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些认识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上的应用
【摘要】 信息技术已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与关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数学教学的展示平台。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刺激学生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促进
研究
一、利用信息技术能提高教师的备课
要想上好一节课,备课是特别重要的。信息技术的融入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只限于文字资料的备课形式,而是将备课领域拓展到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等多种形式,同时也为教师搜集各方面材料提供了各种渠道。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备课资料分别存入师友软件平台上相应的电子教案,电子学案,例题解题,相关课件,相关视频,相关图片。课后练习等子目录下,这样备课资料就可以在平台上得到细致和有条理的分化,同时为备课资料使用提供方便,以供其他数学老师针对相同的课的相关备课资料查阅和共享,以达到资源共享,这样为数学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得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
二、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学习素材
以往学生学习信息的途径,多数来自教师与书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大为丰富,学习途径大为拓宽。学生可以通过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如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作业设计.检阅资料.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任务等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去。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课前我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百分数表示的方法,他们带来的材料有,衣服的标签标明衣服的含量,中国东部人口与西部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东部土地与西部土地占全国土地的比率等等。通过学生自己查找材料,使得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显得格外认真和用心。教学效果很好。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创设出与题意生动而又贴切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接受知识的引入。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动画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学习起来非常主动积极,多媒体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大量直观的运动图像,又能随着图像的展示作简要的说明,根据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学充满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这一过程。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通过动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的体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通过演示学生还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高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让学生感知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启发思维探究,发展学生的思维。
借助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创设各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把问题建立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上,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参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从而扩大学生探索数学视野,激活课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圆认识一课中,利用动画软件,大屏幕上出现了几个小汽车行驶的画面,汽车的轱辘有的是圆的.有的是方的.有的是三角形的。学生看到这个画面觉得新奇,心里马上产生疑问:为什么现实生活中车轱辘都是圆的呢?车轱辘不是圆的会怎么样呢?教师趁机可以让学生讨论一番,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播放演示。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实现精讲,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能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提供直观生动的flash图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重难点,尤其是哪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多媒体信息的丰富,形象和生动,将此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一课。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往往很难掌握。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声音,动画的渲染,引发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欲望,通过操作电脑,用重合的方法比较出等底等高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再让学生动手剪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沿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剪开,然后平移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根据直观判定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和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相等。如此教学,教学重点、难点在动态演示和直观表象中得以化解,学生不仅总结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的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化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中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处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借助多媒体课件还能将哪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总而言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立足点应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赶时髦,摆花架子,我们应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发扬传统教学的长处。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既能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又能得到培养能力的作用。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学科的应用势不可挡,我们只有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钟玉琢《多媒体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多媒体教学的体会》2002年《计算机教育报》第二期第六版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例如教学《什么是周长》,教材只借助一片树叶和趴在树叶边缘的一只小蚂蚁和数学书封面让学生观察周长,这样让学生对周长有了初步印象后,教师再通过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周长,让学生观察周长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一只小蚂蚁在一片树叶边缘的一点出发,沿着树叶边缘跑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周长是怎样形成的。再出示树叶让学生动手描线,再演示课件描线过程,一目了然,让学生认识到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才有。然后再通过课件演示量周长。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的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金长余
(甘肃省永昌县城关一小 737200)
[摘要]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要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发展的合理、高效的工具,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创造一切必需的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开端,又是保证学生从始至终主动参与的动力源泉;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主动创新的有效工具。如果充分发挥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而有力地推动新一轮地教学改革。
[关键词]情境创设;激发兴趣;突破难点;探究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对于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将极大地影响数学教育的现状,使数学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信息技术更有效的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就像使用传统教学手段一样自如、流畅地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完成数学知识的教与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不仅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同时也为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主动创新,获得知识能力上的提高;满足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由于其自身独具的资源的广泛共享化,信息呈现方式的多元化等特点,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新的动力,使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使我们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与数
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目的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实践来看,信息技术自身的特性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有效的保障。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巧妙地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够通过虚拟现实形象深刻地反映和再现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够迅速地进行信息的反馈和调控,能够有效地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要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发展的合理、高效的工具,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创造一切必需的条件。那么在当前环境下,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之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接合,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巧妙创设学习情境,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习兴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开端,又是保证学生从始至终主动参与的动力源泉。结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与新知学习有关的动画、声音、文字、网页、图片、视频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出符合学生心理条件和认知经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发“我要学”的心理需求,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动机,进而更好的完成对新知的学习。
在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的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展现了这样的情境:森林运动会上,小猴、小鹿和小熊猫要进行独轮车比赛。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小鹿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小熊猫的车轮是方形的。画面一出现,立即吸引了所有学生的视线,就连一些平时不太喜欢数学的学生也认真的关注起画面来。激烈、有趣的比赛结束后,小猴获得了冠军。由此引发了学生的质疑: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又为什么安在车轮的中心位臵?由问题情境引发的探究往往是最具研究价值的,学生在探究心理的引导下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接下来就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尝试画圆、剪圆、折圆找圆心,利用圆形硬纸片探究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圆
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以上环节我都安排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演示、讲解,并在学生间进行比较、质疑,帮助学生形成共同的认知;再针对学生的发现,由计算机通过形象生动的动态演示给予验证;最后,投影屏幕再次出现课程伊始三种形状车轮转动的过程,结合画面,学生借助本节课已掌握的圆的特征圆满地解决了课程伊始所引发的问题,并推而广之发现了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来看,在探究兴趣的激发、学习问题的提出乃至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现代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它能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强有力的现代化工具。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它们之间的协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效率,加速新知的形成和巩固。研究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94%来自听觉和视觉,;人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交流中所说内容的70%。这充分表明,人们获取的信息量与感官刺激的形式密切相关。如果刺激是多样化的,那么,知识的获取将大大优于单一感官的刺激。而现代信息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网络技术虚拟现实的功能等多种信息呈现功能相结合,就能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刺激获取信息,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虚拟实践与真实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就是要创设这样的一个环境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刺激下形成对新知的有效认知。例如,在“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中,我利用课件依次闪烁、移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鲜艳的颜色、不同于静态实物的动态画面,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了强烈而有效的刺激,使学生能在头脑中形成长方体的清晰表象。再通过对长方体实物的研究,形成对长方体的具体认识,初步发现长方体的特征,这时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就能充分发挥助学、验证发现的作用。当学生点击长方体的任意面时,与其相对的颜色相同的面就会闪动并与其完全重合;点击棱时,画面就会出现红、蓝、黄三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相同颜色的4条棱依次不断闪动并重合,生动地证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分为三组且每组中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点击顶点时,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同时闪动,展现出了顶点是相邻的三条棱的交点。学生验证
了自己的发现,就会感到特别高兴、自豪。
2.用信息技术消除思维障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而有些数学知识相对于小学生的认识程度来说比较抽象、枯燥,难于理解,这样就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形成了鲜明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运用信息技术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从而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化繁为简,使学生能相对轻松地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例如,在相遇问题的教学中,我运用课件模拟两辆汽车相向运动的运动全过程,使学生不仅对抽象的问题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同时还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两辆汽车1小时共行多少千米,2小时、3小时呢……直至相遇。在此基础上,将相遇问题运动的全过程抽象成线段图,一方面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静止的线段图所反映的运动过程,另一方面静止的线段图又便于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3.信息技术能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大容量的反馈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在批改学生作业或检测后才能了解到,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相对滞后。而利用计算机和实物投影仪等信息技术设备就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及时检测与反馈。一方面能满足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全部知识进行全班达标检测,有利于纠正错误认识及时补救,不让错误在学生的头脑里“过夜”,达到了当堂巩固,当堂矫正的目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保障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认知的主体。学生认知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有机结合,使数学教与学的内
容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师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性的数学学习应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让他们学会自主地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
1.创设情境:“十一”来临了,教师们打算结伴分别到北京、苏州或西藏三个地区旅游。教师要求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解决教师在出行既经济又快捷的最佳方案?
2.组织学生讨论出游前要考虑的问题。如:去那个地区?路程有多远?选择什么交通工具?需要多少钱?在各个地区的开销是多少?需要带多少钱?……
3.学生交流明确本次活动要解决的几个问题:(1)你打算去那个地区旅游?
(2)选择什么交通工具?路上要用多长的时间?(并说说理由)(3)需要准备多少钱?
4.为学生提供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网站。如与三个地区有关的:交通信息及票价查询网站,旅游消费服务网站,天气查询网站等,让学生分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中学生自行分工,有的查询路程、出发时刻及票价,有的查询在目的地的消费价格,有的查询目的地的天气情况,有的记录数据、有的进行数据整理并计算出结果等。
5.同组整理数据,交流意见,汇总想法形成共识。
6.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和评价。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思考后,提出了很多方案,这时在全班进行交流,有利于相互学习相互补充,或是还有什么问题及发现,大家共同研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从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整个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搜集、加工、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四、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且基本保持不变。数学学习不是
为了消除学生间的智力差异,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有差异的学生通过有差异,但又符合自身特点的方式和进程学习有差异的数学,从而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优等生积极主动参与,学困生被动消极地跟从。现代教育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的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例如,我利用网络教室的训练型软件进行教学训练时,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能力的状况,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适当地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和不同的速度来进行解答。对于解答的结果,计算机可以及时进行评判,并进行鼓励和赞扬。如果学生遇到了一些疑难问题,还可以使用帮助按钮来答疑解惑。学习中,学生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自身的潜能得到了应有的发挥,甚至会有超水平的表现。张扬了个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保障了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大众数学思想。
总之,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是学生进行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主动创新的有效工具。充分发挥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必将给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加以实践和总结,使之能得到更有效地运用,从而有力地推动新一轮地教学改革。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双沟小学 王娟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就是师生平等对话互动的过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迅速、高效、生动地传播信息,实现个性化互动的交流方式,是摆在我们小学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些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更新的知识结构,甚至制约着课改的推进。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的在教学中推广应用。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怎样的合理应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努力的方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和大家共勉。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数学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进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例如: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生活中的现象,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是十分陌生的,我们就利用摄像机摄取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把学生放在现实情境之中来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还有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利用课件绘制出学校的平面图,学生身临其境理解平面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意义。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程以后,将音、形、像、色融为一体,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的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我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将数的比较融入小动物赛跑的情境中去,学生看着动物伴随着音乐奔跑的情境,兴奋极了,积极动脑思考,这些动物谁跑得快呢?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比较谁跑得快的过程中,学会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创设出与题意生动而又贴切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了知识的引入。如:在教学减法的概念时,我制作课件设计了这样几个情景:小明过9岁生日,在蛋糕上面插了9支蜡烛,现在小明吹灭了1支蜡烛,还剩下几支蜡烛?;小红的手上拿着5只气球,手一松,一不小心飞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汽车上有10位乘客,到站后,下去了6个人,车上还剩下几位乘客?-------通过创设的生动形象的动画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学习起来非常主动积极。有时同学们一边做作业,一边享受多媒体播放的轻音乐,感觉好极了。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大量直观的运动图象,又能随着图象的展示作简要的说明。根据教学的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教学“线、射线、直线”时: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样形成的;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分部,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线段两个端点向左、右分别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的特征,用计算机的闪动功能突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然后利用动画演示,把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到和宽相等时,长方形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从而推导出正方形的特征。再进一步观察,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结论。再如在教学长方体的棱长特征时,就可以利用其中几条棱的上下左右平移形式的动画,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12条棱长,可以分成三组,每组四条棱的长短相等这一知识。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课堂信息量,培养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静态为主,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单调、枯燥。而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为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变静为动,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 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
再如,在对图形面积计算的强化训练时,我们可以设计上机练习题: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练习时,在计算机上对图形做割补、平移等变形并求解,这对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计算机还能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做出相应的诊断,不同的学生能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体现。如果学生学习有困难,求助键就会帮助学生添线、割补,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信息化的手段,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例如,五年级一节 “数学活动课”中,我用录像播放师生游“富华游乐园”的情景。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有780人,教师40人。门票价格为成人票每张30元,学生票每张10元,3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15元。你设计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创设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数形结合、音形兼备,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掌握,使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学得轻松愉快,具有它独特的优势,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选用多媒体时既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又要注意服从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只有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师“教”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加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万能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注重实效。同时也不能夸大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功能,以计算机来代替教师的做法是不现实的。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
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小学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一、教师要“会用”
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和教材文本不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教师应成为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适应不了目前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延展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学生的视野,能实现听觉、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能让数学知识无限延伸。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必须懂得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课堂教学,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教师要“善用”
1、善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学习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能将有时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用语言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图形、图象的运动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文字、图形、三维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使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直观的原生态的情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比如,在认识“角”一课时,我以“大雁南飞图”入手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从大雁不断变换的队形中,放大大雁的“人”字形轮廊线,引入本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为学生认识“角”提供了生动的可感知的原生态材料。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善用多媒体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的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原生态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再现于课堂,来拉近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3、善用网络交互,提高练习效果,延伸数学知识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在安排课堂练习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三、教师要“巧用”
1、化静态为动态时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数学中主要有“数”与“形”两方面的知识,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根据教材内容,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那么学生透过电脑演示的情境,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我先在屏幕上闪现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一端射出一水平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样形成的;接着通过这一端的伸缩让学生认识射线的特性。然后,在其下面又出现一个亮点,它的两端分别射出一水平线,自由地伸缩,以此来让学生理解直线的生成和“无限延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的特点。接下来,屏幕上出现两个亮点,再由一条水平线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它有两个端点,不可伸缩,有长度、可度量。通过直观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构造了一个知识的生成情境,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清晰地获得概念。
2、化抽象为形象时用,让学生思维得到放松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在教学《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用,简化学生的思维
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可以优化学生认知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简化学生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重点部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审题,启迪学生思维。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明显。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指导学生量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虽然教师有示范用的大量角器,但在教学时,学生根本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若教师到每个学生的桌前示范,课堂效率将大大降低。若把这一部分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来显示量角器的各个部分,并对各个部分进行闪烁、变色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量角器及内外圈刻度的认识,以及如何使用内外圈刻度量角的过程进行演示,对量角、画角等掌握得比较快,记得比较牢。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数形结合、音形兼备,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掌握,使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学得轻松愉快,具有它独特的优势,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选用多媒体时既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又要注意服从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只有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师“教”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加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