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51597

时间:2019-05-13 02:3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5159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51597》。

第一篇: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51597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51597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42-43页例

1、例2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姓名笔划数统计表每人一张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平均数作为统计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常用的一种“特征数” 教材中所介绍的是一堂求算术平均数的课,从基础知识来看,一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二是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前者属于数学思想,后者属于数学方法

对于本课我从统计的角度出发,在考虑这节课“教什么”的问题时,根据教材特点,把教学目标定位为:重点教学平均数的意义,其次才是求平均数的方法

在考虑“怎么教”的问题时,首先从学生方面考虑,因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再根据教材特点,我主要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刻感悟平均数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思考、交流等数学过程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平均数的特征,并且会运用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探索平均数的求得方法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感受计算方法与策略的巧妙,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我们的姓名,谁愿意把自己的姓名向大家介绍介绍(学生高声的介绍自己的姓名)

师:谁又能知道老师的姓名呢?

学生说一说后,出示自己的姓名

师:能完成这表格吗?(学生数一数,完成表格)

姓名

笔画数

师:能否把你自己的姓名与笔画数也制成这样的表格,比一比,看看谁制作的最漂亮(学生动手制作表格)

师巡视指导,搜集、选择教学信息 学生完成后作简单交流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概念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师:请观察老师姓名的笔画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生(1)每个字笔画数的多少?

(2)比多少?

(3)发现数字间的规律

(4)求总数?(师追问: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师:知道了笔画数的总数,你现在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预设生:可以求出平均每个字的笔画数

师:平均每个字的笔画数,你是怎么得来的?

预设生(1)通过计算(7+5+9)÷3=7

(2)通过移多补少得到

2、在对话交流中明晰概念

师:胡老师的姓名平均笔画数7画,这又表示什么?

预设生(1)表示胡必泛三个字笔画数的平均水平

(2)表示老师姓名笔画数的一般水平

师:那这7画与胡必泛这三个字的笔画数之间还有关系吗?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讨论完毕,开始全班汇报交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预设生(1)有关系的,是他们的中间数

(2)平均笔画数比笔画最多的少一些,比笔画最少的多一些

(3)平均笔画数在笔画最多的数字与笔画最少的数字之间

(4)平均笔画数就在这三个字笔画数的中间位置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发现,平均笔画数反映的既不是这三个字中笔画最多的那个,也不是反映这三个字中笔画最少的那个,而是处在最多和最少之间的平均水平

我们把7叫做胡老师姓名笔画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算出自己姓名的平均笔画数(师巡视指导,选择、搜集有价值的信息)

师生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3、在比较应用中深化概念

出示教师巡视时搜集的三个学生的姓名笔画数统计表(一学生姓名两个字,一学生姓名三个字,一学生姓名四个字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师:比较他们姓名中每个字的笔画数,你有什么方法?

预设生(1)比笔画数的总数

(2)比平均笔画数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生(1)比总数好比,能够很清楚明了的知道谁的姓名笔画数多,谁的姓名笔画数少

(2)比平均数公平,因为他们三个人的姓名字数不一样多,分别是2个、3个和4个,比总数的话字数越多,笔画数相对就会多起来,这不公平,而平均数却能反映每个字笔画数的总体情况,与字数的多少无关,这就比较公平合理

学生运用平均数进行比较,然后组织交流

师:比完后你有什么感想?(生回答略)

师:假如用这三个字姓名的笔画数与胡老师的姓名笔画数相比,那又可以怎么比呢?

预设生:既可以用平均数来比,也可以用总数来比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在比较时考虑到了字数的多少,公平与否

出示(1)文成县实验小学四年级平均每班有学生56人

(2)四(3)班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平均分是81分

师:你猜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处?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生(1)56是四年级总人数除以班级数得来的,表示四年级每班人数的平均水平,不一定每班就是56人,但可以预测每班的大致人数

(2)略

(三)尝试解题,自主归纳

师出示例题:

有一个篮球队的5个同学,身高分别是148厘米、142厘米、139厘米、141厘米、140厘米 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师:谁来估计一下这个小组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并说说你的理由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预设生的估计数在139--148之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要组织讨论所猜的数值为什么不可能,从而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选一个学生板书列式,(148+142+139+141+140)÷5

师:你们知道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吗?

预设生:我先求出这个小组5位同学的身高和,然后除以小组人数

学生计算,注重计算方法的选择 然后交流

师:大家能不能总结一下求平均数的方法?个人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看法,教师参与讨论)

学生汇报后,教师简单小结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同时说明有时也可以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对计算答案的过程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在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此暂时不作总结提升,留待练习课中予以落实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就向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必须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题材

本课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再现“神六”成功发射的辉煌场面,一下子拉近了数学与生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对教师产生亲近感

而最后的总结可谓“经典”,将学生从课堂引向生活,不留痕迹,这样与开头相互照应,真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突出主体地位,创造了自然和谐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给他们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使教学活动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人人得到发展

本课中,在创设问题情景、呈现例题的表格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提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主动发现,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的过程

同时,学生通过提出数学问题,也复习了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有关问题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在复习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提出今天研究的内容:“两次平均每分钟拍摄多少张?”这样学生感到:今天学习的问题是由我提出来的,心里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尊重个体差异,设计了满足不同需求的练习

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氛围,形成了学生的差异 教师在教学中应持一种客观的态度,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对有特殊数学才能和爱好的学生可以为他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本课整个练习设计分为四个层次,既有巩固性的只列式不计算、列式计算的例题原型的还原,又有较高层次的拓展练习,层层递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练习的方式上,既有笔算题、又有估算题,更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估算能力这一宗旨,可谓匠心独具,令人流连

思维深度延伸,激活了学生内在的发展潜能

在求平均数应用题中,学生常常将两个平均数相加除以2,这是平均数应用题中极易出错的典型问题

一般情况下,学生能认识错误,选择出正确答案就行了,但我对题目进行了深度挖掘,引导讨论:

1.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142+140)÷2? 2.假如男生人数多一些,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全班身高的平均数比141大还是小?为什么?3.假如女生人数多一些,全班身高的平均数比141大还是小?为什么?4.再让学生比眼力,猜测五年级四个班哪个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最高?

2.这样深入挖掘,有意识地对学生思维进行深度引领,将一条简单的选择题进行多次讨论,让学生享受到数学思维带来的乐趣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

讲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一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是我引以为荣的事.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42-43页例

1、例2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姓名笔划数统计表每人一张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平均数作为统计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常用的一种“特征数” 教材中所介绍的是一堂求算术平均数的课 从基础知识来看

一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二是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前者属于数学思想 后者属于数学方法

对于本课我从统计的角度出发 在考虑这节课“教什么”的问题时 根据教材特点

把教学目标定位为:重点教学平均数的意义 其次才是求平均数的方法 在考虑“怎么教”的问题时 首先从学生方面考虑

因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

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再根据教材特点

我主要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刻感悟平均数的意义 从而更好地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并能灵活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思考、交流等数学过程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掌握平均数的特征

并且会运用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探索平均数的求得方法的多样性 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感受计算方法与策略的巧妙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我们的姓名 谁愿意把自己的姓名向大家介绍介绍(学生高声的介绍自己的姓名)

师:谁又能知道老师的姓名呢?

学生说一说后 出示自己的姓名

师:能完成这表格吗?(学生数一数 完成表格)

姓名

笔画数

师:能否把你自己的姓名与笔画数也制成这样的表格 比一比

看看谁制作的最漂亮(学生动手制作表格)

师巡视指导 搜集、选择教学信息 学生完成后作简单交流

(二)解决问题 探索新知

1、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概念

师:请观察老师姓名的笔画数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生(1)每个字笔画数的多少?

(2)比多少?

(3)发现数字间的规律

(4)求总数?(师追问: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师:知道了笔画数的总数 你现在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预设生:可以求出平均每个字的笔画数

师:平均每个字的笔画数 你是怎么得来的?

预设生(1)通过计算(7+5+9)÷3=7

(2)通过移多补少得到

2、在对话交流中明晰概念

师:胡老师的姓名平均笔画数7画 这又表示什么?

预设生(1)表示胡必泛三个字笔画数的平均水平

(2)表示老师姓名笔画数的一般水平

师:那这7画与胡必泛这三个字的笔画数之间还有关系吗?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讨论完毕

开始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生(1)有关系的 是他们的中间数

(2)平均笔画数比笔画最多的少一些 比笔画最少的多一些

(3)平均笔画数在笔画最多的数字与笔画最少的数字之间

(4)平均笔画数就在这三个字笔画数的中间位置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发现

平均笔画数反映的既不是这三个字中笔画最多的那个 也不是反映这三个字中笔画最少的那个 而是处在最多和最少之间的平均水平

我们把7叫做胡老师姓名笔画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算出自己姓名的平均笔画数(师巡视指导

选择、搜集有价值的信息)

师生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3、在比较应用中深化概念

出示教师巡视时搜集的三个学生的姓名笔画数统计表(一学生姓名两个字 一学生姓名三个字 一学生姓名四个字)

师:比较他们姓名中每个字的笔画数 你有什么方法?

预设生(1)比笔画数的总数

(2)比平均笔画数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 然后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生(1)比总数好比

能够很清楚明了的知道谁的姓名笔画数多 谁的姓名笔画数少

(2)比平均数公平

因为他们三个人的姓名字数不一样多 分别是2个、3个和4个 比总数的话字数越多 笔画数相对就会多起来 这不公平

而平均数却能反映每个字笔画数的总体情况 与字数的多少无关 这就比较公平合理

学生运用平均数进行比较 然后组织交流

师:比完后你有什么感想?(生回答略)

师:假如用这三个字姓名的笔画数与胡老师的姓名笔画数相比 那又可以怎么比呢?

预设生:既可以用平均数来比 也可以用总数来比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 在比较时考虑到了字数的多少 公平与否

出示(1)文成县实验小学四年级平均每班有学生56人

(2)四(3)班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平均分是81分

师:你猜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 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用处?

(学生小组讨论 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生(1)56是四年级总人数除以班级数得来的 表示四年级每班人数的平均水平不一定每班就是56人

但可以预测每班的大致人数

(2)略

(三)尝试解题 自主归纳

师出示例题:

有一个篮球队的5个同学

身高分别是148厘米、142厘米、139厘米、141厘米、140厘米 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师:谁来估计一下这个小组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并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生的估计数在139--148之间 如果超出这个范围

则要组织讨论所猜的数值为什么不可能 从而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

学生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

选一个学生板书列式

(148+142+139+141+140)÷5

师:你们知道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吗?

预设生:我先求出这个小组5位同学的身高和 然后除以小组人数

学生计算

注重计算方法的选择 然后交流

师:大家能不能总结一下求平均数的方法?个人先想一想 然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合作 交流看法 教师参与讨论)

学生汇报后

教师简单小结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总数÷份数=平均数

同时说明有时也可以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 对计算答案的过程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在此暂时不作总结提升 留待练习课中予以落实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 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就向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必须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题材

本课教学中

我一上课就再现“神六”成功发射的辉煌场面

一下子拉近了数学与生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对数学、对教师产生亲近感 而最后的总结可谓“经典” 将学生从课堂引向生活 不留痕迹

这样与开头相互照应

真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突出主体地位

创造了自然和谐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

给他们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使教学活动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人人得到发展

本课中

在创设问题情景、呈现例题的表格之后

我让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提问题的过程

就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主动发现 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的过程 同时 学生通过提出数学问题

也复习了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有关问题 在复习的过程中

由学生自己提出今天研究的内容:“两次平均每分钟拍摄多少张?”这样学生感到:今天学习的问题是由我提出来的 心里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尊重个体差异

设计了满足不同需求的练习

家庭环境、特定的生活与社会文化氛围 形成了学生的差异

教师在教学中应持一种客观的态度 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对有特殊数学才能和爱好的学生可以为他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本课整个练习设计分为四个层次

既有巩固性的只列式不计算、列式计算的例题原型的还原 又有较高层次的拓展练习层层递进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练习的方式上

既有笔算题、又有估算题

更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估算能力这一宗旨 可谓匠心独具 令人流连

思维深度延伸

激活了学生内在的发展潜能 在求平均数应用题中

学生常常将两个平均数相加除以2 这是平均数应用题中极易出错的典型问题 一般情况下 学生能认识错误

选择出正确答案就行了 但我对题目进行了深度挖掘 引导讨论:

1.什么样的情况下

可以(142+140)÷2? 2.假如男生人数多一些

全班身高的平均数比141大还是小?为什么?3.假如女生人数多一些 全班身高的平均数比141大还是小?为什么?4.再让学生比眼力 猜测五年级四个班哪个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最高? 2.这样深入挖掘

有意识地对学生思维进行深度引领 将一条简单的选择题进行多次讨论 让学生享受到数学思维带来的乐趣

第三篇:三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

三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内涵、特点。2.会运用平均数的特征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建构概念

1.李俊平3分钟各投中5个、5个、5个球,该用哪个数代表他一分钟的投篮的一般水平?

2.闻山河3分钟各投中3个、5个、4个球,该用哪个数代表他一分钟的投篮的一般水平?

结合交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移多补少”的方法。

3.者夏东3分钟各投中35个、7个、2个球,又该用哪个数代表他一分钟的投篮的一般水平?

结合交流,揭示先合并再平均分的方法,进而揭示“平均数”的含义。

4.张老师想投四次,如果是你,你会答应吗?如果张老师前三分钟各投中5个、4个、6个球,你觉得张老师可能会赢吗?如果张老师最后一次只投中1个,结果怎样?如果最后一次投中5个或9个,情况又怎样?

二、拓展理解

观察四次情况,你又发现了平均数的哪些特点?

结合交流,随机揭示平均数的“均差之和为0”的特性。

三、实践应用

1、平均身高。

(1)篮球队的平均身高160厘米,李强会不会是155厘米?为什么?(2)结合实际情景,深化学生的认识.2、平均水深。

(1)平均水深110厘米,身高130厘米的冬冬下水游泳会不会有危险.(2)

结合实际情景,深化学生的认识.3、平均寿命.(1)介绍最新中国男女平均寿命的数据.(2)辨析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平均数

教学内容:

平均数例1、2(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3)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一二组叫开心队,三四组叫幸运队,每队选出3名代表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个队就为胜利队。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1)每队各派3名代表参加拍球比赛,每人拍5秒钟

师把各队拍球的数量板书在黑板上(开心队:9、13、14,幸运队:12、14、16)

2)生计算每队的结果。师宣布:“通过比总数,开心队拍了42个,幸运队拍了36个,开心队胜了。”

3)这时老师请求加入乙队,现场拍球5秒种,使乙队拍球数增加了12个。老师又一次重新宣布乙队为获胜队(乙队抗议)

4)师: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办法来决定胜负不公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比较这两队总体拍球水平的高低?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1)生提出求平均的方法,师肯定其方法,告诉学生:当比总数不公平时可以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比较

2)怎样计算每个队拍球的平均数?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计算的方法:(8+13+14+12)÷4和(11+14+16)÷3

3)学生计算结果(有余数时用近似数表示):幸运队大约是12,开心队大约是14---要使人数少的那队平均数大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开心队称甲,幸运队称乙)

1)师:求平均数用什么方法?(除法)用什么除以什么?

小结:平均数=总数÷相应的总份数

2)师以乙队的平均数为例追问:12表示什么?

生:表示乙队拍球的平均数

师:你怎么认识理解12这个数?这个数与乙队每个选手实际拍的次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是某某拍的吗?是拍得最多的吗?还是拍得最少的呢?

拍得最多的是14个,怎么变成了12个?拍得最少的怎么也变成12个?

生:把多的给少的师:你们的意思是说,把多的给少的,这样就——(生接:平均了)

3)师:平均数可能多于14个吗?或者少于8个呢?(不可能,因为要多的给少的)

4)师总结:平均数并不表示实际每个同学拍的,而是处于最多和最少中间的一个平均水平,只表示这个小组的平均水平,12这个数是8、13、14、12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它比较好地表示了这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5)同样的方法分析甲队的平均数,再次巩固平均数概念

6)师:当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是谁出现在我们的课堂?生:平均数

师:此时此刻,你不想对平均数发自内心地说两句吗?

生1:平均数啊平均数,你很公平。生2:平均数,你使不公平的事变公平了

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平均数。像这次考试,老师会说我们班的平均分是94分,这个94分是每个人都考的成绩吗?(不是)它是怎么得到的?(多的给少的)如果用计算应该怎么列式?(全班的总分÷全班的人数)

师:看来平均数不是一个实际的数,而是多的给少的,这才每个人一样多。而且平

均分不可能高于最高分,也不可能低于最低分。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师:学习了平均数能为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让我们继续研究

(一)门票统计问题

1)出示统计图,学生观察

厦门五一期间鼓浪屿售出门票统计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师:面对这么多信息,你还想了解什么?(让生提问题)

3)师提问:这五天中平均每天售出门票大约多少张?

A.让生动笔列式计算

B.集体订正,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结合平均数公式)

生:我把五天售出的票加起来再除以5

4)师:大家计算得准不准呢?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方法验证?

启发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平均每天售出门票1000张

生:我从1300中拿出300张分给5日,从1100张中拿出100张分给4日,这样每天售出门票都是1000张了。

5)师让同学给自己的方法起个名字:“先加后除法”“移多补少法”

(二)月平均用水量

1.电脑出现一则信息:(出示小刚家各季度用水情况统计表)小刚家每季度用水分别是:16吨、24吨、36吨、27吨”

请你帮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应该选择下面哪个算式?

出示算式:

(1)(16+24+36+27)÷4

(2)(16+24+36+27)÷12

(3)(16+24+36+27)÷365

2.同学们形成不同意见

1)师请代表说明理由:“题目让我们求平均每用水多少吨,一年有12个月”

2)师电脑演示:÷4表示求每个季度;÷12表示求每个月;÷365表示求每天

3.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小刚家要节约用水

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平均数=总数÷相应的总份数

2)平均数不是一个实际的数,它在最多数和最少数之间,表示总体的平均水平

五.延伸----过河

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10厘米,小明身高1米30厘米,小明到河里玩会有危险吗? 强调:平均水深的意义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数数学三年级(下)92页~94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加深对平均数的意义 的理解,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使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 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接下来我们去看看三年级 男女生的套圈比赛。

2、出示条形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看出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从运动会导入,引起学生最感兴趣的套圈比赛,从而 出示了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避免了直接出示统计图的单调。】

二、自主探究,理解平均数

1.质疑:你觉得是男生套得准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些?

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用多种方式表达男女生套中的情况。2.提问:在这么多的看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能较好的说明问题 而且是最公平的呢?

小组讨论,统一看法,交流结果。分别求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1)移多补少法。

(2)先求和,再求平均数法。

质疑: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一个是除以4?一个除以5? 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3.思考: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是不是每个人都套中7个? 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平均数比每人套中的个数中最多的要小,比最少的要多。4.师小结:

(1)为什么要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

(2)刚才我们学会了移多补少法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数的方法。

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方法。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将解决问题策略在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练习巩固,拓展应用 1.拿一拿、算一算。完成想想做做1、2.2.想一想、说一说。

完成想想做做3、4。在小组里讨论后回答,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利用多教学手段,创设了良好 的学习环境。学生手脑并用,使知识和感情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略

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51597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5159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平均数》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2页——4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问题情景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

    《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42页例1教材简析:教材从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将生活素材贯穿于......

    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情景中理解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及平均数的意义; 2、理解平均数算法的多样性,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养成从数学角度思......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悟“平均数”的意义,构建“平均数”的概念。 2.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感受“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背景......

    平均数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平均数教学设计 王口镇第一小学穆军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2~45页。 教材分析: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以往在教学平均数......

    平均数教学设计

    《统计与平均数》教学设计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中心小学 张继安设计、执教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92~94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 这部分......

    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平均数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体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2、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

    平均数教学设计(范文)

    《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啊? 生:———— 师:我也特别喜欢———。大家快看,这些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呢? 生:套圈游戏 师:同学们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