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读教育专著活动总结
研读教育专著活动总结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承担着“立人”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静得下心来,学习,思考,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让自己徜徉在思想和知识的海洋中,多一些书卷味儿,少一分铜臭气;多一分深邃,少一分浅薄;多一分高雅,少一分世俗。可是,在这个充满喧嚣与浮躁的时代,有多少人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许多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教师也和其他人一样,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把职业当成了谋生的手段,迷失了自我,让理想离自己越来越远。所以读书,让教师更加丰富;读书让教师更具魅力;读书可以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我们更透彻地领悟教育真谛,从而更加成熟。“多读方知书中味,勤写始觉笔有神。”因此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没有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课堂将会变得那么空洞和无趣!通过研读专著活动可以帮助教师专心读书与反思。
学校制定了了读书活动方案,开展了丰富的读书活动。教师们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主题读书活动。按照学校要求,我们每一年都举行将是研读活动,教师们进行研读与交流。这种研读后的交流方式提高了我们教师学习的兴趣。
在今天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无时无刻,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样我们才能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真正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读书当然不仅是为了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第二篇:研读教育专著活动计划[最终版]
研读教育专著活动计划
为了加强学习型校园建设,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特在全校开展教育教学专著研读活动,并对此活动中写成的读书心得进行评选。该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
1、研读书籍为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学校德育工作理论著作,新课程实验理论著作(文章),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与本学科教学有密切关系的著作(文章),以及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班级管理类著作(文章)等。
2、认真研读专著(文章),积极撰写读书心得。
首先,读书心得要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方面发表你有见地的观点。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可操作性。
其次,读书心得必须由本人亲自撰写,不得抄袭或下载,一经发现除取消评选资格外,还将予以曝光。
第三,心得文章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字数2000左右。
3、研读活动在每学第一学期进行,研读书籍(文章)自行准备,自由选择。研读心得递交教研处。
大王家小学
第三篇:关于开展教育教学专著研读活动的决定
高河中学关于开展教育教学专著读书心得评选活动的决定
为了加强学习型校园建设,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特在全校开展教育教学专著研读活动,并对此活动中写成的读书心得进行评选,举行奖励。该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
1、研读书籍为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学校德育工作理论著作,新课程实验理论著作(文章),教师继续教育教材,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与本学科教学有密切关系的著作(文章),以及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班级管理类著作(文章)等。
2、认真研读专著(文章),积极撰写读书心得。
首先,读书心得要就你感受最深的某一方面发表你有见地的观点。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可操作性。
其次,读书心得必须由本人亲自撰写,不得抄袭或下载,一经发现除取消评选资格外,还将予以曝光。
第三,心得文章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字数2000左右。
3、研读活动在每学第一学期进行,研读书籍(文章)自行准备,自由选择。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要参加研读活动,读书心得于次年元月十五日前递交教学教研处。
4、读书心得将聘请专家进行评选。参选读书心得原则上一人一
篇,学科类和管理类可各交一篇。拟设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
一等奖:心得总数的5%以内,奖金1000元; 二等奖:心得总数的10%以内,奖金600元; 三等奖:心得总数的15%以内,奖金300元; 鼓励奖若干名,奖金100元。获奖文章将结集印行。
怀宁县高河中学二O一一年九月
第四篇:教育专著
学者、教者、智者——读教育专著有感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暑假,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粗略浏览阅读了教育专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边看边与平时教育相比较,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
“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学生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学生了。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_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仁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井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二是艺术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追求一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
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第五篇:教育专著范文
心得体会
最近我拜读了教育专著《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读后感慨很深。这本书阐述了编者对于各学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又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在这里名师能和我们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读后你不得不佩服专家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这本书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具体展示了名师授课的过程,对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教学有示范与指导作用。这本教育专著使我深入了解在各个学段,我们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哪里,应该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精彩课堂”中展示的精彩课例,让我亲身感受名师在教学环节上的准确把握,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更是剖析深刻。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意在对教师起到举一反
三、名师引路的作用。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方法阐释”的形式,对本课采用什么方法,引领学生突破本课的难点,做以简练的总结,让我们教师一下子感受到他们的别出心裁,从中受到启发。
读完这本专著,我收获颇多。文中指出现在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走入的极端,我马上感受到真是旁观者清,专家指出的很多错误做法,在我的教学中都曾出现过,不禁让我汗颜。
1、教学内容胖。我们在有领导、老师听课的时候,经常是一节课的内容安排的非常多,把两节课的任务合并在一节课完成,为了就是课堂上的感觉比较充实、有看头,过于求全求美。结果呢,往往是仓促结束,给听课的老师留下的印象就是一节课胳膊记录的十分劳累,真是疲于追赶呀!而学生呢,更是随着老师在一个劲的跑。
2、教学环节碎。我们在教学中尤其应该重视培养良好的数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的整体把握,才能较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根本在于提高设问的质量,扩大教学各环节的容量,保证每个人都有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
3、教学形式花。教师们热衷于形式的翻新、多媒体的滥用,通过花里胡哨的教学形式把《课标》理念在课堂中“外显”出来。我们这是“东施效颦”只学外表,反而丢弃了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课堂的实效性。我们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必要的教学形式,而不能盲目追求时髦。
这本书,不仅让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还为我指明今后阅读教学的方向,我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出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感受到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化的必要性,学会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名师们在三尺讲台上奋斗了几十年,有的甚至两鬓斑白,仍然奋斗在教学最前沿,不断探索,努力学习,以求不断完善与提高,这种终身学习、学无止境的热情,让我感动,名师的课堂艺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要让它成为激励我们思考与探索的思想火花与精神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