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在思品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
在思品教学中渗透诚
汉川市垌冢小学
李爱华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它伴随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雪霜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的道德修养。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铸造诚信社会风尚,也应从孩子抓起。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可见,诚实守信的品质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从小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谈一下在小学思品教学中我是如何开展诚信教育的。
一、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
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如何对小学生实施诚信教育
1、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兼有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教师可通过两条途径传递给学生社会道德规范:一是言教,二是身教。前者不能缺少,后者更为重要,即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
2、思品课是诚信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小学思品课的内容有很多可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素材,比如我国法律将“诚实信用”与“平等”、“公平”一起规定为经济活动的三大重要原则,它要求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不得弄虚作假、要言而有信;“诚实守信”等二十个字被《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规定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是我国的两大治国方略,道德能够补充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因而要重视自身的思品道德建设,包括诚信建设。„„还可以收集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在课上演讲交流,课后写心得体会。
3、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要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就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多彩的形式为载体。如观看电影电视片,听先进人物报告会,上门参观、走访,举办以诚信行为为主体的演讲比赛、故事会、班级辩论会、征文比赛等等,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吸引性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例如我校举办的诚信征文大赛中,全校师生都踊跃参加,有几十篇获奖文章贴在校园的橱窗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校园里弥漫着讲诚实、守信用的气息。
4、诚信教育要从点滴小事抓起,持之以恒
“狼来了”的故事,对这一代孩子已经深入人心,他们懂得了说谎的危害。学生中违反纪律、考试舞弊、拾物归己或其他不诚信的行为多半是由于缺乏意志力造成的,他们明知不对而为之,只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寄希望于老师不知道、同学未发现,对自己说“只此一次,下不为例”,而当他们获得成功后,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生活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育资源,及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例如我在我的班级里设立了诚信记录,把有不良信誉的学生,如值日生不擦黑板不扫地、抄袭作业、不交作业、上课无故迟到、考试舞弊等,都记录在班级日志上,一学期凡是有不良记录者不得评选为三好学生,不良记录越多,品德等级越低。
教育者的责任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诚信认识,还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将学生的诚信认识转化为诚信行为。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是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家庭教育有许多误区,如娇生惯养、受长辈溺爱,从而滋长了怕苦、怕累、爱慕虚荣等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家长为子女写虚假请假条,为子女的错误作辩护,出了问题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向学校等等。这些对学生的诚信品德教育极为不利。
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走访、电话等形式主动与家庭紧密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家庭的影响,特别是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们充分认识到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诚信教育,促进学生诚信修养的提高。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适应时代潮流的、诚实守信的新一代。当然,诚信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及学生自己的积极配合,相信众人齐力,定能共铸诚信。
第二篇:教学论文 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论文
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烈军属子弟小学 李静思
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不但思想内容丰富,而且不少课文中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我们在教学时,要很好地去把握它,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以下是我的几点浅显看法。
一、克服嫉妒,培养宽容大度的健康心理
宽容就是气量大,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对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有涵养的外在表现。具有宽容心理的人,一般不为名利所困,活得洒脱,常常受人敬重。怀有嫉妒心理的人,心爱多狭窄,见人胜过自己就眼红,往往在背后使手腕,或说人坏话,或加害于人,将自己置于不宁之中。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十分有害,有已于人都不利。当今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好胜心强,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学校教育要避免学生产生这种不良心理,培养其宽厚待人的健康心理。比如《待人要宽容》一课中的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廉颇因不服蔺相如职位高于自己,几次三番为难他,蔺相如一概容忍,最后终于赢得了廉颇的敬重,负荆请罪。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蔺相如容忍行为进行质疑、解疑,如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容忍廉颇的一再为难?从中培养学生待人宽容的心理。然后通过读第二则小故事,从故事中感受少年英雄赖宁的那种待人宽容的好品质。最后通过习题的辨析,以便让学生真正形成宽容的健康心理。?
二、适应环境,培养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
乐观的人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能及时快速调整自己的心情,保持一种乐观开朗的心境,这是一种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望的高水平健康心理,持有这种心境的人,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灰心,事业终究成功。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常常会遇到一点点的小困难就而感到不顺心,为这些小小的事而烦恼、苦闷,影响了自己的进步。更有甚者,会自暴自弃,有的还走上了绝路。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有关这方面的心理教育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心理。如《乐观向上》这一课,文中的张海迪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张海迪在轮椅上还能为数千人治病,还学会了英、美、德、世界语等四种语言,翻译了几十万字的小说和资料。她还坐在轮椅上台为大家演唱,给许多青年朋友写信,热情地帮助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她为什么能这样做,是因为她的心中有目标,时刻想着为人民多做些事,在为人民服务中感受到工作的幸福,生活的乐趣。让学生通过对张海迪事迹的学习,谈谈对自己的启示,讲讲自己以后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该怎么做了。通过讲故事,表决心,真正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三、认识自我,培养自尊心的健康心理
自尊自信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惜自己的名誉和身体,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允许别人歧视和侮辱自己,做一个有骨气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在大家的尊重和爱护,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小学思品教材中,不少篇目都蕴含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教育因素。《要自尊自爱》一文中,讲的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故事。当时他在法国留学,常常受到洋学生的侮辱,徐悲鸿自信自己能超过洋学生,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最后他发愤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受到了法国人的尊重。这个事例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心理极好的教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面对洋人的歧视和侮辱,徐悲鸿是怎么做的?最后他成功了吗?然后通过让学生从徐悲鸿跟洋学生的对话中再次感悟自信的力量。因为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动机,使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达到最佳的状态。坚定而愉快地进行学习,很少会由于出现一点差错而泄气。相反缺乏自信的学生会破罐子破摔。自信对于一个人事业成功来讲,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我们要重视学生这种健康心理的培养。?
四、说到做到,培养诚实守信的健康心理
做人要讲信用,取信于人,人家才会和你很好地合作。撕谎骗人,一旦被人看破,就会失去伙伴,被孤立起来。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思品课文中有不少是反映诚实守信心理品质的内容,教学时可渗透教育。严格要求自己,培养顽强的毅力。课文《坚守信用》这一课,讲的是宋庆龄奶奶的故事。她少年时期,为了守住自己的诺言,整整等了一个小朋友一天。长大成名后,她仍是一位坚守信用的人。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可引导学生提问:宋姐姐的身上哪种可贵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你?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感悟到宋庆龄奶奶那种坚守信用的高尚品质,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五、严格要求自己,培养顽强的毅力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人要有毅力,否则一事无成。”毅力是一种优良的意志品质,指的是一个人做事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和挫折不退缩,这是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必备的品质。而让学生有这种毅力是非常的必要的,有的同学做事没有毅力,常常半途而废,这就是没有毅力的表现。课文《人要有毅力》讲的是普通的工人自学成材的故事。学习课文时,可让让学生质疑,李慰萱没上过大学,为什么能攀登知识的高峰,成为一名数学家?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让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人要有毅力。平时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不怕挫折,勇于胜战困难。同时明白,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毅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毅力需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自觉地和自己身上的懒散、贪玩的习气作斗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毅力的人。? 以上所谈,只是列举了教材中的其中一些内容。应该说,小学思品教材中还有很多材料都是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只要我们教师重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教材,总能从课文中挖掘出教育因素的。让我们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而努力吧!
第三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
“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但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日臻提高的今天,我们却很遗憾的发现,当代社会陷入诚信不足的困境。诚信缺失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也严重危及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为兼具文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的教师,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入诚信教育,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并作深入探讨的。
现在的农村,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孩子交与爷爷、奶奶看管。隔辈人大多溺爱孩子,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致使多数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着问题。目前,青少年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说谎,抄同学作业甚至出钱雇同学完成作业,拾到东西不上交老师,称病逃避体育课,不按时完成作业还说没时间,借了同学的书不归还,考试作弊并且花样不断翻新,不学习偷偷去网吧,做了坏事不承认等。这些问题且时有发生。更可怕的是,某些同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石,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很有必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诚信教育。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诚信”教育是可以逐渐杜绝以上行为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诚信”教育呢?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挖掘教材事例
教材中所叙述的事例包括名人故事,都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发掘其中的诚信教育因素,利用好这些材料,进行教育。在补充事例时,可着眼于实际,立足于具体,用学生看得见、想得出的诚信事例来激起共鸣,求得认同。尤其要用身边的诚信的小故事教育学生,以产生“亲近感”。
1、讲解课本中现有的“诚信”内容。如《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便包含诚信的一些内容,因为诚实就是要求人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有一说一,不歪曲事实,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在学习上懂得便说懂,不懂装懂便是不诚实的表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为人诚实,言而有信,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再如,八年级语文上册有一篇余秋雨的散文《信客》。文中作者刻画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的高贵品质。信客的难能可贵的品质,正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力提倡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剖析信客的精神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教育学生: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即表现为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实实在在做事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2、引申渗透“诚信”的事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介绍作者鲁迅时,引出鲁迅童年时有一次上学迟到,于是便在桌子右上角刻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说到做到,从未迟到。鲁迅的这种“言必行,行必果”的事例要求学生在学习上也要这样。另外从反面事例中也可引申,《皇帝的新装》里皇帝、大臣之所以受骗是因为他们虚伪,不敢面对现实,自欺的结果。借此告诉学生:或许一个不诚实的人在某些时候,通过特殊的手段可能蒙蔽一些人,但只是暂时的,“庐山真面目”终被揭穿,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
3、发散拓展“诚信”的深远意义。《信客》中信客要讲求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一名优秀的信客必须具备诚信无私、洁身自好、恪尽职守、善良厚道等优秀品质。在此可发散拓展到当今中国,坚守一个大国的信用,政治上显示一个大国的风范,经济上在东南亚金融市场危机时,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军事,体育等我国的信用得到世界上大多数的认可,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诚信形象。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诚信是一种最重要的品质,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二、引导学生反思自我,纠正错误
针对学生道德实践中的错误认识,教师应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如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承认错误是诚实,帮别人隐瞒错误是义气,是在宽容别人。在语文教学时就要通过学文明理,让学生认识到隐瞒别人的错误是袒护、包庇的行为,不能视作为讲义气。另外还要针对学生虚荣心理、嫉妒心理,及时进行教育引导,要结合课文教学,辨析讨论,并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真正让“诚信”成为时时、事事、人人的行为准则。对于一些错误认识和行为,多从正面引导和批评教育。对于诚信严重缺失、道德品质恶劣而屡教不改者,也应严 厉批评或处罚。让学生懂得: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
三、遵从大纲,明确目标
教学内容上要体现教学目标的递进性,七年级以礼貌待人、诚信交往为主,八年级以遵纪守法、乐于助人为主,作为九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要以“不弄虚作假”、“不揽功诿过”、“与人相处讲信用”为主。在进行某一内容教学时,则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引导学生行为时,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远处着眼,近处入手。诚信修养,“譬如行远,必自遐;譬如登高,必自卑。” “诚信”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它,但稍不留意它就会被丢弃。而现实社会中诚信渐远,千年前的圣人们给我们留下的“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美德,却快被遗失殆尽了。这何尝不是一个大大的悲哀呢?作为学校这块大净土,我们有必要让诚信归来,因为它比荣誉更长久,它比金钱更珍贵,它比美丽更厚重。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要轻易许诺。轻易承诺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的品质。我们在没有把握答应别人的要求时,不要轻易许下诺言,要学会拒绝;一旦有所承诺,我们应该努力兑现。孔子云“言必信,行必果”,唯有真正做到“言必信”,才是为人之本,在广大学生中渗透“诚信”教育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四、课外收集积累诚信相关的名言,俗语,事例。把好的、有典型性的张贴,表扬,奖励。激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作座右铭,学以致 用,约束自己,督促自己慢慢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中学生。逐步做到诚信品质由强制性的“他律”到自觉性的“自律”。固化为优良的道德品质。
总之,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诚信是一轮朗朗的明月,唯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让我们经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别人。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体味,铸就诚信人生。
第四篇:小学《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思品》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渗透点整理提纲
编者注:湄江四小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工作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发动、广大教师认真实施,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通过集中培训、教研交流和集体备课等形式,全面结合小学《思品》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确保全面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法制教育的渗透点,由《思品》授课教师任诗梦、李永霞、唐红萍、王静、王国容、刘颖、胡昌秋、宋庆丽等牵头将相关渗透点分年级整理如下,供教学参考之用。
一年级
★学科内容:
一(下)/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第3课/小心,病从口入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饮食卫生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联系实际,创设实际,结课点睛。★示例或说明:
1、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吃的东西有时为什么会病倒吗?
2、讨论:谁能告诉大家,你上周吃了哪些食物?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组织活动:如何注意饮食卫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饮食卫生法》的相关内容。
4、小结: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安全,养成良好的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学科内容:
一(下)/第四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第2课/美丽的生命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
方法:联系实际,创设实际。★示例或说明:
1、教师播放影片,让学生体会“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命”。
2、教师出示画面,让体验、感悟生命的美丽。
3、组织讨论: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4、小结: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护好一个个美丽的生命。
二年级
★学科内容: 二(上)/第三单元/我会照顾自己/第5课/红绿灯,在站岗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应用。
方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事例或说明:
1、结合书中图片向学生提问:过马路时应注意什么?
2、同桌交流。在过马路,又没有斑马线,怎么过去呢?
3、老师小结,向学生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懂得遵守交通规则,保障生命安全。
★学科内容:
二(上)/第五单元/我爱绿数,我爱蓝天/第6课/我身边的环境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懂得。
方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事例或说明:
1、结合书中家乡美丽的图片向学生提问: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喜欢吗?为什么?另结合被污染的图片再问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喜欢吗?为什么?
2、同桌交流感受。
3、老师小结,向学生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身边的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学科内容:
二(下)/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第3课/帮帮残疾人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懂得。
方法:联系实际,学会献爱心,帮助别人。★事例或说明:
1、结合书中图片了解残疾人的不容易,我们应该多帮助他们。
2、谈谈你的帮扶措施。
3、老师小结,向学生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告知学生,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三年级
★学科内容:
三(上)/第二单元/我爱我们的学校/第1课/说说我们的学校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九条 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为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创造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联系实际,结题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让学生回忆自己两年多的学习,生活中的收获,写在卡片上。
2、自我展示,从学习,生活,才艺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成长。
3、教师总结,我们的成绩离不开国家的关系,教师的关系,国家以法律形式保障我们学校教育的权益,出示相关法律。
★学科内容:
三(上)/第四单元/有趣的家乡风情/第4课/一起采风去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十八条 国务院建立国家级„..具有重大历史、文学、科学艺术的非物质文化„„列入文录予以保护。
第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试听资料等材料。★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和理解
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课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联系实际周围的生活,让生说说周围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破坏,向学生适时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2、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如何做才不破坏文化遗产。
★学科内容:
三(下)/第四单元/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第2课/家乡的打工族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和理解
方法:利用现代技术展现,结课点睛 ★示例或说明:
1、观察了解活动。
a、学生课前调查,搜集一些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警示语,了解它们的作用,同时可以用照片,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b、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本地方的社会各界关心进城务工人员的事例和规定。
2、展示汇报。
学生在自己调查的基础上,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这时进行引导并出示相关的法规。
四年级
★学科内容:
四(下)/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同在蓝天下/第一课/让我走近你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五十二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加强监督管理。
第五十三条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应当符合残疾人的实际需要。
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规定,逐步推进已建成设施的改造,优先推进与残疾人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
对无障碍设施应当及时维修和保护。★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
方法:结合案例,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课前了解、收集相关资料
2、使学生知道社会应当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环境。
3、教师适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相关内容
★学科内容:
四(下)/第二单元/伸出我们的手/生活因爱更美丽/第一课/关爱无处不在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结合案例,讨论交流。★示例或说明:
1、课前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
2、根据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内容。
★学科内容: 四(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刘国家乡的小河/第二课/沿着河边走一走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第三十三条 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组织活动,结合案例讨论交流,拓展延伸 ★示例或说明:
1、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活动,了解家乡水资源情况
2、根据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相关内容
★学科内容:
四(下)/第三单元/我的绿色日记/我们时刻在呼吸/第二课/天空是什么颜色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十四条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了解
方法:结合案例,讨论交流 ★示例或说明:
1、通过交流等活动,了解家乡的天空的问题所在
2、根据教材中呈现的案例,教师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五年级
★学科内容: 五(上)∕第三单元∕斤斤计较选村官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至第十四条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理解。
方法:结合案例,交流讨论。★示例或说明:
1、教师出示下列事例。(1)、怎样选村官。(2)、村民喜欢什么样的村官。
2、结合事例,组织学生讨论:(1)、说说村委会的干部是怎样产生的。(2)、对比一下,与我们竞选班干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3)、说说村民们喜欢什么样的村官,可写一写大家眼中的村官。(4)、有人说村民们如此“斤斤计较”是好事,你认为呢?
★学科内容: 五(上)/第四单元/好山好水好地方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环境保护石我国基本国策之一。
2、《环境保护法》指出: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环境保护法》。
方法:课前搜集我国不同地区自然风光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创设情境。★示例或说明:
1、了解祖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3、充分感受祖国不同地区、不同地形都有不同的美丽。
★学科内容: 五(下)/第二单元/拒绝毒品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吸毒是违法的行为。早在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关于禁毒的决定》。《决定》第八条规定,对于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的人,由公安机关予以拘留、罚款、强制戒除,进行治疗、教育;强制戒除又复吸者,可以实行劳动教养,在教养中强制戒除。
《决定》第十五条规定,每个公民对吸毒、贩毒、制毒等违反犯罪活动,有检举揭发的义务。★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初步了解或理解。方法:结合图例,组织讨论。★示例或说明:
1、什么事毒品?
2、了解毒品的危害。
3、远离毒品从我做起。
4、拓展延伸。
★学科内容
五(下)/第二单元沐浴在法律的阳光下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就、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及中国活动的场所吸烟。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出除国家法定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做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雇佣性劳动的单位或个人,按照国家有关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处罚。★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知道和了解。方法:结合事例,交流讨论。
★示例或说明
1、教科书第41页以一个具体侵权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少年儿童享有哪些合法权益。
2、爱莲能赢得这场官司吗?
3、拓展延伸。
4、对于具体法律法规的了解,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法律保护我们的各种合法权益,认识到法律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六年级
★学科内容
六(上)/第二单元/走进信息时代/第2课/沟通无极限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刑法》第252条 侵犯通信自由罪
第二百五十二条 【侵犯通信自由罪】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掌握,懂得运用。方法:案例联系,联系实际。★示例或说明
1、课前师生共同收集身边、电视或书报上看到的事例:私自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的。
2、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出示收集到的案例。
★学科内容
六(上)/第四单元/人类文明的足迹/第4课/文明遗产知多少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文物灭失、损毁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掌握,懂得运用。
方法:观看视频,实例分析,有机渗透。★示例或说明
1、播放“陕西省公布十大违反文物保护法警示案例”的内容,2、学生谈看后的感受,3、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趁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保护文物。
★学科内容
六(下)/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第2课/第3个活动·动植物的控诉 ★可渗透的法制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一条 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教学要求与方法
要求:理解掌握
方法:课前调查,联系实际,小组讨论,拓展延伸。★示例或说明
1、课前调查
(1)爷爷那个年代有哪些野生动物?(2)爸爸那个年代有哪些野生动物?(3)现在有哪些野生动物?
(4)交流,有一些动物去哪里了?为什么不见了?
2、联系实际
(1)小组讨论:如何才能保护野生动物?
(2)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教师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3、拓展延伸
向自己周围的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五篇:浅谈在小学思品与生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浅谈在小学思品与生活课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汝阳县城关镇武湾小学姬建桥
摘要: 法制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如何在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是我校思想品德教师值得深思探讨的新课题。为此我校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渗透 法制教育
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
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制观念,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比较系统的、直接的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学科,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
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习惯起着奠基作
用。因此,充分抓住思想品德课这块德育阵地,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
法制教育,培养学生从小懂法、守法,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不
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我们国家长治久安
也有着重要意义。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大致分为三类:
一、明辨是非
有些课文适合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对道德观点、道
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有明确、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产生认同感。通过这一类课文渗透法制教育,能让学生初步掌握我国法律的最基本常识,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明白要做一名遵纪守
法的好学生,一定要知法、懂法、守法。
如北师大版二年级《思品与生活》下册的“我们都有一个家”单元的课文《好大一个家》、《好壮丽的一个家》、《我们的家在哪里》和“我爱我们的班集体”单元的课文《班集体真愉快》、《班集体真温暖》、《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都很适合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我们的动物朋友”单元的课文还可以渗透《野生动物保护法》。通过明理让学生明白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明确人类要跟动物和谐相处,懂得关爱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教育学生必须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法制观念,不做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事。
二、情感体验
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处于知觉的情感体验和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为主的阶段,情感的产生易受情境和具体的形象的影响。为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有些课文可以通过创设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渗透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如北师大版五年级《思品与社会》上册的“向人民英雄致敬”单元的课文《勿忘国耻》、《觉醒的中国人民》、《光辉的历程》、《黄河在怒吼》,可以渗透的法律法规比较多。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反分裂国家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通过将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德育与知识的学习的相融合,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言行一致
导行是思品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特色的体现,因此每一篇课文都有导行的要求和功能。在此主要是指导行功能很突出的,对学生的道德实践、树立法制观念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课文。
例如,如北师大版三年级《思品与社会》下册的“说说我们的生活社区”单元的课文《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为了大家共同的需要》、《社区需要我们共同参与》、《地图就是一副画》。通过这类课文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游戏、看书。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地方靠边走,穿行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真正使学生完成由知到行的转化,做到知行统一,真正地把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导行同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实践、各种队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做到“知行统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法制教育因素,利用教材并结合现实生活的案例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是最自然、快捷和有效的途径。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开展学科渗透,巧妙地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法制教育。
人教版实验教材还许多涉及法律知识的篇章,通过认真讲解,使学生知道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懂得违法行为的类别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总之,开展法制教育在小学生中显得十分的必要,它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相辅相成,是不可缺少的。我教育学生在校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个好公民。在家庭中尊老爱友,做个好孩子。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违反校规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小错不改就会酿成大错,使学生明辨是非,防微杜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遵纪守法意识落实到实际生活点点滴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