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创新研讨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创新研讨
——全国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奖体会
黄冈市团风县实验中学
郭海燕
(2013年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讲座实录)
关于对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探讨,网上的相关论文数不胜数,在座的老师肯定也有一些心得,说不定还写过相关的文章。今天,我不是来给大家讲理论的,我想讲的是由我亲身经历所提炼出来的真实的东西。以下观点,原创、真实,但只能代表我个人,不代表任何单位和组织。省教育厅安排我讲这堂课的目的,是希望我能从一位教学大赛获奖选手的角度切入课题,下面我就从我的参赛经历说起。
一、参赛经历
1、全国教学大赛简介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由全国中学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几种教学比赛。
第一种是“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国青赛),要求参赛选手年龄在35周岁以下。国青赛每两年举办一届,已成功举办十届,比赛采用层层选拔的原则。第十届是2012年11月在哈尔滨举办的,因此可推算出第十一届的举办时间将是2014年11月左右,符合参赛条件的老师若有意参加国青赛,请把握好即将开始的县市省(区)选拔赛的机会。
第二种是“全国中学物理教学名师赛”(名师赛),要求参赛选手年龄在35周岁以上。名师赛每两年一届,已成功举办三届,第三届是2012年9月底在山东青岛举行的,可以推算出第四届国赛时间大约在2014年9月,县市省(区)选拔赛即将开始。当然,在县市省(区)选拔选手时,选拔赛的名称不一定是 “名师赛”,如我省的第三届选拔赛是以“复习课比赛”的名义进行的。因此,如果想参加名师赛,就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参加省市讲课比赛的机会,如果能够在省市级的任何一种形式的比赛中名列前茅,都能获得参加更高级别比赛的资格,即使这次没有机会,只要你足够优秀,下次机会还在等着你。在选拔赛中,各地依据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得分,确定名师赛的推荐人选。我省的物理教研员许晓林老师是培养全国一等奖的高手,曾在一届比赛中辅导高中和初中学段各两名选手全部获得全国一等奖,创造了全国纪录。
除了参赛选手的年龄因素外,以上两种比赛的其他要求、比赛流程、评分方法基本相同,都是提前几个月给出待选课题,比赛时现场讲课和教学设计各占总分值的90%和10%。
第三种就是“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创新大赛),对参赛选手的年龄没有限制。同样是每两年举办一届,已成功举办六届。每届比赛均设置不同的主题,如第三、四、五届大赛主题均为“科学探究”,第六届主题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参赛选手向大赛组委会上交一份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教学设计和演示文稿,课题不限,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录像课在比赛现场进行播放,占总分值的60%;教学设计和演示文稿占总分值的10%。总分值的30%来自于选手的现场评课能力,方法为:参赛选手从其他参赛选手的录像课中现场抽取一堂,观课后进行现场独立评课,时间限定为10分钟的。参赛选手的名次和获奖等级依据就是录像课、教学设计、演示文稿和现场评课的总分值。现场评课是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的亮点,对选手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超链接《关于2013年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展示交流活动的说明》)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的通知给大家看看,对比前几届,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地方发生了变化,如大赛时间、录像课长度、参赛选手的年龄限制等。大赛时间由11月下旬移到了8月中旬。因为大赛不需要参赛教师现场讲课,只需要现场评课,故不需要学生配合,将比赛时间定在暑假期间可以避免影响参赛教师、观摩教师、学校领导及承办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录像课时间由以前的40分钟改为30分钟,参赛选手在课题的选择和后期剪辑时一定要注意;参赛选手的年龄必须在40周岁以下;大赛的主题与第六届相同,仍然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无论是录像课的设计意图还是现场评课视角,都应紧扣大赛主题。
关于全国比赛对教学设计和演示文稿的要求,无论是参赛的老师还是指导老师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下面就以我的参赛设计和演示文稿为例,让大家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超链接《摩擦力》教学设计、《摩擦力》演示文稿)2、我的参赛经历
我参加的是“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
2010年12月,我参加了黄冈市的选拔赛,比赛课题为《摩擦力》,内容为一节录像课和现场评课,我靠闭门造车做出了这堂课的教案和课件,在自己班上试讲一次后,就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进行了课堂实录,时间不到40分钟。现在回想起来,要不是我现场评课发挥较好,根本就不可能获得黄冈市一等奖的,因为我看比赛通知时只注意下报到地点和参赛费用,没有足够重视这次比赛,赛前也没有认真研究大赛主题,完全是试试看的态度,用评委们的话说,课堂上仪器是陈旧的,桌子是破烂的,教学流程是常规的,完全体现不出创新。这次选拔赛我非常侥幸地获得了一等奖并进入决赛。
学校对我这次参加市里的决赛非常重视,派出几乎全部物理教师来观摩指导。决赛的内容是现场讲课和现场评课,决赛准备工作在寒假进行,我完全推翻了初赛的教学设计,虽然还是闭门造车,但是由于借助于网络媒体,我加入了许多创新的元素,如用毛笔的形变使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方向,用砂纸代替毛巾使实验效果更明显等等,所以教学效果比初赛要好许多,决赛结果是我与另一位选手被推荐参加湖北省选拔赛。
湖北省选拔赛只要求交一盘录像课光盘,不需要选手到场,这就意味着对录像课的要求非常高,必须重新录课。取得学校支持后,我在黄冈市教研员王胜华老师的指导下,将教学设计进一步完善,如将导入实验换成了趣味性更强的“捉泥鳅”比赛,在别的学校借用了一间设备先进的高档多媒体教室进行录制,还要求学生统一穿着校服。
光盘交到省里后,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终于等来了省一等奖的荣誉证书并取得了进入湖北省决赛的资格。湖北省决赛要求五名选手同时观看一节录像课,并同时进行半个小时的独立准备,然后按抽签顺序进行评课。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我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取得了参加全国比赛的资格。
重新审视我参加省赛的录像,我发现还是显得比较粗糙,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修饰完善,在越来越多的人的帮助下,我对教学设计精修细改,对录像课精雕细琢,同时评课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2011年11月的广东之行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二、获奖感言
从全市选拔赛到全国决赛,一路走来,我觉得任何一种成功都不是偶然,如
果一定要我谈谈获奖感言的话,我认为成功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自身的坚持不懈是基础
从团风到黄州,从黄州到武汉,再从武汉到广东,历时近一年的时间,这是一场多么考验我的体力和毅力的持久战啊,这一路走来,如果不是不懈的坚持,我是收获不了那沉甸甸的成功和喜悦。备战期间,常规教学工作不能耽误,家务琐事也不能完全撂挑子,只能利用周末和深夜搜集、整理资料、设计方案,其中的艰辛无法用语言言表,但是无论遇到多少阻挠和困难,我就认准一个道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想完成创新大赛,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旺盛的斗志,要付出比常人多出百倍的努力。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舍弃了几乎所有的娱乐和休闲活动,连晚上睡觉都经常梦到我的课。由于有市、省比赛的经历和经验,参加国赛最后的冲刺、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磨课,虽然我自认业务基础一般、能力有限,但只要我持久不懈的努力,相信上天不会给我一个失望的结果!
2、团队的集体智慧是助力
个人的力量和能力再大、再强,也还是有限的,关键时刻,我校领导及物理教研组全体同仁给了我强有力的支持,国赛录课前,一连两周利用晚自习的时间集中到校研讨课题,对教学设计进行字斟句酌的修改,加入了许多创新的元素,甚至帮我制作实验器材,多次骑车去黄州购买上课用的氢气球,安排各班轮流进行试讲,由于试讲和录课的地点不在本校,还得帮忙搬运器材、组织学生„„这些繁琐的工作是大家共同分担的,集体的力量为我节约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也让我的课增色不少。
3、导师的悉心指导是关键
一路走来,帮助和指导过我的人很多,无法一一列举,但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湖北省教科院的教研员许晓林老师,接触过许老师的人都知道,他对待工作异常认真,为人近乎刻板,不讲情面,对选手要求非常高。国赛前他曾和市、县教研员一起到我校视导,那次由于我试讲超时,他给了我非常严厉的批评,并对后期准备工作定出了详细的时间表。2011年8月下旬,暑假快收假的时候,他组织我们湖北省的四位初高中选手到武汉进行评课培训,那种紧张完全超乎我的想象:每天中午发给我们四张光盘,拷到自己带的电脑里,下午的任务就是看课,不仅要看自己准备评的那堂课,还要看别人的课。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按抽签顺序进行评课,评完后互相打分,得分最低的上午得罚站,还得负责请大家吃午饭,„„因为怕罚站,一下午看四节课觉得时间不够,我们只有开夜车,那几天我天天熬到零点„„就是这样魔鬼般的集训,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国家级的评课标准,明白了应该在上台后详略得当、抑扬顿挫地即兴演讲,既要一语中的指出课好在哪儿,又要火眼金睛挑出毛病、提出改进意见,而且还要保证整个演讲前后呼应,时间控制在8到10分钟。对于我们这些理科教师来说,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许老师的训练下,我们做到了。
三、获奖收获
参赛之前,我对那一纸鲜红的荣誉证书无比向往,觉得我所付出的一切都可以用这张证书来得到证明。获奖之后,我才明白这张证书仅仅只是对我之前所付出努力的一个佐证,这次比赛真正带给我的远远不止这些。通过这次比赛,我收获了以下十个字:
1、专业
一位参赛教师在团队的帮助下,经历一轮又一轮磨课,收获是不言而喻的,最有价值的就是感觉自己无论是专业水准、教学技艺还是教育理念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的指导老师之一,黄冈市物理教研员王胜华老师曾说过,这一年的磨课经历对我的提升作用相当于普普通通教十年书。
2、人脉
参赛经历使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物理同行,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教研活动中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共同成长,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能互相鼓励,互相解惑,这些宝贵的人脉对我在教学和教研上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3、平台
获奖后,省教研员许晓林老师曾勉励我说:要将全国一等奖当作起点而非终点。我现在才明白,获奖后我会得到更高的发展平台,这个平台给我创造了更多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机遇,是我事业发展的新起点。
4、机遇
全国一等奖不仅使我在评优评模评职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还给我提供了许多更好的机遇,比如能来这儿,能在省级教师培训讲座上展示我的风采。
5、挑战
获奖对我同样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动力,如果一个全国一等奖获得者的教学成绩不如别人,那获奖的意义又何在?参赛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促进教学,若专业技能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那就说明获奖选手只停留在参赛的那一堂课上,没有悟到教学的真谛,没有参透放之所有课而皆准的教学理念。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压力之下也产生了动力,我比参赛时还要更加努力钻研教材、教法,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去挑战更高的目标。
四、赛后思考
1、想抓到鱼,你得知道鱼是怎么想的
蹲下来站在学生的视角看问题,我们就会明白,想当然是教师的大忌。正如想抓到鱼,你就得知道鱼是怎么想的。作为一名物理老师,若能研究中学生心理,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迎合他们的口味,想让学生不爱学物理都难!
2、让学生体验成功感,是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唱独角戏、学习不愿主动参与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看教师“表演”上,如果不断使学生受到成功的刺激,将会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操作、自己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动脑,就会越有成就感,越有成就感就会越爱学习。
3、从“有招”到“无招”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如果想成为一位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只教不研是不行的。一线教师不缺乏教学经验,但是如果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就必须研究和学习教育理论,因为免不了要死记硬背,学习的过程固然是枯燥的,当我们一旦学到一招半式,并能将之用于教学实践后,我们会欣然发现,所有的理论都化作了无形,教育理论已经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是从“有招”到“无招”。
五、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刚才提到此次参赛经历带给我的其中一大好处是提升了我的教学技艺,那么,经历过大赛的我是如何思考教学的有效性的呢?一堂有实效的课就是好课,所谓好课,我的理解就是能让学生感觉有趣、易懂、好记、会用的课。那么,究
竟如何才能打造一堂好课呢?下面,我将结合积累的视频资料,从四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我的经验:
1、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总结了三点: ①精心导入,紧抓学生眼球。②适当激励,学生如沐春风。③五花八门,避免审美疲劳。
首先来说说导入,新课的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万事开头难”,“万事贵乎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它能够很快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提出问题”法、“实验演示”法、“讲述故事”法、“温习旧知”法、“播放视频”法、“设置悬念”法、“运用类比”法、“习题训练”法等等。
来看看我参加市级比赛时的导入部分吧。(播放市级参赛课导入片段)我让一个小个子女生和一个大个子男生进行拔河比赛,事先在男生握的那边涂上洗洁精。试图用这种和预想反差极大的结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后来我钻牛角尖地想,涂抹洗洁精其实是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减小摩擦的,本课最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两个因素的理解运用,在增减摩擦的方法中,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也不是重点。于是后来在市级决赛的现场课时我改为夹玻璃球比赛,但发现效果更不好,最后两种导入方法均被弃用。
那么省级参赛作品的导入部分我作了如何的改进呢?(播放省级参赛课导入片段)将抓泥鳅游戏作为导入后,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明显地被调动起来。游戏结束后那名男生无意间用纸巾包起桌面上的泥鳅,这个细节恰好为“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能增大摩擦”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总的来说,导入部分比市级比赛时要成功得多。
最终国家级参赛作品的导入部分我又进行怎么样的完善呢?(播放国家级参赛课导入片段)男生捉泥鳅时泥鳅溜到桌面上的特写说明了泥鳅的确很滑,不好捉。女生捉沾满木屑的泥鳅和捉水中的泥鳅形成鲜明对比,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木屑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样不仅能自然地引出课题《摩擦力》,更能在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给学生以提示。当然,大家还不难发现,省赛时我先放《捉泥鳅》音乐再让学生进行捉泥鳅比赛,到国赛时我改成了边放《捉泥鳅》音乐边让学生进行捉泥鳅比赛,这样做不仅使捉泥鳅比赛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进行,还可以使课堂更加紧凑。
精彩无处不在,(播放陈政《看不见的运动》导入片段)来自福建的陈政陈老师利用化学原理为同学们变了一场“魔术”,微观的分子运动是我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这种看不见的运动产生的变化在宏观世界中可不就象魔术一样神奇吗?这个导入实验新奇有趣,容易引起学生深层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果说陈政的导入很精彩,那么钱永昌的导入称得上震撼(播放第三届名师赛钱永昌《弹力 弹簧测力计》导入片段)钱老师是用一段视频来导入新课的,这是一段关于炮弹飞人的视频,只见“轰”的一声,从炮筒里“射”出一个活人来,在空中划过一道抛物线后落在一张蹦床上。看了这段视频,学生们不禁会想,炮弹不是靠火药推动的吗?火药是如何推动人又不使人受伤的呢?这样学生们为了要知道个究竟,一定会兴趣盎然地跟随老师探究下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二点:适当激励,学生如沐春风。有人说:“一位优秀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捕捉、挖掘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优于他人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还可以在评价中呵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从语言、表情、神态、动作等各方面给学生以认同感和愉悦感,他们会越学越有劲。(播放第三届名师赛田雪岩《升华和凝华》片段)田老师笑容亲切、优雅随和、适时的激励,使学生如沐春风。
第三点:五花八门,避免审美疲劳。学生都欢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师照本宣科是大忌,因此教师要努力成为课堂上的魔术师,适时给课堂带来新奇的元素,防止学生出现审美疲劳。外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方式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运用听觉和视觉可接受知识的65%。如果把听、看、想、做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将达到90%左右。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坚持听、说、看、读、写、思多种方法相结合,对于知识的呈现也应采用多种意想不到的方式。
我在《摩擦力》一课中,将自行车搬到了教室,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播放国赛自行车片段)在学完本课后,我出了一道课堂巩固习题:观察过道中的自行车,指出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力,这些摩擦力中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对于有益的摩擦我们是如何增大的,对于有害的摩擦我们又是如何减小的?同学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交流合作精神以及经验积累,还考查了学生对摩擦力产生条件的掌握: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还对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进行了巩固。
(播放贺同君《摩擦力》片段、李宵羽《升华和凝华》片段)贺老师在突破摩擦力方向这一教学难点时,将两块锯齿状海绵互相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器材简便,效果明显;李老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用电子导学案自主学习、收集资料,又用ipad给效果良好的学生实验照相,使人眼前一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优化设计,精心打造紧凑课堂。
花哨的课堂很容易吸引眼球,但若只有热闹却无实质内涵,热闹便成了作秀。真正的好课,其精髓还在于优秀的教学设计,只有优秀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在笑过闹过以后有所回味有所收获。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从知识与技能维度来看,主要看三点:
一、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是否制定得当,是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
二、重点,三、难点,即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在《摩擦力》教学中发现,当学生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学生极易混淆重力与压力,因为常规实验是在水平木板上拖木块,压力与重力是相等的。为了对这一难点进行突破,我校的物理备课组想出了这么一个点子。(播放国家级视频氢气球片段)取出一个电子台秤,用手按压秤面,发现用来测质量的台秤示数不断变化,提示学生,若不看单位,电子台秤可以看作压力计。垫一张白纸在秤面上,将放有重物的小铁盒放在白纸上,读出“压力计”示数为0.48。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小铁盒侧边的铁钩,拖动白纸,读出测力计示数为1.9N。取出一束氢气球系在铁盒上面的提钮上,读出此时“压力计”示数为0.32,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小铁盒侧边的铁钩,拖动白纸,读出测力计示数为1.2N。往铁盒中加沙,直到“压力计”示数回复到0.48时停止。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小铁盒侧边的铁钩,拖动白纸,读出测力计示数仍为1.9N。比较第一、二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滑动
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的结论,且压力越小,滑动摩擦力就越小。比较第一、三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重力无关的结论。
大家刚才看了钱永昌老师《弹力 弹簧测力计》一课的导入部分,到现在一定还留着疑问吧?钱老师这样导入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呢?(播放视频片段)。讲完弹力,钱老师出示一个炮弹飞人模拟器,拉动开头,从模拟器中飞出一个塑料球,原来模拟器内有一段弹簧,塑料球就是被弹簧的弹力推出去的,然后向学生说明炮弹飞人装置是用压缩空气来代替弹簧的,压缩空气产生的压力不也是弹力的一种吗?钱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做到了前后呼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不仅使学生印象深刻,而且留有回味的空间。
当然,如果在教学设计中不仅能够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目标,完成了对重难点的突破,还在如何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悉心设计,加上教师的精心演绎,这堂课足以使学生折服并留下深刻印象。
3、贴近生活,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贴近生活,能使学生保持已经产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自豪感,唤起自主学习的意识。
这是北京市民族学校的张景银老师讲授的《探究斜面省力与机械效率问题》录像课片段。(播放张老师视频片段)张老师将学校的实用斜面用摄像机搬到了课堂上,拉近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消除了物理知识的神秘感,使学生明白物理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社会的。更可贵的是,张老师还由这条给轮椅人士使用的斜面提醒学生凡事要多考虑别人,不能光想着自己,不留痕迹地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云南的李红梅老师在讲授《光的折射》时,将生活中叉鱼的例子搬到了课堂上。(播放李老师视频片段)这个实验并不难做,由于学生亲身参与,实验现象明显,因此即使在常规教学时使用,效果也会非常好。
广东的黄欢老师在讲授《眼睛与近视的矫正》时,将激光矫正近视的手术台也搬到了教室,我们来看看。(播放黄老师视频片段)在黄老师使用“激光手术刀”精心操作下,一位近视患者终于看清了物体。然后黄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你愿意接受激光治疗近视吗?理由是什么?黄老师不仅在课堂上讲清了激光治疗近视的原理和方法,更使学生明白,做任何消费决定时必须自己权衡利弊,不能一味听信商家的广告。
我们在讲授《流体压强与流速系》时,一定会讲到草原上的犬鼠是多么的聪明,因为它们会将两个洞口的形状做得不一样,使洞内空气流通。安徽的宋四华老师在设计这节课时,从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火车站地下通道入手,并且制作了一个火车站通道的模型。(播放宋老师视频片段一)引导同学们得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结论后,宋老师又拿出了那个地下通道的模型,让同学们试着设计一种方案,使地下通道内的空气能够流动。(播放宋老师视频片段二)他最高明的地方在于,在探究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让学生应用刚学的物理知识解决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自信心大大提高,何愁学生不爱学物理呢?
4、重视实验,培养学生探索欲望
谁都不可否认实验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有位物理特级教师曾经说过:“在我的物理课堂上,只要能做实验的地方我就尽量安排实验,只要能让学生做的实验我就尽量安排学生实验”。可以说,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灵魂。
摩擦力一课,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法是利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往小木块上加重物的方法来改变压力的大小,通过在木板上
铺毛巾、的方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通过测力计的读数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发现,手拉动木块时无法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然我们也可以改用电动机匀速拉动木块。我在突破这一难点时,用的是拉动木板的方法,对拉动速度没有要求。在该实验中还会遇到的困难有:木板太窄,木块运动时容易“脱轨”导致实验失败;木块运动时毛巾容易堆积导致实验停止„„我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是:用砂纸代替木板和毛巾。砂纸又平又薄又宽,易于实验,且砂纸两面粗糙程度相差较大,实验效果比木板面和毛巾面的对比更强烈。
《摩擦力》一课,当我们讲到减小摩擦的方法之一——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时,一般都是放一段磁悬浮列车或气垫船的视频,北京的阎猛老师别出心裁,用一个小实验非常直观地模拟了一辆气垫车。(播放阎猛《摩擦力》光盘实验片段)这个实验非常易于操作,只要一张废弃的光盘、一个气球和光滑的桌面即可,当与光盘绑在一起的充满气的气球口紧闭时,推动光盘,摩擦力使光盘很快就停止了运动;打开气球口后,再推动光盘,光盘沿桌面溜出好远,直到飞出桌面„„两次实验对比现象非常明显,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气垫船减小阻力的原理。
最后我想送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教研无止境!永远学习,永不止步,让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用更高的要求不断打磨自己,使自己的课越教越有滋味,使学生越学越想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活动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旨在引起学习物理的师生间互感互动的系统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物理素质的提高,就要及时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和行为状态。因此,讲究课堂教学策略,是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226-01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谈谈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一对矛盾,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的发挥。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学校中的一切教育因素和教育要求,都是外部的客观的东西,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而言都是外因。这些外部的影响,只有通过主体的积极“吸收”,即内化,才能转化为主体内部稳定的特征。学生素质的形成过程是知识、技能、道德观念内化的过程,如果不调动学生主体内部的积极性,这个“内化”就不可能实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这个主体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行的“我要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主动性与积极性是与兴趣密切相关的,只有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实施:
1、创设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各种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也是使学生积极有效参加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模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并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多媒体把他们带到了一个更新奇有趣的世界,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注重实验教学,培育学生浓厚的物理探究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上物理课不做实验,课堂就缺少生动性,就没有吸引力,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更体现不了素质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实验为主,认真组织教学,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了解并研究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于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与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持久热情,如单独给这批学生布置作业外的“每日一题”,要求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鼓励他们创新方法。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按章进行“好题妙解”例题讲解,增强对概念的领悟,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培养其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态度,如吸收他们参加课外的科技劳动,在实验课上进行物理实验的表演等。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
四、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结合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要及时进行系统复习,梳理成知识网络,进行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等巩固知识。形式上,可以采取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解惑答疑和学习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复习质量和效率。
习题教学有助于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既要吸取以往习题教学的经验,还应积极改进习题教学。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习题,以发挥习题的巩固记忆,深化理解,整理归纳 和综合运用知识等的功能。在重视基础题的同时,还应设一些开放题与实践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能形成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思考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如“如何区分食盐水和蒸馏水?”“如何鉴定中学生体育金牌”等。这类习题具有较大的开放度,能使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合理的答案。习题的数量应适当,要有代表性、典型性,还要有一定的梯度。应避免出现“难”“偏”“怪”现象,用最少的习题量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在讲解上要注重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留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思考,不要一言堂,让学生多说 多写,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的来讲,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还有很多急待研究的问题,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下大决心,出大力气挖掘,总结更多的经验,才能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一起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做贡献,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做贡献。
第三篇: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微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微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故此,本文详细探讨了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初中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起点,大部分是在八年级的下半学期进入物理科目的学习,很多学生在开始时还能够听得懂,并能取得较好的成绩,然而在九年级上半学期就开始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教学成效不高。故此,本文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教师传授学生高效预习方法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课前预习是确保课堂听课高效性的前提,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程前一定要教授学生高效预习的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做到有目的、有主次地进行听课。例如,教师在教授《声音的特性》这节内容时,要求学生首先要将内容通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标出自己疑惑或难懂的知识点,并将简单的知识点通过预习独立掌握住,通过课后的练习题将其基本掌握。如,声音的三要素有哪些?教师在上课前要通过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简单的提问,以便确保学生预习的效果。当教师进行课堂讲课时,学生在预习中标出的疑难点便是学生听课的重点。这样,学生在课堂听课的过程中就能确定听课的主次,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点,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学生的学习成效是教学有效性的最佳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核心,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提高课堂高效性的切入点。例如,教师在教授《噪音的危害和控制》这节内容时,教师首先通过短片的视频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各种声音,然后由教师的提问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噪音的来源有哪些?”进行新课程的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与噪音有关的例子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心
探究性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做合理的预期,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逐步引导到课程的内容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主动陈述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的规律和现象。例如,在讲授《摩擦力》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通过“为什么我们在推一张桌子时,很省力?而在推一辆汽车时很费力?”这样的提问来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去思考,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出不同的答案。此时,教师不急于给出评价,而是通过课程内容的讲解来使学生在听课中自主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思维方式的形成。
四、强化学生实际操作体验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发现与物理有关的知识原型,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增加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整合。例如,教师在教授《串联和并联》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多媒体实验操作,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观看实验想象的体验感,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城市夜间在树上闪烁的各种漂亮的小灯时,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各种颜色的灯光交替出现呢?”。有的学生就会出于激动表述自己家的服装店前也有这样的装饰,而且这种景象很多学生都有体会,熟悉的事物总是学生探索新事物最好的开端。为了弄明白其本质原理,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而产生高效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成效。
五、加强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能够促进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还有利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磁现象和磁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磁现象内容的短片,在观看之后,通过展示磁铁的吸附功能来讲解磁场的知识,并组织学生也动手来感受一下磁场的存在。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磁现象?”这个问题来巩固所学的内容。使得学生在组内形成交流与合作,进行积极的探讨,将自己课堂上的知识和已知的知识充分展示出来。而在组间则形成了竞争,看哪一组得出的答案最全面、最正确,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远远胜于教师独自的讲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成效。
六、结束语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科学的方法施教,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第四篇: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继续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面对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教育受到人们空前的重视。在各国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有效教学被提到日程上来。然而,要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大趋势。有效教学是与低效教学或无效教学相对应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西方教学和传统教学有不同的要求,有效教学的标准和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也是不同的。但是,西方教学和传统教学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不能完全摒弃,而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发展,以往一些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有效教学内涵的理解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效”内涵的理解很局限,以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为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评判标准。初中物理新课程规定了三大课程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意味着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这三大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科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上。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对有效教学做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科学阐述。基于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以及教学本质的研究,结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遵循物理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发挥教师自身的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关注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尽可能多地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积极、和谐、有效的进步和发展,从而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中看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必然是看教学活动是否能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看学生通过学习取得的学习效果,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看有多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学生通过有效学习,从而积极、和谐、有效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积极、和谐、有效的进步和发展,是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进步和发展。其中积极的进步和发展是指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并能积极主动思考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关键是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并产生一定的竞争意识。只有学生开口,才能及时表达自己的思考;只有开口,才能及时得到自己想要的反馈;只有开口,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认识;只有交流,才能使自己的认识更深刻,使自己的学习更有效。和谐的进步和发展是指学生能乐意遵循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安排,乐意为自己的课堂学习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并且在课堂中,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有目的、尽可能地发挥自己才能,去充分采撷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进步和发展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三维目标”上确实得到了实在的发展。如果背离或片面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只能是无效或低效的。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教学是否有效,既要考察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的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遵循教学规律,即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进步、发展,不是通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机械训练或挤占挪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其它学科教学时间等损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取得的,而是从教学规律出发,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的。有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教学确实给学生带来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看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益,即有效教学不仅要求教学有效果,而且要求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教学有效率,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学习投入不仅是指时间因素,还要看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脑力负担。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越有效,学生的学习投入就可能越少,效率越高。教学有魅力,是指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习,自觉地去预习、复习或者拓展加深。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关注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而初中教学,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的初中学生,其学习的习惯、学习的心向、学习的能力等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对于学习物理而言,甚至可以说为零,处于启蒙阶段,但他们都已长出一对欲飞的翅膀,但又不知往何处飞,很难驾驭,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关键,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尤为复杂,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更要做好驾驭工作,如何驾驭呢?这需要教师教学的经验、教学的艺术、教学的机智等。当然所有一切,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去做工作,而其中最为有效的工作,根据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是做好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工作。通过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寻找影响有效的原因,调整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发展,积极、和谐、有效地实现初中物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我认为要提高本校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必须首先运用系统分析的观点在宏观上对初中物理教学进行分析、思考,即针对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效能、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机智、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程度、学生知识结构的整理、学生知识网络的更新、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分析问题的所在,思考解决的策略。同时,还要关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突破等,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计策和谋略。不但较全面地说明了影响我校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而且使本人进一步认识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使本人对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认识更加深刻、对进一步完善本人以前对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的初步探索充满了信心。
第五篇:浅谈初中“物理规律”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规律”的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教学理论、教学价值观的不断扩充而发展、变化。物理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本来就存在难教、难学的情况。物理新课程标准仅仅对学生学完某一章或某一学期之后提出了学业标准,对教师如何具体施教没有一个限定,这便使得物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缺少一条知识传输的桥梁与纽带。文章通过寻找“物理规律”的教学现状与有效教学间的差距,并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物理规律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物理;有效教学;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一、课堂教学的一般教学过程思考
一节完整的物理课堂教学,大致由六步构成:组织教学、复习检查、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巩固新课、布置作业。1.组织教学:组织教学也叫课堂调控,分为课前组织教学和课中组织教学。课前组织教学是检查上课人数,检查学生的课本及文具准备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课中组织教学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维持学生纪律,环顾四周,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以良好的纪律和饱满的精神听课,以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2.复习检查:是指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对所学过的与本节课所讲内容有关的知识进行复习与回顾。可以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也可以用做简短练习题的方式,既检测了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又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与回顾。3.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是教师讲授新课前的导言,即用简短的话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讲述的新课题上来,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去听课。导入新课的方法众多,要根据所要讲述的新课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情境中,知识体现出其价值,尤其是与生活、与人的生命活动之延续密切相关的应用价值,可以激活存在于人体内的解谜、求取真相、知难而上的好奇与冲动的‘类基因’”,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的欲望。4.新课教学:新课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此环节需要教师在上课前进行精心设计。根据授课内容与形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感性认识――思维加工――理性认识。5.巩固新课:这个环节主要是对所学新知识及时进行强化,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一般采用课堂小结或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6.布置作业:为了进一步检测和巩固新知识,上完新课后,应当给学生布置适量适度的作业,作业种类应多样,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二、“物理规律”的有效教学方法与实践步骤
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应当看作物理知识的探索过程,不仅是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方法与基本能力的学习过程。目前物理规律的教学,只是教给了学生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而对于分析事物内部联系的能力与探索方法的学习,尚有不足。物理规律的有效性教学,旨在分析事物能力与探索方法的学习,而不是死记规律、套用规律。
物理规律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或实验中探索研究出来的,所以讲授物理规律的过程,不仅是讲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教给学生方法的过程。不能只给出物理规律的内容,而应说明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把讲授物理规律的过程,相当于一个探索与研究过程来看待。因此,物理规律的教学方法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大体相同。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规律的物理环境。物理规律的新课教学,首先,要设法进行课题的导入;其次,根据物理规律只能发现,不能创造的特点,创设便于总结或发现规律的物理环境。创设物理环境常用的方法有实验法、举例法。实验法是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或学生自己做实验,将物理过程和规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观察、总结。例如欧姆定律的教学,让学生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测量电压与电流、电压与电阻、电阻与电流间的关系,再通过所得数据总结归纳出规律。举例法是列举日常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能够引导发现规律的物理现象。例如在讲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举出两件相同,同样湿的衣服。一件挂在太阳下,一件挂在阴凉处;一件挂在通风处,一件挂在不通风处;或者一件挂在高温处,一件挂在低温处;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很容易判断出哪件衣服干得快,最终总结出规律。2.探索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根据上一步所展现出来的物理事实即现象,进行抽象思维,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根据所要学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采取下面的具体方法:实例总结法,即对所举实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实验归纳法,这是一种由个别实验得到结论,而后推广到一般实验,最后得出规律的方法。单因子实验法,即控制变量法。先定性,后定量推演法。理想实验法,在实际实验的基础之上,运用想象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假设探讨法,即先假设结论,再进行推理。3.下定论并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经过第二步,已初步得到规律内容,应用文字或数学工具将规律进行表述,并冠上名称。到此只是得到了规律的内容,但并没有完全理解规律,应从以下几点着手,深层次的理解规律:规律的物理意义;规律表述中的关键词语和公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规律的成立?l件和适用范围。4.指导学生运用和巩固规律。学完规律后,应以讲解例题或学生做练习题的方式,将规律进行运用,让学生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规律,以便其更好地把握。“课后作业作为巩固师生课堂教学成果、学生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之重要方式,是完整的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后作业,学生不但深化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延伸学习思维,消除课堂疑虑,发展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学习兴趣,摸索学习方法”,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习题加强教学的有效性。
三、初中“物理规律”教学总结
总之,物理规律的有效教学,要当作一个探索与研究的过程来对待。具体分四步进行: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规律的物理环境;2.探索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3.下定论并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4.指导学生运用和巩固规律。
参考文献:
[1]魏宝宝,杨效兰,刘靖.优质课堂的表现特征[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07):26-28.[2]张之麒,任峻山,郭保忠.物理教学概论[M].银河出版社,2011,2:216-298.[3]魏宝宝,刘靖,杨效兰.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中的问题分析与反思[N].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02):97-103.作者简介:
吴志娟,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