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时间:2019-05-13 02:3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第一篇: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中卫市第四小学

王 彬

一、研究课题的背景

1、时代赋予的挑战。学会略读是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每天都要同数量巨大、传递迅速、变化极快的信息打交道。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备一种能力,一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吞吐大量信息,并能够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即必须具备快速把握阅读材料大意的略读能力,形成迅速捕捉、筛选、提取、处理所需信息的能力。学会略读,应对社会发展,是现代语文的一种必然举措。

2、新课标,新要求。学会略读有助于完成阅读任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样大的数量,要求学生做到篇篇精读是不可能,也是不需要的。这一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具有略读能力。因此,学会略读,对于扩大阅读面,完成阅读任务是非常必要的。

3、从教材编排来看,略读课文的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三年级12篇,四年级16篇,五年级16篇。《标准》在小学阶段的两个学段中明确提出略读要求,第二学段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提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而到第四学段,则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从“两个学习”到“较熟练地运用”,其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由此可见学习并掌握略读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对于略读的研究,早在新文化运动的时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专门与朱自清先生就合著过《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主张把阅读课一分为二,建立精读与略读结合的新课型。现在的小语界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也做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模式。我校的老师们在长期的的教学实践中,比较概括地提出了略读课文的基本教学模式(常式),即“自读——交流——积累(扩展)”。先由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或交流自读体会,或就课文的内容、写法展开讨论;最后视课文特点安排积累、扩展、延伸方面的练习或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又构建了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模式(变式),如自主选择式、质疑解疑式、重点阅读式、自测互评式等。他们强调学生对文章学习的自主性,对重难点问题的合作交流和有针对性的积累词汇。注重对默读、浏览多种阅读方式的培养。

香港的国文课程中除了规定一定数量的精读文章供学生研习外,还特意安排略读教学环节,自选教材施教,使之与精读教学相辅相成,达到读文教学的目标。教学方式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不像精读教学那样与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研习教材,只将教材略教,并以该次教学重点为中心,引导学生研习。教学方式并无成规,根据各次教学重点和教材特点灵活施教:或采用口头问答、讨论方式,或采用书面作答方式,或两者兼用;有时组织教学活动如比赛、游戏、角色扮演、辩论会等。总之,校方鼓励教师在不影响课堂秩序又配合学生程度的情况下,活泼地进行略读教学。

此外,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在教育方面也都充分意识到了学会略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信息时代繁多的语言资源,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对于母语学习的意义。

法国1996年《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阅读教学中一要精读,二要读全文。精读就是一堂课详细阅读一篇短文或课文节选,读全书就是4到6星期读一本书。两种阅读法在学年中的分配应相对平衡。”其高中阶段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课型,不同的毕业系列法语的课时也有所不同,但都有共同的阅读清单,高年级的教学计划还明确提出了要“学习一部完整作品”的要求,而且这部书得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读完”,并能“从中找到主题和问题,找到读书报告、辩论和作文的题目”。德国巴符州1995年《完全中学德语教育计划》各个年级的“语文教学大纲也有“阅读青年读物(课堂教学或课外阅读)”的要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如与同学交换读物,组织读书观摩活动,办书展、墙报,写信谈读书心得等。英国和美国的课程标准主要为各个年级的能力要求,通常不罗列具体的学习内容,但也大都规定了在中学阶段所必须阅读的作家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简·奥斯汀的小说等等。

三、课题界定

“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语文的角度来说,精读叙事性作品及散文诗歌类等作品,主要是体味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体会有关语句的内涵,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等;精读说明性文章,主要是抓住并深入领会、掌握知识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从狭义上来讲略读就是大略地读、快速地读,了解内容梗概,作者意图,较快地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从而确定是否进一步仔细阅读,深入研究。广义上讲,速读、浏览、默读都可属于略读的范畴。“略读课文”是人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排的,用“*”表示。新课标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所以在教材编排上,略读课文逐册加大了数量、加长篇幅,每一组精读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选材相当广泛,叙事、抒情、游记、散文到科普小品、说明文、古诗无所不包,涵盖了大部分文章体裁,而且选文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大部分选择当代、现代的国内外优秀作家的美文,和精读课文在主题思想一般也保持连续一贯。本题即是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及实践展开相干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得出一些结论。

四、课题实施的策略

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能力。《语文课堂标准》指出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自学积极性,参与主动性,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满足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需要。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2、提倡对略读课文的个性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是新《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对略读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感想,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当然在实践中我们还要承认差异,避免要求过高过全,要多给学生提供选择不同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

3、加强课内外联系,有针对的拓展、延伸。“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向课外拓展、延伸。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某些问题的兴趣等。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目标

总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能比较正确地理解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初步确立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意识,提出特色鲜明、操作性较强的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策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具体目标:

A、教师方面

1、(1)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在实践中探索小学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形成各个环节(尤其是研读环节)有效的教学策略。

(2)本着师生共同成长的原则,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能主动改变旧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实践探索中接受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新的冲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B、学生方面

(1)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

(2)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的概括、个性体验以及想象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最终达到丰厚他们人文素养的目的,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

2.研究内容

(1)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论探索;

(2)小学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的联系及区别;

(3)小学略读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4)学生相关阅读能力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 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 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 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 不断反思和总结, 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2、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2010年10月---12月,搜集国内外关于略读课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有系统地整理分类,写出研究综述,以期对略读课文教学研究现状有总体、清晰的了解。通过理论学习,初步制定出下一步教学实践研究的总体方案和步骤,明确研究的目的性和可行性。着力开展相关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整理教学设计,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进行相关研讨。

2、实施阶段:

2011年3月---2013年6月,在第一阶段的实践基础上继续学习相关理论,初步概括出具体操作方法,实施策略及教学模式。深入、强化,继续做好对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及论文的撰写和整理。

3、课题总结阶段:

2013年12月,总结研究资料,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过程中的各类分析资料、教学设计、优秀论文等。

2、总结报告。

九、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王彬

主要任务:主持策划研究工作,全面负责课题实施

其他成员分工情况:

何佳琪:全面负责课题管理工作,组织课题报告撰写

丁秀芳:定期分析、小结实践中的相关问题,组织学生的测试及分析 徐欣:具体实践研究,分析、汇集相关资料,撰写及各个阶段研究成果。李苍莲:具体实践研究,分析、汇集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各个阶段研究成果。

王建军:相关资料的录制

第二篇: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离不开广泛的阅读。随着新课程的推行,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小学第二学段第五册开始,在保持一定量选读的基础上,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加略读的份量,精读相对减少;到了第七册,略读课文的篇数已约占全册课文的44%,同时也不仅仅是出现在每个单元的末尾,而是融在其中,与前面的精读课文密切联系;至第三学段第九册起,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由此可见,略读课文的教学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教材编写要求来看,它和精读课文共同承载着深化主题单元训练重点的任务,同时它还为学生能够充分地自主阅读、读中学读、读中学写提供了机会。但是,占如此大比重的略读课文教学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也是微乎其微。那么,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我们的教学又如何去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去落实教材的编排意图呢?由于缺少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所以我们产生了研究此课题的想法。

1、从课程改革的趋势看

《新课程语文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的阅读任务。这样大的数量,要求学生做到篇篇精读是不可能,也是不需要的。这一要求是否能得到落实,取决于教师是否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具有略读能力。因此,学会略读,对于扩大阅读面,完成阅读任务是非常必要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

2、从语文学习的特点看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在此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涵泳,是一种积累。阅读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长期积累过程。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难有阅读质的飞跃。语文学习不能囿于课本,困于课堂,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从略读教学的研究现状看

不少教育界权威人士对略读课文教学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叶圣陶先生说:“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全国小语会会长、人教版教材主编崔峦先生认为:“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定位,有的放矢,择优而教。”从现在小学教育界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情况来看,做了很多探讨,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模式。邹立安老师经过两年多的实验研究,比较概括地提出了略读课文的基本教学模式(常式),即“自读——交流——积累(扩展)”。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又构建了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模式(变式),如自主选择式、质疑解疑式、重点阅读式、自测互评式等。除此之外,他们还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总结出了合作表演式,欣赏评价式等变式。

4、从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看

从本校及其他教师长期实践的现状分析,主要难度是如何合理处理教材,如何“删繁就简”提炼主线。目前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以下三种倾向:一种是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一视同仁。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策略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第二种是置之度外,过度放手。以学生自学为主,马马虎虎让学生随便读一读就草草了事,教师很少指导和总结,出现“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结果。还有的老师因为考试不考,干脆翻过不讲。第三种是教法单调,缺乏个性。教学略读课文时,无论是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一律采取自己读一读,大家说一说的方式,教学方法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改变略读教学的现状,就必须有所创新。在立足课堂这一主阵地的同时,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做好精读教学与略读教学的有效链接,引“水”入“塘”,让课堂这一鉴方塘引入源头活水,使学生学“法”用“法”,真正提高阅读效率,构建起学生课内外阅读的良好“生态环境”。

二、课题界定

略读、略读课文及略读教学

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略读是学生独立阅读的有效尝试,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 “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略读课文是学生运用所学会的阅读知识,利用阅读期待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好材料。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重要途径。个体阅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止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总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能比较正确地理解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整合、迁移精读课的资源,进行有效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掌握略读课文自主学习的方法,全面提高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一种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略读教学的模式;.通过课题实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驾驭教学的水平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具体目标:

A、教师方面

1、(1)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在实践中探索小学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形成各个环节(尤其是研读环节)有效的教学策略。

(2)本着师生共同成长的原则,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能主动改变旧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实践探索中接受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新的冲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B、学生方面

(1)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

(2)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的概括、个性体验以及想象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最终达到丰厚他们人文素养的目的,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

2.研究内容

(1)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论探索;

(2)小学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的联系及区别;

(3)小学略读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

四、研究方法

课题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用实践去提升理论的方法开展研究。

1.文献资料研究法。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开展并指导实验研究,提升组内成员的研究水平。

2.实践反思法。本课题的主要实施途径就是实践,在实践中操作、反思、提升,并不断循环。

3.案例分析法。实验教师对教学案例进行反思和分析。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完善略读课课堂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过程中的各类分析资料、教学设计、优秀论文、案例等。

2、总结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1.研究对象及时间

向阳中心校中高段学生,研究时间为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共一年半。

2.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4月——5月)

a、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研究成员,通过上网查询、借阅杂志等方式学习国内外关于略读教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收集资料、分类、整理、研究。

b、制定研究方案,并请教科室专家论证。

(2)实施阶段:(2013年6月——2014年12月)

课题组老师集体备课,定期开展研讨课,保证每月至少1节,初步探索不同类型略读课文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实践探索、研讨交流等形式积累一些原始资料,撰写一些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阶段性论文。

第一阶段(2013年6月-2014年2月)主要措施与任务:

a、(2013年6月——7月)梳理小学阶段略读课文的基本类型;对研究班级进行略读能力的前测工作;集中精力开展写景抒情类略读课文的研究,集体备课后上一节观摩课,然后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进行相关研讨。

b、(2013年7月——8月)对第一阶段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加以分析、提炼、筛选、整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改经验,充实理论水平。

c、(2013年9月——2014年1月末)继续开展略读课文叙事类课文的研究,继续通过集体备课后上一节观摩课,做好对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及论文的撰写和整理。及时总结、反馈,提出下一阶段的实施目标和方案。

第二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0月)主要措施与任务:

a、(2014年3月——2014年4月)对说明性略读课文课文进行教学实践研究,通过教学研讨,上一节观摩课,初步概括出此类课文的具体操作策略,做好对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及论文的撰写和整理。对研究班级进行阅读能力的中期测试。

b、(2014年5月——2014年7月),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对哲理启示类课文(寓言、童话、成语故事等)进行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同课异构,上观摩课,概括出此类课文的具体操作策略,做好对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及论文的撰写和整理。

c、(2014年9月——2014年10月),根据相关策略,开展不同年级同一课型的纵向实践研究,通过开展三节观摩课,以期得出一定的教学策略,撰写相关的研究心得。对研究班级进行阅读能力的后期测试。分块要求每个中高段备课组写一篇阶段性的研究论文。

(3)、总结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1月)

a、课题组老师针对研究班级学生前测、中测、后测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教学质量等,中高段各形成一份学生学生能力研究报告。

b、请教科室老师进行指导,整体研究资料、总结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3.课题组成员分工

名 赵春友 王琰 王敏 徐焜 郝家华 吴永胜陈刘 张志刚 袁功军 顾问 负责人

负责人

组 员

课题内分工

指导、督促课题实施,负责推

广实验

主持策划研究工作,全面负责

课题实施

全面负责课题管理工作,组织

课题报告撰写

定期分析、小结实践中的相关问题,组织学生的测试及分析 工作单位 向阳中心校 向阳中心校 向阳六里小学 向阳中心校

职称 小教高级 小教高级 小教高级 小教高级

组 员 组 员

具体实践研究,分析、汇集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及各个

阶段研究成果。

具体实践研究,分析、汇集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及各个

阶段研究成果。

向阳桃园小学 向阳中心校 向阳前进小学

小教高级 小教一级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课题组的顾问赵春友校长教学经验丰富,有着较强的教学管理与组织能力。课题负责人王琰是小学高级教师职称,阜阳市学科带头人,另一位课题负责人王敏老师是市级骨干教师,其他六位教师也均有多年科研实践的经验。这些有利条件将会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较有力的保障。之前,我们已在略读课文教学的校本研修方面取得一定研究成果,有多篇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实践研究。另外,经费方面也已得到学校应许,每年拨出相当数量的课题经费,在资金上给以保证。

八、应注意的问题(存在的困惑)

1、如何注意正确处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当前语文教学中,所谓“精读”,往往是教师依据自身对课文的解读,通过“精讲”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成人化的阅读。这不是儿童的阅读,儿童的阅读就是读懂,读懂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略读”。事实上,单从课文内容的学习来看,精读和略读无法区别,都要读懂,都是新知。只有从训练阅读能力的目标出发,课文才有学习新知和巩固运用之分。精读课文担任着授之以“法”的角色,而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

其实,在略读课文教学现象的背后,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是,目前,我们对阅读方法体系的系统性理论研究甚少,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充满了似是而非的所谓的阅读方法教学。然而这些所谓的阅读方法,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似乎都有问题,即使在同行内部认同度也不高。学生究竟应该掌握哪些阅读方法,在我国这方面研究还不成熟的时候,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然后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实际加以修改、重组、完善,建构起适用于汉语文教学的阅读方法体系。

2、注意积极创设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加的,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搭建有层次的学习的平台,开展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帮助学生自主地学、自觉地学,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应更多地引导他们学得有趣味,有收获,而不是增加学习的负担。

3、注意适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如何拟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分析量表,合理科学地评价学生,是我们所欠缺的。

第三篇: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

玉海中心小学 唐小佳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从新课标的角度去看

学会略读有助于完成阅读任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样大的数量,要求学生做到篇篇精读是不可能,也是不需要的。这一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具有略读能力。因此,学会略读,对于扩大阅读面,完成阅读任务是非常必要的。

2、从语文学习的特点看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积累。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阅读是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长期积累过程。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难有阅读质的飞跃。语文学习不能囿于课本,困于课堂,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从教材编排来看

略读课文的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三年级12篇,四年级29篇,五年级26篇。《标准》在小学阶段的两个学段中明确提出略读要求,第二学段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提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而到第四学段,则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从“两个学习”到“较熟练地运用”,其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由此可见学习并掌握略读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

从广大教师长期实践的现状分析,目前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以下两种倾向:一种是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一视同仁。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策略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反之,另一种情况则是教师完全放手,引导点拨轻描淡写,学生学习囫囵吞枣,一读带过,略读成了泛读,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教学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要改变略读教学的现状,就要创建一套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界定

“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因此,从狭义上来讲略读就是大略地读、快速地读,了解内容梗概,作者意图,较快地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从而确定是否进一步仔细阅读,深入研究。广义上讲,速读、浏览、默读都可属于略读的范畴。

“略读课文”是人教版小语教材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排的,用“*”表示。新课标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所以在教材编排上,略读课文逐册加大了数量、加长篇幅,每一组精读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选材相当广泛,叙事、抒情、游记、散文到科普小品、说明文、古诗无所不包,涵盖了大部分文章体裁,而且选文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大部分选择当代、现代的国内外优秀作家的美文,和精读课文在主题思想一般也保持连续一贯。

本题即是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及实践展开相干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得出一些结论。

三、略读课文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1、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师要尽可能放手,真正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独立阅读,使学生逐步做到自能读书。个人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和交流。

2、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

阅读本身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3、加强课内外联系,拓展延伸,适度开放。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的向课外拓展、延伸、开放。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能比较正确地理解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初步确立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意识,提出特色鲜明、操作性较强的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策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研究内容

(1)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论探索;

(2)小学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的联系及区别;

(3)小学略读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有关内容、研究的观点、方法等。

2、调查法:以问卷、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模式等,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4、个案研究法:针对具体情况,依据全面发展理论,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案记录和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六、实验步骤与方法

(1)准备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

a、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研究成员,通过上网查询、借阅杂志等方式学习国内外关于略读教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收集资料、分类、整理、研究。

b、制定研究方案,并请教科室专家论证。

(2)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6月)

课题组老师集体备课,定期开展研讨课,保证每学期至少1节,初步探索不同类型略读课文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实践探索、研讨交流等形式积累一些原始资料,撰写一些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阶段性论文。

(3)、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2年3月)

a、课题组老师针对研究班级学生前测、中测、后测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教学质量等,中高段各形成一份学生学生能力研究报告。

b、请教科室老师进行指导,整体研究资料、总结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过程中的各类分析资料、教学设计、优秀论文、案例等。

2、总结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 课题总负责人:唐小佳 成员: 陈增碧 颜小红 戴晓玲

本文阅读359次

第四篇: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从新课标的角度去看

学会略读有助于完成阅读任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样大的数量,要求学生做到篇篇精读是不可能,也是不需要的。这一要求是否得到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具有略读能力。因此,学会略读,对于扩大阅读面,完成阅读任务是非常必要的。2.从语文学习的特点看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积累。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阅读是一个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长期积累过程。没有阅读量的积累,就难有阅读质的飞跃。语文学习不能囿于课本,困于课堂,只有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从教材编排来看

略读课文的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三年级12篇,四年级29篇,五年级26篇。《标准》在小学阶段的两个学段中明确提出略读要求,第二学段提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提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而到第四学段,则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从“两个学习”到“较熟练地运用”,其能力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由此可见学习并掌握略读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

从广大教师长期实践的现状分析,目前的略读课文教学存在着以下两种倾向:一种是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一视同仁。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策略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反之,另一种情况则是教师完全放手,引导点拨轻描淡写,学生学习囫囵吞枣,一读带过,略读成了泛读,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教学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要改变略读教学的现状,就要创建一套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界定

“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要点;“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因此,从狭义上来讲略读就是大略地读、快速地读,了解内容梗概,作者意图,较快地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从而确定是否进一步仔细阅读,深入研究。广义上讲,速读、浏览、默读都可属于略读的范畴。

“略读课文”是人教版小语教材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排的,用“*”表示。新课标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所以在教材编排上,略读课文逐册加大了数量、加长篇幅,每一组精读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选材相当广泛,叙事、抒情、游记、散文到科普小品、说明文、古诗无所不包,涵盖了大部分文章体裁,而且选文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大部分选择当代、现代的国内外优秀作家的美文,和精读课文在主题思想一般也保持连续一贯。本题即是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及实践展开相干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得出一些结论。

三、略读课文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1.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师要尽可能放手,真正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让学生独立阅读,使学生逐步做到自能读书。个人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和交流。

2.承认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

阅读本身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提倡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3.加强课内外联系,拓展延伸,适度开放。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的向课外拓展、延伸、开放。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能比较正确地理解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初步确立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意识,提出特色鲜明、操作性较强的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策略,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研究内容

(1)小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理论探索;

(2)小学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的联系及区别;

(3)小学略读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有效策略;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有关内容、研究的观点、方法等。

2、调查法:以问卷、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该问题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模式等,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4、个案研究法:针对具体情况,依据全面发展理论,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案记录和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六、实验步骤与方法

(1)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

a、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研究成员,通过上网查询、借阅杂志等方式学习国内外关于略读教学、略读课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收集资料、分类、整理、研究。

b、制定研究方案,并请教科室专家论证。

(2)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3年10月)

课题组老师集体备课,定期开展研讨课,保证每星期至少1节,初步探索不同类型略读课文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实践探索、研讨交流等形式积累一些原始资料,撰写一些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阶段性论文。

(3)总结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a、课题组老师针对研究班级学生前测、中测、后测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教学质量等,中高段各形成一份学生学生能力研究报告。

b、请教科室老师进行指导,整体研究资料、总结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过程中的各类分析资料、教学设计、优秀论文、案例等。

2、总结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陈永祥

小学高级教师

全面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各项活动、撰写结题报告。

成员: 吴斌 小学高级级教师 负责课题的实验、案例研究

李丽 小学高级级教师 负责课题的实验、案例研究

崔少俊 小学一级教师 负责课题的实验、案例研究。

方利利 小学一级教师 资料的收集、整理。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课题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组,并服从市、区、校教科室的管理,做到责任明确、目标一致。

2.时间经费保证:学校能保证必要的调查研究时间,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3.课题队伍优秀。负责人陈永祥为校教导主任,十多年来专门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组员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刻苦专研的精神,业务能力好,开拓精神强。我们均有充分的时间开展研究工作,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第五篇:略读课文教学实践研究初探1

略读课文教学实践研究初探

白山市实验小学 周倩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略读课文的分量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加,精读课文相对减少;不仅仅是出现在每个单元的末尾,而是融在其中,与前面的精读课文密切联系。但是,占如此大比重的略读课文教学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设计与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也是微乎其微。略读课文的教学到底该何去何从呢?因此我们产生了研究此课题的想法。

一、面对略读课文课堂教学产生的困惑

翻开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它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篇数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可以看出,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认为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课标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即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 与精读一样重要。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老师们已习惯于或者说比较擅长于精读课文的教学,而对于略读课文有时则显得有点无所适从,要么是把略读课文当作精读课文一样深挖细抠,要么是走马观花匆匆过场。因此面对略读课文我们难免又会产生如下疑问:

一节课40分钟,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 有的略读课文很长,必须要一节课教完吗? 有的略读课文很美,可以处理成精读课文吗? 为了省时,能否略去整体感知、生字教学等环节? 略读课文是否就是放手让学生自读? 略读课文还需要品词析句吗? 略读课文是否必须按照导语提示来教?

那么,在教学中到底该如何把握略读课文呢的?我们先来听听专家的看法

二、专家对略读课文教学的看法

2006年春季崔峦在人教版教材培训会上的讲话指出: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的教育启发,可以是好词佳句的理解,可以是文章的写法,可以是读书的方法),积累语言。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沈大安先生认为: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教学步骤也相对粗放一些,比如分三步:初读,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意思;再读,选择一两个点,重点学一学;三读,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这几位专家的意见是一致的,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培养上更强调运用。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这是大的基本方向,在这个大的方向指导下,细节怎么操作呢?我校略读课文教学实践子课题研究小组,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研究、探讨与交流中初步形成一下几种基本教学模式。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种基本教学范式(1)整合贯通

《七律》《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一单元的课文编排,为的是让我们走近毛主席,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使学生全方位地去了解伟大的领袖。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在精读了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略读教学,采取两篇略读文章同时教。首先进行整体的感知,接着学生研读文本两篇文章中“毛主席 哪些事情让你感到十分地敬佩,让你认识了一个你印象之外的毛主席”,进行交流,最后拓展到“你还了解毛主席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课堂上的拓展,是有联系、有针对性且及时拓展,引导好了,对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感悟能力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如能延伸到课外,就更好了。(2)方法迁移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圣陶)充分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略读课文有时排在单元的中间,有时排在单元的末尾。这样编排的目的不仅迁移学生在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还让略读课文发挥其总结与延伸的作用。

基本思路: 复习导入,揭题存疑

研读课文,迁移写法:在精读课文中渗透了阅读方法,在学习略读课文中简单回顾这些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方法自学,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拓展阅读,适度延伸:阅读相关主题相关写法的文章,进一步运用阅读方法,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发展学生阅读能力。

例如:吴老师在《乌塔》一课中,就只采用这样的方法,新课前复习总结学过的写人的文章的写法与阅读方法,回忆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哪些步骤?学生通过回忆阅读方法及学习基本步骤就可以独立阅读这篇课文,并且能解决本课的重难点。(3)重点突破

在略读课文中,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并不排斥精读。寻找适当的突破口,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可以通过“保罗两次意想不到”,这一思维的冲突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带领学生细细地品味语言文字。抓住几个词语进行重点解读,如“脚有残疾”的教学,通过一步步的预设,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男孩对于这样一个弟弟给予的到底是什么?学生的思考也一步步走向深入,从“男孩想给予弟弟一辆汽车”到“男孩给予弟弟的是快乐,是希望,是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还可以通过“这一夜难忘的是什么?”的深度追问,再次带领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触及藏于心灵深处的东西。此时,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感染与语言感悟上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4)头脑风暴

一些略读课文,它的文章篇幅长,并且故事性也很强。略读课文的课时一般安排在一课时左右。那么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此类略读课文,我们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也就是“放电影法”。这样不仅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用于自主的学习。就如《小英雄雨来》这篇略读课文,在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概括已经有初步的能力,教学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放电影”了。在放完电影后,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对人物 形象进行较为自主而深入的认识。

(5)导读提示

我们要积极发挥略读课文前的提示语的作用,培养学生根据教材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的意识。例如:

1、读了《观潮》,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下面这篇课文写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他又将给我们展现怎样的画面呢?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描写的景象,再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你所知道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2、江潮,峡谷,榕树,鸟儿„„这些美好的景物像一幅幅图画,使人回味无穷。让我们把视线转向空中,去欣赏那美丽的晚霞。认真读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述,想想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巨人的花园》使我们体会到,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下面的一篇童话会引起我们对幸福是什么的思考。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再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4、读了《去年的树》,大家都有很多想法。下面这篇《小木偶的故事》,又会使我们想到什么呢?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

5、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体现着大家对卡罗纳真挚的爱。下面的课文讲述了另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认真读一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的保罗体会到了“给予是令人快乐的”,你在日常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这些阅读提示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所以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结合该篇文章的阅读提示,对学生进行课前先指导。这些提示不仅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指导提供了依据,并且对文章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带题自学

在导入新课后,出示测试题目;让学生带着完成测试的任务读书,边读书边做题;然后交流和订正答案;探讨普遍关注或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引导读书。这一模式实际上就是我校正在研究的一项科研子课题的研究内容:自主学习卡的应用。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容易理解的略读课文,我们就可以采用这一方式,运用自主学习卡来辅助完成略读课文的教。采用这一模式的关键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题目,通过完成测试促进学生读书,达成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特点和积累语言等目的。题目应难易适度,题量应多少适中,以确保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完成。刚才大家听了吴老师的《乌塔》一课已经感觉到了,吴老师这一刻主要采用的方法还是这种测试为主的自学方式来设计这一课的。学生在完成从测试题的同时也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全面的阅读与理解。

(7)语言积累

文字很美的文章,则注重语言积累。“美文诵读”是理解、感悟课文的捷径。在教学《七月的天山》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在读中想象天山的美景图。并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细读 揣摩,读中感悟文中比喻的妙处。在诵读中,积累了景物描写的语言和手法;在品词品句中,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

同样语言的积累也为更好地写作铺平了道路。在《珍珠鸟》这课教学的开头,学生们在朗读了文章的第一句话:“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一开头就用‘真好!’呢?”我们就可以顺势推舟,让学生谈论这样的开头好不好,随后及时补充冰心曾经的评点:“这个‘真好!’开头起得很带劲,这劲中有着无限的喜乐。”最后让学生带着感受朗读这段话。这样的一个学习,可以启发学生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尝试将一些情感的词语放在文章的开头。

(8)情感书写

当然略读课文“光说不练”也是不行的,适当地进行写话的训练也是必须的,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当然,写话的切入点要“小”而“巧”,让学生要有“现炒现吃”的鲜活感。

在教学《山雨》时,不仅仅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好,更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可以进行了两个层面的设计: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边读边谈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时,将写话融入其中,让学生选择一个画面,展开想象,把看到的画面写丰满,写生动。这 一写可以说是推波助澜,掀起层层涟漪,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有了更深切地认识与理解,朗读更加有滋有味,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更是增强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往。

(9)课外文本插入

许多文章都是名家名作的一个节选,在教学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去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和一些相关资料,这样能填补学生自主学习的许多“空白”。

在《慈母情深》一课中,学生在体会慈母形象的时候,为了使母亲的形象更为凸显,可以适时的插入课外文本,重点抓“褐色的口罩,疲惫的眼睛”,及时插入关于母亲的工作环境描写的补充文本,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另外,在第四幅画面中母亲的四个“立刻”的描写学习时,插入介绍“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每天为了生计不辞辛劳的,没日没夜的工作”的补充文本。在课外延深、升华情意阶段。这几次文本的插入,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全面,更为客观,更好地体会一个母亲给予一个儿子的力量。

于方老师的《给予是快乐的》一课中也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阅读链接的出现久违学生更好地理解“给予是快乐的”进行了升华,更让学生感受到了“给予”这一无私的行动伴随着一颗颗爱心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

俗话说“教无定法”。略读课自然不应有僵死、凝固的模式。事实上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一个单元的略读课文教学 中要从学情出发灵活选择,可以几篇课文选择同一种方法,也可以一篇课文选择一种方法,甚至可以组合多种方法,只要把握住略读课文的本质,注意运用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就不会偏离略读课文地位。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略读教学的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四、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种策略:

(一)明确教什么:关注“三点”: 1.文本内容的重点(文本内容的重点就是一篇文章的“神”,是文章的题眼所在,是文章的中心所在);2.文本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如有的课文是表达生动,有的课文是用词准确,有的课文是首尾呼应,有的课文是借物喻人等等。3.关注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文本内容的重点,关注文本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那关注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是从课程的主体出发,是略读课文的重点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先学后导,以学定教,根据学情、学况、学态,动态生成教学内容。)

简单说就是:

处理好“略”与“不略”的关系: 略逐词逐段分析,不略重点难点品读; 略教师精讲细析,不略学生语言实践; 略教师难舍处,不略学生兴趣点;

(二)强调板块推进(在重点、难点、表达方法上设计板块。不是平面的推移,而是递进的推移举例:),不必太追求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强调局部的精读,可以抓住某一有价值的训练点集中火力,重 锤敲击,别的方面可都不涉及。用几个字概括就是:精、简、实、宽。

精—内容选择“精”: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品味语言 简—课堂结构“简”:块状设计,不求精心,但求放权

实—语言训练“实”:牵一发动全身,抓一点展开训练

宽—文本拓展“宽”:或推荐,或补充,努力将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带到课外。

(三)恰当运用阅读方式,凸显默读、快速浏览。

略读课当然不反对朗读,相反,对于课文精彩片段,需要朗读,提倡朗读,但在含义深刻需要静静思考处应采用默读。默读时,不必像朗读那样,辨认字音,斟酌语调,考虑停顿,等等,便于将注意力聚焦于学习的内容。少了发音,便于静思默想。不易理解处,可慢读、重读、多读,直至理解。迅速、大量地阅读,必须借助略读,所以成为课外阅读的主要手段。略读课只有恰当采用默读,才能担负起“桥梁”的职能。当然,多用默读,也要依据不同学段而有所区别,小学中年级刚刚初步学会默读,可以朗读和默读相结合;已经学会默读的小学高年级,就应该主要运用默读。

(四)强化圈批勾画,落实自读自悟。阅读时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旁注。确保多动笔墨。动笔是个体的独立行为,伴随动笔的是独立思考。精读课固然也应有让学生动笔的机会,而略读课,教师则给予学生更多时空,通过适当指导,让学生动笔,以充分彰显学生的独立性,体现略读课的半独立阅读性质。同时,“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课内外阅读桥梁的略读课,培养这种习惯,对于学生课外完全独立阅读意义重大。

(五)联结单元主题,与单元训练要点一脉相承。精读课文是单元知识的准备,略读课文是获得单元知识后的应用。

(六)增强教学的宽度,而非“厚度”,激活课外拓展阅读的动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教师在略读课文中涉及的知识点可以多一些,即“宽度”;(拓展资料)对于某个知识点没必要挖得那么透、那么深,即“厚度”。

(七)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这一策略也就是我们宋老师在金点子分享活动中所说的“随文荐书”。也就是落实了略读课文的“宽”的特点,把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带到课外去。

在前不久代替授课活动中,我也做了一节略读课文教学《用心灵去倾听》在这一课教学设计前,我知道自己做这节课不是研究课文的精读和略读,而是课型上的精读和略读,即明确精读课型和略读课型在教学目标、方式、形态方面的不同。这一课我主要采用方法主要也是通过学习卡进行的带题阅读的方法。主要以整体感知为主,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先自学。

因此设计中大胆从整体入手,不要拘泥于一个字、一个词,从“粗知大意”的角度出发来展开整堂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进行自读、浏 览、默读、答题等不同形式地学习,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一次又一次地整体把握,使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和体会形成了一个螺旋式地上升。

这堂课我由四个维度实现了对课文内容粗略的、大略的了解和掌握。

第一个维度在课的开始,“用自己的速度读课文,说说谁用心灵去倾听?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整篇文本的思路。”

第二个维度是请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自己大声地朗读到浏览,学生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浏览,也是符合略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

第三个维度是让学生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 “我”哪些帮助?。对这些事件的整理,其实就是再次让学生梳理了文本,理清了整体的思路。而后面我让学生画出这些事件中,最让人感动的词句,说说自己的体会,并读一读,这个设计从言语到画面,再从画面到言语,文字被赋予了生命,有了自己的温度。一次次地整体感知,条理越来越清晰,学习越来越深入。

第四个维度是紧紧抓住了“倾听”这词展开的。评价苏珊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感受真情的美好。

这一课之后,不断反思,终于有些明白略读课文该怎么上了。大胆地舍弃深入地剖析,不再执着于枝枝蔓蔓,整体地感知,整体地把握。整堂课的结构安排也要简约,更要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体味、思考。这需要一种大气地宏观把握。我想我在这一课的处理上还 是欠缺一些宏观把握的大气吧!面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总是有不敢放手的担忧,还是不免在学生的汇报中参杂了自己的想法和补充。没有完全体现学生在略读课文学习中的自主性。这节课也引发了我对以后略读教学的思考。

五、对今后略读课文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目前,我们虽然对课题作了一些可谓是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也算是初见成效,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总结。

(一)、如何注意正确处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当前语文教学中,所谓“精读”,往往是教师依据自身对课文的解读,通过“精讲”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成人化的阅读。这不是儿童的阅读,儿童的阅读就是读懂,读懂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略读”。事实上,单从课文内容的学习来看,精读和略读无法区别,都要读懂,都是新知。只有从训练阅读能力的目标出发,课文才有学习新知和巩固运用之分。把握精读与略读的区别,放正精读与略读的位置,真正做到,“精”出精读的细腻,“略”出略读的大气。

(二)、注意积极创设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加的,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教学内容,搭建有层次的学习的平台,开展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帮助学生自主地学、自觉地学,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应更多地引 导他们学地有趣味,有收获,而不是增加学习的负担。

(三)、怎样进一步深化课题的研究,使此课题研究的成果能在我校推广、实践,力争全面推开,整体提高。

教学是一个多元化行为,从开放的角度看,不能完全信守“略读课不能上成精读课”或“精读课不能上成略读课”的“教条”,还需要实事求是地根据《课标》、教师自身、教材、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教法,运用教材,使略读课文教学逾越精彩、“别有洞天”。因为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学生在自主、有益的语言实践中尝试运用阅读技能、方法,获得语文素养的逐步发展与提升,享受到课内外阅读带来的快乐,才是最根本的。

虽然在课题实际研究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惑和矛盾,但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和专家支持、帮助下,这一课题定会给学生及教师带来收获和成长。

下载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崇仁县马鞍镇中心小学谢菲小学语文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类,语文老师一般对讲读课文倍加重视,而略读课文如何教好往往被忽略。长此以往,限制......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一、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2014-12-05 15:18 来源:黄山晨刊电子版我有话说 核心提示:略读课文是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教学有着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能忽视它,把它一略而过,......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精选合集]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唐县第二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三者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区别,而教学要求上也有相应的不同......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怎么教学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怎么教学 054100 河北省沙河市葛泉学区 戴梅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阅读教......

    《农村小学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略读课文有效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中山市神湾镇神湾中心小学廖桂香 一、 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

    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 一、模式提出的背景: 我校以前使用的教材版本比较杂,有西师版、苏教版等,现终于全部统一为人教版了。在人教版教材修订后,略读课文的篇目大幅度增加,中高年......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人教版三(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实例与反思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课标不仅开始对略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而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