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品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品教育的渗透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品德。这里的"真正有教养的人",笔者以为其实质就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人。原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众所周知,学生在校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就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为教师应该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中去。近几年来,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结合数学史料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原国教副主任柳斌指出:"爱国主义要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一系列的教育中。"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同时,还应担负起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小学数学教师就是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独特的优势,对学生施加品德熏陶。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在理论上的每一次进步都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闪烁着许多数学家智慧和光芒。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如:在学习了质数和合数这一知识后,我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现代数学陈景润凭着聪明才智和顽强毅力最终攻克了"歌特巴赫猜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可向学生介绍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南北朝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中就已论述 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在学习圆周率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十七世纪的荷兰人安托尼兹还早一千一百多年!通过向学生介绍古今数学家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以及用他们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二、利用数学教材中蕴含的辨证、唯物因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观察世界、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对学生加强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的辨证、唯物因素很多很多,如对立统一的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的观点等等。教师就是要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方能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1、对立统一的观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数学是辨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知识点,如整数和分数的对立统一;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对立统一;精确和近似的对立统一;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另外辨证的思维方法诸如分析与综合、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2、普遍联系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联系之中,小学数学当然也不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知识间的联系来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才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如在学完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 2 积计算后,组织学生来比较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它们之间的异同。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学会了用联系的方法来分析、解决数学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实践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发展的动力。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运用知识、实践知识的过程。教师就是要根据这种认知规律,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操作、体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亲历动态生成。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三、挖掘数学自身内在的美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正是这些构成了数学的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如在教完了比和比例的知识后,我就向学生介绍了著名的"黄金分割"的知识,从而揭示了一种审美的线段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按黄金分割构造的事物,如中外名建筑、窗帘的束带、女孩裙子的腰带等,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我还经常让学生用哲学的眼光从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感悟一些人生的智慧,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如学完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这一知识后,有学生在他的日记本上这样写道:"周长一定的长方形,长和宽的悬殊越小时,它的面积就越大。一个班级、一个社会,如果人与人之间越平等、越和谐,那么整个群体的实力就越强大。"再如,学完了圆的知识以后,有学生这样写:"圆的半径越长,圆也就越大。在学习和工作中,半径就如同你努力的程度,而圆则代表你的收获。因此,你越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你的收获也 3 就越多。"列夫托尔斯泰也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人的实际价值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让学生从这样浅显的数学知识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阐述出这样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们数学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觉得,只有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数学、鉴赏数学的美、感悟人生真谛,才能陶冶出学生高尚的情操。
四、结合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应用题的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结构,处理数据资料,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抽象推理,建立数量关系,合理推理求解,检验校正结果"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将来在急剧变化和剧烈竞争中的适应能力;结合数学计算的正确性、解决方法的简洁性、图形结构的和谐性等特点,来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结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简朴、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诚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挖掘出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做到有的放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就一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二篇:小学《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渗透点整理提纲
编者注:湄江四小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工作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发动、广大教师认真实施,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通过集中培训、教研交流和集体备课等形式,全面结合小学《思品》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确保全面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法制教育的渗透点,由《思品》授课教师任诗梦、李永霞、唐红萍、王静、王国容、刘颖、胡昌秋、宋庆丽等牵头将相关渗透点分年级整理如下,供教学参考之用。
一年级
★学科内容:
一(下)/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第3课/小心,病从口入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饮食卫生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联系实际,创设实际,结课点睛。★示例或说明:
1、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吃的东西有时为什么会病倒吗?
2、讨论:谁能告诉大家,你上周吃了哪些食物?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组织活动:如何注意饮食卫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饮食卫生法》的相关内容。
4、小结: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安全,养成良好的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学科内容:
一(下)/第四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第2课/美丽的生命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联系实际,创设实际。★示例或说明:
1、教师播放影片,让学生体会“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命”。
2、教师出示画面,让体验、感悟生命的美丽。
3、组织讨论: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4、小结: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护好一个个美丽的生命。
二年级
★学科内容: 二(上)/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第5课/红绿灯,在站岗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应用。
方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事例或说明:
1、结合书中图片向学生提问:过马路时应注意什么?
2、同桌交流。在过马路,又没有斑马线,怎么过去呢?
3、老师小结,向学生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懂得遵守交通规则,保障生命安全。
★学科内容:
二(上)/第五单元/我爱绿数,我爱蓝天/第6课/我身边的环境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懂得。
方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事例或说明:
1、结合书中家乡美丽的图片向学生提问: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喜欢吗?为什么?另结合被污染的图片再问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喜欢吗?为什么?
2、同桌交流感受。
3、老师小结,向学生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身边的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学科内容:
二(下)/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第3课/帮帮残疾人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懂得。
方法:联系实际,学会献爱心,帮助别人。★事例或说明:
1、结合书中图片了解残疾人的不容易,我们应该多帮助他们。
2、谈谈你的帮扶措施。
3、老师小结,向学生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告知学生,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三年级
★学科内容:
三(上)/第二单元/我爱我们的学校/第1课/说说我们的学校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九条 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联系实际,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让学生回忆自己两年多的学习,生活中的收获,写在卡片上。
2、自我展示,从学习,生活,才艺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成长。
3、教师总结,我们的成绩离不开国家的关系,教师的关系,国家以法律形式保障我们学校教育的权益,出示相关法律。
★学科内容:
三(上)/第四单元/有趣的家乡风情/第4课/一起采风去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十八条 国务院建立国家级„..具有重大历史、文学、科学艺术的非物质文化„„列入文录予以保护。
第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试听资料等材料。★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和理解
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课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联系实际周围的生活,让生说说周围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破坏,向学生适时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2、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如何做才不破坏文化遗产。
★学科内容:
三(下)/第四单元/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第2课/家乡的打工族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和理解
方法:利用现代技术展现,结课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观察了解活动。
a、学生课前调查,搜集一些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警示语,了解它们的作用,同时可以用照片,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b、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本地方的社会各界关心进城务工人员的事例和规定。
2、展示汇报。
学生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这时进行引导并出示相关的法规。
四年级
★学科内容:
四(下)/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同在蓝天下/第一课/让我走近你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二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加强监督管理。
第五十三条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当符合残疾人的实际需要。
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规定,逐步推进已建成设施的改造,优先推进与残疾人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
对无障碍设施应当及时维修和保护。★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合案例,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课前了解、收集相关资料
2、使学生知道社会应当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环境。
3、教师适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相关内容
★学科内容:
四(下)/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生活因爱更美丽/第一课/关爱无处不在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结合案例,讨论交流。★示例或说明:
1、课前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
2、根据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内容。
★学科内容: 四(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刘国家乡的小河/第二课/沿着河边走一走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三十三条 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组织活动,结合案例讨论交流,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活动,了解家乡水资源情况
2、根据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相关内容
★学科内容:
四(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我们时刻在呼吸/第二课/天空是什么颜色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十四条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结合案例,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通过交流等活动,了解家乡的天空的问题所在
2、根据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五年级
★学科内容: 五(上)∕第三单元∕斤斤计较选村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至第十四条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理解。
方法:结合案例,交流讨论。★示例或说明:
1、教师出示下列事例。(1)、怎样选村官。(2)、村民喜欢什么样的村官。
2、结合事例,组织学生讨论:(1)、说说村委会的干部是怎样产生的。(2)、对比一下,与我们竞选班干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说说村民们喜欢什么样的村官,可写一写大家眼中的村官。(4)、有人说村民们如此“斤斤计较”是好事,你认为呢?
★学科内容: 五(上)/第四单元/好山好水好地方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环境保护石我国基本国策之一。
2、《环境保护法》指出: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环境保护法》。
方法:课前搜集我国不同地区自然风光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创设情境。★示例或说明:
1、了解祖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3、充分感受祖国不同地区、不同地形都有不同的美丽。
★学科内容: 五(下)/第二单元/拒绝毒品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吸毒是违法的行为。早在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决定》第八条规定,对于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的人,由公安机关予以拘留、罚款、强制戒除,进行治疗、教育;强制戒除又复吸者,可以实行劳动教养,在教养中强制戒除。
《决定》第十五条规定,每个公民对吸毒、贩毒、制毒等违反犯罪活动,有检举揭发的义务。★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或理解。方法:结合图例,组织讨论。★示例或说明:
1、什么事毒品?
2、了解毒品的危害。
3、远离毒品从我做起。
4、拓展延伸。
★学科内容
五(下)/第二单元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就、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及中国活动的场所吸烟。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出除国家法定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做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雇佣性劳动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国家有关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处罚。★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和了解。方法:结合事例,交流讨论。
★示例或说明
1、教科书第41页以一个具体侵权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少年儿童享有哪些合法权益。
2、爱莲能赢得这场官司吗?
3、拓展延伸。
4、对于具体法律法规的了解,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法律保护我们的各种合法权益,认识到法律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六年级
★学科内容
六(上)/第二单元/走进信息时代/第2课/沟通无极限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刑法》第252条 侵犯通信自由罪
第二百五十二条 【侵犯通信自由罪】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掌握,懂得运用。方法:案例联系,联系实际。★示例或说明
1、课前师生共同收集身边、电视或书报上看到的事例:私自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的。
2、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出示收集到的案例。
★学科内容
六(上)/第四单元/人类文明的足迹/第4课/文明遗产知多少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文物灭失、损毁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掌握,懂得运用。
方法:观看视频,实例分析,有机渗透。★示例或说明
1、播放“陕西省公布十大违反文物保护法警示案例”的内容,2、学生谈看后的感受,3、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趁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保护文物。
★学科内容
六(下)/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第2课/第3个活动·动植物的控诉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一条 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掌握
方法:课前调查,联系实际,小组讨论,拓展延伸。★示例或说明
1、课前调查
(1)爷爷那个年代有哪些野生动物?(2)爸爸那个年代有哪些野生动物?(3)现在有哪些野生动物?
(4)交流,有一些动物去哪里了?为什么不见了?
2、联系实际
(1)小组讨论:如何才能保护野生动物?
(2)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教师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3、拓展延伸
向自己周围的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三篇:教学论文 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论文
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烈军属子弟小学 李静思
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不但思想内容丰富,而且不少课文中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我们在教学时,要很好地去把握它,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以下是我的几点浅显看法。
一、克服嫉妒,培养宽容大度的健康心理
宽容就是气量大,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对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有涵养的外在表现。具有宽容心理的人,一般不为名利所困,活得洒脱,常常受人敬重。怀有嫉妒心理的人,心爱多狭窄,见人胜过自己就眼红,往往在背后使手腕,或说人坏话,或加害于人,将自己置于不宁之中。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十分有害,有已于人都不利。当今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好胜心强,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学校教育要避免学生产生这种不良心理,培养其宽厚待人的健康心理。比如《待人要宽容》一课中的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廉颇因不服蔺相如职位高于自己,几次三番为难他,蔺相如一概容忍,最后终于赢得了廉颇的敬重,负荆请罪。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蔺相如容忍行为进行质疑、解疑,如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容忍廉颇的一再为难?从中培养学生待人宽容的心理。然后通过读第二则小故事,从故事中感受少年英雄赖宁的那种待人宽容的好品质。最后通过习题的辨析,以便让学生真正形成宽容的健康心理。?
二、适应环境,培养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
乐观的人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能及时快速调整自己的心情,保持一种乐观开朗的心境,这是一种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望的高水平健康心理,持有这种心境的人,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灰心,事业终究成功。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常常会遇到一点点的小困难就而感到不顺心,为这些小小的事而烦恼、苦闷,影响了自己的进步。更有甚者,会自暴自弃,有的还走上了绝路。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有关这方面的心理教育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心理。如《乐观向上》这一课,文中的张海迪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张海迪在轮椅上还能为数千人治病,还学会了英、美、德、世界语等四种语言,翻译了几十万字的小说和资料。她还坐在轮椅上台为大家演唱,给许多青年朋友写信,热情地帮助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她为什么能这样做,是因为她的心中有目标,时刻想着为人民多做些事,在为人民服务中感受到工作的幸福,生活的乐趣。让学生通过对张海迪事迹的学习,谈谈对自己的启示,讲讲自己以后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该怎么做了。通过讲故事,表决心,真正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三、认识自我,培养自尊心的健康心理
自尊自信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惜自己的名誉和身体,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允许别人歧视和侮辱自己,做一个有骨气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在大家的尊重和爱护,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小学思品教材中,不少篇目都蕴含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教育因素。《要自尊自爱》一文中,讲的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故事。当时他在法国留学,常常受到洋学生的侮辱,徐悲鸿自信自己能超过洋学生,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最后他发愤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受到了法国人的尊重。这个事例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心理极好的教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面对洋人的歧视和侮辱,徐悲鸿是怎么做的?最后他成功了吗?然后通过让学生从徐悲鸿跟洋学生的对话中再次感悟自信的力量。因为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动机,使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达到最佳的状态。坚定而愉快地进行学习,很少会由于出现一点差错而泄气。相反缺乏自信的学生会破罐子破摔。自信对于一个人事业成功来讲,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我们要重视学生这种健康心理的培养。?
四、说到做到,培养诚实守信的健康心理
做人要讲信用,取信于人,人家才会和你很好地合作。撕谎骗人,一旦被人看破,就会失去伙伴,被孤立起来。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思品课文中有不少是反映诚实守信心理品质的内容,教学时可渗透教育。严格要求自己,培养顽强的毅力。课文《坚守信用》这一课,讲的是宋庆龄奶奶的故事。她少年时期,为了守住自己的诺言,整整等了一个小朋友一天。长大成名后,她仍是一位坚守信用的人。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可引导学生提问:宋姐姐的身上哪种可贵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你?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感悟到宋庆龄奶奶那种坚守信用的高尚品质,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五、严格要求自己,培养顽强的毅力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人要有毅力,否则一事无成。”毅力是一种优良的意志品质,指的是一个人做事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和挫折不退缩,这是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必备的品质。而让学生有这种毅力是非常的必要的,有的同学做事没有毅力,常常半途而废,这就是没有毅力的表现。课文《人要有毅力》讲的是普通的工人自学成材的故事。学习课文时,可让让学生质疑,李慰萱没上过大学,为什么能攀登知识的高峰,成为一名数学家?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让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人要有毅力。平时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不怕挫折,勇于胜战困难。同时明白,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毅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毅力需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自觉地和自己身上的懒散、贪玩的习气作斗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毅力的人。? 以上所谈,只是列举了教材中的其中一些内容。应该说,小学思品教材中还有很多材料都是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只要我们教师重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教材,总能从课文中挖掘出教育因素的。让我们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而努力吧!
第四篇: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维护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民族偏远地区缺乏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绝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由于民族偏远地区留守学生比例较大,因为家庭贫困、单亲、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相当一部分学生都存在心理问题。那么,思品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第五篇: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内容中阐述“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在基本理念的第二条中阐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在小学,进行数学建模教学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初始性特征,即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学习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学模型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模型思想渗透到教学中。
关键词:模型;数学建模;建模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理解运用。”
一、在创设情境时,感知数学建模思想。情景的创设要与社会生活实际,时代热点问题,自然,社会文化等与数学有关系的各种因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用积累的生活经验来感受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感知数感
知数学模型的存在。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眼光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为儿童提供有趣的、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境,引导他们饶有兴趣地走进情境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二、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模型思想。
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学习过程、学习材料、主动归纳。力求建构出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
例如:在推导圆柱体积公式一节课中,教师要有目的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几种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是怎样的?学生会想起通过割、补、平移、旋转等方 法拼成学过的图形,那么今天我们要探究的是圆柱的体积,你们怎样来推导它的公式?这样 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一个新知识都是用旧知识来分解,从中找到新知识的内在模型。
三、新知识的结论,就是建立数学模型。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各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各类图形的周长 与面积、体积的公式都是各种数学模型,学生有了这种模型思想才能应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现 实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拓展应用数学模型。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答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用途和益处,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实际应用带来的快乐。
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1.让学生充分参与与操作活动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但来源于生活实际,加强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如: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活动:让他们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然后利用已有知识来推导它的面积计算方法,这就为学生创设一个“做数学”的机会,学生在操作前必须动脑思考,想好了才能动手剪拼,通过实际操作,多数学生都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了长方形,这样学生在积极参与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而且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2.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活动
四、解释与应用中体验模型思想的实用性。
如在学生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关系后,先进行单项练习,然后出示这样的变式题:
1.汽车3小时行驶了270千米,5小时可行驶多少千米?
2.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900千米,飞机早上11:00起飞,14:00到站,两站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学生在掌握了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这一模型后,进行变式练习,学生基本能正确解答,说明学生对基本数学模型已经掌握,并能够从3小时行驶了270千米中找到需要的速度,从11:00至14:00中找到所需时间。虽然两题叙述不同,但都可以运用同一个数学模型进行解答。掌握了数学模型,学生解答起数学问题来得心应手。综上所述,数学建模思想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是数学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协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妙处,进而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这也给我们一些启发:在对学生进行模型思想渗透时,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实物出发,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接受,更快地理解;在渗透这些思想时,教师首先需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去考虑;在教学过程中,通 过引导学生处理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快、更有兴趣地跟踪教师的思路。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模型无处不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一系列数学模型的理解、把握的 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渗透模型化思想,帮助小学生建立并把握有关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握住数学的本质。通过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