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秋白母校焕发数字化光彩
让秋白母校焕发数字化光彩
信息中心二○○三年度工作总结
我校是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同志的母校,有163年的办学历史,现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实验学校。近年来,我校继承发扬秋白传统,以新时代的理念为秋白精神注入新的内涵,按照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标准来规划学校的教育信息技术工作,以构建数字化校园为目标,加大投入、研训一体来创设良好的数字化校园环境,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行数字化的网络学习,拓展学生学习时空,转变学习方式。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大投入,创设数字化校园硬环境。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不仅广泛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这两年,我校加大投入,在信息化建设上优先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数字化校园环境。
1、硬件配置: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校对硬件规划注意了配置的超前性,保证了信息技术设备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学校对信息化建设投资400多万,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已基本到位:现有多媒体演播厅一只,风格不同的多媒体网络机房4只,兼有教学和电子图书阅览功能,学生用机284台,平均每9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基本满足了网络化学习的需要。学校还建成了校园网系统、红领巾闭路电视系统和依托于大容量光盘塔的教学资源库,良好的硬件设施为数字化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
2、资源系统:
2002年4月,速度为10兆的光纤专线接入校园,学校的每台计算机都可以宽带上网,教师和学生可以方便地查阅因特网上的资料。而采用大容量光盘塔为存储基础建成的教学资源库,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教学资源,现已存储文字、电子、多媒体信息247G,分为电子图书、音像资料、课件、素材四大类。丰富的资源系统成为了我校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好助手。
3、校园网站:
我校从1999年就建成校园网络,形成了校园网主站和学校管理网页、部门网页和班级网页、专题网页,使我校的教师、学生能在充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氛围中学习、生活。现在我们的校园网站技术上以动态数据库为基础,实行全文后台管理,加强了分类检索、分级权限设置功能,支持学校管理系统和学习系统; 内容上则以学校原创性及师生网上学习活动生成性内容为主,如校园新闻、公告信息、学校风貌、备课平台、课程改革、教育科研、信息技术、空中课堂、成长加油站、成长档案袋等栏目。我们还在网站中嵌入了OA办公系统,实现短信、评论、上传、公文流转等功能,真正使网站成为学校的宣传窗口、师生的教学助手和家、校、社会的联系桥梁。
二、研训一体,构建数字化校园软环境。
只有加强技术培训才能保证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显得从容自如,才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设施的作用。我们在培训中注意了全员性与针对性,对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研训一体化设计,在研究中进行培训,在培训中实施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提出培训方式重实践、重应用,培训内容紧跟日益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时俱进。
我们研训一体化的总目标是:让全体教师通过基于网络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具体分为以下四大子目标:
目标一:计算机网络技能与操作。通过基于网络的继续教育培训,使45周岁以下的教师人人都达到计算机中级水平,其余教师个个学会计算机与网络的简单操作,做到四会:会操作、会打字、会上网浏览、会下载资料。
目标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通过基于网络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教师获取教育信息的能力,养成上网查找教育资料的习惯,同时提高他们处理和利用教育信息的能力,如进行图形处理、课件制作以及网页制作的培训。
目标三:网络的互动和共享。通过基于网络的教师继续教育,引导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交汇在这个可以畅所欲言、无所不谈的平台上,从而使教师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进一步转变其教育观念。
目标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通过基于网络的教师继续教育,引导教师把已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有意识地应用到课题研究中,自觉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的课题实验,做到会计划,会行动,会观察,会反思,推进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
在研训一体化具体过程中,我校着重采取了以下几个实施措施:
◆ 组建三支队伍。一是全体教师队伍,让学校每一位教师适应信息教育普及的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获取信息;二是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要求45岁以下的教师人人能上机操作,掌握基本软 2 件操作技术,人人能动手制作课件,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指导学生用计算机处理信息,能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进行教育科研和网络教学设计;三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队伍,具有较系统的信息科学知识,对系统软件、常用工具软件能熟练安装调试和使用,能进行简单的网络管理和维护。能综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与专题学习网页。
◆ 推行数字化办公。学校通过校园网站建成了数字化办公平台,实现了网上校园新闻、通知公告信息的即时发布,利用校园网的QQ、聊天室、BBS和评论实现了教师思想的及时交流,全校实行文本电子化,并在校园网上开通了公文流转和网络存储功能,真正实行了办公的无纸化、数字化和远程化。
◆ 开展信息化教研。一是我们依托校园网上的备课平台,实施网上电子备课,利用网络良好的环境实现校本资源的共建共享,既提高了备课的效益和质量,又减轻了教师不必要的负担,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在学科教研活动中融入信息技术,每学科每学期都开展“创造性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教学研究活动,把信息技术作为推动学科教学革命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研训一体化的实施,保证了我校教师在科研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而积极构建了数字化校园的软环境。
三、网络教学,探索数字化课改新路。
近年来,我校不断进行网络教学的研究,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实践,探索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具体过程来说,分为两个阶段:
(一)离线教学
从2000年起,我校就开始了网络教学的研究。由于学校网络教室没有接通因特网,因此网络教学都是教师通过因特网下载有关教学材料,再经过筛选整合成教学专题网页挂在校园网(局域网),上课时由学生调用校园网资料进行学习,属于一种非上网的离线学习方式。这段时间里,我校先后推出了《只有一个地球》、《东方之珠》、《北京申奥》、《生物的进化》等早期网络教学研究课例,实验的结果令人鼓舞。我们发现: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比以前加强,学习的选择性比以前加大,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拓展,教学效果也较好。
然而,由于离线网络教学的学习资源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制约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自由度,学习内容还不是十分广阔,网络教学的功能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尽管如此,离线教学的研究已为我校网络教学积累了非常可 3 贵的感性经验。
(二)在线教学
专线接入宽带后,学校的每一台计算机都与因特网接通,使教学资源通向了无穷的因特网,学习资源库由封闭转向开放,在线的网络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下感到课堂的时空无限广大。
近两年年来,我校共推出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春联》、《四季的脚步》等二十多个在线网络教学课例,涵盖了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美术、信息等学科,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了大胆探索,重视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设计,在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上努力突破着传统的框架。如我校教师执教的《春联》一课,整个教学活动自始至终是学生自主探索、思考、发现的过程。老师只是设计了活动的场景,其他诸如探究主题、资源网站、展示形式则都有学生选择,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学习途径多种多样,从而形成多种的学习结果,并且学生从赏联、读联到趣联、填联,直至亲自制作对联,每个教学环节都是任务驱动下的学生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重的教学设计思想与教学模式设计。这节课获得了全国网络教学评优课三等奖。同时我校还十分重视地区辐射研究工作,多次承办了市区信息技术现场会,推出《春联》、《空气的污染和保护》、《九寨沟》等网络教学研究课,引起了全市同行的关注与好评。
近来,我们在网络教学中引进了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和数字化教学平台,不光使得学生的作品能通过网络得到即时的交流与评价,更主要的是网络教学平台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了有序的管理,使得学习结果与资源有了再生的过程,促进的学生的再研究,也使网络课堂成为了网上学堂,把课内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网上学习超出了以往严格的班级、课堂等物理性限制。比如《铺地砖》、《海底世界》、《听爷爷说汉字》、《条形统计图》、《莫高窟》等课例,在网络资源的呈现方式、评价、交流、测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通过努力,在近几年市电教馆组织的网络教学评比活动中,我校每年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们除了关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外,还把信息技术的视野引向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综合实践活动,用信息技术来支撑新的课程改革。例如校本课程《走近秋白》,我们以秋白专题网为载体,让学生去了解秋白生平、大事记、作品等,还通过网络推动学习秋白活动的开展,如秋白故事演讲团、秋白艺术节等,促进 4 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再如综合实践活动《恐龙》。常州有个中华恐龙园,同学们担任小导游实地考察时无意中数了马门溪龙颈椎骨,发现共有18块,可网上资料明明白白写的有19块,他们再次登陆恐龙网,选择龙崽崽提问区,发贴与专家讨论有关恐龙问题,证实了有19块,使他们感受到了网上学习的美妙。
四、网上学习,演绎数字化学习新理念。
二十一世纪,全方位、多元化的学习将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理念,利用计算机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将为学生的发展大大开拓了空间。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营造了理想的环境,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着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的改变而转变。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的运用,使得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各种课程知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走近名人》的语文专题研究中,有一组同学就把爱迪生的生平简介、科学成就、趣闻轶事、大事年表制成专题网页,与大家资源共享,全面了解这位发明家伟大的一生。还有的同学通过调用网上资源对孔子与苏格拉底进行了比较研究,从八个方面找差异,并制成演示文稿,展示他们的研究过程与成果。又如信息技术课上同学们通过网上旅游,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小导游。班级网页、班报等也是同学们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五彩缤纷班级文化的阵地。
在新一轮校园网站的构建过程中,我们把如何推进学生进行网上数字化学习放在网站设计制作的中心位置,在学生天地里我们设置了空中课堂、成长加油站、七嘴八舌和我爱我班等栏目。通过空中课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式的网络学习,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主题,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和进度进行学习与研究,随时接受网上辅导老师的指导,共享其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网络的使用者、建设者和维护者合为一体,形成浓厚的网上学习氛围。成长加油站则是我校各个学生小社团组织的网上大本营,有数学俱乐部、少年科学院、觅渡文学社、小记者苑、英语宝贝等,社团组织在网上安家,一是打破了社团组织原先的物理性限制(如人数,场地、师资等),让更多的学生进入自己有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探索与学习;二是打破了社团组织活动时空的限制,借助互联网,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登陆学习研究,发表学习观点与研究成果,真正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
除了组织学生在校园网上进行学习外,我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教育网站的学习竞赛活动。如参加全市学生网络知识大赛、参加常州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组织的网上征文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充分展示了觅小学生的素质,如在2003年“弘扬秋白精神,建设学习型城市”网上征文中,我校学生共投稿400余篇,几乎囊括了小学组的征文大奖。可以说,学生的网络实践活 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终身的数字化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校还充分关注学生网络学习品质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提高学生鉴别、判断网络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既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又善于学习,并在校园网上为2600多名学生建立了电子成长档案袋,让学生从小学会数字化管理,让教师、学生、家长记录成长点滴,共同关注学生发展。
两年来,我校学校数字化学习环境已初步形成,师生的信息技术日趋成熟,锻炼与形成了一批能设计、能组织网络教学的教师队伍,网络教学蓬勃发展,有十多节网络教学研究课、三十多节优秀网络教学设计方案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学校的网络教学研究也获得了市区教育部门、电教馆的肯定,在兄弟学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观察,不断反思,我们觉得有以下几点体会:
1、信息技术引发了教育理念上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加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加入,获得知识的多少将不再是衡量教育成败的关键,因为Internet本身就是一个知识的海洋,学生追求知识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体验,则将成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2、信息技术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在信息化环境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资源网站的导航、学习活动(任务)的设计、学生讨论交流的组织以及评价等来体现教师的各项功能,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使教学过程的更加优化。
3、信息技术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为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营造了理想的环境。同时,学生学习的方式也随着学习环境、资源的改变而转变。学生将通过自主实践、主动探索的方式来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展示和共享,这样得出的体验将会是学生长久乃至一生的宝贵感性经验。
4、信息技术突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因特网是世界是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一样,在执行教育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的知识,真正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尽管我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也形成了一定的校园 6 数字化氛围,但这只是初步的建设,下一阶段我校将加深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涵,扩大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外延,真正以数字化建设促进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以数字化建设促进学生发展,谋求校园数字化建设的更高平台,让秋白母校焕发更耀眼的数字化光彩。
附:课题组部分研究成果
《春联》(语文)
《海底世界》(语文)
《四季的脚步》(语文)《铺地砖》(数学)
《听爷爷说汉字》(语文)《春联》(语文)
《铺地砖》(数学)
《海底世界》(语文)
二○○四年六月
2002’全国网络课教学设计评比三等奖 2003’省网络课教学设计评比三等奖、常州市二等奖 2003’省网络课教学设计评比三等奖、常州市三等奖 2003’省网络课教学设计评比常州市二等奖 2004’常州市数字化平台教学设计评比二等奖 2002’全国网络课教学评比三等奖 2003’网络课教学评比常州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2003’网络课教学评比常州市二等奖 7
第二篇:让生命焕发光彩
七年级第一学期
第二课、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第三节、让生命焕发光彩 上海市闵行区文来中学
徐枢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懂得生命扎根于平凡,并且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 “寻找生命中的点”、交流自身成长经历、故事情景剖析等课堂活动,让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发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积极面对挫折,使生命更有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观察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以及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每一天的好习惯;正确看待人生中的挫折,热爱生命,积极向上。
二、教学准备:
1、观察学生生活特征,设计生命曲线和生命中的点;
2、准备相关故事情景材料,制作ppt。
三、教学过程:
导入:残奥中的生命之光
有这样一个男孩子,5岁开始打篮球,8岁市级小学生篮球赛冠军,13岁特征入伍成为职业球手,后进入国家青年队,参加了1995-96赛季全国篮球甲级联赛,并获得最佳扣篮奖。
当时他有一个很好的队友,表现不及他出色,后来却变得很优秀,那队友的名字叫王治郅。他说他最最向往的就是像乔丹一样,在扣篮的时候能够享受一种飞起来的感觉,因而练习得总是很刻苦。
就在他前途似锦的日子,有一天却因为搬动过期灭火器发生爆炸,右手失去一节手指,双目失明,右眼珠被摘去。
接着,他的父亲被晚期肺癌夺去了生命,母亲整日以泪洗面,痛苦万分。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觉得他的生命还有没有希望?(学生讨论回答)大家都说得很好,然而在真正面对这样的命运的时候,是需要无比的勇气和毅力的,因此,这男孩子付出了很多。
比如在盛夏,他为了训练敏锐的触觉,手上的汗把凸起的盲文都浸湿了,因此,他只用了15天学会盲文读写,创下了当时省里的记录。当他完全掌握盲文后,用盲文写下的第一段话,就是给他母亲的:“从今以后,你不要哭,我要让你永远笑,让你为我骄傲。”
于是,他开始了对自己人生的探索,虽然失去了手指,失去了眼睛,但是他训练有素的身体和双腿是完好的,于是,他将目光聚焦到了一项自己能够参与的运动上,那就是三级跳远。
然而训练的过程也是辛苦的,甚至练起跳力量时,他让母亲把两个沙袋绑在他的小腿上,除了睡觉外,整天绑着,走路、上学、训练,当有一天他习惯了这样沉重的负担以后,解开腿上的沙袋,顿时他发现自己又开始能够飞翔了。
他叫李端,在这次的残奥会上,是男子三级跳远的金牌得主。李端用这样一句话时时刻刻地告诉着自己:“失去了光明,灵魂不能坠入黑暗;看不见道路,脚步不能停滞不前;战士可以受伤,但受伤的战士仍然是战士;军人可以倒下,但军人的意志不能被打垮!”
我们看到,命运让李端在他18岁的日子,虽然遭遇了苦难却也成为了他生命另一个光辉的开始。(作为导入,故事太长,描述性应少一些,至少要缩少一半文字。还有,他18岁是不是获奖,具体辉煌在哪里要讲清楚)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审视自己的生命,找到自己生命线中的亮点,当我们看到了自己生命中的亮点之后,就能够通过努力来让这些亮点焕发出更大的光彩。
(打出题目:让生命焕发光彩)
我们现在看到一个坐标,纵向的数轴代表了“生命的高度”,如果你认为你生命中的某件事情很重要,那么你可以把它放得很高,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情对你来说不重要,则可以把它放得很低;横向的数轴代表了“生命的进度”,也就是你的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的生命进程也会越来越长。
而我们刚才看到的李端,他就在18岁拥有一个影响生命的亮点。而我们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亮点。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但每个人的生命又都是有限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调查获得的数据。材料一:人生的不完全统计
人的一生如果按照80岁计算的话,可以分为以下各个部分: 0-20岁:共约20年,为一生中懵懂和求知时间。21-60岁:共约40年,为一生中主要工作和娱乐时间。61-80岁:共约20年,为一生中的养老时间。0-20岁中的20年大约可以细分为:
黑夜(休息、睡觉)约8年; 白天(工作、娱乐)约12年。白天(工作、娱乐)的12年中,其中: 婴幼儿时期:12960小时,共约1.5年 吃饭时间约:12960小时,共约1.5年; 上卫生间约:
4320小时,共约0.5年; 发呆发愣约: 6480小时,共约0.75年; 拨打电话约:
2160小时,共约0.25年; 娱乐玩耍约:
4320小时,共约0.5年; 最后还剩下了多少时间?大家能不能算一下? 剩下的7年,成就了你20岁以后的样子!
提问:我们对于这20年中的7年,有什么样的看法?(学生回答)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家同样拥有的不多的时间,收获的东西差距却如此之大?这在取决于是否珍惜时间之余,还有是否能够充分利用时间,有的人,会把娱乐的时间用于汲取更多知识和经验,有的人会把发呆发愣的时间用于练习自己的技能,这样的人,必然比那些用很多时间来娱乐、发呆的人更加容易成功。(应该提及具体典型事例或人物)因而,请大家一起来思考自己的人生:
提问:什么时候,做到了成功地充分利用时间?
或者什么时候因为某些原因浪费了时间?
(学生回答,边回答边把“点”黏在屏幕上,予以保留)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比如“我很聪明的,想要用功的话,一定马上可以进步的。”、“从明天开始,我一定努力读书。”或者“我差别人太多了,想要赶上是来不及的。”„„等等,然而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定要知道,所谓的珍惜生命每一天,就是努力地不要为自己的懈怠找借口,不要拖延自己的时间,当你想开始好好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从今天开始”。
因此,只有珍惜了生命中的每一分钟,才能够珍惜生命的每一天,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珍惜生命。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对时间利用的合理与否,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成功与否。
接着我们所看到的生命中的点,是发生在我19岁的时候的事情。材料二:我生命中的点——19岁
进了大学以后,大家都开始想要找一份能够兼职的工作,我也不例外。于是去参加了一个著名媒体的实习生面试。只需要六个人,却有一百多个学生等待着面试,而且其中多半是交大复旦等名校。因而对于我这个非名校的学生而言,十分惶恐。
面试的地点是一个能容纳所有面试者的会场,要求是叫到被面试者的名字和号码以后,被面试者到台上去回答主考官的问题。面试者一个接一个地上台,当轮到我前面一个人的时候,我觉得,是否应该先走出座位以避免前一个人下来以后,所有人都看着我慢慢踱上台。于是在那人快结束的时候,我等在了演讲台前的第一个座位。等到面试结束以后,负责面试的人说了一句:“我们面试的人很多,时间也很紧,然而你们中间几乎每一个人都浪费了几分钟让别人等你们离开座位。意识到这一点的,在场的只有一位而已。”
最后,我成为了唯一被录取的不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子,看似充斥着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情,然而当你能够把许许多多小事情都注意到并且做好的时候,就已经很不平凡了。
因为生命是扎根于平凡之中的。在大家的生命中,有没有过一些点:
在你的生命中,有过哪些你觉得感觉不错的小事?(学生回答)在我们的生命中,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许许多多小却一直能够记在自己心里的事情。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看不到它们散发的光芒,才会去感叹生命的平淡。然而生命是平凡的,却绝对不会是平淡的。只要我们有一颗快乐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就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彩。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乡村邮递员是怎样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彩的。材料四: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
这是一个我听到过的最美丽的事情之一。
看着照片的话,难以想象那个孱弱的叫西瓦勒的法国乡村邮递员,会做出这样惊人的东西。就在他每日徒步在村庄间的时候,突然被一块石头绊倒,然而就在他回头看那块石头的时候,却发现那块石头样子是这样的好看。于是他把石头放进了自己的邮包,向路人炫耀着石头。
路人都笑了:“这样的石头山上到处都是,够你拣一辈子了。”这个邮递员却出现了一个一般人不会出现的逻辑:如果山上到处都是这样美丽的石头,我为什么不全部收集起来造一座城堡呢?
于是日复一日地,他开始了推着独轮车送信的生涯。此后他再也没有过一天安闲的日子。白天他是一个邮差和运送石头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一个建筑师,按照自己的想象,天马行空地构造着自己的城堡。他变成了小镇里有名的怪人,大家以为他的大脑出了问题。当地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性格偏执沉默不语的邮差,干着一些如同小孩子建筑沙堡的游戏。
33年后,法国一个报社记者偶然发现了他和他的城堡,于是,西瓦勒出名了,很多人接踵而至慕名参观,最有名那个,叫毕加索。
现在,它已经成为了法国最有名的景点,名叫“西瓦勒的理想宫”。在城堡的石头上,西瓦勒当年刻下的一些话还清晰可见,有一句在入口处的一块石头上:“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
据说,这就是那块在当年绊倒过西瓦勒的石头。
提问:了解了西瓦勒的经历以后,大家有什么感想?(这个故事主要体现生命扎根于平凡之中,平凡中见伟大)
我想一个法国郊区邮递员的生命应当说已经是相当平凡的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却做出了这样了不起的事情。这无异于告诉我们,要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生命的色彩。因此:生命扎根于平凡中。而大家身为学生,最为主要的生活环境就是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简单的社会生活,因而我们要善于在这些生活环境中有一双慧眼,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与此同时,除了善于发现平凡生命中的美好之外,我们还要有敢于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因为生活本身就是成功和失败各占一边的,敢于克服困难,就能够看到更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内容,更加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应该结合开头的事例,有典型性)
那么,在大家的生命中,有没有一些点,关于你曾经克服过的困难?(研读教材,结合教材“寻找宝藏”,让学生讲生活中的快乐事或者是从困难中找到快乐的事例)(学生回答)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充满了成就和阻碍、充满了喜悦和悲伤的生命中,一个拥有积极态度的人,一定是懂得,无论生活中的喜悦还是悲伤、成功还是失败,都是自己生命中最最宝贵的财富。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留在屏幕上,有那么多的亮点,这都来自于同学们的生命当中,如果 我们能够记得自己所拥有的这些生命中的亮点,一定能够让生命焕发出最美丽的光芒。
因此,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在平凡的生命力创造不平凡,无论快乐或悲伤,都热爱自己的生命,让生命焕发光彩。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想一想,从今天起,自己能做些什么,找到更多生命中的亮点,让生命焕发出更多的光彩? 师生互动:许愿树
我们现在看到一棵许愿树,大家每许一个愿望之后,这棵树是会听到的,愿望越多、树就会变得越漂亮。
首先老师来许个愿,从今晚起,每天我会复习20页的专业课和背50个英语单词,因为我将要参加研究生考试,如果我做到了,我想我会成为更加优秀的老师。大家有什么愿望吗?
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
1、对学生上课问题的回答给予积极引导和鼓励性评价;
2、引导学生积极分析和探讨问题,重视学生表达的独到见解;
3、借用班级同学的赞许(如掌声)对发言学生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将课堂上的许愿贯彻到生活中去。
五、教学设计说明
针对一些学生尚不懂得时间的宝贵、体会不到发掘生命中的不平凡对于提升生命价值意义的状况,以学生熟悉并且结合时政以及爱国情感的残奥会题材导入本课能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中感悟和认识生命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生命、勇于直面挫折的情感。
通过活动“寻找生命的亮点”和故事情景剖析,在课堂的结尾使用“许愿树”引导学生树立“从今天开始,踏实完成生命中的小事”的同时,旨在达到本课的高潮。
第三篇:让语文课堂焕发诗意光彩
让语文课堂焕发诗意光彩 ——“让语文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教研活动案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们的心田。近几年,我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我校的校本教研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经过实践,校本教研给我们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一是唤醒了教师的教研主体意识,我校开展的专题式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范式下的消极情绪和被动心态,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二是培养了教师的教研对话精神,校本教研的三个要素是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促进了教师个体教育智慧的生成。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育智慧。专业引领,是教师把实践与理论进行对话,与优秀教师对话,与专家对话,促进了教师教育智慧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初步形成了学校教研文化,我们看到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人人想说,人人敢说,人人会说,这种教师群体之间互相合作、切磋交流的对话氛围最令人感动,在共存和谐的教研氛围中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使不同个体的知识与能力在探讨、冲撞、分享等行为之中得到提升。
一、过程描述
(一)发现问题,确立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校本教研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来自对课标的理解,来自教学中的困惑和优秀教师的启发。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就是这样产生的。
1、课标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应该让学生有文学的感觉、艺术的感觉、美的感觉,要通过语文教育,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所以我们认为语文阅读是最富个性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最美好的心灵之旅。
2、教学困惑
新课程来临的时候,我们在理论上对教师进行了多轮的培训,也采取多种形式研讨与交流。可是我们的多数课堂涛声依旧,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分。现在,教师牢骚满腹,把矛头指向改革。而我们认为,改革没有错误,问题出现在倡导改革的同时,忽视了教师基本素养的提升。语文教学怎么教,怎么才能把赏心悦目的课堂教学奉献给学生?这个问题一直让我们教研组成员颇感困惑。
3、名师启发
感谢网络,让我们走近了王菘舟老师,一堂诗情洋溢的《长相思》,感觉荡气回肠,余音袅袅„„他仿佛是一位随心所欲、任意挥洒的魔术师,让我们感受到了名师名课的魅力,他的每一句话都那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令我们陶醉其中,钦佩之至,无以言表。然而,沉醉之后是反思,反思我们的理念,反思我们的课堂„„于是,“让语文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成为我们的追求!
(二)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为了让老师们从语文教学的源头去寻找语文诗意的栖息地,形成新的理论高地。同时,让老师们有意识地边学边实践,使实际经验和教学理念相互摩擦、相互碰撞出创新的思想火花。我们组织语文教师带着问题,围绕主题,重新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并围绕专题印发《王崧舟与诗意语文教学学习资料汇编》供教师学习。
两个星期后,我们召开了“让语文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研讨会。针对“怎样营造语文教学的诗意氛围?”大家各抒己见,意见不一,争执不断。经过讨论,我们得出了几个关键所在:
1、诗情—— 珍视每一节课课前的情境计划。
2、诗意—— 时刻注意语言表达的雅致与风雅。
3、诗心——点亮门生伶俐的双眼,叫醒门生善感的心灵。
4、诗韵—— 增强古典诗词的诵读和今世新诗的欣赏。
5、诗语—— 化仿写、补写等语言本事训练。
(三)以课例为载体,研究实践
课程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以课例为载体有利于聚焦课堂、改进教学,所以根据教研组讨论出来的几条营造诗意语文的策略,用课堂教学的实践来印证,于是选定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荷花》一课,由卢老师执教。选定课例后通过集体备课,反复说课、论课,让卢老师在研讨会上公开教学,展示过程,为教研组研讨活动提供了靶子,让大家有的放矢。
(四)集体评议,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是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反思的形式有执教者的反思、同伴的反思与专家的反思,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不同层次人员的反思、讨论,形成集体智慧。
1、教者反思 卢老师先阐述了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再结合教材解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策略:以人为本,设计教学时以“情”为导线,直奔重点,通过赏荷—品荷—醉荷—赞荷,一步步点燃、传递、深化,让学生的情感随文波动起伏,与文共鸣,与景相融,物我两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效果。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并充分利用教材留有余地的空白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让他们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并将课文充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荷花的课件,使学生入情入境,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学生的自主读书,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同伴评议
接着,教研组的老师们就卢老师的这堂研讨课,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老师们对卢老师成功营造了诗意氛围进行了热情的赞扬,如:
(1)刘老师从“课前情境创设”的角度评价了“诗情的营造策略”:“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老师放飞一群“蜻蜓”,送过一阵“微风”,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把教室这个学习的场地布置成一个贴近生活的荷花池,头戴美丽可爱的荷花、莲蓬头饰,使学生对荷花产生无限向往之情。随之播放乐曲《采莲》,观看生活中摇曳多姿的荷花课件,学生因景入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感性的生活世界里,学生的情感丰满起来,想象飞起来了,思维飞起来了,言语也活起来了。
(2)龚老师从“语言表达的雅致与风雅”角度评价了“诗意的营造策略”:她认为卢老师作为引领者,仿佛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知己和知音,时而惊叹于学生的独特感受,时而陶醉于学生的精辟读法,时而点化着学生的稚嫩见解,时而又提升着学生的审美情怀。正因为教师给予了学生最真诚的人文关怀,所以,才能在一片片心灵的原野上松土、开掘、点化、撒播阳光„„
(3)邹老师从“点亮门生伶俐的双眼,叫醒门生善感的心灵”角度评价了“诗心的营造策略”: 课堂上举起的小手是钻出泥土的小草的脑袋,是雨后的幼林,是春日拔节的嫩笋„„“孤独”一说的孩子,不期待着钻出土层,不等待着雨丝轻扬和阳光普照吗?他们的生命更需要满足。“孤独”的背后,也许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也许是一段寂寞的时光,也许是一种悒郁的烦恼,也许是„„卢老师有了这份敏感,才能献给学生真诚的人文关怀,所以,才能在一片片心灵的原野上松土、开掘、点化、撒播阳光„„
(4)张老师从“化仿写、补写等语言本事训练”角度评价了“诗语的营造策略”: 当学生醉为荷花的时候,让他说说“此时我最想……”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一言一语饱蘸着深情,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和内化,使学生的受到美的洗礼,全身心溢满了美的因子,从而达到了全面发展。
„„
3、教研员点评: 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自不待言。从这节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形式的读、不同层次的读、不同角度的读,教师引得巧妙,学生读得陶醉。教师力求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做到以读悟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努力把读与思考,读与理解,读与想象有机结合,紧扣“冒”等词语,联系生活实际,采用“换词品味法”,让学生欣赏、品味、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树立“大语文观”的全新教学观念,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的突破和创新,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实现知识与能力、智育与美育的巧妙融合。学生徜徉在荷花般美丽的境界里,净心,长智,冶情,无限精彩!
二、活动反思
1、抓住细节,聚焦重点
教研活动中的讨论,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而是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现象,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细节,从而聚焦重点,引发教师的深度思考。如在多媒体运用上,有的教师认为荷花是学生常见的,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而部分教师则认为借助媒体创设情境,再现具体形象,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让荷花池通过这种灵活、开放化的方式走到学生身边,激起学生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沉醉其中,越学越爱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底哪一种观点对呢?我们可能无法从一次教研活动中得到结论,但教师对细节的深度思考给了我们所有参加研讨的老师一次有益的启发:那就是一切辅助工具都应为教学服务。
2、观点碰撞,智慧共享
这次“让语文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的主题校本教研活动我们自我感觉是比较成功的,当时的研讨不光是我校语文教研组的老师积极主动参与,更吸引了别的学校的教师情不自禁地参与。发挥引领作用的不单是专家,还有在讨论中发表真知灼见的老师。会场内人人洋溢着激情,碰撞出灵动的思维火花,我们看到了教师的群体智慧被激活了,教师的生命活力在涌动着。
3、以写促思,提升认识
校本教研研究的效度表达除了改善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还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反思也不应流于形式,不是表面走过场,而应是能够抓住与问题本质有关的重要细节和因素,“言他人所不能言”,深入地探究平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因此我们不仅仅满足于教师在口头上的即兴反思,还要求教师能写案例,在写案例的过程中提高反思能力。
4、民主平等,文化支撑
在研讨会场上,我们看到说者意气风发,不但敢说而且会说;听者心潮澎湃,不仅善于赞赏更敢于质疑,相互间洋溢着的是一份民主平等、信任融洽的教研氛围,这是我们学校一直营造新型教研文化的结果。因为校本教研需要一种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共赢的教研文化来支撑,我校一直提倡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专业自信心,为教师创造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环境,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和对话。
校本教研的确为教育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活力,促进了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学校跨越式发展。让学生在纷杂的物质世界中获得诗意的精神栖居,成为一个有根的民族人、有情的现代人、有义的高尚人。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和愿景。本次 “让语文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的主题教研活动不是结束,而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将促使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继续研究继续创新,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校的校本教研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精彩!
第四篇:让青春焕发光彩1
让青春焕发光彩
——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巢湖市亚父街道中心学校八(2)班金东颖
轻轻合上书,我细细地品味书中总书记们高瞻远瞩的智慧,科学家们勇敢坚持的精神,老百姓们喜笑颜开的心情……这让我震撼、激动,青春的雄心壮志再次被激扬起来。我要行动。我要立志学习,学好本领,让我的青春为建设幸福中国而焕发夺目的光彩,让我的汗水催开祖国人民幸福的花朵。
青春,它是生命之晨,是日之黎明。最为光鲜明丽!可如果有人只是欣赏青春的靓丽,不去追求奋斗,青春就会失去活力。所以,真正的青春是一路挥洒汗水,永远绽放出如太阳般光彩的。少年李白朗声读书、剑笔如飞的身影,青年保尔在冰天雪地挥洒汗水的脸庞,边防战士紧握钢枪的手……都永远在人们的心中闪耀着青春的光芒。如果青春不奋斗会怎样呢?有个故事我至今铭记:一个平时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梦见自己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时,他才后悔,痛苦地仰天大喊:“青春!回来吧!回来吧!我的青春”,这一喊把他从梦中惊醒,这痛彻心肺的呼喊也警醒了我们:决不能虚度光阴,决不能辜负青春。
今天,繁荣昌盛的祖国为我们提供了和平幸福的成长环境,开放竞争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展示青春的舞台。我们幸福地学习,前有师长掌舵,后有父母加油,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唯有把自己的青春奋斗和祖国的腾飞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地把握住青春,抓住时代的机遇,勇敢地从前辈建设者手中接过建设幸福中国的历史重任,让自己历经青春三部曲——立志、奋斗、腾飞,去谱写自己充实、饱满而又瑰丽的青春之歌。
有歌唱道:“少年壮志不言愁”。有人说道:“志在山顶,就不会在中途停下。”因此,我们要“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周恩来早在中学时代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图大志,与毛主席、朱总司令等带领红军干革命、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成就建立新中国的伟业。“自古英雄出少年”,身为新中国新世纪的新少年,我更要志存高远,我要“为建设幸福中国而读书”!
立志就要奋斗。我在学习上历经多次成败。成功时暗喜,失败时
失落,师长们教育我:因成功而自满,从此不再努力,或因失败而自卑,从此丧失奋斗之心,二者皆不可取,唯有奋斗,奋斗,再奋斗,才能实现自我。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少年时就立下志向:要像父亲一样做个济世的好大夫。青年时更是奋发图强,遍尝百草,不知“死”过多少次,但他始终不放弃,最终写成了名扬世界的医学专著——《本草纲目》。李时珍的成功之路告诉我:立志固然重要,奋斗更是关键。我要把成绩留给过去,让挫折改变将来,永远保持奋斗不止的青春姿态。让青春在汗水中闪烁着动人的光芒。
小鸟长好了翅膀,学会了飞翔,就应当在广阔的蓝天中尽情地翱翔。我们学好了各种本领,走上社会,就应当“以天下为己任”,在时代的舞台上,尽情地挥洒青春的汗水,造福祖国和人民,让自己的青春焕发出最亮丽的光彩!
青春,短暂而珍贵。
请爱惜青春吧!别让它过早流逝!
请为它自豪吧!切不要虚度光阴!
请让它为我们最光荣的使命——为建设幸福祖国而焕发光彩吧!让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青春史上用奋斗谱写下无怨无悔的一页!
第五篇:让青春焕发光彩演讲稿
青春,是一个多么美好而富有诗意的字眼!有人把它比作初升的太阳,有人把它喻为带露的鲜花。人们常说:“青春年少是人生的黄金时代。”那么,一个人应该怎样去看待青春,看待人生的黄金时代呢?
有人认为,趁青春年少,要尽情的享受。在这种人眼里,时髦的穿着、美味的珍肴、安逸的生活,才是青春最大的价值。为了满足个人享乐的私欲,他们不惜贪赃枉法,损人利已,甚至明抢暗偷,谋财害命。在他们的心中不用说人生的价值,远大的理想,就连起码的道德规范也没有了。这种人的青春,其价值:贱如粪土!为大众所不齿。
也有人认为,青春如初升的太阳,到了黄昏不就下山了!是带露的鲜花,伴随太阳东升,也会随之而去!因此,他们叹息青春易逝,人生几何。于是,得过且过,无所作为,以致虚度光阴,怨天尤人。在这种人看来,把自己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是太傻了,为他人谋利益,犯不着:给后人栽大树,划不来。这种人青春,充其量不过是一棵没有生命的枯树,一池不起波澜的死水。时间老人留给他们的只会是无言的羞愧和悔恨的泪水。
我们作为煤矿行业的青年,面对花样年华,黄金时代,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黑金生产线,选择了这块需用毕生的心血来浇灌的热土。我们深知,青春不只是壮实的身体,年轻的容貌,青春应该释放出应有的光和热。在我们迈出人生这一步的时候,我们的心中早已铭刻下并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非激动人心的豪言壮语。暗暗告诫自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这份在多数人眼中不是很看中的工作。要以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热情,将青春和爱心融入“黑金”的生产中。
有人说得好,“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不一定伟大,但一定要崇高”。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自己的角色而各自的工作岗位就是实现自我价值、扮演人生角色的舞台,热爱自已的工作岗位,就是明确自己在岗位上的意义和价值的认同,这是激发职业热情和敬业精神的前提。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以奉献之心,干工作,以友爱之心迎过客,以满腔热忱对路人。
我们虽然是这个行业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胞。我们的工作的确很平凡,平凡的就象学生时代的“三点一线”。正是平凡的岗位,升华了我们的生活,铸就了我们青春的信念,萃取了人生的真谛。我们不能让青春在无聊的享受中虚度光阴,而应让青春在艰苦的磨砺中闪光:我们不能让青春暗淡失色,而应让青春光彩辉煌。事业的追求和奋斗,可能使我们失去某些生活的幸福,但是正是从事业中我们找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的源泉。
“花无百日好,人无常少年”,在年龄上的青春是短暂的,而在精神上,青春则是永恒的。年轻的朋友们,莫让青春负年华,青春的图画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来描绘。只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那么我们的青春年华就一定会焕发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