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品德的重要
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正如曾经有人说过 “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
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捕捉有意义的教育内容,将教材中原有的资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尽力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是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易于他们接受,改变那种过去那种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想脱离的德育灌输方式。
一、角色扮演 引发共鸣
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再如教学《父母的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的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的。以剧本的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想法油然而生。
二、组织辩论 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再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的利弊,社会上的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为此我在教学《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的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三、开展实践 知行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如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后我安排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街道、名胜古迹。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
四、换位体验 内化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有一组名为‘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的漫画。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乱的事;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再如《同学之间》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辉的父母离婚后,王辉由爸爸抚养。他的一些同学知道后,在背后议论他是一个没妈的孩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换位体验王辉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离异子女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就使他更难过了。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离异子女。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积极作用。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品德的重要
姓名:
陈
莎
学校:薛录中心完小
时间:2013年3月31日
第二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锦龙小学英语教研活动
为了让我校英语教师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英语教学质量,我校英语课教研组于4月16日进行了一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支教教师林怀琴进行了课堂展示,校领导、全体英语教师参与了听课和课后研讨活动。
林老师秉承了她一贯的认真务实的风格,精心备课。对《I like》中每个知识点都处理得非常细致。在课堂教学中,林老师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话、表演、绘画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整堂课学生被林老师风趣幽默地的教学语言所感染,快乐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课后,在教研组长洪老师的组织下,展开研讨活动。首先由林老师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全体英语教师仔细地对林老师的课给予中肯的评价,并提出了宝贵的教学意见。
本次活动不仅营造同仁间交流学习、共成长的良好教研氛围,在英语教学中林老师贯彻“快乐学习”的理念也让我们所有的英语教师受益匪浅。我们相信我校英语教学工作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
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
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当今课堂上,越来越呼唤“体悟”教学。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体悟”教学。
一、猜想创编,于探索挑战中“体悟”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有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数学规律探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大胆地让学生进行猜想。
二、实践探索,在操作情境中“体悟”学习
数学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从而在这些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体验。这正是“学科本位”转向“关注”学生。在《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我设计了(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三个环节,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知周长。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媒体的直观演示,便于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互使用,发展了思维能力。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2)通过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实物操作,再到画图表征,充分体验周长的意义,并感悟周长的实质。激起学生的思维振荡,放射出欲罢不能的情感元素,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讨论。
《课标》的基本理念部分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面对新的问题,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不同的学生也能依靠各自的知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加深对图形周长的感受、体验。
三、沟通联系,在迁移同化中“体悟”学习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与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完整,牢固的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用已有的经验来解释同化新知的过程,也是未知与已有的经验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思维,同时也在解决问题学习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引导深究,于反思总结中“体悟”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一切认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诊断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目标。通过反思,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学到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元认知能力。我认为课堂上教师应“导在所当导,放在不得不放处”。上面的教学中,当学生暴露口算除法有多种想法时,教师创造性地提供了一个变式,让学生深究,从而强化对口算方法和转化思维的认识,又孕伏了优化的策略思想。这样的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建构。
五、营造氛围,在师生评价中体悟学习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也就是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本,对学生进行终合评价,使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每个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发展。在我的教学中,很注重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评价。对于一些后进生实行“暂不答分”,“舍得送分”,对于一些特优生的表现,实行“突破满分”。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师生的鼓励声中,激励声中去体验知识的来龙去脉,去攀登知识的高峰。课中,课尾的师生自发的热烈鼓掌,既是对问题解决的评价,更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总之,要实现数学教学从获取知识这个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的机会,让他们在经历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和感悟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大关县寿山柑子村完小657400)
第四篇: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识字
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识字
——<<自己试一试>>课例研究报告
长江中心小学
凌美勤
一、研究的背景分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县已进行了四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在阶段目标中,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教育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少数同学、轻全体同学”的现象。陈旧的教学观念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识字教学也是这样,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学识字总是在重复朗读字音,分析字形,讲解字义这枯燥的三部曲,这种机械单-的识字教学,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在教师教棒的指挥下,学习的愿望不够强烈,学得比较被动,效率也不高。整个课堂没有感情交流,一片死寂。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低年段的学生在接受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深深地领悟到: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是识字教学的重中之重。结合新教材“新、实、活、宽’’的特点,教师如能充分利用低年段学生的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和学生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在《自己试一试》一课的识字教学中我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和研究。
二、研究过程:
《自己试一试》的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地复述课文。
2、学会16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上的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4、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教学方法时,采用了学生自主学习,运用了熟字加部首、换部首、加部首等方法,让孩子们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同桌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识字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成为学习生字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得到了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识字的情感体验。
第一次上课教学片段
1、创设情境,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我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会动脑筋,比如,我不会煮饭,我会叫妈妈教我。
生: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不会动脑筋。
师: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就是伊伦娜(课件出示伊伦娜小时候的图片)
出示生字 “伊伦娜”,学生齐读,伊伦娜遇到问题的时候,她会怎么做呢?
师板书课题:
8、自己试一试,(生齐读课题,指名读“试”字)
师: 你是怎样记住“试”字。
生:用熟字加部首记的。
生:我是这样记“试”字的,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式字,注意不加一笔撇,也不要漏掉点。
师:这个同学真聪明,想出了一种识生字的方法,后面这位同学还注意了不写错别字,同学们鼓掌表扬他。
2、读课文识字。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懂的字词。同桌互读,不懂的多读几遍(自由读课文,画出课后的生字,再读两遍。)。
教师范读课文,没有画出的生字学生看着老师的书画出来。
师:大家都很认真去读,你们能读给我听吗? 学生齐声读。
师: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生:我是这样记“提”字的,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是”字,左右结构,组成了“提”字。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这个“提”字是熟字加偏旁。这课书还有熟字加偏旁的字吗?
生:还有“校”字、“科”字、“颗”字、“意”字、“确”、“案”、“误”字。
师:你是什么方法记“颗”字的?
生:我是这样记“颗”字的,左边一个“果”字,右边“页字部”旁,组成了“颗”字。
师:这位同学也说得不错,除了这些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看用偏旁想字义来记“提”字。
师指导学生分析其它生字,说部首、结构、领学生朗读。
师:你能用这些字扩词吗?
学生说,老师奖励一颗五角星给说得好的学生。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
师:你还有其它方法识记生字吗?(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生字)
生:我们还可以用“编字谜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如:“运动会上都有它”,谜底“云”字;“一口咬掉牛尾巴”谜底“告”字;“上边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笔”字;“日出”,“由”字;“两人坐在土堆上”,谜底“坐”字;“四周不透风,十字在当中”,“田”字;“四周不透风,口字在当 中”。“回”字。
生:多音字识记如:“夹、觉”等字。
„„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说出很多识字的方法。
„„
课后反思:
教师小组讨论时一致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愉快的学习。如课中通过图文结合,引出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通过读准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通过口头扩词、用喜欢的词说一句话来学习生字。
但是,教学中还存在下面的多个问题:
1、教师没有指导学生预习好课文。
2、教师让学生读课文时没有提出要求。
3、田字格没有讲清楚,学生写的字不够好。鼓励的语言很生硬,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没有把生字词放到课文里去读。
听了同事们的评价,我也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找到了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教师没有认真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在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人,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2、教师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主读书时没有提出要求。
3、没有发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作用,激励的语言很生硬,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没有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识字。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又处于观察的敏感期。唯一的识字训练场所是教室,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真正的识字环境,只能通过口头假想一个场景,使学生被动地进入角色进行操练,生硬地看着生字卡片,或者一字不差地死记硬背,这只是让学生为了识字而识字,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唤起他们自觉主动有目的地识字的意识和愿望,没有使学生成为学习生字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因而使识字教学不能切实有效地达到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目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作了如下改进:
1、要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2、教师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时要提出要求。
3、表扬学生,语气要亲切,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写好田字格里的生字。
5、把学过的生字词放到课文里去,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次上课片段:
我带着老师们的建议,我进行了第二轮的教学研究和实践:
(课前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朗读一次课文,用“——”画出二会字和用“圆圈”画出四会字,四会字要求每一个查字典,每个字组三个词。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我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会动脑筋,比如,我不会煮饭,我会叫妈妈教我。
生: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不会动脑筋。
师:同学们都能按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说明你们有进步。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就是伊伦娜(课件出示伊伦娜小时候的图片)
出示生字“伊、伦、娜”,学生齐读。
师:伊伦娜遇到问题的时候,她会怎么做呢?
师板书课题:
8、自己试一试,(生齐读课题,指名读“试”字)
师: 你是怎样记住“试”字。生:用熟字加部首记的。
生:我是这样记“试”字的,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式字,注意不加一笔撇,也不要漏掉点。
师:这个同学真聪明,想出了一种识生字的方法,后面这位同学还注意了不写错别字,同学们鼓掌表扬他。
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用“——”线画出不懂的字词。用“圆圈”画出四会字,同桌互读,不懂的多读几遍。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伊伦娜作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伊伦娜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师:大家都很认真去读生字,读课文,你们能把生字读给我听吗?
学生齐声读。
师: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生:我是这样记“提”字的,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是”字,左右结构,组
成了“提”字。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这个“提”字是熟字加偏旁。这课书还有熟字加偏旁的字吗?
生:还有“校”字、“科”字、“颗”字、“意”字、“确”、“案”、“误”字。
师:你是什么方法记“颗”字的?
生:我是这样记“颗”字的,左边一个“果”字,右边“页字部”旁,组成了“颗”字。
师:这位同学也说得不错,除了这些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看用偏旁想字义来记“提” 字。
师指导学生分析其它生字,说部首、结构、领学生朗读。师:你能用这些字扩词吗?
学生说,老师及时用红蝴蝶奖励说得好的学生。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认读。
师: 你还有其它方法识记生字吗?(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生字)
生:我们还可以用“编字谜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如“运动会上都有它,谜底“云”字;“一口咬掉牛尾巴”谜底“告”字;“上边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笔”字;“日出”,“由”字;“立在木头上”,“亲”字。“两人坐在地上”,谜底“坐”;
生:看实物识字的方法,如:缸 字。
生:多音字识记如:夹、觉。
„„
师: 同学们太聪明了,说出很多识字的方法。
师:你们已经按识字的方法学会了生字,你能把生字写好吗? 让学生观察田字格,指名说说哪个生字最难写,教师再板书较难写的字,教师指出容易写错的字,如“试”字不要加一笔,最后一笔不要漏了一点,“觉”字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不是“点”等。
让学生上黑板写。教师板书生字,学生描红,表扬写得好的学生。
师: 请你们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自己在田字格里描一个。
让学生扩词,用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生:我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生:我们如果遇到问题,就要去试一试。
生:我长大了要当一位科学家。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太棒了。
师:你学会了生字,你能把生字词放到课文里去读吗?
指名4个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评议。
„„
课后反思:
我认为这节课做得最成功的地方是: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学习生字过程中,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识字,教给了学生学习多种学习生字的方法,如运用熟字加部首、看实物识字、多音字识字、编字谜识字、部首加字法识字、形声字识字等识字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其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通过趣味识字,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巩固生字时,运用了形式多样的方法。如制作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分小组进行)。老师说:“小火车开起来。”学生说:“开到我这里来!”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又如去音节读、学生抢读、学生领读等来巩固生字。
4、老师指导学生写字很有效果,主要是让学生认真观察了田字格。学生写得字比上第一轮课例研究课有很大进步。
5、整节课教师的激励语言用得恰到好处,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这一节课与第一节相比,教师较注重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因此学生学起生字来比较顺利,学生说的句子也特别通顺,学习的方法也比较灵活。在写字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了田字格的指导,学生的书写也比较工整,字体漂亮多了。再就是教师注重指导了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听课的老师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仔细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中的确存还在下面的几点不足:
1、田字格教师还是没有讲清楚,学生写的字还是不够好。最好能把学生写的字用实物投影给学生看。
2、教师鼓励的语言还是不够亲切,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
3、课文读得还是太少,语气较平淡,没有感情。
4、一节识字课不能脱离课文,没有讲课文。
听了同事们的中肯评价,我也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找到了这节课的不尽人意之处:
1、学生写的字还是不够好。教师没有把学生写的字用实物投影给学生看。我发现这两次上的课,还有部分学生对田字格不清楚,所以有一部分学生写的字不够好。
2、教师鼓励的语言还是不够亲切,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
3、一节识字课不能为识字而识字,脱离课文,按照新课标理念最好能随文识字在读书中识字。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作了如下改进:
1、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说出较难写的字,最好教师让学生描红,让学生上黑板书写,把学生写的字用实物投影给学生看,学生互相指正。
2、教师鼓励的语气要亲切,如课堂上多用“你真聪明!”“你的问题提得真妙!”“我喜欢你!”“说得好!”“感谢你”“夸夸你,你真棒“。
3、尽量把识字时间缩短,用一些时间来学课文,识字与课文相结合。
第三次上课片段:
我带着老师们的建议,我进行了第三轮的教学研究实践:(课前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朗读一次课文,用“——”画出二会字和用“圆圈”画出四会字,四会字要求每一个查字典,每个字组三个词。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我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会动脑筋,比如,我不会煮饭,我会叫妈妈教我。
生: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不会动脑筋。
师:同学们都能按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说明你们有进步。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就是伊伦娜(课件出示伊伦娜小时候的图片)
出示生字“伊、伦、娜”,学生齐读,伊伦娜遇到问题的时候,她会怎么做呢?
师板书课题:
8、自己试一试,(生齐读课题,指名读“试”字)
师: 你是怎样记住“试”字。生:用熟字加部首记的。
生:我是这样记“试”字的,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式字,注意不加一笔撇,也不要漏掉点。
师:这个同学真聪明,想出了一种识生字的方法,后面这位同学还注意了不写错别字,同学们鼓掌表扬他。
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用“——”线画出不懂的字词。用“圆圈”画出四会字,同桌互读,不懂的多读几遍。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伊伦娜作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伊伦娜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师: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生:我是这样记“提”字的,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是”字,左右结构,组 成了“提”字。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感谢你,这个“提”字是熟字加偏旁。这课书还有熟字加偏旁的字吗?
生:还有“校”字、“科”字、“颗”字、“意”字、“确”、“案”、“误”字。
师:你是什么方法记“颗”字的?
生:我是这样记“颗”字的,左边一个“果”字,右边“页字部”旁,组成了“颗”字。
师:这位同学也说得不错,除了这些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看用偏旁想字义来记“提” 字。
师指导学生分析其它生字,说部首、结构、领学生朗读。
师:你能用这些字扩词吗?
学生说,老师奖励一颗五角星给说得好的学生。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认读。
师: 你还有其它方法识记生字吗?(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生字)
„„
师: 同学们太聪明了,说出很多识字的方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生:我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生:我们如果遇到问题,就要去试一试。
生:我长大了要当一位科学家。
„„
师:同学们真聪明,夸夸你,你们真棒!
师:你们已经按识字的方法学会了生字,你能把生字写好吗?
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说出较难写的字,教师让学生描红,请学生上黑板书写,把学生写的字用实物投影给学生看,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学生互相指正,教师再板书较难写的字,教师指出容易写错的字,如“试”字不要加一笔,最后一笔不要漏了一点,“觉”字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不是“点”等。
师: 同学们通过读、画、说、议、写等方法学会了生字,你们太棒了。
师:你们学会了生字,你能把生字词放到课文里去读吗? 指名4个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评议。
接着教师首先邀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做实验。
师:你需要什么?跟老师讲,老师给你准备。
生:水。
(老师拿出杯子故意倒了一点水。):
师:够了吗?
(学生点点头,突然之间又像领悟了什么似的)
生:不够。
(于是老师不断续水,直到水满满的,学生说够为止。学生拿起小石子往水里一放。全班小朋友亲眼看见水沿着杯子流了出来。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看书,学习书面语言。)
师:书上怎么说的?读书上的句子。
全班小朋友很快找到了句子并起劲地读了出来:“杯子里的水便漫了出来。” 接着教师又让一位男同学上台做实验,与前面一位同学不同的是,他把石子丢进了杯子,水漫得更快更明显了。
老师抓住时机说:“这位男同学的动作就叫‘丢’。”
孩子们恍然大悟,明白了“丢”与“放”在力度上的区别。
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明白的?你能告诉我吗?
„„
课后反思:
通过三轮的教学研究我认为本人在《自己试一试》一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有几个成功之处是可以在识字教学中值得借鉴和运用: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学习生字过程中,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识字,教给了学生学习多种学习生字的方法,如运用熟字加部首、看实物识字、多音字识字、编字谜识字、加减法识字、部首加字法识字、形声字识字等识字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其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通过趣味识字,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巩固生字时,运用了形式多样的方法。如制作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分小组进行)。老师说:“小火车开起来。”学生说:“开到我这里来!”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又如去音节读、学生抢读、学生领读等来巩固生字。
4、老师指导学生写字很有效果,主要是让学生认真观察了田字格。学生写得字比上第二轮课例研究课有很大进步。
5、整节课教师的激励语言用得恰到好处,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如课堂上多用“你真聪明!”“你的问题提得真妙!”“我喜欢你!”“说得好!感谢你”“夸夸你,你真棒“。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等等。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6、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读,读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如: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齐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7、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也得到了一些体会:
1、美国教育家娜丹戴克说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过去的课堂上,我们告诉得太多了,传授得太多了,忽视了作为一个主体的主动参与,感悟体验和全身心投入,培养出来的学生当然只是知识的容器,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正如《新课程的课到底该怎么上》一文中所说的,“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同样“给”只能造就思维上的懒汉,“导”却能燃起自信,培养独立思考、勤于探索的习惯。发现真理,永远比给予真理更重要。我们做老师的不妨也放手让学生动手试一试,我们会发现学生是有潜能的,会发现学生体验更深刻,能把知识真正学到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还会发现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自我的力量,或许还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2、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中,教学中做到:课文让学生“读 ”,例子让学生“举”,是非让学生“辨,观点让学生“谈”,问题让学生“提”,方法让学生“比”,实验让学生“做”,结论让学生“说”等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3、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教师对学生获得的成功和进步应给予真诚的肯定与赞扬,这是最好的教育,是对学生尊重的教育,是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的教育,少责备和惩罚学生,尤其是那些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常识。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哪怕他们说错了,也要对他们的勇气精神予以充分的肯定。让他多得些认同,少些失落感、失败感。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也会不断地被强化。他的自尊,也就会逐渐地提升,当一个具有了自尊、自信,这个人就会走向真、善、美的境界。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附第三次研究实践课堂教学设计与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会16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上的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地复述课文。
3、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学家的用意。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读中感悟科学家的用意。【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呢?
生:我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会动脑筋,比如,我不会煮饭,我会叫妈妈教我。
生: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不会动脑筋。
师:同学们都能按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说明你们有进步。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就是伊伦娜(课件出示伊伦娜小时候的图片)
出示生字“伊、伦、娜”,学生齐读。
设疑:伊伦娜遇到问题的时候,她会怎么做呢?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8 自己试一试
2、激趣识字
生齐读课题,指名读“试”字。师: 你是怎样记住“试”字。生:用熟字加部首记的。生:我是这样记“试”字的,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式字,注意不加一笔撇,也不要漏掉点。
师:这两个同学真聪明,想出了一种识生字的方法,后面这位同学还注意了不写错别字,同学们鼓掌表扬他。
二、读文识字
(课前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朗读一次课文,用“——”画出二会字和用“圆圈”画出四会字,四会字要求每一个查字典,每个字组三个词。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用“——”线画出不懂的字词。用“圆圈”画出四会字,同桌互读,不懂的多读几遍。并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伊伦娜作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伊伦娜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三、检查识字效果
师: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生:我是这样记“提”字的,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是”字,左右结构,组成了“提”字。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感谢你,这个“提”字是熟字加偏旁。这课书还有熟字加偏旁的字吗?
生:还有“校”字、“科”字、“颗”字、“意”字、“确”、“案”、“误”字。
师:你是什么方法记“颗”字的?
生:我是这样记“颗”字的,左边一个“果”字,右边“页字部”旁,组成了“颗”字。
师:这位同学也说得不错,除了这些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看用偏旁想字义来记“提”字。
师指导学生分析其它生字,说部首、结构、领学生朗读。
师:你能用这些字扩词吗?
学生说,老师红蝴蝶奖励说得好的学生。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认读。
师: 你还有其它方法识记生字吗?(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生字)
„„
师: 同学们太聪明了,说出很多识字的方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生:我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生:我们如果遇到问题,就要去试一试。
生:我长大了要当一位科学家。
„„
师:同学们真聪明,夸夸你,你们真棒!
四、指导写字
师:你们已经按识字的方法学会了生字,你能把生字写好吗?
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说出较难写的字,教师让学生描红,请学生上黑板书写,把学生写的字用实物投影给学生看,表扬写得好的学生。学生互相指正,教师再板书较难写的字,教师指出容易写错的字,如“试”字不要加一笔,最后一笔不要漏了一点,“觉”字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不是“点”等。
五、学文,指导实验,明白道理。
师: 同学们通过读、画、说、议、写等方法学会了生字,你们太棒了。
师:你们学会了生字,你能把生字词放到课文里去读吗?
指名4个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评议。
邀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做实验。
师:你需要什么?跟老师讲,老师给你准备。
生:水。
(老师拿出杯子故意倒了一点水。):
师:够了吗?
(学生点点头,突然之间又像领悟了什么似的)
生:不够。
(于是老师不断续水,直到水满满的,学生说够为止。学生拿起小石子往水里一放。全班小朋友亲眼看见水沿着杯子流了出来。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看书,学习书面语言。)
师:书上怎么说的?读书上的句子。
全班小朋友很快找到了句子并起劲地读了出来:“杯子里的水便漫了出来。” 接着教师又让一位男同学上台做实验,与前面一位同学不同的是,他把石子丢进了杯子,水漫得更快更明显了。
老师抓住时机说:“这位男同学的动作就叫‘丢’。”
孩子们恍然大悟,明白了“丢”与“放”在力度上的区别。
结合学生的实验情况,引导学生读课文第8至10自然段,体会科学家的用意。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六、引导学生质疑
师:同学们,学习了本课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弄明白的?你能告诉我吗?
七、运用与拓展
1、“我会写”每个写两遍,把自己认为写得“漂亮”的展现给大家看看。
2、用两个自己喜欢的词各写一句话。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说说学了本课你明白了什么?
第五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我们的现代教学更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自主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经过几年的探索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让学生在语文创新中感受快乐
给学生一片天空,他们就能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之作,能够激发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些丰富的想象用手中的彩笔描绘出来,就是一幅幅生动的教学图片。在学习《社戏》一课时,我让学生也动手画一画美丽的家乡,并相互展示,交流观看。他们个个都精心设计,认真描绘,谁都想把家乡最美的、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画下来。有的画了小桥流水,有的画了高楼大厦,有 的 画了六蓄兴旺,有的画了五谷丰登。一幅幅美丽、富饶的家乡情景跃然纸上。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该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的情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画家乡的活动中,同学们更体会到学习的欢乐。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语文的学习不只在课上,更在课下。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但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更能培养同学们的语文表达能力。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组织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大赛、手抄报展览、语文演讲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多种活动。让同学们自己选定主持人、评委,自己找材料,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整个过程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指导者是。听一首首配着或激昂、或哀伤的诗歌朗诵;看一台台活灵活现的课本剧表演;读一张张图文并茂的的手抄报,不仅培养了同学们较强的语文能力,而且更能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快乐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已倡导多年,目前的状况是众多的语文教师任然把课堂当作 “一言堂”,即使使用了现代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却又易被课件所束缚,仍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是导演,我的学生是主角。学生能说的我不说,学生能讲的我不讲,课堂是学生充分活动的天地。一位著名特级教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之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充分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学一开始,师生必须进入各自的角色。实践证明,导语的好差影响着课堂的效果。
四、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快乐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学习也是如此。要想达到乐学的目的,教师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同学们在主观认识上不怕学习,心平气和地看待学习,找到学习的感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觉得学习是充满阳光的,相信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潜能就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学习将从苦学到要学到爱学到乐学。
低年级的学生应组织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例如,根据一年级以识字为主的教材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遵循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安排周密、衔接紧凑等识字原则,设计了找朋友、摘苹果、考考你、开火车、大转盘、我当小老师等活动。通过这种教法、这些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汉字,变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为有趣的学习。总而言之,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应该只把我们的眼光放在书本教学上,也不能机械地全由老师讲解,而应该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投入到学习中来,做个快乐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