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与式课堂教学反思
参与式课堂教学个案调查分析
参与式教学是近几年倡导的一种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新型的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的实运用情况逐步成为评价课堂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参与式教学作为现代教学一个新型的基本理念,经过多年的推广使用,在一些地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特别是作为民族文化传统比较浓的民族地区,困难更大。因此,进一步了解参与式在教学中运用的实际情况,为克服推广与使用中的困难,找出新的途径和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州东乡自治县汪集小学为个案,试图寻找出具有代表性和共同性的问题,加以剖析,追溯产生的主要原因,最终旨在将参与式教学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案例为中介,转化为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
本调查的主要内容指向教师在参与式课堂教学行为中的“教学组织行为”部分。我们把它具体细化。为六个观察要素:教学的计划性、课堂氛围、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参与式教学组织形式的采用以及课堂序)的维持。
我们在该学校选取二年级、三年级、五年级三个班级的两名语文教师和一名数学教师在三节课中的课堂教学组织行为,并进行了随机个案调查,试图以教师随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为考察对象,利用现场观察法、教师访谈法、录像分析法等方法,从上述六个要素上加以考察、分析。
细节分析
一、教学的计划性
本次调查的三个班级,有两个班级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如,五年级数学课教师出示两道例题后,让同学们以“开火车”的方式说:“我要参与学习”,并以此分组,分组时间用去六分钟,然后讨论题目中的实际问题,再进行分组汇报,又用去时间八分钟,最终导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可以发现,教师在课前并没有很好地设计时间,因此,使教学任务没能按时完成。课后教师对此的看法是“课前设计教案时,通常也设计时问,但不是很严格⋯‘参与式教学就是这样,没法完成教学任务”。对教学来说,备课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常新的话题。备课是体现教学预设性、保证教学生成性的重要性和手段,参与式教学不是不要设计教学时间安排,而是强调教师不能死搬硬套教案,要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灵活处理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和新的课程资源,形成合理的课堂结构。
二、课堂教学氛围
在参与式教学理念中,课堂教学气氛的“应然”应该是师生积极地相互配合,双向互动,保持课堂中活泼、自由、思维活跃的状态。创设这种气氛的“原动力”在于教师对学生应该具有积极的期望、平等的态度;在教学“技术”上应该使用生动投入的语言和行动、灵活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教具;同时,教师在课堂内外应及时、积极地对学生的学习性评价给予合乎时宜的反馈性评价(即鼓励行为)。
我们可以分析一个二年级语文课的教学片段。教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学生甲:七个
教师:是七个吗?看来你没有好 好读课文,还有谁知道? 学生乙:六个 教师:对,大家鼓掌!上面的片段可以启示我们思考:
1.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没有建立。教师用很单调的语言提问,用生硬的话语批评学生“没有好好读课文”,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教师不信任学生,学生的情感受到伤害,因此,要想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就很难了。
2.课堂中的教师试图用集体鼓掌的形式对学生乙的回答进行鼓励,但是这种形势下,鼓掌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情不由衷,甚至是无奈的应付。这种流于形式的鼓励根本不能鼓 励学生,更加不能以此来建立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
3.学生的思维也没有得到启发。师生之间的对话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更是思与思的碰撞。而当学生甲回答不对时,教师就急于表态,把学生看作“待填的鸭”,一切以教为中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尊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手段少、旧的问题。我们发现,教师言语指导、板书、卡片、问答仍是主要手段,而缺乏更多的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5.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虽然用了参与式,但是由于教师缺乏对这种教学形式使用的条件分析、过程有效指导和对结果的适当评价反馈,造成形式重于内容的情况,没有在课堂教学 中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6.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情绪的控制,而很少甚至忽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投入情况,很少去调动这些因素。
三、学生主体性的激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主要包括: 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和动机。注意力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前提,学习兴趣与动机则是维持和调节注意力投入程度的关键。三者关系密切,相互配合,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延续和提高学习过程的效率。学生主体性的激发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主动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靠教师外在的纯技术手段,从形式和表面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在我们所观察到的课堂中,教师主要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具,分组讨论等方法,旨花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好奇、自我进取心没有被真正调动,甚至没
有得到关注,故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动机。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主动而没有学生的主动,只有教师的主导而没有学生的主体,只有教师的独自而没有学生的对话,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束缚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形成只有一种声音的单调而枯燥的课堂。
四、参与式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 看以下两个课堂场景: 场景1(二年级语文课)全班有38名学生,分为四组,每组九到十人,小组讨论两次,但大多
数学生没有参与,只是呆呆的坐着。
场景2(五年级数学课)8:1o_-8:38集体教学,关于工作量与时间效率的关系。8:38—8:42分小组 8:42—8:50分小组讨论,8:5o_-8:55回答问题
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教师采用参与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行式,但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本身没有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合作目标乃至激励措施,仅是提出了教学内容方面的要求,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合作学习动机而影响学习效果。另外,有的问题并没有启发性或者超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范畴,如:五年级数学中关于工作量与时间效率的关系问题,教师给出的问题很泛,学生很难讨论起来,使参与式教学 流于形式。
为什么一种在其他地方经过检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这所学校却流于形式呢?我们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主要是一些教师对参与式教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存在偏颇,在技术上
也缺乏必要的准备,进而对纯讲授式教学形式恋恋不舍。所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采用
主要以教师的教学要求为转移依据,很少有学生自主的合作学习、个体学习活动。从上述两个教学实录片断和教师访谈片断都同时能反应上述观点。
由上述三种现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时,关注课堂活动形式甚于对实际教学作用的关注。事实上,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活跃,还无法保证学生获 得全面的发展。
五、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
我们这里所关注的课堂纪律主要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规则和活动的秩序。
课堂实录片断
1.教师是课堂纪律的制定者和主要维持者,学生很少获得参与制定和维持的“特权”。
(1)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工程问题。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精彩的马戏,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用大
白纸出示几个问题)。
(3)师:是七个吗?看来你没有好好读课文,还有谁知道? 点评(1)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教师来定。(2)语文学习的环节完全由教师 包办,即先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知识。
(3)遇到不能顺利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主动提出换个学生—— 提出开展教学活动的补充规则。
从上述三个实录片断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教师是主动者,主动提出和维持课堂教学活动规则,学生是执行者,很少乃至没有机会参与教学管理规则的制定,更没有维持和评判规则执行情况的“权力”,课堂纪律(课堂
活动规则、秩序)成为教师开展认知性学习目标达成活动的“红绿灯”,并没有成为学生自己操纵“学习之舟”的“方向舵”。
2.课堂纪律的维持行为常发生在教师发现学生听课注意力、兴趣和学习动机水平低下的时候。
课堂实录片断
(1)师:(刚开始上课时)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三年级《揠苗助长》)(2)师:他看到庄稼不长,心情怎样?他想了什么办法?(停顿一下)(提醒学生)心里想,轻一点。(同上)(这节课没用参与式教学)点评
(1)刚上课时,用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刚开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用来创设良好的上课秩序。(2)此时由于学生读句子声音较大,容易分散注意力,故教师提出要求读得轻一点甚至不出声“心里想”,以维持学生思考的行为。除上述情况之外,教师通过教学行为的课前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体态语言(如眼神、巡回行为、敲击桌面)等行为暗示学生遵守课堂教学纪律。
结论与反思
从实际调查和分析来看,“平等参与⋯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参与式教学先进理念尚未在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主动、自然地体现。教师能说出一些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但是没有在自己日常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同步体现出来。教学理念和课堂实践行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落差。这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还处于传统的教学状态: 以课本内容为中心、以认知目标学习为中心、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即以课本为中心、以认知性知识学习为目标、以教师预设教案的完成为依据。很少联系学生周围鲜活的社会生活,很少关心学生认知、情感与实践活动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很少关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熟练的课堂教学技能。这主要体现在语言的使用、教具的使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的控制和课堂纪律的管理等方面。但是如何使得这些课堂教学技能体现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价值观还有一个学习与改进的过程。
本调查的启示
1.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只依靠先进观念的灌输和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对教师进行把先进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的中介技术的研究与培训。2.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要把真正发展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作为培训的唯一标准。
3.优化基层学校教师的教学环境,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工具、教学手段。(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参考200519/25
第二篇:参与式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参与式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古城中学 任鹏昌
这次活动时间虽短,但我的感触很深。纵观这节课,我认为老师把课堂真正地给学生,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结合这次活动中的启示,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想谈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点肤浅的认识 “知行结合”。
知,即课改中的思想认识;行,即课改中的实践活动。我们要有下决心搞课改的认识,要坚信唯有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方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今,靠拼时间、搞题海战术已然行不通,这些道理谁都懂。现实教学活动中,我们确实有不少老师注意到这一点,正在为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而探索着、实践着,做到“知行结合”;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还有部分老师嘴里喊着“课堂教学改革”,喊着“教学案一体化”,喊着“高效课堂”,而行动上疏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课堂效率低下,课后加班加点,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只顾所谓的眼前利益,而不顾学生的长远发展。
本学期,我校教学处统一了教学案一体化的格式。刚开始,曾有一些语文老师认为这种格式只适用于理科的教学,不适合语文学科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语文学科课堂的教学恰恰需要“自主学习”这一前奏,只不过我们老师更加要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引导学生怎样“自主学习”;若这项工作做好了,那么我们的“探究活动”就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我在讲鲁迅的《社戏》一文时,花了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他们分别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这个问题展开自主学习,效果良好,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析了小说人物形象,梳理了故事情节,掌握了小说主题。在没有更好的励才课堂教学模式之前,我愿与各位语文老师一起静下心来,做到“知行结合”,一起为学期初学校统一设定的“教学案一体化”模式而努力尝试、努力实践、努力改进!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
庙山九年制学校
侯旭峰
在新课改中如何按照新课程基本理念改革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所有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目的是使每个有着不同背景、个性、知识经验和智能类型的人都能有效参与。因此,参与式教学力求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调动参与者平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能力,在参与中掌握方法,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新的价值观。
一、实施参与式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1、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是学生被动参与多主动参与少,首先是由于教师教育观念上不相信学生所致。认为学生没有能力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是白板一块,于是教学中就不敢放手。备课时凭想象准备,并依此设计去讲授,让学生跟着自己走,对学生提出的建议不理睬,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加以禁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带而过,等等,这样,学生就不可能主动参与进来,甚至会打击其参与的积极性和欲望。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由于心理成长的原因,其参与度会更为下降。结果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由于学生是被动参与和接受,学生的发展是有限的。所以,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首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 已有发展水平,从他们的兴趣和意愿出发,这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教学中,学生不能主动参与的原因还在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结构的单调呆板,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我们就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转变教育思想,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基点和前提。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的被动学习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变,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于当“当局外人”,学习的主体性就渐渐丧失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转变思想观念外,还需要研究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有效的途径。
②、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讲究教学民主,营造和谐、愉悦、共振的心理氛围,形成一种支持型、保持型的环境,让学生在充满了情感、关怀、支持和鼓励之类的理想氛围中学习,学生才能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
③、老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例如,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这个结论时,有的学生就问老师,提出为什么“不等于0”,还有的学生认为“0÷0=0”,这一问题教材没安排,也不需要学生知道,可是学生提出了,很有价值。
④、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和自主决定的余地。在教学目标限定的 范围内,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多种参与机会和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选择中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在主动参与中学会选择、学会负责。再如,学生提出了关于“0÷0”的问题后,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想,结果一部分学生仍然用“0和谁相乘得0”的方法思考,结果发现“0÷0”的商有很多。另一部分学生也用“0和谁相乘得1、2、3、4……”的方法思考,结果发现没有商。于是教师引导总结出“0不能做除数原因”,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⑤、采用鼓励性评价。凡学生的参与行为无论效果如何都应首先给予肯定性评价,使学生感受到参与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以改变学生消极的自我概念,增强参与的信心和主动性。
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它是学习主动参与的基本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3、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学活动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与学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伴而随。学生参与教学,就是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各个环节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1)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提出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师生共同制定出学习目标,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每个学生都朝着自己制定的目标努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让学生参与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引导学生找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教材和教学要求,培养他们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
(3)让学生参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一是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探求方法,二是提倡在充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探求学法。
(4)让学生参与板书的练习设计。当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时,他们会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抓住教师引导的线索板书或补充板书内容;他们也会在课堂分层练习中依自己获取知识的不同层次,设计出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不少同学的设计很有创见。
4、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序活动,为保证其有序发展,学生参与其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比如如何与教师的引导辅导配合好,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如何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如何在合作学习中与组内同学沟通、交流,如何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如何抓住其发言要点,明了其见解,发现其不足不当之处,如何使自己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协调起来,等等。学生的参与能力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来形成,另一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会参与、善于参与、人人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如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要借助教具渗透操作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操作时要充分展开,层次分明,要点突出,表象清晰。如在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时,设计以下几个环节:①把组内搜集到的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进行分类,并叙述分类理由。②拿出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的特征。③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方体的所有特征。④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小棒做棱,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的发展。所以说教给了学生参与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参与氛围。
兴趣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欧洲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德可乐利把乐趣作为其教学法的中心,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杜威把兴趣作为儿童成长的“指示器”。可见兴趣对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发生于学生的内在需要,而不是外在的“强迫”。教师要营造课堂气氛,诱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激发其学习兴趣,把课堂变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乐园,如精心设计新授课指导语,巧设问题、制造学习障碍、强化操作环节、创设情境、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发掘和运用人体无声语言等,都可以为学生营造参与的氛围。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出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在黑板上写出了“2,20,200”,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将这三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学生兴趣高涨,通过议论,有的说:“分别加上元、角、分,可得2元=20角=200分。”有的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2米=20分米=200 厘米。”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此时教师又顺势提出:“谁能使用小数点,但必须用同一单位名称把上面的三个数用等号连起来?”顿时全班学生怀着好奇的心理沉浸在思索中。最终发现2元=2.0元=2.00元;2米=2.0米=2.00米……老师接着说:“像2、2.0、2.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为什么?”这样为学生创设了情境,营造了氛围,启动了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中,参与意识被不断激发,学生敢说、大声说、人人说,教学效果显著。
6、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同时注意分层参与。
参与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是教育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和目的。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创设恰当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不漏掉任何一个学生。但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学习速度有快有慢,这就要求教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分层对待,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在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层次性,使全体学生参与学习。例如课堂提问教师就可以分几个层次,较难的题目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一般的题目让普通学生回答,容易的题目让能力差的孩学生回答,也可以让他们把别人的回答重复一遍。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同程度上的提高。
7、教师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一员,除了宏观上处于主导地位外,他和学生应是平等的。他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自由地选择问题、设计方案、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给学生以启发、诱导,给学生以平等和认同感,缩短 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学生就会由衷地展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积极大胆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参与活动要切忌简单地作出“对”“错”“好”“坏”的判断和评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实现参与式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途径
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最终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会用。根据我教学的体会,我认为为教师要把握好“吃”、“用”、“看”三个字。
1、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吃准学生: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准备中,教师不妨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②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③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学习起点。二是吃准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如何“吃”透教材、读懂教材?具体到一节课,我觉得教师要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研读教材: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做到“五读俱全”,即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每一道习题,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如何把握目标?首先,目标的定位要准,要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以及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第二,目标定位要全,既要有知识技能的目标,又应有发展性的目标。教师着重要搞清哪些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面可作“淡化处理”,只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稍作点拨即可。
2、用。一是用好教材: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
用好,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
用活,体现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用活教材,就是以教材作为原型和范例,在依托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
用实,就是使教材更加切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二是用好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实现。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前处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讲 授方法,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②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的体验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原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的机会,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是多角度地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出恰当的激励评价,给学生以自信,使他们获得满足感。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更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成功的良好体验为学生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的潜能的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看。一是看教学的总体效果。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的发言、讨论等活动、查看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课堂检测等手段,了解学生在本堂课或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然后与既定的教学目标对照,以确定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如有差距,应该找到原因,然后针对问题,进行补缺。
二是看学生个体的进步情况。不同的学生,因为基础条件、思维习惯等各方面原因,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但教师关键要看学生个体是否有进步,即通过本堂课或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个体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没有提高,提高的程度如何。如果确实有学生没有取得进步或进步很小,教师可以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适当的时机进行个体辅导、补差。这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研究者,在课堂教学中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自主探索学习的空间。一年来,我校在小学数学学科中,进行了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刚开始实施参与式课堂教学时,孙校长参照最前沿的教育理论与信息,为我们实验班拟定了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即:走进生活、初步了解——组内交流、初步展示——深入文本、了解内涵——系统反馈、重复出现。经过课堂实践探索,目前已初步构建了教学模式。即:疑(问题)——读(自学)——研(交流)——说(展示)——做(练习)五个环节。
模式依据:
1、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以学为主,先学后教、训练能力,符合新课改要求。
3、互动交流是课堂的本质。
模式的界定及程序:
1、自学:方式包括A:学生课前预习。B:学生课堂自学。载体:数学预习卡(可以利用小黑板)。目的:A:为新知识教学做铺垫。B:解决最基本的概念等问题。C:达到对新知识的较整体的感知。D:为下面的交流、展示探究做好知识铺垫。
2、交流:方式包括:生生、师生交流,全班交流。内容: A:前面自学基础上不会的、学生解决不了的。B:教师预设的探究题目,师生共同解决或学生自行探究解决。C:教师精讲点拨。
3、展示:选择接受能力快的同学展示解题思路,教师进行点拨。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4、练习:贯彻当堂达标的原则,形式多样。针对本节课目标,可以巩固训练,可以拓展延伸。师生在训练之前要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点拨方法。训练完成后要进行反馈。
总之,参与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富有人情味的、充满创造气氛的新型学习方式,深受师生喜欢,它拉近师生情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学习,大胆实践参与式教学法,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第四篇:初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探究
高效课堂研讨材料
初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探究
校尉中学
张文永
素质教育呼唤以学生为本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探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以实现高效课堂学习。下面是本人在初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中的尝试探究:
一、关于参与式教学的经验
参与式教学法是学生的自我激励与老师的激励关系的互动。学生的自我激励与老师的激励的关系是:①当老师的激励强而学生的自我激励弱时,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把学习只看作是老师激励的推动。②当老师的激励弱而学生的自我激励强时,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有意义和有挑战性。③当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老师的激励均弱时,教学变得索然无味,缺乏积极性。④当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老师的激励均强时,教学变得引人入胜颇具诱惑力。
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自我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由于自我激励来自学习的趣味、意义和挑战性,学生便能克服困难,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知足感。
在参与式教学法中,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并不断加强。也会自然带动学生的自我激励的加强,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显著提高。
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根据自己的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势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把知识化为能力。
二、参与式教学的主要形式及效果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参与”环境。学生学习本来就应当是个能动的过程,可是长期以来,旧的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都使得学生学习很被动。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新知识。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有效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的确,自己发现的东西印象最深刻,也最易弄懂其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那种担心学生少学了点什么,忽视了某一点而不厌其烦地讲或重复的教法是难以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就应该改变以往的那种“一种脸、一张嘴、一个调、一支笔”的旧的呆板教学模式。要精心的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练法;教师由过去的“讲演者”变为“表演者”,学生由以前的“听众”转为“发言人”,教师成了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手。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参与意识极浓的氛围中情绪高涨,自己吸收消化知识,运用自如,不是能很有效的增强记忆力吗?师生双方不是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我们作老师的又何苦唾沫飞溅、苦口哑嗓的一堂课“填鸭”呢?为什么不做个可爱的导演去组织引导学生自己活动呢?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从容参与。在课堂45分钟内,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那么就要切切实实的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缩下来,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有了这样一个活动的空间,不能只流于形式,还要注重效果。一般地说,一堂课上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应当占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保证学生能从容参与。
3、营造和谐的氛围,促使主动参与。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形式多样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2)运用激励机制,创设自信的课堂氛围。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创造自信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3)加强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极大的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都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从而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
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课堂讨论。一位大文豪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所以课堂讨论能极大地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日常教学中,我往往是准备一些材料或提出一些热点问题,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有四人为一组的讨论或六人为一组的讨论,遇到焦点问题还可以进行辩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例如,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所在”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山,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等等。对于这些同学的回答和讨论,既要适当肯定,又要结合本文的学习目的,把同学们讨论的共识引到“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来,而不要过分强调愚公的做法,对于愚公的具体做法还需要放回到先秦时期去考察。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求,也避免了学生无的放矢讨论问题,从而锻炼、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2)小品短剧表演。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表明,课堂教学要从多方面给他们刺激,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小品短剧表演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画面解放出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优势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核舟记》时,先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只作个别难词上的点拨,重点在体会文中对“核舟”上人物的生动描写。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找搭挡,分别扮演苏东坡、黄鲁直及佛印,还有舟尾的两个舟子的情态。学生的扮演情况怎么样?这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也不要急于去纠正或评价。让学生仔细观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发言,指出表演学生的优缺点。再请其他学生表演,在观察与比较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变色龙》《皇帝的新装》等课的学习,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课文编成小剧本,让学生表演小话剧。老师适当指导学生的表演细节和道具运用。再如《陈毅市长》一课,就是现成的剧本,更加适合于发挥师生之间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共同学好、演好这场戏。这样一来,马上就搞活了课堂气氛,把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起来。
(3)课堂竞赛。学生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通过知识竞赛或其他内容的竞赛能使学生忘记学习内容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例如:在教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探索月球奥秘”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时,如果单纯由教师向学生讲清月球的奥秘,往往会很枯燥。为此,本人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并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叫课代表选出几位同学代表不同的小组,举行“比比谁的本领大——月球知识大奖赛。”表演者借助歌曲、神话传说、古诗词、小品等将月球的各种知识来了个大比拼,同学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全面地了解了月球的有关知识。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参与能力,是一种“双赢”。又如复习古诗词和古文时,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先让学生课前去预习,上课时再给他们五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进行“古诗、古文知多少”背诵比赛,将课本中涉及到的有关内容转化为1分钟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使学生在既有竞争又有娱乐的气氛下学习知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角色互换,学科综合。语文课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面广,有些知识学生有一定基础的话,可以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形式,把学生放到思维阵地的最前沿,以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第一次真好》,为了让学生了解“风景画”和“风情画”的区别时,我叫几个学生根据第一段的内容在黑板上画画,然后叫同学当评委进行评析,结果有一幅画引起争议:有一个学生画了几幢房子,每幢房子前都有一棵柚子树。当时有的学生认定这幅画不符合内容要求,应该是一幢房子。我并没有评价,把权利还给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后,同学们最后得出这幅画最好,因为它真正诠释了“风土人情”的含义。还给学生一些权利,就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另外一些简单的选学课我也经常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先让学生作主自学该课内容,在笔记簿上列出自学提纲,同时将疑难问题列出来。上课时,我就先叫一位写字较清晰的同学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该课内容的知识点,然后再由每大组选一位同学上台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不能回答的可由该组的其他同学补答,如果实在不能回答的或答错的就由教师补正。
三、参与式教学的优点
首先,参与式教学给予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学生就会去思考,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参与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不但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参与式教学能削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新观点、新想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参与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必须做好精心准备,教学中不宜滥用,要有针对性、选择性,而且一堂课使用的形式也不宜过多,无论哪种形式,都一定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2、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不能不管不问,放任自流。
3、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使人人参与,人人得到提高。
4、设计的参与活动必须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参与性、趣味性、创造性。
5、教师应注意及时总结,使学生参与活动后能有所收获,在理论知识上有所提高。
总之,在语文参与式课堂上,我们最大限度地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自主地学习,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同时这方面的课外延伸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课堂内通过自主地学习获得了知识,在课外还应通过实践加以巩固和发展。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此,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性,多渠道、多方面地加强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以实现参与式高效课堂。
第五篇:参与式课堂教学竞赛总结(本站推荐)
小学2012年秋季学期小学课堂教学观摩、交流、研讨活动总结
历时两天的我校课堂教学观摩、交流、研讨活动在教科处、教务处的组织下,在我们在坐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全部结束。从现目前看,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一些成效,但不是很明显,表现在,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师生没有养成适应参与式课堂教学的习惯,教师“霸讲”依然盛行,课堂中费时低效。我们开展这种形式的活动,一是为了促进校与校之间、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使我们理念更新一点、观念转变一点、认识提高一点、方法好一点;效益高一点;二是为了了解各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同时也搭建这么一个平台,让我们的老师充分展示自己教学能力、水平,教学风格。总之就是通过这样的活动,积极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次活动一共有16位教师参加展示交流(其中9节数学课,7节语文课)。很遗憾我才听了三节课,从我从评课组了解到的情况看,总体来说是好的,评课组同志都认为,无论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式还是从整个教学过程看,都看得出我们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水平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已经得到提高,所展示的各位老师都能采用我们正在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参与式的组织课堂教学,这说明了我们已经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了,说明我们的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本次活动亮点:
1、参与教师重视,课前准备充分。一方面大家提前到教室组织学生猜谜语、唱歌等活动,目的是做好上课准备,为调节积极的课堂气氛做准备。(建议教师提前到教室)另一方面认真准备教具、课件、认真写策划编写学生学习活动方案,反复“磨课”,精心设计,深思熟虑,精益求精。同时,抱着互助共进的心态,积极参与观课议课,相互学习,相互研讨,体现出我校教师昂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所参与展示的教师都能按参与式基本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备课三件事:实际关键问题、策划学习活动、编写学习活动方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两为主:课堂教学以学习活动为主、学习活动以小组工作为主;小组工作落实的五个环节:明确任务、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展示分享、梳理提升。)“以学生为中心”是参与式教学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从本次活动看,教师角色及教育观得到明显转变,广大教师亲和力得以彰显,课堂上能体现出与学生平等、共同参与,亲切交流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体现了参与式教学基本要求,教师对参与式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问题的设计等环节的都有了较好的把握。大部分老师都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视学生为平等的生命体,视自己为平等中的首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更关注学生的学。很多参与展示的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3、各位教师能认真设计学习活动,让活动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而且活动流程节奏鲜明。广大教师在设计问题是能把握单元学习重点和学习内容的重点,问题呈现能体现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知规律,活动任务及要求清楚明了,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教师都能适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4、注重引入。一个好的导入,就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好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探求欲,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和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这些课来看,可以说大家都非常重视这个环节,充分利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的用故事(孙悟空)导入,有的用问题导入,有的用多媒体课件,有的用谈话、歌曲等,既显得简洁明快,又联系了生活实际把所学知识融入其中,化抽象为具体,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5、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的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教学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丰富课堂。在这次课堂展示活动上,老师们利用卡片、录音机、文本、课件、简笔画和朗读、游戏、小组合作等穿插课堂,生动了课堂,并且真正辅助了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有些老师认真设计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这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年龄特点。这是教学资源的主动扩充,也是教师教育观念进一步转变的体现。
6、充分挖掘教材,提供丰富的素材。
7、重视了双基的教学与巩固,低年级教学突出了识字教学;大部分课堂重视朗读训练,通过教师激情范读、配乐朗读、听录音和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清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并在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内化为自我认识,使自我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大部分教师注重教学拓展,既重视利用教材教学,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根据学生实际大胆拓展学生的思维。
8、注重反思,促进教研:授课结束后,各组长、及时召集参赛教师进行了总结,对每位教师的课都指出了其优点和努力方向,促进老师们做出比较深刻的总结反思,促进了校本研训的深入开展。
9、课堂实在,少了以往华而不实,摆花架子的现象。大多数老师能认真设计问题和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得到好的学习方法,如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强化语言文字的积累,引导和组织学生探索、总结规律和特点课堂实了点,花架子少了点。
二、存在的问题
从展示的16 节课来看,主流是好的,成效是主要的。但从参与式教学的要求来看,还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现在:
1、小组工作水平有待于提高。从本次展示课来看,部分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分工不明确,随意性大,重形式,没有真正突出小组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没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没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所以也没能及时梳理、总结提升和归纳,其次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2、对游戏的重视、理解、运用不够。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也穿插了游戏方法,但仅为了完成任务。我认为,既然参与式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活动,在开展游戏的同时,要把游戏恰当地融合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能学到知识,有所感悟,能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学得轻松愉快。
3、问题设置不太合理,随意性大。有的教师对问题的难易度掌握不好,个别问题问得太难,学生不着边际,结论胡诌八扯,有些问题又问得太容易,无思考、讨论价值、答案是书本现成的,没有思维含量。还有的问题意图不明,学生无所适从,连听课的老师也不知道,他究竟要大家得出什么样的东西来。
4、教师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体现在:小组活动中还出现串讲,非要把学生往自己预设的答案上引导,结果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和积极性。对学生放手还不够,学生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课堂上不能放手给学生。参与式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要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交流、展示、探究、实践。可是部分教师放手还不够,部分教师活动设计虽然很好,但是讲解分析太多,没有让学生充分活动,讨论、交流、展示不充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5、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未能及时的肯定或评价方式单一。
6、部分教师教学缺乏激情,教学语言没有抑扬顿挫,没有变化,没有感召力。
二、今后推进工作的要求:
1、要进一步提高对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行参与式教学的认识。(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参与式教学是抓好教学工作的要求的要求,也是提高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由之路。在以后的工作中,各完小、各位教师都要认真研究、深入实践参与式教学,以此全面推进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要把参与式教学基本方式切实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领会“325” 主动参与模式,参与式教学基本方式是市教科所在总结一年多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参与式的理念探索出的简便易行的参与式教学的操作方式。因此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领会这一基本方式,并切实运用于每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
3、加强参与式教学的校本教研。在今后的校本教研中,要以研究参与式教学为主,认真研究参与式教学的四种工作方法,明晰四种工作方法的功能和作用, 要通过集体备课、问题研讨、课例展示、课题研究、专题突破、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方式研究在参与式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还可以象我们前学期一样,通过年级学科组集体备课,把一册教材的关键问题、学习活动都设计出来,然后整理印发给学科的每一个老师去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4、关注自己在组织教学中的细节。
⑴、提前进入教室,不让学生等你。提前进入教室不仅有利于做好上课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⑵、面带微笑进教室。微笑是一种爱,一种鼓励,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⑶、上课有激情。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学习和思考。
⑷、走下台去,到学生中去。走下台不仅是观念的更新,更是教师角色的一种转换。走下台,走近学生,可以敞开心扉与学生交流,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⑸、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师流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培养学习兴趣,能使教学充满生机和趣味,增强感染力,而毫无变化,单调呆板的语言,会令人生厌,容易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劳。⑹、注意不要拖课。
⑺、注意要捕捉学生的闪观点并时给与鼓励。⑻、学会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机。⑼、注意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
总之,我们要以此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契机,深入反思参与式教学实践,使参与式教学不断完善。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积极参与到这场深刻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来,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