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精选多篇)
《教育的奇迹》是一本关于学生教育的书籍。本书的序言部分便让我获益匪浅: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
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这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平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
在《教育的奇迹》里读到一则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一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根据调查,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访了当年曾
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 “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读完这个故事,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对此,我深有同感。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或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一次次地挫败孩子那颗稚嫩的心……
如何让孩子在上面绘出灿烂的彩
虹和美丽的图画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有时间看看这部书吧。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
本学期我阅读的是《教育的奇迹》这本书。这本书中,每一章的开头都讲述了一位名人儿童时期的故事,这些名人都是我们非常崇敬的,如牛顿、爱迪生、达尔文等。而他们在儿童时期却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等,被冠以了如: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却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教出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许多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能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
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而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这不是绝对,但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
许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是,他却非常爱好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的想象力去非常丰富;也许他的作业做得很糟糕,可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却很强。和成人相比,孩子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们不受束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心理上很少受概念的约束,因此,他们不可能去认真思索一个问题,注意力也不可能长久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这反而使孩子能够无拘无束地想他们所想。比如,孩子在绘画时,就常常任意地把天地间的东西进行无情地破坏或者重新组合。儿童任意的杜撰和能够驰骋活泼的意象,是孩子幻想的发源地,他们超出成人的想象,创造出了令人惊异的场景。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常识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书中一句话很好的概括了这部书中所要传达的一个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讲:“在孩子的培养问题上,首先一定要先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这样也能让他们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教育的奇迹》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平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孩子在上面绘出灿烂的彩虹和美丽的图画是我们每个父母和教育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有时间就看看这本书吧。
李菁
2014.6.22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
文/时晓伟
摘 要:《教育的奇迹》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成功的背后除了父母的关怀和不离不弃之外,关键是教育在起作用。
关键词:积极的期望;机会;鼓励
鉴于本书的启发,我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教育应从三方面来考虑。
一、积极的期望
教师要相信学生,对学生有美好的期望,使学生也对自己产生期望。特别是班上一些调皮、经常闯祸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对他们有所期待,相信他们的本性是好的。只是需要我们去进行教育,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地改正。那他们以后一定会发展得更健康、更和善、更正直、更坚强。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他们,总会惊喜地发现,他们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他却非常爱好劳动,喜欢帮助班主任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可以做一些脏而累的事。如,无论刮风下雨每天为班级走廊拖地,无论多脏,对班级卫生角定时清理;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欢计算机,做的photoshop作品非常有新意。在学生身上存在着的闪光点就是我们给予他们期待最大的动力。和成人相比,目前班上学生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们不受束缚,无章可循,心理上很少受标准的约束,所以当我们班主任给学生传递的是积极的期待时,学生就会感受到,并按好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就会促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会加速其向坏的方向发展。
二、机会
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学生会越来越好,而不断体验到失败的学生则会越来越差。我班上有个学生性格比较冲动,以为解决与班上同学的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打架,结果吃了处分,但他学习成绩还可以。
有一次,电工教师要班主任推荐几名学生去从事电工电子的实践,作为备选人员去参加市级的竞赛。于是我就找到该同学并把我想找他去参加培训的想法跟他说了一下。他得知这一消息后,喜不自禁,同时流露出不自信的表情,说:“我真没想到,像我这种有处分的人,也能去参加培训。”我说:“你的处分该让它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要的是现在,是将来。这是个可以展示你能力的机会,同时可以用你良好的表现为你早日撤销处分增加筹码。”他听了深受感动。以后每次夜自修需要去实验室练习技能的时候,他总是很有礼貌地跟我先打个招呼再出去。在练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回到教室后他就会冥思苦想,想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想着放弃。这种情况下,我总是会鼓励他,让他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大胆地去问指导教师。通过他的周记,我能够感受到他思想上的进步。他清楚地认识到以前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那么的幼稚。现在他考虑问题越
来越全面,与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更重要的是,通过前段时间去参加市级技能大赛,虽然没有得奖,但他对自己是越来越有信心。
三、鼓励
教师既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的信心越来越足,行为也越来越自觉。班上有个学生期中考试数学考了49分,我鼓励他说:“数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科目,大家的基础都差不多。这次没考好不要紧,通过你以后的努力,争取期末考试能够在及格的基础上考得更好。”从这以后,他夜自修上总是能够把作业及时地做完,但有时候还是会有所松懈,而且一旦松懈,一时半会儿很难有心思做作业。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会鼓励他:“遇到作业上的问题要努力去解答,而不是想着怎么逃避掉。另外,你有你自己的优点,作业不会做也不会去抄其他同学的作业。你可以试着去把老师让大家记的课堂笔记拿出来先看懂了再去
做作业。”之后,有好几次夜自修的时候,全班学生都在冥思苦想数学作业的时候,他看着笔记二十几分钟就把作业做完了。当时我都不敢相信。所以,数学作业本发下来的时候,我会特意看看他做的作业正确率是多少。不出所料,基本上都是对的。只是个别题目因为不够细心而做错了。虽然还没有期末考试,但我相信该学生在数学考试上肯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学习上的鼓励,带动了劳动上的积极性。随着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我真担心该学生在打扫楼层公共平台的时候会有所松懈。但出乎意料的是,再冷的天气,他都会准时叫上班上其他同学去打扫,让我深受感动。
正是在积极的期待与鼓励下,使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渐渐走向了成功。对于涉足社会实践甚少的学生而言,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感受意义更加重大。作为学生,他们缺少困难和失败的挫折与磨炼,缺少从失败到成功的体验,也缺少足够的经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和心理
承受能力。失败和挫折往往使他们一蹶不振,失去前进的动力。大多数差生的出现就是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与动力,进而失去了学习兴趣。他们在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败后,缺乏自信,做任何事情都觉得没意思,更不敢去学生会锻炼与磨炼自己。如此恶性循环,形成一个“我是失败者”的心态。要促使这些学生重新振作起来,关键的一点,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的鼓励无疑会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会做人、做事与学习,成功的体验会让他们逐渐形成积极的心态,为以后踏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结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朱永新。教育的奇迹.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在《教育的奇迹》里读到一则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一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
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根据调查,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读完这个故事,我不由得掩卷而思: 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对此,我深有同感。记得去年刚接手二年级语文兼班主任,由于都是第一次,前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班级里男同学多,行为习惯相当差,常规管理乱。接手后,我及时地了解原来班级的状况,根据观察,迅速建立班级管理机制,对班级里有威信的同学委以重任。随着班干部的
走马上任,很快,同学们早读不再是教室外玩,而是拿出书,自觉朗读。作业收发,在组长的协助下,也非常有序,作业本丢失的情况再没发生。班级管理走上正轨,我轻松了不少。可班级里三村转来了五个学生,语文成绩排在末尾,还有施东东同学竟然自己的名字也会写错。第一单元一测试,他竟然不及格。每一天,他是最后一个交作业的。他不仅做作业拖拉,更麻烦的是上课不专心,下课贪玩。当我和他的家长联系时,他的父亲把他的语文书一扔,家长不愿管他。放弃吧?不行,得另想法子。终于,学校举行冬季运动会比赛,班级里田径项目没有人选,学生向我推荐:施东东跑步不错。在试跑之后发现,他是最佳人选。我觉得这是一个契机,让他展示自己的长处。我和他商量学习比赛两不误。果然,他上课专心多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运动会上,他也取得很好的成绩。在班会课上,我表扬了他,当同学们羡慕的眼光投向他时,他高兴极
了。后来,他对班级里的事非常热心。当然,语文成绩进步非常快。
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或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一次次地挫败孩子那颗稚嫩的心……
陶行知说,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材与否是人的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是人 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性,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在有意无意中,却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性,“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奇迹”!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增智、益志、怡情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
洮南市第二小学张美琳
本质上讲,阅读是自我建设与自我塑造的过程。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人身之躯譬如一座房子,生来都是毛坯房,通过阅读构建装修,灵魂居住期间才会润泽舒适。那么为什么阅读?自然而然地成为重要问题。
读了《中国教室的奇迹》中的幸福第四课“赴一场与好书的约会”之后,我也深深地有了感触。俞玉梅为了能让孩
子们爱上读书,精心设计了很多办法,如:打通生活与学习的“任督二脉”;让孩子明白,阅读是最美得人生姿态,告诉孩子“为什么阅读”;让攀比阅读之风席卷教室;带孩子与朝阳清风一起读书等。
书籍为人类插上改变命运的翅膀,阅读是获取智慧的最有效的途径。一个老师曾经问他的学生:“读书为了什么?”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最后只见一个同学站起来大声说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学生就是近代中国史上的传奇人物——周恩来,当年他还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
周恩来,一代总理的成长缘于读书,读书赋予了他知识,读书使他渊博,读书使他通晓古今,懂得了治国之道。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代诗人的成长缘于读书,读书让他豪情满怀,读书让他立志报国,读书让他感悟到百姓的疾苦,写下了千百首
感人肺腑的诗篇,成为受后人称颂的“诗史”。
一位位有志之士,一代代天之娇子,他们工作于不同的领域,成长于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读书。我无法保证读书便可以成为诗人,更无法保证能成为总理,但是我可以保证在书中每个人都可以收获许多原来没有的东西。
一本书,一本再普通不过的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从此伴着这个人快乐地成长着,我想大概这就是书的魔力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无数成功人士热爱读书的原因吧!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读书又怎么能进步呢?人之所以富有,首先应该是心灵的充实和纯洁,其次才是房子,车子和钱财。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第一位的是,公民的受教育程度,科技的创新能力和国家的竞争力,没有一个文盲众多的国家成为富强的国家。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浮躁到连书
都不愿意读,猖狂到视读书人为另类而不齿的地步,那这个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也离崩溃不远了!从主观上来看,功利化,世俗化思想的泛滥是读书人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某些人的眼里,哪些灰暗的书本中只有‘颜如玉’,或是‘黄金屋’。功利,世俗,浮躁化倾向日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者众,推杯换盏整天喝得头昏脑涨,天昏地暗者众,而坐下来踏踏实实读书学习充实自己者寥寥。
----军事专家张召忠说
我也认为:读书,不光是学校学生的事,每一位现代人都要读书。读书的目的可以各各不同,依我看来,无非三种目的:增智,益志,怡情。
如果我们是一棵树,那么书就是灿烂的阳光,如果我们是一只小鸟,那么书就是翱翔的翅膀??我想我们不必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但我们至少应该“为成长之健康而读书”,“为人生之辉煌而读书”!
第二篇:《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
让教育充满爱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乖巧懂事,聪明伶俐”这是老师所喜爱的学生。但是在我们的身边,那些所谓“不听话”、“愚笨”的孩子大有存在,我们该如何看待他们,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如何引导家长的教育模式,这才是我们值得深思的话题。
《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海伦·凯勒,一个因为一场高烧造成的盲哑聋的残疾人,尽管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和声响,但她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光明和动人的声响。她的成就是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但创造这个奇迹的,除了她天生具有的超人的智慧和本领外,还有他的恩师,他的父母。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沙利文老师50年如一日的谆谆教诲,投向海伦在铂金斯聋哑学校接受的特殊教育,投向海伦在剑桥女子中学和哈佛大学雷德克利夫学院所接受的正规教育,我们会发现这个奇迹的一半是海伦·凯勒的老师沙利文小结创造出来的,是她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
与其说生活的厄运助成功一臂之力,倒不如说是平凡的教育造就伟大的奇迹,是教育中所给与的尊重、爱心和关怀,是教育中所流露的耐心和信念创造了教育的奇迹。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去强迫孩子去成长。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如果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开发,去引导,就会发现,他们其实都是“天才”。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厚厚的书,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是活泼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养他们成人、成才,首先就要尊重他们,全面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家庭,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发自内心的去爱他们。尊重生命吧,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叶玉闰
第三篇:《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
本学期我阅读的是《教育的奇迹》这本书。这本书中,每一章的开头都讲述了一位名人儿童时期的故事,这些名人都是我们非常崇敬的,如牛顿、爱迪生、达尔文等。而他们在儿童时期却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等,被冠以了如: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却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教出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许多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能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
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而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这不是绝对,但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如果每一位父母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总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也许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是,他却非常爱好劳动,喜欢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的想象力去非常丰富;也许他的作业做得很糟糕,可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却很强。和成人相比,孩子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们不受束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心理上很少受概念的约束,因此,他们不可能去认真思索一个问题,注意力也不可能长久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这反而使孩子能够无拘无束地想他们所想。比如,孩子在绘画时,就常常任意地把天地间的东西进行无情地破坏或者重新组合。儿童任意的杜撰和能够驰骋活泼的意象,是孩子幻想的发源地,他们超出成人的想象,创
造出了令人惊异的场景。在孩子上身上其实有着异乎寻常的潜能,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如何去挖掘。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和父母能够带着常识的眼光去看待去孩子,总会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天才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好好地挖掘他和培养他了。书中一句话很好的概括了这部书中所要传达的一个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讲:“在孩子的培养问题上,首先一定要先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这样也能让他们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教育的奇迹》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平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孩子在上面绘出灿烂的彩虹和美丽的图画是我
们每个父母和教育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有时间就看看这本书吧。
第四篇: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
《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
文/时晓伟
摘 要:《教育的奇迹》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成功的背后除了父母的关怀和不离不弃之外,关键是教育在起作用。
关键词:积极的期望;机会;鼓励
鉴于本书的启发,我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教育应从三方面来考虑。
一、积极的期望
教师要相信学生,对学生有美好的期望,使学生也对自己产生期望。特别是班上一些调皮、经常闯祸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对他们有所期待,相信他们的本性是好的。只是需要我们去进行教育,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地改正。那他们以后一定会发展得更健康、更和善、更正直、更坚强。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他们,总会惊喜地发现,他们身上具有许多优点:他可能缺乏纪律观,但他却非常爱好劳动,喜欢帮助班主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可以做一些脏而累的事。如,无论刮风下雨每天为班级走廊拖地,无论多脏,对班级卫生角定时清理;也许他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欢计算机,做的photoshop作品非常有新意。在学生身上存在着的闪光点就是我们给予他们期待最大的动力。和成人相比,目前班上学生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们不受束缚,无章可循,心理上很少受标准的约束,所以当我们班主任给学生传递的是积极的期待时,学生就会感受到,并按好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就会促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则会加速其向坏的方向发展。
二、机会
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学生会越来越好,而不断体验到失败的学生则会越来越差。我班上有个学生性格比较冲动,以为解决与班上同学的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打架,结果吃了处分,但他学习成绩还可以。有一次,电工教师要班主任推荐几名学生去从事电工电子的实践,作为备选人员去参加市级的竞赛。于是我就找到该同学并把我想找他去参加培训的想法跟他说了一下。他得知这一消息后,喜不自禁,同时流露出不自信的表情,说:“我真没想到,像我这种有处分的人,也能去参加培训。”我说:“你的处分该让它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要的是现在,是将来。这是个可以展示你能力的机会,同时可以用你良好的表现为你早日撤销处分增加筹码。”他听了深受感动。以后每次夜自修需要去实验室练习技能的时候,他总是很有礼貌地跟我先打个招呼再出去。在练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回到教室后他就会冥思苦想,想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想着放弃。这种情况下,我总是会鼓励他,让他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大胆地去问指导教师。通过他的周记,我能够感受到他思想上的进步。他清楚地认识到以前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那么的幼稚。现在他考虑问题越来越全面,与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更重要的是,通过前段时间去参加市级技能大赛,虽然没有得奖,但他对自己是越来越有信心。
三、鼓励
教师既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的信心越来越足,行为也越来越自觉。班上有个学生期中考试数学考了49分,我鼓励他说:“数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科目,大家的基础都差不多。这次没考好不要紧,通过你以后的努力,争取期末考试能够在及格的基础上考得更好。”从这以后,他夜自修上总是能够把作业及时地做完,但有时候还是会有所松懈,而且一旦松懈,一时半会儿很难有心思做作业。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会鼓励他:“遇到作业上的问题要努力去解答,而不是想着怎么逃避掉。另外,你有你自己的优点,作业不会做也不会去抄其他同学的作业。你可以试着去把老师让大家记的课堂笔记拿出来先看懂了再去做作业。”之后,有好几次夜自修的时候,全班学生都在冥思苦想数学作业的时候,他看着笔记二十几分钟就把作业做完了。当时我都不敢相信。所以,数学作业本发下来的时候,我会特意看看他做的作业正确率是多少。不出所料,基本上都是对的。只是个别题目因为不够细心而做错了。虽然还没有期末考试,但我相信该学生在数学考试上肯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学习上的鼓励,带动了劳动上的积极性。随着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我真担心该学生在打扫楼层公共平台的时候会有所松懈。但出乎意料的是,再冷的天气,他都会准时叫上班上其他同学去打扫,让我深受感动。
正是在积极的期待与鼓励下,使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渐渐走向了成功。对于涉足社会实践甚少的学生而言,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感受意义更加重大。作为学生,他们缺少困难和失败的挫折与磨炼,缺少从失败到成功的体验,也缺少足够的经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失败和挫折往往使他们一蹶不振,失去前进的动力。大多数差生的出现就是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与动力,进而失去了学习兴趣。他们在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败后,缺乏自信,做任何事情都觉得没意思,更不敢去学生会锻炼与磨炼自己。如此恶性循环,形成一个“我是失败者”的心态。要促使这些学生重新振作起来,关键的一点,是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的鼓励无疑会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会做人、做事与学习,成功的体验会让他们逐渐形成积极的心态,为以后踏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结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朱永新。教育的奇迹[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作者单位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第五篇:《教育的奇迹》读书心得
《教育的奇迹》是一本关于学生教育的书籍。本书的序言部分便让我获益匪浅: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这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平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
在《教育的奇迹》里读到一则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一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根据调查,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 “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读完这个故事,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对此,我深有同感。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或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一次次地挫败孩子那颗稚嫩的心……
如何让孩子在上面绘出灿烂的彩虹和美丽的图画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有时间看看这部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