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认识与策略研究

时间:2019-05-13 02:3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认识与策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认识与策略研究》。

第一篇:对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认识与策略研究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对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认识与策略研究

周永斌 电话:*** 重庆市梁平县蟠龙镇中心小学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语文

摘要:小学阶段的略读课文,有很多教师往往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误区;针对当前教学现状,我从依“纲”预习、依“法”自学、依“学”点拨、依“文”拓展四方面进行策略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略读课文“略”与“不略”的辩证关系,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高效!关键词:略读课文;教学误区;策略研究

所谓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而小学阶段的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所以有很多教师往往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几种误区:

一、略读课文泛教化。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完全对立起来,不敢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精读品读重点语句、精美段落。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犹如蜻蜓点水,学生对课文的知识囫囵吞枣,对阅读的理解一知半解,从而出现教师“教而不教”,学生“读亦未读”的低效现象,与现阶段的卓越课堂明显矛盾。

二、略读课文“放羊”化。“信马由缰,放任自流”,是如今略读课文教学的又一尴尬现状。略读课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巧站一边,沉默不语;另一边学生犹如被放逐山上的羔羊,信马由缰地自读,课堂中从表面上看书声琅琅,将课堂自主性还给学生,教学似乎很民主、很开放,但实际上是教师让学生养成一种无目的、无组织、无效率的“滥读”。

三、略读课文“精讲”化。因为略读课文也是很多名家所作,文质兼美,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既担心学生没有学好,又顾虑期末偏巧考到,于是教师字词句段面面俱到,宝贵的时间在教师“填鸭式” 教学中完全占有。常常造成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效果可见一斑。《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标中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略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那么,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呢?

一、依“纲”预习:在整体把握中蕴含。

略读课文因为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理解上的“感知大意”与“抓住重点精读”,所以比精读课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略读”与“浏览”能力。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在每篇略读课文的前面都设置了“阅读提示”,除了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还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实践的拓展点给予提纲挈领性的导向。这也为我们引导学生通过预习独立地整体感知的同时尽可能地把注意力导向精读内容。崔峦先生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读课教学更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因此教学时,务必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这段文字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例如,《找骆驼》[人教版三(上)第三组]一课的阅读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这个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这段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上课一开始,可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思考。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有一位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老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帮助商人找到了丢失的骆驼。了解学习的重点: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二、依“法”自学:在精心思考中感悟

让学生运用有关的学习方法自学相关的语段,从而训练与提高学习能力,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学习语段的精确、学法意识的明确、学习过程的真实,都从最大程度上决定着略读课文的教学成效,决定着这类课文角色的准确发挥。这时,教师的引导要做到“三明确”:(1)明确所学的内容。略读课文的“精读点”大多分散在课文中,教师应该通过问题或提示,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甚至跳读找到它们,一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浏览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所学的内容。(2)明确所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或前几篇课文学习中学到的方法,在学生充分言说的基础上,教师梳理概括。(3)明确学习的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感悟,记下自己的阅读体会。这时,教师要设计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导学提纲,并给学生比较充分的自学时间。

三、依“学”点拨:在讨论交流中深化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的“略”——粗略与肤浅,而应该是教师教学上的“略”——简约而恰当。我们要上好略读课文,自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学生阅读的自主性更强,更能在阅读中体现和发展个性。当然,这“放手”不是一放了事,放要有序,要在能掌控课堂正常秩序的前提下放,否则学生会一发不可收拾。与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略读课文教学中的全班集体交流,就学生方面来说,是个人汇报的更加系统、互动补充的更加生动。而教师只在节骨眼给予点拨,把肤浅导向深刻,把笼统导向具体,把内容导向方法,把理解导向运用。

四、依“文”拓展:在课外补充中运用

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外相连,进行拓展延伸,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让略读课文发挥向课外延伸的作用。

(1)阅读方法的拓展。如学了人教版(课标本)四(下)第五组课文后,可用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阅读《自读课本》中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阅读《生命,为美丽一次》,从中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资料,编制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

(2)表达方法上的拓展。如人教版(课标本)三(上)第三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多角度地描写秋天。教学《听听,秋天的声音》时,可联系前3篇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音响等方面,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体会秋天独特的风情,并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由此把学习延伸到课外。

(3)搜集信息方面的拓展。学习《夸父追日》、《小木偶的故事》这些课文后可收集有关的自然知识、科学道理,或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神话故事。

课外拓展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学会学习,从而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总之,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敢“略”,“略”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占有率与学生的学习要求,不能“略”的课前备课的力度和学习方法的引导;学生“略”的过分求“精”,不能“略”的是课堂上的充分思考与交流。只有整体求“略”,部分求“精”,大胆取舍,才能“略”出精彩!

第二篇:浅谈对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我感觉有不少的语文教师似乎走进了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为:

一、将其视为“闲文”置于课外,任由学生自己去读。要么轻描淡写、放手自读,课堂上,让学生随随便便读几次,任由他们天花乱坠地交流,而自己却退让一边,不加指导,不予总结、反思,如“蜻蜓点水”般轻描淡写地了事。

二、对略读课文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略读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看,篇篇文质兼美,出于名家之笔,确属“阅读精品”,深受学生的喜欢,作为教师的我们也难以割舍。于是词句品析、朗读感悟、积累运用、人文熏陶……面面俱到,精雕细琢。一课时的安排,变成了两课时、三课时,还觉余兴未了。把略读与精读混为一谈,没有主次,没有差异,可谓是“并驾齐驱”,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千方百计挤时间,匆匆忙忙赶进度。以上几种症状的出现,主要是我们对略读课文的性质、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对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而引起的。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精读和略读之间体现着“教”是为了“不教”,而且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

略读课文是学生运用所学阅读知识,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良好范例,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自己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与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当然,也要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略读课文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要教学得法,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并不比精读课文教学的作用小,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容轻视。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略读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不能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更为集中,不是没有重点,而是重点会更少更突出,更多要求学生自主解决。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细节,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2、“略读”更需“精心”教。

对略读课文要删繁就简,精心选取教学内容;要提纲挈领,精心设计教学问题;要注重得法,精心安排迁移运用;要着眼学生发展,大胆放手,努力给学生多一些的自由阅读的机会,给学生更广的发展空间。

总之,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延伸,不仅是学法能力上的迁移、运用、巩固、总结,同时是文本内容的迁移延伸,应做到瞻前顾后,课内外融和。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朗读,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积累和提高。要真正认识到略读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运用比精读要多。在信息时代,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读得粗一点,快一点。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会有必要对一篇文章进行深入、细致地研读,而只要了解它的大意即可,并不求甚解。可见,略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也更具有生活化意义。

孟洋洋 2010年5月

第三篇: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

玉海中心小学 唐小佳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从新课标的角度去看

学会略读有助于完成阅读任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样大的数量,要求学生做到篇篇精读是不可能,也是不需要的。这一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具有略读能力。因此,学会略读,对于扩大阅读面,完成阅读任务是非常必要的。

2、从语文学习的特点看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积累。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阅读是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长期积累过程。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难有阅读质的飞跃。语文学习不能囿于课本,困于课堂,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从教材编排来看

略读课文的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三年级12篇,四年级29篇,五年级26篇。《标准》在小学阶段的两个学段中明确提出略读要求,第二学段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提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而到第四学段,则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从“两个学习”到“较熟练地运用”,其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由此可见学习并掌握略读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

从广大教师长期实践的现状分析,目前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以下两种倾向:一种是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一视同仁。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策略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反之,另一种情况则是教师完全放手,引导点拨轻描淡写,学生学习囫囵吞枣,一读带过,略读成了泛读,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教学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要改变略读教学的现状,就要创建一套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界定

“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因此,从狭义上来讲略读就是大略地读、快速地读,了解内容梗概,作者意图,较快地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从而确定是否进一步仔细阅读,深入研究。广义上讲,速读、浏览、默读都可属于略读的范畴。

“略读课文”是人教版小语教材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排的,用“*”表示。新课标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所以在教材编排上,略读课文逐册加大了数量、加长篇幅,每一组精读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选材相当广泛,叙事、抒情、游记、散文到科普小品、说明文、古诗无所不包,涵盖了大部分文章体裁,而且选文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大部分选择当代、现代的国内外优秀作家的美文,和精读课文在主题思想一般也保持连续一贯。

本题即是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及实践展开相干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得出一些结论。

三、略读课文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1、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师要尽可能放手,真正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独立阅读,使学生逐步做到自能读书。个人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和交流。

2、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

阅读本身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3、加强课内外联系,拓展延伸,适度开放。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的向课外拓展、延伸、开放。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能比较正确地理解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初步确立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意识,提出特色鲜明、操作性较强的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策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研究内容

(1)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论探索;

(2)小学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的联系及区别;

(3)小学略读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有关内容、研究的观点、方法等。

2、调查法:以问卷、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模式等,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4、个案研究法:针对具体情况,依据全面发展理论,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案记录和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六、实验步骤与方法

(1)准备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

a、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研究成员,通过上网查询、借阅杂志等方式学习国内外关于略读教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收集资料、分类、整理、研究。

b、制定研究方案,并请教科室专家论证。

(2)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6月)

课题组老师集体备课,定期开展研讨课,保证每学期至少1节,初步探索不同类型略读课文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实践探索、研讨交流等形式积累一些原始资料,撰写一些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阶段性论文。

(3)、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2年3月)

a、课题组老师针对研究班级学生前测、中测、后测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教学质量等,中高段各形成一份学生学生能力研究报告。

b、请教科室老师进行指导,整体研究资料、总结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过程中的各类分析资料、教学设计、优秀论文、案例等。

2、总结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 课题总负责人:唐小佳 成员: 陈增碧 颜小红 戴晓玲

本文阅读359次

第四篇: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从新课标的角度去看

学会略读有助于完成阅读任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样大的数量,要求学生做到篇篇精读是不可能,也是不需要的。这一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具有略读能力。因此,学会略读,对于扩大阅读面,完成阅读任务是非常必要的。2.从语文学习的特点看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积累。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阅读是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长期积累过程。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难有阅读质的飞跃。语文学习不能囿于课本,困于课堂,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从教材编排来看

略读课文的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三年级12篇,四年级29篇,五年级26篇。《标准》在小学阶段的两个学段中明确提出略读要求,第二学段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提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而到第四学段,则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从“两个学习”到“较熟练地运用”,其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由此可见学习并掌握略读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

从广大教师长期实践的现状分析,目前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以下两种倾向:一种是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一视同仁。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策略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反之,另一种情况则是教师完全放手,引导点拨轻描淡写,学生学习囫囵吞枣,一读带过,略读成了泛读,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教学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要改变略读教学的现状,就要创建一套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界定

“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因此,从狭义上来讲略读就是大略地读、快速地读,了解内容梗概,作者意图,较快地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从而确定是否进一步仔细阅读,深入研究。广义上讲,速读、浏览、默读都可属于略读的范畴。

“略读课文”是人教版小语教材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排的,用“*”表示。新课标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所以在教材编排上,略读课文逐册加大了数量、加长篇幅,每一组精读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选材相当广泛,叙事、抒情、游记、散文到科普小品、说明文、古诗无所不包,涵盖了大部分文章体裁,而且选文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大部分选择当代、现代的国内外优秀作家的美文,和精读课文在主题思想一般也保持连续一贯。本题即是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及实践展开相干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得出一些结论。

三、略读课文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1.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师要尽可能放手,真正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独立阅读,使学生逐步做到自能读书。个人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和交流。

2.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

阅读本身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3.加强课内外联系,拓展延伸,适度开放。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的向课外拓展、延伸、开放。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能比较正确地理解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初步确立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意识,提出特色鲜明、操作性较强的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策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研究内容

(1)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论探索;

(2)小学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的联系及区别;

(3)小学略读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有关内容、研究的观点、方法等。

2、调查法:以问卷、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模式等,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4、个案研究法:针对具体情况,依据全面发展理论,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案记录和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六、实验步骤与方法

(1)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

a、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研究成员,通过上网查询、借阅杂志等方式学习国内外关于略读教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收集资料、分类、整理、研究。

b、制定研究方案,并请教科室专家论证。

(2)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0月)

课题组老师集体备课,定期开展研讨课,保证每星期至少1节,初步探索不同类型略读课文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实践探索、研讨交流等形式积累一些原始资料,撰写一些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阶段性论文。

(3)总结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a、课题组老师针对研究班级学生前测、中测、后测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教学质量等,中高段各形成一份学生学生能力研究报告。

b、请教科室老师进行指导,整体研究资料、总结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过程中的各类分析资料、教学设计、优秀论文、案例等。

2、总结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陈永祥

小学高级教师

全面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各项活动、撰写结题报告。

成员: 吴斌 小学高级级教师 负责课题的实验、案例研究

李丽 小学高级级教师 负责课题的实验、案例研究

崔少俊 小学一级教师 负责课题的实验、案例研究。

方利利 小学一级教师 资料的收集、整理。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课题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组,并服从市、区、校教科室的管理,做到责任明确、目标一致。

2.时间经费保证:学校能保证必要的调查研究时间,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3.课题队伍优秀。负责人陈永祥为校教导主任,十多年来专门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组员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刻苦专研的精神,业务能力好,开拓精神强。我们均有充分的时间开展研究工作,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第五篇:略读课文教学实践研究初探1

略读课文教学实践研究初探

白山市实验小学 周倩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略读课文的分量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加,精读课文相对减少;不仅仅是出现在每个单元的末尾,而是融在其中,与前面的精读课文密切联系。但是,占如此大比重的略读课文教学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也是微乎其微。略读课文的教学到底该何去何从呢?因此我们产生了研究此课题的想法。

一、面对略读课文课堂教学产生的困惑

翻开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它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篇数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可以看出,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认为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课标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即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 与精读一样重要。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老师们已习惯于或者说比较擅长于精读课文的教学,而对于略读课文有时则显得有点无所适从,要么是把略读课文当作精读课文一样深挖细抠,要么是走马观花匆匆过场。因此面对略读课文我们难免又会产生如下疑问:

一节课40分钟,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 有的略读课文很长,必须要一节课教完吗? 有的略读课文很美,可以处理成精读课文吗? 为了省时,能否略去整体感知、生字教学等环节? 略读课文是否就是放手让学生自读? 略读课文还需要品词析句吗? 略读课文是否必须按照导语提示来教?

那么,在教学中到底该如何把握略读课文呢的?我们先来听听专家的看法

二、专家对略读课文教学的看法

2006年春季崔峦在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的讲话指出: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的教育启发,可以是好词佳句的理解,可以是文章的写法,可以是读书的方法),积累语言。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先生认为: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比如分三步:初读,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再读,选择一两个点,重点学一学;三读,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这几位专家的意见是一致的,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这是大的基本方向,在这个大的方向指导下,细节怎么操作呢?我校略读课文教学实践子课题研究小组,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研究、探讨与交流中初步形成一下几种基本教学模式。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种基本教学范式(1)整合贯通

《七律》《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一单元的课文编排,为的是让我们走近毛主席,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使学生全方位地去了解伟大的领袖。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在精读了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略读教学,采取两篇略读文章同时教。首先进行整体的感知,接着学生研读文本两篇文章中“毛主席 哪些事情让你感到十分地敬佩,让你认识了一个你印象之外的毛主席”,进行交流,最后拓展到“你还了解毛主席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课堂上的拓展,是有联系、有针对性且及时拓展,引导好了,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感悟能力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如能延伸到课外,就更好了。(2)方法迁移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圣陶)充分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略读课文有时排在单元的中间,有时排在单元的末尾。这样编排的目的不仅迁移学生在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还让略读课文发挥其总结与延伸的作用。

基本思路: 复习导入,揭题存疑

研读课文,迁移写法:在精读课文中渗透了阅读方法,在学习略读课文中简单回顾这些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方法自学,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拓展阅读,适度延伸:阅读相关主题相关写法的文章,进一步运用阅读方法,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发展学生阅读能力。

例如:吴老师在《乌塔》一课中,就只采用这样的方法,新课前复习总结学过的写人的文章的写法与阅读方法,回忆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哪些步骤?学生通过回忆阅读方法及学习基本步骤就可以独立阅读这篇课文,并且能解决本课的重难点。(3)重点突破

在略读课文中,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并不排斥精读。寻找适当的突破口,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可以通过“保罗两次意想不到”,这一思维的冲突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带领学生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抓住几个词语进行重点解读,如“脚有残疾”的教学,通过一步步的预设,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男孩对于这样一个弟弟给予的到底是什么?学生的思考也一步步走向深入,从“男孩想给予弟弟一辆汽车”到“男孩给予弟弟的是快乐,是希望,是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还可以通过“这一夜难忘的是什么?”的深度追问,再次带领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触及藏于心灵深处的东西。此时,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感染与语言感悟上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4)头脑风暴

一些略读课文,它的文章篇幅长,并且故事性也很强。略读课文的课时一般安排在一课时左右。那么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此类略读课文,我们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也就是“放电影法”。这样不仅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用于自主的学习。就如《小英雄雨来》这篇略读课文,在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概括已经有初步的能力,教学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放电影”了。在放完电影后,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对人物 形象进行较为自主而深入的认识。

(5)导读提示

我们要积极发挥略读课文前的提示语的作用,培养学生根据教材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的意识。例如:

1、读了《观潮》,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下面这篇课文写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他又将给我们展现怎样的画面呢?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描写的景象,再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2、江潮,峡谷,榕树,鸟儿„„这些美好的景物像一幅幅图画,使人回味无穷。让我们把视线转向空中,去欣赏那美丽的晚霞。认真读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述,想想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巨人的花园》使我们体会到,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下面的一篇童话会引起我们对幸福是什么的思考。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再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4、读了《去年的树》,大家都有很多想法。下面这篇《小木偶的故事》,又会使我们想到什么呢?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

5、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体现着大家对卡罗纳真挚的爱。下面的课文讲述了另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认真读一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的保罗体会到了“给予是令人快乐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这些阅读提示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所以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结合该篇文章的阅读提示,对学生进行课前先指导。这些提示不仅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指导提供了依据,并且对文章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带题自学

在导入新课后,出示测试题目;让学生带着完成测试的任务读书,边读书边做题;然后交流和订正答案;探讨普遍关注或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引导读书。这一模式实际上就是我校正在研究的一项科研子课题的研究内容:自主学习卡的应用。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容易理解的略读课文,我们就可以采用这一方式,运用自主学习卡来辅助完成略读课文的教。采用这一模式的关键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题目,通过完成测试促进学生读书,达成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特点和积累语言等目的。题目应难易适度,题量应多少适中,以确保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刚才大家听了吴老师的《乌塔》一课已经感觉到了,吴老师这一刻主要采用的方法还是这种测试为主的自学方式来设计这一课的。学生在完成从测试题的同时也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全面的阅读与理解。

(7)语言积累

文字很美的文章,则注重语言积累。“美文诵读”是理解、感悟课文的捷径。在教学《七月的天山》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在读中想象天山的美景图。并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细读 揣摩,读中感悟文中比喻的妙处。在诵读中,积累了景物描写的语言和手法;在品词品句中,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

同样语言的积累也为更好地写作铺平了道路。在《珍珠鸟》这课教学的开头,学生们在朗读了文章的第一句话:“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一开头就用‘真好!’呢?”我们就可以顺势推舟,让学生谈论这样的开头好不好,随后及时补充冰心曾经的评点:“这个‘真好!’开头起得很带劲,这劲中有着无限的喜乐。”最后让学生带着感受朗读这段话。这样的一个学习,可以启发学生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尝试将一些情感的词语放在文章的开头。

(8)情感书写

当然略读课文“光说不练”也是不行的,适当地进行写话的训练也是必须的,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当然,写话的切入点要“小”而“巧”,让学生要有“现炒现吃”的鲜活感。

在教学《山雨》时,不仅仅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好,更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可以进行了两个层面的设计: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边读边谈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时,将写话融入其中,让学生选择一个画面,展开想象,把看到的画面写丰满,写生动。这 一写可以说是推波助澜,掀起层层涟漪,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有了更深切地认识与理解,朗读更加有滋有味,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更是增强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往。

(9)课外文本插入

许多文章都是名家名作的一个节选,在教学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去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和一些相关资料,这样能填补学生自主学习的许多“空白”。

在《慈母情深》一课中,学生在体会慈母形象的时候,为了使母亲的形象更为凸显,可以适时的插入课外文本,重点抓“褐色的口罩,疲惫的眼睛”,及时插入关于母亲的工作环境描写的补充文本,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另外,在第四幅画面中母亲的四个“立刻”的描写学习时,插入介绍“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每天为了生计不辞辛劳的,没日没夜的工作”的补充文本。在课外延深、升华情意阶段。这几次文本的插入,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全面,更为客观,更好地体会一个母亲给予一个儿子的力量。

于方老师的《给予是快乐的》一课中也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阅读链接的出现久违学生更好地理解“给予是快乐的”进行了升华,更让学生感受到了“给予”这一无私的行动伴随着一颗颗爱心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

俗话说“教无定法”。略读课自然不应有僵死、凝固的模式。事实上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一个单元的略读课文教学 中要从学情出发灵活选择,可以几篇课文选择同一种方法,也可以一篇课文选择一种方法,甚至可以组合多种方法,只要把握住略读课文的本质,注意运用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就不会偏离略读课文地位。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略读教学的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四、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种策略:

(一)明确教什么:关注“三点”: 1.文本内容的重点(文本内容的重点就是一篇文章的“神”,是文章的题眼所在,是文章的中心所在);2.文本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如有的课文是表达生动,有的课文是用词准确,有的课文是首尾呼应,有的课文是借物喻人等等。3.关注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文本内容的重点,关注文本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那关注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是从课程的主体出发,是略读课文的重点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先学后导,以学定教,根据学情、学况、学态,动态生成教学内容。)

简单说就是:

处理好“略”与“不略”的关系: 略逐词逐段分析,不略重点难点品读; 略教师精讲细析,不略学生语言实践; 略教师难舍处,不略学生兴趣点;

(二)强调板块推进(在重点、难点、表达方法上设计板块。不是平面的推移,而是递进的推移举例:),不必太追求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强调局部的精读,可以抓住某一有价值的训练点集中火力,重 锤敲击,别的方面可都不涉及。用几个字概括就是:精、简、实、宽。

精—内容选择“精”: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品味语言 简—课堂结构“简”:块状设计,不求精心,但求放权

实—语言训练“实”:牵一发动全身,抓一点展开训练

宽—文本拓展“宽”:或推荐,或补充,努力将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带到课外。

(三)恰当运用阅读方式,凸显默读、快速浏览。

略读课当然不反对朗读,相反,对于课文精彩片段,需要朗读,提倡朗读,但在含义深刻需要静静思考处应采用默读。默读时,不必像朗读那样,辨认字音,斟酌语调,考虑停顿,等等,便于将注意力聚焦于学习的内容。少了发音,便于静思默想。不易理解处,可慢读、重读、多读,直至理解。迅速、大量地阅读,必须借助略读,所以成为课外阅读的主要手段。略读课只有恰当采用默读,才能担负起“桥梁”的职能。当然,多用默读,也要依据不同学段而有所区别,小学中年级刚刚初步学会默读,可以朗读和默读相结合;已经学会默读的小学高年级,就应该主要运用默读。

(四)强化圈批勾画,落实自读自悟。阅读时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旁注。确保多动笔墨。动笔是个体的独立行为,伴随动笔的是独立思考。精读课固然也应有让学生动笔的机会,而略读课,教师则给予学生更多时空,通过适当指导,让学生动笔,以充分彰显学生的独立性,体现略读课的半独立阅读性质。同时,“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课内外阅读桥梁的略读课,培养这种习惯,对于学生课外完全独立阅读意义重大。

(五)联结单元主题,与单元训练要点一脉相承。精读课文是单元知识的准备,略读课文是获得单元知识后的应用。

(六)增强教学的宽度,而非“厚度”,激活课外拓展阅读的动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教师在略读课文中涉及的知识点可以多一些,即“宽度”;(拓展资料)对于某个知识点没必要挖得那么透、那么深,即“厚度”。

(七)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这一策略也就是我们宋老师在金点子分享活动中所说的“随文荐书”。也就是落实了略读课文的“宽”的特点,把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带到课外去。

在前不久代替授课活动中,我也做了一节略读课文教学《用心灵去倾听》在这一课教学设计前,我知道自己做这节课不是研究课文的精读和略读,而是课型上的精读和略读,即明确精读课型和略读课型在教学目标、方式、形态方面的不同。这一课我主要采用方法主要也是通过学习卡进行的带题阅读的方法。主要以整体感知为主,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先自学。

因此设计中大胆从整体入手,不要拘泥于一个字、一个词,从“粗知大意”的角度出发来展开整堂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进行自读、浏 览、默读、答题等不同形式地学习,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一次又一次地整体把握,使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和体会形成了一个螺旋式地上升。

这堂课我由四个维度实现了对课文内容粗略的、大略的了解和掌握。

第一个维度在课的开始,“用自己的速度读课文,说说谁用心灵去倾听?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整篇文本的思路。”

第二个维度是请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自己大声地朗读到浏览,学生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浏览,也是符合略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

第三个维度是让学生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 “我”哪些帮助?。对这些事件的整理,其实就是再次让学生梳理了文本,理清了整体的思路。而后面我让学生画出这些事件中,最让人感动的词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一读,这个设计从言语到画面,再从画面到言语,文字被赋予了生命,有了自己的温度。一次次地整体感知,条理越来越清晰,学习越来越深入。

第四个维度是紧紧抓住了“倾听”这词展开的。评价苏珊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感受真情的美好。

这一课之后,不断反思,终于有些明白略读课文该怎么上了。大胆地舍弃深入地剖析,不再执着于枝枝蔓蔓,整体地感知,整体地把握。整堂课的结构安排也要简约,更要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体味、思考。这需要一种大气地宏观把握。我想我在这一课的处理上还 是欠缺一些宏观把握的大气吧!面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总是有不敢放手的担忧,还是不免在学生的汇报中参杂了自己的想法和补充。没有完全体现学生在略读课文学习中的自主性。这节课也引发了我对以后略读教学的思考。

五、对今后略读课文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目前,我们虽然对课题作了一些可谓是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也算是初见成效,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总结。

(一)、如何注意正确处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当前语文教学中,所谓“精读”,往往是教师依据自身对课文的解读,通过“精讲”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成人化的阅读。这不是儿童的阅读,儿童的阅读就是读懂,读懂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略读”。事实上,单从课文内容的学习来看,精读和略读无法区别,都要读懂,都是新知。只有从训练阅读能力的目标出发,课文才有学习新知和巩固运用之分。把握精读与略读的区别,放正精读与略读的位置,真正做到,“精”出精读的细腻,“略”出略读的大气。

(二)、注意积极创设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加的,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搭建有层次的学习的平台,开展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帮助学生自主地学、自觉地学,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应更多地引 导他们学地有趣味,有收获,而不是增加学习的负担。

(三)、怎样进一步深化课题的研究,使此课题研究的成果能在我校推广、实践,力争全面推开,整体提高。

教学是一个多元化行为,从开放的角度看,不能完全信守“略读课不能上成精读课”或“精读课不能上成略读课”的“教条”,还需要实事求是地根据《课标》、教师自身、教材、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教法,运用教材,使略读课文教学逾越精彩、“别有洞天”。因为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学生在自主、有益的语言实践中尝试运用阅读技能、方法,获得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与提升,享受到课内外阅读带来的快乐,才是最根本的。

虽然在课题实际研究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惑和矛盾,但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和专家支持、帮助下,这一课题定会给学生及教师带来收获和成长。

下载对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认识与策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认识与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崇仁县马鞍镇中心小学谢菲小学语文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类,语文老师一般对讲读课文倍加重视,而略读课文如何教好往往被忽略。长此以往,限制......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一、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2014-12-05 15:18 来源:黄山晨刊电子版我有话说 核心提示:略读课文是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教学有着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能忽视它,把它一略而过,......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精选合集]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唐县第二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三者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区别,而教学要求上也有相应的不同......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怎么教学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怎么教学 054100 河北省沙河市葛泉学区 戴梅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阅读教......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探索与研究(实施阶段)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探索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报告(实施阶段) 实验小学课题研究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略读课文的分量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加,精读课文相对......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中卫市第四小学王 彬 一、研究课题的背景 1、时代赋予的挑战。学会略读是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每天都......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离不开广泛的阅读。随着新课程的推行,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小学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