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新语文教学方法
论新语文教学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蓬勃展开,且持久不衰,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尤为显著,综合面创新的教学方法不胜枚举,许多方法特点鲜明。价值多元,成效突出,推广面大,影响深远。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尝试使用以下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由江苏南通市师范学校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的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潜在智慧,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促进少年儿童品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在于形真、情深、意远、理寓其中。形真,并不是说所有的情境都是生活真实形象的再现,而是要求形象有真切感,即神韵相似,能达到可意会、可想见就行。情深,是指情境教学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意远,是指情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它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开拓了广阔的思想空间,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学生认识更加深刻。理寓其中,是指情境教学所创设的鲜明形象,所伴随抒发的真挚情境,以及所开拓的广远意境,三者融为一个整体,其命脉便是内含的理念,学生可以此来理解课文的中心。
情境教学要抓住“形”,进入“境”,激起“情”,训练
“语”,提示“理”,从而使学生感到易、趣、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设情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开发智力,提高语文能力。
二.三主四式导读教学法
这一教学方法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上海嘉定实验中学钱梦龙老师几十年潜心实践和研究的成果。他提出的“三主”的含义即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位主线。”“主导主体”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主线”则是这种思想的具体化,这是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四式”是指“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这是阅读教学过程中包括的四个导读阶段。“自读式”是强调学生的阅读。教师要从学生的阅读实际出发,设计一个长期而完整的训练过程。在具体的自读教学中,一种方法是先教后读,即先教一些难度大的文章,可以边教边读,对一些较浅的文章,可以一句不教。为了使学生掌握自读要领,钱先生还设计了一个“自学六步法”:第一步认读,理解字、词、句,初步读懂课文;第二步辨体,即辨出文章体裁;第三步审题;第四步发问,要求学生自问自答;第五步质疑;第六步评析,好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教读式”是在“自读”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对同一个问题必然会有不同的理解。教读时,应边传授自读方法,边让学生交谈,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必要时还要通过“教”加深理解。“练习
法”是指在读了一定量的课文之后,将这些课文组成一个个复读单元,让学生再次阅读。
导读教学法主要着眼于“导”。导学生预习,导学生分析,导学生练习、复习,导学生完成作业。这种“导”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阶段。
三主四式导读法中,“三主”已经衍变为一种教学思想,“四式”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是思想理论境界的具体化。目前,这种导读法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具有了理论指导意义。
三.问题教学法
这是对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传递、接受方法的一种改革。它运用的范围主要是阅读教学;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其代表人物是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和余振维。他们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由生疑到释疑的过程。课堂上他们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一个生疑的问题,教师就应该趁此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由师生双方作出答案。
目前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有四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缺少具体而明确的目标;二是学生思维活动严重不足;三是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不足;四是统一的学习活动不能适合个体特点。这四条原因归纳起来就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问题。要解决上述四个原因可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第一步确立目标。在上课之前,先向学生宣布这篇课文或这节课的教学目
标和要求。第二步提出问题。即提出可以操作的行为化问题,这些问题是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的,是联系教学目标和行为的中介。第三步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包括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和讲授法等。第四步小结,并据以检查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标程度。
问题教学法能使课堂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独立性等良好品质。这种教学方法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做中学”、布鲁纳的“发现法”和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在我国的移植和嫁接。这些教学方法在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影响面也是很广的。
四.精讲精练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代表人物是北京市八十中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自80年代初以来,宁老师扛起语文教学改革的大旗,先是首创卡片式语文辅助教学法,之后又深入实践,潜心研究,不断拓宽实践领域,确立了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素质的先进语文教学思想,在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考察宁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和实践,“精讲精练”是他整个思想的精髓,是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关键所在。所谓精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为手段,做适度讲解。所谓精练,就是以完成教学的训练措施为手段,作典型而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精讲,要求施教者首先搞好教学总体设计,其次,要深缩教学内容,做到内容精要;精练,要求施教者提供给学生训练的内容要典型,同时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训练的方法。讲与练,要有机配合,不能只讲不练,也不能只练不讲。
精讲精练教学方法有下面几个要求:一是内容要精要。即抓住教材的精华和要点,作具有针对性的讲和练。二是方法要精巧。即讲重在化繁为简、变难为易,练重在一举多得,以少胜多。三是语言精练。即讲解的语言和练习的表述,都要做到一字千金。四是适度适量。即讲和练,难易要适度,多少要适量。以上四点,简而言之,就是“三精两适”。
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愿我们的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老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第二篇:论韩军新语文教育观
论韩军新语文教育观
韩军,1962年生,“新语文教育”代表人物。博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基 础教育研究院特级教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全国青少年研究会学术委员。著有《韩军和新语文教育》一书。他有众多的荣誉称号,40岁出头,就已当了12年的特级教师;他的“新语文教育”被列入中国建国以来“著名的教学流派”。
韩军“新语文教育”的“新”字,非标新立异、除旧布新的“新”,而是五四“新文化”之“新”。他主张语文教育接续五四“新文化”,五四“新文化”的“科学”,落实到语文教育,即“求真”,五四的“民主”落实到语文教育,就是求“自由”与“个性”。真实、自由、个性,是“新语文教育”的精神内核。他的“新”其实比当今颇为时髦的打破传统、标新立异、唯新是举,“陈旧”了近90年。新语文教育主张回归两个传统,一是回归五四“新文化”精神的传统,一是回归五四前民族语文教育根本方法的传统。
韩军说:“我是为语文教育寻根求本,呼唤中国语文教育返本归根。” 于是,就有了他倾注20年教学实践心血,构建的“新语文教育”的六大理念——
真实个性:回归语文教育“人文”之真
韩军最朴素的愿望是,师生在语文课上,不撒谎:不故意撒谎,也不被迫撒谎。这应是一个最起码的愿望,起码的常识。然而,实现它却很难。
韩军认为,中国中小学生在作文中“编造谎言”,已成为一道举世罕见的风景。2000年天津市中考作文题是《上学路上》,众多十三四岁初中生,或编造上学路上“捡钱包交给警察叔叔”,或编造“扶盲人过马路”,或编造乘公交车“给老人让座”。似乎全市丢失的钱包,都恰被他们拣到,全市老人乘车、盲人过马路,都恰被他们碰上。这些作文,且都有固定套路:先“思想斗争”一番——钱包交还是不交,盲人扶还是不扶,给老人让座还是不让,后“狠斗私字一闪念”,“自我反省”,灵魂升华。如此作文,很多得了高分、满分。独有一个学生与众不同,朴实为文,照实写亲身经历:雨天,上学路上遇青蛙,捉青蛙,知青蛙是益虫后,马上放生。此文竟被判为“思想格调不高”,不及格。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风雪中救人》,命题人提供的话题材料本身就漏洞百出,全国众多考生,“不约而同”编造“舍自身,救他人”,“弃小我,做大我”的美丽假话、套话„„
何为人文?当今中国基础教育里,对人文存在太多人为的歧解,把人文理解成思想政治教化,当今最迫切的是回归到人文的本义——即让师生回归人性本真,即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做真实、自由、个性之人,这正是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实质。可是却已经中断了很久。时下中国,请暂不要给人文添加其他含义,师生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最迫切。教师课堂上讲真话,学生口头“我口说我心”,笔头“我手写我心”,师生不虚伪、不矫揉、不造假,解放人性精神,灵魂自由舒展。这,就是目前语文教育中最大、最迫切的人文,也是人文之本义,更是语文教育之本。上语文课,师生均能身心自由,真诚、平等相待,与文本,与对方,真心沟通、真情交流,就是人文。当今中国,在教育中坚持这一点,仍十分不易。在韩军看来,教师“精神真实”,才能导引学生“精神真实”,教师“精神丰盈”,才能导引学生“精神丰盈”。一味迷恋技巧、技法,一味克隆模仿,语文课岂不如水上浮萍? 韩军说,语文教育之树,枝繁叶茂,历久常青,源于语文教师深扎于文化沃土中的默然无语之根;教师立于脚下土地,立于人类博爱,立于深厚的文化积淀,用自我人生,体悟文本中人物、民族、人类的命运,感受与咀嚼文本中的个体与人类的苦难,与大地上的同类血脉相通,有悲天之情,悯人之怀,与文本中的人物同歌哭、共笑骂,真实地鸣奏语文教育动人心魄的乐章,那样,语文课就情感饱满,充满魅力。这,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根本,人文血脉,是语文教育真实、自由、个性的本然所在。
化意为字:回归语文教育“生活”之本
韩军认为,表达本是人之天性,写作是表达的延伸,因而写作本非痛苦,而是一种倾吐的快乐,是人的普通生活状态。写作人人可为,非作家专利,文人专利,更非个别尖子生的专利。古时,八岁写诗作文,大有人在,而现在,出口成章、立笔成文的高中生却罕见。鉴于此,他提出指导学生应尽量少给其定太多的统一模式,应发挥学生的个性,写出别具一格的美文,而非千人一面,那样束缚了学生的的想象力和真实的情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举三反一:回归语文教育“积累”之本
韩军精辟概括传统与现代语文教育的区别:五四前,千年传统语文教育“总思路”是举三反一,五四后始的现代语文教育“总思路”,却是举一反三。举三反一,讲究积累、积淀,大量读书,整体感悟,效果多快好省;举一反三,讲究唯学课本,以少胜多,分析解剖,效果“少慢差费”。今须改弦易辙,回归传统。
举一反三,即一学期只学一册课本,以30篇文章作范例“举一”,教师不厌其“深、细、透”地繁琐解析,微言大义,咀来嚼去,斟句酌字,以图让学生循例“反三”,会读、写同类文章。结果,一学期最多只学不足30篇,中学漫漫6年,最多学360篇。试图通过360篇文章“范例”,让学生会读、写远超过360篇的文章,实乃杯水车薪、缘木求鱼。数代人高中毕业,母语仍不过关。
韩军主张,举三为本,又不弃举一,他建议:一,大胆调配时间。初中、小学,2节或3节,学课本(举一),弃“深、细、透”解剖,求粗通文意,不求甚解,每节完成2千字;3节或2节,学生自读课外书(举三),按正常速度350字/分钟自由阅读。二,莫执迷课本。初中与小学:课本与课外书,时间各占一半;高中:弃课本,径用像《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史记》、《中外散文百篇》、“四大名著”等做教材。
美读吟诵:回归语文教育“诵读”之本
“文字本是肉做的,有体温,有生命,有动感。传达文字生命动感,须诵读。无字不能读——即使课程表、花名册、元素表,我也读得抑扬顿挫,立体飞扬,犹似交响,听众皆呼,更况美诗妙文!——我想启蒙全国师生都痴迷吟诵,回归传统。” 韩军对诵读颇有自已独到的体悟,他的名言是,诵到极致就是“说”。诵,乃“心” 在支撑。随“心”所欲,道法自然。心到音到,心不到,抑扬顿挫失自然!“文革” 就畅行矫揉造作的无“心”朗诵,声嘶力竭,拿腔拿调,对听众和吟诵双重蹂躏。诵之至境,是平和、自然、质朴、生活化地说话,用“心”来说话。生活中,平民百姓不假矫饰、自自然然表白,正是吟诵之至境!诵读人之“心”与文本之“心”共鸣,淡然说,自然说,随心说,便动人心,撼人魄!韩军读杜甫《登高》,他化身杜甫,有了“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愤苍凉;韩军读李商隐《隋宫》,他直入隋炀帝魂魄,嬉笑怒骂出神韵;韩军读《大堰河》,他与艾青心脉相通,上千听课人潸然泪下„„
同时,他也非常重视背诵。韩军说,诵、抄,看似最笨,然效最大!文脉相贯,文气相通,奠文字之基,养浩然之气。最笨之法,乃最实在之法,最本然之法。举三为主与强化诵、抄,在传统语文教育中行之有效、有大效,而在当代所谓的创造、创新、创意中被丢弃否定了。结果,创造因缺少根基而只能在花样翻新上左右摇摆,创新因缺少积累而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徘徊不前,创意因缺少厚重而只能是雕虫小技的表演而已。
重文写白:回归语文教育“文化”之本
韩军认为,一个人若少年时诵读一定数量的一流的文言,则成人后写成一流白话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若少年极少接触文言,哪怕只学一流的白话,则成人时形成一流的白话的可能性也明显减小。通过白话学写白话,似近实远,事倍功半;通过文言学写白话,似远实近,事半功倍;根扎于“文”,语发为“白”,这,应是语文教育返璞归真、返本归根的基本法则。美国高中英语课,用一年时间读古英语的莎士比亚原著,且让学生写古英语诗;台湾高中语文课本几乎全是文言。韩军主张,我们高中,文言课文的篇目数量,理应超过50%。
文字素养:回归语文教育“文字”之本
韩军痛感,1949年后,大陆语文教育,饱受外部冲击。过去受政治冲击,变成政治课;今日革新开放,很多学校又误上成班会课、表演课、综合课、多媒体课,唱歌跳舞,声光电乐,喧腾热闹,“语文”无地自容,迷失本身。
然而,语文课之独立价值是文字。语文课首先要上成文字课。语文老师首先要是文字师。若关注精神,也须由文字引发,由文字贯穿,终落脚于文字,即“着意于精神,着力于文字”。语文教师对文字的虔诚,对文字的捍卫,都应该是最高意义上的。强调语文教师的文字意识与文字素养,不是又回到工具性,而是强调文字意识与文字素养的精神意义。良好文字意识与文字素养,会令人情感细腻,儒雅聪敏,文质彬彬,气质高雅。
在语文的性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上,曾经有过太多的争执和分歧,韩军提出语文的人文性的观点也许只是其中的一派,但至少可以指导教师们更好地把握教学目的和方法,为语文教育观注射新的血液,不管怎样,实践可以证明一切。
第三篇:论《赤壁之战》教学方法
论《赤壁之战》教学方法
何婷婷
摘 要: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规模最大所占篇幅最多的,究其原因这次战役使得曹、孙、刘三分天下形成。根据我国现行全日制高中教学大纲,通过语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通过本文探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通过《赤壁之战》这一篇课文对《三国演义》这部中国古典名著有整体了解,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
赤壁之战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引导激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这首诗写的是东汉末年孙权与刘备联合仅以几万兵力大胜曹操八十万之众的赤壁之战,也正是这一战的胜利,使得东汉末年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高中课本上以《三国演义》里著名的“赤壁之战”作为我们学生学习篇目,我们应该探求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通过短短一篇“赤壁之战”对整部《三国演义》有整体了解,并能分析和掌握里面一些主要人物的性格,心理,智谋等特征。而且能吸取战败原因,提高个人处事能力。要想提高能力就要拓展延伸,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语文有着广阔的天地,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理想的语文课,教师可以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或者把生活之处引入课堂,以丰富教学内容。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赤壁之战》教学方法。
一、通过课文了解《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赤壁之战》叙述了一个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故事。“赤壁之战”作战地点是在赤壁,孙刘怎样利用计谋大败曹操八十万大军?在教学中可以设置诸如此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学生读懂课文,理清文路抓住主线,提供了可循之径。全文按“曹军南犯——火烧战船——曹军大败”的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曹操挥师南下直指刘备、孙权,大有统一中国之势,而此时的刘孙也认识到只有联合抗曹才能获得胜利,但内部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周瑜虽然认识到刘备,诸葛亮日后必然是东吴的竞争对手,因而在联盟之初就想除掉诸葛亮,然而诸葛亮一一化解,从而出现了“草船借箭”、“刘备劳军”等故事。就“赤壁
之战”来说主要是黄盖献策,周瑜用反间计使曹操错杀熟悉水战的蔡瑁,张允,而曹军多为北方士兵不悉水战,庞统巧施连环计,使得曹军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黄盖火攻计策是针对曹军优势(兵多)和弱点(不识水性,连船练兵),而且“火攻”是水上作战以少胜多的好办法,再加上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使得曹操八十万军队大败而归。这可以说是整篇课文的故事全貌了,我们先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然后再进一步分析重点、难点。在对课文故事情节的把握中,一定要注意几个关键性的环节:如连环记、苦肉计、借东风、草船借箭等。通过这些环节串起整个情节的来龙去脉。
二、抓住中心,分解课文中重难点
在对课文的解析中可以抓住以下重点和问题:⑴、曹操为什么要用铁索把船连起来,使得一船着火,无一幸免?⑵黄盖为什么要提出火攻?⑶曹操为什么相信黄盖投降而来,而对于他这位多疑的人来说,为什么恰恰这一次又这么轻信了呢?
当时形势是,曹操八十万大军南下,面对的刘孙联军一共也才七八万,这使得曹操骄傲自负,轻敌自怠。曹操遥指南岸说:“周瑜,鲁肃,不识天时!”又指夏口说:“刘备,诸葛亮,汝不料蝼蚁之力,欲撼泰山,何其愚耶!”正是由于曹操自负,所以导致他轻敌,又由轻敌而致防范懈怠。周瑜利用反间计使曹操错杀蔡瑁,张允,又因曹军多为北方士兵不识水性,在船上行走艰难,庞统献计用铁索把船连起来。而火攻正好是水上作战的好办法,而且刚好又是针对曹军优势(兵多)与弱点(不识水性)提出来的,这样即可避曹军之优势,攻曹军之弱。综上所述,本该可以不战而胜的一仗,却让曹操弄成了一个惨败的结局,实在可悲。
三、对课文主要人物心理,性格的分析
人物的主要描写使故事更加精彩,而人物智慧、心态、性格的描写是罗贯中大师之笔,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心理,性格特征。
对人物的分析,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一步深入分析,探究的方法,也是对课文故事分析。
曹操,在这场战争中是损失最惨重的,我们就先从分析他的性格及当时心理入手吧。曹操可以被称为一代枭雄,《短歌行》中他表现出拉的雄心气魄,对天下野心之大,他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利用皇帝名义,发号施令,充实自己实
力,剪除异己,从而加快了他实现统一大业的步伐。在“赤壁之战”中曹操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失败的结局,逆天违地失人和,多疑轻信自骄横。周瑜正是利用了曹操多疑的性格特点,将计就计,故意让蒋干盗走假造书信,借曹操之手杀了其水军将领蔡瑁、张允。孔明又用草船借箭之计骗得了曹操十万之箭。曹操正是因为骄傲自大,用兵犯忌,以短击长,挥师八十万南下,但曹军依然犯了兵家之忌,又因北土未平,所以当徐庶为了避祸,故意传言马腾,韩遂谋反,欲杀奔许都的时候,曹操果然吃惊不小,又因北军不习水战,所以庞统才得以巧施连环计。最终导致了赤壁兵败。
诸葛亮他的雄才大略,旷世奇才真正淋漓尽致的表演尚在大战之中。战争虽然描写了三方众多的雄辩之士,领兵督帅,贯战的猛将,但其中的主角却是诸葛亮也。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捉放曹等巨大的艺术魅力,使得诸葛亮这一人形象光明耀眼。“赤壁之战”大写特写草船借箭和借东风的场面。“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没有东风,火攻就不能成功,于是孔明在甲子日设坛祭风,呼风唤雨。其实,孔明识天文晓地理,早知道是时有东南大风,设坛祈风只是骗局而已,祈风于大获全胜,此非诸葛亮之能,实为虚构。面对周瑜处处为难,诸葛亮都一一破解,使得世人对诸葛亮充满崇敬,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他顾全大局,步步精算,同时体现了的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但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莱特,我认为正因罗贯中对刘姓正宗的喜爱,为塑造诸葛亮这一神般的人物虚构了许多情节,将诸葛亮描绘成一位飘尘逸世,满腹春秋,先知先觉,料事如神,成竹在胸,口若悬河,鹤立鸡群的年轻的外交政治家的高大形象。使得世人对诸葛亮充满了崇敬之感。
周瑜,三国吴国名将。少年英俊,颇有才华,人们都称周郎。周瑜嫉贤妒能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他对诸葛亮一而再,再而三的谋害,他对诸葛亮的嫉妒已经到了不能自拔的程度,几乎念念不忘,“既生瑜,何生亮。”这些都表现了周瑜心胸狭窄,而诸葛亮三气周瑜也是他气量小至死的原因。如果换个角度看,则是周瑜与诸葛亮直接较量中的三次失败。这三次失败当然很丢面子,但对于周瑜这样气量小的人却是致命武器,如果这件事换了是曹操,他绝不会为此上半点火,就连赤壁大战那样的残败,曹操都能泰然处之,而周瑜却不同,他对自己的每次失败,都要实实在在地大动一次肝火,自己昏过去不算,竟把金疮也气得迸裂开来。
周瑜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又是一个浮躁好胜的人,所以,他又喜怒忧惊都形于色,按他脾气,早晚也要被气死的。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先进音像手段,可以播放关于“赤壁之战”的电影及电视剧,使得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了解《三国演义》全貌。
五、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著作的兴趣。
通过对课文的解读,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深入讨论,如:
A、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B、黄盖假投降,曹操为什么多疑的人,这次不怀疑呢
C、取胜还有那些有利的条件
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认识已经有所了解,引导让学生打破段落界限,从全文中寻找线索,认真思考。这样做使学生从整体事件中的联系中去考虑问题,是一个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思维训练,更便于学生从全局去学习分析问题。在板书上写出“知己知彼,正确决策”“以己之长功己之短,抓住机会,周密安排”。这些都是令学生能提高个人处事能力和提高全局思想,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和辩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通过这篇课文,使学生们读懂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并推荐《三国演义》这中国古典著作供学生在课外去继续阅读,去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与深邃。
参考文献:
①《语文教学中的“度”》 温三立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讲出〈赤壁之战〉特色》 王小英人民出版社
③“《赤壁之战》教案设计” 俞志芳
④《三国演义》罗贯中人民出版社
⑤《说三国话人生》于学彬长虹出版公司
⑥《三国志 》卷五十四《吴书》第九
第四篇:论计算机教学方法
论计算机教学方法
一、思想方面
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各方面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自己的思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对自己思想上有了更加高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
二、教学、工作方面
这学期主要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电脑设备的检修、维护等工作。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业务水平,向有经验老师请教的基础上,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继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
1、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欲望,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领悟信息文化内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在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重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充分关注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解决具体问题的不同技术思路。对学习起点较低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少限制、多支持,鼓励自主探究。
2、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课堂中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上都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比如:我们学完文字处理软件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电子作品,确立作品的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作出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与一体的电子报刊,主题选择方向可以是环境保护、西部开发、世界无烟日、科技活动周、机器人、奥运等。老师给出作品要求,给学生两节课时间,可以上网搜集素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电子报刊的制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可以从作品的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几个方面给打分,全面给出评价,使学生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① 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形成能力,提升素养。在“任务驱动”中所设置的任务要求做到科学、适当、适度。
③ 启发式。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主动思考和实践。
④ 讲授法。信息技术教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做成各种教学课件,借助于有关设备,边讲授边操作,讲练结合,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⑤ 分层递进教学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施教、分层测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四、总结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具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明白到自身的责任,为此,我经常通过浏览《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应用文摘》等书籍,上网浏览新课程教学网等形式,学习更加多的、好的、新的知识。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形成自身的信息技术教学风格。
第五篇:论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论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摘 要:本文将针对当前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进行研究,以各种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019-001
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主要强调的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引导下,把数学教材作为教学的中介。其课堂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作为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的知识、发展培养数学能力,最终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数学活动过程。那么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要改变单纯的一个讲台,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达到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创造问题与应用知识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并且能够学会学习。
一、高中数学中合作学习教学
合作学习是当今教育关于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和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定义是指人们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出发,从而设置出民主的教学氛围,并且通过学生之间一系列的相互帮助和教师引导解答表扬等相关活动的交互作用,来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最终真正达到让每个学生在认知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积极发展效果。
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一是人人参与学习性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几个同学一组的分配,并做到学生成绩有好有差的搭配原则。二是学习主动性原则,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去参与学习,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一切思维,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一个创设问题情境的设置者,在学生方面也只是一个引导、组织、评价者。三是平等性原则。人人平等是一个人人格被尊重的基础,只有被尊重了,自己才觉得是集体中的一员,当其小组成功了,就会感到光荣和骄傲,而不断激励大家共同努力。四是自由性思考学习性原则。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要过多地参与学生的讨论,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针对每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得到结论。这样才能让学生敢于学习勇于表现,让学生真正从个性、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多种数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创设情境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式学习。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多举案例,如假设老师在某市购物,恰巧遇到这样巧合的事情,在甲商店时,搞优惠销售活动,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销售,而在乙商店时遇到搞的优惠销售活动是凡一次购满500元可领取九折贵宾卡。为了买到更便宜的,现在要问同学们,老师到哪家商店购物更实惠。对于这种生活化的问题,与我们是息息相关,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就会来。他们也很想知道哪家商店更便宜更划算,有利于他们以后更好地节约钱,所以大家都会踊跃参与。通过这样的锻炼方式,把枯燥的学习知识引入到一个故事情境中去考虑问题,让学生愿意为这种生活问题去考虑,做一个精明的生活有心人。其实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习惯,并且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是学以致用的目的体现。
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多媒体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将会使数学的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因为多媒体教学是集声音、图像、图形、文字的功能于一体,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让同学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师在教授立体几何图形时,对于空间的想象同学往往感到很困难,教师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演示这些立体几何图形的变化、位置。例如:在电脑中放一个三角形,看三角形的几何变化,如把α、β、α+β这三个角作在同一个单位圆中,那么关于sinα、sinβ、cosα、cosβ的值很容易在单位圆上的位置找到答案,而我们的目的是期望能用cosα、cosβ、sinα、sinβ的几何值来表示cos(α+β)。结果是什么促使我们想到作“-β”?这时我们知道旋转变换就是在几何中常见的变换方法,那么就将△P1OP3逆时针旋转到关于△P4OP2位置的变化形式。通过多媒体,我们就能直观地看到其变化形式。在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学生开拓思路,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在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讲解,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即学生在听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演示,适当做好笔记,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
新课程对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要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以此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出一些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发言与讨论。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总之,教与学是一个双边的事情,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方法,而学生需要更刻苦学习,才能把高中数学学好。
参考文献:
[1]逯全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2]王琨.浅谈如何做好高中数学教学设计[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12)
[3]韦剑.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教学参考,2009,(14)
[4]施建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07)
[5]唐文勇.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