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广播体操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02:1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广播体操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广播体操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第一篇:初中广播体操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初中广播体操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远竹中学课题组

主持人 康国伟

2013年8月,我校申报课题《初中广播体操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被批准为县级教育科研课题。在县教研室专家和校领导关心领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不断的探究和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背景:

广播体操又被成为“国操”,广播体操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它是学校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广播体操也是初中体育重要的教学内容,是有节奏的中等强度的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良好的肢体操作能力;有利于促进身体机能,改善心肺功能,全面提高运动系统;有利于缓解学习过程中的用眼疲劳,思维疲劳,身心疲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增进师生情感,提高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素质,认识领悟参差不齐,也由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加之受场地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计目标。针对上述实际问题,我们组根据多年一线的教学情况,并结合实际确定广播体操课堂教学效果为研究课题,从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更好的提高广播体操的教学效果。目前,国内外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成果,我国也正逐步进行探索和实践,如《教育教学研究》中伦新秀的《探讨快速掌握广播体操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李建财的《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等,大量研究表明,探索切实有效的广播体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可行的,也是重要的。

二、主要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1)教育学依据: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2)心理学依据:感受过程的情绪、体验、喜悦等。(3)社会学依据:注重同伴间的合作与交往。(4)运动学依据:感受运动过程的内在体验。

(5)哲学依据:人在社会实践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地从事活动。

三、课题组成员: 课题主持人:康国伟

课题组成员:艾晶 胡晓龙 贺娜 张钰龙

四、研究目的:

1.通过多种途径,探索影响广播体操教学效果的因素并分析改进。

2.在实践中探讨运用多种方式,探索总结,提高教学效果。

五、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在教学中边研究边实践,并根据研究

中遇到的具体情况探索,改进和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的结合。

2.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信息,资料,整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做具体的分析,综合各种因素并提出阶段小结。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六、研究过程:

(一)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13.10—2013.12 成立课题组,拟定方案,填报申请;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教学材料或日志。

2.第二阶段:2014.1—2014.6 分组实践教学,分析影响课堂因素;定期观摩,交流,回报并提交教学设计或案例。

3.第三阶段:2014.8—2014.10 探索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收集反馈信息,并分析总结;撰写总结报告或论文;接受专家组的评估鉴定。

(二)所做的工作:

长期以来,我们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授广播操,在课题立项后,课题组成员认真,积极的搜集资料,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如胡小龙的快速教学法,张玉龙的多媒体在广播操中的应用等,取得明显进步,学生开阔了视野,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中期阶段,通过组会的讨论,交流,以及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换和探讨,对如何提高广播操教学效果有了全面的认识和反思,并撰写了相关论文和案例分析,总结形成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对以后的教学有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七、研究成果:

(一)、学情与教法相结合,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效率。在平时的教学中,班与班的学练效果有所不同,甚至同一节广播操,同样的教授与练习,效果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学情的不了解,有的班的学生在小学经常参与活动,身体素质,基本功,协调性较好,接受能力较快;而有的班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基础条件不好,甚至没学过广播操,刚开始接受较慢,同样的教学,有的班一节课可以学三、四节操,做得有模有样,而有的学一节还要手把手的指导、纠正。所以了解学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教法,如接受能力强的班可以采用快速学练法,接受能力慢的班采用重复细致的指导练习,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材创新与培养兴趣相结合,提升学习效率。广播操教材一般以介绍要领为主,有时个别章节没有细致的说明,对于教师来说,理解不是问题,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只讲解要领远远不够,必须对教材进行细化和创新,但过于细致的讲解一是太浪费时间,二是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倦。所以在细化创新教材时结合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练效果。如在教授《时代在召唤》中的跳跃运动时,因为节奏快,变化多,学生短时间很难掌握动作顺序,常常顾此失彼,我们可以在跳跃的同时给予通俗幽默的语言提示:护胸,护腿,左右开弓,胜利,代替把双手握拳举至胸前,双拳收于体侧,经体侧至侧平举,然后落于体侧的要领介绍,学生简单明了的掌握了要领,动作展示既规范又有力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热身活动与辅助练习相结合,培养本体感受。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会发现由于学生的基本动作不到位,导致展现出来看着很别扭,给学生示范了,也讲解了,有时甚至问学生动作要领,回答的也清清楚楚,但动作就是不到位,所以,在热身活动中加入基本动作的练习,不仅不耽误正常的广播操教学,而且促进了学生学练动作的正确,规范。如可以加入下肢的弓步,马步,半蹲,全蹲等练习,也可加入上肢的侧平举,侧上举,正上举等基本动作的练习,不仅规范了基本动作,培养了本体感受,也有利于在连贯的广播操练习中动作表现表现大方优美。

(四)、示范讲解与错误纠正相结合,确保学生动作正确规范。广播操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教师在熟悉示范和要领的基础上,如何能把自己的动作转化成学生规范的的动作展示,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在教授的过程中,忽视了纠错,学生一旦形成了动作的错误定性,纠正起来费时费力,所以在初学时,尽量先慢后快,分解示范尽量做镜面示范为好,既能让学生看的清楚,也有利于教师的观察和提示,如在《时代在召唤》的体转运动中,学生很容易犯转动方向搞不清的问题,也容易出现臂摆错误的现象。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点评,纠正。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避免以后多次反复的练习,纠错。

(五)、课堂考评与课堂目标相结合,以目标指考评,以考评促目标。

有效,切合实际的课堂目标有利于指导实施教学过程,也对考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课堂考评必须结合课堂目标的要求,指标来做具体,量化的考核。如课堂目标定了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那么结合实际考评就可以量化出实际指数,那么就可以发现制定的目标是高还是低。课堂考评与课堂目标的有效结合,以目标指导考核,以考核验证目标,更有利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根据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也可以促进目标的顺利实施。

(六)、课后作业与课前抽查相结合,巩固学练效果。一节课,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练两三节操已是不易,仅仅有了初步的印象,如果不在课后练习,熟练,很容易忘记和混淆,更谈不上动作细节的规范和整体的连贯,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有利于动作的巩固和提高,课后作业与课前抽查相结合,既是对所学内容的检验,也有利于节省时间学练新的内容,减少在课堂中反复旧的内容,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八、实验中的思考: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既有不少可喜的成绩和感悟,也有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从严格意义上讲,广播操教学没有规范的操作可以照搬,“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改革是无止境的,需要不断的探索,实验,总结,我们的探索也刚刚开始,也在做一些不同的尝试,如在如何培养学生对广播操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能够通过简单,幽默的语言准确的诠释动作要领,如何让接受慢的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以及如何在短时间内学生能够准确,连贯,流畅的展示动作等等,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实践。我们相信,我们只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不断实践,一定会取得新的胜利!

第二篇:提高单片机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传统的单片机教学,均是以单片机的结构为主线,先讲单片机的硬件结构,然后是指令,然后是软件编程,然后是单片机系统的扩展和各种外围器件的应用,最后再讲一些实例。按照此种教学结构,按照这种结构,学生普遍感到难学。试想,一个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结构的人,甚至数字电路也是刚刚接触的人,要他去理解单片机内部结构,这实在不是个容易的事,至于很多书一开始就提出的总线、地址等概念,更是初学者难以理解的——不管用什么巧妙的比方都不容易理解。于是糊里糊涂地学完了第一部份,第二部份一开始就是寻址方式,更抽象,好多人直到学完单片机还不能理解寻址方式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寻址方式,刚开始学当然更不懂了。然后是指令,111条指令,又不分重点,反正全是要记住的,等到指令全部学完,大部分同学已对单片机课程望而生畏,开始打退堂鼓了。第三部份是编程,如果说前面的东西不能理解,还能靠记忆来获得知识的话,这部份就纯是理解和掌握了,如果以前没学过编程,短时间内很难掌握编程的有关知识,更不必说编程技巧了。

基于以上情况,我尝试用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以任务为教学单元,打破原有界限,不管硬件结构、指令、编程的先后顺序,将各部份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为了完成一个任务抽取每个部份的不同知识点,加以组合,完成第一个任务就能清楚单片机的开发过程,完成第二、三个任务,就能自已模仿性地编出自已的程序,使得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成功地完成任务的过程。当所有任务全部完成,知识点就全学完了。即便只完成部份任务,也可以去做一些程序了——事实并没有必要学完全部知识才可以去做开发的 新探索的教学方法应具有如下特点:

以人的认知规律为主线,而不是以课程结构为主线;以任务为单元构建认知单元,而不是以单片机功能为单元构建;完成第一个任务即可进行单片机的初步应用尝试,不必学完单片机的全部知识体系。随着任务的逐渐进行,知识逐渐完善,能力逐渐提高,所有任务完成时,已具有初步开发能力。

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能否合理分解各部份知识点,能否将它们恰当地组合在一个任务中,能否不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找到大量的、确切、形象的比喻,能否编制出内容、难度恰当的习题 难点应当在编程训练上,要将一个从未有任何编程经验的人训练成能熟练地编程,决非易事,当然这有点超过我们的范围了。

教学内容与方法:建设单片机开放实验室,用生动的实例引导入门利用单片机开放实验室,使同学们对单片机的基本应运以及整个的开发过程有最基本的了解,为同学们建立更直观的感性认识,以此,告诉同学们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应用教材,加大实例的切入,循序增强学生编程能根据多年的学习和教学经验,更合理的分解、组合和设计教材的知识点,最大程度的使用学校现有的设备,使同学们在学习和完成任务过程中能一边学习一边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简单的说就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注重学生的机动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调试自己的程序有意识的增加学生的自学时间和章节,教师上课只讲解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入实验室调试和修改自己的程序,以改促学!更加重视和强调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单片机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设计的实战练习,可以进一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可以使学生对单片机系统有进一步的认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学生学习单片机课程从理论跨入实践的关键一步!

学习单片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让学生在一年甚至半年的学习中精通单片机,是十分困难的,做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老师,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使学生在学习单片机中找到兴趣,最大程度的使学生们感觉到单片机这门课,“好学”、“易学”、“想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单片机教学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立更完善、更合理、更引人入胜的教学体系,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学习、更多的探索和更多的创新!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效果

内容摘要: 加强新时期学校德育必须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学;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效必须研究基本策略。增强目标意识,严格目标导控;研究教材和学生,用教材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心理、行为中的实际问题;遵循“思品”教学基本规律,合理建构课堂教学格局;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合作、探究、实践等学习活动,促进自主学习和道德内化——不失为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基本策略

正文: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整个常规工作(备课、上课、改作、考查和课外活动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才能全面带动整个常规工作的正常运行,才能切实提高“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本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教训,在此谈谈提高“思品”课堂教学实效的几个基本策略。

一、目标统领,要求适度。

“思品”课教学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个要素。而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对于教师而言,增强目标意识,严格目标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既然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此重要,那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呢?《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简言之,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我”,正确处理“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

《新课程标准》将这个总体教学目标分解为“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与义务、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等十个方面,并且又分解为若干个教学要点。教师应当认真领会 《新课程标准》,真正把握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如《新课程标准》对于“ 学法用法”的教学目标界定为:(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

益;(3)、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不仅要把握整体的目标层次,而且要把握课节的目标层次。就是一堂课,也要切实把握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分寸。所谓目标明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知道什么是知识,讲清什么 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做到什么要求,师生都要心中有数;所谓要求适当,就是要按照《新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实际,切实可行,力求做到学习一点,理解一点,践行一点。

确定了教学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在什么时机、用什么方式展示目标”,以及“怎样实施目标”等问题,真正让教学目标引导和控制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二、钻研“两头”,有的放矢。

所谓“两头”,一头是指教材,另一头是指学生。教师必须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所谓“的”,是指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实际;所谓“矢”,是指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用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解决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思想品德教育才能落到实处。这是“思品”课教学的根本。

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文本。教材其实是一套课程资源,它主要包括了主教材——课本,副教材——教师用书,活教材——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对于主教材,教师要钻研精、深、透,明确应知应会,处理好原理与案例的关系;恰当利用课本中的“图片”、“链接”、“练习”等;适当利用教师用书中的材料,加强对基本观点的教学;要针对性地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新的、近的、典型的、感人的事例感化学生。

钻研教材是一方面,研究学生又是一方面,两者必须兼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研究学生,就是要了解和研究他们的思想实际、心理动态、接受能力、思维特点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等。当下,特别要重视研究农民工子弟、“留守学生”、优生和后进生的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面向全体”,课堂教学才能“全员参与”;只有钻研“两头”,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遵循规律,建构“格局”。

思品课教学的基本规律是“晓理、激情、导行”,这是思品课的本质特点,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建构课堂教学的格局,是上好“思品”课的一个重要策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要素构成的。从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

般过程来看,认知是基础,能力和行为是关键,情意(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调节由知转化为行(能)的内部动力。初中学生 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 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乃是建构课堂教学格局的理论依据。“思品”教学实质上是教学生学会到会学到会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学有法”——课堂教学一般采取“五段式”或“三段六步式”。比如“五段式”,即 1、导入新课; 2、主题教育; 3、深化教育; 4、导行反馈; 5、课堂小结。“三段六步式”,即 1、预备:激兴、揭题; 2、明理:激情、明理; 3、导行:辨析、导行。然而,“教无定法”——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注意晓理、激情、导行的结构化,逐步形成自己课堂教学的特色格局;至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结构环节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值得注意的是,那种“故事讲一遍、课文读一遍、作业做一遍”的“三遍式”的僵化格局是不足取的。还有,把思想品德课上成语文课也是不对的。

四、改进教法,注重实效。

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得法。我们要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不断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我们还要 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从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出发,教学方法要形象化、多样化、趣味化。切忌概念化、抽象化、成人化。具体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诸如谈话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分析比较法、社会调查法、参观访问法等等。但是,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钥匙”。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考虑到与之相关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教师自身素质和时空因素等。通过改进教法,努力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开展合作、探究、实践等学习活动,促进自主学习和道德内化。

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担负着十分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任务。只要我们切实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就必定能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8 月2、《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年 2 月、《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3 月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获得新知识,培养能力。下面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参与机会,培养学生参与能力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目前课堂教学,教师严肃有余,亲切不足,许多学生被动接受,畏于师道尊严不敢质疑问难。为此,教师要创设“融洽”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这里的“融洽”,不仅要求营造宽松、积极、愉快、和睦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而且要求建立师生之间每时每刻进行的心理接触,心灵的交汇。教师富有情感的投入,会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消除畏惧的心理障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把握导入契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中,初中数学课引入方法很多,可通过实验开路,故事引入,悬念导入等。如教“分母有理化”一节时,教师上课后,板书一道题:“计算 1∕√2(精确到0.01)”。指定两位同学用两种不同方法板演。一个先把分子、分母同乘√2,很快算出结果。另一个直接用1被√2的近似值1.414除,列草式,算得很繁。两生做完后,教师问学生:哪种方法更简便?学生一致肯定了前一种解法,从而自然地引入了分母有理化这一课题。再如:讲“坐标的互化”,先举例比喻各国度量衡制不统一,我们不仅要掌握市制,而且要学会公制,并且能够将它们互化。接着转入主题: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在建立函数和图象的对应关系时,各有优点,但有时需要将一种坐标系下的方程转化为另一种坐标系下的方程。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直角坐标与极坐标互化”的原因。这样引入课题并不费力,目的明确,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迫切学习新知识,其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起主动参与研究的强烈欲望。

三、创设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学生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等活动情境,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际上,课堂就应当是学生的“活动场”,教学过程就应当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之一就是要创设好“活动点”。例如初中数学“实习作业”一课教学设计:⑴学生自制测倾器;⑵让学生设计实验;⑶学生用测倾器、刻度尺等器材,动手做实验,探究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⑷学生试着自行小结,教师总结讲解;⑸介绍用测倾器测底部不能到达的其它建筑如楼房、烟囱等高大建筑物的高度。在实习作业期间,教师在现场进行观察指导,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自己设计,自己分析,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其教学效果甚好。

四、抓住问题关键,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如能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则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关键还在于讨论问题的恰当设置。比如我在“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教学中,就提出像(-2)1 =?(-2)2 =?

(-2)3 =?(-2)4 =?……放手让学生进行研究,讨论,争辩。这样在学生的激烈讨论以后,再根据讨论情况,得出结论。再如在数学习题课教学中设置一些如

“已知 如图:AB切☉O于点B,BC⊥AO于点C。

求证:∠1=∠2。”这样的多解题多变题,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五、设置悬念,留给学生适当空间

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是培养民族活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而在创造教育中“行为”“思想”是创造教育中两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行为上的“空白”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机会,养成创造的倾向、意识;同时,更要为他们创设思维上的“空白”情境,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搜索丰富的资料,进行深邃地思考,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如在课堂结尾时,留些问题,设置一些悬念,吊吊胃口,使其产生“欲知后事如何,急需课后解决”之感,激发学生课后主动参与学习,创造的欲望。又如在布置作业时,也可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六、增强学生信心,体验成功喜悦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的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增强信心,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使学生拥有主动参与获得成功的丰富情感体验。把握好“成功点”及时鼓励,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强化和升华。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多角度多途径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有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逆向思维,消除老是用正向思维等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第五篇:关于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研究

关于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研究

摘要:

生活与教育是学校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关系,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生培养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新改革新教育,促进学生认知的深化和正确三观的形成。本文对在初中生中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学途径也做了客观性的探索与分析,从而突出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教学途径;教程效果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作用分析

1.1培养中学生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需要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全面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和价值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对人生的感悟意义,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对人和事件的总的看法和那本观点以及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在整个社会上实现重新构建具有时代特色、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具有重大影响。

1.2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通过给予学生思想和实践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并且把挖掘出来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应用在实际教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1.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思想品德教学在培育健全人格,健全人的情感发展上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学生在三观还未完全形成的条件下接触具有感化性的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其潜在的社会责任感。思想品德教学途径的探索与研究

2.1 兴趣是促进思想品德教学的不竭动力

兴趣是成功教学的第一因素。初中教师应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首先,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思想品德的信心是关键;其次,把知识作为载体,把品德与能力作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不断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成长,从而形成知识积累的良性循环;在此,从学生实际出发,尽量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最后,保持教学的新鲜感也是极其必要的。

2.2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传承的最终目的,在于给学生一种生活理念、一种价值影响,从而塑造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素养。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意传统文化的合理发掘。把文化知识与学生的思想融合,内化到初中学生的血肉中,转化为中学生的内在价值观念。

2.3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启发学生学会思考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妙利用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身边的生活资源,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学习的乐趣,并且体会到思想品德课的价值所在。

2.4创建生活情境,并以情动人,引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爱心和有责任的人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俄内心体验,学生在情感的引领推动下进行主动的探究。

2.5回归生活探索

思想品德教学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既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分享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

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促进知行合一,造就学生生活本领。为了真正达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要共同努力、加强研究,努力使思想品德课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动力。

2.6 富有创新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必须要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阵地,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让创新性思维之树在政治课堂上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途径的探索

3.1用集体备课作为手段

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平台。集体备课可以集中备课教师的智慧,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得到理性升华,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师们未完成相似的教育目标而集体作出的种种努力,能够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但现实也提醒着我们不容忽视的状况,集体教育诚然也存在不足,引发的千篇一律互相抄袭的现象实在是严重影响教师备课的创新能力和思想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因此,教师要自主的备课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3.2发展技术,以良好的科技技术作为发展思想品德教育跳板与支撑

合理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显著性作用。多媒体,毋庸置疑,是现代科学技术中能对教学发展进程产生重大作用的。多媒体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旨在服务教学系统、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们应该用多媒体这一良好的教育跳板,找到多媒体中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契合点,更好促进师生间互动与交流合作。

3.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吸引力构建的策略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增强思想品德课吸引力的前提;丰富教学方法,是增强思想品德课吸引力的核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增强思想品德课吸引力的基础;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是增强思想品德课吸引力的条件。

3.4初中思想道德课应遵循“三原则”

初中思想道德可应遵循的原则有培养创新意识的原则;培养主导价值的原则和培养适时激励的原则。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一方面是知识传递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师生交往活动互动的过程。长期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采用激励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智力情感和谐的发展,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现代素质教育,也有利于中学生养成较好的人生价值观。

下载初中广播体操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广播体操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特别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要从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课堂学习状态 (1)是否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2)是否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善于质疑,变式思维......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习模式的运用 按照“学生问教材——学生问学生——学生问老师——老师问学生”四个模块进行。 1、学生问教材:导入学习主题;揭示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从“精讲多练”转变为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观念 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现代素质教育观高度来看,仅仅精讲多练还是......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 刘美蓉 城南小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研究的对象,在此,针对以往做法谈谈本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提高课堂......

    单片机论文:提高单片机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和探索

    单片机论文:提高单片机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和探索 摘要:以增强单片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

    “运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运用微课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课堂......

    加强课堂管理 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课堂管理 提高教学效果 1.加强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的教育,努力提高教师教学工作责任心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认真落实《听课制度》和《教研活动制度》。 2.建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