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味童年的
品味童年的“印”迹——儿童版画教学探析
[内容提要]
版画是一门高雅而神秘的艺术。高雅是因她有着独特的印痕之美,而神秘则源自她的间接性和不可完全预知性。在当代儿童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已成为促进儿童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审美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在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版画已占有一席之地,近些年版画教育活动也已在许多中小学校广泛展开,特别是木刻版画,因单纯、简明的黑白对比、丰富的绘画语言和较强的工艺性,而有着独特的艺术美感,深受儿童喜爱。本文旨在从作品构思创意、创作题材、作品形式、画面语言和版画育人作用五个方面展开阐述,并结合笔者从事儿童版画教学以来的经验及所思考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完整与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儿童版画 印痕 绘画语言
版画是绘画领域中的一大画种,它有着独特的间接性和复数性,同时,因媒介、材料的不同,又可出现多种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产生别具一格的印痕之美,这些都是其它画种所不能比拟的。加之版画又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深受艺术爱好者的亲睐,特别是对于天生好动的儿童来说,更是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从前只有在大学院校里才有的版画课程,现在在中小学课堂中也很受推崇,甚至还有学校开设了专门的版画兴趣小组,旨在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以孩子纯真的心灵和稚拙的手法,创作出充满童趣的版画作品,品味这童年的“印”迹。
儿童版画教学非同于成人版画教学。成人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儿童有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多加引导与激发,加之儿童的动手能力较弱,往往最后呈现的作品与预期效果大相径庭。因此,在儿童版画教学中,形式与内容如何达成统一?思维与技法如何交织出美妙的画面?笔者在这里对将近一年来的儿童版画教学作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创意为先,增添作品情趣
艺术教育说到底是对人的精神意识的教育,是思维方式的建立,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其核心是思维创造力的培养。
版画的生命在于创造,正是因为孩子在学习版画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版画的制作技巧,而且还学会了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造,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这其中创造性思维起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版画教学中应牢固树立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作为教育学生的首要任务。
当然,创意也不能是盲目的,儿童教学不同于成人教学,儿童的思维相对被动,这就需要教师先给出孩子们一个主题,否则孩子们的思维就会信马由缰,很可能会不着边际,但也不能过度约束,因此在构思阶段对孩子的引导和诱发一定要把握好这其中的度。
二、生活为源,丰富创作题材
生活多彩,童心无限,富有创造性的表现是儿童绘画的生命。在教学中,将版画作为儿童创造表现与情感表达的载体,坚持“要诱发、不要束缚”,将儿童的眼光引向周围世界,将儿童的心灵导向美的空间,使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发生兴趣,从而真正体验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样,孩子们在绘画表现中才会有丰富的素材,思维更加开阔,同时也极大地增添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与自信心。
在“我家的阳光旅程”这一主题中,有小朋友就描绘了和家人的一次野餐经历(如图3),画面中人物形象自然、生动,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处理得当,黑白关系的处理也很有讲究,刀法充满稚趣。整幅作品既包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又带有儿童作品中特有的童趣。更重要的是,透过作品,你仿佛能听到孩子在这次野餐中欢快的笑声,能感受到她在创作这样一幅作品时,内心的愉悦,这就是儿童版画的魅力之所在。
三、因“材”施教,拓展作品形式
版画按其制版媒材可分为纸版画、木版画、吹塑纸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儿童因年龄小,动手能力和把握能力都还比较弱,因此在选择媒材上都要选择适合儿童的材料。
吹塑纸版画简单易操作,用圆珠笔或笔头较钝的铅笔,直接在吹塑纸上画出图形,形成凹痕,涂上水粉颜料,再覆上卡纸,最后印制而成(如图4)。接触了一段时间的吹塑纸版画,孩子们逐渐对版画原理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对印制手法也有了较深的体会,这对于笔者后来开展木刻版画教学做了有利的铺垫。
木版画能产生出斑驳的木纹,但在刻的过程中,木纹的纵横会给学生的操作带来很大的难度。经过学生反复尝试,目前网络上有售的麻胶版和儿童版画专用胶版是比较理想的材料。当然,这也并非绝对,每个孩子的感知、力度与动手能力不同,对材料的把握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材料加以表现,这也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
纸版画也是儿童乐于表现的一种形式。首先在较厚的纸上画出图形,再将各部分剪下来粘贴出初步的画面,然后滚上油墨印制而成。纸版画的画面效果主要是通过在粘贴时前后重叠,形成落差,在滚油墨时便产生了虚实、深浅变化。纸版画中的造型概括、简约,更加凸显出儿童版画的稚趣。
四、丰富语言,提升艺术美感
版画艺术的又一特色,在于表现手段的灵活性,表现语言的多样性。尽管在版画创作中,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材料的限制,但这也正是能使版画产生独特艺术美感的缘由。其它画种均是由画家们用画笔在画纸或画布上进行添加,最后形成作品,是做加法的艺术,而版画却是一门做减法的艺术。在整个刻制过程中,以刀代笔,通过去与留,去少留多,还是去多留少,来形成黑、白、灰的关系,产生出画面的节奏感与韵律。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不同造型、不同型号刻刀的作用,自己来设计刀法,产生出多变的“刀味”,从而增添的画面中的绘画元素,提升作品的艺术美感(如图5)。引导儿童进行点、线、面的巧妙组合,追求平面构成效果与黑白节奏之美,使其初步了解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将现代艺术手法融入儿童版画教学,丰富了儿童艺术表现语言,其作品流露出强烈的现代气息与形式美感,从而拓展了儿童的审美空间,增强了审美的敏感,使其在生活中能发现、感受多种多样的美,获得审美体验的愉悦。
结语
在艺术起源说中,有理论家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而这儿童版画的制作,从行为学上的确可以定位于游戏。儿童天性就喜欢做游戏,但必须源于兴趣。本文从作品构思创意、创作题材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归根结底无疑是在围绕如何更好地引起儿童的兴趣,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创作欲望,实现审美需求与育人作用。喜欢堆砌泥房的小手,将来很可能是建筑师的手;爱到处涂抹的小手,在将来就可能握上画笔。所以,教师在激发了儿童刻划的兴趣后,就要将他们引入版画的创作快乐之中,用这充满童趣的“印”迹装点多彩的童年,让艺术之花灿然绽放。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版画史(1931-1991)》;齐凤阁;岭南美术出版社;第1版
[2]、《版画1-10级》周一清;江苏美术出版社;第1版
[3]、《版画今日谈》;张子康;金城出版社;第1版
[4]、《名师课堂•少儿版画教学:版痕之美》;黄卫;四川美术出版社
[5]、《少儿版画技法》;祝琪;四川美术出版社;第1版
第二篇:童年回忆、品味
童年回忆、品味
回忆似一杯浓浓的咖啡,暖到你心窝;回忆似一杯淡淡的凉茶,让你回味;回忆似暴风雨后的彩虹,五颜六色、绚丽无比;回忆又似那晚霞后的余光,那么珍贵„„只有可爱的阳光将它照射,将它保存„„
回忆那一件件儿时不起眼的事来,事虽然小,但那些回忆是那样让人觉得感动,因为有了这些回忆,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追求,这样才能成长起来。回忆那五彩缤纷的梦,回忆那牙牙学语的时候,回忆起刚学走路的时候„„那一个个镜头,霎时间浮现在你的眼前。
我虽然是一个女生,可调皮捣蛋却从不亚于男生。记得那次,我和小伙伴一起恶作剧,对象是一个男生,他很调皮,我和小伙伴就想整一整他。那天,他爸妈上地里干活了,他还在家呼呼大睡。于是我和伙伴拿了几支水彩笔,踮起脚尖走到那个男生面前。可是我忽然想到了什么,对伙伴说:“等我一下!”说完,我便夺门而出。我心想:“到底是少了什么呢?”一个转身,我看到墙角那几只黑乎乎的毛毛虫,不容多想,跑过去抓起来就往回跑„我们看他睡得很熟,便开始在他的脸上乱画,还放了几只毛毛虫在他身上。“嘿嘿,让你好好享受享受!”我坏坏地说道,可他终究是看不到、听不到的。于是,我们做完坏事后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到第二天我就有了一个新外号,叫小恶魔。小伙伴知道后哈哈大笑(误交损友啊),而我,只能躲在墙角里画圈圈„„直到现在回想起来还会忍不住发笑呢!
再“摇一摇”记忆,便到了那一刻:一朵朵烟花绽放在夜空里,犹如宁静的夜空上嵌上了一颗明亮的宝石。没错,那又是新的一年,我才6岁半。在新年这几天,除了吃就是玩,可真是自在啊!白天,穿着新衣服,到街上乱逛,还可以买很多玩的、吃的,可不乐乎„„晚上,站在阳台上,欣赏那为新年而绽放的“花朵”。而这些“花朵”里,也有一朵是出自我的手中„„这难忘的一刻,这么美好,这么有趣。它一直都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可美好的只是过去的,在温长的日子里,一次次磨练后,把软弱的自己磨练得像钢一样的坚强,学习的压力,没有人会知道,没有人会可怜。在那树叶落光的秋天里,只有苦熬的干劲,只是失去了快乐。
回忆让世界一切万物变得安静,让人变得轻松,让人感到温暖,让你回想起那遥远而又不遥远的梦,让你回想起在雨中,那雨儿是跳动的旋律。当你摔倒时,一种力量在看着你,让你回想起在蓝天下放飞的纸飞机,放飞你一个个让你期待的梦„„
六年级:夏尐熙
第三篇:《鲁冰花开》读后感:品味童年
《鲁冰花开》读后感:品味童年
《鲁冰花开》是鲁冰老师的一本充满童话韵味的作品。书中的小水滴让读者明显感受到作者儿时的影子。这是一本为学龄前儿童而写的文学读物,文字清新、浅显、轻盈、甚至带着乡村雨过天晴的泥土味。书中的小主人公小水滴的一个明显的年龄节点就是岁。
在这个岁小孩的眼睛里,充满着对这个大自然的好奇和对生活的热爱。到处都是鲜花,各种各样的:牡丹、石榴、莲花、兰花、桂花、菊花、芙蓉花、山茶花、水仙花、梅花… 并且,每一种花都是有花的灵魂-花神,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留下来众多的诗词歌赋,陶冶着孩子的心灵。有花也有草,有甘草、艾草、麦瓶草、萝藦…
这些花草都有自己的名字,漂亮优雅的、土里土气的…但小男孩用全身心的爱在和这些花草进行灵魂的交流。除了花草植物,还有很多动物,还有诗歌、童话,而且包含这大自然里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用类似儿歌的方式告诉小孩子“二十四节气歌”,还有农村生活的具体烙印:围粮囤、打月饼、烙煎饼…阅读时会让成人也穿越时空回到那无忧无虑快乐无比的儿童时代。不但如此,书中也给孩子们渗透了“孝”的传统文化的思想,方法是通过讲故事—二十四孝。
俗语是更加形象有趣的文字,书中到处都有乡村生活的各种俗语,比如描绘小水滴的姑父长得又瘦又高,用“比竹竿多两只耳朵”,真是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这样的文字又怎能不让小朋友喜欢呢?
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忘掉身边的琐事,让思绪回到儿时,听燕子说话,和小狗追逐,让河边春天的柳枝那鹅黄色烟雾重新沁入脑海,多么让人陶醉的童年!
第四篇:品味美好的童年
品味美好的童年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教学反思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以“永远的童年”为专题,共编排了五篇课文:《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我想》《童年的水墨画》)。通过学习这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似乎又回到了那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细细品味,总觉得有一种甜丝丝的感觉;对学生来说,学习课文品童年,联系现实赏童年,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油然而生,有说不尽的喜和乐。教学本组课文,我成功的作法是——
一、美读课文感悟童年情和趣
关于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要求,《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我们语文课文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作者情感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如何引导学生去领悟作者的情感?教学本组课文时,我重点把握住一个“读”字,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明理,读中悟情。
如在教学《古诗词三首》时,我是这样做的,抓住诗词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孩子们的童真童趣。
如《牧童》中只写了一个孩子,向我们所展示的是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草铺横野六七里,笛来晚风三四声。”在教学中我抓住一个“铺”字,让学生想象和回味牧草的茂盛和和草原给人的那种“一碧千里”、平坦而又舒服的感觉;扣住一“弄”字,让学生品味风中的笛声悠扬飘逸、时断时续美好意境。尤其是“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句,更是展现了诗中那位牧童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在教学这一重点句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在观赏课本中的插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光下的草地上。他是累了,还是在欣赏月夜的美丽景色?仰望明亮的月亮,牧童他在想什么?或许他什么也没想,一躺在草地上就睡着了?„„这种意境真叫学生浮想联翩。
再如教学《舟过安仁》时,我重点是引导学生扣住“怪生无风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一句,品味两个孩子天真活泼和以伞当船帆的奇思妙想。又如《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在阅读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大儿子”“二儿子”的勤劳(“锄豆溪东” “正织鸡笼”),品赏小儿子的顽皮可爱(“溪头卧剥莲蓬”)。
通过三首古诗词的学习,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原来古时候的孩子也是那么的活泼顽皮、天真可爱,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了情趣。那么近现代孩子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于是我和孩子又走进了后三篇课文的学习——
在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时,我也着重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他们读中明理悟情。
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中描写“我”学骆驼咀嚼那一段,写得十分的传神:
“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直冒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在理解这段话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示范朗读、表演式朗读、情感朗读等不同形式,读出了孩子天真的情,好奇的趣。学生又联想起自己看自家的老牛咀嚼的情景,读起来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越读越有味儿。
在品读课文中感知悟情,悟的是童年的天真,童年的快乐,童年的幸福美好。
二、联系现实品味童年喜和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本组五篇课文就是描写童年生活的一些生动鲜活“例子”,例子所描写的是古今中外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教学本组课文,自我感觉“良好”的几方面是:其一,让学生通过情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念,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自己正在经历的童年生活;其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口语交际”中真实地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本组“口语交际”的内容是“难忘童年”。“„„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分享。”其实,在本组四篇课文中所描写的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似乎就有我们学生的影子在其中,文中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也许就是你,就是我,也就是他(她)。读到“学骆驼咀嚼”,学生就自然联想起所看到的老牛咀嚼;读到“溪头卧剥莲蓬”,“像刚下水的群鸭„„你拨我溅笑哈哈。”学生就会自然想到夏天游泳打水仗的欢乐,还有小溪边钓鱼,捉龙虾„„这就是我们学生童年生活的喜和乐。学生在分享了课文中孩子们的童真童趣之后,再联系自己现实的童年生活,交流起来一个个都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自己童年的喜和乐。这又为第二次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真情表达书写童年真与善
学习本组每一篇课文,学生的情绪几乎是处于亢奋状态。这是为什么呢?我想除师生间的有效合作之外,更主要的是学生从每一篇课文里的人和事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一名学生在读《祖父的园子》中“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不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这段时,他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我问他笑什么?他告诉同学们,其实他在浇菜地时,也经常这样做。他说文章中的这段话就像是在写他自己。看到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与课文融为一体,我有说不出的高兴,我说,“对呀,这不就是你这次习作最好的素材之一吗?”
本组五篇课文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些很好的例,再加上学生的认真阅读,领悟了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所以学生的作文选材十分的丰富,他们以《童年趣事》为内容,紧扣住一个“趣”字作文章,什么捅蚂蜂窝呀,河边钓鱼捉虾呀,给布娃娃烤火呀,菜园里浇水实施“人工降雨”呀„„等等。每一篇习作都无不表达了孩子们的天真与活泼,善良与可爱。
以上是我对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的教学回顾与反思。在课程改革日
益深化,努力探索高效课堂有效途径的的今天,我们每一名教师只有虚心学习,潜心研究,认真反思与总结,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沙洋县高桥小学 陈继荣)
2013年4月2日
第五篇:品味书香
品味书香,歌颂祖国
法国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中说:“语言就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语言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在汉唐等时期,我们祖国曾经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由于近代国家政治腐败,闭关自守,导致了国家国力衰微。1949年,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获得了民族的解放,邓小平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绘制了宏伟的蓝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建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祖国变得更美好!看,我们以《诗经》关睢的歌喉;以屈原《橘颂》的音韵;以古风与乐府、律诗与散曲;以京剧与秦腔、梆子与鼓词唱您历史恢宏岁月的辉煌,唱响您壮丽的山河亮丽的风景。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唱响您不屈的尊严与神圣。
“请讲普通话”一句多么质朴的语言,却道出了多少国人的心声。听,清脆的“中国”,从口中发出,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五十三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今年全国各族人民满怀喜悦,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60岁生日;大江南北的中华儿女都在尽情高歌,为古老而年轻的祖国深深祝福!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奔腾向前,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五千年的历程。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卓越创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望过去,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来之不易啊。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明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贡献聪明才智,让祖国明天更美好。而获取知识最简单,也是最有用的方法,就是读书。书中不仅有野花的馨香,竹林的清香,山谷的幽香,而且还有桑梓之地的土香,以及依稀记得母亲身上的柔香,这些香味是很难觅到的,其实也不尽然,或许小窗旁边,或许路边灯下,悄悄翻开也许已经泛黄的书页。
是的,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知识,是它把中国老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还使祖国从东亚病夫成为了东方雄狮、巨人!
祖国,我们赞美您,当五星红旗与太阳一起升起的时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祖国更光明的未来需要我们新一代用双手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