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音乐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时期,是由再造想象逐步自创造想象发展的时期。幼儿在进行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运用想象进行创造。如:一段活泼的旋律,幼儿可以想象成小鹿在奔跑,小兔蹦蹦跳等,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想象自己快乐玩耍的欢快情境。
二、音乐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
幼儿学习音乐,首先是靠他的听觉获得信息,然后在多次视听中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幼儿靠听觉不断的学习,并记忆来巩固,这样幼儿的听觉能力便得到加强与提高。在此过程中,只有幼儿在记住歌词、旋律、舞蹈动作的前提下,才能更快更好地学会唱歌、跳舞,使幼儿的记忆力得到不断发展。3
三、音乐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语音能力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音乐教学不仅是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好的儿歌、诗歌、散文;一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在讲述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语言在音乐教育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4
四、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
第二篇:《幼儿音乐教育》
关于幼儿园音乐活动设置的调查与探讨
【摘要】在幼儿园教学中,艺术课程是幼儿相对喜欢的部分,尤其是音乐活动。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音乐表现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音乐课都脱离不了几个环节:音乐图谱→念歌词→教师示范→幼儿跟唱→比赛形式巩固。这样的方式有点单一,没有特色,幼儿的兴趣无法调动。那么如何设置有效的音乐活动?我们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音乐活动
调查 探讨
(一)调查背景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新《纲要》提出艺术的目标在于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现实教学中真是如此的在开展吗?我们将以调查结果来说话。
(二)调查方法
我们研究组选择了点连面的调查研究方法。先选择一个教学片区为调查点,向片区内每个幼儿园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听课记录进行调查。再结合各个幼儿园的调查记录来发现问题,探讨幼儿园音乐活动设置的方法和有效性。
(三)调查发现
经过大家的调查,发现各幼儿园音乐活动设置存在的普遍现象有:
现象1.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关心幼儿会不会唱歌曲,乐队的节奏是否整齐,舞蹈动作跟教师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数的结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时,幼儿还有点兴趣,第二遍就开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经分散,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真正成为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活动的积极者,支持者,发掘者,只是个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教师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及帮助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自我概念。教师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的需要,只一味的牵引着小朋友,小朋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现象2.选择音乐题材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忽视慎重筛选。如一首《大中国》,不加修改的让小朋友学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儿换气只见个个气嘘喘喘。看到这儿我真为这群孩子痛心啊。很多教师片面的认为儿童音乐应紧跟现代步伐。因此,在选择儿童音乐时,不考虑所选音乐是否适合孩子,音乐的音域是否适合孩子,即使选择了音乐内容也不会处理以何种类型为主进行教学。如果这首《大中国》以欣赏和打击乐形式教学未必不可。
现象3.教学目标设定不能体现幼儿主体性。长期以来,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模式,目标在课程的选择、组织、实施和评价中起着向导的作用,支配整个教学过程。而音乐教育的内容分为唱歌、律动舞蹈、音乐游戏、欣赏活动、打击乐教学等,容易造成重点教学逻辑不清晰,教师自然围绕单项技能训练来进行教学。由于教学方法较单
一、刻板,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便难以得到体现,而实际上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什么,是怎样去体验音乐美却往往被忽视。这抑制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达,其审美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必然丧失殆尽,忽视幼儿学习过程,不重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象4.“重头轻尾”的音乐,许多老师在执教时重视情境化的导入,开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备新颖奇特,活动继续开展就会突然脱节,道具利用率底,前后没有关联。
(四)调查探讨
这些现象表明,现在的幼儿园音乐活动存在问题,音乐活动不能体现幼儿的需要,音乐活动课的有效性没有体现出来。那么,如何设置音乐活动?如何体现音乐活动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兴趣的培养。
目标的制定要在活动过程中具体施展,教师要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重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自信感,获取表演的乐趣和学习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入。
当适合幼儿的音乐内容确定后,教师如何有效地在活动中开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动生动活泼的语言方法,马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随之进入情景生活化的场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师先妙趣横生的介绍手指的成员,口气幽默娴趣,没有任何辅助道具,使用夸张的语言打动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来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儿的心灵再进行动听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然后大拇指慢悠悠的出来,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它有时能赛过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及可爱的教具。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们运用生动活泼的言语机率要多些,它将带给你教学上无穷的轻松,也能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带来积极性,主动性。
(2)给幼儿想像、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音乐活动中尽量让每位幼儿有动起来的机会,身体的运动是孩子的本能,如果这个音乐很动听很感人,孩子有肢体动作的欲望,如果教师不安排肢体的创作将会抹杀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听课,一个新老师上《柳树姑娘》,这是首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当幼儿欣赏完歌曲时,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和记忆歌词,虽然这位新老师一味的强调这首曲子的美,而整个活动过程下来呈现给大家的是:整个图谱设计独特帮助孩子记住了歌词,教师让幼儿分男女生唱,自由选择唱等形式开展,没有任何的肢体语言,看上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乏乏,虽然活动结果显示孩子会唱这首歌,但是这样的教学能有利于孩子音乐能力的培养吗?结果我到那班里进行调查,没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动后享受自唱《柳树姑娘》,听完这个活动后,我在自己班里用同一内容同一图谱开展了音乐活动,不同的是,利用完图谱帮孩子熟悉歌词后我充分的让孩子想像柳树姑娘会怎么展现自己的美,让每位幼儿动起来。在自创动作中再次感觉《柳树姑娘》的优美,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不自禁的唱着“柳树姑娘,辫子长长„„”,这些对比虽说不是非常的科学,但基本上能说明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作肢体的动作或善于鼓励幼儿的动作表现,这样将大大提升教学有效性,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中,肢体动作的加入是必须的,最怕在歌唱中,教师会忽视它的魅力,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会将之大打折扣,要知道活动中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表现音乐的全过程是孩子享受活动的全过程。
我们要遵循幼儿的动作参与学习的规律,因为幼儿是从动作中学习的,带有节奏韵律和欢快情绪的音乐活动增强了动作的趣味性和愉快感受,而动作又促进了音乐能力的发展,所以说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创设身体动作部分,做为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幼儿一起动起来。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就是侧重通过动作对音乐进行体验和感受身体的运动和表现使得抽象的音乐要素成为了可以看得见的身体活动。
(3)注重倾听的重要,注重节奏感的学习。
许多音乐活动都要注重对音乐的节奏感受和旋律感受,给孩子一定时间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机会,通过自身的感悟,体验音乐最先给予自己的感觉,如打击乐活动《快乐的罗嗦》,只有在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让幼儿自创出合适的打击乐器来演奏,那么倾听音乐就是活动开展的必经之路。新教歌唱《风儿找妈妈》,它是一首非常动听且能打动人的音乐,在倾听教师动人的清唱后,幼儿对其中的歌词和乐曲风格的感受就更准确了,歌唱活动中,准确歌唱能力的培养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我前面说到的听到众多孩子唱跑调的现象,既然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我认为音乐活动中是否缺失了有效的倾听部分,借用听觉去理解和享受音乐美,无论是钢琴、磁带伴奏或是师幼唱,都要让孩子们去积极地欣赏,如同在给孩子过生日时,全体小朋友给小寿星唱起《生日快乐》歌,但却唱出了三四个不同的音高,这时教师让孩子们静下来聆听个别小朋友唱一唱,孩子们马上觉察到其中的症结,于是 教师让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唱,慢慢地,大家就在一个调儿上了,可见,聆听别人的声音在音乐能力的培养中起着极大的作用,每位教师且不可忽略它的能耐。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认为,节奏是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柯达伊提出,节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感知和学习的主要方面,在学习音乐节奏时,总会与平时的生活经验结合,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或生活中的各种有规律的声音,如歌谣《踩高跷》表现的是正月里过新年的热闹景象,幼儿体验节日欢乐气氛的同时,用各种小动物也来过新年导入来进行固定节奏型××
×/××
×/和××
××/××
××/××
×/的叫声或动作练习,即加强了对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幼儿对节奏的熟练程度。如二声部合唱《大钟和小表》活动中,两者的节奏关系对比鲜明,幼儿如何更好地掌握两者的节奏型,大钟×○×○ / ×○
×○ / 和小表×× ×× / ×× ×× / ×× ×× / ×× ××/ 的节奏型,让幼儿用身体动作配合嘴巴声音,大钟当当,小表嘀嘀嗒嗒的声音,结合小朋友想到的机器人或小木偶等形象造型生动得获得了节奏的练习,对学习二声部合唱打下重要的化解难度基础,所以说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有掌握判断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自然地将这些要素渗入学习中,将会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有效的学习,并乐在其中学。
(4)重视音乐情境游戏化的开展。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设计,教师往往都喜欢较情景生活游戏化进行。这样的设计实践证明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音乐的趣味性,从而促进幼儿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和音乐能力的提高,如歌曲《蜗牛》适合小班幼儿练习节拍,而游戏性也较强,请小朋友拉手成圆圈对应一二段,慢慢向中心移动,慢慢蜷缩,挤在一起体验快乐,慢慢后退,老师带队紧缩圆圈,走成蜗牛状,非常形象的游戏辅助歌唱,加大了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力度,小班孩子就会不知疲惫的享受音乐的乐趣。如大班的音乐游戏《套圈》活动,它的三个乐段,能充分展现三位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套圈中唱出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幼儿在游戏中很快地对歌唱有了理解和认识。而许多歌曲中也能加入游戏创作,如《迷路的小花鸭》、《蚂蚁搬豆》等歌曲,教师都可以安排游戏场景帮助幼儿有效学习和理解歌曲。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能精心分析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注重动静交替,从幼儿的实际喜好出发,引导幼儿想像创作,并及时鼓励幼儿的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兴趣的带动下各项学习都会其乐融融。我们的调查也就实现了意义。
第三篇: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华亭第二中心幼儿园 柯毅莎
音乐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活动也是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些老师会抱怨一次音乐教学活动下来,幼儿还无法记住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因此,如何掌握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将音乐有效地融入幼儿教育中,是幼儿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来是本人工作三年来对音乐教育的初步认识——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
幼儿学习音乐,首先是靠他的听觉获得信息,然后在多次视听中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达音乐。幼儿靠听觉不断的学习,并记忆来巩固,这样幼儿的听觉能力便得到加强与提高。在此过程中,只有幼儿在记住歌词、旋律、舞蹈动作的前提下,才能更快更好地学会唱歌、跳舞,使幼儿的记忆力得到不断发展。
二、音乐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音乐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时期,是由再造想象逐步自创造想象发展的时期。幼儿在进行内容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运用想象进行创造。如:一段活泼的旋律,幼儿可以想象成小鹿在奔跑,小兔蹦蹦跳等,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想象自己快乐玩耍的欢快情境。
三、音乐教育能够发展幼儿的语音能力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音乐教学不仅是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好的儿歌、诗歌、散文;一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在讲述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语言在音乐教育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活动时,首先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
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既增强了幼儿的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其次,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把握好尺度,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如在新授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时,先和幼儿玩一个语言游戏,让幼儿扮演小乌鸦,教师扮成乌鸦妈妈,布置游戏场景,让幼儿边玩游戏,边说一说自己在游戏里是如何爱妈妈的,玩的次数要恰到好处才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再次,要努力将发展语言能力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做到有机结合,给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和说话的语境,幼儿可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出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这使幼儿享受到自我表现的乐趣,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四、音乐教育可以开拓幼儿知识面。
幼儿歌曲源于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相关的知识,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不仅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和表现力,还能拓宽幼儿的知识面。
五、音乐是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幼儿对音乐有着天生的热爱和向往。幼儿的生活离不开音乐,他们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
音乐能陶冶幼儿的情感,激活幼儿的思维,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发展幼儿的语言,丰富幼儿的想象,促进幼儿智慧的发展。
音乐有调节情绪的作用,能给幼儿的情绪增添积极的动力,使他们精神上得到快乐的满足。
音乐还有审美功能,能赋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可以使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
幼儿接受音乐的角度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不同,想象力也不同。听到相同的音乐,各个幼儿会做出不同的表现,所以音乐教育还能够培养、训练孩子们的想象力。
可见,音乐教育在人们的幼儿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发挥幼教老师的主动性,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潜能,体现音乐教育让幼儿全面发展的科学价值。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仅只限于音乐活动中,还要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幼儿的
生活、游戏、劳动都应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美化幼儿的生活和心灵。总之,幼儿时期音乐教育的重点,不是要把每个幼儿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各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幼儿将来适应社会及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雨果的这句名言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即音乐教育不光是培养音乐家,而对普及音乐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不可低估的作用.让所有的教育对象都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音乐审美能力.并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是音乐教育最重要的功能,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她通过旋律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产生音乐形象,给人直觉的形象思维.因此开发右脑离不开音乐,音乐对发展智力的作用勿庸置疑.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的.”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未知的年代,一个创造的年代,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年代.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幻想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幻想实践能力.音乐等艺术学科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有效载体.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曾做过这样的描述:“音乐是思维强而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形象以新的方式在儿童面前揭示出现实中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独特之点.”
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和美育正是她的灵魂.普及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希望我国的全体国民都真真正正的关心我们的下一代,让孩子们都能接受音乐普及教育,启发他们远大理想,陶冶优良品格,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做祖国和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篇:论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论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摘要:音乐家贝多芬曾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所以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雨果也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数、学、字母、音符”,这句话也道出了音乐教育对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在幼儿时期对其进行音乐教育的方式尤为重要。
实践证明,在这个知识发展的时代,幼儿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音乐教育,不只是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升华了孩子的思想、文化素质,促进了孩子的创造力、思维能力等能的发展,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兴趣培养
幼儿素质培养
幼儿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对幼儿的意义:音乐在幼儿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因为音乐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不仅仅是教幼儿歌曲和一些简单的音乐技巧和方法,更多的是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个性发展。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幼儿感官和动作的敏锐反应度,让幼儿的身体、身心、智力、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让幼儿在不同音乐中获得经验和技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创造性地表现音乐形象,培养幼儿创新意识,促进其整体素质和个性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幼儿音乐的研究,已经证实:幼儿音乐教育能影
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个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所以,在这个重视素质教育的社会,同时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中,音乐教育在幼儿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重要了。
(二)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认为:“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期。新《纲要》中也明确提出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音乐中的美”,“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活动”。这样的目标定位强调了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明确了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魅力: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它娱乐性、趣味性和审美性,它可以使一些深刻的、孩子难以明白的道理用一种简单、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在大班幼儿歌曲《牙刷的表演节目》里,形象生动地用肢体动作快乐地进行表演,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而审美能力及情趣的培养,则是通过具体的音乐教育活动实现的,让孩子感受音乐,感受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只有掌握了粗浅的音乐知识技能、有一定的音乐素质与能力,幼儿才能在具体的音乐活动中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并运用学过的音乐技能表现自己的感受。
二、音乐教育对幼儿兴趣的培养
(一)音乐教育培养幼儿兴趣的目的: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首先必须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又是幼儿学习音乐的最初动力,幼儿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注重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为幼儿插上音乐灵性的翅膀。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指向性,是幼儿学习入门的导向,也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直接的联系,而且幼儿的音乐兴趣又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幼儿时期,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并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培养和发展幼儿音乐兴趣的目的。
(二)音乐教育使幼儿体验快乐:《纲要》艺术领域目标也提出: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在音乐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强调幼儿的感受和兴趣的培养,来引导幼儿在艺术的环境中,享受音乐,充分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求知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兴趣:
1.首先教学内容与选材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并且要丰富多彩,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和来调动他们的兴趣,打动他们的情感,让幼儿愉快地受到教育。
2.在音乐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增强学习趣味性:让幼儿对一首新歌产生兴趣,并把新歌学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只要掌握一些正确、适当的方法、策略,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要抓住幼儿“好玩、好动、好奇”的天性特点,进行趣味性教学。如: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幼儿听音乐的愿望,引起幼儿听音乐的兴趣。
3.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给予幼儿更多自己的体验、自由发挥和自由创作的机会:因为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会忽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无法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所以,老师要给幼儿自我表现和表达的机会,来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4.开展音乐游戏表演使幼儿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发展,是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特殊形式。在音乐游戏中幼儿占主体地位,因为幼儿比较喜欢游戏,所以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能有效的激发幼儿音乐欲望。音乐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伴随着动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协调、优美。
5.让孩子们边玩边探索,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所以,要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就要根据孩子好动、好游戏的特点,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幼儿感到新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玩的过程中受到教育,轻松学到知识,技能,并喜爱音乐。
6.结合生活中流行的元素,激发孩子兴趣: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找素材,音乐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又回归生活,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一定充满乐趣。
三、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发展中的作用
(一)幼儿在音乐中体验情感的变化与表达: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幼儿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在艺术世界里,它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消除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让儿童发自内心地流露感情。正是音乐,陶冶儿童的情感,培养和发展了儿童的想象力,并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不仅如此,音乐还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它能够触动人的情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老师不仅仅是简单地教幼儿歌曲和动作,而是重视调动幼儿的情感与丰富生活的积累,引导幼儿主动、愉悦地体验音乐艺术的美与快乐,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内心的感受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往往美好的音乐作品能够使人振奋,能够使人感触。反之,低调、沉闷的音乐只能使人低沉、不快乐,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幼儿通过广泛接触不同的音乐,体验不同情感,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而且,音乐是一种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着极大的感染力,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也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还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二)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影响:随着对与幼儿能力和教育的实践与理论深入研究,打破了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幼儿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所以,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不能过于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应该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教育的美育内容:包括了唱歌、韵律活动、音乐游戏和打击乐以及音乐欣赏。通过这些音乐活动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同时,在音乐的感染下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促进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立起健康的审美观点,使每个幼儿都能真正获得美的体验。如《柳树姑娘》让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中,激发他们的想象,感受柳树姑娘的美丽,和表现美。
(三)音乐教育是提升幼儿素质的一种手段:音乐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儿童思维能力与兴趣的培养是幼儿素质的重要手段。
幼儿音乐在实现思想教育的作用时,并不是靠强制的方式,它依靠的是优美动听的音乐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从而提高幼儿的素质。如《咱们从小讲礼貌》在轻松的音乐环境中,受到教育,养成讲礼貌、不乱丢垃圾、等。
(四)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注意力的提高,促进幼儿学会自我控制,它还可以满足幼儿成就感,促进有的全面发展。它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的活动,要有创新和个性化的表现。老师要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创意,哪怕它是一个简单的动作,然而这个尝试的过程足够使幼儿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表达自己的独创性与个性,丰富自身经验。这就是目的:培养和塑造幼儿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促幼儿全面、和谐发展。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直接地影响着幼儿全面发展,可见艺术教育对幼儿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我们将音乐的生气渗透到儿童生活中去,使儿童无论学习、劳动、游戏时,都能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地表现,使儿童生活音乐化。“让音乐成为开启幼儿智慧的金钥匙,丰富情感,完善个性,使他们能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尤为重要,不仅让幼儿的情感得到共鸣,心灵受触动,在音乐中获得真实感受,和情感的表达。让幼儿在“乐”教“乐”学的环境中受到教育,通过形象音乐的艺术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努力发挥音乐教育最大的感染力,使幼儿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对培养他们的兴趣,情感,想象力、创造力有着不可估计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王懿颖《学前包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刘建军《音乐与智力》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7年
[3]
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03月
[5]朱家雄《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长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