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法”的尝试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法”的尝试 皇甫学校 李淑琴
新课改要求低年级老师必须要让孩子身心愉悦地学习。所谓快乐教学法是指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采取一系列方法、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实行愉快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了故事式、直观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设计有趣多变的课堂导入
精彩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成功的首要条件,学生注意力能迅速集中。如上一年级《11~20各数的认识》这节课时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只要你们从1数到20就能知道它是谁”,学生们一起兴致勃勃数到了20,老师把这些数字连成了一只兔子。这样即复习了数序,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小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尤其是对童话故事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多创设一些童话故事,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每人手拿一个气球,气球上分别标着8、16、24、32、40、48、56、64这些数字,他们要一起玩游戏,可是最后一个小矮人不知道他气球上的数字是多少,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并且填数。学生在美好纯真的童话故事中学习,即掌握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二、采用直观教学,使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立与形成过程。低年级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东西容易理解和记忆、而数学知识却是抽象的知识,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有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因此在教新授课时突出直观教学。用具体化、形象化的内容,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脑思考、用口叙述,启迪思维,掌握知识。
我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直观教学。如教6的分解时,我拿了6个苹果,两个盘子。我先摆两种,让学生看摆法,说出6能分解成5和1,4和2。再让学生上讲台来分苹果,把分的结果说出来,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想上讲台来演示。又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把6根小棒分成两堆,一种分法写一种分解,同桌相互检查谁摆得快、写得准,再让6名同学上讲台前,指名一个同学把他们分成两组,并领全体同学读每种分法。经过这样反复操作、演示,学生已基本掌握了6的分解。最后让学生背写6的分解,老师检查,以便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这种教学,使学生有意或无意的参与了知识的建立与形成的过程。加强了记忆,培养了能力,也激发了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情绪中学到了知识。
三、增强教学内容的娱乐性、趣味性。
1、快乐的歌曲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唱歌、跳舞,在教学第四册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我讲清计算方法后,再用歌曲归纳计算方法如下: “计算遇到退位减,本位不够向前点。前位退一当作十,再和本位加后减,如果前位是个零,零头有点作九减。”
寓教于歌曲之中,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外,还可以发展到课外。学生唱过很多歌曲,只要填上词,他们就可以唱出来,校内课外都可以唱,也可编上一定的动作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同时对所学内容加强了印象,增强了记忆。
2、愉快的游戏
游戏是儿童的开心果,游戏能锻炼儿童思维的灵活性,是开拓知识和增强兴趣的金钥匙,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把游戏引入课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做争当“模范营业员”的游戏:在课堂内设置售货台,真实地演练购物、计算。这样既认识了人民币的种类,还教给学生爱护人民币和人民币的防伪知识等,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四、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当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经历“磨难”后,突破重围有伟大的新的发现时,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和令人兴奋的情绪体验。学生品尝到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功乐趣时,他会产生再次追求这种情感体验的愿望。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索,并将自己的发现写到黑板上,当第一位小朋友写上“我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时,其他小朋友的激情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走到讲台前写出自己的发现,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黑板上又出现了:“我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我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我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折后可以得到三角形和其它图形”、“我发现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或长方形„„”课堂沸腾了,成了本堂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进而教师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用红色粉笔圈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就完成了本课的板书。什么样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什么样的板书是最好的板书,在孩子们的眼里自己完成的板书就是最好的板书。当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
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深深体会到:“快乐教学法”是提高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第二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尝试教学法案例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尝试教学法案例
1~2年级的学生旧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很弱,所以在开始这个环节与尝试教学法本质不同是由教师引导尝试兴趣,而非学生自己应用旧知识迁移能力进行尝试问题解决,学生不还不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第二环节基本上不具有自学能力,而且所授知识为识记内容,所以必须依靠教师授课完成。在进行过程中则要避免死记硬背和机械化输入,可以应用联想和想象等方式完成学习内容。在整体过程中1~2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教学环节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尝试学习交替进行。学生学习的内容还具有简单性特点,教师应注意课堂趣味性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下面以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一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春晓》为例:
这是一首有名的诗篇,内容简单,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是有难度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引起尝试兴趣
学习古诗对于一年级的小孩来说,是个很死板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只能是机械的背诵内容,完全欣赏不了古诗的意蕴美,所以,引起学习兴趣很重要。在此,教师可以找到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春天的形象给学生一个视觉效果。
第二步:学习尝试内容
教学目标的要求是掌握“春、处、声等”这几个生字词并且要求背诵这篇古诗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再简单的介绍一下这是一篇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就可以了。像古诗中多用夸张修辞根本不需要介绍和掌握,这不是他们所学范围。
第三步:交流巩固学习内容
这个环节对于这首古诗来说就是学生之间相互读诗、背诗,检查所学读音是不是正确。第四步:教师点拨
核查一下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纠正和指导。
第五步: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自己练写生字词字音和字形以及背诵古诗,填写简单的练习手册,对所学内容在课堂进行巩固。
第三篇: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初探
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初探
尝试教学法简单来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尝试教学法的核心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即学生先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题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尔后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可分为五步六层次进行,所以尝试教学法也可以叫“五步六层次教学法”。
一.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包括口算基本训练、应用题基本训练、公式进率基本训练等。小学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要靠天天练,这样做,把基本能力的训练落实到每一堂课之中。同时,上课一开始就进行基本训练,使学生立即投入紧张的练习中,能安定学生情绪,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基本训练题的设计要注意为新课服务。
二.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揭示新课题。一般要编拟一道准备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经旧引新,能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为学习新教材铺路架桥做好准备。同时,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这堂课学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这一步时间不长,但很重要。只要花一、二分钟,开门见山,立即转入新课。
三.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
第一步:出示尝试题。这一步是提出问题。数学知识大都是通过习题形式出现的。出示的尝试练习题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去解决尝试题。例如:
课本例题:“一商店运进4箱热水瓶,每箱是12个,每个热水瓶卖6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第五册)
尝试题:“批具店有20盒乒乓球,每盒有6个,每个乒乓球卖2角,一共可以卖多少元”.新课开始,教师在宣布课题时,一定要明确提出,这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要求的什么,然后再出示尝试题、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教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试着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一番,这时就转入了第二步。
第二步:自学课本。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阅读课本例题就成为学生切身的需要。阅读课本前,教师可预先提一些思考性问题作指导。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1〉分母不同怎么办?〈2〉为什么要通分?有什么道理?由于尝试题与课本例题相仿,学生经过一定的训练是能够看懂的。学生可通过看例题举一反三,学会解答尝试题的方法。这样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好。因为自学课本后,必须解决黑板上的尝试题,自学课本的效果当时就能看到,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自学课本例题,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都跃跃欲试,时机已经成熟就转入第三步。
第三步:尝试练习。一般让好、中、差三类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在草稿本上练习,教师要巡回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学生练习时,还可以继续看书上的例题,一边看一边做。尝试练习结束后,就转入了第四步。
第四步:学生讨论。尝试练习后,可能一部分学生作对了,一部分学生做错了。教师根据三类学生板演的情况,引导学生评讲讨论。在评讲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已在尝试讲算理了。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学生尝试算、尝试讲以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讲得对不对。这时听教师讲解又成为他们的迫切要求。火候已到,就转入第五步。
第五步:教师讲解。学生会做题目,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识,还必须懂得算理,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要进行系统讲解。这里教师的讲解同过去的方法不同,不要什么都从头讲起。现在学生已经通过自学课本,亲自尝试做了练习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和教材关键的地方重点进行讲解。教师的讲解,可以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四.试探练习(第二次尝试练习,6分钟左右)
一般采用几个学生板演,全班学生同时练的方式进行,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要了解差生的情况。这一步是一次集中反馈,通过板演评讲,教师可以重点补充讲解,解决中差生学习新知识存在的问题。这一步可以说“进行新课”的延续,又为下一步学生课堂独立作业扫除障碍。
五.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识,提高练习效率,应该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安静地在课堂里完成作业,这是一堂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布置作业不要一刀切,要面向中差生,可为优秀生另外准备“超产题”。学生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巡回辅导,特别对差生,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课内补课”的效果特好。
六.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
学生做完课堂作业并不是课的结束,因为学生通过亲自练习,发现了困难,需要得到解决。同时还有一个迫切的心情,自己做的作业,到底哪几题对了,哪几题错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再重点归纳小结。由于学生经过了十分钟左右时间集中练习,再听教师归纳小结,体会就更深了,这能起到画龙点睛。所以,应该安排这一步,做好一堂课的结束工作,这样一堂课的安排就善始善终了。
尝试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它用尝试题引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这样就能充分安挥教科书的作用;尝试练习后,引导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相互作用;最后教师讲解,保证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系统的知识,这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把这四方面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保证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在小学音乐课中实施愉快教学法
在小学音乐课中实施愉快教学法
摘要:小学音乐在素质教育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对音乐科目的学习,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进而帮助孩子提升个人的整体素养。将愉快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会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会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性。
关键词:愉快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素质教育;审美能力
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识谱兴趣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活象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
三、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镲,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镲,第三组唱歌,第四组手持彩绸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图、讲、演结合,诱发欣赏兴趣
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欣赏过程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五篇: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运用邱教授的“尝试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它运用“五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基本教学程序,把“两主”辩证的统一起来。“先练后讲”,让学生在“尝试中思,在自学中创”,营造课堂创新氛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一、在尝试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支柱。“尝试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出示问题——自学——讨论讲解”的主要课堂教学程序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了更多地参与时间和更多的活动空间,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主动的地位,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自学尝试、探索研究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创新欲望和积极的创新学习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利用“尝试问题”的新颖性,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尝试问题”是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及进行知识迁移的主要材料。因此,只有富有启发新颖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例: “三味书屋上午卖出数604本,下午卖出的比上午多卖出145本,这一天共卖出多少本书?” 一开始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做一做,连续两问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商店上午卖出作业本100本,下午比上午多卖出50本,下午卖出多少本?这一天共卖出多少本?”如果把“下午卖出多少本?”这句话去掉,这道题能解答吗?这个问题我不教,先请教一下不开口的老师——课本。这样出示尝试问题,富有新意,激发了学生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去看书学习——尝试练习——讨论质疑——悟法明理——探索创新的积极性。
2、“自学尝试”营造了创新的氛围。学会自主学习是学生能否创新的必要前提,而学生能否自主的学习关键在教师的善于指导。“尝试问题”出现后,教师需引导学生从“自学课本,尝试解题”的阶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营造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不强求学生的做法、想法与自己的一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时,教师给予支持和鼓励。如:在学生“自学尝试”1+2+3+4+5+6+7+8+9=?学生出现了:
(1)(1+9)+(2+8)+(3+7)+(4+6)+5=45(2)(1+2+3+4)+5+6+7+8+9=45(3)5×9=45(4)(2+4+6+8)+(1+3+5+7+9)=45 教师鼓励学生,这些思路都是对的,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3、“讨论讲解”给了学生创造空间。“学生讨论”抓住知识构建规律和重点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发表意见,在争论中明理,在研讨中创新,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和分析推理能力。
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发现、研究,归纳出要求一天共卖出多少本书 ?就必须先求下午卖出多少本书?解题时,关键找出隐藏条件,提出中间问题,分步列式解答。
以上三方面做法,用新颖的尝试问题引路,通过学生的积极尝试,自学课本,积极讨论和教师的启迪讲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这四个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尝试法基本教学程序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过程。
二、在“尝试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终体现,是学校教育目标之一。我们必须通过“尝试训练”作为教学的延伸阶段,让学生在“试练”中巩固知识,让学生在“再创造”的学习活动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1、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象,只有对已有的经验及表象进行加工、提炼或空间想象,才能悟出新的见解。因此,“尝试训练”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如尝试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设计如下的练习:
当你看到“派”时,你想到了什么?(“派”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一个无限循环小数,取两位小数时约是3.14„„)从C=派d中,你想到什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排倍,圆的周长是半径的2派倍,直径是周长的1/2派)这样的“尝试训练”,从已学过的知识出发,进行两项思维训练,触发了学生思维的活动,沟通了圆的半径、直径、圆周率、周长之间的关系,是学生从思维训练中发现利用周长半径,利用周长求直径的规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尝试训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创新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尝试训练”是进行新课的延续,为此,教师应努力发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的多发性,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思路,让学生在求异思维中进一步了解事物。如“自学尝试”混合运算应用题。涉及如下尝试练习题:“三年级学生有67人,参加唱歌组的有18人,参加舞蹈组的有29人,其余的参加科技小组,参加科技小组的有多少人?”让学生根据题意,自主的发挥独立再创造潜能,虽答案一样,但方法灵活了。
(1)67-18-29=20(人)(2)67-(18+29)=20(人)(3)67-18=49(人)49-29=20(人)
学生按自己想法去做,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这也是通往创新之道。
3、开放性的训练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尝试训练”作为进行新课的延伸和发展阶段,要重视利用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条件问题开放题。设计如下训练:“————上午比下午多卖出8本书,————?”让学生补充不同条件和问题,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再解答,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尝试教学法”营造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造的课堂学习氛围,把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实践证明:“尝试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良好途径。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何
桂
香
莱城区高庄办事处苍龙峡联小
联系电话:0634---604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