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实验小学 黄毅平
联系电话:***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真正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 挖掘素材 积累素材 训练仿写 评改促进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具体目标中针对不同的阶段提出了详细的写作要求。面对当前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浪潮,面对语文教学改革尤其是作文教学改革中可喜的成绩,人们不由的为已经取得的作文教学改革的成绩欢欣鼓舞。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改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处理好学习与思考、学会与会学、知识与能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将如何做到更有效呢?
一、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源泉丰盈溪流活泼地昼夜不息。”他深刻地提醒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此,在平日的生活中,发扬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引导他们能够养成乐于观察的好习惯,强调学生留心对各种事物的观察并且要求把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例如,平时学生有写日记的习
惯,哪个同学家里来客人,他们会从客人的外貌、性格、言谈举止多方面进行观察;哪个同学家新买电器,会从外观、性能、使用方法进行观察描述,并且会饶有兴趣的向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介绍。久而久之,同学们不但乐于观察、而且会观察、善于观察。实践证明学生对身边发生的新鲜事。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是成为生活的主人,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
二、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因此,要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但是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是远远不够的。我除了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在阅读过程中,我强调学生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下笔才能洋洋洒洒。
三、在教材中训练仿写
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写作历程,他就是靠仿写起步得以成功的。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言“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由此可见,古今中外,仿写一直是人们学习写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提倡创新,但我们如果不从模仿开始往往是难以创新的,模仿是前提、是基础,而创新则是一种提高,脱离模仿的创新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仿写优秀文章是一条通向写作成功的捷径。
在仿写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再创造的意识。要求他们在不断对比、2
借鉴中吸取写作养分,催促作者灵感的生成,完成“积累——消化——模仿——提高”的知识技能转化过程。
在仿写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让他们知道模仿是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一种手段,在练习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体会和创新。
在仿写中我们要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意识,仿写这篇文章,你要清楚自己从中要学什么,学到了什么。因此,在平常的阅读课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写作环节来训练本节课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能力才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在评改中得到促进
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好的作品是反复修改、多次加工的结果。《课程标准》对作文评价提出这样的要求:“提倡学生自评自改习作”、“应知道学生以教师的批改为例学习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最终学会自改习作”、“要重视学生多改习作”等。由此看来,重视并指导学生自改习作是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包容他们多样且富有灵动的情感的具体体现。
首先在师生共同评价中学会修改。以集体评改典型文章引路的形式,具体指导如何评改作文,一般选择两三篇习作,针对习作对共同性的问题重点评价。如选材是否新颖,细节描写是否生动,语言是否简洁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评改,提出改进措施。为学生自评、互评做好引领作用。
其次在学生自评中体会快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次习作的要求,教会学生对本次习作的评价标准,再帮助学生拟定一定的修改的提纲。如:我本次习作的亮点是什么?是怎样表达真情实感的?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写的比较精彩的地方?有没有错字病句等。学生会按照提纲开始对自己的文章反复读、仔细的体会,自然而然就对自己的 3
作文进行修改,同时使学生在自评中学会欣赏自己的作文的快乐,并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再次在学生互评中共同进步。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作文,采取同桌或者小组不同的形式实施,当然教师不是观众,在学生互评中及时调控,学生在自主评价、互动评价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最后在谈收获中,共同提高。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修改,让学生谈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收获,学生真正能够找到问题的主要矛盾,从而使全体学生均能受益。以上几种形式的评改,自始至终把学生置于主人翁地位,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学们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提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评改作文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认真写作、认真评改的责任心。
总之,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语文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人生事业的基石。因此,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关注学生实际,在作文教学中付之以正确合理、行之有效的指导,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开出芬芳灿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有效教学》 王明海 著
《实用快速作文法》
杨初春 著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著名教育专家钟启泉教授在《中国教育报》上也明确指出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那么如何避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耗时多、收效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现象,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做到更加有效呢?
作为一名与学生天天打交道的一线语文教师,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谈谈我的一点薄见。
一、营造有效的教学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二、设计有效的教案学案
语文课堂并不只是为了使学生能读懂某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思维的能力。学生每学一篇文章,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一堂语文课只须解决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问题即可。作为语文教师,要弄清楚在不同的课文里,都有学习的重点,不要全面铺开,否则就会“语文课模糊,学生迷糊”。在教学中,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弄清楚课文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习哪些技能,然后设计教案学案,引领学生欣赏课文,学习课文,研究课文。
1、把握文章的重点
阅读教学中,以文章的重点段落为切入点,可以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对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情感抒发容易把握,提高学习效率。朱自清的《背影》讲述的是一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体会父子情深。文中对父亲的背影的描绘是教学的重点。文章四次出现背影,每次情况都不同,但思想感情确是一脉相承的,而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又是最突出的,抓住了这四次背影,体会每次背影出现时作者的情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2、剖析文章的难点
人教版教材精选的散文,语言及写作手法往往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就可以此为切入点。如教学高尔基《海燕》一文,在简介作者高尔基和社会背景后,就要让学生了解象征手法在散文中的运用,以此为难点进行引导教学。引导学生在朗读、交流体会中弄明白其意义。乌云象征沙皇的反动统治、大海象征广大群众、海燕象征革命先驱、海鸥等象征形形色色害怕革命的人、暴风雨象征推翻沙皇反动政权的革命运动,把这首散文诗中各个形象的象征意义搞清楚了,散文诗的含义就显而易见了。从文章的难点处“切入”,引发学生思考、探究,难点解决了,整篇课文的教学也将迎刃而解,可起到“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效果。
3、解决文章的疑点
针对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的特点,教学中可从文章中让人产生疑问处为切入点。如《旅鼠之谜》一文,可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质疑,旅鼠是什么东西?它身上有什么未解之谜?解开了没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调动起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进而展开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
三、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很好的学习方式,切磋琢磨,相互启发,可全班讨论,可小组讨论,可学生之间讨论,也可师生之间讨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几种耗时低效的讨论现象:一是讨论内容不合理,对没有必要讨论的内容讨论,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二是讨论时间不足,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三是讨论没有扣紧目的要求,成了“放羊”,听之任之,老师不作为,名为讨论,实为闲扯;四是由于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没有具体要求,使得一些学生等、靠,自己不动脑,参与度不高。
“讨论追求的境界,应是学生求知欲高涨,心灵得到解放,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同学对话、师生对话中观点碰撞,对文本的理解、领悟往纵深发展。语言表达做到有序,有物,有理,有情,启发心智,令人信服。”(于漪语)如果合作探究讨论沦为形式,只是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活动效果,那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活动中“习得”多少,才是评价课堂有效性的最终参数。一堂课内,合作学习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段内安排合作讨论,小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汇报都分别是谁,这些事情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安排到位,合作活动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情境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它们或思想深邃,或感情横溢,或字字珠玑,对学生的语言、思维、道德、情操、审美等能起多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娱目、悦耳、动情、激思等方法,带领学生进入作品营造的情境,进而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获得深刻的体验。
语言描述法创设情境。教师的教学艺术最多的体现在教学语言中。教师的语言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追求给人以美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材中一些与学生心理年龄、时代特征、实际生活有距离的文本,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排演课本剧创设情境。教材中的一些课文故事性强,情节生动,适合排演课本剧,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四、加强有效的教学反思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在他的《语文退思录》里这样写到:我从事语文教育已有四十余年,然而,退思往事,失误之处不少,不只是方法上的失误,更要紧的是观念上的因循和迷惑。观念指导行为,行为决定成败,专家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在教学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才可能不断地提高我们有效教学的水平;退而思之,不如思考在前。因此老师在备课与制定课程计划的时候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在课堂教学中一要及时反思新课引入情境是否得当,所提问题或例子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激活学生思维;二要反思教学难点是否通过分析已经解决,提问和例子是否恰当,是否再补充实例进行讲解;三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注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特别要注重教学实践后的反思。一要总结精彩之处,反思遗憾片断;二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会对学生有伤害;三要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我县在教研活动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写教学心得,尤其是教学反思,还安排征集教学反思比赛,积极引导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发现不足,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取决于教师对教学中的情、趣、理的挖掘,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结合现在开展的“卓越课堂建设”,我们将在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争取取得更大成效。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探究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探究
摘要: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性教学是20世纪颇具代表性的一种课堂教学理论,经过无数的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并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股研究的潮流,之后逐渐影响到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较年轻的课程,但同样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能否培养好具有信息技术能力的新一代,这对我国国力的强盛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有效性课堂教学,同时如何使每一节信息技术课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这都是我们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目标之所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性教学
课堂教学
简单来说,有效性教学就是让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实施教学行为的理想结果,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运用各种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是达成有效性课堂教学的途径。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普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方法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曾听到这样的一个比喻:将一汤匙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会难以下咽;但如果把这汤匙盐放进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可以在享用佳肴时,不自觉地将这汤匙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学生是否爱学,乐于接受知识,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往往与教师创设的情境有很大的关系。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都知道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就可以了。
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有吸引力的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情感。如在学习《用计算机画画》及《制作小板报》等知识时,我会从网上下载一些小朋友的小板报和画画作品,平时也有目的地收集学生的作品,在新生授课时先出示这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让学生“羡慕”一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我们也经常创设一种设疑的情境,用以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通常是以“发现问题→寻找方法→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行的。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先“卖一个关子”,让学生遇到问题,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引起悬念。“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使他们带着学习的内驱力而来,这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设疑”会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想学”的积极的情感倾向,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那么学习会更有效果。除此以外,讲故事、猜谜语、师生比赛等形式的情境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我就曾经试过利用学生好与老师分高下的心理,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表格处理——数据计算》一课时,以师生比赛计算学生成绩表的平均成绩入手,学生的热情高涨,轮翻争先与我比高下,还派出班上的数学高手与我进行比赛,其他同学对我们的比赛过程非常关注,在这个情境中学生无意中就产生了新旧知识的冲突,并且对新知识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要求进入新知学习。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从良好的情境创设开始,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入手。
二、小组合作,优化课堂教学。
一般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有效进行需要达到五个基本的要求:第一,积极互助。学生们必须认识到要对自己以及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第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必须有机会相互陈述各自正在学习的内容。第三,个人担负责任。每个学生必须对掌握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承担责任。第四,掌握社交技能。每个学生必须进行有效地交流,尊重小组其他成员,合作解决矛盾。第五,小组合作加工。每个学生表达了个人的思维,再进行探讨,得出一个较好的结果。因此,对小组的评价必须是根据小组合作的程度,以及小组进步的程度。
新课标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学习,形成一种群体的合力,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比如在学习《信息技术》第二册的“网上搜索、保存信息”一课时,在教学了一些网页浏览、搜索、保存的方法后,就要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我会结合时下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近来我国发生了几次地震,造成人员及财产的损失,学生是很有兴趣了解这些知识的,也很乐意去进行探究。当提出搜索这些资料时,小组成员都开始议论,我会让每小组中每个成员分好工,谁负责搜索我国的地震资料、谁负责搜索外国的这方面资料、谁负责搜索地震的成因、谁负责把搜集的资料合起来,形成一份小板报。在分工明确的情况下,就不会造成重复搜集,浪费资源的现象。
再如在学生学习《用计算机画画》的单元时,当进行到《创作画画》的一课,同样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我校电脑室是六张电脑台组成一个圆形小组的结构,学生会在物理上已形成了小组的形式,这更方便他们在小组内移动、交流,在同一幅画面上进行构思、绘制,各个学生分别画出自己有特色的一部分组合成一幅作品,这可以让学生在共同的创作中懂得相互协作、相互欣赏、相互包容,提高小组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评价,促进共同提高。
卡耐基曾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也有位教育家说过:“给我一点阳光,我会很灿烂”。懂得欣赏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一定的助力,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无论是正面评价还是反面的评价,都对学生有一个积极的意义,正面评价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反面评价也会促进他们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的主体是可以多元化的,客体也可以多元化。可以老师评价学生;可以学生评价学生;也可以学生评价老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让教与学共同提高。
老师评价学生,应多以激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赞美中成长。还可以以不同方式、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工具对学生进行评价。如老师口头的评价,可以用“你真是棒极了,你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你真是聪明极了,你很善于思考,真有见解。”“你的知识太丰富了,老师以你为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符号或声音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学生在使用CAI进行练习时,画面上出现鲜红的“√”,又或是热烈的掌声,这对学生的情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使用教学更有实效。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评价学生,让学生以同辈的角度接受评价,这会有不同于老师评价的效果。例如教学“计算机画画”、“小板报制作”等的课程时,学生完成任务时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如自己作品哪里比较满意?哪里有待改进等,也可让同学互评:从别人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别人的作品又有哪些不足等。评价的同时审美观、审美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
四、利用软件,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有着本学科的的优势——有充足软硬件方的支持,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还有各种教学软件,以及网络教学,以这些媒体的交互性,给予学生一种对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
学生对计算机及各种多媒体软件的兴趣很浓厚,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加强使用。而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游戏引入课堂,喻教于乐,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他们不知不觉间掌握应学的知识与技能。比如在进行键盘练习时,一般都是比较枯燥地进行打字练习,把键盘分成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分步练习,再加上部分条件好的学生在家中已使用过电脑,但在家长不正确的指导下,指法已养成了错误操作的习惯,再有部分学生未接触过电脑,在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利用“金山打字通”等软件的辅助,尤其是软件中的游戏练习,使学生在游戏中熟练了指法,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比我们不断的说教有效多了。
还有《信息技术》第二册的汉字输入模块的学习,历来都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内容。要么打一下课文,又或打下诗词,学生没有什么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而利用教学软件,比如QQ聊天软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聊天过程中学习,不仅加快了汉字输入的速度,还加强了语言的交流方面的技巧。
再有利用网络的作用,结合课本内容,在网上下载相应的资源,或与电脑公司合作,制作一些应用系统,比如投票系统、祝福墙、反馈系统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实际地看到同学们的一些操作或反馈,锻炼他们的同时,又能让他们懂得欣赏别人的成果。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作用我们有目共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电脑教学要从娃娃抓起”这一口号我们记忆犹新,从小加强孩子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的水平,这是我们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让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在他们的心中植根,从而培养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主要参考文献:
[1] 丁舒:“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南京师大学报》”,2007.2 [2]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2006.8 [3] 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理论框架与案例研究 》,2004.11 [4] 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人民教育》2001年第6、7期
第四篇: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摘 要】化学是一门理工类学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甚为重要。本文围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化学教学 有效性 研究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110-0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接受知识,形成知识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双边互动过程,是知识、情感、态度等信息交流的过程。学校教育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把知识扎扎实实地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解除疑惑,使学生得到进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效果。
一、营造活跃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活跃的课堂给教学和学习注入催化剂,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对众多因素的一种微妙而有波动的反应。笔者认为,做什么事只要有浓厚的氛围,都好办,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在化学教学中,笔者注重对课堂气氛的调控,一般把一节40分钟的课分为三个步骤:创设情景,引人入课;课中适时调节;化学与生活。按步骤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创设情景,引人入课。课前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准备不同的趣味性素材与案例,通过这些素材与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将学生引入化学课堂。如,研究物质的量时,为了更好地引出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同时,能更好地说明1mol这个概念到底有多少。笔者引用了一个网络视频来引学生入课:一名江苏盐城男子用几辆三轮车运50万枚一毛钱硬币到银行存款的视频。学生一下子就楞住了,怎样能更准确、更快地把这一笔硬币存入银行呢?带着这一问题笔者把学生引入到物质的量这一课堂教学中。
第二,课中适时调节。在化学课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精神状态,如果学生精神状态不佳,就先暂时停止新知识的讲授,进行必要的精神调节,把课堂内容切换到趣味化学中,用幽默的语言讲述生动的案例让学生笑一笑,轻松一下,把学生疲惫的状态驱赶掉,重新回到高昂的学习状态,进入新知识的讲解或者进行练习。
第三,化学与生活。在与学生研究比较难的化学问题时,用生活中的一些与知识相关的案例来解释,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如,研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时,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增大压强,气体系数大的一边浓度变化大,气体系数小的一边浓度变化小,学生讨论了很久也没有形成共识。这时,笔者简单打了个比方,姚明身高是226cm,我的身高是165cm,现在我和姚明站在一个高约226cm的有盖弹簧盒中,然后做一个尝试,把弹簧盒的盖锁住,用强外力压缩弹簧盒直到160cm的位置,你认为谁的身体变化最大。此时,全班学生豁然开朗,一阵欢呼声。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笔者的化学课堂气氛和谐、活跃,学生课堂参与度高,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
教材、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要求进行备课,学生也必须围绕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学习,正所谓“以本为本”。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防止把教材边缘化,笔者精心编写导学案,把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以提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花一定的时间打开课本,阅读课本知识,然后动笔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
比如在与学生一起研究化学键知识时,笔者编写了如下导学案:
【教材新知】
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填空。
(1)化学键的概念与分类
①概念:使 或 的强烈的作用力。
②分类:化学键分为 类型。
(2)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①离子键。
②共价键。
(3)离子键和共价键联系与区别:。
填写导学案的空格外,在教学中,笔者还规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读教材内容。在中学教育界一致认为,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我们知道语文、外语等需要朗读,通过朗读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进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化学也是如此,它的知识点多而杂,有些需要用机械式记忆来强化读用它的习惯,如果不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朗读,那么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零散的生硬的知识,如化学术语。让学生大声朗读化学可以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化学思维习惯,掌握课本知识。
如2011年广西高考理综化学试题27题第(5)问: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一空4分,当年这一空广西考生的平均得分是1.2分,分数很低,这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后来我们研究发现,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主次不分,现象描述不全,有错别字,语句表达不通顺等,也就是说,学生的化学思维不良,没有正确使用化学语言来作答,这跟平时不注意朗读化学有关。
三、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新课标下,化学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化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如果只进行书本上的学习,学习死的知识,那么就无法有效地把化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利用化学知识服务社会和生活,更不会学好这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新课标改革大背景下,我们如何加强化学的学习呢?一种比较好的办法是研究性学习,这样的学习不再是抽象而死板的学习,而是带着问题去学习,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探究中提高。因此,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盐类的水解这一内容,比较适合用研究性学习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为此,笔者在上课前三天,布置学习任务给化学科代表,选10个对化学实验比较感兴趣的同学担任实验组组长。之后,笔者利用课外时间对这10个同学(含化学科代表)进行化学实验的培训与分析,然后由这10个同学讨论、决定将班级其他同学进行分组,分成10组,最后定出各小组的成员。在上课前一天,由各小组组长带领组员制订本组实验方案、拟实验报告,到实验室领取本组实验仪器与实验药品,进行预实验。上课时,各实验组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实验演示、探究,并填写实验报告,进行误差分析,经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的方法。这一节课学生参与度很高,每一位同学都得到提高。
四、选编题组供学生练习,帮助学生归纳整合知识
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题目,以巩固基础知识,但如果逢题必做,势必会沉溺于题海。这样虽做了大量的题目,但多数可能是生吞活剥,连滚带爬勉强做过去,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仍然有可能做不出来。
在化学教学中,笔者采用一套简单的教学流程“给出两种方法――对比分析――总结――应用”,就一个问题融合各地优秀试题,编成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题组,在课堂上利用题组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归纳整合知识。如下面两个题组,每个题组内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学生解除疑团,使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掌握。
题组1:能够说明 2SO2(g)+ O2(g)2SO3(g)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①容器内SO2,O2,SO3三种物质同时存在②容器内SO2与SO3浓度相等
③容器内SO2,O2,SO3的反应速率之比恰好为2∶1∶2
④t min内生成2mol SO3同时消耗1 mol O2
⑤t min内生成2mol SO2同时消耗1mol O2
⑥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⑦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⑧容器内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题组2:能够说明H2(g)+ I2(g)2HI(g)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①c(H2)∶c(I2)∶c(HI)=1∶1∶2时
②c(H2),c(I2),c(HI)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③t min内生成1 mol H2的同时,生成2 mol HI
④反应速率v(H2)=v(I2)=0.5v(HI)
⑤断裂1 mol H-H键的同时,断裂1 mol I-I键
⑥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⑦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⑧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这两个题组,把这个部分的知识点都囊括进去了。学生刚看到这两个题组时,信心百倍,可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答案各有千秋,没有一个同学完全答对,不是漏选,就是多选。通过加以对比,学生便体会到解题的技巧及老师的用意:要错,平时练习错个够,吸取教训,归纳整合知识,减少考试失分。笔者就是这要样由简单到复杂,引领学生层层深入,步步逼近,各个击破,归纳整合知识,养成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五、收集学生答题答错的信息,结合题目再练
错题,是教师将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摘录出来的范本。教师及时查清学生做练习或作业或考试过程中出错率比较高的原因(或不会做的题,或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题,或会做却做错了的题,或非知识结构性知识),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及时点评,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编成新题,再以习题的形式印发给学生练习,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答题能力。
比如,学生对如何正确使用pH试纸和识别配制溶液过程的误差分析存在很多误区,笔者结合学生的问题,编了以下的两组题目:
1.关于如何正确使用pH试纸的题目
(1)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能否用蒸馏水润湿,为什么?
(2)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玻璃棒有什么用处?
(3)在笔记本上写出正确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步骤。
2.关于识别配制溶液过程的误差分析的题目
(1)欲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NaOH固体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或KOH,对结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欲配制0.1 mol/L的NaOH溶液,定容时,仰视或俯视,对结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总而言之,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努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加深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化学,达到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
[1]叶金煜.反思课中休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03)
(责编 卢建龙)
第五篇:探究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今普遍面临着“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了所有一线教师必须认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一、有效教学的标准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1)基础性.包括:①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②是否注重个别差异;③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言语概念式表述、案例领悟式表述和图式结构式表述;④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2)发展性.包括:①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②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③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教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④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总结为三先、三后、一反思)
1.先预习,后上课
对学生而言,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课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是课堂.课前先利用预习教案看书,可以了解要老师讲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更可以发现自己模糊不清的地方,带着问题有目地、有重点地听课,这样可以提高45分钟的听课效益.预习分为学期预习、周预习和日预习三种.这里重点谈的是日预习.日预习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的方法是先看1~2遍书,对教案中的主要知识以及看不懂的地方做一些不同记号,如果时间允许,最好选做教案中部分的练习.切记,即使作业多,时间紧,也要坚持预习,就是只用几分钟先看一下书,也会对第二天听课非常有益.对教师而言,要强化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指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是指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这就要求备课组长定时定点定中心主讲人);个人备课是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结合化学知识特点,进行二次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习题等环节).注意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力争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标;结合实验,结合科普知识,设计的教学过程要有利于班级的教学,要根据新课改精神,打破常规,更新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课堂为学堂,变教时为学时,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2.先复习,后作业
对学生而言,课后不要急于完成作业,应先看书复习,这不仅可以使课堂上刚获得的新知识得到及时消化和巩固,而且可以减少作业错误,节省做作业的时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复习的方法是先看书,重点内容多看几遍,该记忆的一定要能背出来,难点一定要搞懂.然后,整理课堂笔记,回忆和总结老师课堂上所讲的注意点和解题的方法技巧.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精心设计,要布置分层作业,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还要加强对作业完成情况的检查,防止部分学生的“偷懒”.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作业中的问题.3.先分析,后解题
许多知识不能靠死记硬背,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才会牢固,运用时才会准确.在审题过程中,只有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设问,迅速地摒弃这些干扰因素,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解决问题.4.注重反思,提升水平
所谓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包含“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方面内容.(1)“教”的反思.根据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结合学生上课理解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2)“学”的反思“学”.的反思是指学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的行为,以便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及时的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改进学习方法,学生的反思要形成文字,要有改进的措施.总之,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开展,要重视建立和谐的生态课堂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借助于实验教学提升课堂魅力,提升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的实效作用充分彰显.唯有如此,才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来,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