学科组长的评价,主要由督察考评组从课堂听课,集体备课,听、评课,导学案编制质量,学案使用和批阅情况,考勤和办公纪律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评价、量化,根据量化考核结果设先进学科组两个,每半期评一次,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2)教师评价制度
教师评价分教改评价和绩效评价两部分
A、教改评价:设“教改专家”、“教改明星”、“教改能手”,实行三级评审制。a.评审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依据个人达标验收分数,每学期两次验收,取平均分,占30% 课改理论考试及答辩(期末一次)占30% 学生评价(期中期末各一次)取平均分,占20% 教学成绩(期中期末各一次)取平均分,占20% b.评审办法
学期初年级下发评分标准和办法,组织教师学习。
学期中个人提出申请,由低级向高级递进,考评组进行初评。
学期末考评组进行二评,最终依照量化成绩,排出名次,按年级教师总人数的10%,15%,20%确定“教改专家”、“教改明星”、“教改能手”人选。c.奖惩措施
年级按人均200元/每月的标准设教改奖励基金。根据评审结果,设专家津贴,明星补助,能手补贴,期末颁发荣誉证书和资金,并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置“课改龙虎榜”。 评审周期为一学年,每次评审结果一学年内有效,连续两年评审为“课改专家”的老师,今后两年内免评,享受“课改专家”待遇。
下一级未通过者,不能申报上一级;连续两年申报同一级未通过者,待遇降级。 教学成绩连续两次在同类班级中居后两名者,不予评审,已通过初评者,取消二评资格。 未达到“教改明星”级别者,不能申报中级职称;未到“教改专家”级别者,不能审报高级职称。B、绩效评价
年级提供教师在级部的名次,打分量化后下发绩效奖金。 教学成绩占40%(在充分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
教学常规占30%(包括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修改稿,听、评课,学案批阅情况,学生的典型习题本、办公考勤及办公纪律。对这些方面的平时检查,年级都是两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
师德修养占15%(老师的互评,领导的评价,学生评价,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老师师德分数一票否决) 学生评教占15%(课堂氛围,学案批阅检查,课堂艺术,作业适度与否)其它加分因素:
论文,优质课,示范课,辅导奖,依级别高低分别奖10~2分。 优秀导学案4~2分。 学校职务6~3分。
5.反思总结制度
反思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教师每天都在从事创造性的劳动,必然有所得,有所失。尤其是在课改初期,每节课、每项工作,总有成功和失败的地方。每节课后、每项工作完成后能够静下来,及时归纳总结,作好反思。成的地方记下来,继续坚持。败的地方记下来,思考败在所处,如何解决,下次避免。“反思三年成名师”,如此,课课反思,事事反思,天天反思,则教师的进步是神速的。为了帮助教师尽快成长,学校提出以下要求:
(1)每天个人一反思。教师在每节课后要及时进行反思,本节课的得失在学案上的反思区用红笔记下来,既记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今后坚持;也记不足之处,问题在哪,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怎样解决。
(2)每周组内一反思。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全组老师拿出自己反思记录,交流研讨,成功之处,大家共享;不足之处,大家共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每月校内一反思,每月学校组织一次课改论坛,先各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自由发言。说出成功之处,大家学习借鉴、分享喜悦,说出困惑之处,大家共同思考,共同解决。群策群力,其实多数问题都可通过课改论坛解决。
以上工作由督察考评组和年级组,教务处进行检查、记录、量化,作为考核教师和学科组的一项依据。
第二节 学习小组的管理与评价
(一)小组学习的理念
★小组学习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建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灵魂,小组学习决定成败。★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
(二)关于学习小组长 1.定位:
助手、代言人、一组之魂、学习领袖、学习英雄。
学习小组长的学习能力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能力,学习小组长的学习水平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水平,更是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2.要求:
①态度积极、率先垂范。
②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③乐于助人、负责任。④组织、管理能力强。⑤集体荣誉感强。3.职责:
①组织好每节课的课堂自学、讨论和展示。
②帮助C层同学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负责本小组作业收交,检查清底子。③检查《成长日记》的落实。
④管理好本组组员的学习、卫生、纪律,记录好每天《积分记录》。《积分记录》:小组成员积分评价指标 成长日记的使用(0-2分)课前准备(0-2分)课堂参与度(0-5分)课堂、自习纪律(0-2分)作业完成(0-2分)学习档案的使用(0-2分)卫生状况(0-2分)其它方面(0-2分)
参考上述8项指标每日对小组成员打分量化。每周六统计好小组成员一周成绩,在小组会上总结点评。评选一周小组模范组员,上报常务班长。
4.调整: ①实行动态管理。
②通过竞选产生,上台演讲,小组民主推选。5.解决小组长工作的四大矛盾: ①自己的学习与服务大家的矛盾; ②学科组长和行政小组长工作的和谐;
③学习小组内同学们的行政管理、感情建立与各学科学习的矛盾; ④要处理好小组内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与参与的矛盾。
(三)学习小组建设机制
1.组建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①科学划分,六人一组,学习成绩均衡,分为AA、BB、CC三层,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②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情趣特长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
③都有小组名称、活动口号、组徽、组牌、组旗。2.分工:(一定角色、一定责任)
①每小组设常务组长、常务副组长、学科组长。②常务组长抓学习,常务副组长抓常规,分工合作。
③学科组长每科一名,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各项学习工作,用以调动、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④每个学生有角色,每个学生有责任。3.调整:
不是一成不变,可适时进行个别调整,避免形成思维定势,避免不平衡。4.小组评价:(评价是武器,能调动组与组之间对抗,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①年级制定统一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小组活动评价标准,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小组的讨论、展示、点评、质疑补充进行评价并量化,学科班长负责本学科各小组的课堂评价并记录量化结果,周六汇总给值周班长,评选本科每周优秀学习小组。
②每周进行一次展示之星、助人之星、点评之星、预习之星的评选活动。③每周进行一次纪律优胜小组、卫生优胜小组、综合优胜小组的评选。
④每月每班根据平时量化记录结果,选出两个学习优胜小组,展示之星、质疑之星、点评之星各一人。
⑤对小组的评价要堂堂评,科科评,天天评,周周评,月月评。
⑥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老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特别是待优生,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抓住闪光点,放大闪光点。
⑦课堂上老师要少一些斥责,多一些正面引导、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讨论、展示、质疑、点评,要先给予肯定性评价,再提出指导,保证课堂的“安全”,让学生敢于、乐于参与课堂。
⑧评价形式多种多样,除课堂评价外,作业、检测、每日常规等也进行小组评价。⑨所有评选结果及时在醒目位置张榜公布。
(四)学习小组培训的基本要求
1.搞好学习小组文化建设和团队凝聚力、向心力的打造,用团队的力量教育人、影响人。2.培训学习小组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并且培训要经常化。①年级部、班主任不定期召开座谈会,进行指导。
②培养小组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勇于接受他人意见及团结、协作、交流的意识;指导组织、管理的才能;适当给学生加“营养餐”。
③培养合作能力:学会条理表达;学会积极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补充;学会修改完善等。3.打磨自学、讨论、展示、点评、反刍等各个环节的细节 自学要求:
①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是前提。先自学再讨论,每个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同学探究、交流。
②一定要明确自主学习的时间及要求,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定要具体。③变学案为“导学案”,问题设计的有层次,由浅到深逐层深入的设置问题。④教师要在各小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讨论要求:
①小组讨论要明确内容、时间要求和目标,指导要求一定要准确到位。
②学科小组长起立安排本组任务;必须坚持“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小组长控制讨论节奏,安排组内“兵教兵”。先一对一讨论,再集体讨论;C层、B层展示,A层点评、拓展。
③讨论要全员参与,坚决克服假讨论或不用心讨论。
展示要求:展示的准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学习动力。①各小组主动展示,迅速到“聚焦”处,积极、有序。②变一一展示为重点展示、分类展示,展示要脱稿。
③展示方式可口头、可书面,要求必须简洁、条理、重点突出、声音洪亮。④一般由C层、B层展示,由A层负责点评或拓展。⑤非展示同学要学会倾听,学会整理,有事可做。
⑥教师认真倾听,注意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和错误,为点评做准备。点评要求:点评的准备和对知识方法的归类拓展,是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
①学生点评要声音洪亮、脱稿,点评结束要问一句“同学们都听明白了吗?” ②其他同学注意补充点评,大胆质疑。③精彩点评结束要有掌声鼓励。老师:
①对生成性问题注意进行拓展、深化、提升。② 善于追问、引导、补充、总结规律和方法。③老师点评适时适度,深入浅出、含金量要高。④不和学生“抢风头”。
⑤注重即时评价,一评知识点,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方法、肢体语言、声音洪亮、语言表
达。
反刍总结、当堂检测要求:
①要留出至少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总结、梳理。
②先由学生总结,教师再作补充,提供整体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结构或规律、方法。③检测情况可以是教师口头检查,可以是学生之间一对一检查、书面检测、重在实效。4.注意小组活动立体分配任务。
① 重视小组活动立体任务的分配,对每一个学生安排不同任务,包括组长的任务、AABBCC三个层次的任务、展示同学的任务、点评同学的任务、非展示点评同学的任务等。
② 还要注意小组活动是否达到了深度合作。5.创新小组评价机制----为小组学习点火。
①学科班长负责总结评价,表扬本节课的优胜小组和表现突出的同学。
②只要有要求,就一定有评价。无时无刻不在的评价就是无时无刻不在的管理。评价是引领,评价是激励。
③评价的三个指标:
参与率:每一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
精彩度:观摩方自动为展示方鼓掌喝彩为依据。含金量:展示方展示内容的正确度、创新量、思维量。6.形成小组反思文化
反思使人进步,反思使人成长。形成反思会制度可实现小组的进步与成长。①每节课反思; ②每天反思; ③每周反思;
第三节 课改推进策略(初期)
(一)更新教学观念,扫清课改路障
当前的教育,不改,是死路一条,必将越走越窄,最后进入绝境。一所学校,要想生存、发展、壮大,必须走课改之路。而改革,总是从转变思想入手;不变思想的课改,一定是“伪课改”,是用课改的瓶装传统的酒,最终必定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去;所以我们的老师必须要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紧
迫性和可行性。树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才能义无反顾地在课改路上走下去。
首先,我们老师必须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不是闭门造车,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有着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一大批先驱学校通过长达数年探索,经过实践验证的、成熟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全国一个接一个的成功案例说明:这是一个具有普适性,极具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必须让我们的师生坚信:选择“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必将走向成功。
我们有一所学校的校长自己先学,到学校后为洗去师生脑中传统课题的根,一个多月给师生做了60多场报告,平均每天达一二场。正是校长的这种努力,使师生迅速更新了观念,转变了思想,为课改成功的扫除了障碍,奠定了基础。
(二)培训骨干教师,打造课改标兵
课改之初,绝大多数师生对课改的理解是浅层次的、模糊的,对“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和操作是生疏的,为了让全体师生迅速熟悉并融入“课改”,必须尽快地培养出自己的课改标兵,形成典型。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全校的课改。
中层以上干部、骨干教师体验式基地研修。
要求:学校从每科教师中选拔出一名年轻、有较强领悟力的骨干教师作为培训对象,采用体验式研修,请进来,走出去,再请进来的
方式进行培训。即先到成功学校进行深入学习,并在成功学校上体验课,然后请成功学校相应学科的老师到校上示范课,受训老师就同一节上临贴课,请专家作面对面的指导,课后初步确定本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操作模式和流程。
接下来的课堂中,受训老师要时刻积累本学科在“课改”中出现的困惑、疑问,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段时间(2个月)后,受训老师带着这些疑问赴成功学校参观、学习、培训,认真听课,虚心请教,解决本科在课改中的所有疑问。修正本科课堂教学一般操作模式和流程。
课堂是动态的,问题是生成的,一次,两次的培训不足以解决课改的所有问题。所以没有培训,没有课改,高效的培训助推高效改革。
(三)骨干标兵引路,课改全面开花
经过系列培训,受训的骨干教师已经熟悉“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模式和操作流程,成为学科的的课改标兵。要充分发挥标兵的作用,每周在组内上一次引领课,全组同志听课,听后通过骨干教师说课,其他老师评课,让全组同志逐渐熟悉“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模式和流程。引领课后,组内每周再上一节临摩课,全组共听共评,评出优点,共同借鉴;评出问题,共同解决。
如此几个月,通过标兵引领,以点带面,使课改全面开花,在全校整体推进,逐渐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第五篇:随笔 也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也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听一节汇报课有感
虽然通过听专家讲座、学习,我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但对这种教学还处于迷惘、摸索之中。听了王红霞老师讲的课和同事们的发言使我深受启迪,对这种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王老师采用“三星导学”的方式进行。一星题选择基础性习题,让学生自我训练;二星题是发展性习题,在师生讲议后,让学生训练;三星题是拓展训练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训练。
接下来王老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上我认为做的较好。注重开展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对于新知,于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在学生探索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在学生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比较、整合,感悟算理,理解算理,从而由学生自己得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明悟算理,掌握算法,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最后练习反馈,练习设计有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当学生“明白”后,配合了三星练习题,当堂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做到了“堂堂清”,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从听课的情况来分析,我认为还有几个地方值得商榷:
一、面对学生害怕心理,教师没有引导、鼓励,致使课堂上学生胆小、害怕,气氛不够活跃,思维未能充分开发。
二、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
在学生暴露出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更正、纠错,这样最能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汇报时,教师最好不要打断学生发言,应鼓励学生说完,既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好习惯又便于了解学生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怕学生出现问题,有了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兵交兵”,尽可能地让学生一次又一次更正,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动合作精神,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回想我的课堂,有时学生动起来了,但大多只是形式上的花样,今后,我要精心备课,让学生们的潜能在课堂上超常的释放出来,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动起来,学生的灵感生发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一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