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报告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2:2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合作学习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也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开始关注和实践“合作教学”这一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也在目前各地的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但是由于对课题本身的含义不尽明了,或者没有作深刻的探讨,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教师对此困惑也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定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改善教学方式、改良教学形式,优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策略,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学生随机问卷与谈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我们分别对草舍小学中、高年级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现状问卷调查”,发放调查表60份,回收60份,全部有效。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涉及3个方面共10道题。涉及的3个方面是: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形式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现状、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现状。(详见问卷调查表)。

四、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90份问卷逐次统计,从问卷中问题1可以看出当前我们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知道的占72.2%,不知道的仅占4.4%,问题2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受到学生的欢迎,占45.6%,但是这个比例正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策略亟待研究,问题3也说明这一现状: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仅占30%。由此可见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还沉迷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欢迎这种学习方式,但教师对学生合作的意识、技能和策略指导和培养不够,具体表现在:

1、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反差很大。

问卷反映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欢迎,问卷中少数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不知道”(占4.4%),选择“知道”的占72.2%;问卷中“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怎样?”选择“好”的占72.2%,选择“不好”的仅占1.1%。问卷反映我们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够,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课堂上开展的不多:选择“经常开展”的占30%,选择“偶而开展几次”的占61.1%,选择“从来没有开展过”的占8.9%。通过与教师的交谈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仅仅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它真正的意义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却未能深刻领会。

2、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25.6%的同学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时“吵闹无序”,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交流,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思考问题的程度不会缜密、深刻,致使对问题的研究讨论难以深化。

3、小组合作时未能创设营造应有的情境。合作学习前没有创设应有的条件为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合作时又没有给予充裕的时间,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只顾预设,不问生成,造成合作时疲于应付,无从下手,往往是虎头蛇尾,学生无法从容进行实验、探索、讨论,只得草草收场。

4、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没有太大的探讨价值。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不到位,没有明确宣布要求或没有及时宣布要求,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学生感到无所事事,不知所措。或学生对“合作些什么?”“怎样进行合作?”“我在合作时做些什么?”以及时间限制、竞争条件、展示准备、汇报要求等不明不白、不问不听,加上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于是各做各的,你不想与我“合”,我不愿与你“合”,使小组合作学习不到位。或者是在学生大多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还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使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只追求合作讨论的形式,只是为做给人看的,不讲究效果,容易造成“摆样子”、“走过场”的现象。问题3选择“偶而开展几次”的占61.1%正说明这一现状。

5、教师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通过调查了解,我们清楚地看到由于过份强调学生的“学”的意义,教师常常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而不能积极参与并引领学生“学”的全过程,对一些普遍问题不能及时适当的提供变式帮助学生解疑,以至使教学活动出现东扯西拉的思维混乱,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6、缺少评价激励机制。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掌握了一种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方式和技巧,能促进合作学习效果的提高。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评价的方式可以调节群体的成员学习性质和方式,从而改善、协调群体内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而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泛泛说一说某某小组表现不错,某某同学表现尤佳了事,缺少针对性、激励性和有个性的评价,从问卷调查的第9题来看,还有大约21.1%的课堂根本没有任何评价。

五、思考与建议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我们农村学校硬件差、班级内人数多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学习小组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组建学习小组,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也可以采用同桌前后四人的围桌组形式、或同桌两人的微型组形式。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负责者、记录员、资料员、评分员、汇报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 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切实研究不同形式的优点合理设计小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

2、注重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针对农村小学生特点,部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强烈及浮躁而不踏实、部分小学生性格腼腆内向、不爱说话的特征,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观点和思想,并以虚心诚恳的态度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等,在合作中让各人的智慧大放异彩。

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提高合作效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就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合作学习的一分子)、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风和习惯。

4、不图热闹,讲究实效。小学生合作学习要注重其实效性,要根据数学课堂知识内容的特点,在需要时、重要处、均受益的前提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例: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合作学习要有价值,避免造成“摆样子”、“走过场”、“赶时髦”的现象;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力戒合作学习“假”与“浮”;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及评价等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既要注意预设,更要重视生成,要因时、因地、因情、因人制宜等等。

5、切实加强交流与评价。小组之间缺乏交流与评价,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冲突。让学生之间把合作的学习情况进行大组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思维,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交往合作能力。如果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必然导制学生小组或群体之间竞争性行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群体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帮助远远比教师仅仅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性行为更有效力。为了不致使班级群体出现分化、敌对的现象,可以考虑在一定的时期内按适当比例更换小组的成员构成,对学生尽可能的采取积极、多元多维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6、用系统、整体、动态的观念看待小组合作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是自我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它们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需要我,我需要你,你帮助我,我促进你的浑然一体的关系。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自觉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积极能动地参与各项探究学习活动,参与质疑解难,大胆发表有创见性的体会和看法;教师也应发挥其应有的引领作用,参与小组学习,及时掌握学情,及时捕捉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疑难之处,整合各种因素,用系统、发展的观点调控合作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优化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合作交际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互帮互助、承担责任的良好品质,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参考资料:《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第二篇: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但也面临分组随意、注重形式、忽视实效等问题。所以要合理的分组,教学内容上要精心设计,方法要灵活运用加强引导。正确把握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能力会有很高的提升,使教学效果和效率得到很好的保证。

关键词:合作 合理 合适 实效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当前被广泛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交流,开展讨论,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且组织散乱;因问题设置小、碎、细,就缺乏探索价值;参与不平衡(少数学生唱主角);小组活动次数频繁且时间失控等在小组合作中出现不少问题。下面我就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认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要体现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小组内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为了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二是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助合作。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有一定适当的分工,并且适合合作完成达到共同目标。三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必须以小组或团队的学习成绩或状态为评价依据。这样才能既激励小组内的各个成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体的作用,又能激发小组间的竞争,从而促进小组内的合作,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众多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的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要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学生思维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小组合作。

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虽被广泛使用,但也存在诸如流于形式,效率低下,走过场、作表演、敷浅、不求实效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教师的层面看主要有三点:其一,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小组学习的安排缺少明确的目标。其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更多的放任自流,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教师的参与,教师主导地位缺失。其三,老师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强,为了合作而合作,而且对于合作学习所需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考虑,滥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从学生层面看也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优秀生、活跃生的学习替代小组的学习,掩盖了其他人的真实状态。二是因为分工的缺乏,合作容易偏离目标或重点。三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薄弱,我们的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认为”“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认为”“我们小组讨论得出”等。

三、开展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分组要合理.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有目标、有重点、有实效地进行,老师就必须将学生进行适当合理的分组、分工及培训。如果过于放手,学生活动往往只能是表面热闹,没有太大实效而浪费课堂时间。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将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性格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到一起,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各学习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形成组间同质。每个小组又是全班的截面或缩影,每小组的4—6人每学期调整一次,这样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2、内容要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优点显而易见,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只会是一种重复劳动,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答案多样,具开放性,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问题。一些内容可以具体分解,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的学习内容来开展合作学习。

3、引导要及时。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4、评价要恰当。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因此,教师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重视三个结合:一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除了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二是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三是注重评价个体和评价小组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要照顾面向组内的全体组员,做到点面结合,有的放失。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能很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不是否定其他方式,替代其他方式,而是让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共同运用,丰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努力实现我们的高效教学。

第三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反思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大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对合作需求的比重越来越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是对于这种学习形式在当前农村小学实际课堂教学中被运用的现状怎样?学生和教师对于课题的理解和体会怎样?我们不尽明了,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定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改善教学方式、改良教学形式,优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策略,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目的。

1、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比较单一。

调查显示,学生选择前后桌四人交流的占63.3%,选择全班打散,重新分组的仅占14.4%,课堂中偶尔开展几次合作学习的占61.1%,这说明我们平时小组合作学习机会少且形式单一已影响到学生,已形成定势。

2、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合作学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小组合作学习内部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和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的表演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而事实上所有的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想成为小组的组长(占37.8%)或小组发言人(占32.2%),选择做组员的占30%,学生的此种希望并没有得到满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们去研究、探讨、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策略,让所有学生的内心希望都转化为现实。

3、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没有更多的关注过程

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在干什么?”一题中,教师参与小组讨论的占41.1%,教师在教室内巡视的占43.3%,看教案的占15.6%。由此可见目前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匆匆开始、走走过场、草草收兵,对小组的表现、小组合作的技巧、小组合作效果、对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4、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尤其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

“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对同学们作了什么样的评价?”一题中选择对个别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的占44.4%,选择没有评价、继续上课的占21.1%,选择综合评价每个小组表现的占34.4%;“小组合作学习时你班的纪律怎样?”一题中选择“吵闹无序”的占25.6%,选择“气氛热烈、有序进行”的占47.8%,选择“很安静”的占26.7%,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合作、无竞争,表现好坏无所谓状态,缺乏科学、积极的激励、反馈等评价机制,学生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合作的需要,缺少持续发展的内驱力。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反思,笔者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师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反差很大。问卷反映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欢迎,问卷中少数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不知道”(占4.4%),选择“知道”的占72.2%;问卷中“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怎样?”选择“好”的占72.2%,选择“不好”的仅占1.1%。问卷反映我们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够,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课堂上开展的不多:选择“经常开展”的占30%,选择“偶而开展几次”的占61.1%,选择“从来没有开展过”的占8.9%。通过与教师的交谈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仅仅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它真正的意义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却未能深刻领会。

2、学生合作意识较差,合作技能较低。合作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导致合作活动流于形式,对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感到困惑,不知所措;对讨论过程中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造成合作成员讨论时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即草草了事,讨论很难深入,合作学习难以落到实处。

3、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25.6%的同学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时“吵闹无序”,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交流,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思考问题的程度不会缜密、深刻,致使对问题的研究讨论难以深化。

4、小组合作时未能创设营造应有的情境。合作学习前没有创设应有的条件为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合作时又没有给予充裕的时间,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只顾预设,不问生成,造成合作时疲于应付,无从下手,往往是虎头蛇尾,学生无法从容进行实验、探索、讨论,只得草草收场。

5、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没有太大的探讨价值。只追求合作讨论的形式,只是为做给人看的,不讲究效果,容易造成“摆样子”、“走过场”的现象。问题3选择“偶而开展几次”的占61.1%正说明这一现状。

6、教师没有发挥好应有的作用。通过调查了解,我们清楚地看到由于过份强调学生的“学”的意义,教师常常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而不能积极参与并引领学生“学”的全过程,对一些普遍问题不能及时适当的提供变式帮助学生解疑,以至使教学活动出现东扯西拉的思维混乱,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7、缺少评价激励机制。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掌握了一种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方式和技巧,能促进合作学习效果的提高。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看,评价的方式可以调节群体的成员学习性质和方式,从而改善、协调群体内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而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泛泛说一说某某小组表现不错,某某同学表现尤佳了事,缺少针对性、激励性和有个性的评价,从问卷调查的第9题来看,还有大约21.1%的课堂根本没有任何评价。

五、思考与建议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我们农村学校硬件差、班级内人数多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学习小组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组建学习小组,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也可以采用同桌前后四人的围桌组形式、或同桌两人的微型组形式。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负责者、记录员、资料员、评分员、汇报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切实研究不同形式的优点合理设计小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

2、注重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针对农村小学生特点,部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强烈及浮躁而不踏实、部分小学生性格腼腆内向、不爱说话的特征,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观点和思想,并以虚心诚恳的态度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等,在合作中让各人的智慧大放异彩。

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提高合作效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就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合作学习的一分子)、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风和习惯。

4、不图热闹,讲究实效。小学生合作学习要注重其实效性,要根据数学课堂知识内容的特点,在需要时、重要处、均受益的前提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例: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合作学习要有价值,避免造成“摆样子”、“走过场”、“赶时髦”的现象;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力戒合作学习“假”与“浮”;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及评价等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既要注意预设,更要重视生成,要因时、因地、因情、因人制宜等等。

5、切实加强交流与评价。小组之间缺乏交流与评价,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冲突。让学生之间把合作的学习情况进行大组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思维,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交往合作能力。如果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必然导制学生小组或群体之间竞争性行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群体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帮助远远比教师仅仅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性行为更有效力。为了不致使班级群体出现分化、敌对的现象,可以考虑在一定的时期内按适当比例更换小组的成员构成,对学生尽可能的采取积极、多元多维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6、用系统、整体、动态的观念看待小组合作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是自我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它们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需要我,我需要你,你帮助我,我促进你的浑然一体的关系。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自觉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积极能动地参与各项探究学习活动,参与质疑解难,大胆发表有创见性的体会和看法;教师也应发挥其应有的引领作用,参与小组学习,及时掌握学情,及时捕捉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疑难之处,整合各种因素,用系统、发展的观点调控合作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优化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合作交际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互帮互助、承担责任的良好品质,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一、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诠释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与探究学习一样,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尝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小组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2、小组合作学习应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3、营造课堂上良好的合作气氛

4、合作教学课堂活动的操作

合作教学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引、读、议、练、结。

(1)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创设情境。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引”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读:教师给出阅读提纲,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再由学生阅读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对于书中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一定要边看边思,反复推敲,顺着导读提纲的思路,弄清知识的提出、发展和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对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同学可以小声议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学生阅读,了解阅读效果,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3)议:对各小组自学存在困惑不解的问题以及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师不要急于作讲解、回答,要针对疑惑的实质给以必要的“点拨”,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让全班学生合作议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通过再思、再议达到“通”的境地,解惑释疑。对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对有独到见解的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即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表达问题、展开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4)练:这环节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突出解题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突出在练习过程所出现的难点、疑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共同议论,后由教师提问或学生板演的形式促进全班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例如解方程3(x+1)-(x+1)=10,由二个小组代表板演,第一小组解法是先去括号;另一小组则把看作一个整体,采用先移项合并即得2(x+1)=10。后者解法较为简捷,这就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的结果。

(5)结: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课堂小结也应师生合作参与进行。先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再予以“画龙点睛”。学生之间交流自身学习的体会,往往能击中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点,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师单独小结不能达到的功效,同时也体现师生合作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三、如何建立“异质性”的学生互助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课堂中的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反思活动,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让学生在异质性中共同学习,发现、吸收更多“新信息”,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进各“个体”在理智、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发展。合作小组的建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异质性”的学生互助小组。

1.分组原则

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实验班32名学生分成8个互助合作小组,组内男女比例近2∶2,成绩好、中、低比例是1∶2∶1,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水平、交往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特征。“组间同质”也保证了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当然,在适当的范围内,尽量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伙伴,便于交流,使小组结构最优化。2.小组坐法

4人为一组,小组成马蹄形或U字型围坐,组员按小组座位编号,组长坐正面对讲台。这样安排,有利于组员的互相帮助、组长的管理,也有利于讨论时选择不同水平层次的组员答题,从而形成信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全方位的交流格局。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观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从数学科的学科特点、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学习经验状况出发,结合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特长,提出以下几个教学观:

1、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教学观

课堂教学以实现学生发展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努力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达到完善人,锻炼人的最终目的,它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谋取某项知识的结果,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布鲁纳语)强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探究,合作解决问题,体现二十一世纪的学习观。

2、以合作为基础的师生观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学习者和服务者,她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积极互赖”的关系。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时,允许学生自由讨论,自由争辩,允许学生自由提问,使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

3、以探究为手段的方法观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兴趣去学习数学,获得对数学的独特体验。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教师在课前准备了几套同步的学习内容,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人而异,满足不同需求,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强调“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自己能够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让学生象科学家那样搞 科学研究,从小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4、以发展思维为本的训练观

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能力训练以学会思维为中心。在“合作探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发现问题,小组讨论,组际交流,解决问题,寻求规律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探求知识的主体,具有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在自我理解的体验中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

五、对进一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

1、“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从重“教”向重“学”转变

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构建的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主动探索,在互动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要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必须从重“教”向重“学”转变,首先要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上做起。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开发一些实用的学具、教具,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操作的工具,享受亲身体验数学、探索数学的乐趣。

2、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手段。学习方式与所学内容应互相适应。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常常不同,各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

己的新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六、小组合作学习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怎样的合作更有效

从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具体表现在:一是分组的随意性比较大。教师大多根据学生的座位就近分组,座位变了,小组也就变了,既不考虑学生的搭配,也不考虑组内的分工。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哪些问题需要合作?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如何进行合作等问题教师心中没有底。教师讲累了让学生“合作一下”,有老师来听课了让学生“合作一下”,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了调剂品、装饰品。三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合作。没有其他老师听课时,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可以热闹一下的时候”,有老师听课时,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最难受的事,讨论时不说不行,说又没东西可说。四是缺乏群体意识。合作时热热闹闹,汇报交流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没有形成共识,只能说自己的观点。

怎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地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二是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只有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才能去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等。三是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之上,否则讨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四是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依赖学生自己完成,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步完成的。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角色,分别承担什么任务,如何组织,如何记录,如何汇报,如何补充等都应该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习惯。同时通过评价,有效地促进合作向正常的轨道发展。

2、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么站在讲台前,要么轮流转几圈,看看这组,瞧瞧那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也就不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归根到底还是教师的角色没有发生转变。因此要使教师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始,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去体现,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3、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相对固定

由于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据班级学生座位的安排进行就近组合,因此就必然会随着学生座位的变动而变化。另外,不同学科的分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给数学合作小组成员的相对固定带来困难,一方面我们应该做好与班主任的沟通,另一方面也要坚持数学合作小组的稳定性,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4、树立两种观点

(1)要求学生合作,首先教师应该学会合作

应该承认,对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因为我们的教师大多也是在缺乏合作的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在工作中,教师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2)学生要建立成长记录,教师也应该建立成长记录

教师与新课改同成长”也是我们这次课改的任务之一,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使教师和课改同步成长。为了帮助教师认识自我,不断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也就有必要建立教师的成长记录。

5、防止两种倾向。把讨论变成了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发言。刚开始时,大家(特别是学生)都觉得讨论这种形式比较新鲜,于是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基础差的同学受到了排挤,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于是小组讨论就变成了某某某的中心发言。

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耿庄桥中学数学组

第五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

题 结 题 报 告

2009年本人的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被石嘴山市教研室批准立项,同年12月在惠农区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开题论证。从课题开题之日起,本课题一直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着,在市、区教研室的指导下,在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下,经过不断发现问题与不断探索,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参与教师得到锻炼,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为给今后教科研工作提供借鉴,现总结报告如下,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指正。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这就是课标中社会交往价值的体现,要想更好的体现这一价值,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然而,事实表明,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有些表面看似热闹的小组音乐合作学习,却形式有余实效不足。这是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我们这些音乐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实质了解甚少,导致小组合作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以上现状,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在了解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以及我校音乐教师在课题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困惑,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促进我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

怎样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研究小组分工和有效指导

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并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指导。

3、研究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通过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这是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随时调整和修正实践方案,边实践,边研究,边解决实际问题,使研究工作按照研究设计顺利进行;

2.文献研究法: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借鉴利用,掌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调查研究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撰写调查报告;

4.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不断验证,修改提高,形成成果。

四、研究过程

(一)实验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2月

1.组建课题组,学习理论与先进经验,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

没有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就不可能有新的、先进的教学行为,教学效益的新台阶则很难登上,所以本课题的研究,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为切入点。在课题组组建成功后课题组成员学习《现代教育思想专题》、《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音乐课程标准》,以及关于合作学习理论方面的内容。采用自学为主,集体学习相互配合、交流、讨论的方法进行学习,抓精神,抓实质,做到用坚强的、新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科研人员的头脑,为课题的实践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完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3月 这一阶段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问卷调查,分析现状(2010年1月)

为了提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选择以现状为突破口,采用问卷调查法,由课题组成员一起制定了“惠农小学学生音乐课堂合作能力”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了测试调查。在惠农小学三——六年级20个班级发放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课堂,充分了解了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以及我校音乐教师在课题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困惑。针对问题,讨论寻找解决的措施。

第二步:针对问题,制定措施,实践行动(2010年3月~2011年1月)

实施期间,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全面商讨课题进展情况和工作步骤。除了每学期开学初、期中和期末三次固定时间的课题会议外,学段中间我们还不定期地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具体活动如下:

1、利用每周三下午学校的业务学习时间,进行理论学习。

2、每学期结合学校的教研活动,课题组成员之间进行听评课,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进行交流。

第三步: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相互学习(2011年3月~2011年7月)

研究人员进行教学实践的经验、问题交流研究,取长补短,各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公开教学、研讨,聘请教研室的教研员进行指导,各教研人员进一步改进、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1.实验教师就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进行经验交流(研讨沙龙、教学观摩、教学反思等)。

2.反思研究过程,整理研究相关资料,撰写论文与结题报告。2011年12月提交课题实验成果论文。

五、研究成果和分析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培养学生课堂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方面获得了一些经验。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合理设计合作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合作能力

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和特长将班级学生分成四——六人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分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例如在低年级音乐童话剧的学习中,在学生基本会唱的基础上,进行童话剧的表演,擅长表演的同学分角色表演,没有表演特长的学生可以安排伴唱或者用打击乐伴奏,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表演中注重组内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和谐,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2、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的情境,促使学生更加容易进入合作学习状态

例如在一年级《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一课,开课前将教室简单布置成舞会的场景,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舞会的热闹,产生置身其中的冲动,为后面的合作跳舞环节做好铺垫。

3、结合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合作精神是音乐教育中的强音„„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活动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合作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学习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比如合唱、合奏、音乐剧等内容表现得十分突出。在这些活动中,有时候要求某些学生承担主角、主旋律声部的任务,有时又要求这些学生承担配角、副旋律、甚至是伴奏的任务。这种角色的变化,意味着他们必须要与他人紧密合作。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方面,音乐课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

教师要有意识的在合唱、合奏、音乐剧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的排练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例如,在学习《王老先生》一课,通过简单的二声部歌曲,对学生渗透二声部合唱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这一切,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有可能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成员撰写多篇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反思,并获奖。2009年全区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论文网上评选中,课题负责人牛娟《关注合作,让学生学会共处》获三等奖。第十届全区电教论文、多媒体课件评比中,惠农小学李莉的课件《荫中鸟》获二等奖。2010年第十一届全区多媒体课件、电教论文评比中,惠农小学李莉的课件《牧歌》获二等奖。牛娟的教学设计《小鹿,小鹿》在惠农教育发表。

2011年9月,在石嘴山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课题组负责人牛娟获一等奖,惠农小学李丽获二等奖。2011年9月,在自治区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活动中,牛娟执教的《手拉手,地球村》获二等奖。

六、研究结论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就是教给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方法、手段,也是为更好地实施质量工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音乐的合作使学生反应迅速,灵活多变;通过合作,使儿童了解个体服从群体的关系,同时在合作中体验着同一情感共鸣。教师有意识的在合唱、合奏、音乐剧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在艺术作品排练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分组、明确学习任务等一系列的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课题的原始资料收集和整理方面做的不到位,例如课堂实录、教研活动实录等影像资料的收集。

2、由于学校班额较大,学校音乐教师缺乏,致使有些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合作机会的课比如音乐童话剧表演等无法顺利开展。

八、今后的研究设想

本课题从开题到现在,历时三年多的时间。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实验目标,关注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关注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成果,但研究工作还是不够细致深入,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形式常常都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他需要学生牢牢树立群体的和谐意识。虽然音乐教育中常常能发展个人技能,然而大量的音乐活动在小组内产生,成就依靠集体的力量获得。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所以,小组合作符合音乐教学的特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运用与音乐教学中,达到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过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怎样通过课堂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学到的更多,更加愉快,实现认知、情感与技能教学目标的均衡达成。将是我们今后继续思考的问题。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报告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报告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精选]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鹿寨县城南实验小学 谢凤娟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

    如何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方兴未艾,同时它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为此我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①......

    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是MS-EEPO有效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灵活多样、最具弹性、最有效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

    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体会美术课程的意义和教学的多元价值,改变原来美术课的专业化倾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合......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掌控时机,当好导演,让 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到达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3.全班交换。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读书笔记doc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指导技能研究” 课题研究第一阶段读书笔记在本次课题研究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我们分工合作。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 小......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合集5篇)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摘要】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主动积极合作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手段.这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课标》(全称)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这里想谈的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的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