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教材分析(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02:0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数乘法教材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数乘法教材分析》。

第一篇:小数乘法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小数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元、角、分与小数。在本册的第一单元又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加减法,这些知识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又为本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本册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单元内容

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1、文具店(小数乘法的意义)

2、小数点搬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街心广场(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4、包装(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5、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6、手拉手(小数的混合运算)

三、编排说明

《文具店》一课创设了文具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点搬家》一课呈现了“喜羊羊快餐店”的情境,通过价格的变化吸引顾客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街心广场》一课提供了广场、花坛、地砖的长和宽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包装》一课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进一步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乘法问题。

《手拉手》一课呈现了两个小朋友为希望小学的同学提供帮助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小数混合运算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材具体分析

下面我针对本单元的第二节《小数点搬家》进行具体的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读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移动小数点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中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的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

通过以上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又考虑到四年级学生正处在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正是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运用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运用规律解决相关乘除法的能力。情感目标:

结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及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关键:

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添“0”的问题。

第二篇:小数乘法教材分析

《小数乘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上述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制位值原则书写,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处理好小数点就行了。因此,本单元在教材的编排非常注重加强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意图是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小数乘法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和验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小数)的近似值;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让学生在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意义,初步形成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和解释算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以问题解决为背景,选择了与“元、角”(买风筝)、“米、分米”和“千克、克”(刷油漆)等有关的“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顺利建立了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因为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所以,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在编排上注重应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具体体现在:

1.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在例1的教学中,教材着重让学生理解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法可以转化成以“角”作单位的整数乘法进行计算,运用现实的具体经验进行小数与整数的转化,为例2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做准备。在例2的教学中,教材脱离具体生活情境,借助例1的计算经验,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即“如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弄清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在例3的教学中,教材也是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么计算呢?”“也可以把它们看作整数来计算吗?”引导学生在学习例2的基础上再一次用转化的方法,将两个因数同时转化成整数,再来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正确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教材在例3的“做一做”后,安排了一个探讨性的问题:“观察例3和上面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找出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领悟确定小数点位置的方法,为归纳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教材在例4的“做一做”中也安排了一个探索规律的练习,让学生先计算两组题,再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发现积和因数的大小关系。

3.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教学例3和“做一做”之后,在让学生讨论、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有序地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材以记录讨论结果的形式,呈现不完全的计算法则的文本,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叙述或填写法则的关键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计算法则的来源,理解其含义,防止死记硬背法则,又起到促进学生对具体计算案例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的作用,获得对小数乘法的意义和算法的体会和理解,培养学生探索、总结规律的数学学习方法。

在掌握了小数乘法计算的一般方法之后,教材以“非洲野狗追鸵鸟”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图文并茂地引入小数倍的学习,帮助学生扩充“倍”的认识,从具体事件中领会“倍”不仅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更为直观。并且结合计算“我算得对吗?”提出了验算的要求,一方面强调了验算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教材呈现了三种验算方法,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哪种方法验算,只要能自觉地用合适、有效的方法验算就行。

二、积的近似数

例6是教学“积的近似数”,教材首先说明求“积的近似数”的背景与一般方法,指出“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接下来,教材创设了一个“缉毒犬查违禁品”的情境,为学生求积的近似数提供素材,同时让学生了解到狗的嗅觉非常灵敏。

例题给出的信息“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和要解决的问题“狗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实际生活中有些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它们的准确值,只要知道它们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再次使学生感受到求积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由于学生已有“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基础,因此,在截取积的近似数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解释截取近似数的过程和理由,并组织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和评价,让学生在互动中自主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材分两部分编排:前一部分是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后一部分是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教学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时,教材首先由小精灵直接说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接下来,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①给出三组不同类型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②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活动,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同时也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在教学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教材安排了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例子,使学生体会到根据算式的结构和数据的特点,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变换,可以使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变得简便。

四、解决问题

教材安排了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对小数乘法的认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8是教学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创设了超市购物的情境,解决“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够买一盒20元的吗?”这样的问题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具体问题和数据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材依然是通过“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步骤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阅读与理解”中,指导学生将繁杂的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分类表示,清晰地呈现出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在“分析与解答”中,教材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要根据具体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体会到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价值。在“回顾与反思”中,教材不仅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的问题用估算来解决更方便,而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两种不同估算方法的区别,从而帮助学生体会不同估算策略的思路与价值,有效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应用意识。

例9是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教材结合本单元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编排了现实生活中乘出租车付费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段计费问题的本质是分段函数问题,也是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需要根据收费标准及相关信息确定如何分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教材依然是通过“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步骤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阅读与理解”中,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可以用摘录的形式),理解题意(重点是理解收费标准),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在“分析与解答”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再来列式解答。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一种是按行驶里程(前3 km、后4 km)分段计算,另一种是先假设(都按每千米1.5元计算)再调整(加上少算的)进行计算。在“回顾与反思”中,教材引导学生建立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并根据得到的结果完成出租车价格表,让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探索其中的规律。教师还可以用图象来表示行驶里程与出租车费之间的关系,直观体会分段计费的特点,让学生直观感受其中的规律,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第三篇:第八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教材分析[定稿]

第八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二)》教材分析

作者:沈重予 录入时间:2005-9-21 阅读次数:8

本单元在第六单元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小数乘小数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以笔算为重点,带出求积和商的近似数、乘法分配律和除法性质在小数乘、除法中同样适用等知识。计算小数除法往往会出现商是循环小数的情况,在例题里简要介绍什么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把有关循环小数的其余知识都安排在“你知道吗”里,不是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实际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让学生了解小数计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更好地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路,巩固学过的面积公式。全单元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小数除法。在两部分里都是先安排计算法则的教学,再安排其他内容的教学。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

1.突出转化思想和推理活动。

在教学新知识的时候,转化的价值经常表现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教材引导学生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体验转化策略。计算小数乘小数,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如果它们分别乘10,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把整数乘整数的积回归到小数乘小数的积,要除以100。这个过程是严密的推理过程,应用了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同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是应用商不变性质的推理活动。教材组织学生开展推理,由“扶”到“放”地安排推理活动,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细致安排计算法则的教学。

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教材从实际出发,把法则的教学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乘法和除法各先安排一道例题,通过转化和推理得出计算法则。第二步,再分别安排一道例题,解决使用法则的难点。教材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适度分离,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法则。

巩固法则的练习有层次。先是法则关键内容的专项练习,再是应用法则独立计算,然后是改错练习。这样安排符合学习规律,满足学习的需要,能提高练习的效率。3.计算方式多样化。

本单元以笔算为主,同时也适当安排口算、估算和用计算器计算。口算是掌握笔算方法后进行的,直接说出比较容易的小数乘、除法的得数,能进一步巩固处理小数点的方法和技巧。估算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情况下使用,替代了笔算。计算器用于较繁的小数乘、除法和探索规律。计算方式多样化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一、点拨转化方向,组织推理过程,凸现法则的关键内容。

在小数乘整数时,学生初步有了两点体会: 可以像整数乘法那样乘;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这些初步的感受是学习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例1中“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又一次指出小数乘法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是教学的重点,教材里安排两次探究活动: 第一次在例1,思考虚线框里三个箭头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着学生经历推理过程;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以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要求学生说说计算上面两题的体会,两个小卡通的交流就是学生总结的法则。法则里最关键的内容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教材里设计了三种练习:

首先在“练一练”里进行专项练习;然后在第85页第2题,选择学生往往出现的错误进行识别和纠正;最后是第98页第2题,把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与小数乘小数的计算融为一体,把旧知识纳入新的认知结构中。

例5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突出三点: 第一,在“除数是小数”这个新的计算情境和认知冲突中提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这个问题。使学生想到已经学过的小数除以整数,找到转化的方向。学生已经掌握了商不变性质和移动小数点的知识,能够进行7.98÷4.2变成79.8÷42的推理活动。第二,教学在竖式上完成转化的操作。先划去4.2的小数点,把它变成整数;再把7.9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划去原来的小数点,点出移动后的小数点。转化后的除法由学生完成,要注意商的小数点必须与被除数里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在这一点上,学生可能有疑惑。第三,例题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反思,让学生围绕“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个问题充分讨论与交流,这是小数除法法则的关键内容。和小数乘法相似,小数除法也设计了三种练习: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专项练习;针对常见错误的改错练习;把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进行对比的练习。

综上所述,例1与例5在编写时仔细研究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水平以及学习新知识时的困难与需要。教学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时,“转化”的点拨方法不同,推理的组织程度不同。既重视计算法则,又不机械地灌输和记忆法则。

二、解决应用法则时的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计算小数乘法,在积里点小数点时,如果位数不够怎么办?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乘法,如果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怎么办?这些都是应用计算法则的难点问题,也是计算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为此,教材安排例2和例6解决这些问题。

第六单元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学生已经知道: 如果位数不够,可以用“0”补足。只要把这些方法应用到例2和例6的情况中去,问题就解决了。

例2的教学线索是突现矛盾、激活旧知,专项练习、新旧沟通。首先通过问题“要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让学生发现784的位数不够,利用矛盾激活已有的经验。接着让学生完成竖式计算,在点小数点时体会“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然后是“练一练”安排在积里点小数点的专项练习,掌握补“0”的要领。最后是第85页第4题,在积里点小数点,有时位数够、有时位数不够;有些只添整数部分的“0”、有些小数部分也添“0”。出现各种情况,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例6的教学线索是演绎法则、示范方法,变式扩展、专项练习。先指向算式1.1÷0.55提出问题“除数要乘几?被除数呢?”使学生发现被除数是一位小数,比除数的小数位数少。然后示范了在被除数末尾先补“0”再移动小数点的方法,要求学生思考被除数末尾为什么可以补“0”,以及转化后小数点的位置,并把除法算完。“试一试”整数除以小数,是例题的变式。表面上似乎有点特殊,其实转化并不难。在去掉除数的小数点的同时,被除数3乘10是30。如果让学生说说例题和“试一试”中转化的体会,他们对一个数除以小数应该怎样计算就清楚了。练习十七第1题是转化的专项练习,包含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三、选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求积和商的近似值。

求积的近似数,一般先算出积,再根据精确度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在这些数学活动中,计算小数乘法以及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求积的近似数不要教学新的数学内容。基于这些思考,例3在编写上有两个特点:

一是3.18×1.6的笔算已经完成,只要把积保留两位小数,避免教学精力过多用于笔算乘法,淡化求积的近似数这个主题;二是让学生在横式上填写结果,把求近似数留给学生进行。根据例题的编写特点,教学时应先让学生独立学习,再组织交流。交流的内容是求近似数时的思考,使学生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

练习十五第4题先估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计算并把得数保留一位小数。要让学生明白估计和求近似数不是一回事。估计的时候把底和高分别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通过口算整数乘法进行的。求近似数一般先算出精确的积,再“四舍五入”。

求商的近似数,不要把除法算完,只要除到适当的时候就可以求近似数。况且许多除法的商是循环小数,不可能最终除尽。因此,教学求商的近似数有两个新内容:一是循环小数的知识,二是求商的近似数只要除到什么时候就可以“四舍五入”。这两个内容,前一个安排例题教学,后一个让学生在求商的近似数时体会。

教材中关于循环小数的知识,只是让学生联系除法计算,体会如果继续除下去,永远不会结束。原因是除的过程中“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告诉学生这样的商是循环小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数。上面这些内容都在例7里教学。至于循环小数的定义,安排在教材的底注里。循环小数的其他知识,编写在“你知道吗”里让学生阅读,不列入基本的教学要求。

“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两道除法,把得数保留三位小数。这里用计算器算有两个原因: 一是节省计算时间,不把精力耗费在笔算上,而是用于求商的近似数;二是计算器一般能显示10位数字,在计算器上可以看到50÷60的商是0.8333……64†60的商是1.066……它们都有重复出现的数字,都是循环小数。教学“试一试”还要注意一点,让学生说说怎样把得数保留三位小数,体会只要看小数部分第四位上的数,就能决定“四舍”还是“五入”。小数部分第五位以及后面各位上的数与求近似数无关。这些体会用于练习十八第2题,学生就知道只要除到商里有四位小数,就能保留三位小数,不必再除下去了。

有些实际问题如果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答案会不合理。如例8中300元钱买单价45元的足球,尽管300÷45的商接近7,最多只能买6个。又如“试一试”中126人乘船过河,每次限乘15人,虽然126÷15=8.4,但至少要9次才能全部过河。类似这些问题,在前面几册教材里陆续出现过一些,由于学生在那时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只是初步接触,完全理解这些问题还有困难。本单元让学生再次学习这些问题,效果会好得多。这部分教材没有教“进一法”“去尾法”等新的求近似数的方法,也没有出现这些方法的名称。只是让学生联系现实的事情,凭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找到比较恰当的答案。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以免加重不必要的负担。

四、让学生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学生已经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是否适用?还需要验证。例4里有三组算式,先经过计算知道同组的两个算式得数相同,它们可以用等号连接。再观察各个等式,分别得出小数乘法也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即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教材安排的学习活动,不但是形成数学知识的过程,还能培养严谨的认知态度。教学例4要注意两点:一是圆圈里的等号必须在计算之后,根据左右两式的得数相同,才能填写。绝不能未经计算就写等号。如果不计算就写等号,例4的教学就不是发现运算律同样适用,变成应用运算律改写算式了,这是认知程序上的逻辑错误。二是要让学生指着三个等式逐一说说各表示什么运算律,使运算律的内涵更加清楚。“试一试”和“练一练”都是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因为学生已经有简便运算的经验,教材不再编排例题。

除了乘法运算律,还有两个整数的计算知识也要应用到小数计算中来。一个是除法的性质,安排在第93页第10题,通过两组算式的计算和比较,发现整数除法的性质在小数除法中也同样适用。另一个是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安排在第93页第11题,直接应用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五、研究积与因数、商和被除数的大小关系,发展数感。

在学生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以后,教材安排他们进一步研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第88页第10题里有三组乘法题,每组中的三个算式的第一个因数都相同,第二个因数分别是大于1的数、1和小于1的数。通过计算与比较,发现当第二个因数大于1时,积比第一个因数大;当第二个因数是1时,积等于第一个因数;当第二个因数小于1时,积比第一个因数小。这是三组题的共同规律,这个规律对学生的数感有两点作用:一是突破了原来的乘法观念。整数乘法的积总是大于因数(另一个因数是1除外)。在小数乘法里还会出现积比因数小的情况,它是由于另一个因数小于1所造成的。虽然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的意义不是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至少学生知道了积可以小于因数,这已经是对原来观念的突破。二是可以用于估计和反思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第11题在计算前先根据第二个因数的情况,说出积大于还是小于第一个因数,这是估计。尽管这样的估计与精确计算的误差相当大,但毕竟清楚了积的范围。一旦笔算的得数超出了这个范围,就能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

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以后,练习十七第7题发现规律: 如果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如果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这个规律对学生的数感也有积极的意义。

学生经过第99页第7题的学习,对上面的规律会有更多体会。如2.6×0.5和2.6÷2都等于1.3,都求得2.6的一半是多少;2.6÷0.5和2.6×2都等于5.2,都求得2.6的2倍是多少。这些都是学生通过题组的计算和比较,能够体会到的内容。教学时要注意,这些内容不需要教师告诉学生或把它讲得很清楚,只要求学生有所感受和联想。

第四篇:乘法分配律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在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我翻看了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材编排上是以“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这一实际问题出发,根据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会有两种不同的算式,从而分析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然后写出几组类似的算式,通过比较发现规律,用语言或者其他方式交流,给出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律。这样的安排,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比较和总结的过程。能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对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用语言或者其他方式在小组内交流。

本堂课还学习感受“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为后续的减法性质、除法性质等内容做铺垫。

第五篇: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教材分析(3稿)

第七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镇江市谏壁中心小学 朱晨艳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小数与整数相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这部分内容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学习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学习应用这一规律口算一个数与10、100、1000„„相乘。包括例

1、例

2、例3和练习十二。

第二段,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学习应用这一规律口算一个数除以10、100、1000„„.包括例

4、例

5、例6和练习十三。

第三段,安排了本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二、学习基础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小数乘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领悟笔算的方法,掌握积、商里小数的位数。

2、分别结合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安排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四、课时安排

1、小数乘整数„„„„„„„„„„2课时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3课时

3、整理与复习„„„„„„„„„„3课时

五、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单元教学小数与整数相乘、小数除以整数,教材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内容丰富。除了教学小数乘整数与小数除以整数的笔算外,还教学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利用向右或向左移动小数点位置的方法得到积或商。笔算是一般性的算法,是最基础的知识。乘或除以10、100、1000„„是计算中的特殊情况,不但运算的数特殊,方法也特殊,可以直接写出得数。在教学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教学一些特殊的计算,能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二,结构优化。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分开编排,各成一条线索。两条线索相对称,都是先教学笔算,再教学直接写出乘或除以10、100、1000„„的得数;都把笔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特殊的乘、除计算和计量单位的改写联系起来。这种教材结构,有助于教师把握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益于转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第三,把计算器作为学具。教材把重要的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探索规律的过程,把计算器作为探索规律的工具。前后共三次使用计算器支持笔算与口算的教学:先用计算器计算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积,再研究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得出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法则;先用计算器计算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积,以及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的商,再发现小数点移动位置的规律,从而找到直接写出得数的方法。这些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首创。第四,安排必要的练习,讲究效益。全单元编排两个练习,分别配合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安排一次“整理与练习”,是全单元内容的复习与综合练习。通过比较充分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知识,形成计算技能,发展应用意识。

六、教学建议

1、让学生领悟笔算方法,掌握积、商里小数点的位置。

在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小数乘、除计算,关键是处理小数点。怎样在积与商的适当位置点上小数点,是本单元笔算教学的重点内容。教材让学生在计算情境中体验竖式计算,研究积、商里小数点位置的规律,主动构建小数乘整数、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写竖式、算竖式、研究积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是教学笔算乘法的三个主要活动。

例1从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实际问题出发,根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这个已有概念,列出算式0.8×3。这是学生第一次遇到小数乘法,它的得数是几?搜索相关的知识经验,一般

有两条思路: 一是把3个0.8连加;二是把0.8元看成8角,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小数乘整数的认知平台。教材里写出0.8×3的竖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它。初步看到小数乘整数也可以列竖式计算,竖式的形式和整数乘法很接近;由于一个因数是小数,积也是小数。

例1继续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计算2.35×3,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教材要求先用加法算,再用乘法算有两点意图:一是用加法启发乘法。计算加法是从最低位起,一位一位地算的;是向相邻的高位进位的;和里要点上小数点的。这些步骤与方法启发乘法也这样进行,学生算过乘法后,又会进一步感受到小数乘法可以像整数乘法那样去乘,只是积里要点上小数点,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就是几位小数。二是用加法验证乘法,结果是正确的,过程与方法是合理的,增加继续研究小数乘法的信心。

通过例题的教学,学生初步知道小数乘整数可以列竖式笔算,乘的方法和整数乘法基本相同。

“试一试”着重教学积里有几位小数,即怎样在积里点小数点。首先用计算器计算三道题,很快得到它们的积。然后分别看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明白“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里也有几位小数”。

“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把例题里的感知和“试一试”的收获结合起来,通过在小组里说说的方式,整理计算思路,明确计算方法,建构计算法则。最终得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练一练”第1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通过讨论明确当得数是末尾有0的小数时,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练一练”第2题,根据一道整数乘法等式,写出四道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算式的积,专门练习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确定积里小数点的位置。(2)理解竖式的算理、延伸除的过程、体会商里必须有整数部分,是除法笔算的三个教学要点。

例4仍然以买东西为题材,因为它容易激活已有的经验,有助于学生领悟算法。前后共提出三个实际问题,教学三个除法竖式,各有重点。三个竖式中教学的除法知识综合起来,就是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例4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表格,说说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讨论,再分别出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求每千克苹果多少元,要根据数量关系列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探索“9.6÷3”,9.6÷3。学生第一次遇到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想到的方法是把9.6元看成96角,于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还可能想到9.6元是9元6角,于是分步计算求得结果。这些方法都是接受小数除以整数的认识基础,看着教材中的竖式,体会9.6÷3应该分两步算,以及每一步算什么。“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算法深入地思考,既可以联系前面的算法作出具体的解释,也可以根据小数的组成进行推理。通过

9.6÷3的教学,学生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基本算法:可以像整数除法那样列竖式计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着写。第二个问题求每千克香蕉多少元,计算12÷5。在整数除法中,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把剩下的不够商1的部分作为余数,不再继续除了。小数除法中,要组织学生讨论:得到余数2后怎么办?要提醒学生先在商的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余数“2”的右边添一个“0”,并问:为什么可以在余数“2”的后面添0再除?让学生明白这里应用了小数的性质,除法还可以继续算。接着问:添0后的“20”表示20个几分之一?除以5商是4个几分之一?既清楚了“4”在商里的位置,又突出了在商里及时点上小数点的必要性。

第三个问题求每千克橘子多少元,计算5.7÷6。这道题的商不满1,可以从总价5元多一些,数量6千克,因此单价不满1元的具体数量里感觉到,也可以根据整数部分“5”比除数6小,作出判断。教学着重解决“个位不够商1时,要在商的整数部分写0,点上小数点,再继续往下除。”,而且要求学生自己想到这一点。在十分位上商9以后,余下的3个十分之一要转化成30个百分之一继续除,发展了“在余下的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的意识。

还有一点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小数乘法的例题只是初步体会它可以用竖式计算,算法的得出在“试一试”之后。所以,例题和“试一试”的教学要一气呵成,待形成计算方法后再进行练习。小数除法例题里的三个计算都有预设的教学内容,需要及时巩固,才能进入后面的教学。所以,每个问题解决以后,都要适量安排练习,使教学的新知识消化、内化,保障后面的教学能突出重点。例4后面的“试一试”综合应用了例题教学的三个计算知识,让学生全面且系统地体会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为小组里说说应该怎样计算,总结计算法则积累体会。

2.通过归纳推理,认识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规律。

例2和例5分别教学一个数乘10、100、1000„„和除以10、100、1000„„教材为这两个内容设计了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教学过程都分四个层次进行。

第一个层次,学生共同研究相同的对象。先用计算器计算5.04×10、100、1 000的积和21.5÷10、100、1000的商,再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教材设计这一步出于三点考虑:第一,便于教师进行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说清楚算什么、怎样算以及通过计算研究什么;第二,便于学生开展交流,通过相互评价和相互补充,明白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包括它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位数;第三,初步发现5.04×10、100、1000,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方向相同,移动的位数不同。21.5÷10、100、1000,小数点位置移动也是方向相同,位数不同。从而感到可能存在某些规律,产生继续研究的兴趣。教学这一步要注意两点:一是根据问题和计算器的计算,把算式和得数都写出来,在算式中容易看到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二是帮助学生辨别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和位数,特别是移动的位数,有些学生不善于看出来。第二个层次,充实感性材料。让学生再任意找几个小数,分别乘10、100、1000或除以10、100、1000,继续观察小数

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交流。设计这一步出于两点考虑:第一,学生在第一步的教学中,产生了研究的兴趣,也知道了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让他们自主找几个小数进行类似的计算和观察,既能维持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习能力。第二,各学生找的小数不同,每个学生都任意找了几个小数,使全班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丰富的感性材料,让每个学生在交流中都有话可说,在众多具体材料中抽象归纳数学结论,令人信服,也体现了比较科学的认知方法和严谨的认知态度。

第三个层次,总结规律并应用于计算。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它的小数点向右(或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是从大量的具体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数学结论。这个结论抓住了众多现象共有的、本质的数学内容,把规律用数学语言的方式陈述出来。教学这一步要注意两点:第一,学生是总结规律的主体,不是被动地接受规律;第二,学生总结规律需要经过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不严密到严密的过程,使用数学语言的水平会逐渐提高。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帮助他们说出规律而且越说越好。通过说,进一步把握规律的本质内涵,学习使用数学语言。第70页和75页“练一练”的第1题是应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时,如果数里原有的位数够用,则很容易;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这是练习中的一个难点。要指导学生怎样补“0”,弄清楚补在哪里,补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原来数的小数部分缺少几位,可以在小数末尾添几个“0”;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数的整数部分位数不够,可以在整数部分的最高位的前面补“0”。

第四个层次,逆向思考,全面地掌握规律。一个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只要移动它的小数点,就能得到结果。反之,移动一个小数的小数点,等于把它乘或除以10、100、1000„„这是对规律的逆向思考,也是对规律的完善。“练一练”的第2题都是进行逆向思考的教学,通过对因数与积、被除数与商的比较,在括号里填出另一个因数或除数,完成逆向思考。教学这一步的目的,一方面使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有完整的理解,另一方面为继续教学小数乘小数、小数除以小数作必要的知识准备。

3.应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规律,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例3教学把较大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量 例6教学把较小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量。

这两个例题的改写方向相反,改写方法也相反。改写时应该“怎样想”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例3时,可以先复习一下,让学生口答2千克=?克、5千克=?克,从中看到这些题都是乘1000,都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然后把经验与方法应用到0.351千克=?克里去。在教学例6时,可以采用与例3相似的方法,先从2000千克=?吨、5000千克=?吨这些简单的问题里体会只要除以1000,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再应用到500千克=?吨这个新的问题情境中去。还可以利用例3中获得的知识,从较大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小单位的数量要乘进率和向右移动小数点,推理出较小单位的数量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量应该除以进率和向左移动小数点。

练习里还安排了进率是10和100的单位改写,涉及到长度、质量、面积、容量等各类计量单位。由于这些单位是第一学段里陆续教学的,学生可能会遗忘,所以,要帮助学生整理这些单位,把各类计量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排一排,回忆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4、练习十二共安排了7道题。

第1题虽然题目要求用竖式计算,但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判断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让学生计算。

第2、3题要适当帮助学生弄懂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让学生列式解答。

第5题,要事先引导学生回忆相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再让学生填一填。

第6、7题也要帮助学生弄懂题意,以使学生能够正确选择计算方法。

5、练习十三共安排了14道题

第1题计算之后要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白:小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以整数一样,都要从高位除起,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和被除数下一位的数合起来继续往下除。

第2题要强调2点:个位不够商1要商0,并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除到被除数的末位,如果还有余数,要添0后再除。第5题仍然要让学生说说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第7题有两种方法:既可以让学生说说根据“每10吨铁矿石可以炼铁6.05吨”能求出什么问题,再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列式解答教材提出 的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1000吨包含100个10吨,教材所提的问题也就是求100个6.05吨是多少。

第13题要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解答问题。

思考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把甲数看作1份,那么乙数就是这样的10份,甲乙两数的和就是这样的11份。由此用“16.5÷11”可得甲数,即甲数是1.5,而乙数则是15.4、《整理和复习》

“回顾与与运用”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一是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二是让学生具体说说对这些内容的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有关数学规律和计算方法有更清晰的认识。“练习与运用”一共安排了10道题,第1~5题主要巩固本单元学习的计算方法和认识的规律;第6~10题主要用本单元学习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第1题直接口算。

第2题要引导学生将后面六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与第一栏比较,明确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那么积也随着乘或除以几,从而初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

第4题要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整数部分的大小从而判断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通过计算,验证这种判断是否正确。第5题让学生弄清楚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再决定小数点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

第6题由于是第一单元所学知识,学生可能会有所遗忘,计算之前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回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第9题要指导学生看懂票据。

第10题可以结合实际讲清“零售价”与“进货价”的含义再根据要求分别解答。

下载小数乘法教材分析(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数乘法教材分析(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数乘法案例分析(推荐5篇)

    案例分析 这是五年级第一学期小数的乘法。其计算方法与整数的法则相同,区别在于最后要看积中共有几位小数,然后在积中从左往右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背景: 这是五年级第一学期......

    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的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点搬家;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以及整数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

    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 一、口算 0.9×67×0.081.87×00.3×0.60.24×21.4×0.31.6×54×0.2560×0.57.8×1 二、教学例30.056×0.15 (运算乘法交换律检验;再重新算一遍;检查尾数和积的小数......

    小数加减法教材分析5篇范文

    第2课时 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例2的编写意图: 1、教材从小数加法到小数的减法,由数位相同到数位不同,教材在编排上既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特点,而且有目的地分散了小数加......

    五年级小数乘法说课标说教材

    学课标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打开探索的大门,走进知识的殿堂,聆听课改的声音,感受数学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把握课程标准,灵活驾驭教材,创造数学的价值。今天,我以......

    分数乘法教材分析(5篇可选)

    “分数乘法”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等基础上编排,教学分数乘法的知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扩展原来的乘法概念,......

    《分数乘法》教材分析[全文5篇]

    《分数乘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分数乘法,是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教学内容以计算为......

    小数乘法整理和复习

    小数乘法—总复习题 授课时间9.22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复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题,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计算法则以及灵活取积的近似值,通过整理使知识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