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茹茉莉《小猴子下山》评课稿
触摸那一抹淡淡的清香
茹茉莉,人如茉莉,课如茉莉,简简单单又扎扎实实。《小猴子下山》一课,就像一朵淡淡的茉莉花,给人以清新的美感。听了茹老师的课,我的确收获颇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收获一:目标细化,扎扎实实求发展。
《小猴子下山》一课是经典老课文,要抓的教学点非常多。茹老师首先和孩子一起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结合插图和动作表演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再结合板书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懂得: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整堂课目标明晰,大大缩短了教学路径,这就是高效的课堂。每堂课,我们真得要清楚地知道这堂课要教什么,怎么教,并用课堂效果和学生的收获来映照自己的教学。
收获二:策略多元,趣味盎然学知识。
低年级,形式大于内容,如何激发学生课堂的兴趣值得低段老师思考。简笔画、简单的道具、情景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等等,一切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会知识。茹老师讲座中《司马光砸缸》那幅图是司马光,引发学生的思辨和文本细读,令人印象深刻。茹老师《乌鸦喝水》中手指上套个乌鸦的卡片,就能吊起学生的兴趣,简简单单却富有实效。
收获三:以生为本,本本分分为学生。
整堂课听下来,所有的环节所有的问题都是基于学生的学情和发展。老师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顺学而导,简约而不简单。”我们撷取其中一个经典片段: 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收获三:用心去做,真心真意爱学生。
人生态度,成就教育那亩“方田”。茹老师年纪和我相仿,教学的功底和前瞻的教育思想令我折服。从她的讲座中,我深深感到:她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她把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自己深爱的教育事业和深爱的孩子们。在浮躁喧嚣的今天,这样的人,这样的精神弥足珍贵。教育,需要用心;教育,需要全身心投入;教育,需要淡泊名利,坚守自己的那方田。我想,茹茉莉老师就是当之无愧的好老师。
第二篇:茹茉莉《小猴子下山》实录
茹茉莉《小猴子下山》教学课堂实录
一、极富语文味的开场白
师:谢谢小朋友,茹老师刚刚在上面观察了一下,咱们小朋友特别文明,刚才这位老师在上面介绍的时候,你们的小眼睛都看的很专注,坐得那么有精神,真让我喜欢,知道我是谁吗?知道的小手举一下。
师:请你。
生:茹老师。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上面写的。
师:上面写着这三个字你都认识,我觉得真佩服你,因为茹老师知道这三个字是到了二年级为止,都是没有学过的,你是怎么知道这三个字的。
生:老师介绍的。
师:你是听见老师的介绍,然后看上面知道是茹茉莉的。有没有不同的方法知道是茹茉莉的?
生:茹下面有一个茹,茉下面有一个末,莉下面也是利。
师:哎哟,文明掌声送给他,真了不起哎,真善于观察,我的名字有趣吧,这位男孩子介绍说,你看哦,这三个字都是草字头,把这三个字都去掉,还是读作如末利。像这样的字啊,在我们汉字里面有很多,叫做形声字,那你猜猜下面三个都知道叫如末利,那这草字头呢,和什么有关呢?我想应该听说过茉莉吧。
生:茉莉花和植物有关。
师:说的更好了,茉莉是一种花,也是一种植物和花花草草有关。知道茉莉花吗?
生:知道。
师:见过吗?
生:见过。
没有见过。
师:有的见过,有的没见过,但是都知道,说明这茉莉花挺有名的,比我可有名多了,有一首歌就是专门唱茉莉花的,知不知道?
生:知道。
师:会不会?
生:不会。
师:我来哼几句,想不想听?
生:想。
师:这可是中国,很有名的一首曲子啊,知道2008年奥运会吧,播放了无数次这首歌,我哼了几句,今天嗓子不好,可能唱的不好听,你们掌声鼓励一下,谢谢。
“啦,啦„„”
师:听到过吗?
生:听到过。
师:我都已经介绍我自己了,你们来介绍一下,你们是谁啊,来自四面学校,哪个班级,叫什么名字,今天啊,老师带着话筒讲话,和平时很不一样吧,咱们要学会适应哦噢,来,谁想用这个话筒试试,想我们介绍一下,哪一位,最喜欢勇敢的小朋友。恩,一位了,你们不想和我交朋友啊,又多起来了,来,请你来。
生:我叫„„。
师:哇,三年级都来了,我相信你表现的特别棒,我们拿话筒的时候稍微拿远一些。
师:来。
生:我叫„„。
师:恩,难怪这两个孩子长都特别高一点。
生:我叫„„。
师:噢,大部分来自二年级,我们来介绍自己的时候,可以一些特别的。让别人记住你,想特别喜欢什么,特别能干什么?
生:我叫„„我的爱好是打篮球。
师:恩,是一个运动健将,真好,你爸爸妈妈给你起名字的时候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对吧,很好记的一个名字。还有吗,这别的女孩子。
生:我叫„„,来自大洋学校,三年级二班的学生。
师:恩,介绍的越来越好,把年龄也介绍了,好,咱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二、复习旧知,读题导入
师:开始。
师:上课。
生:起立。
生:老师好。
师:小朋友好。
师:今天大部分是来自二年级的,还有一部分来自三年级,那我想这篇课文,肯定是难不倒你们了,都知道学什么了吧。
生:小猴子小山。
师:那我写一写。
师师书写“小”。
师:这个简单,下面一个猴子啊,别说你是三年级哦,我估计还有人会写错。请你伸出手来,跟着我一起写,猴是动物,所以它是“反犬旁”中间是个单人旁,右边咱们一笔一笔来,横折,横,撇,横,横,撇,点。
(出示课题)
师:它的名字,读的好听一点,读的活泼可爱一点,开始。
生:小猴子。
师:要是读的快一些就更好了。小猴子。
生:小猴子。
师:这个轻声啊,要读的轻而快“子”,小猴子。
生:小猴子。
师:恩,好多了。这个题目是---------
生:小猴子下山。
师:发现我们小朋友很聪明,刚才一提醒,小猴子题目也能读的很好了,要是这样稍快点,就更好听了来。
生:小猴子下山。
三、梳理脉络,循疑读书
师:这个故事你们都知道吧,有没有不知道的?哎,竟然都知道,很多小朋友就听过了吧,那我们下面这个游戏啊,肯定难不倒你们了。
师:看看哦,故事都知道了吧,那咱们就来做游戏,等一下,电脑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图片,那些图片画得都是故事中有的。有,我们就有这个手势,对。如果没有我们就打一下××,很简单,你们都知道做什么。
师:小猴子下山中,“有小猴子吗?”马上就会玩了。有它爱吃的香蕉吗?哦,反应快起来了,桃子,真不错,兔子还吃胡萝卜呢,西瓜呢,苹果呢,玉米看来你们读的都很好,爱我们都知道了,故事的主角是。
生:小猴子。
师:而这些就是他路上看到的好东西,你看哦,小猴子下山来了,它看见了这些好东西,我们读读它们的名字。
生:玉米。
师:这个简单。
生:西瓜,兔子。
师:小猴子看见什么好东西了呢,茹老师,先检查一下,故事都会了是吧。我们复习一篇这个故事,我请几个小朋友直接读这个故事,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在思考,好不好,来,谁第一位,我喜欢手举得高高的。这位是好孩子,看看大屏幕。
生:朗读语段。
师:我很喜欢你,第一个把手举的高高的,对着话筒读的非常很认真。你们有什么意见吗?它那个“扛”读成kang,扛读的不好。
师:这个字我们没有学过,一起读,“扛着往前走”女生读,男生读,个别读,一个字一个字读,扛,扛着,哎,好起来了,我们一起来“扛着往前走”
师:还有需要提什么意见吗?
生“那个”来“字没有读出来。
师:哦,你真会听哦,小猴子下山来,一起读。
生:小猴子下山。
师:还有一个字,请你说,“走“读成zhou。他这里其实是读对的,只是你的要求比较高。
师: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我们把它读做jie,刚才这个小女孩读成了jie,结果的时候读结,结束,结果读做jie,玉米杆上长的时候读jie,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生:玉米结得有大有多。
师:好,接下去谁来啊。
生:阅读语段。
师:太好听了,不仅声音好听,而且每一个字都读的很准确,表扬你,谁接着来。
生:阅读课文。
师:请你。
生:阅读课文语段。
师:恩,非常好,没有词读错,真棒。
师:接着来。
阅读语段
师:也非常好,最后一个咱们就一起来。
全班读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帮忙,把小猴子下山遇到的东西放到路线图里面。这个男孩子,我们认真看哦,看它和你说的和你想的是不是不一样哦。
生:„„。
师:我们给他拍拍手,谢谢你。你看,小猴子下山,先到了一块玉米地里,接着来到。
生:桃树下。
师:然后来到一片。
生:西瓜地里。
师:最后看到一只。
生:小兔子。
师:小猴子一路上满脸都是笑容,为什么啊,因为它看到的都是好东西,咱们的故事写的可有意思了。
师:小猴子掰开玉米,然后扛着玉米回家,掰开,扛着,我们把它叫做动作的词语,从它的动作词语可以看出它是好东西。有哪些词语还看出玉米是好东西呢?
生:还有玉米结的又大又多。
师:找的很好,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的结字在读一遍。
生: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师:这个桃子呢?
生:桃子又大又红。
师:又找到一个,真不错,大家一起读。
生:又大又红。
师:这位女孩你再说说。
生:又大又圆。
师:真棒!还有关于动作的词语吗?
生:又蹦又跳。
师:把又蹦又跳改了改,改成了又蹦又跳,真好,还有吗?
生:又活泼有可爱。
师:大家跟着他一起念,还有吗?这从兔子活泼可爱里说的?
生:有白有胖。
师:哦哟,这是说小兔子的样子,真聪明,咱们一起说。
师:嘿,像这样的词语就叫做好词语,好词语呢,我们就把他记下来,哎真聪明,马上就拿铅笔,我们可以怎么样好词语记下来呢,老师建议你们啊,想老师这样,这里有很多图画,就把这些写在图画下面,这是画着桃子,我们就选择哪个词语啊。看老师写一遍,又大又红,聪明了,你看老师写这里没有田子格,更要大小均匀,又大又红,你看些后面的写的时候对照前面的字,增压缸就不会一大一小了,玉米没有,我们就把它写到第一自然段的旁边,好,现在就看看大家,看谁写的又快又好。
师:这排小朋友姿势特别好,把好词语写到了图片下面,又大又圆写到哪里,又蹦又跳写到那里,写字很漂亮,你学过书法吗?等一下,展示给别的小朋友看一看,写好的小朋友,可以读一读,也可以用好词语说一句话,不能光做着等别人哦,用这些词语说说话。你的字写的真漂亮,不仅要写好,还要注意速度。
师:师师展示作业并评价。
师:小猴子一路上有那么多的好东西,我们看着图片在说一遍。这里有一副插图没有,小朋友们一别听一边静静的想象,你会给他怎样的插图。
师师跟着音乐,朗诵课文内容。
师:你会给他一幅怎么样的插图呢?把你想象的图和你同桌交流交流。他要是说不好就表扬表扬他,你觉得说的不对的地方,就给他提提意见。同桌相互说。我说给你听,你说给我听。你看,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
生:有玉米,有小猴子。
师:嗯,有玉米,有小猴子,如果能说出怎么样的玉米,怎样的小猴子就更好了,会吗?
生:又大又红的玉米。
师:小猴子呢。
生:可爱的小猴子。
师:我们能不能说小猴子动作之类的?
生:小猴子直流口水。
师:哦,小猴子不仅蹦三尺高,还有直流口水,看来小猴子特别喜欢这玉米,还有不一样的吗?都差不多的啊,茹老师可是特别喜欢画画呢,我呢这里少一度插图,也想给它配一幅图,你看这是我画的玉米,不太好,但是我觉得我画出了又大又多,是吧,我觉得最难画的是小猴子高兴!
展示图片
师:如果请你选一幅,你会选哪一幅小猴子呢?一般画插图要和课文相配。
生:掰玉米这幅。
师:看老师口型bai,bai这是字真有趣,两只手掰开玉米,然后掰玉米给分开了。
师:你是这样想的?你呢?
生:掰是左中右结构,有两只手在分东西。
师:哎哟,说的更好了,掰玉米力气大的人够了。来,要是给你个桔子,想象把一个桔子掰开行吗?拿出一只手,就掰开了,你怎么记住得两手一分,就是掰,两手一分就是掰,刚才女孩。子说的正确,还是挺有道理的,其他的动物行吗?你觉得第3副行?
生:因为玉米很重,可以放在肩上扛着走,这个字,比较难哦,刚才就有小朋友读错,咱们在来认一认。“扛”这边小朋友读。这个扛是玉米重,小猴子扛着走吗?怎么样的大象扛着走比较好啊?
生:长长的东西扛着走比较好啊。
师:对,看来这小猴子还挺聪明的。
播放图片
师:掰玉米,扛着走,多高兴啊,咱们也配上音乐高高兴兴的来读一读
生:学生齐读。
师:要是读的速度更快点就更好了。
师: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先掰开玉米,扛起像这样的词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小猴子来到这些地方。
第三篇:小猴子下山 评课(范文模版)
小猴子下山
陈晓艳老师教授的小猴子下山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补充阅读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从课堂看,陈老师的教态亲切,对学生充满耐心与爱心,自觉做好课堂组织者,学习引领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体现了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特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语文新课标中关于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她利用课文排比式的段落格式指导学生找重音词练习朗读,再利用重音词和”先去哪儿,再去哪儿,看见了什么,怎么做的”指导学生说话。再从小猴子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事要专一的道理。
二,兴趣激发,低年级的学习兴趣不是内发的,而是需要外界刺激激发,陈老师的激趣主要体现在:1,在上课伊始就用猜谜语的方式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再以话题”小猴子喜欢在山里,,”让学生自由交流,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在这种自由开放的环境下,学生对老师没有了芥蒂,对同学有了亲近的欲望,自然地融入课堂中。2,老师的鼓励与表扬很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陈老师在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后都会有正面的肯定与表扬,给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3,低年级孩子是好动且活泼的,不可能一动不动地坚持四十分钟,陈老师在每一段的指导朗读后,都加入一个配动作读的环节,让学生有个活动放松的过程,并且在动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陈老师的课件及板书简洁明了,色彩艳丽,都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利于学生的理解。三,学习方法的指导,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只能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渗透。陈老师的这堂课注意了三个方面的方法指导:1,读的方法,即抓住重点词来重读,从指导学生找重音词到学生独立找重音词,从扶到放,让学生学会处理朗读。同时陈老师采用了多种读的方式,有自读,有齐读,有个别读,有配动作读。2,看图说话的方法,课文是个很好的看图说话的范本,陈老师利用课文,提取出”小猴子走到哪儿,看到什么,怎么做的”的句式,让学生逐渐从学课文说到独立看图说话,遵循从简到繁的原则,先一幅一幅地说,到最后五幅插图同时出现串讲故事,给学生学习的模板及发展的空间。3,识字方法的积累,陈老师让学生发现提手旁,足字旁,月字旁与什么有关,教给学生归类识字的方法。
四,习惯的渗透与培养,陈老师的习惯培养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细节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首先,老师的动作纠正,暗示,提醒学生坐姿端正,举手姿势,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暗示引导。同时发现并表扬课题习惯好的学生,给学生正面的肯定与榜样。其次,老师注意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动笔习惯渗透,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环节四和十四,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五,教师的点评及时又中肯。整堂课上老师的评价非常多,有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有对为人处事的评价,在环节四,六,八,二十,二十二等有非常多的评价。
从整体上看,这堂课很成功,学生跟着老师学读,学观察顺序,学看图说话,学习养成好习惯,学习做人,学习做事。但同时也反映出教师自身的几个问题:1,山的笔顺应先写中竖,再写竖折,最后写竖。教师错误的示范将影响孩子一生。2,在环节一,教师应先提醒学生边看书边听故事,并相应提出问题,就可以避免出现东张西望的情况。3,在环节十里,教师可以只出示图,让学生说图后再出示课文,就能避免学生照课文念的情况。4,教师找的重音词应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而非一块一棵一片一个。
第四篇:小猴子下山 评课
《小猴子下山》评课
今天听了三位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活动中,我主要集中听了陈老师的课,现在就来谈谈我的点滴看法:
1、目标细化,扎扎实实求发展。
《小猴子下山》一课是经典老课文,要抓的教学点非常多。陈老师首先和孩子一起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拓展运用。结合认读和动作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再结合板书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懂得: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整堂课目标明晰,大大缩短了教学路径,这就是高效的课堂。
2、策略多元,趣味盎然学知识。
低年级,形式大于内容,如何激发学生课堂的兴趣值得低段老师思考。简笔画、简单的道具、情景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等等,一切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会知识。陈老师在课中运用了媒体和图片,就吊起学生的兴趣,简简单单却富有实效。
3、以生为本。
整堂课听下来,所有的环节所有的问题都是基于学生的学情和发展。老师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顺学而导,简约而不简单。”我们撷取其中一个经典片段:老师出示板贴画,让学生复述故事,并把这些贴画排序。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能力和知识,效果非常好,我觉得是本课的亮点之处。
最后,每位教师都要用心去做,真心真意爱学生。低段的课堂就应该这样活,学生才会有兴趣学。
第五篇:《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2)
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
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
学习“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
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
“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
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
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
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
蹦: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
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
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
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
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
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平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
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
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
(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
“又~又~”式词语。
(1)
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
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
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
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
(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
(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
(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
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
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
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
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