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演讲稿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霍姆斯说过“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的,我喜欢读书,他带给我最大的喜悦莫过于来自于读书后心灵的成长。特别是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醍醐灌顶,如沐春风。
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李老师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这些故事深深地撞击着你的心灵,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注重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除课本、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教学用书和练习测试卷外,更应该博览群书!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李希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
他在文中写道:“像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我搜寻着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贪婪地阅读,我恍若置身另一个世界,时而犹豫,时而彷徨,时而沉思,时而激昂,这种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阅读,为我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富不断生息、增值,实实在在地滋养着我的心灵,影响着我的价值取向,为我的生命打上了浓厚的底色。毫无疑问,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幸福地享用这笔财富的‘利息’。”他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 “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是啊,枯燥无味的说教,只能拒学生于千里之外;干巴巴的讲解,也只能致学生于昏昏欲睡的泥潭。只有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才能博得学生的喜爱。
二、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
李希贵老师在书中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仑美奂。”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想到:学生是天真可爱的,有灵性有梦想;学生是独立自尊的,渴望认可追求公平;学生是稚嫩脆弱的,有错误有失败;学生是坚强的,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李希贵老师说的好:“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教育应该就像农民种地,农民从来不强迫庄稼按照一个模式生长——因为他们知道那样做肯定是徒劳无意义的,他们只是勤勉地浇水、施肥、喷洒农药,为每一颗庄稼按照自己的方式尽情地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于是,他们在秋天才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收获。”是啊,只要我们不再用单一的学习成绩去评价每个学生,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特长,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自由呼吸。
这本书是李希贵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智慧与信念的结晶。他的思想从学校中来,从教师中来,从学生中来,从教学实际中来。在与学生、教师、学校的零距离共呼吸中,李希贵老师逐渐生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信念和追求,那就是“自由呼吸的教育”。在书中,李希贵老师曾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视学生如己出,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
说到这里,我仍然觉得心潮澎湃。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深地懂得:我们老师应该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更成熟。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善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味到上进及学习进步时的欢乐,诱发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让我们拥有真诚的一颗心,用赏识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如春天的花朵般自由呼吸吧!
第二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演讲稿
在教育的天地里自由呼吸
老实说,若不是为了读书笔记和演讲比赛,也许《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又会被我束之高阁,但——在任务的驱使下,我捧起了它。——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多么清新的名字啊,我不禁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随后打开了书的扉页。。。冬日的暖阳如同妈妈的手掌,甚是温暖,碧绿的茶叶散发出的阵阵清香,着实令人心旷神怡!我半倚在阳台的沙发上,细细地品读着文中的小故事,越陷越深~
李希贵老师用了最朴实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教育案例,把我也带回到了那个青涩年代——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细心贴心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感到自己的这份热情慢慢减退了。。去年学期末的时候,由于一位老师的身体不适,我临时接手了她的班级,从班主任给我的成绩单上来看,班里的成绩并不理想。我心想,不怕!只要孩子们肯学就没有学不会的,可是踏入班级没多久,就被课堂纪律搅得头脑发胀。心情非常糟糕。我苦口婆心地相劝,可谓是软硬兼施,可那些顽皮的孩子,依旧我行我素,我甚至怀疑起学生的素质来。真是让我苦不堪言,身心俱疲。,学校放寒假了。年三十的晚上,正当我正欢天喜地地擀着饺子皮的时候,叮铃铃短信响了。拿起来一看,是一个我根本对不上号的学生发的,心里面着实被感动了一下,更让我吃惊的是,伴随着浓浓的年味,叮铃铃居然一直欢快地响个不停。。其实,新年的信息祝福不并算什么新鲜事,但里面的内容却都是孩子们自己编辑的,而且语言中肯,还使用了敬语,面对此情此景,我还有什么理由再去质疑孩子们的素质呢?于是我便重新思考自己和自己的班级,到底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呢?即使二者都有,谁的问题更多呢?是不是我只看重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他们身上其它的闪光点呢?正当我困惑的时候,李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恍然大悟——他说:“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因为,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际上就已经结束了。”真是一针见血哪!是呀,如果增加了评价的尺子,学会欣赏学生,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呢?我沉思了良久。。也许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作为一线的老师,我真切地感受到教师背后的辛酸和努力,多少次我备课到深夜,只有漫天的繁星与我相伴;多少次我把只有几个月大的小宝宝丢给年近六十的母亲,而自己却伏在办公桌前批改作业,教育别人的孩子,纹丝不动;很多同事对我说你瘦了,你的皮肤也变差了,听了这些话我很迷茫,也很伤心。教师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教师的幸福感又在哪呢??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没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大无畏的精神。也没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牺牲精神!我只想做个简简单单的幸福的人!正当我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李老师的话再次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说:“我向来不赞成把教师仅仅看做蜡烛,春蚕,铺路石一类的角色,那种把一类人的工作视为仅仅为另一类人献身,一类人悲剧性地活着仅仅是为了造就另一类人幸福的说法,其实已经与我们这个世界本来的初衷相去甚远,教师应该是托起太阳的人,但同时也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己!他的话重新点燃了我心底那份对教育的热爱!我想如果有了这种信念,我就能够在三尺讲台尽情释放激情,传递无穷的能量。真正实现在教育的天地里自由呼吸!
第三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演讲稿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读完《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收获很多,体会也很多,这本书是李希贵局长从教二十多年的经验总结。书的内容虽然非常容易理解,但是里面的方法和意义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深思的。
本书关于教学方法的介绍很多,这些好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够带来好的教学效果,还能使学生乐于学习,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学习,我觉得:课程需要改革,新课程改革必将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校长说过改革不是形式上的改革,应该是内在实质上的改革,要想让改革朝向正确的道路上发展,首先应该是思想上的改革,要有一颗敢于改革的心,不能畏首畏尾,很多人因为害怕失败,不敢改革,面对别人好的课改方法,成功的案例,只是觉得好,回去以后没有任何的改变,对于课程改革到底应该怎么改,朝什么方向改,有的人摸不着脑袋,看到别人课改很成功,自己也模仿着改,而这些改变只是形式上的改变,违背了课改的意义,每个人改革的方法可能并不相同,因为每个人面对的教学对象不同,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特征,因此,每位老师在课改的时候,应该找到适合所教群体特点的方式方法,百花齐放。
关于管理方法的介绍也给我很大的启示:李希贵局长的这本书讲述了很多管理的方式方法,他主张把矛盾消除在机制中,在教学工作中,会有很多矛盾出现,同事之间的矛盾,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报酬分配的矛盾等等。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会让很多人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影响到工作的效果,如果能找到好的机制进行改革,就会把这些矛盾解决掉,重新调动起老师工作的积极性。每一位老师也是一个“领导”,领导的对象就是学生,通过对李希贵局长的管理方法的学习,我改变了过去对学生强、打、压的管理方式,也像李希贵局长一样试着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家的教育经验,符合当代教育的发展,书中讲述的内容很多,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阅读和学习的。他能让我们学习到的不仅仅是如何教学,还有很多人生的道理,正像李希贵局长说的一句话:“从教20多年,我自认为,我的成功不在于我从一个普通教师当了校长,当了局长,而在于我从读教育这本大书的过程中,感悟了人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命形态,找到了一条属于我自己的道理。”
第四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演讲稿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演讲稿
阅读成就梦想
关集中心小学孙桂敏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今人曰:“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更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故事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从书中寻找智慧的钥匙,寻求心灵的寄托,寻觅梦中的颜如玉.黄金屋,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
小时候,我极爱读书,但那时家里穷,藏书不多,只有几本表哥读过的连环画,还有外公发下的《党员生活》。宝碗.宝盆.宝葫芦.如何当好村干部,伴随了我的童年时代。渐渐的我长大了,能读到的书更多了,《红楼梦》.《三国演义》.《家》.《春》.《秋》等,其中包括爸爸的教师函授教材《卫星远程教育》,里面收录的高中语文课程深深的吸引着我的眼睛。比起同伴,我的视野可宽广多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学生时代,我的作文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我也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我也曾经像李希贵老师那样,怀揣诗人的梦想吟诗颂词、涂过鸦。
踏入工作的岗位后,我也爱读书。苏霍姆林斯基.窦桂梅.于永正都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他们引导着我在教育的道路上从蹒跚学步到行走自如。
去年腊月二十七,当我从爱人手里接过一本李希贵老师的著作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时,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更没有想到读
起来一发而不可收拾。白天读,夜晚还惦记着,只好深夜爬起床挑灯
夜读。
李希贵的语言平和.温暖.让人如沐春风。书中感人的故事,独到的见解深深的感动着我,这,不就是指导我们工作的金玉良言吗?这,不就是我们实现梦想的指路明灯吗?
人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通过阅读,我和
李希贵老师进行了心灵的交流。他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
中,读书.思考.改革始终是他人的关键词,做语文教师,他改变了传
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放时间,放权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
且他始终奋力疾呼:“让孩子自由呼吸、自由成长”,这难道不是我们
所要追求,所要实现的吗?虽然他以后当了校长.局长,但他改革的脚步没有停止。他深入教育一线,调研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殚精竭虑,为实现自由呼吸的教育而努力!
李老师说,教育,就是多一份宽容,多一分真爱,李老师真真正
正的把他的一腔真爱献给了学生,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是我学习的榜
样,让我受益匪浅,将引领我以后的教育之路。
炉火的温暖,只有靠近他,你才能拥有;读书的幸福,只有一卷在手,你才能体会。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真正的读者,三尺书桌,一杯清茗,为我们的形象增一份厚重的质感;拒绝诱惑,摒弃陋习,为我们的生活添一份文化的雅致,为 我们的教育强国之梦添砖加瓦!蛟龙盛世,快马扬鞭,亲爱的老师们,2014,让我们在读书的道路上
同行……
第五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有感
大学刚刚毕业不久,我就来到了一所崭新的学校当一名美术教师,当我来到学校的那一天,看着崭新的学校,我对自己说:“我的职业生涯将从此起步,开始新的生活”。我们的校领导十分关心我们新教师的成长与学校,不断的为我们这些菜鸟创造好的学习的平台和条件。在上学期最后的一次会议上,校领导为我们这些老师买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让我们从中学习一些别人的经验总结,有助于自己能够更好的去做好教师的职责与义务。一个短短的寒假生活,从中穿插着一个春节,短暂的寒假生活因为春节的走亲访友而异常的忙碌!可是我并没有忘记领导为我们考虑的希望我们学习阅读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我每当晚上有空的时候便会认真的阅读下。在阅读过程中,有些章节内容让我深有体会。
“教师完全可以道歉”正式我在第一学期中学习到体会到的。记得有一次,我给自己带的班级上劳技课,因为是手工类型的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制作,所以我对课堂的管理不是很严。在课上,我们班级里面的某一个平时表现十分活跃,思维很开阔的同学,在课上带头起哄,影响正常的上课次序,屡教不改,自己不认真做,还去影响其他同学。当时我十分的生气,一改平时温和的态度,在课上直接严重的批评了他,对他在全班面前进行了思想教育。至此以后,每当我回到我自己班级的时候,他都会刻意的远离我,疏远我,事后我问其他同学,他怎么回事,原来是因为我上次在全班面前严重的批评他让他觉得自己在全班同学面前面子有点挂不住,所以对我这样处理批评他很有意见。
当我回到办公室的时候想想,他上课扰乱次序,影响其他同学,不动手操作,就知道说话,我觉得我并没有做错啊。刚开始几天我也不以为意,随便过几天会好的,可是这种情况并没有结束,不经意间,他对我的可以疏远以成了习惯。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想想也是,没有教好学生是我自己的责任,我不能责怪学生,他们是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如果他们能够懂得所有道理,那么还需要我们这些教师做什么。
我试想着要如何去缓解彼此的这种师生疏远关系,最后,还是想以后最简单的方式处理他,毕竟和孩子交流直接一些比较好。
有一天刚给他们上完劳技课,我就可以把他留下来作为值日生打扫卫生,帮班级整理劳技室的用品。我在和他一起打扫的同时直接问他:“还在因为上次凶你而生气啊!对不起啊,老师没注意你已经是初中生了,没有考虑到你的在同学们面前的面子问题,当众训斥你,对不起啊,帅哥”。经过我这么一说,他还有点不好意思了,有点措手不及,没想到老师会主动跟他道歉,哈哈。当我看到他笑着对我说:“老师,嘿嘿,其实上次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没想到你会和我道歉”。接下去,我就和他交流了下彼此的想法,告诉他,他这种行为是严重的不尊重老师,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还影响到了整个课堂同学的学习。我还告诉他,其实他这样做老师十分的生气,将心比心的进行了一次交流。他也保证以后不会有这种行为,做一个好学生。在以后的课上,我交给他一个任务,做带头人的任务,不过不是坏事,是以他为行为标兵,带头管理班级的行为规范建设和维持劳技课课堂纪律。
其实一切问题的解决十分的简单,自己做错了,就和孩子道歉,不然孩子会对你有意见,也做不到一个身为老师的带头作用。一句:“对不起,老师错了”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别顾着所有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尊严,学生很单纯,不会有那么多成人的想法。这样做学生也会对你有很多良性的看法,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为师者,必先起带头表率作用。
俞黄俊
201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