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维护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民族偏远地区缺乏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绝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由于民族偏远地区留守学生比例较大,因为家庭贫困、单亲、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存在心理问题。那么,思品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第二篇:浅谈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总结
浅谈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总结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乃是做人之根本,学校教育理应坚持德育为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思想品德课作为专门德育课堂,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理应发挥德育主渠道的功能。从内容上看,思品学科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如果教育教学方法不行当,学生会产生抵触的情绪,不利于把正确的观点理论、道德规范传递给学生,为学生理解掌握,并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精神、热爱国家与集体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等道德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呢?我个人认为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让德育回归学生本身。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策略发挥思品课德育主渠道的作用。
一、设置问题情景、讨论式教育策略。
在思品课堂中,学生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教材疑难问题、学生关注事件等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同伴交流、互相争论、相互启发,以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自主思维意识、辨析能力等,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论前准备:即备课环节,教师要充分思考预设的讨论题目,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出发,题目要与时俱进能结合社会热点,并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度度适中,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讲。同时还要思考可能出现的分歧和可以达成的共识,做到心中有数。此外,教师必要时可指导学生课前查阅搜集资料,开展调查等,使课堂讨论效果更加显著。
论中引导:若要学生在讨论中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见,让学生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教师必须发挥“导演”作用,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在学生讨论前,教师应创设情境,可以是案例事例、热点新闻、歌曲名言等多种形式,出示讨论的主题并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帮助学生梳理思路。讨论中要善于紧密关注学生状况,发现问题,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及时加以点拨或引导。如当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善于及时把握住讨论方向,正确地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议题展开讨论;当学生讨论不激烈,仅仅是照本宣读,讨论气氛不活跃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制造矛盾”,引发学生的争论,使讨论深入进行。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疏漏和偏颇时,教师应做恰当提示,启发学生自己或相互之间做必要的补充或纠正。论后小结: 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帮助学生分析、梳理讨论中出现的的各种想法,得出正确结论。对有争议、难于统一意见的问题,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某种观点,而是要做更充分地说明自己观点正确的准备。同时,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中肯地评价,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同时也要指出讨论中的缺点与不足,及今后讨论应注意的问题。例如我在讲“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一内容时,设置讨论:“老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这一社会热议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因为学生从不同渠道了解了扶摔倒老人后被讹诈的负面新闻,认为为保护个人利益不能扶,但又与我们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相违背,针对出现的矛盾,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最后统一意见,既要弘扬美德,又要自我保护。这样一个讨论过程,学生能深刻思考,相互交流,互提意见,达成共识,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又明确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一举两得,德育之花在不知不觉中绽放。设置问题情景、讨论式教育模式的优势在于不是一味地灌输,而是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实现德育教育,其高明之处在于“润物细无声”,通过课堂教学,悄无声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角色体验”式教育策略
初中生好奇心较强,喜欢模仿、喜欢尝试、喜欢体验,同时自我意识又不断增强,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从自己固有的角色转变到生活中其他的角色,通过角色互换,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真实地体验对方的感受,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一个角色互换体验的过程也更有利于渗透德育。例如我在讲“依法行政”这一内容时,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依法行政的重要性,我结合食品安全问题设置情境,假设你是食品药品安全检查工作人员,怎样做才能让人们不为食品安全担忧、减少或杜绝问题食品。学生通过角色互换,总结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加深对依法行政这一概念的理解。之后我将这一内容延伸,如果你是商家,你该如何经营?如果你的合法权益被侵犯,你将如何维权?通过这样一个角色互换体验的过程,学生不仅体会到法律的强制力,更感受到道德的重要性,商家应诚信经营、合法经营,自己应诚信做人,德育在悄无声息处进行。
三、“主题活动式”教育策略。
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校不只是学习,还要参加很多的集体活动,如升旗仪式、主题书画展、“一二·九”长跑、消防演练、演讲比赛、校园心理剧大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围绕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开展的各项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活动进课堂,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将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更加生活化,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主题活动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动态的活动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也是一种“主题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如每次升旗仪式之后,我都让学生谈对国旗下的讲话的启示,彼此传递正能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尊敬师长,做负责任的公民。通过消防演练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保护大自然。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新世纪的中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文化与信息,思维更加活跃,思想也更多样,德育教育必须跟学生发展的实际,才能更有实效性。思品课堂渗透德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其方式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于淑玲 2016-12-28
第三篇:教学论文 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论文
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烈军属子弟小学 李静思
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不但思想内容丰富,而且不少课文中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我们在教学时,要很好地去把握它,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以下是我的几点浅显看法。
一、克服嫉妒,培养宽容大度的健康心理
宽容就是气量大,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对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有涵养的外在表现。具有宽容心理的人,一般不为名利所困,活得洒脱,常常受人敬重。怀有嫉妒心理的人,心爱多狭窄,见人胜过自己就眼红,往往在背后使手腕,或说人坏话,或加害于人,将自己置于不宁之中。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十分有害,有已于人都不利。当今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好胜心强,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学校教育要避免学生产生这种不良心理,培养其宽厚待人的健康心理。比如《待人要宽容》一课中的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廉颇因不服蔺相如职位高于自己,几次三番为难他,蔺相如一概容忍,最后终于赢得了廉颇的敬重,负荆请罪。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蔺相如容忍行为进行质疑、解疑,如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容忍廉颇的一再为难?从中培养学生待人宽容的心理。然后通过读第二则小故事,从故事中感受少年英雄赖宁的那种待人宽容的好品质。最后通过习题的辨析,以便让学生真正形成宽容的健康心理。?
二、适应环境,培养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
乐观的人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能及时快速调整自己的心情,保持一种乐观开朗的心境,这是一种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望的高水平健康心理,持有这种心境的人,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灰心,事业终究成功。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常常会遇到一点点的小困难就而感到不顺心,为这些小小的事而烦恼、苦闷,影响了自己的进步。更有甚者,会自暴自弃,有的还走上了绝路。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有关这方面的心理教育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心理。如《乐观向上》这一课,文中的张海迪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张海迪在轮椅上还能为数千人治病,还学会了英、美、德、世界语等四种语言,翻译了几十万字的小说和资料。她还坐在轮椅上台为大家演唱,给许多青年朋友写信,热情地帮助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她为什么能这样做,是因为她的心中有目标,时刻想着为人民多做些事,在为人民服务中感受到工作的幸福,生活的乐趣。让学生通过对张海迪事迹的学习,谈谈对自己的启示,讲讲自己以后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该怎么做了。通过讲故事,表决心,真正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三、认识自我,培养自尊心的健康心理
自尊自信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惜自己的名誉和身体,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允许别人歧视和侮辱自己,做一个有骨气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在大家的尊重和爱护,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小学思品教材中,不少篇目都蕴含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教育因素。《要自尊自爱》一文中,讲的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故事。当时他在法国留学,常常受到洋学生的侮辱,徐悲鸿自信自己能超过洋学生,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最后他发愤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受到了法国人的尊重。这个事例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心理极好的教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面对洋人的歧视和侮辱,徐悲鸿是怎么做的?最后他成功了吗?然后通过让学生从徐悲鸿跟洋学生的对话中再次感悟自信的力量。因为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动机,使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达到最佳的状态。坚定而愉快地进行学习,很少会由于出现一点差错而泄气。相反缺乏自信的学生会破罐子破摔。自信对于一个人事业成功来讲,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我们要重视学生这种健康心理的培养。?
四、说到做到,培养诚实守信的健康心理
做人要讲信用,取信于人,人家才会和你很好地合作。撕谎骗人,一旦被人看破,就会失去伙伴,被孤立起来。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思品课文中有不少是反映诚实守信心理品质的内容,教学时可渗透教育。严格要求自己,培养顽强的毅力。课文《坚守信用》这一课,讲的是宋庆龄奶奶的故事。她少年时期,为了守住自己的诺言,整整等了一个小朋友一天。长大成名后,她仍是一位坚守信用的人。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可引导学生提问:宋姐姐的身上哪种可贵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你?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感悟到宋庆龄奶奶那种坚守信用的高尚品质,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五、严格要求自己,培养顽强的毅力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人要有毅力,否则一事无成。”毅力是一种优良的意志品质,指的是一个人做事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和挫折不退缩,这是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必备的品质。而让学生有这种毅力是非常的必要的,有的同学做事没有毅力,常常半途而废,这就是没有毅力的表现。课文《人要有毅力》讲的是普通的工人自学成材的故事。学习课文时,可让让学生质疑,李慰萱没上过大学,为什么能攀登知识的高峰,成为一名数学家?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让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人要有毅力。平时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不怕挫折,勇于胜战困难。同时明白,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毅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毅力需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自觉地和自己身上的懒散、贪玩的习气作斗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毅力的人。? 以上所谈,只是列举了教材中的其中一些内容。应该说,小学思品教材中还有很多材料都是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只要我们教师重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教材,总能从课文中挖掘出教育因素的。让我们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而努力吧!
第四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不过当前在农村学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很不普及且不平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几乎没有,相关的政策措施也没跟上。为此,在现有条件下,通过现有的学科渗透心里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下面我谈谈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数学课中充分重视良好教学心理环境的创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每个学生都平等地看成是正在发展的、潜能末充分开发的人。教师的角色是学生的“伙伴”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者”,强调对的学生“信任”、“真诚”和“尊重”,给学生以“无条件积极关注”,使学生在课堂中无顾虑地、真实直率表达情感和想法,并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和探讨,并能灵活地运用“倾听”、“理解”、“情感反应”和“鼓励”等技巧去引导学生,避免盲目地对学生进行个人评判。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这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教师必须正确树立以下几个观念:(1)人格平等观。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只有树立这种平等的观念,才会做到尊重学生,才能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才能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正如美国著名作家爱墨生所说的:“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2)师生主体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忽视任何一方的活动,教育均不可能
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过程成为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培养,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促进学生良好社会化人格的形成。(3)教学差异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根据学生的差异,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上提出不同要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德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在数学课中充分重视开展美育教育
数学的美感很强,其图形美、抽象美、对称美、奇异美、思维方式美、解题过程美……都能给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对美的了解,提高了对美的欣赏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渐渐养成欣赏美、追求美的高尚情操。
(1)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来开展美育。在各年级的教材中都有大量的插图,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欣赏、感受。(2)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读一读”等栏目开展美育。这些栏目介绍了许多的数学知识、数学故事和数学悠久的历史,这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3)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以美育美”、“以美传美”,即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以自己的道德感、事业心、奋斗意志、生活热情以及仪表、教态、语言、板书等向学生传播美,在无形中给学生以影响,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在数学课中充分重视活动课的开展
健康的心理是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愉快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让学生不再感到孤独、烦躁、自卑,学会自我心理的调节,让不良情绪得到分散并以正确的方式得到宣泄。(1)在数学课中可以利用一些“探究性活动”来开展活动。这些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土壤,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奋斗不止、战斗不息的顽强意志,并且还可以通过探究的成功,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通过探究的失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以锻炼学生的心理。(2)在数学课中还可以开展数学知识讲座、趣味数学知识介绍、数学游戏等,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再感到数学枯燥无味。(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活动。在教学工作中,它不仅使较为抽象的概念知识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能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且还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当然,各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它也不可能代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将康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教育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将康教育”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第五篇: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让心理健康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生物课堂中
渠江中学 夏卫华
近几年来,我一直从事《生物学》和各年级的《生命与健康教育》教学。根据对学生的观察与交流深刻的认识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厌学、逃学、偷、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管理的实现。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生物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便成为学校和教师需要思考的十分迫切的问题。
一、让音乐中的正能量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日本科学家对水稻的生长进行研究,发现每天定时播放音乐能促进它的生长并比同期的水稻的产量更高,由此可见轻松愉快的环境能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因此,在生物课件中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音乐,舒缓课堂气氛,愉悦心情。如在学习《鸟》时播放《我是一只小小鸟》;学习《社会行为》时播放《团结就是力量》;学习《病毒》时播放《白衣天使》······让音乐中的正能量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二、用“格物致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自我表现欲,减缓学生心理压力
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中学生随着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兴趣广度也大为增加,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参与感与表现欲的产生,致使兴趣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利用中学生的这一特点去实现生物教学中的能力目标,让学生参与调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成立课外生物兴趣活动小组,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活动从中体验到“格物致知”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的成就感。有时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视频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自由发言、畅所欲言,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自我表现欲,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减压,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的动力也得到了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融洽-----中学生随着思维的日渐成熟,不满足于简简单单的说教和现存的结论,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旦喜欢这位老师,就会爱上这位老师教的这门课,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要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这样能使教学目标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应该是我们所说的人格魅力吧!
三、使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成为生物课堂的心理良方
安化的农村中学教育受到地域条件的影响普遍落后于其他地方,但相对于生物学来说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舞台。大部分学生具有城市学生没有的优势-----大部分的学生具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体验:自己家养鸡、地里种了粮食蔬菜瓜果、不同时节上山采野菜下河摸鱼虾······生活中处处是生物资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学生能看得到,摸得着的现存资源。如在讲《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一章从“种子的萌发”到“植株的生长”到“开花和结果”。从一句谚语“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入手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要在清明前后呢?”“种子萌发还需要哪些条件呢?”······然后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探究实验,对成功的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以强化其成功的体验,这样不但掌握了探究的一般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进而促使学生好学、乐学,还发展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达到真正的健康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习生物学也是为了健康的生活,两种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