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02:3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第一篇: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鲁 浩

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改革是一次涉及美术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教学方法等一次全面的深刻的改革。我们必须构建一套综合的、系统的能够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为教师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背景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美术鉴赏”模块中明确指出:美术鉴赏的首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美术语言与鉴赏方法,以多种方式了解和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积累审美经验,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提高美术素养。

美术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认知是左脑的功能,情感是右脑的功能,人脑的功能应全面开发,协调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李振道认为:科学是认知领域的顶峰,而艺术是情感领域的顶峰,二十一世纪将是艺术与科学的双峰聚会。科学家大多是热爱艺术的。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不仅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而且在数学、医学、物理等领域都有巨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名言是 “ 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 ”。所以,美术教学能促进情感领域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引进探究性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与认知的发展相结合。

探究性教学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发现教学模式”、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提出的“探究训练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进行的“问题教学法”以及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学习”等都属于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思想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方式,是指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与归纳,获得经验与体验,发展智慧与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础

1.主体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

“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好奇心强,对学习的知识喜欢提出问题,也喜欢回答问题,且高中学生又已具备了较为广博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判断、推理,探究新的知识。既发挥了学生潜在的能力,又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另外,青年时期也是世界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初步形成的基础时期,高中学生对理想、未来、社会、人生都有了一定的看法。在审美欣赏中,他们不仅能够对审美物的外在形象与表面的美等方面做出评价,并力图在形式、内容结构以及内在的美等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价,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形式、内容、内在情感等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形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感,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满足他们情感上的要求。

2.理论基础:探究性学习理念

现代教学论强调:学生学习的性质是“开发、创新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变“ 以教为中心” 为 “ 以学为中心 ”。“ 以教师演绎活动为主” 为 “ 以学生体验、推理、创新为主”。现代教育的教学过程不单纯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过程;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更主要的是“ 学会怎样学习” 了。因此,教师的使命,不应该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和能力。探究性教学法是一种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探究性教学法” 进行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的思想。因此,探究性教学法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改变了传

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 的教法。探究性教学法是一种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的,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进行尝试性地探究学习,结合教师的点评,学生再体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三、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意义

这种探究性教学真正体现了国际教育界流行的“You do,you understand”的思想,也体现了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其意义有:

1.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性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交流和合作。

2.有利于开展“问题教学”。探究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要求学生始终围绕问题进行仔细调研观察、查找资料、访问专家、实地考察、认真思考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3.有利于开展“情境教学”。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和现实生活中学会和探究,即增长了知识和技能,又培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坚持真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等科学素养。

四、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课堂模式的实施

1.探究性课堂模式的构建

其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确定探究目标 —— 建立问题情境 —— 形成假说——整合资料 —— 得出结论 —— 小结反思”。探究性教学法既有教师讲解,学生看书或查阅资料,也有师生谈话,也有学生作练习,把几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最优的组合。

2.建立问题情境 —— 引起兴趣,激发动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习自觉性的特点。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其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兴趣就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就会精神颓废,感到头昏脑胀,无异于一种苦役,甚至会对学习厌而生畏。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讲的这个道理。学生的兴趣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此,在教学中,教师须将那些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由于美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教师创造问题情境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情绪感染力强,美术形象鲜明的作品来营造课堂的氛围和问题的情境,迅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教师可将视频、画面、语言等进行组合设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引起兴趣。比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时候,首先观看有关揭露德国法西斯入侵的短片,引起学生对法西斯罪行的痛恨,产生共鸣。然后在背景音乐中出现《格尔尼卡》的画面,学生思考“画面的内容是什么,表现了画家怎样的情感?”如此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背景和画面内容,以及画家的表现手法等。

3.合作探究 —— 点拨指导

(1)小组探究。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情绪被感染,兴趣被激发以后,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或结合教科书的提示,有时还可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如查找有关画家的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并让各组组员合作进行一些尝试性练习,即让学生自己先找一找(资料),议一议等,对所要欣赏的画面进行充分的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时教师要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参与学生讨论,倾听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指导。这样的教学既创设了教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又使学生学到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使学生 “乐在学中”。

(2)师生互动。在鉴赏课堂中,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如在介绍中国陶瓷艺术的时候,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模仿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把准备好的图片资料发到各个小组,通过各小组的“专家组”进行现场鉴宝。学生即把中国瓷器的发展、特点等灵活运用,又在活动中巩固、激发学生对民族工艺的热爱,同时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升华情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4.整合资料 —— 讨论交流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收集资料,并且在尝试探究知识以后,让各组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由各组派代表发表本组讨论结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美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联系,推理概括出抽象的概念性的理论知识,将 “ 双基 ” 教学落实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之中,为学生今后欣赏、分析美术作品提供理论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总结评价 —— 情感升华

学生在经过充分的研讨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启发。在该阶段,让各小组充分发表本组探究的体会和总结。这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在价值取向与设计教学流程图中所必须考虑到的重要因素。“形象思维越丰富,抽象思维则越积极。”教学中,教师应从联想、表象、想象、情感等形象思维成分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总结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思维的产生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基础的。其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和因果制约递进的。在设计激发学生思维方法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遵循教 —— 问 —— 思的客观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低到高。这正如摘桃子,为学生设置层层梯阶,直到最后一个梯阶的高度能达到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要进行递进式地启迪,活跃学生思维。并要以 “情”为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艺术形象的感情色彩越强烈,就越能叩击学生的心弦。在该阶段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设置良好的情境。如在欣赏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的作品后,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情感升华:他充满热情,充满激情,他充满对生活的爱,充满对艺术的爱。因此,在他的笔下,浓烈激越的色彩不是画出的,而是随心灵奔流而下,扑面而来的稚拙形象是画家心中的抗争与呐喊。他没有娴熟的技巧,他没有哗众的心态,他用自己的笔和色,用自己的爱,去呼唤美好与真情,去表现美好与真情。

6.拓展课堂 —— 知识延伸

(1)“鉴赏随笔”。“鉴赏随笔”就是鉴赏者把美术作品赋予的情感体验、精神收获用文学的样式表达出来。是鉴赏者写出对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的审美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一个侧面或某一个点来写自己的感悟,使学生的赏乐随笔言之有物,短小精悍。通过长期的实践,学生的欣赏水平逐步提高,如学生写道“第一次看到古希腊雕塑时,在赤裸裸的人体面前,最初是一种羞涩,然而通过了解古希腊历史文化,知道了艺术家创作的动机。渐渐流露出的是一种纯洁的崇拜,展翅的胜利女神给人无限遐想,断臂维纳斯优美的曲线变化展示作者巧妙的构思”。

(2)研究性学习。美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的艺术表现。美术鉴赏必须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的情感相结合,从中享受生活的美和艺术的美,从而产生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定期安排研究性学习活动,从而使美术走进生活,和生活相结合。例如设计“地方民间美术的研究”、“美术与生活的探究”、“地方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等课题研究,把学生按照课题分组,建立以组为单位的研究性活动组织。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本组课题的研究方案,合理分工。通过网络资源、图书查询、民间调查等手段广泛收集资料,并且对资料进行整合,汇总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合作探究,作出研究报告。统一时间进行研究成果的汇报。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1.探究性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兴奋剂和强化剂。探究性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肤浅认识和厌倦情绪,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2.探究性教学模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任何学习活动不可缺少的东西。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利用一定的诱因,将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促进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产生学习欲望和求知兴趣,自觉主动地去探求知识的奥秘。探究性教学模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意识到在美术课中既可以得到美的熏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同时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探究性教学模式密切了师生情感

课堂教学是一潭活水,其中离不开师生的情感交流,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交流具有不可分割的一致性,没有情感的课堂教学不是完整的成功的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探究性教学模式挥了认知过程对情感过程的作用。在研究性学习中,每位学生都能发表见解,并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关心。师生互爱、彼此尊重和信任,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积极的情感交流促使学生内心产生了积极的情绪、愉快的情感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内部动力。

探究性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不断进行新课程的研究,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加强对于学生学法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体现了认识论的认识规律,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积极思维探究新知识。努力使学生善于发现,勤于探究,既能求同、更能求异,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鲁浩

东台市三仓中学)

第二篇: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鲁 浩

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改革是一次涉及美术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教学方法等一次全面的深刻的改革。我们必须构建一套综合的、系统的能够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为教师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背景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美术鉴赏”模块中明确指出:美术鉴赏的首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美术语言与鉴赏方法,以多种方式了解和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积累审美经验,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提高美术素养。

美术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认知是左脑的功能,情感是右脑的功能,人脑的功能应全面开发,协调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李振道认为:科学是认知领域的顶峰,而艺术是情感领域的顶峰,二十一世纪将是艺术与科学的双峰聚会。科学家大多是热爱艺术的。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不仅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而且在数学、医学、物理等领域都有巨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名言是 “ 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 ”。所以,美术教学能促进情感领域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引进探究性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与认知的发展相结合。

探究性教学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发现教学模式”、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提出的“探究训练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进行的“问题教学法”以及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学习”等都属于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思想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方式,是指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与归纳,获得经验与体验,发展智慧与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础

1.主体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

“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好奇心强,对学习的知识喜欢提出问题,也喜欢回答问题,且高中学生又已具备了较为广博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判断、推理,探究新的知识。既发挥了学生潜在的能力,又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另外,青年时期也是世界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初步形成的基础时期,高中学生对理想、未来、社会、人生都有了一定的看法。在审美欣赏中,他们不仅能够对审美物的外在形象与表面的美等方面做出评价,并力图在形式、内容结构以及内在的美等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价,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形式、内容、内在情感等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形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感,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满足他们情感上的要求。

2.理论基础:探究性学习理念

现代教学论强调:学生学习的性质是“开发、创新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变“ 以教为中心” 为 “ 以学为中心 ”。“ 以教师演绎活动为主” 为 “ 以学生体验、推理、创新为主”。现代教育的教学过程不单纯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过程;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更主要的是“ 学会怎样学习” 了。因此,教师的使命,不应该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和能力。探究性教学法是一种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探究性教学法” 进行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的思想。因此,探究性教学法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 的教法。探究性教学法是一种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的,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进行尝试性地探究学习,结合教师的点评,学生再体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三、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意义

这种探究性教学真正体现了国际教育界流行的“You do,you understand”的思想,也体现了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其意义有:

1.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性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交流和合作。

2.有利于开展“问题教学”。探究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要求学生始终围绕问题进行仔细调研观察、查找资料、访问专家、实地考察、认真思考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3.有利于开展“情境教学”。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和现实生活中学会和探究,即增长了知识和技能,又培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坚持真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等科学素养。

四、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课堂模式的实施

1.探究性课堂模式的构建

其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确定探究目标 —— 建立问题情境 —— 形成假说——整合资料 —— 得出结论 —— 小结反思”。探究性教学法既有教师讲解,学生看书或查阅资料,也有师生谈话,也有学生作练习,把几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最优的组合。

2.建立问题情境 —— 引起兴趣,激发动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习自觉性的特点。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其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兴趣就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就会精神颓废,感到头昏脑胀,无异于一种苦役,甚至会对学习厌而生畏。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讲的这个道理。学生的兴趣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此,在教学中,教师须将那些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由于美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教师创造问题情境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情绪感染力强,美术形象鲜明的作品来营造课堂的氛围和问题的情境,迅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

教师可将视频、画面、语言等进行组合设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引起兴趣。比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时候,首先观看有关揭露德国法西斯入侵的短片,引起学生对法西斯罪行的痛恨,产生共鸣。然后在背景音乐中出现《格尔尼卡》的画面,学生思考“画面的内容是什么,表现了画家怎样的情感?”如此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背景和画面内容,以及画家的表现手法等。

3.合作探究 —— 点拨指导

(1)小组探究。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情绪被感染,兴趣被激发以后,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或结合教科书的提示,有时还可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如查找有关画家的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并让各组组员合作进行一些尝试性练习,即让学生自己先找一找(资料),议一议

等,对所要欣赏的画面进行充分的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时教师要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参与学生讨论,倾听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指导。这样的教学既创设了教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又使学生学到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使学生 “乐在学中”。

(2)师生互动。在鉴赏课堂中,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如在介绍中国陶瓷艺术的时候,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模仿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把准备好的图片资料发到各个小组,通过各小组的“专家组”进行现场鉴宝。学生即把中国瓷器的发展、特点等灵活运用,又在活动中巩固、激发学生对民族工艺的热爱,同时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升华情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4.整合资料 —— 讨论交流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收集资料,并且在尝试探究知识以后,让各组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由各组派代表发表本组讨论结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美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联系,推理概括出抽象的概念性的理论知识,将 “ 双基 ” 教学落实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之中,为学生今后欣赏、分析美术作品提供理论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总结评价 —— 情感升华

学生在经过充分的研讨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启发。在该阶段,让各小组充分发表本组探究的体会和总结。这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在价值取向与设计教学流程图中所必须考虑到的重要因素。“形象思维越丰富,抽象思维则越积极。”教学中,教师应从联想、表象、想象、情感等形象思维成分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总结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思维的产生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基础的。其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和因果制约递进的。在设计激发学生思维方法的过程中,应循序渐进,遵循教 —— 问 —— 思的客观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低到高。这正如摘桃子,为学生设置层层梯阶,直到最后一个梯阶的高度能达到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要进行递进式地启迪,活跃学生思维。并要以 “情”为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艺术形象的感情色彩越强烈,就越能叩击学生的心弦。在该阶段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设置良好的情境。如在欣赏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的作品后,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情感升华:他充满热情,充满激情,他充满对生活的爱,充满对艺术的爱。因此,在他的笔下,浓烈激越的色彩不是画出的,而是随心灵奔流而下,扑面而来的稚拙形象是画家心中的抗争与呐喊。他没有娴熟的技巧,他没有哗众的心态,他用自己的笔和色,用自己的爱,去呼唤美好与真情,去表现美好与真情。

6.拓展课堂 —— 知识延伸

(1)“鉴赏随笔”。“鉴赏随笔”就是鉴赏者把美术作品赋予的情感体验、精神收获用文学的样式表达出来。是鉴赏者写出对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的审美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一个侧面或某一个点来写自己的感悟,使学生的赏乐随笔言之有物,短小精悍。通过长期的实践,学生的欣赏水平逐步提高,如学生写道“第一次看到古希腊雕塑时,在赤裸裸的人体面前,最初是一种羞涩,然而通过了解古希腊历史文化,知道了艺术家创作的动机。渐渐流露出的是一种纯洁的崇拜,展翅的胜利女神给人无限遐想,断臂维纳斯优美的曲线变化展示作者巧妙的构思”。

(2)研究性学习。美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的艺术表现。美术鉴赏必须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的情感相结合,从中享受生活的美和艺术的美,从而产生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定期安排研究性学习活动,从而使美术走进生活,和生活相结合。例如设计“地方民间美术的研究”、“美术与生活的探究”、“地方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等课题研究,把学生按照课题分组,建立以组为单位的研究性活动组织。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本组课题的研究方案,合理分工。通过网络资源、图书查询、民间调查等手段广泛收集资料,并且对资料进行整合,汇总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合作探究,作出研究报告。统一时间进行研究成果的汇报。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1.探究性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兴奋剂和强化剂。探究性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肤浅认识和厌倦情绪,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2.探究性教学模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任何学习活动不可缺少的东西。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利用一定的诱因,将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促进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产生学习欲望和求知兴趣,自觉主动地去探求知识的奥秘。探究性教学模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意识到在美术课中既可以得到美的熏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同时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探究性教学模式密切了师生情感

课堂教学是一潭活水,其中离不开师生的情感交流,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交流具有不可分割的一致性,没有情感的课堂教学不是完整的成功的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过程。探究性教学模式挥了认知过程对情感过程的作用。在研究性学习中,每位学生都能发表见解,并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关心。师生互爱、彼此尊重和信任,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积极的情感交流促使学生内心产生了积极的情绪、愉快的情感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内部动力。

探究性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不断进行新课程的研究,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加强对于学生学法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体现了认识论的认识规律,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积极思维探究新知识。努力使学生善于发现,勤于探究,既能求同、更能求异,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鲁浩

东台市三仓中学)

第三篇:高中美术鉴赏 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 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

究(3)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3)”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 鲁 浩

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改革是一次涉及美术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教学方法等一次全面的深刻的改革。我们必须构建一套综合的、系统的能够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样才能为教师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背景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美术鉴赏”模块中明确指出:美术鉴赏的首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美术语言与鉴赏方法,以多种方式了解和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积累审美经验,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提高美术素养。

美术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认知是左脑的功能,情感是右脑的功能,人脑的功能应全面开发,协调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李振道认为:科学是认知领域的顶峰,而艺术是情感领域的顶峰,二十一世纪将是艺术与科学的双峰聚会。科学家大多是热爱艺术的。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不仅在艺术上有杰出的成就,而且在数学、医学、物理等领域都有巨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名言是 “ 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 ”。所以,美术教学能促进情感领域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引进探究性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与认知的发展相结合。

探究性教学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发现教学模式”、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提出的“探究训练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进行的“问题教学法”以及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探究式学习”等都属于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思想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方式,是指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与归纳,获得经验与体验,发展智慧与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础

1.主体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

“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好奇心强,对学习的知识喜欢提出问题,也喜欢回答问题,且高中学生又已具备了较为广博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判断、推理,探究新的知识。既发挥了学生潜在的能力,又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另外,青年时期也是世界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初步形成的基础时期,高中学生对理想、未来、社会、人生都有了一定的看法。在审美欣赏中,他们不仅能够对审美物的外在形象与表面的美等方面做出评价,并力图在形式、内容结构以及内在的美等方面做出分析和评价,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形式、内容、内在情感等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形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感,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满足他们情感上的要求。

2.理论基础:探究性学习理念

现代教学论强调:学生学习的性质是“开发、创新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变“ 以教为中心” 为 “ 以学为中心 ”。“ 以教师演绎活动为主” 为 “ 以学生体验、推理、创新为主”。现代教育的教学过程不单纯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过程;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经不仅是“学到什么”,更主要的是“ 学会怎样学习” 了。因此,教师的使命,不应该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主动地去获得知识和能力。探究性教学法是一种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探究性教学法” 进行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的思想。因此,探究性教学法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听” 的教法。探究性教学法是一种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的,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进行尝试性地探究学习,结合教师的点评,学生再体验,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三、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意义

这种探究性教学真正体现了国际教育界流行的“You do,you understand”的思想,也体现了新一轮美术课程改革的基本观念,其意义有:

1.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性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交流和合作。

2.有利于开展“问题教学”。探究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要求学生始终围绕问题进行仔细调研观察、查找资料、访问专家、实地考察、认真思考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

3.有利于开展“情境教学”。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和现实生活中学会和探究,即增长了知识和技能,又培养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坚持真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等科学素养。

四、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课堂模式的实施 1.探究性课堂模式的构建

其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确定探究目标 —— 建立问题情境 —— 形成假说——整合资料 —— 得出结论 —— 小结反思”。探究性教学法既有教师讲解,学生看书或查阅资料,也有师生谈话,也有学生作练习,把几种基本的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最优的组合。2.建立问题情境 —— 引起兴趣,激发动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习自觉性的特点。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其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兴趣就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没有兴趣就会精神颓废,感到头昏脑胀,无异于一种苦役,甚至会对学习厌而生畏。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讲的这个道理。学生的兴趣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此,在教学中,教师须将那些不知与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由于美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教师创造问题情境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情绪感染力强,美术形象鲜明的作品来营造课堂的氛围和问题的情境,迅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教师可将视频、画面、语言等进行组合设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引起兴趣。比如在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时候,首先观看有关揭露德国法西斯入侵的短片,引起学生对法西斯罪行的痛恨,产生共鸣。然后在背景音乐中出现《格尔尼卡》的画面,学生思考“画面的内容是什么,表现了画家怎样的情感?”如此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背景和画面内容,以及画家的表现手法等。3.合作探究 —— 点拨指导

(1)小组探究。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情绪被感染,兴趣被激发以后,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或结合教科书的提示,有时还可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如查找有关画家的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将

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并让各组组员合作进行一些尝试性练习,即让学生自己先找一找(资料),议一议等,对所要欣赏的画面进行充分的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时教师要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参与学生讨论,倾听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指导。这样的教学既创设了教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又使学生学到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使学生 “乐在学中”。

(2)师生互动。在鉴赏课堂中,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将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如在介绍中国陶瓷艺术的时候,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模仿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把准备好的图片资料发到各个小组,通过各小组的“专家组”进行现场鉴宝。学生即把中国瓷器的发展、特点等灵活运用,又在活动中巩固、激发学生对民族工艺的热爱,同时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升华情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篇: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作者:李美云单位:濮阳范县一中电话:***邮编:457500类别:论文类

摘要:美术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情感体验与学习过程,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生受益。新课标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重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美术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注重情感体验与学习过程,通过美术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生受益。新课标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重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转变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新课程要求学生要善于自主探究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为此,只有创设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中国民间美术》一课可以和学生们共同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主题,然后自由组合,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将提问权下放,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同时,学生的提问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有的放矢。这样的课堂教师融合在学生中,师生共同参与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二、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敢想敢说

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师生生命力的系统,是一个以学生的认知、实践、发展主体的特殊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人际沟通交流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敢想敢说。尽管高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但在情感方面却相当封闭,他们没有象小学生、初中生那样敢于坦陈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胆怯、爱面子。再加上长期养成了一种不愿在课内举手发言的习惯。针对这种现象,可以把课本的内容列成许多问答题或选择题,让学生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发言方式,旨在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此外,为了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可以在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总是带着微笑认真听他们的叙述,以赞许的目光注视他们,及时表扬

鼓励。即使学生的论点有欠缺,也避重就轻地加以总结。许多的事例说明:开展欣赏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师要做到倾听学生的心声,时刻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得到提高。

三、丰富形式,教学手段多样化

直观教学是美术鉴赏的重要特点,我们应利用多媒体教学绚烂多彩的表现形式,融鉴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脱离课本那些有限的图文资料,为学生开拓一个更广大的艺术鉴赏世界。

在上《古建筑的保护》时,着重介绍世界园林史上的明珠--圆明园。让学生欣赏圆明园全景及局部图画;接着让学生观看优秀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当影片中出现了圆明园那如诗如画般的景色时,同学们的赞叹声此起彼伏,当看到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时,同学们无不为之愤慨。最后,画面定格在了圆明园的遗址上,带着深深的思索结束了这节课。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注重实践,让学生动起来。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比如说上完《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之后,可以准备了一节设计制作课,请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理想中的家园”。大家在前一节课上欣赏完国外传统与现代的建筑之后早就跃跃欲试。老师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展示自己设计理念的舞台,学生们当然格外卖力,在小组中制作出了一个个别致的模型,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整合其他课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古代中国山水画家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可见诗歌与绘画这二种艺术真称得上水乳交融了。把诗歌引入美术课堂,依据学生的丰富想象,把诗歌与绘画联系起来,去领略诗情画意,增强审美感受。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中山水画的意境时,直接引入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充分体会线之美。利用大自然曲线和直线组合的美景,让学生在提高对线的认识基础上想象,并画成一幅诗意画,体会线在自然美与艺术中的作用,从而体会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进一步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诗画结合,使学生达到更高的意境和审美享受,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涵养。

四、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标强调:“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评价学生作品要从促进学生发展入手,重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而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长;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性,不能用统一的尺度来要求学生,要体现美术的基本特征,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作品,心情应该是非常兴奋的,也迫切地想得到同学、老师的肯定。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等,来评析学生的作品。在评价中,我们应强调过程性,关注个性的差异。当然,赞美、鼓励是主要的手段,以多元的评价尺度及时给予学生积

极向上的评价。

身为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育资源,思考教学中的得失。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体会到,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丰富形式,教学手段多样化;对学生多元评价,促进其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开拓思路,主动探索知识,增强自主能力,提高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使美术鉴赏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第五篇: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九年级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九年级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其核心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关于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的重点。

在我校化学教学中,教师们能有意识地将主题性教学理论,构建成学习理论运用于化学教学,探索化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九年级化学教学内容多、周期短,施教于能力一般和偏低的学生尤其困难,九年级化学教学究竟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培养能力的关键是什么?作为我校研究课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化学探究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通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形成化学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STS)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其实践价值在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向重能力、以学生为主、重心理品质培养的方向发展,形成探究—发现—创造的能力。

二、本课题研究着重解决如下问题:

(1)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逐步建立“探究—发现—创造”的教学模式,注重化学与STS教育的实践。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

(3)找准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结合点,进一步密切各学科的联系,建立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模式。

(4)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之学生的探索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的整合。

三、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本课题研究力求在化学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其中包含“探索—发现—创造”三个核心环节。探究,即促使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现有条件,有目的地、主动地探索研究。发现,是学生探究的直接结果,是学生构建起新的知识。发现这一环节又进一步引出创造这一最终指归。化学教学中创造的意义不仅在于科技小发明,更重要的是掌握能产生知识的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形成,能重新认知、重估价值等。

理论上有:1.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重要成果;2.布鲁纳、施瓦布等人的“发现法”和“探究学习”理论;3.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5.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

四、研究的内容要点

(1)建立化学学科“探索—发现—创造”的研创式教学新模式。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在探索—发现—创造各环节及其有机联系上进行深入研究,在课题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课等分面进行全面研究、总结。

(2)密切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研究化学综合课课型及活动课的内容,并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式。

(3)建立本课题研究信息资源库,形成化学教学校本课程。(4)注重在化学教学模式研究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社会反馈情况的研究,加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密切化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5)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并与综合实践活动等课型进行有机整合,建立与之相关的教学模式。

五、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日本将培养“生存能力”作为教改的基本方向。

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试一试”,让学生在尝试、发现中探索问题。

国外教育界非常流行的做法:意思是“你听到的,你会忘记;你看到的,你会记住;你做到的,你就学会了。”有尝试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任何发明创造无不从尝试开始。在国内,北京、广州等地区率先展开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做法:即充分解放学生的手和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探索符合“主体、发展、实践、创新”的改革思路。

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育实验法、调查研究法、个案分析法

理论学习、钻研与借鉴,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运用自己的眼光来筛选。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的大面积研究我校学生化学素质,了解其特长与发展方向,采用调查问卷、调查报告、个案分析、实验探索等研究方法。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化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认真探索、总结。建立各自研究课型的教学模式,运用方案设计、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结题报告、活动记录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和交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和兄弟学校的经验,拓宽课题研究的视野,与其他没有进行课题研究的学校和班级进行对比实验。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

1、起始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8月)

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资料和理论支撑,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并论证课题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组建课题组。

2、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阶段(2009年9月~20010年12月)调查探索阶段:开题、启动课题实验,设定试验班或实验个体,操作变量、跟踪观察、调查、收集阶段实验报告,撰写相关论文。

完成形成阶段:实验班与非实验的同类班级进行对比研究,做好个案分析,进行阶段论证,撰写阶段实验报告,形成化学教学探究模式的雏形。

3、结题推广阶段(20011年1月~20011年6月)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完善,各子课题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并作鉴定,撰写课题论文、整理各类资料,请有关专家鉴定。

课题组成员: 蔺国松 孙奎林 唐龙生 陈国虎

下载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美术鉴赏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诗歌单元“鉴赏style”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诗歌单元“鉴赏style”教学模式研究 我校高一学生习惯了初中老师那种“老师给结果,学生背答案”的学习方式,拿到一首诗缺乏自主阅读鉴赏的意识、方法和能力,即使是一些提示......

    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探究性教学模式

    探究性教学模式 基本概念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人文精神 庄珊霞 发布时间: 2009-6-30 7:37:06[摘要]高中美术鉴赏课程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本文立足高中美术课程的人文性,通过自......

    高中美术鉴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中的第一课时内容。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 作者:杨筠如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4期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对授课老师是一种挑战。本文结合新课改的......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新思路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新思路 高一年级美术组林晖 摘 要:高中美术鉴赏课作为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课程,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实际,应该大胆尝试新的教学内容......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之我见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之我见 建始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魏未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搞好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 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