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02:4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反思》。

第一篇: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反思

《摩擦力的秘密》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摩擦力的秘密》一课教材时准备基本遵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提炼事实——分析总结,形成事实(规律)——实践运用,深化事实”的步骤,来展开探究式教学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摩擦力的秘密,更着重是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在对比实验中向学生渗透变量控制的思想方法,去最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但作为事实学习课型中的—规律学习,要求学生能自主探究并找到规律,然后应用规律。但《摩擦力的秘密》这课是所在单元的第四课,所以这课的学习应该是在学生对力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且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等力的要素初步的了解的基础上来探究的。如果没有前面如果没有前面几课的内容的铺垫和准备,让学生直接接触摩擦力那么对学生来说就缺少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向学生揭示摩擦力的秘密的规律也就成了本课的一个

做科学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学会动手要比学习别人已经总结的事实、概念等好得多。因为学会做科学实验要比学习科学知识本身重要得多,探究过程远比学习事实重要得多。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科学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并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因此,适当的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与怎样提出问题,就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关键。只有既适合于学生知识水平及生活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及生活情趣的问题,才能产生有所收获的探究活动。

学生对摩擦现象既熟悉又陌生,平时并不能引起探究的欲望。我便从学生的亲身活动——用手相互摩擦及擦拭桌面来感觉较费力,从而知道阻碍手向前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感受到摩擦力的真实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身边,一下子拉近了高深的“摩擦力”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亲历中感知科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到这时出示摩擦力的科学概念,他们不会再觉得生疏和突兀。

在这里,我试图通过这些步骤,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在接下去的科学学习中大胆假设,勇于探究。我尽力做一个与学生平等交流,帮助、指导他们解决问题的朋友、他们科学学习的伙伴。

学生的自行探究不是放任自流的探究,而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在自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虽然需要自主权,但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帮助。这样的帮助我个人觉得应该包括从预测到实验整个探究的全过程,老师要指导学生经历像科学家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过程。

预测是科学探究的起始阶段,学生的预测往往是比较初浅的、宽泛的。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在预测上做了些指导。当学生提出各种假

设时,我指导他们再大胆地假设与哪种因素关系更大些,通过指导让学生的预测更加深入,并能真正为他们的探究服务。

学生实验方法的设计是探究的瓶颈,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在实验材料上作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实验器材多且繁杂,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在在器材上的兴趣大于实验的兴趣,因此,这节课中我尽心设计、挑选了实验器材,尽量大地发挥器材的多方面作用。首先钩码盒的使用,既可以用来做测试在不同接触面上拉动的实验,又可以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做改变压力的大小的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知道同一物体的不同的探究策略会导致不同的探究目标。

科学记录也是我在教学中着力指导的。用数据、事实来说明问题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方面。然而学生因为年龄小的原因,他们的记录也是不够完善的,我在教学中及时抓住他们记录中出现的情况,让他们自己来理解数据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科学精神的培养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

本课的教学中也存有诸多不足:

学生的实验记录单设计难度过大,在实验中需要老师指导才能正确填写,可以把一些内容要求更明确些,降低学生的填写难度。导致了时间的不够用,把播放VCD光盘的环节机动删减了,是我的遗憾。

经过这次的赛课活动,我认识到科学学科教学任务是非常重大的,它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可以说能当好一名语文老

师、数学老师,却不见得就能做好一名科学教师,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加强科学专业素质的提升,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摩擦力的秘密》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本课与《力在哪里》、《物体形状改变以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降落伞》共同组成了《无处不在的力》这一单元。

本课所在的单元与前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起,完成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物质世界部分“运动与力”部分内容的学习,并为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部分内容的学习储备基本的力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1)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我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导入时,通过游戏,追问什么样的神秘力量使我们要费更大的力气才能拉开两本书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中指: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之后,让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并且通过实验去验证,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3)动手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交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对比实验了解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内化了摩擦力的知识,培养了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教学过程的设计来看,我能始终着眼于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重在通过学生的体验和动手,探究摩擦力的秘密。从学生探究的过程看,还是符合学生的探究规律的。但在时间上还是没能把握好,后面时间显得较紧,只能匆匆结束,觉得挺遗憾的。这也是我每次上实验探究课常出现的问题,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这是今后我要改善的主要方面。

《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学会动手做科学实验要比学习别人已经总结的事实、概念等好得多。因为学会做科学实验要比学习科学知识本身重要得多,探究过程远比学习事实重要得多。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帮助学生对“摩擦力的秘密” 进行探究。

一、调动经验,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科学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并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因此,适当的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与怎样提出问题,就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关键。只有既适合于学生知识水平及生活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及生活情趣的问题,才能产生有所收获的探究活动。

学生对摩擦现象既熟悉又陌生,平时并不能引起探究的欲望。我便从学生的亲身活动——用手擦拭桌面来感觉较费力,从而知道阻碍手向前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感受到摩擦力的真实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身边,一下子拉近了高深的“摩擦力”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亲历中感知科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到这时出示摩擦力的科学概念,他们不会再觉得生疏和突兀。

在这里,我试图通过这些步骤,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在接下去的科学学习中大胆假设,勇于

探究。我尽力做一个与学生平等交流,帮助、指导他们解决问题的朋友、他们科学学习的伙伴。

二、指导探究,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学生的自行探究不是放任自流的探究,而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在自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虽然需要自主权,但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帮助。这样的帮助我个人觉得应该包括从预测到实验整个探究的全过程,老师要指导学生经历像科学家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过程。

预测是科学探究的起始阶段,学生的预测往往是比较初浅的、宽泛的。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在预测上做了些指导。当学生提出各种假设时,我指导他们再大胆地假设与哪种因素关系更大些,通过指导让学生的预测更加深入,并能真正为他们的探究服务。

学生实验方法的设计是探究的瓶颈,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在实验材料上作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实验器材多且繁杂,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在在器材上的兴趣大于实验的兴趣,因此,这节课中我尽心设计、挑选了实验器材,尽量大地发挥器材的多方面作用。首先钩码盒的使用,既可以用来做测试在不同接触面上拉动的实验,又可以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做改变压力的大小的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知道同一物体的不同的探究策略会导致不同的探究目标。

科学记录也是我在教学中着力指导的。用数据、事实来说明问题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方面。然而学生因为年龄小的原因,他们的记录也是不够完善的,我在教学中及时抓住他们记录中出现的情况,让

他们自己来理解数据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科学精神的培养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

探究的问题、探究的方法应该是来自于学生的,这样的探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行探究。我在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的提出采用与学生商量的方法;探究方法的提出采用学生自己提出,共同协商的方法。

三、运用举例,创生有趣生动的方法

摩擦力与生活关系密切,课堂上不可能把所有的摩擦现象都加以说明。我只是选取了比较典型的三个事例,让学生学会分析,从而举一反三。

当然,科学概念的掌握不是背诵几句教条的话,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而是要教会学生运用。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帮帮雪地里的汽车”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开动脑筋进行发明、创生新办法的实践。在明白摩擦力的秘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拓展思维,把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进一步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对让他们创新兴趣较浓,也能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方法。

四、合理评价,培养不懈求真的科学态度

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我能较合理地运用好评价机制,用评价来激励学生的探究。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成功机会,引入成就动机原则,哪怕是学生只答对一个问题或自己解决了一个很小的问题时,我也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知道“我能

行”。我在教学中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进取心和荣誉感,促使他们更大胆地去探究。探究活动不应止课堂。课尾,有一名女同学提出“旱冰鞋上的轮子可以减小摩擦力”时,我并没有马上进行肯定评价,而是说她的发现很有探究价值,希望同学们课后用所学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将对摩擦力的研究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培养孩子的不懈探索的科学精神。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教学,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对科学探究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当然,本课的教学中也存有不足:

1、由于课前准备不足,高估了电脑的兼容性,导致课件未能完全打开,虽然老师尽力用语言描述现象,但是影响了课堂气氛。

2、生的实验记录单设计难度过大,在实验中需要老师指导才能正确填写,可以把一些内容要求更明确些,降低学生的填写难度。

经过这次的赛课活动,我认识到科学学科教学任务是非常重大的,它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可以说能当好一名语老师、数学老师,却不见得就能做好一名科学教师,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加强科学专业素质的提升,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课后反思

这一课的引入我采用了一个比较贴近生活的问题,即,出示三双鞋:平底鞋、跑鞋、钉鞋。向学生提问:如果参加一百米赛跑,你会选哪一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后,出现意见不统一的局面,这时请出体育老师现场来为学生解答。即引起了学生的新奇感,高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老师又可顺着体育老师的解答来引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摩擦力。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摩擦力,请学生举例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一些摩擦力的现象。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明白摩擦力是一种阻力。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研究的有关摩擦力的问题。

其实在让学生举例摩擦力现象的这个环节中,觉得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毕竟指名让学生自己举例,对其他的学生来说不够直观。如果可以直接展示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的现象,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效果应该会更好。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进行的尝试,以改进本课的不足之处。

第二篇:四年级科学下册_摩擦力的秘密_1教学反思_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无处不在的力

4.摩擦力的秘密

《摩擦力的秘密》这课是所在单元的第四课,所以这课的学习应该是在学生对力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且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等力的要素初步的了解的基础上来探究的。如果没有前面如果没有前面几课的内容的铺垫和准备,让学生直接接触摩擦力那么对学生来说就缺少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向学生揭示摩擦力的秘密的规律也就成了本课的一个大难点,虽然现在的科学课强调课堂教学中要淡化科学概念,但我认为至少也应该让学生在上完课之后,对什么是摩擦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一开始就设计了“捉泥鳅”,“动一动感受手脚上的摩擦力”等几个小游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在生活中关于摩擦力的切实感受和亲身体验。

在本次公开课上我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几天虽然上完课感觉轻松了很多,但是在梦中我依然能梦见自己课堂上的许多瑕疵,所以假期第一天的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对自己的课做个深刻的反思。

首先,在教案设计上,对于重难点的把握不是太明确,35分钟的一堂课内容设计得有点儿多了,学生接受可能有点儿吃力。

这是任何课程的大忌,重难点突出才能让教学层次清晰,才能事半功倍,但是我由于公开课教学经验缺乏,没能彻底吃透教材,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过度紧张,使得该强调的一带而过,我深感自己驾驭课堂能力的薄弱。

其次,学生对摩擦现象既熟悉又陌生,平时并不能引起探究的欲望。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几个小游戏。例如:我设计了一个捉泥鳅的小游戏,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和本节课的知识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感受身边存在的摩擦力,帮助学生们把在脑海里的朦胧的对摩擦力的感觉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它提出来,让学生感受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实际上,这一点确实做到了,同学们对这一游戏积极投入,并能自己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并能对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对游戏进行深入的挖掘,同学们还没有吃透这个游戏,就匆匆地进行下一环节,很多同学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使得这个游戏的利用率大大的降低了。

当然,由于没有前几课的铺垫,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就要学会控制变量,只要这一难点突破了,那么其他困难也就迎刃而解。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就成为本课的重点之一。本来我最初的想法是让学生从问题入手大胆的进行假设和预测,然后自己设计实验,最后小组合作开展实验,但是后来却否定这一想法。因为我发现这一课的实验是几个 1 典型的对比实验,而对比实验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关于变量的控制,如果学生是在学习过“摆”这一课后再学习此课,这一切应该是水到渠成的,教师完全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但是现在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如此多的“变量控制”,所以我在教学中规定了实验的内容,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实验进行的比较顺利,但是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

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深刻地意识到我身上存在大量的问题,例如:课堂基本功不够扎实,语言运用得不够精炼,特别是激发性语言太过缺乏;课堂组织能力不够,应适当调控学生的听课状态;在提出问题之后,应让学生有一些思考时间,而我进行得太快,没给学生消化理解的机会;在进行游戏时,应交代清楚,游戏的规则和要求,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给出学生定义前,先让学生进行总结,让他们自己尝试着去总结摩擦力的规律······

总之,任何事情都很难进行的完美,虽然我课前做了很多准备,并把教学设计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本课进行时依然存在很多的遗憾。这些遗憾将成为我以后教学时的动力,世界虽没有完美的事情,但我要尽量把它进行到完美。

最后,我感谢相关领导给我这次暴露自己缺点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一定更加完善自己,努力成为驾驭课堂的高手。谢谢!

第三篇: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的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的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一)分析教材

《摩擦力的秘密》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本课与《力在哪里》、《物体形状改变以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降落伞》共同组成了《无处不在的力》这一单元。

本课所在的单元与前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起,完成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物质世界部分“运动与力”部分内容的学习,并为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部分内容的学习储备基本的力学知识。

本单元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力的作用和表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力”的要求,围绕力的存在,力的表现和作用,力在哪里、力能改变运动的方向和物体的形状,就力有大小以及弹力、地球引力、摩擦力、气体和液体的阻力来进行建构。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以认知为重要目的的观察、阅读、分析和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力、了解常见的力,从而提高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和研究兴趣。

本课在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需要前面力学知识的铺垫,尤其是《力在哪里》中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和测量力的大小知识和技能,又为下一课《降落伞》的学习,提供了知识支撑。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摩擦现象和摩擦力。重点在于体验摩擦力。

第二部分,研究各种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第三部分,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力。

这些内容打算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摩擦力,讨论摩擦力的“功”与“过”,通过探究了解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分析本课的知识结构,并结合第一课时要完成的任务,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方面:

能够使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设计减小固体摩擦力的验证实验。

(2)科学知识方面:

认识摩擦力,知道如何减小摩擦力,能够说出摩擦力的“功”与“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摩擦力,喜欢用学到的摩擦力知识解决生活中摩擦力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认识摩擦力,通过实验研究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摩擦力的认识,以及实验过程中变量的理解与控制。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抓住科学课的特点谈谈本课的教法设计:

1、由形象到抽象,遵循科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摩擦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还不能从理性的层面上觉察到。所以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设置活动,把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化解到活动产生的现象中,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帮助学生对摩擦概念的理解。

2.实践为主,多种学习方式综合,突出科学课的特点。

大胆猜测、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据分析:学生在第三单元中已经初步掌握了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又通过本单元前三课力学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进行自主探究实验的素质和能力。

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教学设计体现: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提高。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充分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我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导入时,通过游戏,追问什么样的神秘力量使我们要费更大的力气才能拉开两本书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中指: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之后,让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并且通过实验去验证,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3)动手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交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对比实验了解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内化了摩擦力的知识,培养了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本课的教学准备主要是教师准备:书本、塑料平板、弹簧测力计、小木块、洗洁精、玻璃烧杯、玻璃棒、圆木棍、水槽、抹布、实验记录单、多媒体课件。(我之所以准备这些材料,是因为它们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又注重了与内容的紧密联系,能充分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学生利用这些典型的材料,依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实验,在操作中验证假设,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二)设计思路

我在教学时依照教学目标并遵循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学内容上大胆创新,根据力运动的特点,通过操作演示和引用视频再现力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发现。引导他们亲身经历“发现问题——进行预测——实验研究——合作交流——生活运用”的科学探究过程。(三)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设计了一个游戏,我先将两本书部分页码交错放在一起,让学生拉,学生轻松的拉开了。接下来让学生将两本书所有页码交*,让学生再试一试能否轻松的拉开。学生感受到前后的不同之后,追问:什么样的神秘的力量使我们要费更大的力气才能拉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

(开课设计游戏,是为了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切入口,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作好铺垫。游戏结果带给学生一个悬念,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易于将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2、学习概念,初步感知

感知摩擦力,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感知摩擦力的活动。

请看视频(播放录像)

(视频展示的活动,将无形的摩擦力,抽象的概念巧妙的融合在活动产生的现象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印象深刻。)

在认识摩擦力的概念后,我又通过一段生活中存在的摩擦力的视频,引导学生一起来讨论身边的摩擦力现象,分析他们的功与过,让学生体会到我们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又需要减小摩擦力。

3、创设情境,设计实验

为了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我预设了一个情境: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张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告诉学生建造这样的一座金字塔需要大约上百万块重约两三吨的巨石,问:以前的埃及人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把这些巨石搬运起来的呢?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顿时兴奋起来,我适时地抓住这个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和猜测。

学生有了生活经验作为背景,就能够很快的猜测出减小巨石与地面摩擦力的方法:加润滑剂、用木棍变滑动为滚动等。此处学生有可能说的不是很准确,我及时的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

接下来我要求学生用科学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设计了如何减小木块的摩擦力的实验。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实验过程请看视频(播放录像)

(科学课实践证明:学生对时间、空间、材料有了自由支配的权利之后,他们才能敢做、敢想、敢说,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情感体验,他们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

4、交流汇报,讨论总结

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我先给时间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小结和交流。交流先分小组进行,给每个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提高。在交流中,学生对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形成共识之后,由大家推举代表汇报实验、讨论结果。

交流的情况在刚才的视频中已有展示。

(这样由学生经过亲手实验,经过小组讨论交流,经过有代表性地汇报实验结果,学生不仅仅学习了科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设计活动应用新知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场景:“五.一”节快到了,小明的父母准备带他去运动健身,要参加以下几项活动:攀岩、溜冰、爬山,请大家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鞋子去参加这些活动。

(在学生获得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后,我引导学生应用获得的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有利于发展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好时机。)

6、板书设计

板书:

4、摩擦力的秘密

无处不在必不可少

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

1、添加润滑剂

2、把滑动变成滚动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的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突出了学习内容的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帮助的作用。

相信这样设计,肯定能顺利完成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谢谢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的说课稿篇2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 号,我今天说课的教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摩擦力的秘密。本课是在前三节课的基础上,专门介绍一种特别又普遍存在的力——摩擦力。我打算用二个课时来安排本节课的教学。现在请让我用说课的方式说一个教学片段:

(一)游戏导入,感受摩擦力

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请2位同学上来玩个游戏,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珠,看看一分钟内谁夹的多。谁来?

好,小红和小明上来。现在小红这边是A组、小明这边是B组,准备,开始。

时间到,现在老师请个同学来跟老师一起数数看哪队夹到的珠子更多呢?来,小军上来跟老师一起数。小军告诉同学们比赛结果,谁夹的多?

小红的比小明的多好多。

哈哈,老师听到下面有男生不服气了,说要他们2个人交换再比一次。好,那就交换再比一次。来,预备,开始……时间到,小军再帮老师数数,谁的多?

小明多。

这回怎么又变成小明多了呢?

哦!小华同学说:老师提供的筷子有问题,两边的筷子不一样。

有的同学观察的很仔细,发现两边用的筷子不一样,来,看看,A、B组的筷子毕竟有什么不同?

嗯!小明同学说:A组的筷子套有橡胶,B组的没有。

A组的筷子老师是给套上了橡胶,而B组的筷子老师给涂上了一些洗洁精。

通过刚才的2次比赛,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比赛取胜的要害是什么?

嗯!很多同学都说是套上橡胶的筷子

恩,很好,橡胶是关键,那同学们知道橡胶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老师提示一下,橡胶提供了一种力来帮忙夹珠子。同学们开动脑筋好好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很好,小晶同学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她说:橡胶增大了筷子与珠子间的摩擦力。

同学们觉得对不对啊?有没有不同意见?都没有啊?可见大家都很智慧,小晶同学说的很对,橡胶就是起到了提供摩擦力的作用。

老师接着教你们做个实验:来大家把手拿起来,放在自己的大腿上,由前向后移动,同学们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啊?

哦!小乐同学说:裤子被搓起来了;越用力移动越慢;感觉移动的过程中手变热了;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易……

恩,老师听到了好多答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现象吗?

嗯!很多同学都说是摩擦力的作用

恩,现在大家对摩擦力有没有一个详细的印象了?

(二)从生活中发现摩擦力,建立摩擦力的概念

好,同学们大家还能不能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摩擦力?有没有同学能举例说明呢?

也许很多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意识到有些现象就是摩擦力,那我们现在来看段录像资料,同学们一边看一边试着想想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好,录像看完了,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举手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很好,小辉同学来,试着回答一下。

嗯!小辉同学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产生的力就叫摩擦力。好,请坐,回答的还有些不完整,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好,小军你说。

嗯!小军同学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产生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都没有啊?那老师来说。小军同学刚才补充的很好,点出了摩擦力的特点是阻碍物体运动,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啊?

哦,接触面。

所以准确的是应该是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摩擦力神秘的面纱。

(三)入情入景,发现问题。

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摩擦力,那老师想问问大家知不知道摩擦力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嗯!要运动;要有接触面

恩,很好,同学们这次考虑的很全面,既然这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老师这里有火柴盒、粉笔、木块、橡皮擦,老师把它们这样平放在讲台的一块木板上,大家想一想:这时候有没有摩擦力产生?

嗯!没有

那么,要怎样做才能使这四个物体与木板之间产生摩擦力?

嗯!小辉同学说:用手推动他们

老师只有2只手,没办法一下推动4个,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小军同学说:把木板的一边抬起来

恩,这是个不错的好办法,那我们来试试。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在抬板的过程中,4个物体有没有要运动的趋势,有的话赶快告诉我。

老师,要动了,要动了。

嗯!好,那我们先固定在这个角度,同学们来猜测一下,老师再继承抬高的话是哪个物体先滑下来?

粉笔;火柴盒;橡皮擦……

好、好、好,老师闻声了好几种答案,大家记住自己的答案,老师来继续抬高木板看看哪种物体最先掉下来。

大家看到了吗?最先掉下来的是粉笔,之后是火柴盒,然后是木块,最后是橡皮擦。老师想先问问大家,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产生摩擦力?

嗯!有

那为什么不同的物体下滑的速度不一样,会有的`快,有的慢呢?

很多同学都说因为它们的摩擦力不一样。

摩擦力的什么不一样?

嗯!大小不一样。

很好,所以说摩擦力的大小会影响物体下滑的速度?

(四)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刚才的4种物体,你们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嗯!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外形

正好我们班分成了4组,一组挑选一个你们组觉得最值得研

究的假设进行验证,但是每组挑的不能一样哦,然后小组讨论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所选择的假设。讨论好了以后,各小组进行研究方案的汇报,大家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

恩,经过汇报和同学们间相互提意见,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有水平的选择了对比试验,那老师要再跟大家强调一下对比实验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哪些条件是要保持不变的,哪些条件是需要改变的,还要注重改变的方法。而且要留意各小组要有专门记录数据的同学。各组根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选取好试验器材后,就可以开始动手实验了,老师这里提供一个实验记录的基本格式给大家,记录的同学就按照这个格式经行记录。

老师刚看了看大家的实验都做的差不多了,那现在请各小组往返报下实验说明了什么?

第一组研究的因素是物体的轻重,结论是: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第二组研究的因素是物体的接触面积的大小,结论是: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第三组研究的因素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结论是: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第四组研究的因素是物体的形状,结论是:摩擦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由此可见,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轻重和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五)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同学们看老师展示出来的图,路面上油罐车漏油了,经过的自行车和摩托车都滑倒,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刚刚得出的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结论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嗯!用水把油冲洗干净;在油上面撒上几层沙子把油盖住……

同学们说说哪个办法好?为什么好?

哦!在油上面撒沙子,使得轮胎和路面的接触面变得更粗糙,就增加了摩擦力。

恩,回答的不错,撒沙子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用水冲行不行啊?其实也是可以的,只是用水冲洗没有铺沙子快,不过最终解决的办法还是要用水冲洗。

同学们看,老师这边有一把生锈的钳子,用起来已经很不顺手了,同学们有没有办法帮帮老师?大家观察下生锈的地方,发现什么?

生锈的地方是摩擦最厉害的地方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就是要减小摩擦力咯?怎么减小?

把油滴在生锈的地方。

不错,看来大家对摩擦力已经有一定了解也知道摩擦力有好有坏了,就像上面的2个例子,有时摩擦力会带给我们好处,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摩擦力会带给我们麻烦,需要减小摩擦力。我们只有科学的动手、动脑,恰当的运用好摩擦力,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由于时间关系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就说到这里,谢谢!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的说课稿篇3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2.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

3.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科学知识

1.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2.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3.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不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不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不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层次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不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不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层次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能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探究能力:

层次 1: 不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不能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层次 2: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不能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的说课稿3篇】相关文章:

1.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的说课稿

2.苏教版小学《摩擦力的秘密》优秀说课稿

3.《摩擦力的秘密》说课稿

4.研究摩擦力说课稿

5.《摩擦力》的说课稿

6.摩擦力说课稿

7.初中物理摩擦力说课稿

8.初中摩擦力说课稿

9.摩擦力的说课稿

第四篇: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之《摩擦力》

第十六课 摩擦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存在摩擦力。2.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运用互联网开展有关摩擦力的专题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重点难点:知道摩擦力,并了解它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任务驱动页图片、生活中的摩擦实例视频; 儿童玩具车车轮、活动表格、砂纸、卡片、等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情景:

波波不小心在光滑的地面上滑倒了,彬彬扶起波波说:“你要是走在地毯上就不容易滑倒了!”贝贝说:“为什么走在地毯上就不容易滑倒呢?”这正是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1.展示:课本教科书任务驱动页。

2.问题:图上有两组同学,你们说说为什么男同学会摔倒? 3.目的: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二、活动一:拖人游戏的奥秘

(1)如果在光滑程度不同的路面上拖动同一个同学时,所需的力是不同的。在光滑的路面上拖人,所用的力就小;在粗糙的路面上拖动同一个人,所用的力就要大多了。通过活动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相互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2)在同样的路面上拖动同学,如果被拖的同学体重轻,拖动时所需的力就小,被拖的同学体重大,拖动时所需的力就要大。所以摩擦力的大小不单与物体间的相互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而且还与被拖动物体的轻重有关。(3)在光滑的路面上,“直接拖动”是指同学两脚直接踏在地面上,拖人时,同学的鞋与地面上直接摩擦,属于滑动摩擦;“坐在滑板车上”是指同学坐在滑板车上,拖动时是滑板车的车轮在地面滚动,属于滚动摩擦。一般情况下,滚动摩擦力要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引申的问题:摩擦力有什么作用?如果没有摩擦力人能够行走吗?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力?

1.问:这三组同学同样是玩拖人游戏,有什么样区别?进行课堂的课室外实验活动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2.目的:学生在玩拖人游戏这样容易出现许多突发现象的实验内容是很容易出现意外的,教师应就此项活动重申安全的重要性。

3.活动: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注意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和拖人时,有不同地面的区别的感觉记录。

4.讨论: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5.目的:通过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活动进行语言表达,促进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和上升为科学概念。

6.小结:播放《摩擦力》视频,了解摩擦力的知识。

第二课时

一、活动二: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例子都很多,如果我们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就不难发现很多关于摩擦力的事例。在教材中仅列举了生活中的六个例子,其目的是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思考生活中的现象。这些例子分别是:(1)为琴弓上松香(增大摩擦力);(2)自行车的刹车装置(增大摩擦力);(3)为自行车链条上润滑油(减小摩擦力);(4)汽车轮胎上的花纹(增大摩擦力);(5)滑雪用的雪橇底(减小摩擦力);(6)运动鞋底的花纹(增大摩擦力)。

摩擦力有时有害,必须尽量减小;可是有时又很有必要,必须想法子使它增大。引申的问题:摩擦力到底有利还是有害?

1.媒体:出示五个摩擦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的图片。

2.问题:这些图片中的物体,哪些例子是增大了摩擦力?哪些是减少摩擦力?根据是什么?为什么有的物体要增大摩擦力?有的去要减少呢? 3.媒体:播放滑雪视频,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4.除了书上的例子外,我们身边其实还有许多运用了摩托车擦力的地方,让孩子们知道,科学知识的应用于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是无处不在的。资 料 : 摩擦和摩擦力

摩擦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铁钉和螺丝钉固定在墙上靠的是摩擦;各种零件装配成自行车、汽车、洗衣机等机器靠的也是摩擦;自行车刹车,汽车、火车制动同样靠的是摩擦。假如世界上没有摩擦,人类怎样生活真是不可思议。

摩擦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阻碍相对运动的现象。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根据不同的摩擦现象,摩擦又可分为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桌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很小的力向前推,虽然没有推动,但它已有向前运动的趋势,桌子和地面之间就产生了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桌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和它向前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当推力增大到一定限度时,桌子被推动了,这时的静摩擦力叫最大静摩擦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只有克服了最大静摩擦力,物体才开始滑动。瓦片盖在人字形的房顶上,铁钉能钉在墙上,筷子能夹住菜,人们在地面上行走,靠的都是静摩擦力。

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和它的运动方向相反。对于同样两个物体来说,接触面上产生的滑动摩擦力要比最大静摩擦力略小一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称为滚动摩擦。它比最大静摩擦和滑动摩擦要小得多,在一般情况下,滚动摩擦阻力只有滑动摩擦阻力的1/40至1/60。所以人们常利用滚动摩擦来减少摩擦力。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摩擦物体之间的压力及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密切相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皮带和皮带轮之间摩擦太小,皮带会打滑,如果将皮带绷得紧一点,或将松香涂在皮带表面,就可以增大摩擦力,防止打滑。自行车、汽车轮胎上有凹凸的花纹,结冰的路上撒上煤渣,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摩擦给人类带来很多方便,也带来了不少麻烦。例如机器在开动时,滑动的部件之间因摩擦而浪费动力,还会使机器的部件磨损,缩短寿命。鞋子磨破,自行车轮胎的花纹被磨平,也都是摩擦的缘故。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教后反思

彩虹的秘密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彩虹的成因,指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合而成的,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不同颜色是色光反射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根据色散实验推想彩虹的成因和实验能力初步学会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

3、认识光的三原色,了解用光的三原色可以混合成各种不同的色光。活动准备:

平面镜、水槽、纸屏、三棱镜、水、喷雾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同学们见过彩虹吗?(学生自由回答)

2.欣赏彩虹图片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美丽的彩虹世界。(课件配上轻音乐,自动播放不同的彩虹图景。)

3.看到这些彩虹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的发言,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无比神奇,知道彩虹是有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的。)

4.关于彩虹,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筛选问题:彩虹为什么呈现不同的颜色?彩虹出现在什么时候?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彩虹为什么会消失?)

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秘密。(教师板书:彩虹的秘密)

二、自主探究,认识光的色散现象

1.彩虹为什么呈现不同的颜色?你们想看到美丽的七色光吗?(学生自由回答)

2.我们可以利用准备的材料制作出彩虹的色光。

(教师出示三棱镜并介绍:这是一种光学仪器──三棱镜,借助它,我们可以在纸屏上看到美丽的彩虹。这是水槽,在水槽里放了适量的水,在里面放上平面镜,也可以看到美丽的色光。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实验,如装水的瓶子、光碟等。)

(学生做实验,为了保证实验成功,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信心,教师帮助那些做不成功的小组调节三棱镜和平面镜的位置,保证他们也能看到光的色散现象)

3.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自由回答)

4.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想看到彩虹现象需要把三棱镜转动到合适的位置,水槽中的平面镜要倾斜到一定的角度,这样会看到和彩虹一样颜色的七色光。)5.你认为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如果回答是白色的,那么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在纸屏上是七色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把平面镜放在水中,调整到一定的角度也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

小结:阳光可以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教师板书:阳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三、自主探究,再现彩虹

1.猜想彩虹形成的条件

猜一猜自然界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彩虹经常在什么时候出现?如果学生不能准确说出来,教师可以引导性地问:没有阳光会出现彩虹吗?为什么雨后容易出现彩虹?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彩虹?)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彩虹的形成必须有两个条件:小水滴和阳光。

2.设计实验

你想怎样来研究这些问题以及证明你的猜想呢?(学生讨论回答,确定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

想一想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小水滴?(教师出示小水壶、农用喷雾器。)你想怎样做才能呈现出美丽的彩虹美景?(学生讨论方法)

你想怎样制作彩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利用喷壶喷水,教师也可以提醒学生从嘴中喷水。鼓励学生走出室外实验。)

设计实验制造彩虹。3.室外制作彩虹

下面就让我们走出室外,借着明媚的阳光做一做吧!

(学生走出室外实验,教师帮助学生实验,实验时教师鼓励学生看一看哪个小组做得好,思考为什么能做成功,小组之间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相互激励。)

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实验的?

(分小组汇报实验方法和现象?教师提醒学生说出对着阳光喷射怎么样?背对阳光喷射怎么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阳光、小水珠、彩虹。特别让学生理解彩虹是阳光发生的一种色散现象。)

小结: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我们通过合作探究知道了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你能解释为什么彩虹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吗?(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太阳出来后。小水珠很快就蒸发了,彩虹也就消失了。

五、总结拓展

1.通过实验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彩虹形成的原因,并且还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你认为这节课中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法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有句气象谚语是“东虹日出西虹雨”,你认为这句话有科学道理吗?你想通过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我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各种美丽的彩虹图景,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孩子们,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发出了阵阵赞叹声,大自然的杰作震撼了他们,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在引起情感体验的同时,及时引出探究的主题“彩虹的秘密”,学生的探究热情被激发起来。

2.表达和交流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的汇报虽然有的不完整,但注意了能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补充,并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随时闪现的智慧火花,给他们以肯定,给他们以激励。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学生能自己分析和研究生活中的事例,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实验计划、选择实验材料、开展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论。在探究活动中,注意了小组内的相互合作和观察研究。在实验的现象分析和总结中,知道用三棱镜、水棱镜可以分解太阳光。3.课堂内外相结合,拓展科学大课堂。室外实验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科学的信心。所以科学课的教学不应该限制在课堂上,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室外,在大自然中学习科学。

4.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实际情况把自由活动“制造彩虹”改为一个探究活动,把拓展活动“彩虹一般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不太长,这是为什么”调整到应用中。在拓展活动中增加了“东虹日出西虹雨”的谚语。经过这样的调整,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探究兴趣。实践证明,这样的调整是成功的,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重组教材。试一试哪种方法最合适。

下载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电》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导体与绝缘体》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很好地区别导体与绝缘体,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自己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电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是本学期科学四年级第一单元《电》的第一课,也是这个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

    四年级科学下册 燃烧的秘密1教学反思 冀教版(5篇)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有趣的变化 20.燃烧的秘密《燃烧的秘密》一课是让学生知道燃烧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是一个不可逆的现象。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得最......

    小学五年级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反思 《运动和摩擦力》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内容。在前一课中,学生已经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因此,这节课主要通过引导......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5篇材料)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主要围绕“运动与变化”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本册围绕“变化”这一概念统......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主要围绕“运动与变化”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本册围绕“变化”这一概念统......

    四年级科学下册 温度计的秘密1教学反思 青岛版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热胀冷缩 1.温度计的秘密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接触过温度计,除了大家了解的关于温度计的一些知识外,它还有很多秘密需要我们去研究......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

    《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定稿) 课标解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必须紧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