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是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开展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为重点的节约工作;采取对生态环境无害、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生活消费方式,开展减排工作,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节能与减排构成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内容。
一、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理性和谐
资源节约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综合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侧重于经济效率,它最为关注的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资源利用方面,可以是节水、节材、节地、节能。能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所以节能也就成为资源节约最主要的内容,而资源节约又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主要内容,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就在于节能,即促进资源的节约,杜绝资源的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生产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以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
环境友好是指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侧重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其根本要求就是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与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就是从发展观念、消费观念和社会经济政策的环境友好性,也就是从最根本的源头预防污染的产生和生态的破坏。一切污染都是消耗资源和排放废弃物造成的,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减少资源消耗和消耗资源而不是排放废弃物。因此,环境友好型社会既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消耗,又要对消耗资源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尽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由此可见,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节能和减排两个主要方面来综合统筹社会经济活动的良性发展,其中节能是基础,减排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包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但是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二者不是并列的,一个资源节约的社会不一定是环境友好型社会,而一个环境友好型社会必然是一个资源节约的社会。建设这样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到最大效率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这种意义上讲,节能和减排成为了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通过节能与减排,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个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成,也就标志着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实现。所以,节能与减排二者共同构成了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内容,没有节能与减排相关工作的开展,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就无法解决,也就不可能建立一个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二、“节能减排”的风雨历程与“两型社会”建设
自上世纪80年代,党中央就提出了“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方针,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做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务院及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节能降耗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06年单位GDP能耗有所下降,这是自2003年以来,单位GDP能耗首次出现下降的趋势。
(一)加强对节能工作的宏观指导。研究起草并由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明确了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二)推进产业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制定水泥、铜冶炼、钢铁等行业能耗指标,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检查,开展铁合金、焦炭、电石等行业的清理整顿,依法关闭了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钢铁、小水泥、小煤矿。钢铁行业基本淘汰了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和15吨以下的小转炉;水泥行业淘汰立窑等落后水泥产能近2000万吨;焦化行业淘汰土焦、改良焦约600万吨,关闭小机焦约1000万吨;电石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70万吨;铁合金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约15万吨,煤炭行业关闭小矿井5931处,淘汰落后产能1.1 亿吨。
(三)强化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从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9个重点耗能行业中选择1000家高耗能企业作为国家重点监管企业。千家企业能源消耗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33%,占工业能源消耗量的47%。各地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千家企业的基础上扩大了重点企业范围,按照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要求,部署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开展节能监测,支持重点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四)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组织开展一批循环节能试点,利用国债资金支持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召开化工、煤炭行业循环经济经验交流会,提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促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政策措施。其中,青岛、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废旧家电回收处理试点工作均取得了积极进展。
(五)切实加强环境治理。加大对“三河三湖”、三峡库区等重点流域污水治理的投入力度,启动了松花江流域和丹江口库区水污染年防治工作,2006年共安排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244个,项目总投资187.1亿元,下发国债投资19.7 亿元。同时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污水管网、燃气管网的改造和建设。
(六)发挥经济政策对节能减排的激励作用。国务院转发了《关于完善差别电价政策的意见》,扩大了差别电价实施范围,加大了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出台了石油价格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和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利于脱硫的电价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还建立了节能专项资金,加大了节能降耗的投入力度。
通过节能和减排工作的逐步开展,使得传统的以大量资源能源消耗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所转变,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能源资源的消耗明显降低,资源的供需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同时将清洁生产与减少污染排放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从源头上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缓解了由污染物排放造成的环境压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离不开节能和减排,我国通过对能源资源的节约和对能源消耗产生废弃物的减排,全面推动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许多困难,节能减排的工作难度仍然很大。首先高耗能是由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状况所决定的,扭转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仍旧很困难,开展节能工作实非一日之功。其次高耗能、高污染也是企业设备水平落后所致,而企业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技改项目,收效不可能立竿见影。此外,制定促进节能减排的扶持政策体系,以及理顺能源资源的价格,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当前我国面临节能、减排的形势仍旧十分严峻。
三、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本世纪头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一。目前中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例如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对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社会承受能力等方面就存在严重不和谐的现象,所以我们必须深刻认清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二者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其共同点就在于基本价值观与解决问题的原则完全一致。二者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坚持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遵循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外发展的五统筹原则,主张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正是和谐社会具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大特征的具体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主要通过节约能源和加强环境来维持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二者也不能并列,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属于和谐社会。建立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好友型的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和主要内容。因此,节能和减排,既是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
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与此同时,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对于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广州市白云区岭南花园小学
2013年秋
第二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编辑:admin 时间:2012-8-17 17:19:00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这一精神,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节能减排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节能减排的形势还相当严峻。从客观上看,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很大,能源需求还在较快增长,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节能减排的能力、手段明显不足,基础薄弱。从主观上看,还存在思想认识不深入、责任落实不到位、政策措施不落实,监督检查不力、激励约束不强等情况。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第一,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节能减排的第一推动力。节约能源不是简单的减少使用,也不能降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根本上要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加快建立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撑体系,选择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技术项目,攻克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一批国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国家、部门和地方相关科技计划和专项中,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大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应用,建立相关技术的遴选、评定及推广机制。实施节能重点工程、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循环经济重点工程。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节能减排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第二,加强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加强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是有效推进节能减排的前提。要健全标准体系,改进统计监测,加强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统计,并根据污染排放新特点,完善减排统计监测和核查核算方法,统一标准和分析方法,实现监测数据共享。通过强化能力建设,为“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对重点用能单位加强管理的潜力大、见效快,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要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组织、控制,以大幅度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工业、建筑、交通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工业领域要严格执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准入标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建筑节能要科学合理改造已有建筑,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交通节能减排要重视发展公共交通,统筹发展和优化运用多种运输方式,积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能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要推广使用经济高效的节能产品,提倡绿色低碳消费,鼓励引导城乡居民形成节能环保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各类公共机构要严格遵守节能减排的各种标准和规范,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继续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第四,完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节能减排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必须有相应的体制机制作保障,形成强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此,要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高效节能产品推广、环境污染治理的支持引导作用。
(二)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第一,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要完善各项措施,严格控制增量,加大考核力度,继续强化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进一步做好加快污染物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加强机动车减排,开展农业和农村污染减排;严格监管,保证治污设施正常运行,挖掘治污潜力,提高治污效率。
第二,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重金属污染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损害很大,要对重点防控地区、行业和企业进行集中治理。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第三,着力推进重点流域领域污染综合防治。要坚持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改善水环境质量,毫不松懈地抓好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工作,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强化企业环保核查和后督查。
第四,加快环境科技创新。要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提高科技对环境保护的支撑能力;大力推进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区域性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等重大环境科技专项;把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力争在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千方百计用好现有人才,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环境科研队伍;完善环境科技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提升环境科研能力;加快推广环境科研成果,加大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力度,不断降低治理成本。
第五,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责任。环境保护是加强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各级地方政府要对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负责,切实加强环境执法和应急管理工作,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企业是污染排放的主体,也是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要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设施,严格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切实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三)维护生态安全,贵在实践、重在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的重大举措,继续搞好生态建设,首先要继续深化林业改革。其次,要认真落实《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稳步推进造林绿化。其三,要切实加强资源保护管理,包括加强以林地为核心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还要强化林火监测和火险预警响应,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完善沙尘暴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应急能力建设。
作者:范 必
来源:《经济日报》
第三篇:县交通运输局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县交通运输局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县交通运输局作为县节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政府节能工作目标任务,制定、落实节能措施,积极推进交通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及时成立县交通运输局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做到组织机构健全,领导和人员落实,任务和责任明确,保证了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开展宣传培训,提高节能意识。结合《节约能源法》、《公路法》、《道路运输条例》、《交通行业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深入开展节能减排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充分认识交通节能减排工作形势,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节能减排成为交通从业人员及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自觉行动。
三、落实节能措施,初现节能成效。我局紧密结合行业实际,制定和落实一系列工作措施,将节能减排工作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生产、行业管理各个环节。一是加快交通工程建设,改善道路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交通公路网络,提高公路通行效率,保障车辆经济运行速度,降低能源消耗;二是在交通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大填大挖,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加强美化绿化,建设生态路、环保路、景观路;三是提升运输组织管理水平,科学调控运力增长,建立和完善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对于实载率低于70% 的客运线路,不再新增运力;加强货运组织和运力调配,提高货运车辆实载率,充分发挥 物流信息平台作用,降低空驶率;四是调整公路水路运力结构。公路客运方面,加快推广农村客运经济适用车型,鼓励发展高效低耗的新型运力。公路货运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使用柴油汽车、专用车和厢式车,逐步提高在运营车辆中的比重。水路运输方面,逐步淘汰挂浆机船,升级改造佛子岭景区游船,实施油污分离、环保节能;五是限制高耗能车船进入营运市场。将车辆船舶的能耗、排放标准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指标,对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大的车辆船舶采取限制措施,积极引导运输企业淘汰更新老旧车船;六是积极推进节能新产品和代用燃料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计划对我县出租车、公交车实施油气双燃料技术改造。不仅降低经营成本,还可大幅度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提高环保水平;七是建设节约型机关,开展“增收节支效益年”活动,从节水节电、车辆节油、办公用品采购管理和公务接待等几个方面例行节约,为行业节能工作做好表率。八是组织营业性驾驶员节能技术培训,并将纳入从业资格考核内容,使节能减排成为从业人员的文明理念和自觉行动;在全县道路运输企业开展“节油驾驶技能竞赛”活动,评选优秀节能驾驶员,有效降低车辆燃油消耗量,发挥节能减排典型示范带动作用。1-7月份,全县交通运输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 6%,机关用水、用
第四篇:聚氨酯企业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聚氨酯企业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如今,很多国内外企业都是走可持续路线,发展循环经济,这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国内外化工企业也在采取积极措施,提倡节能减排,提倡绿色技术,绿色生产,绿色工艺。防水企业也不甘落后。长期以来,国外聚氨酯企业巴斯夫、陶氏、拜耳、杜邦、壳牌、赢创德固赛、朗盛等大力推广与重视节能减排,在降低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做出了积极地贡献。同样近几年,随着绿色理念的深入人心,国内聚氨酯企业北京宇阳泽丽防水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也在不断创新科技,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节能减排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任务,化工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绿色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减少危险性废弃物数量等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联盟将出席第三届国际聚氨酯高峰论坛,向业内人士介绍节能减排政策影响下的建筑保温市场发展新趋势。
北京宇阳泽丽防水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拥有世界领先的多功能进口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生产线和世界先进的环保防水涂料生产线。生产SBS防水卷材、APP防水卷材、自粘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耐根穿刺防水卷材等各类防水卷材,同时也生产聚氨酯防水涂料、JS防水涂料、丙烯酸防水涂料、SBS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堵漏灵(水不漏)等各类防水涂料。宇阳泽丽,不仅提供防水产品,更致力于打造全新的防水系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公司具有国家建筑防水专业承包二级资质,拥有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接各类大型防水工程,并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第五篇:深入推进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深入推进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2010-07-08 10:54:04 中国煤炭报 作者:王显政微博评论 浏览次数:0
字号:T|T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工业原料。煤炭产业是我国基础能源产业。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大幅增加,拉动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2003年以来,全国煤炭产量以年均2亿吨的速度增长,且煤炭生产越来越向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集中,矿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煤炭产业作为资源开采型行业,位于产业链的最前端。发展以煤为主的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是充分挖掘煤炭和与煤共伴生资源潜力,实现资源综合开发、高效利用,有效降低煤炭资源开发强度,从源头上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或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重要途径,也是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煤炭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重大战略措施。
“十一五”以来,煤炭行业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积极推进煤炭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统计,2009年我国原煤入洗量达14亿吨,入洗率达45.9%;已建成煤矸石及煤矿瓦斯综合电厂总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62.5%;矿井水复用率达61.67%;原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万元产值平均能耗较2005年下降了72.8%;原煤生产平均综合能耗下降了40.15%。
但也必须看到,煤炭行业仍然面临着结构不合理、原煤入洗率低、生产方式粗放、节能减排机制不完善、标准不健全、能源利用效率低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今年是“十一五”最后一年,也是做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准备之年。煤炭行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精神,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道路;必须坚持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努力推进煤炭工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一是树立科学产能理念,加强煤炭需求侧管理,维护煤炭总量基本平衡。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监测体系,开展行业预警研究,引导煤炭企业科学组织生产。综合考虑全国煤炭消费布局、资源开发条件、科技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容量、灾害防治能力、运输条件等多重因素,科学合理确定产能规模和资源开发强度,既要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煤炭供应,又要防止煤炭产量严重过剩,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有效的供给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重点加大主要耗煤行业的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耗能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的小机组、小高炉、小化工等落后产能,支持发展大型、低煤耗和节能环保发电机组;推广干熄焦、余热、废气等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鼓励发展大型煤化工和煤炭转化技术;鼓励按煤炭品种、用途对口消费,提
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控制炼焦用煤、优质无烟煤、优质化工用煤作为动力煤直接燃烧,充分发挥资源价值和挖掘资源利用潜力,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二是加大煤炭结构调整力度,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坚持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着力推进煤炭工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提高煤炭生产效率,有效减小环境损害。认真总结近年来煤炭资源整合、小煤矿治理整顿的经验,支持大型煤炭企业和具有资源开发潜力、基础设施完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好的煤矿为整合主体,开展煤矿技术改造,实现矿井生产现代化、系统控制自动化、综合管理信息化。以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降低生产过程能耗;以大基地和大集团的发展方式,提高煤炭资源集约开发效益,加大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投入,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矿区。
大力发展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从源头上促进节能减排。加大政策支持与扶持力度,鼓励原煤全部入洗(选),控制原煤长距离运输和直接燃烧,逐步推行按商品煤计量,统筹考虑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建设及煤焦化工产业发展,建立具有产业链发展特点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煤炭生产规划要与下游产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合理布局,促进资源消耗“减量化”,废物利用“资源化”,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煤炭与煤层气共采、煤矸石和矿井水综合利用,实现煤与共伴生资源在产业链条上“再利用、再循环”,促进节能减排。
三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提高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企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专职管理、节能计量、环境能源检测机构,配齐专职工作人员,明确责任和任务,健全节能减排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能源管理。鼓励企业根据区域资源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积极发展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循环经济产业和新兴产业,延长并拓展煤炭产业价值链。在大型矿区或煤炭集中开采区域,推动以煤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产业集群,实现集聚生产、集约发展,园区物流、能源流、技术集成,信息与基础设施共享,集中治污,提高能源、水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
支持大型煤矿配套建设洗煤厂,推广应用先进的煤炭洗选加工装备和技术工艺,鼓励煤矿原煤全部入洗(选),按市场需要、用户需求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推动企业建设区域性配煤中心,发展煤炭物流产业。结合市场发展趋势,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消化现代化煤化工技术和工艺,建设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规模效益的现代煤化工和循环经济骨干项目,推进煤炭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
鼓励企业综合开发利用煤和与煤伴生资源,支持高瓦斯、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矿实现煤与瓦斯共采,提高瓦斯的抽采利用率;以发电、生产建材、回填复垦及无害化处理为重点,鼓励发展煤矸石电厂、煤矸石制建材等高附加值的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以净化处理和达标排放为重点,实现矿井水资源化利用。
四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自主创新,为煤炭行业节能减排提供技术保障。进一步推动大型煤矿高产高效成套设备和辅助运输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加快复杂地质条件、薄煤层和难采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的攻关,提高矿井机械化水平和开采效率。推广煤矿井下高等级供电、变频和电子调速等先进技术。鼓励企业优先采用资源回收率高的煤炭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促进高效干法选煤、节水型选煤、水煤浆技术与装备的研发,组织大型筛选和洗煤关键技术的攻关,提高煤矿洗选加工整体科技水平。
研究制定煤矿节能减排技术标准体系,完善淘汰能耗高、技术落后的装备和产品目录。组织开展煤矿生产技术水平、安全保障能力、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能源消耗高、产品附加值低、环境污染严重的煤矿多种经营项目。
五是积极推进煤炭清洁生产与高效利用,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煤炭清洁生产与高效利用涉及从煤炭生产、加工、储运、转化和利用的全过程,是一个从资源开发到终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条。要进一步加强煤炭产业链协调发展政策和机制研究,推进煤炭上下游产业集约化发展;研究建立适合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和消费特点的,以资源开发为龙头,相关产业合理布局,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加大政策扶持与约束机制建设力度,鼓励发展煤炭绿色开采技术,优化矿井开拓布局,减少井巷工程量。推广矸石井下充填新工艺,发展矸石充填技术,减少矸石排放。严格执行煤矿瓦斯“先抽后采”规定,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发展保水开采技术,合理保护矿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鼓励煤矸石、煤泥、瓦斯等综合利用电厂建设,支持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和装备。研究制定和完善煤矿区土地复垦技术标准,鼓励煤炭企业加大环境治理投入,美化矿区生态环境。
六是加强行业节能减排宣传、教育,表彰奖励先进、加强监督,增强从业人员节能减排意识。煤炭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以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产业、促进节能减排为主旨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具有煤炭产业特点的节能、降耗和环保知识,进一步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矿区建设及绿色企业建设,开展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活动,推进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作用,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企业业绩考核和行业评先树优的基本条件,在全行业逐渐形成以节能减排为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