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略读课文课堂教学模式及策略实践研究信息报道
5月18日,洋川小学开展了《小学语文略读课文课堂教学模式及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终期展示课活动。该校领导课题组教师、学校部分领导和相关级组语文教师参加活动。
汇报活动中,与会人员首先聆听了裴韬老师执教的《牧场之国》、王芳老师执教的《妈妈的账单》展示课,两位老师根据教材特点,循循善诱,依学而教,顺学而导,以读、悟、感结合,通过课文语言、神态、心理描写感悟人物内心世界,学生通过交流体会,感悟语言魅力,感受作者真挚的情怀。整个课堂紧紧围绕课题组对小学略读课文提出的“三读两议一拓展”教学模式,即:一读提示明目标;二读一议知内容;三读二议剖析重点:根据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可以是仿写片断,可以是练习说话,可以延伸知识,还可以是训练其他技能。两位老师的课堂,让孩子们以自读、默读、浏览等方式充分阅读课文,通过在读中积极思考、质疑,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充分诠释课题研究模式取得的成果,教学效果良好。
课后,学校教科处主任罗灿阳老师、课题组组长王章文老师分别对汇报展示课作了精彩点评。课题组教师还对课题研究推进中的自己的感悟进行了交流。
活动中,课题组负责人对该课题研究终期研讨、成果推广、课题结题等活动进行了详细安排。
第二篇: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
玉海中心小学 唐小佳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从新课标的角度去看
学会略读有助于完成阅读任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样大的数量,要求学生做到篇篇精读是不可能,也是不需要的。这一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具有略读能力。因此,学会略读,对于扩大阅读面,完成阅读任务是非常必要的。
2、从语文学习的特点看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积累。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阅读是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长期积累过程。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难有阅读质的飞跃。语文学习不能囿于课本,困于课堂,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从教材编排来看
略读课文的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三年级12篇,四年级29篇,五年级26篇。《标准》在小学阶段的两个学段中明确提出略读要求,第二学段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提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而到第四学段,则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从“两个学习”到“较熟练地运用”,其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由此可见学习并掌握略读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
从广大教师长期实践的现状分析,目前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以下两种倾向:一种是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一视同仁。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策略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反之,另一种情况则是教师完全放手,引导点拨轻描淡写,学生学习囫囵吞枣,一读带过,略读成了泛读,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教学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要改变略读教学的现状,就要创建一套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界定
“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因此,从狭义上来讲略读就是大略地读、快速地读,了解内容梗概,作者意图,较快地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从而确定是否进一步仔细阅读,深入研究。广义上讲,速读、浏览、默读都可属于略读的范畴。
“略读课文”是人教版小语教材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排的,用“*”表示。新课标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所以在教材编排上,略读课文逐册加大了数量、加长篇幅,每一组精读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选材相当广泛,叙事、抒情、游记、散文到科普小品、说明文、古诗无所不包,涵盖了大部分文章体裁,而且选文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大部分选择当代、现代的国内外优秀作家的美文,和精读课文在主题思想一般也保持连续一贯。
本题即是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及实践展开相干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得出一些结论。
三、略读课文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1、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师要尽可能放手,真正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独立阅读,使学生逐步做到自能读书。个人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和交流。
2、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
阅读本身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3、加强课内外联系,拓展延伸,适度开放。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的向课外拓展、延伸、开放。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能比较正确地理解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初步确立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意识,提出特色鲜明、操作性较强的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策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研究内容
(1)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论探索;
(2)小学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的联系及区别;
(3)小学略读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有关内容、研究的观点、方法等。
2、调查法:以问卷、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模式等,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4、个案研究法:针对具体情况,依据全面发展理论,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案记录和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六、实验步骤与方法
(1)准备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
a、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研究成员,通过上网查询、借阅杂志等方式学习国内外关于略读教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收集资料、分类、整理、研究。
b、制定研究方案,并请教科室专家论证。
(2)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6月)
课题组老师集体备课,定期开展研讨课,保证每学期至少1节,初步探索不同类型略读课文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实践探索、研讨交流等形式积累一些原始资料,撰写一些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阶段性论文。
(3)、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2年3月)
a、课题组老师针对研究班级学生前测、中测、后测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教学质量等,中高段各形成一份学生学生能力研究报告。
b、请教科室老师进行指导,整体研究资料、总结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过程中的各类分析资料、教学设计、优秀论文、案例等。
2、总结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 课题总负责人:唐小佳 成员: 陈增碧 颜小红 戴晓玲
本文阅读359次
第三篇: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从新课标的角度去看
学会略读有助于完成阅读任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样大的数量,要求学生做到篇篇精读是不可能,也是不需要的。这一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具有略读能力。因此,学会略读,对于扩大阅读面,完成阅读任务是非常必要的。2.从语文学习的特点看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积累。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阅读是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长期积累过程。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难有阅读质的飞跃。语文学习不能囿于课本,困于课堂,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从教材编排来看
略读课文的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三年级12篇,四年级29篇,五年级26篇。《标准》在小学阶段的两个学段中明确提出略读要求,第二学段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提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而到第四学段,则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从“两个学习”到“较熟练地运用”,其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由此可见学习并掌握略读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
从广大教师长期实践的现状分析,目前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以下两种倾向:一种是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一视同仁。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策略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反之,另一种情况则是教师完全放手,引导点拨轻描淡写,学生学习囫囵吞枣,一读带过,略读成了泛读,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教学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要改变略读教学的现状,就要创建一套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界定
“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因此,从狭义上来讲略读就是大略地读、快速地读,了解内容梗概,作者意图,较快地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从而确定是否进一步仔细阅读,深入研究。广义上讲,速读、浏览、默读都可属于略读的范畴。
“略读课文”是人教版小语教材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排的,用“*”表示。新课标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所以在教材编排上,略读课文逐册加大了数量、加长篇幅,每一组精读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选材相当广泛,叙事、抒情、游记、散文到科普小品、说明文、古诗无所不包,涵盖了大部分文章体裁,而且选文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大部分选择当代、现代的国内外优秀作家的美文,和精读课文在主题思想一般也保持连续一贯。本题即是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及实践展开相干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得出一些结论。
三、略读课文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1.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师要尽可能放手,真正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独立阅读,使学生逐步做到自能读书。个人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和交流。
2.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
阅读本身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3.加强课内外联系,拓展延伸,适度开放。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的向课外拓展、延伸、开放。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能比较正确地理解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初步确立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意识,提出特色鲜明、操作性较强的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策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研究内容
(1)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论探索;
(2)小学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的联系及区别;
(3)小学略读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有关内容、研究的观点、方法等。
2、调查法:以问卷、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模式等,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4、个案研究法:针对具体情况,依据全面发展理论,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案记录和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六、实验步骤与方法
(1)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
a、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研究成员,通过上网查询、借阅杂志等方式学习国内外关于略读教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收集资料、分类、整理、研究。
b、制定研究方案,并请教科室专家论证。
(2)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0月)
课题组老师集体备课,定期开展研讨课,保证每星期至少1节,初步探索不同类型略读课文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实践探索、研讨交流等形式积累一些原始资料,撰写一些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阶段性论文。
(3)总结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a、课题组老师针对研究班级学生前测、中测、后测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教学质量等,中高段各形成一份学生学生能力研究报告。
b、请教科室老师进行指导,整体研究资料、总结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过程中的各类分析资料、教学设计、优秀论文、案例等。
2、总结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陈永祥
小学高级教师
全面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各项活动、撰写结题报告。
成员: 吴斌 小学高级级教师 负责课题的实验、案例研究
李丽 小学高级级教师 负责课题的实验、案例研究
崔少俊 小学一级教师 负责课题的实验、案例研究。
方利利 小学一级教师 资料的收集、整理。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课题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组,并服从市、区、校教科室的管理,做到责任明确、目标一致。
2.时间经费保证:学校能保证必要的调查研究时间,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3.课题队伍优秀。负责人陈永祥为校教导主任,十多年来专门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组员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刻苦专研的精神,业务能力好,开拓精神强。我们均有充分的时间开展研究工作,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第四篇:略读课文课堂教学模式2
略读课文课堂教学模
六学年组
一
单元回顾 1回顾本组专题
2回顾本组有关课文内容及学习方法 3 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
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解释词语意思,扩词并用词语练习说话。2检查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概括主要内容 四 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结合连接语中的问题,抓住课文中一两个重要问题:可以是内容,也可以是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2 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五
积累拓展
根据文章的特点设计积累和拓展
第五篇: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
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
一、模式提出的背景:
我校以前使用的教材版本比较杂,有西师版、苏教版等,现终于全部统一为人教版了。在人教版教材修订后,略读课文的篇目大幅度增加,中高年级的略读课文由每单元1篇增加至2篇,占课文总量的43%。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学习略读,粗知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显然,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教材的修订,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相关作用也更为重要。
但略读课文该怎样教?怎样学?不少教师感到困惑。有的教师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完全等同起来;有的局限于让学生回答“阅读提示”上的一两个问题,同时,教学方法的千篇一律也使学生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略读课文教学基本理念:
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加强课内外联系,拓展延伸,适度开放。
三、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摸索,讨论、筛选并确定若干略读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模式。重点围绕刘俊老师的《给予是快乐的》展开略读课型的研究,明确了略读课要用好导读,抓好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等。经过多次的试讲、研讨、修改,老师们对略读课型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刘俊老师的课更是越上越精彩。在区小学语文赛课中,刘老师以精巧扎实的基本功、精湛的教学艺术、精致的教学设计一举夺得一等奖,并得到与会专家、教师的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我们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实践。
四、略读课文教学模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导入激趣
语文课的课前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形象、多样、新颖、简洁,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范读、游戏等手段,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心理准备充分。
(二)用好导读提示
人教版教材每篇略读课文前都有导读提示。要指导学生读懂导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抓准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三)整体感知全文
在整体上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要非常明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四)围绕重点合作学习
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文的重点内容是哪些,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这一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因此,教学中应该安排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
(五)汇报收获、导引点拨
交流阶段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这个阶段,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需要,或者以交流自学体会为主,或者以讨论疑难问题为主,或者以对重点内容及写法的进一步体会为主。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适时点拨。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动积累、运用语言。
(六)拓展生成
教师要依据目标设计有层次、多形式的课堂作业或课外作业,帮助学生依托课文,跳出课文,举一反三,顺向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