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9-05-15 15:2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不过当前在农村学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很不普及且不平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几乎没有,相关的政策措施也没跟上。为此,在现有条件下,通过现有的学科渗透心里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下面我谈谈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数学课中充分重视良好教学心理环境的创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每个学生都平等地看成是正在发展的、潜能末充分开发的人。教师的角色是学生的“伙伴”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者”,强调对的学生“信任”、“真诚”和“尊重”,给学生以“无条件积极关注”,使学生在课堂中无顾虑地、真实直率表达情感和想法,并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和探讨,并能灵活地运用“倾听”、“理解”、“情感反应”和“鼓励”等技巧去引导学生,避免盲目地对学生进行个人评判。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这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教师必须正确树立以下几个观念:(1)人格平等观。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只有树立这种平等的观念,才会做到尊重学生,才能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才能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正如美国著名作家爱墨生所说的:“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2)师生主体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忽视任何一方的活动,教育均不可能

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过程成为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培养,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促进学生良好社会化人格的形成。(3)教学差异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根据学生的差异,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上提出不同要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德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在数学课中充分重视开展美育教育

数学的美感很强,其图形美、抽象美、对称美、奇异美、思维方式美、解题过程美……都能给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对美的了解,提高了对美的欣赏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渐渐养成欣赏美、追求美的高尚情操。

(1)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开展美育。在各年级的教材中都有大量的插图,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欣赏、感受。(2)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读一读”等栏目开展美育。这些栏目介绍了许多的数学知识、数学故事和数学悠久的历史,这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3)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美育美”、“以美传美”,即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以自己的道德感、事业心、奋斗意志、生活热情以及仪表、教态、语言、板书等向学生传播美,在无形中给学生以影响,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在数学课中充分重视活动课的开展

健康的心理是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愉快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让学生不再感到孤独、烦躁、自卑,学会自我心理的调节,让不良情绪得到分散并以正确的方式得到宣泄。(1)在数学课中可以利用一些“探究性活动”来开展活动。这些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土壤,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奋斗不止、战斗不息的顽强意志,并且还可以通过探究的成功,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通过探究的失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以锻炼学生的心理。(2)在数学课中还可以开展数学知识讲座、趣味数学知识介绍、数学游戏等,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再感到数学枯燥无味。(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活动。在教学工作中,它不仅使较为抽象的概念知识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能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且还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各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它也不可能代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将康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育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将康教育”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第二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数学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除了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在各个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使命。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学习,爱科学,坚持真理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质,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教师要找到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结合点,把它其中蕴含的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挖掘出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开发智能,同时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一、利用显性素材为载体,呈现传统文化

小学现行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一)以图呈现数学之美

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在数学教材第十册《图形与变换》一课,展示给学生有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瓷器、剪纸图案、年画、脸谱、等等一些吉祥图案。在学习之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图案的资料,了解每副图案的出处,年代、以及代表的含义或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学生们经过调查、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了解图案的来历和发展;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二)以人突显人文精神

运用教材中反映我国历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实例教育学生,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的原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九册96页)如: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第十册26页)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有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真是愧对古人。从而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三)以史沉淀民族精神

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其中多为数学史料,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我国古代,大约2000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第九册54页);如:早在二千多年前,“方田章”论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第九册85页);如:“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即古代《九章算术》对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体积的论述(第十册47页);如:我国在2000多年前用算筹表示分数”(第十册62页);如“古代《九章算术》中介绍的约分术”(第十册87页);如“古代《九章算术》对分数四则运算法则的论述(第十册112页)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挖掘隐形素材,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在现行数学教材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传统文化教育因素,就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把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1、以典型习题,适时育人

教材中有许多例习题,通过引申、联想、对比,可以发掘其特殊的教育意义。例如:第九册64页8题,提到长江黄河,这里,可以让学生体会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而黄河是我们的华下儿女母亲河,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要爱护和保护他们。第十册45页6题,提到了求正方体冰块的体积,一旁提示“早在夏朝,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存储冰块的技术”!可以问学生你对这个信息有什么想法,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2、编写例题、拓展教材,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有时回补充一些习题或者编一些题目,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在编纂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编制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反映传统文化成就的应用题。通过习题中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逻辑推理、运算结果等使人直接感受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物质享受和情感体验;或以教材内容为题材介绍数学家。例如在学习第九册简易方程时,可以在学习用方程解决加减法问题时设计这样的题目,“我国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第一高峰,高8848米,高出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237米,乔戈里峰海拔多少米?”还比如在学习第十册《质数和合数》一节课,涉及到哥德巴赫猜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可以讲一讲他的故事以及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了解中国在数学上的成就。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

3、利用传统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在数学第九册课本,72页的7题,是一个鸡兔同笼的问题,用学的方程来解答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问学生,“你们了解鸡兔同笼问题吗?想不想去了解它?通过了解你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我的鼓励,有一些同学就试着去了解和探索知道了这个问题,知道了这道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在《孙子算经》记载的。还了解了古代对这种题的解法叫做“砍足法”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由此可见这个问题的探究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中的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而且还了解到我国古代很早的数学论著中就已经涉及到先进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无不令他们叹服。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价值 1.课内结合数学教材内容组织游戏,在传统游戏中学数学。

第九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在教学中涉及到“击鼓传花”和“石头、剪子、布”的教学情境。两个游戏方式都可以称得上传统民间游戏。“击鼓传花”最早来源于“酒令”。(酒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酒令起源儒家“礼”,为喝酒时助兴娱乐的方式。大约从唐代开始酒令开始在社会上盛行, 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令官喊停,持花未传出的一人罚酒。这个罚酒者就有权充当下一轮的令官。也有用鼓声伴奏的,称“击鼓传花令”。)“石头、剪子、布”,也就“猜拳”,也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按照明朝人谢肇浙所写的《五杂俎》这本书,猜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石头、剪刀、布,这是一种很早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广泛流传的手技游戏,有时跟“掷硬币”、“掷骰子”有相同的功能,就是用来产生随机结果以作决策。但有时它并不随机,因为游戏者可以根据经验,判断对手的手法,所以说,玩这个游戏是有一定技巧的。)在游戏前,对于游戏的了解起源和发展,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2、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延续

在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会涉及到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比如“我是小会计”一课,学生先要通过计算,再填写发票上的大小写金额,通过认识大写数字,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3、开展数学研究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价值

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数学研究性学习和数学主题活动。活动的涉及的面除了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还可以涉及数学方面的内容。例如:学习第九册《简易方程》可以组织学生研究在中国方程的发展;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可以让学生去研究《九章算术》;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可以让学生研究分数在中国的发展……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而且了解了中国古代在数学领域的辉煌的成就和灿烂的文化,增加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实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 1.潜移默化原则。数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其传统文化因素多为隐性的。因此,数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应以潜移默化为主,避免不合时宜的生拉硬扯。这样既从整体结构上肢解了数学课堂,又影响了所应达到的效果。

2、持之以恒原则。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数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也应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

3、情境创设原则。利用各种途径,创设能吸引受教育者的感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境,使他们的学习与参与兴趣调动起来,达到耳濡目染、春风化雨的效果。

4、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原则。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以达到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适应学生身心发展。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5、合作原则。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数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也不可能是单枪匹马。数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应与其它学科中的德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使传统文化教育无处不在,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也应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努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产生共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化学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是帮助学生确立全面的文化选择观,对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文化导向,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扩大民族传统文化在化学学科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一、挖掘渗透

化学教学中到处涉及民族传统文化,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挖掘所含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把它加工成化学问题情境,将它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入到课堂教学中。1.新授课《自然界中的水》的教学

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先放几段录音:①轻快流动、溅起水花的山涧小溪;②缓慢沉稳的平原大河;③大海拍击岩岸,激起澎湃浪花等,学生由此分辨 出不同的水声。随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水的俗语、成语、谚语,如水到渠成水至清则无鱼水满金山水深火热水涨船高等,从中感受到 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一些位于河流沿岸的城市人们为什么总聚居于河流附近?由此知道水孕育着人类的文明。让学生自己感受水的分 布决定了人类的文明,感受水文化的博大。2.复习课《自然界中的水》的教学

根据常州市历年饮用水的来源及水质变化、常州市历年水费变化以及自己家里每月的用水量,估算造成的生活污水量,让学生将水资源分布的调查结果 和某些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我们水资源存在的严峻形势,并绘出常州市民用自来水价格的走势图:从1988年持续到1992年的0.5元,从1993年持续到 1996年的1元,然后是1.5元、2元等。师生分析走势不断上涨的原因,对水的问题的研究也由此展开。引发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及现状,了解我们身 边的淮河龙游河水质情况,了解常州市丽华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过程,以及常州古代用水历史。

二、趣味渗透

学生的天性是好动好玩,作业设计要摆脱单调乏味的重复抄写,增强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探究欲和创造欲。例如,在学习燃烧与燃料这一节时,可从一系列图片引出火对人类的意义,如古代火箭(火药罐)、火药炮以及现代航天航空火箭。活泼有趣的民族故事,可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民族素质在无意中得到提升。

再如,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可布置如下作业:人们常用的俗语、成语、谚语中有哪些涉及金属的性质,例如:真金不怕火炼、铁石心肠等等,你能写出多少?体现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这类色、香、味俱全的民族谚语,激发了学生对民族语言的热情,培养了学生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体验渗透

引导学生关注生存、关注环境、关注学习、关注发展,通过探究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些实践活动的体验,促使学生实现对现实生活的吸收、综合运用和创造。例如,在《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的一节教学中,设计如下实验作业:(1)想一想我国古代有哪些化学工艺?

(2)问一问家中有哪些物品属于这些工艺品?(3)看一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4)查一查我国古代人民还有哪些创造发明?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对瓷器青铜器等记忆深刻,同时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再如,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的教学中,可由几个问题引出知识点的教学:今天你都吃了些什么?有哪些属于我们的传统食品?有机物中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分析各自的利与弊?你的膳食结构是否符合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宝塔?中西餐如何搭配更加合理?

这些问题的设计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集观 察民族生活、计算能量、掌握化学知识及表达为一体,引导学生把同一时间内的多元信息进行整合与应用。又如,《石灰石的利用》一课的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首《石灰吟》的诗引出了学习的内容,学生一下子就被于谦这位民族英雄的伟大人格所感 染,学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在创设了学习情境后,教师让学生自学一段时间,然后让学生来讲石灰石的知识点,学生除了板演了知识点,还通过实验探究了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等的性质,还提到生石灰的用途,教师随后播放了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片断。学生参与到课堂,体验着石灰精神,知识的掌握与 运用能力的提升超过老师的预设。

四、评价渗透

充分运用化学日记化学论坛等作业评价进行渗透,进行心灵对话。在化学日记中,学生可以用心情脸谱来告诉老师自己对教学或作业的喜爱、满意程度,也用这些表情脸谱来告诉学生自己对他们的喜爱、满意程度,充满人情味的交流更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关注,让自己学会欣赏学生,让处于不 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愉悦,在欣赏和被欣赏的氛围中获得成功体验。

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化学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心理水平和认知水平,不排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要有度渗透,内容实在,不追求形式,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产生共鸣,力求教育无痕。

第三篇: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葫芦岛市南票区联合中学 曹静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德育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许多数学教师以为,中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主要是班主任和政治、历史、语文等文科教师的事,与理科各学科特别是数学教师无关。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在中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德育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德育工作的空白区。其实,中小学所有教师都应该承担德育任务,数学教师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现将本人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谈谈肤浅的认识。1.通过数学史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新课标中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中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从上古的结绳记数到中古的《九章算术》都是最早问世的数学成就;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大大早于欧洲;近代的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做出了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27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介绍我国的数学史,课堂上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德育教育落到了实处。

数学课绝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课,我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求知向上的欲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年陈景润的老师沈元就讲过:“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自此陈景润就立下了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以摘取明珠的理想。此类事例的适当引导,使学生明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要想有所作为,要想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科学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使学生树立起立志成才,为民族富强而勤奋学习的雄心壮志。

2.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数学教育。可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直接的。除了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一堂好的数学课前,教师充分的准备,课堂上采用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幽默的数学教学语言,既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3.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美并不只属于艺术,数学之中也处处有美。数学图形体现着数学的外在美,抽象符号、公式符号、推理论证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严谨、和谐则是数学的内在美。数学之中既然有美,数学教学就应该发挥美育功能,应该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数学充满了美:有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有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有整个数学体系的和谐美,还有具体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似现象所构成的相似美。如:杨辉三角形就给人一种和谐、匀称、对称的美。

4.利用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在数学体系中到处可以找到印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产生及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严格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例如:从数学概念的产生及延伸、推广,从数、式、方程、函数的应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等,可对学生进行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等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从数、式的正与负、加与减等的转化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等。平面几何则是更好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教育素材,例如:四边形教学中,通过对四边形的四条边位置的运动及长短的变化,四边形可在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棱形、正方形之间互相转化等,对学生进行事物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由于数学是一门结构严密、系统性与逻辑性都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数学推理的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环环相扣及在学生练习中要讲究解题格式、步骤安排、书写整齐、清洁美观、努力寻求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找出错误的原因,不畏困难,追求真理,自觉进行补救和改正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数学教育不仅让学生深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我们不仅能用静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更能用矛盾分析的观点全面地看待周围事物,从而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有较高层次的理解,培养他们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优化心理品质,在我们充分展示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过程中,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悄悄地注入学生的心田。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第四篇: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昌吉州实验小学——黄赟梅

摘要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是怎样的.老师们要用一颗智慧的心,从数学学习的需要出发.发挥学和

教师最大的优势,上出自己的特点,上出自己的风格.关键词 数学课堂 渗透 德育教育

把新课程理念融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探究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在下面的几个方面做了点点尝试:

一、充分利用主题图,渗透德育教育。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主题图。主题图中包含多个信息,由情境引发出一系列有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信息量,增长学生的智慧。由于主题图的信息在呈现形式上不仅有图画,还有文字。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认真地观察画面,然后在弄清图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有关数学知识的一系列问题,引入对新知的学习,同时结合主题图向学生渗透保护环境、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文明礼仪等教育。如:在教《分类与比较》时,可由明明的话:“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些什么?”这一句话对孩子品德与情感教育的渗透。可以让学生谈一谈,你帮妈妈做了些什么?

二、利用练习题中的信息图创编故事。

故事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利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位置》时,可创编《小动物做操》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教育学生有秩序地站队,认真做操。做守秩序,爱学习的

文明的好孩子。再如:在教《认识时间》时,可用课件演示一位小学生睡眼朦胧,因不认识钟面的几时几分继续睡觉导致迟到的小故事。引发讨论:贝贝为什么会迟到?他做的对吗?从而教育学生要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大量设计动手操作的活动。

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如:在教《认识图形》时,可设计摸物体,说感觉,作拼答游戏,给物体分类,抽象形状等等,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谦让、学会助人为乐,学会挑战自我。

四、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活动照片,激励教育学生。

在教《

8、9的组成》时,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环节,我就采用学校开运动会时的图片和饮料图的课件展示导入。师:瞧,大哥哥跑得真快,第一个冲到了终点;跑接力赛的大姐姐跑得多辛苦呀!所以李老师为运动员们准备了香甜可口的饮料。数一数,有多少瓶?(生:8瓶)对呀,8瓶饮料要放在一个里,可装不下,只好用两个袋子来装,该怎样分装这8瓶饮料呢?这样,既渗透了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又渗透了爱心教育。

五、结合国家大事贯穿主题图,向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家等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找规律》第一课时,今年是北京奥运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骄傲和自豪的,所以以奥运为主题,用小朋友喜欢的福娃带领同学们逛奥运乐园当主线,把一节课的各个环节连贯起来。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环节时,由问题29届奥运会将在什么地方召开引入。(学生发言)首先课件出示贝贝和晶晶,了解水立方和鸟巢进行爱国教育。再由爱国、爱家的思想渗透到欣赏贝贝和晶晶布置的奥运乐园。展示主题图的时,语言感悟福娃的热情好客。在联系生活,运用规律环节,我设计了先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欣赏规律的美;如果没有规律世界会怎样?是不是所有事物都有规律?(不是,四川地震)。最后让学生当小设计师。(夏天,天气越来越热。四川的小朋友多么希望能穿上一身漂亮的校服呀。老师知道同学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请你们帮纺织厂的叔叔阿姨设计一匹图案排列有规律的花布好吗?)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

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的同时,又一次向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心渗透。

六.在教学中注意学生个性品质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仅要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品质教育主要包括:

(1)实事求是,言必有据。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因而是最讲真实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基本特点是严密和抽象。

(2)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刻苦顽强的精神。

(3)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教师要通过备课与讲课、作业的批改与讲评、测查命题与阅卷、课外辅导等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认真练习、质疑问难、有错必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在作业方面我要求学生都统一格式,字迹认真。

(4)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教育学生对每一个数学结论或结果都不要盲目接受,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要想一想为什么成立,是不是确有道理,搞清来龙去脉。使学生了解在一个数学概念出现后还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途径。通过对数学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深入钻研和探讨,通过将一个数学问题经过各种变换,转化而引入另外问题的做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文理 《中华教育纵横》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7。

〔2〕杨连生,梁海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人文教育》 中国大学教学,2005、2.

第五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杨永胜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明确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从中体会反映在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育学原理也告诉我们: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必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作为数学教师,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特别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数学作为基础教学学科,其丰富的知识内容和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空间。“真正的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曾经深刻地指出,数学是“辩证法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在数学的知识内容、思想方法中就隐含着丰富的辩证因素,是辩证规律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揭示各种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所隐含的辩证因素,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展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所反映的辩证原理,无疑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在中学数学课程内容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着重在两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数学概念开始于人们在生活和劳动的实践中对最简单的数与形的认识,整个数学也正是围绕着这两个概念的变化和发展而发展。数学概念的发生以及数学原理的形成,是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和人类经验的总结,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进而形成高度抽象的数学理论。正是因为数学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征,数学才有着广泛的应用,才更有利于从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方面正确地认识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数学的概念、法则、规律等大多是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因而在数学的概念、法则、规律等的教学中,不应该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知识,应该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向学生展现这些知识的发生、形成的过程,使学生通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对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例如,结合实(复)数的概念、平面几何、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等这些对知识发生过程和应用的教学,突出实践---理论---实践等观点。

例如“复数”概念的教学,可采取如下方法: 1)先回顾,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产生的过程: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自然数;实践中反复出现某种东西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便产生了零;解决度量中量不尽的问题,产生了分数;讨论无公度线段的比,产生了无理数,从而在数概念逐步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实数系统。

从自然数集到实数集几次数集扩充的规律:自然数(添进0)——正整数(添进正分数)——非负有理数(添进负整数、负分数)——有理数(添进无理数)——实数。

2)这个认识过程体现了如下规律,每次扩充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实践的需要(必要性),都新增了规定性质的新元素;在原数集内成立的规律,在新扩充的数集内仍成立;新扩充的数集能解决原数集不能解决的问题。

3)依以上规律,为解决在实数集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求方程x2 =-1的解,而出现的新数(虚数)及其运算,需要扩充数集,在实数集上添进新数(虚数i)及其运算,就组成了新的数集——复数。这样可使学生对新概念的建立不感到突然,又可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复数概念形成以及数集扩充是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

二、培养事物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事物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数学教材中比比皆是,如函数、对应、映射、变换、数与形、方程与曲线、微分、积分等都反映着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如两集合中的元素通过映射建立的联系;函数中的常量与变量、变量与变量相互之间的联系;方程与曲线通过坐标系建立的联系等。

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动与静、曲与直、多与少、一般与特殊、具体与抽象、常量与变量、部分与整体、连续与离散、有限与无限等等,都反映了事物的对立和统一。如实数与虚数对立统一在复数之中;加与减、乘与除对立统一在运算法则之中;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对立统一在圆锥曲线之中,并且随着离心率e的取值大小(01,双曲线),可以互相转化。

以“常量与变量”这一对矛盾概念为例,它们不仅互相对立,又是彼此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首先,常量与变量互相依存,没有常量也无所谓变量,没有变量当然也无所谓常量。其次,常量与变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二次函数y=ax2+bx+c,这里a、b、c是常量,而x、y为变量,在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时,函数解析式就只与这三个常量有关;但在研究函数性质时,这三个常量就变成了变量,并且由它们的变化而引起性质的种种变化。另外,在数学中还经常通过变量来研究常量,或者用常量来描述变量,如二次曲线Ax2+Bxy+Cy2+Dx+Ey+F=0的性质、分类等就是通过常数A、B、C进行描述的。

代入法、换元法、递推法、数形结合方法、化归原则、极限思想、函数思想等许多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都反映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哲学的角度看,数学思想方法的本质,是辩证法在数学中的体现,是思维方法与实践方法的概括。例如,化归原则与变换原则就是辩证法关于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与“事物不断发展变化” 的基本观点在数学中的具体运用。

例如,数形结合方法实质上是矛盾分析法,反映了数与形这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以及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等思想,它是数学活动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策略。

例、x、y∈R,且满足(x-2)2 +y2 =3,求y/x的最大值。

分析: 由于y/x的几何意义是点P(x,y)与O(0,0)连线的斜率,而(x-2)2 +y2 =3又可看成平面上以点(2,0)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所以问题化为:在圆(x-2)2+y2 =3上求一点P,使得直线OP的斜率y/x最大。显然,切线OP的斜率最大,不难求出斜率为√3。

例、已知z为复数,且∣z∣=1,求∣z+1-i∣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1)设z=a+bi,用代数方程求解较为困难;

2)z=cosθ+isinθ, ∣z+1-i∣=∣(1+cosθ)+i(sinθ-1)∣=„,可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3)用数形结合的思想,∣z∣=1表示z是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周上的点,求∣z+1-i∣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就是求圆周上的点到点(-1,1)的距离的最大和最小值,如图,显然∣z+1-i∣的最大值为∣AC∣=√2+1 ∣z+1-i∣的最小值为∣AB∣=√2-1

又如,有限和无限同样是数学中的一对矛盾,数学中的一些方法,如数学归纳法、求数列极限的方法等,就是辩证的通过“有限”解决“无限”的最好的例证。

例、求极限 lim(2 + 4 + 6 + „ + 2n)的值

n→∞ n2 n2 n2 n2 解: lim(2 + 4 + 6 + „ + 2n)

n→∞ n2 n2 n2 n2

= lim 2(1+2+3+„+n)(无限个变量的和)

n→∞ n2

= lim n2+n = lim(1+ 1)(转化为有限个变量的和)

n→∞ n2 n→∞ n = 1 整体与局部的互相转换在数学中也是运用比较多的,在数学解题中,有时可将问题较为复杂的局部看成一个整体,通过对局部形式、结构的处理,从而变换为较简单的新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已知函数y=ax+bx+cx-6,当x=2时,y=2,求当x=-2时y的值。

53解: 设f(x)=ax+bx+cx,显然f(x)是奇函数,f(-2)=-f(2),y=f(x)-6 ∵ x=2时,y=2,∴ f(2)=8,f(-2)=-f(2)=-8,∴ 当x=-2时,y= f(-2)-6=-14。

按常规先求a、b、c的值,再代入原式计算,则无法求解,若将局部ax+bx+cx看成一个整体,再利用奇函数性质,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动与静是事物状态表现的两个侧面,事物运动的静止状态只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会向显著变动的方向转化。如果善于将动静有机结合,变动为静或变静为动,即通过探究变动的、一般的状态来分析确定的、特殊的情况,或反之,这种以动求静,或以静求动的处理方法,有时会收到奇妙的效果,能充分的展示事物的本质。

例、解方程 √x2+6x+10 + √x2-6x+10 =10 解: 把方程化为 √(x+3)2 + 1 + √(x-3)2 + 1 =10 将常数“1”暂时看成变量,即设 1=y2,这时方程变成

√(x+3)2 + y2 + √(x-3)2 + y2=10 由椭圆定义可知,这是一个以F1(-3,0)、F2(3,0)为焦点,以10为长轴的椭圆,其标准方程是

x2/25 + y2/16=1 把y2=1代入,得 x=±5/4√15 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渗透在数学的知识内容、思想方法之中,处处皆是,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引导,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既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坚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这是数学教学本身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社会需要。

下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精选合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作者:谭应春 单位:南岸区上浩小学 联系电话:*** 【摘要】生命化的教育是以生命为中心,一切为了生命的发展,为了生命和谐而完整、自由而......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陶行知教育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陶行知教育思想 大位小学吴玲芳 小学数学的教育目的是一个由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道德三 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知识掌握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

    论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数学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 莫翠群 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重于一切。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人员聚集的场所(如学校)伤亡尤为惨痛!知识守护生命,作为数学教师,怎样在数学课渗透给学生......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 纳雍县维新镇第二小学蔡雪英 摘要:情感教学融入课堂中不但可以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智力培养环境,还可以缩小师生的距离,唤起学生学习......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5篇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 织金县三塘中学教师张学文 有的同事认为德育工作是学校领导、年级组长及班主任的事与我们的其他教师没有关系。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让心理健康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生物课堂中 渠江中学 夏卫华 近几年来,我一直从事《生物学》和各年级的《生命与健康教育》教学。根据对学生的观察与交流深刻的认识到越来......

    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新荣区第三中学安卫东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道德教育是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

    生本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夸美纽斯在《大学论》中,写下他的教育理念“找一种方法可以让老师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这一直是教师心中的一个理想,生本教育的理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