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音乐教育目标[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2:5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幼儿音乐教育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幼儿音乐教育目标》。

第一篇:幼儿园幼儿音乐教育目标

铜仁市实验幼儿园幼儿音乐教育目标

前言:由于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园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通过我园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选择教学方法要与学科特点相适应,更要依据该学科教学活动的目的和任务。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孩子进行审美的教育,就是通过一些歌曲、律动、器乐、欣赏和简单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来陶冶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审美的能力。

(一)总目标

1.初步感受、欣赏环境、生活和音乐作品的美。2.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对艺术的敏感性。

3.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发展艺术表现能力。

4.能通过多种感官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用不同的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5.在音乐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能理解、接纳、欣赏、尊重他人的创作与表现,喜欢欣赏不同表现形式与风格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幼儿音乐领域阶段目标

1.小班上学期(1)歌唱活动。

①喜欢参加歌唱活动。

②尝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听前奏整齐地开始,音域一般在cl~g1。

③尝试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情感。(2)韵律活动。

①愿意参与音乐游戏和有简单舞蹈的活动,尝试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②尝试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并随之变换动作。③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感和内容。(3)节奏活动。

①愿意玩弄打击乐器,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

②感受手铃、串铃等打击乐器的音色。

③学习随熟悉的音乐合拍地演奏,能参加两种乐器的齐奏,尝试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

④尝试用乐器演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4)欣赏活动。

①愿意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②尝试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摇篮曲、进行曲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③乐意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

④尝试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2.小班下学期(1)歌唱活动。

①喜欢参加歌唱活动。

②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歌唱、正确的姿势歌唱,能听前奏整齐地开始,音域一般在cl~g1。

③初步理解和表现歌曲的形象和情感。

④愿意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部分歌词,体验创造性地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2)韵律活动。

①喜欢参与音乐游戏和舞蹈活动,能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②能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并随之变换动作的力度和速度。

③尝试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体验韵律活动中表达、创造和交流的快乐。(3)节奏活动。

①喜欢玩弄打击乐器,参与集体的演奏活动。

②进一步感受手铃、串铃、碰铃、木鱼等打击乐器的音色,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模仿各种声音感受其变化。

③继续学习随熟悉的音乐合拍地演奏,能参加两至三种乐器的齐奏,学习看指挥开始和结束演奏。

④鼓励幼儿大胆地用乐器演奏表达自已对事物的感受,体验节奏活动的快乐。(4)欣赏活动。

①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②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舞曲、劳动音乐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③喜欢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进行多种方式的创造性表达。

④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3.中班上学期(1)歌唱活动。

①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演唱自己喜欢、熟悉的歌曲。会听间奏,音城一般在c1一al。

②初步学习接唱、对唱等演唱形式。

③喜欢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替换歌词并尝试将创编的歌词填入歌曲。(2)韵律活动。

①学习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喜欢参与韵律活动。

②学习用相应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内容和情绪,基本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等。

③引导发现律动中的动作组合规律,初步学习创编韵律动作。

(3)节奏活动。

①喜欢随音乐演奏打击乐器,学习用几种乐器演奏简单的固定节奏型。

②自由探索和尝试几种打击乐器(铃鼓、圆舞板、鼓等)的演奏方法,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合奏并保持自己节奏型。

③会集中注意看指挥,在集体中学习保持与音乐、与他人协调一致。

④尝试用乐器、自然物的不同音色、节奏型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对事物的认识。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4)欣赏活动。

①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②学习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③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作品的感受。

④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较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4.中班下学期(1)歌唱活动。

①能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歌唱,学习用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色变化来演唱。

②乐意独立或与同伴合作演唱,能自然地进行接唱和对唱。

③积极为熟悉、短小、工整的歌曲创编歌词,并尝试将新编 的词替换到歌曲中演唱。(2)韵律活动。

①继续学习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体验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②尝试用眼神或身体动作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表现音乐的强弱、快慢和节奏的变化规律。

③鼓励幼儿独立或结伴表演自己熟悉、喜欢或自已创编的韵律与动作组合。激发其大胆表现。(3)节奏活动。

①喜欢随音乐演奏打击乐器,继续学习几种乐器的演奏,学习设计简单的固定节奏型。

②自由探索和尝试几种打击乐器(增加沙球、蛙鸣筒等)的演奏方法,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合奏并保持自己的节奏型。

③能对指挥的要求作出积极反应,提高合作意识、演奏水平,并积极尝试做小指挥。

④大胆地用乐器、自然物的不同音色、节奏型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对事物的认识。进一步养成爱护乐器的态度和习惯。(4)欣赏活动。

①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②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③进一步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能用多种方

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④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和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5.大班上学期(1)歌唱活动。

①积极地参与歌唱活动。

②用自然、饱满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会听间奏,音域一般在cl—c2。

③学习领唱、齐唱以及简单的两声部轮唱。学习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较恰当地表现歌曲情感。

④学习基本独立地即兴编、即兴唱。(2)韵律活动。

①初步掌握几种舞蹈的基本语汇和律动的组合形式,积极参与韵律活动。

②基本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节奏型、难度等。

③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组合表现音乐的结构及其形象、情感和内容,积极使用动作、表情、体态与人沟通。

④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积极参与创造性韵律活动。

(3)节奏活动。

①积极参与节奏活动,学习更多乐器(三角铁、双响筒等)的基本演奏方法。

②积极尝试自制乐器,辨别乐器的音色。

③初步体会各种演奏方案中音色、音量、节奏型配臵的表现规律,积极参与尝试集体设计演奏方案。养成对集体和乐器负责的积极情感。

(4)欣赏活动。

①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②进一步深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③进一步学习使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参与欣赏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表现音乐情趣的能力。

④初步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6.大班下学期(1)歌唱活动。

①积极地参与歌唱活动。

②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歌唱,保持正确的唱歌姿势,会听间奏,音域一般在c1~c2。

③继续学习领唱、齐唱以及简单的两声部轮唱、合唱,能较自如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较恰当地表现歌曲情感。

④基本独立地即兴编、即兴唱。(2)韵律活动。

①进一步掌握几种舞蹈的基本语汇和律动的组合形式,积极参与韵律活动。

②能较准确地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节奏型、难度等。

③学习用身体动作组合表现音乐的结构及其形象、情感和内容,积极、熟练地使用动作、表情、体态与人沟通。

④进一步了解一些创编韵律动作组合的规律,积极参与创造性韵律活动。

(3)节奏活动。

①积极参与节奏活动,学习更多乐器(钹、锣等)的基本演奏方法。

②主动参与自制乐器,辨别乐器的音色。

③进一步体会各种演奏方案中音色、音量、节奏型配臵的表现规律,积极参与,集体设计演奏方案。进一步养成对集体和乐器负责的积极情感。

(4)欣赏活动。

①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②进一步深入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劳动音乐的特点。③能够大胆地运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参与欣赏活动,表达自已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表现音乐情趣的能力。

④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铜仁市实验幼儿园保教处

2011年制

铜仁市实验幼儿园 幼 儿 音 乐

教 育 目 标

铜仁市实验幼儿园保教处

第二篇:幼儿园幼儿音乐教育总结

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幼儿发展

音乐教育是眉宇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挖掘和发展人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涕泣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我们便会象棋那些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节奏分明、又富有通衢的乐曲,如《高人和矮人》中高人的形象和矮人的形象,《五指歌。中的无个任务形象等等,我们常用音乐形象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当孩子认真地排成一列听音乐开火车时,当孩子投入地表演大灰狼走路时,当孩子正用童声唱着“世上只有妈妈时”,我们有否深入考虑过,幼儿音乐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歌曲韵律活动,乐器演奏,欣赏等四大类型。在我们那到一个音乐教育教材时,首先要确定它是属于哪个类型。如果是歌曲,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各项音乐活动中注意培养儿童对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及不容音色的感受力,如果是韵律活动,就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强度及表演力……总之,不管是哪个类型,教都需要考虑到幼儿对音乐感发展的要求,还应考虑到幼儿在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意识到,学唱一首歌曲或学一个韵律表演,对幼儿来说并不是简单的听听。唱唱、跳跳,而是在多方面接受熏陶和教育,幼儿正是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成长着。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已远远超过我们已有的认识程度。

一、音乐教育与幼儿的情感发展

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大凡健康的儿童生来就喜欢音乐,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音乐在时间中流动、运动的形态,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其音响对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音乐的节奏,间接地影响到血液循环,呼吸甚至内分泌,和人的心理更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也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消除紧张心情,获得情感的平衡,通过广泛的接触表现不同的情感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的丰富、充实。音乐可以带给人快乐,并将幼儿引发对世间一切的兴趣。

二、音乐教育与幼儿的智力发展

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要求幼儿保持注意力的稳定,习惯于跟随音乐的运动和变化,以便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对乐曲的整体感受。音乐欣赏和演奏还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在演唱中,既要控制自己的发声,使自己和音高、节奏和自己的声部协调统一,还要注意倾听其他的声部,注意指挥的手势和要求;由此可见,音乐可以训练儿童的注意力,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学习音乐不需要先认识文字符号,而是通过感知觉,对于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的辨别力,对于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都会提高幼儿听觉的敏觉性、选择性和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性。音乐的学习不仅市耳朵和手指的事情,它还会引起全身官能的反应,伴随着律动、舞蹈、乐器进行的歌唱或表演活动,要求幼儿的耳、眼、脑、四肢协调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敏锐感觉,提高大脑反应的灵活性。研究表明,让幼儿学一种乐器,对开发幼儿一般的认识能力大有益处。有人指出,凡学乐器的儿童,上小学后动作灵敏、思维敏捷,学习成绩优良。这说明学习操作乐器的技能与一般认知心理的发展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与脑的发展相联系,乐器的操作很可能更有助于左右脑的平衡发展。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的特征,但音乐中最重要的乐音又是看不见、莫不着的,其高低与时值的长短、音乐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等等,因此,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直觉、分析、想象、创造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音乐教育与社会性的发展 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的交流手段,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的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也正是在这些 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愉快,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幼儿能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而逐步获得身心发展的和谐美,并的得以健康成长。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权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全面、健康地发展。

语言与音乐巧妙结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热情

《拔萝卜》是一个歌表演活动,它主要是让幼儿倾听歌曲旋律和内容,感受生动有趣的音乐形象,尝试创编歌曲中各角色的动作。为了使幼儿更能理解音乐作品,在活动进行前我做了如下的知识经验准备:1.考虑到小班幼儿对一首音乐的兴趣大多是由于具体情境、材料引发的,所在事先在图书区角中我就投放了《拔萝卜》这本书意在让幼儿引发对这个内容的兴趣。并利用午间谈话时间给孩子们讲了《拔萝卜》这个故事。讲完后又一起讨论了故事中谁先拔萝卜,接着谁来了,然后又是谁,谁后面又是谁,最后是谁的人物出场顺序,使幼儿对故事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讲故事时,我发现幼儿对象声词“哎呦呦”很感兴趣。讲完这个故事后我观察到有这样的一幕:文杰小朋友在午睡时脱下鞋子后,也提着鞋子念到“哎呦呦,哎呦呦”。看到这个现象我很欣喜,欣喜到他把故事进行了仿编并表演。

2.《拔萝卜》的音乐版本有很多,人物出场的顺序也有很多种,所以我在网上尽量选择歌曲节奏较慢,歌词清晰,旋律优美的音乐且与故事人物出场顺序一样的版本进行教学活动。另外在物质准备上,我分别做了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小狗、小花猫、小老鼠的头饰各一份。做好了这两项准备活动后,活动就正式开始了。我采取了先不听音乐用表演的形式将歌词贯穿在活动中进行表演,并请幼儿想象拔萝卜、请别人帮助等动作。教师在这过程中第一段哼唱,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师幼共同哼唱的形式,边哼唱边表演。随后再和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可是在接下来的环节时出现了一个问题: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每个人物角色只有一个,而且一遍音乐就有两分多种,15分钟一会儿就要到了,考虑到孩子们的积极性还是这么高涨我就又请了几组进行表演,15分钟的课整整上了半个小时。可还是出现了很多幼儿表演不到的现象,沮丧出现在了孩子们的脸上。

课后仔细回想进行这个活动的前前后后,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孩子们对音乐、对表演的热情。虽然这个活动整整进行了半个小时,但在这半个小时中,孩子们的热情始终是非常高涨的。在进行这个活动前我就进行了这样的思考:如何让幼儿对一个完全陌生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呢?我觉得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语言描述。特别是对小班幼儿来说,语言描述更加的直观、清晰,可以有效地增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作品情感的体验。歌曲《拔萝卜》,对孩子们来说很陌生,但我通过讲述故事《拔萝卜》,使音乐与文学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使音乐具体形象化,有效地增进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幼儿对这种音乐欣赏方式非常喜爱,因为这种方式符合幼儿的思维、认知发展水平,符合幼儿的心理。但活动中还是出现了不能满足于幼儿兴趣的现象,我想如果我多准备几份人物的头像,采取分组进行表演的话,一定能满足更多孩子们对于表演的欲望。

浅谈音乐活动中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达尔文曾说过;“就我记得,在学校期间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可见,兴趣对学习是很重要的,幼儿对音乐有兴趣,这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心理因素。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

一、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特点

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便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了此种歌唱方法。

二.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1、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

2、节奏语,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培养幼儿节奏感,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可发挥较大的作用,如在打击乐活动“瑶族舞曲”中主要节奏型是X XX,变化节奏是XX,XX,结束句的加强节奏为XX,教师可分别编上拍腿、拍肩、和碰手指的动作,以拍手代表共同演奏的节奏。

3、手势语,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小班音乐活动中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特别在指挥分合唱和打击乐时,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因此,简明的手势(包括指挥)能启迪、激发小朋友的情感,使其节奏统一、速度统一,从而引起老师和小朋友间的情感共鸣。

4、体态语,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赏歌曲《狮王进行曲》时,教师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狮王的神态,《摇篮曲》等较为柔和和抒****彩较浓的歌曲,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便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 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又如唱《大公鸡》《郊游》等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就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如在学律动时,老师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动作,幼儿机械地重复学,使本来很好的音乐活动变成枯燥无味的动作训练,幼儿的兴趣随着一遍一遍的“不对”声递减,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以音乐的形式开发幼儿的右脑

科学地开发幼儿的右脑,不仅能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从幼儿喜欢的音乐入手,逐步地开发幼儿的右脑,效果很明显,整个过程我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中班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逐步感受美的能力。在幼儿游戏及日常生活中,给他们播放一些喜欢的,旋律优美动听的世界名曲,如《天鹅湖》、《狮王进行曲》等,这些乐曲的形式内容符合幼儿的欣赏水平,幼儿也能理解,通过一首首优美的乐曲,把幼儿带入美好的想象世界。最初,我们将音乐用恰当的、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图片讲述给他们听,如《梁祝》,逐渐地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幼儿在听乐曲时,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用简练的语言讲述出来,有的幼儿情不自禁地随着乐曲跳起了舞,虽然有的幼儿的舞姿不是很优美,动作还很稚嫩,但都是幼儿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这也是培养幼儿理解接受美的最好阶段。

二、通过扮演角色,培养幼儿初步的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的听觉能力,它包括辨别音乐的长短、强弱等,我们针对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让幼儿充分运用感官感知事物,调动他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认识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全音符时,让幼儿扮演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大象走路的时候很慢所以它就是全音符、小兔子代表四分音符、小鸭子代表二分音符,并用打击乐器代表小动物走路的声音。让幼儿知道音符之间有长、短之分,然后把各种小动物卡片放在活动区内,有机的与 活动区相联系,这样幼儿在学习中,不但加深了对音乐语言的理解,而且还认识了很多乐器的名称,掌握了如何正确使用打击乐器的方法。

三、为幼儿选好音乐素材,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在选择音乐欣赏素材时,我们多选择了一些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具有一定风格的音乐,我们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如:《乡村姑娘》这段音乐就很有特点,我们启发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有的幼儿说:好象小动物在走路,还有的说:好象有小人在找宝藏等。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同时也挖掘出幼儿的创造能力。同时我们在选择素材的时候,还选择了一些有强烈对比度的音乐供幼儿欣赏,例如:《动物狂欢节》乐曲里有好几种乐器,第一段用长号演奏,旋律比较低沉,幼儿听完后联想到大象、老虎、熊、狮子等很笨重的动物,第二段乐曲由笛子、散铃等乐器来演奏,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幼儿听完后联想出猴子、小鹿、小兔子等一些灵活的动物。可见,音乐欣赏活动对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仅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而且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在愉快、轻松的氛围内学到了知识,达到了我们的目标,使他们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今后,在音乐教学上我们将会继续努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上。

为幼儿插上音乐灵性的翅膀 ——注重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

音乐是一门艺术,有它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段,是构成人类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的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说:幼稚园应该是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技能。需引导幼儿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的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的能力。兴趣是什么?通常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那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原动力,幼儿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在不同场合出现不同音乐,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方法力求生动、新颖。如运动时选择热烈的迪斯科;游戏时则选用活泼的钢琴曲……动人的旋律,明快的节奏促使幼儿跃跃欲试,参与活动的兴致顿然提高。如果教师生硬地要求幼儿唱一些晦涩难懂的歌曲,幼儿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内容,也就无法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首先要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

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恭喜恭喜”这一活动中,可让幼儿随着歌曲的节奏做动作,部分幼儿给另一部分幼儿拜年,配上一些过年用的鞭炮、灯笼等等,幼儿便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了此种歌唱方法。

二、提供欣赏的机会,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

幼儿年龄小,接受能力却很强,可以说,每个幼儿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灵敏的听觉是感知音乐的前提,教师一定要让孩子从听觉入手,让孩子多听,自己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因此,运用各种有趣的音乐手段来激发幼儿听音乐的愿望,引起幼儿听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听的习惯,从而分辨出音乐中的细微差别。可以要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欣赏天地,尽量让孩子多接触音乐,通过多种渠道,如教师的演奏演唱,录音机磁带、VCD、电脑等让孩子欣赏、倾听悠扬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结合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把孩子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中,使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同时,我还恰当利用一些空余的时间,如每天早晨孩子们陆续来幼儿园时、午睡以前、进餐、离园等时间播放音乐,让孩子生活在音乐中,使孩子的生活充满音乐,从中诱发孩子倾听音乐的兴趣。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欢音乐、体会音乐,音乐的种子埋在了孩子们的心里。现在孩子们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一听到音乐他们都会侧耳倾听,自得其乐。

三、运用多种感官语言,增添音乐活动特有的情趣。

1、手势: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小班音乐活动中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特别在指挥分合唱和打击乐时,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因此,简明的手势(包括指挥)能启迪、激发小朋友的情感,使其节奏统一、速度统一,从而引起老师和小朋友间的情感共鸣。

2、体态: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赏歌曲《狮王进行曲》时,教师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充分感受狮王的神态,《摇篮曲》等较为柔和和抒****彩较浓的歌曲,教师应注意运用亲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来教唱,便能把幼儿的情感带入如诗如画般温柔的意境中去。

又如唱《金蛇狂舞》《新年带着幸福来》等轻快活泼的歌曲时,教师用充满稚气天真的笑脸和眼神,就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内在情感,并且能和老师的情感相融合,有表情地去进行唱歌和随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满魅力的环境布置,激发幼儿学唱歌的兴趣。

秋天到了,活动室都换上了秋天的主题墙饰,教室里挂满了片片金黄色的树叶,墙面贴上了孩子们的树叶贴画。于是,就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新授了歌曲《小树叶》,在活动中孩子们纷纷地不由自主转头去看他们喜欢的“树叶”,这时我就抓住时机引导他们在挂满树叶的墙饰下学唱歌,在唱歌时,孩子们的情趣高涨,兴趣十足,不一会就学会了歌曲,这时孩子们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不由自主的为歌曲自编动作,并把树叶飘落的动作编了进来,还一边唱一边做小树叶飘下的动作,个个动作优美,兴高采烈。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歌词,趣味盎然地学会了新歌。还自编了这个歌曲的动作,为在表演区域活动做好了准备。孩子们在充满魅力的墙饰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歌曲之美,感受到了唱歌的乐趣,并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在丰富多样的音乐天地中,激发幼儿爱歌曲的乐趣

五、给幼儿自我表现和表达的机会

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如在学律动时,老师一遍又一遍教舞蹈动作,幼儿机械地重复学,使本来很好的音乐活动变成枯燥无味的动作训练,幼儿的兴趣随着一遍一遍的“不对”声递减,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音乐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音乐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是为孩子的音乐潜能开发奠定良好基础。能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音乐,提高孩子的音乐智能。能使孩子在浓厚的音乐艺术中,一点点,一滴滴地听懂音乐,理解音乐,表演音乐。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要坚持从培养幼儿兴趣出发,精选一些妙趣横生、有趣味的教法,让幼儿多听多唱,放手让幼儿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幼儿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幼儿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做幼儿喜欢的音乐活动的“引导者”

论文提要:《纲要》指出:我们要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积极地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供幼儿自主表达的音乐空间,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了音乐活动的主人。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对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功效。《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就肯定了艺术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而音乐活动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塑造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开展音乐活动时,我根据幼儿心理发展和年龄特点,从他们喜欢的音乐入手,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让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

一、注重创设美好的音乐环境。

幼儿的音乐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纲要》要求:音乐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让幼儿能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中的美,得到美的熏陶。因此,我注重创设条件让幼儿生活在音乐的天地里。清晨,幼儿园的喇叭里就会准时响起美妙、悦耳、多样的音乐,结构完整、形象鲜明的外国音乐,优美、抒情的中国民乐,活泼愉快的儿童音乐┄┄好听的音乐,伴着幼儿愉快、轻松地踏入幼儿园,带给幼儿好心情,开始一天的生活、学习。一日活动的课间、晨锻、就餐、起床等环节,我会为幼儿播放一些适时、适宜的音乐。如:轻松、活泼的课间音乐;欢快、愉悦的晨锻音乐;悠扬、安静的就餐音乐;抒情、催眠的午睡音乐;活泼向上的起床音乐,带给幼儿丰富的音乐感受,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让幼儿在美妙的音乐中心情愉快、思维活跃。

二、激发幼儿喜欢音乐的情感

教学活动是音乐教育的载体,能丰富幼儿的音乐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情趣,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以往的音乐活动,我习惯采用“示范—模仿”的教育模式,重在灌输技能,干预束缚了幼儿的双手和大脑,禁锢了幼儿的思想情感,幼儿普遍缺乏童稚的审美直觉更谈不上喜爱音乐活动。《纲要》的学习,使我转变了教育观念,学会运用启发式等方法引导幼儿参加音乐 活动,注重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活泼愉快的音乐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并喜爱了音乐,更让有音乐天赋的幼儿发展了音乐潜能。如:小班音乐活动《我是解放军》,我引导幼儿通过说、唱、做了解可爱、尊敬的解放军,激发幼儿热爱解放军的情感,并提供小解放军的服装及玩具木枪,让幼儿学做解放军,通过一个教学活动,使全班幼儿更加热爱解放军,只要一听到《我是解放军》的音乐就会情不自禁地又唱又表演解放军。

三、尊重幼儿的音乐感受与表现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因此,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艺术表现环境,赞同幼儿尚处于萌芽状态的艺术欲望和动机,能使幼儿出现更多的闪光点。

1.欣赏幼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发展的步调,有自己处理事情的策略,但得到了教师的尊重和欣赏,幼儿就愿意拓展自己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潜能。如:课间时幼儿听到活泼、欢快的乐曲,会用各自不同的形式了表现音乐,有的 幼儿翩翩起舞;有的幼儿找同伴随乐游戏;有的幼儿欢快哼唱;有的幼儿做忠实的观众;有的幼儿为同伴拍手鼓掌。我充满喜爱地欣赏幼儿,有时也与幼儿一起快乐。我的参与与赞同,幼儿的劲头更足,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

2.鼓励幼儿。音乐活动中,我始终支持、鼓励幼儿音乐表现。因为,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生活经验各不相同,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也是不同的。如:欣赏《狮王进行曲》前奏时,幼儿凭自己的感觉去理解音乐,有的讲乌云来了,大风呼呼地叫,要下雨了;有的说凶狠的老虎欺负小动物;有的说大灰狼在想坏主意等等,我尊重幼儿的想法与创造,充分肯定了幼儿独特的感受。

四、分享幼儿音乐创造的乐趣。就如《纲要》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放手让幼儿去想象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有表现的自由,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大胆地表达,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如学习歌曲《柳树姑娘》时,请幼儿说说怎样唱演歌曲,有的幼儿说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因为柳树在春风中摇摆好象在跳舞;有的幼儿说柳树在温暖的阳光下发芽成长很快乐要活泼愉快地演唱……我觉得只要给幼儿空间,他们也会象柳树一样茁壮成长。小班幼儿学习歌曲《我是解放军》 时,我引导幼儿根据有力、雄壮的音乐,创编解放军神气的样子时,有的幼儿向解放军一样雄赳赳地走路;有的幼儿庄严地敬礼;有的幼儿象手握钢枪站岗放哨的战士……虽然他们的动作不一,但都能把解放军的形象通过自己的经验、想法去表现,发挥得淋漓尽致。另外,我在班里创设了一个表演区,提供幼儿喜欢的音乐、道具,让幼儿与同伴一起表演,既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兴趣,又给幼儿提供了音乐表现的舞台,促进幼儿音乐的技能和能力的提高。我积极地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高了幼儿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培养了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更明显的是幼儿真正成为了音乐活动的主人。

对音乐教材的正确解读

同样的一个音乐活动,Z和S两位教师分别选择在中班和小班幼儿执教,我们感受到了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如Z老师用她动听的琴声调动起孩子们的情绪及学唱歌曲的积极性。S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深深吸引着小班的孩子。

在教学中,她们能够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各有重点和特点。其中Z老师在处理教材时,重点让幼儿感受歌曲中的说唱环节,发现和感知音乐的有趣;同时学习休止符的演绎方式,并通过拍手、跺脚等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S老师选择在小班幼儿中进行执教,由于歌曲里面歌词重复、递增,完整演唱歌曲比较长,她就把这个教学活动的重点落在,学唱第一段的念白加第一段的歌曲部分,并重点感知歌曲中的休止部分,这样的处理更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

建议S老师在教学的结尾处,可以引出让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并告诉幼儿在下次教学活动中继续学一学,保持对活动的兴趣。两位老师在组织幼儿游戏的时候,毛巾的落点应该在耳朵、脖子和眼睛,因为它在跟耳朵、脖子和眼睛做游戏(亲亲嘴),同时也在提醒幼儿洗脸时别忘了擦耳朵、脖子和眼睛。

小毛巾是幼儿生活中所接触和熟悉的,歌曲采用念白和演唱相结合的方法,在重复、轻快、节奏鲜明的旋律声中,激发幼儿想听、想唱、想动,重点感知歌曲中的休止符。我自己设计的歌曲《小毛巾》,觉得比较适合中班孩子教学,听了S老师的小班教学活动,觉得小班也适合,关键看老师如何处理教材、设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活动。

听了两位老师的教学活动,感触最深的是:教材的分析、处理和把握很重要。这个教材很好,很吸引孩子,在教学的一开始要让幼儿静静地感知、欣赏歌曲,发现其中的休止符、间奏、念白等,再通过图谱、游戏等形式来加深对节奏的掌握,并让幼儿感知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

教案的设计只是处于一种理想状态,只有尝试和实践,才会有更多的感悟。因此,一定要尝试和实践,并及时反思,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感谢两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这两堂音乐活动的展示。

第三篇:《幼儿音乐教育》

关于幼儿园音乐活动设置的调查与探讨

【摘要】在幼儿园教学中,艺术课程是幼儿相对喜欢的部分,尤其是音乐活动。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音乐表现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音乐课都脱离不了几个环节:音乐图谱→念歌词→教师示范→幼儿跟唱→比赛形式巩固。这样的方式有点单一,没有特色,幼儿的兴趣无法调动。那么如何设置有效的音乐活动?我们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音乐活动

调查 探讨

(一)调查背景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新《纲要》提出艺术的目标在于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现实教学中真是如此的在开展吗?我们将以调查结果来说话。

(二)调查方法

我们研究组选择了点连面的调查研究方法。先选择一个教学片区为调查点,向片区内每个幼儿园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听课记录进行调查。再结合各个幼儿园的调查记录来发现问题,探讨幼儿园音乐活动设置的方法和有效性。

(三)调查发现

经过大家的调查,发现各幼儿园音乐活动设置存在的普遍现象有:

现象1.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关心幼儿会不会唱歌曲,乐队的节奏是否整齐,舞蹈动作跟教师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数的结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时,幼儿还有点兴趣,第二遍就开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经分散,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真正成为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活动的积极者,支持者,发掘者,只是个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教师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及帮助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自我概念。教师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的需要,只一味的牵引着小朋友,小朋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现象2.选择音乐题材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忽视慎重筛选。如一首《大中国》,不加修改的让小朋友学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儿换气只见个个气嘘喘喘。看到这儿我真为这群孩子痛心啊。很多教师片面的认为儿童音乐应紧跟现代步伐。因此,在选择儿童音乐时,不考虑所选音乐是否适合孩子,音乐的音域是否适合孩子,即使选择了音乐内容也不会处理以何种类型为主进行教学。如果这首《大中国》以欣赏和打击乐形式教学未必不可。

现象3.教学目标设定不能体现幼儿主体性。长期以来,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模式,目标在课程的选择、组织、实施和评价中起着向导的作用,支配整个教学过程。而音乐教育的内容分为唱歌、律动舞蹈、音乐游戏、欣赏活动、打击乐教学等,容易造成重点教学逻辑不清晰,教师自然围绕单项技能训练来进行教学。由于教学方法较单

一、刻板,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便难以得到体现,而实际上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什么,是怎样去体验音乐美却往往被忽视。这抑制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达,其审美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必然丧失殆尽,忽视幼儿学习过程,不重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象4.“重头轻尾”的音乐,许多老师在执教时重视情境化的导入,开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备新颖奇特,活动继续开展就会突然脱节,道具利用率底,前后没有关联。

(四)调查探讨

这些现象表明,现在的幼儿园音乐活动存在问题,音乐活动不能体现幼儿的需要,音乐活动课的有效性没有体现出来。那么,如何设置音乐活动?如何体现音乐活动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兴趣的培养。

目标的制定要在活动过程中具体施展,教师要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重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自信感,获取表演的乐趣和学习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入。

当适合幼儿的音乐内容确定后,教师如何有效地在活动中开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动生动活泼的语言方法,马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随之进入情景生活化的场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师先妙趣横生的介绍手指的成员,口气幽默娴趣,没有任何辅助道具,使用夸张的语言打动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来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儿的心灵再进行动听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然后大拇指慢悠悠的出来,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它有时能赛过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及可爱的教具。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们运用生动活泼的言语机率要多些,它将带给你教学上无穷的轻松,也能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带来积极性,主动性。

(2)给幼儿想像、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音乐活动中尽量让每位幼儿有动起来的机会,身体的运动是孩子的本能,如果这个音乐很动听很感人,孩子有肢体动作的欲望,如果教师不安排肢体的创作将会抹杀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听课,一个新老师上《柳树姑娘》,这是首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当幼儿欣赏完歌曲时,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和记忆歌词,虽然这位新老师一味的强调这首曲子的美,而整个活动过程下来呈现给大家的是:整个图谱设计独特帮助孩子记住了歌词,教师让幼儿分男女生唱,自由选择唱等形式开展,没有任何的肢体语言,看上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乏乏,虽然活动结果显示孩子会唱这首歌,但是这样的教学能有利于孩子音乐能力的培养吗?结果我到那班里进行调查,没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动后享受自唱《柳树姑娘》,听完这个活动后,我在自己班里用同一内容同一图谱开展了音乐活动,不同的是,利用完图谱帮孩子熟悉歌词后我充分的让孩子想像柳树姑娘会怎么展现自己的美,让每位幼儿动起来。在自创动作中再次感觉《柳树姑娘》的优美,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不自禁的唱着“柳树姑娘,辫子长长„„”,这些对比虽说不是非常的科学,但基本上能说明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作肢体的动作或善于鼓励幼儿的动作表现,这样将大大提升教学有效性,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中,肢体动作的加入是必须的,最怕在歌唱中,教师会忽视它的魅力,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会将之大打折扣,要知道活动中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表现音乐的全过程是孩子享受活动的全过程。

我们要遵循幼儿的动作参与学习的规律,因为幼儿是从动作中学习的,带有节奏韵律和欢快情绪的音乐活动增强了动作的趣味性和愉快感受,而动作又促进了音乐能力的发展,所以说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创设身体动作部分,做为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幼儿一起动起来。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就是侧重通过动作对音乐进行体验和感受身体的运动和表现使得抽象的音乐要素成为了可以看得见的身体活动。

(3)注重倾听的重要,注重节奏感的学习。

许多音乐活动都要注重对音乐的节奏感受和旋律感受,给孩子一定时间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机会,通过自身的感悟,体验音乐最先给予自己的感觉,如打击乐活动《快乐的罗嗦》,只有在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让幼儿自创出合适的打击乐器来演奏,那么倾听音乐就是活动开展的必经之路。新教歌唱《风儿找妈妈》,它是一首非常动听且能打动人的音乐,在倾听教师动人的清唱后,幼儿对其中的歌词和乐曲风格的感受就更准确了,歌唱活动中,准确歌唱能力的培养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我前面说到的听到众多孩子唱跑调的现象,既然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我认为音乐活动中是否缺失了有效的倾听部分,借用听觉去理解和享受音乐美,无论是钢琴、磁带伴奏或是师幼唱,都要让孩子们去积极地欣赏,如同在给孩子过生日时,全体小朋友给小寿星唱起《生日快乐》歌,但却唱出了三四个不同的音高,这时教师让孩子们静下来聆听个别小朋友唱一唱,孩子们马上觉察到其中的症结,于是 教师让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唱,慢慢地,大家就在一个调儿上了,可见,聆听别人的声音在音乐能力的培养中起着极大的作用,每位教师且不可忽略它的能耐。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认为,节奏是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柯达伊提出,节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感知和学习的主要方面,在学习音乐节奏时,总会与平时的生活经验结合,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或生活中的各种有规律的声音,如歌谣《踩高跷》表现的是正月里过新年的热闹景象,幼儿体验节日欢乐气氛的同时,用各种小动物也来过新年导入来进行固定节奏型××

×/××

×/和××

××/××

××/××

×/的叫声或动作练习,即加强了对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幼儿对节奏的熟练程度。如二声部合唱《大钟和小表》活动中,两者的节奏关系对比鲜明,幼儿如何更好地掌握两者的节奏型,大钟×○×○ / ×○

×○ / 和小表×× ×× / ×× ×× / ×× ×× / ×× ××/ 的节奏型,让幼儿用身体动作配合嘴巴声音,大钟当当,小表嘀嘀嗒嗒的声音,结合小朋友想到的机器人或小木偶等形象造型生动得获得了节奏的练习,对学习二声部合唱打下重要的化解难度基础,所以说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有掌握判断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自然地将这些要素渗入学习中,将会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有效的学习,并乐在其中学。

(4)重视音乐情境游戏化的开展。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设计,教师往往都喜欢较情景生活游戏化进行。这样的设计实践证明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音乐的趣味性,从而促进幼儿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和音乐能力的提高,如歌曲《蜗牛》适合小班幼儿练习节拍,而游戏性也较强,请小朋友拉手成圆圈对应一二段,慢慢向中心移动,慢慢蜷缩,挤在一起体验快乐,慢慢后退,老师带队紧缩圆圈,走成蜗牛状,非常形象的游戏辅助歌唱,加大了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力度,小班孩子就会不知疲惫的享受音乐的乐趣。如大班的音乐游戏《套圈》活动,它的三个乐段,能充分展现三位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套圈中唱出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幼儿在游戏中很快地对歌唱有了理解和认识。而许多歌曲中也能加入游戏创作,如《迷路的小花鸭》、《蚂蚁搬豆》等歌曲,教师都可以安排游戏场景帮助幼儿有效学习和理解歌曲。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能精心分析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注重动静交替,从幼儿的实际喜好出发,引导幼儿想像创作,并及时鼓励幼儿的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兴趣的带动下各项学习都会其乐融融。我们的调查也就实现了意义。

第四篇:谈幼儿音乐教育目标与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幼儿园教师在努力继承我国幼儿艺术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国外经验,促进了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但要深化改革,一系列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比如,在音乐教育中,我们进行的不是单纯的音乐课程教学,而是对人的培养;音乐教育不是音乐表演,不宜追求技巧娴熟、表现完美,它也不是少数人的事情,应创造机会让所有的孩子都亲身参与、充分表现;幼儿或迟或早唱准某个音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体验和发现,等等。这些都与音乐教育目标和教学策略有关。

幼儿音乐教育目标与教学策略涉及如何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艺术的学习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如何使当代教育观念融入音乐教育实践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使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审美能力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是促进幼儿全而发展。

音乐教育能够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做什么?

音乐教育可以使幼儿体验快乐,培养兴趣。可以说,音乐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音乐在时间中流动、运动的形态,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其音响对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音乐的节奏,间接地影响到血液循环、呼吸甚至内分泌,和人的心理更有着密切关系。让幼儿体验快乐,应该是音乐带组幼儿的第一份珍贵礼物。“培养兴趣”不仅是指对音乐的兴趣,更是指由此引发的对世间一切的兴趣。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美感,为其今后的健康生活及终生的艺术学习培植动力、奠定基础。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消除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幼儿阶段是各种感官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听力培养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学习是通过多种感官体验音乐的要素,通过体验形成经验。幼儿阶段通过音乐的母语获得的音调积累,对继承民族音乐文化、发展音乐的创造性能力具有深远意义;形成的趣味、态度,获得的音乐能力,将会成为幼儿血肉的一部分。

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感知觉。幼儿学习音乐不需要先认识文字符号,而是通过感知觉。对于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的辨别力,对于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都会提高幼儿听觉的敏锐性、选择性和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性。音乐的学习不仅是耳朵和手指的事情,它还会引起全身官能的反应。伴随着律动、舞蹈、乐器进行的歌唱或表演活动,要求幼儿的耳、眼、脑、四肢协调作用,可以培养幼儿的敏锐感觉,提高大脑反应的灵活性。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的特征,但音乐中最重要的乐音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高低与时值的长短、音乐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等等,对于培养幼儿的直觉、分析、想像、创造等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的欣赏和演奏可以训练儿童注意力。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要求幼儿保持注意力的稳定,习惯于跟随乐音的运动和变化,以便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对乐曲的整体感受。音乐欣赏和演奏还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在演唱中,既要控制自己的发声,使自己的音高、节奏和自己的声部协调统一,还要倾听其他的声部,注意指挥的手势和要求;在欣赏中,既要聆听主旋律,又要注意其他的声部,倾听不同的音色、表情的变化等等,否则就无法完整地体会音乐作品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音乐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探索、表演、动手实践,使他们有机会独创、试验自己的艺术想像。幼儿哼唱或是拍击出一个旋律或节奏的片断,或者表演了什么动作,可能很幼稚,甚至不可能再重复,但这是可贵的创造性活动,是幼儿尝试对已经感知了的东西进行变化与重新组合。这些创造性活动没有对、错之分,也不会给幼儿造成挫折感;这个尝试的过程能够使他们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表达自己的独创性与个性,丰富自身经验,是教育中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音乐教育应该重视的是创造过程对幼儿的影响,以及审美经验带给幼儿的感受、体验,而不应追求成品。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应该是艺术教育对人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贡献。

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的交流手段,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

第五篇:幼儿音乐教育心得

幼儿音乐教育心得

作者

林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我都会一事无成”。贝多芬也曾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可以让幼儿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一、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快乐歌唱。

能让幼儿快乐的音乐,首先是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过去往往教师自己费许多时间选出音乐,但幼儿却不喜欢,为什么呢?因为教师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于是我想到,在选择教材时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孩子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呢?幼儿喜爱动画片,观看动画片成了每日必须完成的事,也是幼儿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幼儿生活中寻找和挖掘兴趣和快乐,是《纲要》倡导的一种教育观念,也是我在操作中实践的一种思路。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我发现近期孩子对《喜洋洋与灰太狼》动画片非常感兴趣,片头曲更是人人会唱,甚至有一人唱众人合的效应。于是当我把孩子带来的《喜洋洋与灰太狼》主题曲放给幼儿听时,立即引起了自发地合唱和欢呼。如何挖掘《喜洋洋与灰太狼》歌曲的教育性就放在了我的面前。《纲要》指出,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一般兴趣引申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音乐的选择来源于幼儿,这是让幼儿享受音乐快乐的前提!怎样让幼儿享受音乐的快乐呢?

在认真学习《纲要》的精神和反复思考后我感到,以前的音乐活动往往是教师设计活动形式,幼儿被动参与。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参与到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来呢?于是我大胆尝试着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方式。交流中有幼儿提出:“老师我想唱《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歌!”“我想用《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歌来跳舞!”“我想用来打打击乐!”“我想画喜洋洋与灰太狼!……”幼儿有许多的想法,这时我感到一种单一的形式已不能满足众多孩子的愿望,于是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活动中尝试一个主题,多种表现空间,让孩子得到满足。在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需要设置了“明星秀”、“舞台秀”、“乐器秀”、“画家秀”四种供幼儿自选的多种机会和条件。

二 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性地歌唱 新《纲要》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幼儿歌唱活动中,要真正做到“尊重”,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以前,我们都太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兴趣的培养。常听到有老师批评孩子: “听你唱的什么?歌词都唱错了!“瞧,你又唱又跳的,乱七八糟!”也许,这些“唱错了”、“乱七八糟”就是孩子的一种创造。但老师粗暴的批评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信心,于是,这些幼儿不喜欢唱歌,不愿在众人面前表现……孩子天生是爱音乐的,这样的结果怎不让人心酸?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也许幼儿的歌声不太优美,但这正需要我们去引导;又唱又跳乱七八糟,这正是他们艺术创造的萌芽啊!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幼儿特有的表现方式。在歌唱活动中,我注意用语言、眼神和手势鼓励每一个幼儿放声歌唱,大胆地表现自己,特别是对那些胆小、内向的幼儿,他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都大张旗鼓地赞扬:“××你真棒!”“唱得好极了,大家欢迎!”我还注意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老师进行直接地交流。在一次韵律活动《欢乐颂》欣赏音乐时,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怎么没有歌词呀,让我们来编吧!”我立即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每一个幼儿都热情投入,编出的歌词既有生活情趣,又富有韵律感,效果好极了!

三、开展游戏表演使幼儿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 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是激发幼儿音乐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园的孩子,天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往往是喜欢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所以,要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就应根据孩子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看、想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等结合起来,把孩子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让她们动口、动手、动脚、动脑,在音乐世界里蹦蹦跳跳、轻轻松松的获得知识、技能,受到美的熏陶。如在《三只老虎》中,我轮流让幼儿扮演小老虎和妈妈,在《秋天》歌曲结束后,玩扫落叶 烧枯叶的游戏;《堆雪人》结束后玩冰雪融化的游戏……通过声音的轻、重、缓、快和表情动作变化,自然而然他们的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他们体验到了音乐游戏表演的无穷乐趣。

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我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小狗、老虎、小蘑菇、蝴蝶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四、让幼儿生活在音乐的海洋中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幼儿艺术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在一日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让他们自然地接受音乐熏陶,生活在音乐的海洋中,以激起愉悦的情感和兴趣。来园接待时放一些节奏明快的童谣和乐曲;早操前放雄健有力的进行曲;活动间隙放优美舒适的圆舞曲;进餐、饭后散步放缓慢流畅的舞曲;午睡时放柔和安静的摇篮曲;起床时放体贴温柔地乐曲;离园时放活泼快乐的儿歌等等,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从而激发他们想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音乐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深挖教材,因材施教,运用各种手段,积极主动的运用到日常活动中。让孩子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愉悦孩子身心,丰富孩子情感,陶冶孩子情操,启迪孩子智慧,净化孩子心灵,感受音乐带来的奇妙,体会音乐在生活中的无所不在。让孩子在音乐的浪潮中,学习音乐,参与音乐,为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下载幼儿园幼儿音乐教育目标[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幼儿音乐教育目标[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大纲

    幼儿音乐教育教学大纲 第一章 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与任务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幼儿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明确幼儿音乐教育的任务。......

    浅议幼儿音乐教育探究(精选)

    浅谈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 梁海英 要研究、探索幼儿音乐教育,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世界著名的几种音乐教学法,从世界著名音乐教学法的 角度来分析一下我国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

    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学中一项主要的教育课程,小编收集了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欢迎阅读。浅谈幼儿音乐教育论文【一】【摘要】音乐是人类......

    幼儿音乐游戏与幼儿园音乐教育(★)

    论幼儿音乐游戏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整合 美国音乐教育学家雷默曾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及其情感原理的教育,促进幼儿发展音乐审美的感知与领悟”。幼儿音乐......

    幼儿园音乐教育

    用歌唱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 ______《幼儿园歌唱活动》讲座 一 、关于歌唱活动 1、歌曲 歌曲是用音乐的方式演唱出来的一种文学。 幼儿园歌曲的几种由来:成人专门为儿童创作的......

    浅论幼儿园音乐教育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

    幼儿园音乐教育[本站推荐]

    一、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意义 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使幼......

    幼儿园音乐教育

    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有哪些? 答: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可以分为以音乐为价值取向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观和以教育为价值取向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观两个方面。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