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行业)性工资协商调研汇报
正定县开展区域(行业)性工资协商
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上级工会“关于企业区域(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情况调研”的要求,正定县总工会立即对本县企业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尤其新城铺服装行业和北早现板材行业工资协商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通过走访企业职工、发放问卷、召开乡镇系统工会主席座谈会等形式,掌握了比较全面的资料,结合近年来我们日常工作所掌握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总体情况
我县辖9个乡镇、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现有基层工会组织1086个,会员99319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组织714个,会员69063人,随着企业改制工作不断深化,目前我县企业类型分布以民营为主。根据企业行业特点大致分为板材家具、食品饲料、化工医药、机械制造、建材装饰、纺织服装六大行业。板材家具行业主要分布在曲阳桥乡、北早现乡、正定镇,食品饲料行业主要分布在南牛乡、正定镇、新安镇,机械制造行业主要分布在平乐乡、新安镇,化工医药、建材装饰行业主要分布在正定镇、诸福屯镇,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分布在正定镇、诸福屯镇、新城铺镇。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136家,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1900多家,占本地企业总数的92%以上。我县现在已成立了饮食业商会、运输业商会、服装业商会、板材木业商会、恒山市场商会等行业协会,行业工会有今年建立 的新城铺镇服装行业工会。从总的情况看,我县城内企业要好于乡镇企业,主要表现在小型民营企业上,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村街,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职工流动性大,其合法权益特别是工资收入难以保障,如:职工工资不能及时兑现,不能随着企业效益的增长而增长等等,而且这些企业的经营有很多的随意性,更加增加了管理的难度。09年,根据市总工会的任务目标要求,我县尝试在乡镇开展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的推行,截止到目前,我县九个乡镇和一个城区街道办均签订了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覆盖企业298个,覆盖职工21892人,并且今年我们还在新城铺镇开展了服装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签订了全县第一份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现在我们正谋划在北早现的板材行业性工资合同的签订。通过这些努力使职工收入合理增加,劳动关系稳定和谐,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了企业效益与职工利益的“双赢”,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情况:
前些年,由于我县未建立行业工会,因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正在探索阶段,今年5月,在取得新城铺镇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率先在该镇成立了服装行业工会联合会,健全完善了行业协会和行业工会这两个协商主体,为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把握:
一是慎选协商代表。在镇党委的协调下,双方按照法定程序各推选了5名协商代表,行政方首席代表由行业协会会长、夺标狼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担任,其他代表为4家较大的企业老板。职工方首席代表由镇总工会主席、行业工会主席担任,其他代表由16家会员单位推选,包括一名女职工代表。
二是多方充分沟通。协商程序启动之后,行业协会多次召开会议,就经营状况、发展形势、产品市场定位等事项进行分析研讨。行业工会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汇总梳理了工资发放、薪酬保障、休息休假、工种定价标准等6项职工关注的焦点问题。镇党委和政府分别听取了汇报,要求双方在充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切实推动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平等、深入、认真细致地搞好协商。
三是制定工种计价标准。服装加工企业大多实行计件工资制,计件单价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生产成本构成和职工收入水平。在镇劳保所、行业协会和行业工会联合深入企业和职工中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确定了9道大工序和百余道小工序,之后组织不同层次职工进行定时、定量测算,以一般技术熟练程度职工单位时间产量为基准,核定出各工序的劳动定额,并按照成本控制和收入倒推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各工序的指导工价,从而为协商奠定了核心基础。
四是建立监督机构。为确保协商依法开展和协商结果有效落实,成立了镇党政主管领导为负责人,劳保所、社会事务办公室、司法所、工商所、地税所、安监站、总工会为成员单位的工作小组,全程关注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监督行业工资协议的履约落实。此外,按照有关规定,明确行业工资集体合同(草案)提交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报经县劳动部门审查通过后生效,并要求各企业将生效的工资集体合同及工价表进行公布,接受全体职工监督。
三、具体做法和经验
1、主动介入,广泛宣传。各乡镇区域(行业)工会联合会把建立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工会责无旁贷的职责,主动介入,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一是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联合劳动部门指导各行业结合实际制定了各行业的工资集体协商办法,下发到各企业和工会分会。二是利用行业协会领导班子会议和行业协会例会的契机向协会班子成员和会员企业经营者进行宣传;三是组织各企业分会通过召开职工大会和各种工会宣传阵地向全体职工进行宣传;四是印发了《工资集体协商基本常识》宣传册。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大家在两个问题上统一了思想: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分配行为的市场化、契约化特征充分显现,进行工资集体协商是保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二是对行业企业集中、运行相近、工艺相似,签订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既符合实际,又便于操作,易于执行,应当进行大胆尝试。
2、明确目的,把握原则。针对各乡镇区域(行业)企业的特点,我们把开展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着力点确定在三个方面:一是确保《劳动法》等各项法律法规所明确的职工在工资分配上所享受的各项权益的贯彻落实。二是遵循“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与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内部分配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和符合多数职工的意愿,保证企业与职工在协商过程中平等的主体地位,协调内部劳动关系。三是协商双方采取合作、和谐、平稳的协商方式,既坚持己方的立场,又要实事求是地互相尊重和理解,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杠杆激励作用,实现“双赢”。
3、依靠行政力量,借势借力。依托行政执法的力量,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是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关键,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是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重要保证。
四、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存在的问题
1、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对这项工作认识不高。有的经营者认为,企业是自己的,工资开多少应该由自己说了算。部分职工认为,哪个企业给的工资高就到哪个企业干,对工资集体集体协议的不足。经过几年的宣传教育,虽然有了一些转变,但有仍有一部分人存在这种认识。
2、由于缺乏专业人员,难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岗位工资标准,工资集体协议只能是粗线条的,不具体,不全面,约束力小;由于这些小企业职工社会关系复杂,熟练程度不一,因此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然存在。
3、由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掌握不准,工资和企业效益难以挂钩,很难在协议中明确工资增长幅度
五、建议与对策
1、工会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职工双方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工会进一步作好有关工资集体协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认识。充分利用自身的舆论宣传阵地开展具有一定规模、有声有色、切实有效的宣传,要借助社会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文件和政策和法律法规,着力扩大工资集体协商在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宣传有关工资集体协商的生动实践、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深入宣传工资集体协商对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使企业和职工双方面都能感受到工资集体协商,对于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调动广大职工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生产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2、因企制宜,制定出有利于各个行业发展的工资集体协议文本。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当根据行业的不同特点,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本地区行业发展特征,把企业工工资标准、分配形式、调整幅度把职工资金、津贴、补贴办法;把职工加班加点、法定休假日、带薪年休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及参加社会活动的待遇、职工福利方面的待遇,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事项,作为我们集体协商、签订工资协议的主要内容。
3、进一步健全协调机制,切实发挥作用。除了进一步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更要切实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作用,使工资纠纷等各类争议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切实加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作用,加大对劳动争议的调处力度,通过正规的渠道和程序切实处理好各类劳动争议和纠纷,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二篇:工资集体协商调研汇报
齐齐哈尔市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基本概况
2011年2月27日
根据省总工会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的工作部署,下面我就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情况、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情况、劳动争议工作、法律援助工作、工会法人资格登记管理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基本情况
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重要手段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由于省总工会的重视支持,市总工会的强力推动,此项工作得到持续,稳步的开展。
2000年,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渐现多元化、市场化、复杂化的现实,省总适时提出开展工资协商谈判工作。据此,我们经过慎重思考,周密调研,选择了在不同所有制、不同类型的企业开展工资协商试点,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形式的讷河市中医院,股份制企业讷河港进马铃薯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依安县塑料编织厂等作为工资协商试点单位,以上三个企业都是以年初职代会为依托和载体,在职代会上就工资,福利等内容进行协商讨论,从而签订协议,这是工资协商谈判的早期雏形,为以后真正意义,完善的协商谈判奠定了形式上、内容上的基础。
2003年,我们按省总工会部署和要求,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履行维护职责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以工资集体协商为突破口深入发展集 体合同的工作思路。确定2003年为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年。此后,我们以政策为保障、以典型为引路,以三方机制为平台。经历了规范试点、强力推进、全面铺开的发展过程,并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践中切实发挥了较好的实际效果。截止去年未,所辖区域企业数 1759户,500强(国内)企业数15户、覆盖职工数 6.9万人;所辖区域建会企业数5148户,覆盖职工数32.3万人;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用人单位数329户、签订集体合同数1571个、覆盖职工数18.7万人、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及工资专项合同签订数392个、覆盖企业439户、覆盖职工8.81万人。总结多年来的工作,我们的感受是: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分类指导、各方联动是推进工资集体协商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一是统筹部署,实施政策引导。2003年,市总工会确定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履行维护职责的重中之重,年初制发了《在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年”活动的方案》,要求县(市)区局工会也相应开展工资协商试点工作。并就确定试点单位,培训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员,签订工资协议等三个方面的工作进行规化和部署,构建了组织领导机构,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2004年市总工会确立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作的思路为:“夯实基础,摸索经验,稳固推进,逐步推广”。制定了《关于齐齐哈尔市企业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意见》提出选择生产经营正常管理基础扎实,工会工作开展比较好的不同类型的企业作为试点单位。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打开工作局面。2005年以来,我们印发了《关于在全市进一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单位加强领导,充实力量,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确定责任人、工作任务和时间进度,继续扩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覆盖面。2006年 以来,我们以《集体合同规定》为指导,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形式印发了一系列指导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政策文件。对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指出各类企业都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进一步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二是选树典型,以点带面推进。2003年,全市确定了首批企业作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试点。推出了县(市)、区及各类企业等各具特色的典型,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迅速扩展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经过多渠道督促推动,全市九县七个区全部建立了各自所属的数量分别2--4户的试点单位,试点企业性质以私营,股份制等非公有制企业为主。市总工会也重点选择了8户不同类型的企业做为市级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单位开展工资试点工作。在工作部署的同时,我们深入试点单位具体指导,运用多种途径,强力推进。龙江县龙庆石化公司龙江分公司作为龙江县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第一个试点单位,在县总工会精心指导,县劳动局通力合作之下,2003年4月份正式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签订了工资协议。其工作方案和合同书文本规范化程度较高,协商谈判程序公平。对全县及全市深入推行此项制度有重要的现实示范和指导意义。市总工会在“工会工作”上发专刊对龙庆公司工资协商工作经验进行了推广。此外,我市的龙沙区、建华区的试点企业都已经通过协商谈判同企业签订了工资协议,并且都已按工资协议履行。
2005年市总工会又把克山县作为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县区试点单位,把北方机器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有大企业的试点单位,并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工资集体协商深入开展。至此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初见成效。我们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并在全省率先创立 工资协商谈判程序既(调查了解、收集资料,分析计算、提出方案,集体讨论、形成共识,把握原则、据理力争,履行合同、验收求证),并在全省率先把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程序制作成声像光碟,得到了省总工会的肯定,并做为省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的声像教材。
根据工会维权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及全总省总推动沃尔玛公司签订集体合同工作座谈会的重要指示精神,2008年齐齐哈尔总工会积极指导推动外资企业沃尔玛国投百货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解放门分店签订集体合同。市总工会同沃尔玛齐齐哈尔解放门分店所在地建华区总工会一道深入沃尔玛就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步骤、平等协商原则、内容方式、方法程序等方面逐项进行讲解指导,沃尔玛国投百货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解放门分店工会在参照沈阳集体合同版本的基础上,结合齐齐哈尔的实际状况,并广泛征求职工代表的意见基础上,形成齐齐哈尔店集体合同草案。2008年8月29日举行沃尔玛国投百货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解放门分店集体合同正式签订仪式。此集体合同优越于法律法规或国内其他沃尔玛店的条款是:带薪年假方面时间长:如一位员工工作二十年,按国家规定可享受150天带薪年假,按沃尔玛公司规定可享受至222天带薪年假,多72天;女职工产假方面待遇高:女职工正常给予90天产假,难产增加产假15天,实行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增加产假至180天。其政策优于沈阳,沈阳市晚育增加产假60天。此项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是我市工会组织在外资企业建立集体合同机制并进行有效维权的成功探索。
三是提高素质,注重培训骨干。为了能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面更加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单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我们高度重视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了市县两级工 资集体协商专业指导员队伍,制定了指导员队伍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制度。所属九县七区总工会均建立了相应的协商谈判员队伍。通过定期例会制、分工负责制,信息传递制,职责汇报制度来协调和指导全市企业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作。为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我们加大了专业队伍的培训学习力度,采取单独办班,以会代训,参加省总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协商谈判员的素质。市总工会每年都把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列入培训计划,几年来,坚持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除市总工会举办培训班外,各县(市)、区、产业工会及企业层层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全面迅速地普及工资集体协商知识。另外、我们每年还派人参加全总和省总举办的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积极培训工作骨干、拓宽工作视野,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多年来,市总举办18期工资协商培训班。培训协商谈判员500余名;市总先后派158名同志参加省总举办工资协商工作的考察和培训,50余名县(市)区工会领导干部及协商谈判员参加省总举办的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培训班。
四是整合资源,借助三方机制平台。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仅靠工会一家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聚合各方面的力量,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企业代表组织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重大成果。几年来,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市劳动关系三方成员单位,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2004年市劳动关系三方联合印发了《关于共同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强调指出:要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作用,并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企业家协会应承担的工作职责。2005年为使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易于操作,并与我市实际情况密切结合,市总工会制订了《齐齐哈尔市 企业实作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明确了工资集体协商双方的责任,并就培训义务,协商原则,协商内容,协商程度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试行办法》内容进行细致推敲修改后,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企业家协会联发形式印发全市,为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规范化指导。2007年,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印发的《关于贯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集体合同规定的意见》提出三方联合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工资集体协商规范开展、不走过场、扎实推进。此外,2009年充分利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企业管理协会联合制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的通知》。2010年市劳动关系三方共同印发了《齐齐哈尔市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三年规划》以及《关于开展齐齐哈尔市集体协商百日要约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上述发文均确定了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对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起到了切实有效的指导保障作用。
二、近年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做法
1、坚持以改制和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建制。多年来,在抓好国有企业建制工作的同时,我们加大区域性、行业性、改制和非公有制企业建制工作力度,用工资集体协商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一是根据非公有制企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创新建制形式,努力把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到工资集体协商中来。二是区别改制企业的不同情况,做好工资集体合同的改签、续签、重签工作,保证企业改制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同步进行,搞好工作衔接。三是加强指导和协调,积极探索推进工资集体 协商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在对所属企业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认真梳理、自查总结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工资收入这个事关职工核心利益的问题,把重点放在支持基层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上。围绕企业的工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支付办法、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及其调整办法等事项,进行工资专项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协议,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2、依托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力度。按照《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的规定,市总工会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密切配合,加强劳动关系三方的组织领导,制定规划和措施,强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明确要求各县(市)区总工会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认真把握《集体合同规定》、《黑龙江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意见》、《齐齐哈尔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意见》精神,突出重点,灵活开展工作。截止2010底,工资集体协商企业范围继续扩大。今年,我们要求各县(市)区、产业工会在巩固原工资集体协商企业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确定新的工资集体协商单位,不断提高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覆盖面。
3、突出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效性、指导集体合同体现量化职工工资增长的幅度。
齐齐哈尔市大企业多,集体合同基础工作好,但大部分合同没有体现职工工资具体增长幅度,时间一长,企业领导、职工都不重视,淡化了集体合同的约束力。我们认为集体合同作为依法维护职工利益的重要平台,要想有所突破,集体合同体现工资增长幅度是重要措施。只有体现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集体合同才能得到企业和职工的共 同关注。2008年我们深入基层,指导北方机器有限公司制定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虽然目前没有启动,但在大型国有企业是一个突破。齐重数控公司、二机床厂近两年也在集体合同中明确了年工资增长率,体现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现实效果,维护了职工的经济利益。
4、对签订工资集体合同实行规范化管理。2007年以来,市总工会每年年初与各直属工会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实行目标化管理.市总工会每年都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列入各县(市)区总工会考核目标,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坚持通报制度,履约情况监督检查制度,要求每个签约的企业要把合同的内容、主管领导、责任部门、全部明确。建立由企业行政方、工会方组成的监督小组对工资集体合同工作进行量化考评,每半年对履约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形成向职代会报告工资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的制度。2010年初市劳动关系三方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未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的目标规划,并建立目标责任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2010年9月,市总工会下发《关于开展黑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量化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的工作指标。既到2011年一季度全市30人以上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要达到70%以上,工资集体合同签订率要达到50%以上。
三、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几点建议 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社会化的 系统工程。全面推进和做好此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既需要工会自身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也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才能实现集体合同工作的新发展。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建立健全三方机制建设,推动形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必须积极地参与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建设,通过“三方机制”平台,密切联系,协同行动,为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营造有利的工作氛围;必须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家协会等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和政府劳动监察结合起来,积极协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工资集体协商执行情况进行执法监督检查。以形成多方联手运作,共同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良好态势。
2、要加大立法力度,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推行集体合同制度。
要加强立法,明确规定本市各类企业都应该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把工资集体协商作为重要内容,明确规定工资集体协商程序,工资集体协商审查管理办法,建立工资集体合同履约的监督机制等等。通过立法,使实行工资集体合同制度工作有章可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
3、要加强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
实行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它不仅要求双方协商代表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水平,而且还要有相关知识。因此,要通过研讨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提高协商代表的综合素质,为顺利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人才条 件。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齐齐哈尔市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三年规划》的安排部署,今后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要突出重点,规范管理、逐步实施,强化落实。
1、扎实有效地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积极引导支持基层工会主动向企业提出协商要约,启动协商程序,积极促进与企业开展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围绕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和职工培训等涉及劳动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确定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的内容。把开展集体协商要约的重点放没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协议等五类企业上。
2、重点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管理协会密切配合,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规划和措施,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基层工会围绕企业的工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支付办法、工资水平,工资标准及其调整办法等事项,主动向企业方提出工资协商要约,进行工资专项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协议,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为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3、以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为切入点,扩大工资集体合同覆盖面。在非公有制小企业或同行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县级以下区域内,积极推进由区域工会组织或行业工会组织同相应的区域企业组织、行业协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工资集体合同,扩大工资集体合同覆盖面,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方式,拟在龙沙区、建华区选择部分试点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力求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4、实行目标责任制,并建立定期检查通报制度。建立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信息调查统计制度,及时掌握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建立和实行激励约束机制,把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议的签订、履行作为企业评选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劳动奖状、优秀企业等先进单位的必要条件,没有签订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议的企业领导人不能评为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和优秀企业家。加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和签订工资集体合同中的作用。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情况
自2006年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方案》的通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全市各县(市)区、产业(系统)、市直企业积极响应,并坚持从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企业“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新型劳动关系的形成。截至目前全市70%以上企事业单位参加了创建活动。全市共表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标兵6个”,“劳动关系和谐企事业40个”,“劳动关系和谐企事业优秀组织单位20个”。实践证明,开展这一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推动经济发展,也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的总体安排,立足齐齐哈尔市实际,精心组织,科学实施,围绕经济发展大局,扎实推进,促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推动了“和谐齐齐哈尔”的建设。回顾几年多来的创建活动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融入全市大局,各方齐抓共推。在创建工作中,全市各单位始终坚持把创建融入到党政的工作大局中去把握,纳入到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目标中去规划和部署,推动了创建工作向社会化发展。一是建立领导机构,强化组织实施。成立了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领导小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创建工作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确保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确保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经过几年来的运作,基本形成“党政重视支持、各方合力推进、企业积极争创、职工广泛参与”的良好态势。各县(市)区的创建工作也得到了县(市)区委、县(市)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相继都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评选和表彰区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有的区还把创建工作纳入绩效目标考核体系,使创建工作的实施有了可靠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二是各方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定期协商会议制度,研究和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明确了各自的工作重点,同时依托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在研究创建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时通力合作,对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起调研,一起论证,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各县(市)、市直企业也相应成立了党政领导 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而有效整合了创建工作资源,形成了共同推进的合力。三是强化舆论宣传,不断扩大影响。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市、县(市)区两级每年都要对评选出的“和谐企业”给予隆重的表彰,重点宣传创建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典型示范加强引导,促进了企业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齐齐哈尔日报》、《黑龙江工人日报》等主流媒体,也对齐齐哈尔市的创建工作进行了系列报道,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全市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开展理论研讨会、征文活动、知识竞赛、歌咏比赛、职工文艺汇演等方式,吸引企业和职工主动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扩大了创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职工参与率。
二、科学制定标准,严格评选程序。一是明确创建标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和社会通行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制定了《齐齐哈尔市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考核标准》。该标准分10大类,57个小项,对遵守法律、建立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劳动安全制度、社会保险制度以及工会组织建设、女职工及未成年职工特殊保护情况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二是严格评选表彰程序。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针对不同时期的创建工作的重点,下发了《关于开展评选表彰齐齐哈尔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并结合新的形势要求不断充实调整完善创建标准,既全面反映企业劳动关系各个方面的内容,又在不同时期有所侧重,便于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同时,为了推动创建工作结合实际、有的放失,各基层单位在参照市级和谐企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 了县(市)区级和谐企业的评选标准,逐步形成了市、县(市)区分层级的和谐企业评选标准。为了推动创建工作持续有效开展,体现创建工作的严肃性,激励被授予“和谐企业”称号的单位保持荣誉,我们还按照“企业申请、验收考核、动态管理”的要求,进行能上能下的科学管理,开展“回头看”活动。
三、突出创建特色,彰显创建实效。创建工作开展4年来,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民主管理、社会保险等各项制度机制的建设和发展,收到党政、企业、职工、社会多方面满意的实效,并且围绕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不同时期突出了不同的创建特色,着力解决企业与职工共同关注的重难点问题,力求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全市企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进一步开拓进取,把握重点,通过广泛深入的创建活动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劳动争议工作
一、劳动争议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工作。随着企业改组改制力度的不断加大,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争议矛盾集中,问题突出,维护改组改制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任务日益繁重。我市各级工会组织在劳动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认真做好劳动争议调解、预防工作,进一步融洽了企业内部劳动关系,促进了企业和职工队伍的稳定。目前,我市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1394个,其中市直属企业调委会33个,区属企业调委会772个,县属调委会392个,系统调委会197个,调解员3515名。经市、县(市)区工会两级培训获得调解员资格,持证上岗约2319名,占66%,经省总工会培训人员为197人,市、县(市)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获省培训资格证书的87人。未获得上岗证人员主要是由于人员变动造成的。几年来,全市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处争议2117件,调解成功1759件,调解成功率达83%,较好地维护了劳动争议双方,特别是职工一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改制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二、组织制度建设状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的规定,市总工会首先把建立、健全改组改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求各改组改制企业行政、工会依法尽快建立、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多次联合发文,检查、督促、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调解组织。到目前为止,改组改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覆盖面达95%以上,保证了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部分企业已由单纯的劳动争议调解发展到由企业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等完善的监督体系。
三、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情况
一是市总工会源头参与改革改制工作到位、依法规范企业改制行为。市总工会是市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并且是国有企业产改方案联合指导组、国有企业破产工作推进组、分离办社会推进组成员。我们与市经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起草了“齐齐哈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国企改制过程中,企业职工安 臵、分流方案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方可实施的建议,并得到了国资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同时有效地转化为企业改制的相关政策。为给基层工会提供改制的相关政策依据,切实维护基层工会与职工的权益,我们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国资委“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办公厅黑政办发„2006‟46号文件的通知“关于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充分发挥民主管理企务公开作用的意见”等汇编整理,以《齐齐哈尔市工会工作》形式印发专刊,供基层工会学习、应用,让职工了解企业改制政策,避免改制中职工被动承受,茫然无知状态,维护了职工自身权益,有利改制健康、有序地进行。此外,市总工会还制发了《齐齐哈尔市总工会关于在企事业单位改制中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发挥民主管理作用的意见》,从源头参与、落实工会职权,发挥工会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切实在改革中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二是检查、规范改制企业的厂规厂纪,消除可能造成劳动争议的隐患。由于部分改制企业多年来制度不完善,部分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致使这些企业厂规厂纪的不少内容与法律法规相抵触。2008年我们对市区20家企业的厂规厂纪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部分条款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有2家,占10%。这些厂规厂纪存在程序不完备,未经职代会讨论通过;随意处分职工、扩大处分种类、滥罚款;对职工处分,不按规定程序进行,随意性很大等等。这些都给劳动争议的产生留下了隐患。为此市总工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全市部分企业厂规厂纪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取得较好效果。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预防突发性劳动争议事件的发生。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政策宣传与劳动关系矛盾的化解上,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中工会工作的意见》,参与制定了齐齐哈尔市《关于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推进企业改组改制奠定了基础;二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舆论工具,广泛宣传改制政策,使改制企业职工的安臵政策做到了家喻户晓;三是举办改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班,宣讲劳动法律法规、改组改制政策,起到了较好效果;四是市总及时接待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咨询。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市总每天接待10人次以上。同时,针对发现的难点问题,我们及时深入企业现场解决,如市造纸公司在进行企业改制时,多名职工到市总进行过咨询,我们把主要问题都记录下来,进行分类,再派人到该企业进行协商解决,使改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法律援助工作
去年年初以来,我们加强了职工法律服务援助工作,完善了齐齐哈尔市总工会法律援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职接待人员,每周五个工作日在帮扶中心窗口接待职工群众,并聘请市司法局鹤城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全市共设立法律援助机构16个,其中与帮扶中心合署办公的13个;法律援助专兼职干部21人;全年共受理案件17个,己全部结案;提供法律咨询253次;代写文书48份。我们还注重指导基层法律监督工作,在基层工会设立了1412个监督组织,他们对 上负责,对下很好的履行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职能。
工会法人资格登记管理工作
一、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基本情况
按照全总、省总的要求,在省总的领导、指导下,我们是1999年开展这项工作。到目前,全市办理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企事业单位有3878家,其中2001年前办理的有645家。基本上是正常经营的企事业单位全部办理了登记(当时很多国有、集体企业没有正常经营,停产、放假有几个留守人员)。
二、开展工作情况
首先,为使工会法人资格登记规范、有序,市总工会及时转发《黑龙江省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管理办法》、《关于基层工会法人资格变更登记有关事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其次,结合我市实际制定《齐齐哈尔市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工作规程》。这个规程对工会法人登记范围、申请登记工会法人资格应具备的条件、申请登记的程序、变更、注销登记、年检制度等作出了明确的说明。再次,建立了市、县(市)、区、产业局工会法人资格登记档案管理制度。市总工会设专人负责,分类管理,装订、打印成册。各县(市)、区、局也对本系统工会法人登记情况登记备案。第四、严把登记审查环节。一是具体工作人员严格按工会法人资格登记五项标准审查。二是与财务部、经审办(经费)沟通情况、及时掌握登记单位相关经营运行状况。三是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工作。与市工商局联合发文,规定企业年检须有工会法人登记证,改制企业办理新的注册手续须先办理工会法人登记。08年以后,县(市)区建会数量明显增加,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工作量大,外县(市)区路途远,基层工会办理工会法人资格登记证很不方便。经请示省总工会并经市总工会领导同意,决定将县(市)区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工作由县(市)区总工会办理。并就此项召开专门工作会议,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县(市)区总工会对此项工作应给予高度重视,购臵设备,并设专人帮助、指导、督促所属基层工会做好法人资格登记工作,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工作要严格按照《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管理办法》 开展工作。二是县(市)区总工会按照省总工会和市总工会统一规定的代码编制本辖区内工会法人资格证书的编码、编号,并作好登记工作。三是县(市)区为基层工会办理法人登记不得收取费用。根据《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办法》规定,工会法人资格审查登记工作所需费用在本级工会经费中列支。多年来,通过上述一系列认真细致严谨工作,工会法人资格登记作为明确基层工会法律地位的必要形式,在推动工会组织依法治会,推进工会法制化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在我市工会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民事、经济等法律行为,协调劳动关系和在企业转机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篇: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初探
开展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初探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工会或经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工资分配是职工经济权益的基本内容之一,是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核心内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对于我国企业转变工资决定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分配制度,形成企业工资分配正常增长机制,保障劳动双方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年以来,我县总工会按照两个“两个普遍”的总体要求,切实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目标,积极探索工作方法,着力启动我县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对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开展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的主要做法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工会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为加强统筹,整体推进工作,我们以职工最关心的工资收入为突破口,探索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我县中小企业行业、地域等特点,对全县7个镇、两个办事处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以 镇办事处为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试点、以 镇渔具
行业为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试点,采取以点带面、纵横交错的方式探索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为企业和职工搭建起平等协商工作平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职工队伍的稳定。
一是认真调研,细致谋划,努力提高平等协商工作统筹。首先深入开展调研,搞好调查摸底工作。县总工会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开展调研,通过与企业部分职工座谈,与企业行政讨论,初步掌握了我县职工工资、思想动态等相关情况,重点掌握企业规模、产品结构、职工队伍状况及劳动关系矛盾。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了依据。其次突出重点,规范制度,努力推进平等协商工作开展。把协商重点放在工资支付标准和形式,企业职工福利、劳动卫生保护、休息休假、职工培训、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奖惩激励等内容上。同时根据企业经营良好、经营一般、经营暂时困难、经营极为困难等情况,协商确定职工工资正常增减、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不减员不减岗等条款。
二是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全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领导是否高度重视、运行机制是否完善、推进措施是否得力。县总工会以 会发(2011)2号文件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进月活动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全面部署,并狠抓落实。成立了 县职工法律顾问团,聘任16名同志
为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并对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进行了2期培训;确定了30家企业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示范单位,通过分类指导、抓点带面,推动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全面开展。
三是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县总工会拟定了《 县总工会2011年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实施方案》,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做了汇报,争取县委、县政府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争取党政下发相关文件,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受到县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我县开展的“千百十”为民主题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作为“千百十”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一项具体内容写入县委文件,并在年底进行考核。
四是全面发动,广泛宣传,企职双方对工资集体协商达成共识。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首先在县政府信息网、工作上,及时报道关于工资集体协商的有关内容,扩大群众知情范围,有效地提高了工资集体协商的社会知晓率。其次县总工会、县司法局、县律师事务所联合开展的“走进厂矿、走近职工”法律服务日活动。活动采取设立法律咨询点、举办法制讲座专题报告会、以案说法、交流研讨、律师与企业职工面对面座谈等形式,以“走近职工,化解矛盾,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主题,以有利于维护企业和谐稳定,有利于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
为主,向企业经营者和广大职工宣传劳动法律法规政策,提高企业经营者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落实职工各项权利的自觉性,增强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五是为进一步推动全县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深入开展,县总工会在油区工委系统召开全县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现场会,各镇(街道)、各系统工会主席、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参加了会议。热电公司介绍了他们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做法、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特点和优势,更好的推动全县建会企业依法、有效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让企业与职工相互依靠,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六是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集中推进月活动。加强区域(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和行业为重点,大力开展区域(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通过开展活动,企业单独签订合同31份、区域性集体合同3份覆盖企业63个、行业性合同1份覆盖企业5个,增加了工资集体协商的覆盖面。
二、开展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的几点体会和初步成效 要开展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一是必须积极争取党政的重视与支持。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把该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法制化建设轨道。二是必须培养一支懂业务、会协商的骨干队伍。对工会干部不但要
加强日常培训,还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方式,加强对工会干部专题辅导,提高工会干部的实践协商能力和化解矛盾纠纷水平。三是必须做到协商内容细致易操作。在开展协商中要根据区域内各企业的特点,立足共性,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力求协商内容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能体现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实际。
开展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保障了职工合法权益。通过区域性平台开展协商,改变了过去由企业单方说了算的现象。区域内中小企业工资支付标准和支付形式有了统一的协议范本,有力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提高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建制率。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扩大了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提高了职工和企业对工会组织的信赖度,受到了劳资双方的欢迎,促进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在全县范围展开。三是改善了企业无序竞争状态。区域内各企业工资标准基本趋同,职工工资标准得到了宏观协调,职工因工资原因无序流动的局面得到基本控制。四是提高了企业和职工的民主意识。区域性集体协商既规范了企业管理,又疏通了职工权益诉求渠道,增强了企业和职工的凝聚力、亲和力,出现了广大职工融入企业、以企为家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少法律保障。工资集体协商特别是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相关法律尚未进入立法程序,工资集体协商能否顺利进行往往取决于企业行政的意愿。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也不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从而使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困难重重。
二是企业行政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有时工会多次要求见面协调,总是以各种理由避而不谈。有些企业行政虽然勉强同意与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但是也仅仅是留于表面,趋于形式,总见安排,不见结果。
三是协商主体双方明显不平衡。在法律上,工会代表职工与经营者协商是平等的两个主体,但在实际操作中,工会的法律地位与实际地位的差距却很大。在劳动关系双方地位上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工会主席作为职工方的首席代表,不可避免地要受制于企业;因此,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会方代表往往不敢理直气壮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与经营方对等的局面远未形成。在工会干部兼职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更加突出。
四是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自觉意识较弱。
四、推进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虽然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遇到一些困难,但由于工资分配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仍是当前职工最为关注的问题
之一。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特别是工资分配行为市场化、契约化特征充分显现的情况下,不管你愿不愿意,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终将是要走向前台的。为此建议:
一是必须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的重要措施。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企业是主体、职工是根本、工会是代表、政府是主导,因此,政府必须关注工资集体协商问题,并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加大立法力度,进一步明确权利保障,责任追究等问题,使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法可依。
三是要有一定的机构和制度实施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的管理和监督,保证集体协商公开、公正、合理,同时能够及时处理协商和履行合同中产生的争议,确保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取得实效。
四是要对工会干部和企业行政领导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专题培训,特别要使企业行政领导转变思维,开拓思路。
五是各级工会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起工资集体协调指导员队伍,帮助、指导和参与基层工会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六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职工自身维权意识,调动职工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篇:陶瓷工业园区行业工资协商汇报材料
陶瓷工业园区行业工资协商汇报材
料
陶瓷工业园区行业工资协商汇报材料 平等协商促企业发展科学维权让职工受益
陶瓷工业园区总工会
县陶瓷工业园区诞生于6月,是县委、政府落实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一项重点工程,是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发展起来的新型特色产业园区。目前已有29家域外投资企业落户园中,其中以生产高档建筑陶瓷为主的企业12家,陶瓷配套企业8家,其他行业企业9家,职工总数已发展到4500人,固定资产投入
总额已达到16亿元。,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的不利条件下,园区广大干部职工沉着应对,努力拼搏,累计创产值27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园区被省政府列为“一县一业”发展规划项目,被省科技厅确立为“陶瓷科技产业园”;国家人事部和建材部联合授予园区“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光荣称号,省总工会给园区颁发了“五一”劳动奖状。
7月,陶瓷工业园区成立了园区总工会,掀开了园区工会工作崭新的一页。多年来,园区总工会坚持以构建稳定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在抓好园区工会标准化和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的同时,针对园区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职工人数逐年增多、域外企业主比重居多、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资矛盾日益突出的实际,不断加强维权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和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制定了陶瓷行业统一的工资标准和分配制度,初步实现了工资集体
平等协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力地破解了“工资共决”难执行的问题,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县陶瓷工业园区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是在上级工会的指导和园区党政大力支持下的一次大胆尝试,是依托协商劳动关系三方齐抓共管,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的第一步。实践证明,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对促进行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较好地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园区12家陶瓷生产企业,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比平均工资增长25%,生产一线27各工种,普遍高于最低工资标准100—500元不等,最高的超过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极大地激发了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产品质量和产品合格率显著提高。上半年,在瓷砖产品价格下跌的不利情况下,园区生产总值较去年同期仍然提高6%,企业平稳发展,3500名职工受益。二是优
化了用工环境,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有效地改善了用工环境,企业间无序竞争、劳动力无序流动的问题彻底得到扼制,杜绝了员工在企业间来回跳槽、为争人才互挖墙角现象的发生。从而促进了职工安心本职工作,专心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和技术,稳定了职工队伍。三是有效解决了非公企业独立开展集体协商难的问题,规范了行业劳动关系。通过“上代下”的方式,实实在在地企业工会力量薄弱、在集体协商中不敢谈、不会谈、不愿谈的突出问题。工资集体合同签订以来,由于行业内部劳动标准、工资标准、分配原则都进行了约定,避免了劳动争议和劳动纠纷,实现了零上访的和谐局面。四是推动了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增强了工会工作的影响力。通过开展行业性集体协商,签订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为建立行业劳动标准、明确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义务奠定了基础,扩大了集体协商的建制率,推动了行业职代会、厂务公
开、集体合同履约监督等民主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了园区工会的社会地位和对职工的吸引力、凝聚力。在推进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我们按照“围绕园区发展中心,服从工会工作大局,依法进行平等协商,突出陶瓷行业特色”的思路,把创新和完善维权机制作为突破口,提出了打造“工会工作科学发展,职工群体体面劳动,劳动关系稳定和谐,企业职工利益双赢”的新型产业园区的倡议,为推进“双合同”履约和工资集体平等协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维权模式,成立职工维权工作站。园区企业95%以上是招商引资落地项目,企业投资人和经营者来自7个省份,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各异,家族式私人企业的通病普遍存在,对职工地位的确定、物质待遇的落实及精神文化权益的享有等方面,按照上级工会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导致企业职工上访案件时有发生。这些在非公企业暴露出来的问
题,单靠企业工会组织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对此,我们在县总工会的指导下,于6月正式成立了以园区总工会为领导核心,以行业工会联合会主席为站长,以行业骨干企业工会主席为成员的职工维权工作站,实现维权工作上提一级,为企业工会工作步入常态化增加了一个助力器。一年来,维权站协助企业解决和调处职工各类诉求案件26起,讨回企业拖欠职工的各项补助及工资3万余元,做到了职工满意,企业服气,杜绝了越级上访案件的发生,为实现园区的工资集体协商率、集体合同签订率、和谐企业创建率、共同约定签约率及职工零上访保证率全部达到100%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工会维权组织基础。
二、深入企业调研,为工资集体协商积累资料。工资集体协商是维权机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行科学、依法维权的一个重要标志。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有力维护园区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我们于8月开始,深入到园区内各
企业中进行了广泛的调研。一方面与企业主进行座谈,讲解工资集体协商,签订行业工资集体合同的意义,共同探讨企业发展与职工利益的关系,企业生存与职工群体力量的依附作用,赢得了企业的理解与配合。另一方面深入科室、车间、班组、逐岗位调查摸底、倾听职工意见,掌握一手材料。我们走遍了园区20个陶瓷企业,摸清了10个管理岗位、27个生产工种的工作条件,工资标准和职工的基本要求,为确定协商内容、找准谈判切入点和形成行业统一的合同文本积累了素材,摸清了底数。
三、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在园区企业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开工不足,产能下降,效益下滑的不利经济形势下,我们按照全总十五届二次执委会议精神和省、市、县总工会的统一部署,围绕“保增长、促民生、保稳定、促振兴”的工作大局,在园区所辖企业中全面开展了共同约定行动,在企业不减员、不降薪、不欠薪;
职工遵章守纪、爱岗敬业、争做知识型现代工人等方面形成了同舟共济促发展的“共同约定”,企业工会代表全体职工与企业签订了共同约定承诺书,较好地维护了企业的生产秩序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在逆境中的健康发展,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成立工作指导组,培训协商谈判员。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政策性较强,关系企业发展和职工福祉的重要工作。在具体实施中,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合理规范的运行机制是平稳推进协商的重要保证。为此,园区总工会把深入企业调查摸底掌握的情况写出了报告,就企业经营状况、资方的思想动态、职工的期盼目标及利益各方开展工资协商的意见等,向园区党委、管委会和县总工会进行了专题汇报。在园区党政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我们成立了由园区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园区总工会主席任副组长,行业工会联合会主席为成员的七人
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从财力、人力等方面为陶瓷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了全面保障。同时,在县总工会的悉心指导下,我们于10月制定出台了《陶瓷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指导意见》,并组织举办了两期企业工会干部培训班,就工资集体协商的意见,方法,内容、程序、重点、谈判技巧、相关法规等进行了全面培训,有效提高了工会干部参与协商谈判的能力和水平。这些努力使我们在整个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过程中能够统揽全局、把握先机,占据了主动地位,有力促进企业发展和职工权益实现共赢。
五、确定协商内容,形成了合同文本。科学规范的合同文本是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必备要件,为此,我们根据陶瓷行业特点,通过采取征求政府主管部门意见,请教专业人士,召开企业老板座谈会,倾听职工代表诉求等形式,确定了行业工资分配制度,行业工资分配标准,工资发放时间、工资增长幅度,加班工资标准、节假日工资保证等14大类的协商内容,划分了陶瓷行业生产一线27个工种的最低工资标准,打破原有定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于10月形成了《县陶瓷行业专项工资集体合同》文本。在合同文本磋商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职工高温环境室外作业、高危工种等因素,在最低工资标准问题上同企业资方展开了有理有据的谈判,使企业清楚认识到了陶瓷行业职工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欣然接受了职工方提出的最低工资标准确保每月630元的诉求。陶瓷行业专项工资集体合同文本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工会工作“源头参与,民主管理,共同决策”原则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不仅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普遍认可,也进一步坚定了园区全体工会干部的工作信心。
六、规范运行程序,确保平稳签约。为保证园区所辖陶瓷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全面落实,我们采取了园区总工会全程监督,行业工会联合会
全程参与,企业工会具体操作的办法:一是确定了行业工会联合会为职工方协商主体,规定了行业企业法人或法人委托的代表为企业方协商主体;职工方协商代表由职工民主推荐,首席代表由行业工会联合会主席或企业工会主席担任;企业方代表可由企业主授权委托产生或企业主亲自担任;要求每方代表不少于3—7人,委托人不准超过本方代表的三分之一。二是在协商重点上有所侧重,在其它合同约定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对生产经营正常、效益较好的企业,把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调整机制作为重点;对效益不佳、拖欠职工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发放不到位的企业,把按时发放和解决拖欠工资作为重点;对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把合理确定职工的劳动定额和计价单价做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双方加以侧重,协商达成共识。三是在协商过程中,我们严格保证程序公正合法,统一进行书面邀约,及时召开工资集体协商会议并形成《工资集体
协议》草案,依法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正式合同文本,将签约生效合同报县总工会备案并向签约企业全体员工通报,对在协商中双方有争议的问题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请教后对协商双方耐心解答,形成谅解和共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们于12月完成了园区20家陶瓷企业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全部签订了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于1月正式生效。
虽然在推进县陶瓷工业园区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协商工作对照上级工会的要求和园区职工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在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工作环境、岗位贡献、工资涨幅等方面考虑的还不够周密,细化的还不到位,合同文本条款中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同时,如何对岗位工资标准制定更加灵活的企业工资政策,如何让职工工资随企业效益优劣进行浮动,如何使职工的思想意识和收入水平
融入企业管理之中,诸多课题还需要我们去一一破解。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着重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并在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和园区党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全力以赴地推动陶瓷工业园区的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及园区工会其他工作向着更高层次不断迈进。
第五篇:工资协商汇报
注重培训 保证质量
确保产业集聚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
罗山县总工会
罗山县地处豫南山麓,总面积2077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总人口75.6万人,全县共有基层工会组织813个,现有职工71990多人,其中县内企业农民工21000多人。罗山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南2公里处,宁西铁路、沪陕高速纵贯东西,312国道靠北驶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规划面积8.513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3.09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7月底,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54家,总投资61亿元,其中建成投产28家,在建项目26个。目前,罗山县产业集聚区共签订企业合同28份,签订率100%,覆盖职工24800余人。
按照省、市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会议要求,罗山县总工会在产业集聚区企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采取多种措施,注重培训,保证人力,保证质量,确保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积极稳妥地进行,使全县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职工人均工资同比去年增幅9%,为深层次、全覆盖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就罗山县产业集聚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委重视,政府支持,组织措施到位
2010年11月,信阳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工资协商工作大会,我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保障局长、总工会主席参加了会议;今年2月省总又召开了“要约活动行动月”大会。自去年11月份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支持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一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两次听取了县总工会专门汇报,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县总工会履行职责,彰显职能,针对罗山的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把工资协商工作抓紧抓好。二是及时以县政府文件下发全县,成立了罗山县工资协商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县长周哲任领导小组组长,政府分管工业副县长、县总工会主席任副组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工信局、交通局、商务局、供销社、总工会等单位负责同志任成员。下设办公室,县总工会副主席任办公室主任。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工会力推、各方协同、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三是县委、政府联合下发了(2010)26号文件。转发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意见》,对全县搞好工资协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四是在“活动月”召开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大会。19个乡镇和相关局委负责人,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工会干事和企业法人代表、工会主席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200多人参加会议,会上,带头先行的企业来朝宝钻有限公司、友邦细木有限公司两个法人代表作了典型引路发言,县总工会主席陈佳云同志对工资协商工作做了全面布署,保障局长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做了讲话,常务副县长提出了四条具体要求。为全面抓好工资协商工作总体动员,起着鼓劲、促进作用;五是成立了专门机构,专人负责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县总工会在市召开工资集体协商大会以后,研究成立了民主管理工作部,明确了部长,填补了原来的缺失,由民管部承担工资协商工作,并建立健全工资协商工作档案,为全面开展工资协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队伍,注重培训,为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人力和质量保证
为了加强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指导,规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行为,维护协商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谈判技巧过硬的队伍。去年,县总工会一是参加了市总组织的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抽调10名精兵强将,由一名副主席带队,参加市总组织的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认真学习了国家、地方的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熟练掌握协商谈判的技巧,进一步掌握本地区各行业的工资水平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企业财务制度和企业工资财务处理业务。并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进行系统的学习。二是县总工会机关集中学习培训。在市委、市政府会后第二天,县工会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体学习两天,主席陈佳云同志亲自领学有关材料,并要求县工会副主席、机关各部长要认真学习,掌握程序,人人都当工资协商工作辅导员。县总工会5人参加市总培训,5人都当工资协商辅导老师。三是成立专门工作队。由县总工会机关7人组成了一支工资协商专门工作队,总工会主席陈佳云任队长,副主席刘先成、女职委主任李顺任副队长兼总辅导员。四是逐一培训。工资协商工作队逐一跑遍了19个乡镇。每到一个乡镇,提前通知乡镇工会把个企业法人代表和工会主席及乡镇工会干部集中在乡镇职工学校,工作队一到场就实施培训,乡镇党委书记主持,县总工会陈佳云主席先讲明主题,刘先成、李顺等接着作具体辅导,按编写的辅导提纲进行,并发给每个单位工作流程图和工资协商样本,留下热线电话,最后提出限制完成任务的时间。县直各单位、各企业的培训也是逐一的按上述程序完成
三、明确职责,分类指导,确保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健康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产业集聚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推进顺利,县总工会首先对产业集聚区企业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排查,弄清产业集聚区企业基本情况,并由产业集聚区管理区委员会通知各企业法人和工会主席到产业集聚区管理区会议室召开专门会议,展开面对面的辅导,带着有关材料,讲程序、讲原则、内容方法等。一个一个“啃骨头”,一个一个地手把手地教。主动为产业集聚区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从确定协商代表、拟订协商议题到召开协商会议、起草合同文本等环节的全程指导,必要时通过接受委托的方式,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对生产经营正常、效益较好的企业,侧重于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协商使职工工资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增长;对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用工季节性比较强的企业,侧重于在保证达到全县最低工资标准的同时,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并对不同的工种具体工资标准进行细化。各小组及时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和交流,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为顺利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多措并举,以点带面,保证质量,扎实推进。
1、外出学习经验,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奠定基础。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是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新领域,为了稳妥地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2010年8月,罗山县总工会主席陈佳云带领班子及一行7人,前往安阳市、县,考察学习安阳市总工会“三大战役”,重点学习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开展情况。学习了他们的先进工作经验,掌握了他们有效的工作方法,领悟了他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使我们受益匪浅。回来后我们认真总结经验,结合罗山县实际情况,寻求工作的突破口,研究了如何针对罗山特色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2、先办试点,总结作法,大会推广。在2010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工资协商大会之后,县总工会主席先带领一班人抓了友邦细木、来朝宝钻、龙马公司等几个企业,然后总结了他们的作法,在2011年工资协商活动期待月中召开大会,推广了几个单位的作法,使各企业在开展工作时学有榜样,做有范本,心中有数。
3、在对产业集聚区企业具体指导工作中,注重把握按以下程序进行:第一,要求企业行政方和职工方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必须落实“两个公示”和“八个程序”。首先产生协商代表,协商双方代表同时进行公示,增强协商工作的透明度;第二、公示工资协商的内容;第三,按工资协商的程序进行①发出要约;②协商准备;③召开协商会议;④审议通过;⑤审查备案;⑥公布监督;⑦变更与解除;⑧终止与续签。第四,工资协商的内容,具体有七个方面①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分配形式;②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及调整幅度;③奖金、津贴、补贴分配办法;④工资发放时间和支付办法;⑤拖欠工资的清偿办法;⑥工资协议的期限、变更和解除的程序,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和违约责任;⑦双方认为需要协商的其它事项。通过公示和职代会等民主程序接受职工的监督,并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经过指导,试点单位的集体合同经审查全部合格,并已到劳动保障局登记备案。劳动保障局给企业下达了《集体合同审查意见书》,工资协议开始生效。企业在收到《意见书》后五日内将生效的工资协议向全体职工公布并实施。
五、监督检查,巩固成果,建立工资集体协商长效机制 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协商是前提,落实是关键。作为县级工会组织,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加强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监督和落实。一是完善制度。按省、市总工会要求,将产业集聚区工资协商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定期报告、定期通报、定期调度、定期检查、督查验收等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交流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做到事前协调、事中监督、事后考评。二是跟踪检查。定期对产业集聚区企业履约情况,职工的满意度,进行跟踪检查。对没有履约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三是纳入考核。县总工会将工资集体协商情况,特别是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列为产业集聚区各企业工会工作考核的重点内容。对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成效特别明显的产业集聚区企业工会予以奖励,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特别突出,处于全县领先的单位负责人和工会干部推荐授予“市五一劳动劳动奖章”;对工作开展不力,明显落后,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单位通报批评。四是与荣誉挂钩。产业集聚区各企业工会组织申报各类先进荣誉时,必须同时上报落实到位的工资集体协议书,否则不予考虑。各企业工会在评选或参与评选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奖状)等先进荣誉时,应将企业是否推行工资集体协商作为评选必备条件。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有了一些尝试,但这项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存在有问题,进展还不平衡,谈判的质量还有待提高。这些问题有待于下一步的工作中进行完善和解决。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促进罗山县经济快速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罗山县总工会 2011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