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参与式学习”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参与式学习”
传统的班级教学通常采取全班活动的方式,其最大缺陷在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没有相互间的人际交往。班级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就在于组织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让学生主动地与他人合作、交流,积极思考、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有机地组织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能够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更普遍地提高学生尤其是差生的学习成绩,并且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集体意识、合作意识的形成与学生个性的发展。但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参与式学习方法在被广泛使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操作上的形式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班级“小社会”的角度对参与式学习进行了观察与反思。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现状与反思
1.理解的片面性。“参与式学习就是分组讨论”,在大多数人的认识中,学生的参与就是讨论。通常的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以4~6人为一组进行分组,而且在分组时强调组内成员在学习能力上或学习水平上要异质。我们期望所有学生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时个人的责任;也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且相互信任、解决产生的分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发现新的规律。把学生进行组内成员异质分组,期望以此产生不同程度的认识或理解,进而引发讨论、提高或完善学生个体的认识,促进学生在参与式学习中进行知识系统的意义建构。
2.操作的形式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做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后,让学生个体或小组进行自主探索活动。有调查表明“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显著地提高大面积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在评价一节公开课或观摩课时,有一个评价的方面就是课堂气氛,但我们很可能忽视了一些小组中,存在着一些学生没有发言,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或困惑,难以形成意识上的冲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产生的弊端。由于对“参与式学习方法”的误解和运用不当,在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还有部分学生无所适从,甚至没有从参与式学习中受益。这样导致一种局面,处于学习优势的学生占用了大部分时间或所有时间,并能作为代表进行汇报与交流,而处于学习劣势的学生几乎没有公开表达的机会,降低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容易导致班内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这样的局面,进一步发展,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参与式学习方法的策略
1.心理疏导。不管是独立思考还是小组合作或是其他形式的参与方式,要想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热情,必须打消学生心理上的顾虑。尤其不能让学生因为讲不好而不讲、不能因为不会讲而不讲。我任教的是六年级,经常对学生重复我对参与的理解,我鼓励学生说:“会的同学可以多讲一些,不太会的同学可以少讲一些,不会的同学可以说说你的困惑和疑问。”以此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与表现意识以及在群体活动中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协调能力等社会能力。老师要想同学之间没有偏见,能够尽可能地相互信任、平等对话,老师首先要做好榜样。在心理疏导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能识别老师是否公平对待每个人。”
2.逐步训练,从低起点提升基础。参与式学习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是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建构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建构知识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机进入,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资源,多设几个问题情境,即为学生多提供几个知识的生长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教师必须做好铺垫。这里讲和铺垫不一定是讲授,可以是从低起点通过“做中学”的方式,提升基础。让更多的甚至是所有的学生有积极参与的基础。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对处于学习劣势的学生给予实实在在的帮助。班级是社会的缩影,处于学习劣势的学生期待着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因此,我要求成绩较好的学生多启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以身作则给予更多善意的提醒和提示,引导他们把想法完整地说出来。在独立练习、思考或小组讨论时,我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关注处于学习劣势的学生。我经常问:“你想到什么?能不能说给我听听”“你想得很好,为什么这样想呢?”这样做可以初步打消学生的顾虑,放松他们的心情,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让他们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教师的帮助。
4.参与式方法的多样化。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是进行参与式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所以我们可以把学生作为选择参与形式的逻辑起点。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符合他们的风格和习惯,其学习效果会更好。例如,具体体验型学习者一般不太喜欢理论性较强的讲座或阅读,而更喜欢人际间的活动,如小组练习、模拟、相互反馈等;反思观察型学习者偏爱讲座和其他接受性学习方式,不太习惯过多的人际互动;抽象概括型学习者喜欢进行案例分析和理论性阅读,不太习惯体验性活动;积极试验型学习者喜欢做实验,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对别人的反馈比较重视,不太喜欢抽象的理论灌输。
第二篇: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动精神,为学生营造参与的氛围和机会是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需要教师提供良好学习氛围。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些认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机会。
一、设计好教学环节,提供学生动手的机会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直观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思维,学生只有在摆摆、数数、画画、量量的实际动手操作中去体会和理解。那么就要求教师认真设计每一个环节,尽可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感悟。
如低年级的退位减法“13-5”,教师可以发给每个学生1捆小棒另3根。让学生试试取出5根可以怎样取?有的学生从一捆中抽取5根,有的学生先取出3根再从一捆中抽取2根等等。这时教师提问:“为什么不能直接取?”“先要干什么?”“拆开的一捆有几根?”这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每个学生都兴致致勃勃地投入到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去。2.将抽象的数据计算,通过“物化”的动手操作和“内化”的语言表达,使学生懂得退“1”作“10”的道理。
二、正确引导学生发言,诱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对于教学中经常出现与预设不符的问题,教师要注意正确地引导,激发学生发言积极性。
如教学“可能性”一课,“一定、不可能、可能”三个数字概念。然后,出示例2:判断生活中几种现象的可能性,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生1:我们组认为“三天后下雨”是不可能的。师:同学们对此意见有什么看法? 生2:我们组也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三天后的事情谁也不知道。这时,另外一组的一个男生连手也没举便说:“我认为没准。”
(班里的学生都笑了起来,可教师并没有理睬这名学生。也许怕出意外枝节,也许„„继续提问其他学生)生3:我们认为应该可能的。因为三天后可能下雨,也有可能不下雨。生4:三天后下不下雨,看看天气预报就知道了。(教师又付之一笑,课掌教学继续进行„„)针对生4的发言,教师大可以去和这位学生握手表示认同,予以肯定:“我跟你握手,是因为你懂得了看天气预报,假如现在不看天气预报,用上‘一定、可能、不可能’该怎么说呢?”如果这样紧紧抓住学生的发言,自然地引导,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顺利地进入下一个
话题,丝毫没有“急转弯”的生硬。而生3的理解正是他生活经验的反映,“没准”正是不确定的生活语言‘。如果教师抓住这个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没准”用我们刚才总结的“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你认为哪个更合适呢?这样的自然引导能使数学学习与生活贴得更近,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数学语言的含义。
三、精心设计练习,让每个学生拥有成功的体验。
承认个别差异、尊重个别差异是现代教育观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在儿童进入小学时,其知识准备、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以及其个性品质都已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就学生自身而言,在某些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了解学生、掌握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别差异,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发展的可能性,打破传统教学中“一刀切”做法,采用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都得到最佳发展。如四年级学生在学习乘法分配律后的巩固练习中,教师安排了三道题目:(1250+25)×
4、(40-4)×25、48×125,要求是基本完成前二题,第三题为思考题。练习后,教师特别安排几个基础差的学生上黑板演示第一题的解法。虽然这道题全班都能做正确,但这几个基础差的学生上台后,当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时,也能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对于下一次的参与,他们也跃跃欲试。第二题,请一部分的中等生演示,有的学生做成(40一4)×25=40×25+4×25。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否定这个学生的做法,而是指出“做这一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这个同学的方法正确吗?”“现在括号内是两数之和还是两数的差?”从而让这个学生悟出错在哪里。即使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为了鼓励他解题方法上的微小成功,还是给这个学生一份小小的奖品。第三题的解答可以在共同的讨论中进行。这时一部分优等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解法。有的说48×125=(40+8)×125,有的说48×125=6×(8×125),教师这时可以不失时机的提出:“为什么要把48转化成‘40+8’或‘6×8’”,通过说算理的活动,带动中、差生上一个台阶,同时又让基础好的学生有一个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
学生参与学习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好地发展。全体参与,让学生在参与的舞台上得到互补,得到启迪,从而推动每个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前教学设计中、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全体参与,才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学习心得体会
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学习心得体会
古城中学 蔡辉
首先,我代表英语一班感谢三位教师到镇沅给我们传受新的教学理念,三位教师你们辛苦了,谢谢!感谢进修学校,、感谢县教研室给我们搭建了这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学习外边好的东西,全县英语教师有机会相互学习。
在听力方面我们学到很多,原来的教学是教师放磁带,学生听,然后检查答案。现在我们知道这不够,我们也可以同样加一些有趣的Warming-up或games。在听之前要给学生足够的信息。活动也可以多样化,listen and draw、listen and do action.特别是听短文的教学步骤更让我获益匪浅,首先让学生感知key words,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主人翁,然后stand up,然后猜大意等。在口语教学中,我们思索,我们平时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了,给学生show的机会太少了,把学生推到了一个“not safe”的situation”.我们要给学生“Think—pair-share”。
在词汇和语法的胡老师身上感受到了英语的魅力,王者的风范,是啊!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缺少的就是一种“王者”的风范和教师展现优美英语魅力的风范,这让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有了一种自危的意识,学到了“Madam,what are you doing”一个有趣的复习时态的游戏。
在游老师的Reading和writing上,我们触动我们思维定式的教学理念的东西也是颇多的,Reading中的Running dictation and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hole story,在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课上很少加游戏,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原来我们可以把阅读课上得这么活。在 writing上的教学步骤给我们的收益更多,我以前的写作训练太难,太呆板难怪学生不喜欢?①给学生合作弄出一个关于要写的作文的头脑风暴,②make a survey,③用true or false的game 提学习兴趣又给了示范,④给一个gap fill⑤ 动手写,这五个步骤下来学生应该会写了,不会觉得难。
对于本次蒋老师、胡老师和游老师所传递的参与式教学理念,对我原有的教学模式,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让我去思索我原来的教学模式,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为什么两极分化严重?为什么学生容易忘记所学的东西?为什么学生不敢开口说?为什么时间加汗水的付出,效果不甚理想?
这次学习我收获颇多,在教授听、说、读、写、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新的理念渗入。我在以下这几方面有收获。
一、分组教学,关注每个学生,多给学生开口的机会;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二、竭尽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索;
三、教学方法灵活、新颖,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教师要钻研,要舍得下工夫;
四、教师基本功扎实,教学理念先进,象胡老师说的一样,我们应该show给学生优美的英语,我们就要有这个底子,我们应该有一种自危意识;
五、教师和学生要有互换角色的思想意识;
六、教师要相信自己,在教室里老师自己就是王,这样才能更好的control课堂;
七、在教学中,多加一些简单、有趣、能调动各种感官、又有复习或识记单词的游戏;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着把一些好的适用的方法用到课堂中去。我会去思索、我会去改变。
无论是培训学习,还是观摩优秀课堂还是课堂竞赛,我们应该去思索,然后思变,同仁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Come on!让我们一起加油!
第四篇:“参与式”课堂教学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参与式”课堂教学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2010年10月14日,学区组织中小学骨干教师赴谢河学区参观学习参与式教学经验,在深入课堂参观学习,与谢河五小教师面对面交流之后,本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下面,就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谈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主动参与
创设特定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在一节课的开始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而且还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各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情境之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积极主动地学习。
1.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激动和惊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下讲台,用亲切的语言,平等的身份、商议的口气、换位的思想,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使他们产生想说、敢说、想做的欲望,从而滋生出参与学习的动机,慢慢就会自觉地行动起来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寓言、故事、和游戏等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带入课堂,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喜爱他学习的课程,从而达到积极参与的目的。如在杨老师《坐井观天》一课时,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以图文并茂的讲故事引入新课,同学们的兴趣顿时被调动起来了,个个都想试一试,想弄清什么原因„„为他们以后学好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利用多媒体辅助,唤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新课程提倡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将形、声、光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使课堂上静止的图形变为动态的图像,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器官,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中有些抽象的知识靠板书太费时又费力,学生看破起来没有动态的感受和空间的想像,学起来很费劲又很难懂,但用多媒体技术做成的动画片,同学们却很感兴趣,表露出非常惊奇和积极活跃的表情,对抽象知识的学习一触即发,蠢蠢欲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被调动起来,投身于学习之中,为他们今后学习好数学课增添了催化剂。
3.联系生活,提高参与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所学知识生活化、实际化,让学生感受到学的知识有价值,从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贴近生活才能让学生觉得学的知识有用,也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学到的知识又应该用于生活,这样才能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
二、大胆放手,创设机会,让学生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了参与的欲望,还要有参与的机会。在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的特点,从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征出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同等参与学习的机会,培养其主动参与的能力,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和创造空间,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爱学、能学、会学。
三、赏识学生,鼓励参与
在教学活动中并不是让学生如何接受知识和能力,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实践,主动体验,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动手操作,口语交流,动脑思考,从而在参与中获取知识,不断发展自我。要想让学生放下包袱,积极参与,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是一种超越血缘、亲情的,是崇高的、理智的、公平的,不论学生的性别、丑俊、贫富,学习优劣。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暗含期待”而不是一锤定音,充满激情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如在朗读课文时,教师让一名性格内向的女同学读一读,她胆子小,声音低,大部分同学都听不清,教师鼓励她再读一遍,还是不够理想,此时这位同学已是面红耳赤,头也越来越低。教
师恰当地引导集体鼓励、帮助她朗读,解除了学生的窘态。
四、角色换位,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部分同学都想展示自我,都想标自己,教师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在课堂活动中当一回“小老师”,让他们自行尝试,自行实践,体验成功,培养自信。从而深化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活动中不得不自觉学习,力求觉得更好。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即上台当“小老师”,若小老师讲的不妥,其他小组的同学很快指出错误之处并予以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既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又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同时又通过煅炼,对所学习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更加深刻。自然也就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成绩。
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善于发现人的价值,善于发掘人的潜能,善于发展人的个性。每个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并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习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就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第五篇:参与式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参与式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古城中学 任鹏昌
这次活动时间虽短,但我的感触很深。纵观这节课,我认为老师把课堂真正地给学生,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结合这次活动中的启示,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想谈谈对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点肤浅的认识 “知行结合”。
知,即课改中的思想认识;行,即课改中的实践活动。我们要有下决心搞课改的认识,要坚信唯有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方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今,靠拼时间、搞题海战术已然行不通,这些道理谁都懂。现实教学活动中,我们确实有不少老师注意到这一点,正在为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而探索着、实践着,做到“知行结合”;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还有部分老师嘴里喊着“课堂教学改革”,喊着“教学案一体化”,喊着“高效课堂”,而行动上疏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课堂效率低下,课后加班加点,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只顾所谓的眼前利益,而不顾学生的长远发展。
本学期,我校教学处统一了教学案一体化的格式。刚开始,曾有一些语文老师认为这种格式只适用于理科的教学,不适合语文学科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语文学科课堂的教学恰恰需要“自主学习”这一前奏,只不过我们老师更加要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引导学生怎样“自主学习”;若这项工作做好了,那么我们的“探究活动”就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我在讲鲁迅的《社戏》一文时,花了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他们分别具有哪些性格特征?”这个问题展开自主学习,效果良好,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析了小说人物形象,梳理了故事情节,掌握了小说主题。在没有更好的励才课堂教学模式之前,我愿与各位语文老师一起静下心来,做到“知行结合”,一起为学期初学校统一设定的“教学案一体化”模式而努力尝试、努力实践、努力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