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屯村2011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20:0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落花屯村2011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落花屯村2011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第一篇:落花屯村2011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落花屯村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落花屯认真贯彻湄潭县新农村会议精神,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了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在宣传发动上突出了广泛性,在安排部署上突出了整体性,在结合实际上突出了针对性,在形式载体上突出了创造性,在狠抓落实上突出了实效性,创新领导机制,找准工作切入点,全面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全体党员和广大村民共同支持和配合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为工作路径;抓点示范、连线扩面、整体推进的思路;以村组干道的硬化、村庄美化、绿化、改水、改厕、规划新街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中央20字方针要求,带领和团结全村村民,大力实施年初确定的各项实事工程,不断强化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三项建设,使我村村级集体经济和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增强合力,是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 按照乡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工作的部署,在此我村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把新农村建设当作一项中心工作来抓。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党总支的核心领导作用、村民代表的支撑作用、村干部的服务作用和村级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调整我村产业发展结构,拉动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村级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村级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

二、深入调查,摸清村情,制定计划,是我村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

我们着眼于农村生产力的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新提高、社会文明进步的新风尚、生态环境良好的新面貌、依法民主管理的新体系等方面的内容,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要求,围绕农村“产业集中化、农民社区化、生产规模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基本思路。根据本村实情,制定了以下工作目标和措施:

1、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首先是加强班子建设,结合农村践行宗旨教育活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20字方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进一步深入开展村党支部书记“双带致富”和党员“十带头”活动,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监督委员会运作机制,提高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的素质。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普遍掌握1—2门致富技术,重视农村无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并按l:1的要求配备村级后备干部。

2、推动经济快速发展,面向市场,立足实际,用产业化的思路经营农业,用市场化的思维调整种养结构,用科学化的手段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重点抓好种养殖、种植、个体经营三大产业建设,实现全村做大做强富民产业,确保农民增收。

3、全面推进社区文明新村建设,加大对村级基础设施的建设。年底力争争创县级卫生村达标。

4、进一步加快农民知识化工程。针对农民文化偏低、技术单一的问题,借助依托远程教育这一平台,全方位地举办各类农业技术、科普培训班,今年完成500人次的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全村农民的知识水平。

三、筹集资金,抓好落实是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着力点

新农村建设工作内容多、标准高,需要投入的精力和财力很大,为确保新农村建设进度和质量,我村党总支、村委会正确面对新形势,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用各种方式充分利用好地理的优势,加强全村实事工程建设步伐,积极为村民办实事,今年投入156万元用于全村实事工程。其中用于村道维修27万元,完成道路硬化1万平方米;用于创建卫生所和村级办公阵地投入76万元;用于办公室装修和办公室环境整治53万元;

四、构建和谐,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是我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中心点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一年来,注重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工作政策,认真妥善调处农村因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全村社会稳定。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各项工作;

1、面对矛盾纠纷增多,治安问题增多,安全隐患增多现象,首先加强治安防范、强化队伍建设,发挥治保调解组织和群防群治的作用,加强日常矛盾排查调处工作,提高调解水平,提高调解队伍素质,提高调解工作效率,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消灭在萌芽中;其次,我村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对村级联防队力量建设,四月份,调整充实联防队伍,我村现有专兼职联防工作人员30人,每天晚上安排义务巡逻在全村各居住区周围轮流开展巡逻,确保一方平安。

2、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针对本村外来流动人口多,积极完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服务运行机制,严格流动人口登记发证制度和长效管理制度,今年来,我村村民出租房屋无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3、深入开展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村民的法制意识大大提高,法律法制知识增强,逐步形成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财产权益。能够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使本村辖区内未发现刑事案件。

4、实施八大保障制度,对失无收入无保障人员完善了农保、养老保险、低保等制度,做到人人有保障。完善了农村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村覆盖率达95%。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一年的实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二是“四化”工作发展不平衡,农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相对较快,社会和谐化建设初见成效,住房新型化建设由于受土地政策和资金的制约,发展相对较慢,规划实施中部分村民要求建房难以启动。三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四是村级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困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六、明年工作打算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我们决心在2012年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村的具体实际,加强干部队伍的领导,取长补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结合农村党员教育活动,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2、扎实抓好“三个工程”,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以经济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寨、富裕村寨、和谐村寨建设进程,加快“四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3、要切实发挥好“党总支统一领导、村委会齐抓共管、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4、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我村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2011年12月30日

第二篇:(朝阳屯)新农村建设材料

里仰村(朝阳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基本情况

里仰村地处合山市西北面,与矿务局东矿相邻,与忻城县接壤,是合山市较为边远的山区。该村辖8个自然屯,户数362户,人口1620人,(其中朝阳屯36户,165人),土地面积2820亩,全部是旱地,均分布在半高寒山区。今年以来,自我村朝阳屯被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以基础设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改善农村面貌

抢抓机遇,把握先发优势。我村是自治区列为的贫困村之一,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各挂点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下,享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朝阳屯是2002年得到上级资金从老里朝屯搬迁出来的,这些年来,我们立足把握这种先发优势,抢抓种机遇,努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争取到市扶贫办资金约4万元,发动本屯群众投工投劳修建朝阳桥,现已基本竣工;争取扶贫资金,大搞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家园建设,修建沼气30个,现已有15个投入使用,并相应进行了改水、改厕、改圈,使村民生活环境有了明显的提高;争取奖金修朝阳屯级路及蔗区路5公里,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突破口,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培养科技型农民。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为目标,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近年来,我村委积极联系并聘请市、镇等有关法律、科技专家到村、屯进行培训、指导,通过以上途径,努力提高村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及掌握1-2门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村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

第三篇:X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X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进程,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有序发展。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现将我村建设情况作如下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状况

XX村属于平原老区,现有x个自然屯,x个村民组,农村户数xx户,人口xxxx人(外出人口有xxxx人),其中劳动力xxxx人(已转移出劳动力xxxx人),现有耕地xxxx亩。大中型农机具xx台xx台四轮车,到目前为止,奶牛存栏xxxx头。

(二)社会经济状况

XX村主要产业是耕地植种业为主,以养奶牛、猪、养鸡、养羊为畜牧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二、四星级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按照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具体要求标准,结合XX村的实际情况,通过征求百姓意见,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全村共修筑通屯硬化路面16.6公里;全村620户群众都看上了有线电视,吃上了自来水;改造泥草房118户,建三位一体沼气池80个,露天沼气池23个。全村规划道路5400延长米,扩宽道路4400延长米,缩回水泥结构大墙3200延长米,掉掉仓房26个,扒掉猪圈54个,拆除厕所130多个,搬走柴草垛200多处,散粪集中堆放1千多立方米,为两个中心屯农户焊铁艺栅栏3820延长米,修建进户桥126个,建公厕4处,落成1个207平方米的洗浴中心,完成16户群众的泥草房改造。建奶站1处306平方米,建牧场1处700平方米,改造牧场600平方米,建牧场化验室等设备150平方米,打一眼小机井供奶站牧场使用,建一个大沼气池能带50户,风烛残年奶站牧场打水泥硬化道路300延长米,修建中心屯2条巷道、建U型槽路边沟2200延长米,完善休闲文化广场1200平方米。

为有效增加农民群众收入,村党支部多措并举:积极响应上级号如,大力发展奶牛生产,村干部带头,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全村奶牛存栏260多头,为造应农业生产发展要求,XX村大力堆行土地规经营,现规模经营面积已达到3400多亩;2008年组建了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具有党员身份的村委会主任梁树森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吸纳16户农户入社。涉及土地1700亩,用八统一模式(机耕、资金、物资、技术、管理、收获、分配、销售)对入社耕地进行管理。

在向外转移全村富余劳动力的同时,村党支部还借助海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本村的优势,积极和海昌公司协调,输送本村20余名劳动力到公司工作,现在这些人每个月有1400多元的稳定收入。仅三组整组推进1700多亩地外,一个组的劳力在外一年挣回80多万元,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8100多元。

三、主要做法

1、种植业生产:继续推广绿色大豆种植面积及连片粘玉米和直播玉米种植面积,达到规模经营1.1万亩,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大机械作用,适当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经济作物,大力发展水稻产业,改低洼地变水田,利用废弃地、沼泽地改造成水田,扩大水稻面积,扶持水田机械大户,使水田整地、喷药、收获使用大型机械,改善耕作条件,增加效益,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总产值达到979万元。

2、畜牧业生产:继续鼓励扩大奶牛养殖量,增加生猪及家禽的养殖,总产值达到870万元。

3、二、三产业及劳转收入达到435万元。

4、基础设施建设 一、二组泥草房改造18户,共计1800平方米;美化环境修建花池10个,提高村民生活环境卫生;修建四组垃圾投放池8个,修建进户小桥50座;安装四组铁艺栅栏800米。

四、保证措施

为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XX村两委班子本着“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的原则,积极做好发动工作,充分调动本村群众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开展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XX村特成立了组织领导: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

第四篇:村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总结

木河乡下庞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木河乡下庞村地处张家川县城西部,距县城1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张蔡公路从村中穿过,属张家川县浅山地区,境内海拔1650米,年降雨量600毫米,年平均气温7.5摄氏度,无霜期168天,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292户,1460人,其中劳动力584人,耕地面积2272亩,粮田面积1686亩,人工牧草面积400亩,全村共存栏大家畜牛1146头,羊876只,2007年,人均占有粮食320千克,人均纯收入1900元。

2006年,下庞村被列入县级新农村示范村,2008年,被列为市级新农村示范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五大新任务”要求,乡、村两级分工负责,因地制宜,综合规划,依托资源优势,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产业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益事业等为主,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下,下庞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8年,累计投资达460.35万元,其中市上投资6万元,县上投资118万元,部门投资45.65万元,招商引资150万元,群众自筹140.7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扩大规模养殖,招商引资,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经过一年努力,全面完成了投资项目的落实,为把新农村建设推进更高一步奠定了基础,总结以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围绕持续发展,在科学规划上下工夫。

下庞村在新农村建设,以可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结合本村实际,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经过充分论证,对新农村建设内容进行认真科学规划,分步建设。第一步,规划产业,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即抓三个产业:一,抓种植业,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扩大规模经营,形成小麦、冬油菜良种繁殖培育基地;二,抓畜牧养殖业,从引进改善饲草料入手,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收入效益;三,抓招商引资,培育劳务输出基地。第二步,加强基础设施,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第三步,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第四步,整治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

二,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制约着全村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是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期盼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是大力抓农田基建工作,使梯田达到80%以上;二是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完成38公里的农机路修建;三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实施退耕还林186亩,这些不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为推进建立现代农业提供了保障;四,针对行路难问题,投资7.5万元,完成大庄阳2.5公里硬化及下风营、下庞1030米道路拓宽;五是结合今年灾后重建,投资236万元(县财政投资118万元,群众自筹118万元),完成59户灾民建房;六是结合“三清五改”工作,于2007年完成150口沼气池建设,并建立垃圾点3处,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着力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是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种植观念结构单一,是制约农民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狠抓种植业结构调整,走粮食、经济并举的发展路子,今年投资10万元,实施100亩架豆王种植示范点,200亩蔬菜及500亩地膜玉米套种西葫芦,亩均增收300元;二是建立种子培育基地,增加农业效益,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加大农业投资,今年良种投资7万元,建立1050亩优质小麦,200亩冬油菜籽种繁育基地,亩均可增收200元;三是按自然条件合理布局,现已形成山顶油菜加洋芋,半山腰种小麦,川区玉米加蔬菜的产业带;四是依托整村推进项目与农村互助协会发展基金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全村2008年出栏大家畜牛705头,羊626只,畜牧业收入达263万元,占全村经济收入的37%,从而使粮食、经济、畜牧达到了1;1;1的平衡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建立创造了可持续协调的发展,也为解决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四,积极开展劳务输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人多地少是制约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大因素,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充分发挥劳务站作用,广泛提供劳务信息,今年,累计输出劳动力300人(次),同时,积极开展照商引资项目,与山东客商签约投资150万元的永锋建材厂已落户下庞村,并已开机生产,可解决150余人的就业问题,统计今年劳务收入达320万元,劳务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极大比重,成为我村的又一大产业支柱。

五,积极发展公益事业,大力关注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问题,因此,我们从“执政为民”的高度政治观念出发,积极发展公益事业,按照农村建设“八通六有”的要求,实施了人饮工程,农网改造工程,通电话工程,并建立远程教育点,并不断改善村小学条件,今年又投资8万元新建村卫生所一处,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机制,极大方便了群众能够用水、用电、行路、上学、就医难等问题。村文化室的建立,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生活,村多种民营合作社、农村互助发展协会也开展了多项便民服务措施。

六,从提高农民素质入手,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把农民培养成为一支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素质高的队伍,是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民的根本要求,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一是利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东风,在全村开展了学理论,学政策的大活动,使广大群众对国家方针政策有了了解,对发展吃了定心丸;二是结合现代远程教育和送文化、送科技、送医三下乡活动,在群众中广泛开展科技、医疗卫生、致富信息等活动,使群众掌握了致富信息,获取了致富门路,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三是开展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制订村规民约,加强民主管理,开展和谐家庭、环境卫生等评议活动,增强了群众法制意识与大局意识,形成了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大好局面。

七,加强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指导在县,主抓在乡,落实在村,农民参与”是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为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工作顺利开展,村上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实行强化领导,分工负责,协调运作的机制,并积极发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形成了齐抓共建的局面,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定的组织保障,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结以来,我们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仍存在很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容整洁工作做的不到位,下风营、下庞主干道未硬化,小巷道硬化没有开展,庭院美化不够;二是对新型能源开发力度不够;三是旱作农作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跟上,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四是信息服务跟不上;五是个别项目超计划实施,致使项目已建成,但资金没有着落。

下一步主要打算抓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积极争取项目,完成下风营、下庞主干道及三个自然村小巷道的硬化;二是从整洁村容村貌入手,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加强绿化工作;三是积极争取项目,实施下庞塬、风营梁的旱作滴灌工程;四是争取项目,配套一池三改成果,开发太阳能资源;五是充分发挥综合协会功能,在信息服务上方便群众,做好产、销一体化;六是在市上验收基础上,做好申报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工作。

总之,我们将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参与下,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知道方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下庞村的新农村建设推向新高峰。

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今年,市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严格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总体要求,突出“两大重点”,坚持“四个结合”,推动“四大创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使全市的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突出两大重点:一是突出示范村建设。从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每个示范村培育了2一3个主导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达到13%以上。建立了以产业协会为主的中介服务机构和市场流通体系,提高了促进示范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18个示范村着力设施了村村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公路、通自来水、农村电网改造、“一池三改”和村庄绿化的“五通两改一化”工程,各示范村基本实现了“五通(通油路或等级砂砾路、通自来水和班次车、80%的农户通电话、100%的农户通广播电视)和“两化”(生活环境净化、村庄绿化)。二是突出科学编制规划。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完成县(区)、乡、村三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强了村庄布局规划,重点完成了18个示范村的村庄布局规划,明确了各示范村的居民居住区和主要街道布局等,绘制了发展蓝图。

始终做到“四大结合”:一是把新农村建设与实施重点项目相结合。采取项目捆绑、资金捆投的措施,对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效益示范、畜牧改良、农田水利、饮水解困及公共事业等建设项目,实施“政府统筹、捆绑使用、定向投放”,通过重大项目带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与开展村企互动活动相结合。按照自治区关于开展“村企互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马铃薯、草畜产业和劳动力等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鼓励、引导、动员和支持市内外各类企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综合带动效应,在企业与行政村或基地所在村之间,建立有组织、长期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村企互动、优势互补,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标。三是与农村危房危窑改造项目相结合。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的原则,以示范村为重点,集中安排危房改造项目资金,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亮点村。三是与发展设施农业相结合。以清水河、葫芦河、渝河、泾河、红茹河等流域为重点,按照培育“辣椒村”、“西红柿村”、“韭菜村”等“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和“抓川、进山”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使之成为全市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着力推动四大创新:一是创新对农民的培训方式。首先,分层次培训农民。加强对村干部和农村“能人”的培训,通过村干部和“能人”的带动,一带十,十带百,让更多的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其次,根据农民普遍存在“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心理,按照“县(区)有科技示范园区、乡有示范点、村有示范户”的总体要求,结合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建立县(区)、乡、村三级科技示范推广体系。让农民通过示范区(点),亲自感受科技效果,再通过示范户的实践操作和示范引导,掌握运用农业科技知识。建立农村技术服务体系。第三,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示范基地+农户”、“农业科技人员+农户”的模式,建立服务农民的长效机制。二是创新建设机制。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五补一免”和“两免一补”等惠农政策。巩固和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村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积极鼓励土地经营权有偿、有序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发展二、三产业方面,引导农民采取入股集资的办法,大力发展股份合作经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对水利设施和荒沟荒滩等公共资源,按照“谁管理、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进行经营管理,让其更好地发挥效益。三是创新融资手段。对于示范村主干道的硬化、亮化、绿化等一些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取农民集资、社会捐资、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对文化娱乐室、自来水、农田灌溉设施等公用性基础设施项目,按照“谁建设、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大量挖掘和充分利用民间资金进行建设。建立和完善贷款担保机制和机构,在最大限度降低贷款风险系数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对农民在兴办企业和第三产业方面贷款支持力度,同时给予利率和还贷期限等方面的优惠照顾。四是创新考核方式。市委、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列入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每季一通报、半年一初评、年终一总评的考核机制,每年底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市直相关单位进行考核,并实现严格的奖惩制度,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第五篇:园子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南园子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南园子村位于县城所在地,在县城南部,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网络,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张同公路横贯东西,天走公路纵穿南北,北依京包铁路,南园子村全村共670户2061口人,耕地面积1275亩,其中水浇地面积1255亩。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园子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准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综合实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村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气象。

该村主导产业有蔬菜种植户200多户,个体运输业80户,个体建筑业15户,个体工商户50户,劳动输出3000多人。预计今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8078万元,人均纯收入2329元,粮食总产达260吨,比上年增长10.2%。

一、新农村建设主要措施

(一)抓长远规划,建立持续机制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党在农村的一项重大决策,我村是全省首批划定的85个新农村重点示范村之一,为此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新农村建

设领导组,并制定了2008年新农村建设规划,确立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户办工程等目标,理清了工作思路,克服了工作盲目性,增强了工作指导性。

(二)抓好宣传工作,谋求群众支持

新农村建设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惠及到全村每一个人,由于此项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取得群众支持和配合是至关重要的,我村采取印发宣传单、标语、墙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政府的优惠政策,群众自筹50余万元,掀起了群众自愿出资参与建设的热潮,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抓好质量监督,强化干部责任

新农村建设是民心工程,为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做好,让群众满意,首先我们明确示范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并成立质量监理领导组,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杜绝干部在建设过程中徇私舞弊,让具备建筑资质的企业承担建设任务,有效地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

(四)抓好建设标准,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好新农村建设成果。首先着眼与长远在建设标准上一是起步要高,二是要适应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求,不搞重复建设,不搞垃圾工程,坚持示范村建设高标准起步,该村建成了“新农村体育文化广场”一处,起到了较大示范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成果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农民增产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该村结合实际,发挥区位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基本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和移动大棚蔬菜种植两大特色产业的“一村一品”,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1、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产业快速发展。该村现有耕地1275亩,人均0.6亩,发展高效高产农业势在必行,今年在镇村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园子村通过农民自筹,政府协调贷款等形式,投资1223.2万元,占地300亩,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200栋,项目分两期完成,2009年完成60栋,2010年完成140栋,修建蔬菜大棚通道6条4000米,铺设节水管道2000米,架设照明线路1000米,栽植各类风景树2600株,并邀请县里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培训3期,现场指导讲解及发放蔬菜种植技术书籍受训群众达800人次。专门成立了蔬菜种植业协会,协会负责协调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等,为农民增收做好了基础工作,同时在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新发展了“南园子富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覆盖带动农户面积达80%,起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作用,大力推动了该村蔬菜产业的发展,该项目的建成是一处高标准现代化农业园区,建成了蔬菜“一村一品”示范村,为全镇新农村建设发展“一村一品”奠定了基础。预计该村就此一项全年可实现纯收入达320万元,人均增加纯

收入1600元。

2、发展可移动蔬菜大棚,促进白色革命。

可移动蔬菜大棚是近年来新发展以来的一项新型产业,它的特点是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风险小、可移动。近几年镇党委、镇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多次带领干部及部分群众跑山东寿光参观学习,汲取人家先进蔬菜种植经验,到附近阳高县实地参观移动大棚蔬菜种植模式,在全镇进行了积极推广,镇里专门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农民发展移动大棚给农户每棚补贴1000元,协调信用社给农户每棚贷款3000元,该村今年发展移动蔬菜大棚45个,每棚每年收入6000多元,当年可收回全部投资,仅此项全村当年可增加收入27万元。

(二)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近几年来,该村通过自筹和部门帮扶以及镇政府等多种形式筹集400多万元建设资金,巩固和加强村级的基础改造建设。

1、村委阵地建设和体育文化广场建设。

2004年到2008年,共投资80多万元对村两委阵地进行改善和新建、修缮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会议室等共16间,新建农业科技图书阅览室2间,办公设施配套齐全,硬化村委会大院800多平方米,栽植风景树50株,安装照明灯5盏。2007年至2009年共投资100万元建设占地20亩 的农民体育文化广场一处,主要是为村民提供健身、休闲、娱乐运动的场所,新建农村大戏台一个,新建电教室、图书室5间,新建篮球场一个,新建健身运动场地500平方米,并配套健身器材10套,建设凉亭一个,长廓20米,步行道320米,栽植各类风景树3000多株,种植花草1800平方米。可以说这两项工程是全镇形象工程,新农民建设的样板工程,是全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2、村庄道路,水利和庭院建设

近年来,镇村两级加大了村庄道路建设,通过多方筹资硬化该村主干街道13条6.5公里,安装路灯80盏,栽植各类风景树500多株。农田、水利工程不断加强,新打机井3眼,铺设节水管道1000米,受益耕地面积500亩,整理工地300亩,目前全村农业基础设施运转良好,已初步形成了现代农业雏形,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提高了旱涝保收的能力。庭院建设,新建沼气池35座,建垃圾池10个,设圈50户,实现了人畜分离,庭院栽植各类经济林3000株,自来水覆盖面增大,农村安全饮水率达100%,实现了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目标。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确保村民安居乐业

1、农村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100%。2007年,由南园大队和教委投资10万余元重修学校,对40间房全部进行了修缮,2008年投资1.5万元为学校配置电脑,成立了电教室。进一步改善了南园子小学的办学条件,今年又成立了

关心下一代领导组,教育、关心帮助下一代健康成长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材。

2、农村卫生事业及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巩固和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和基本保证制度,到2009年,南园子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共有“五保户”32户,供养率达95%,保障了群众“看病难”和基本生活。

3、新型农民培养。2006年,新建二间文化室,添置农村适用技术书籍1000余册,配备了电视、电脑及卫星接收设备,组织村民接受远程知识教育,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2008年,组织农民工培训,电焊、瓦工、驾驶等技术培训,在全村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村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1、党的建设得到纵深推进,南园子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不断强化班子战斗力,提高办公效率,提升班子综合形象。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会,民主生活会,村务工作班子成员互相通气,集体决策。

2、民主建设进一步增强。南园子村扎实开展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实行一事一议制,重大事项实行村民议事会制,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法制建设持久开展,南园子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强化了村民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营造了学法、懂法用法、护法的良好氛围,提高了依法治村水平。

4、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农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公平正义在南园子村得到弘扬,“好媳妇、好婆婆”不断涌现,得到广大村民的认可。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南园子村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和信访稳定制度,大事小事不出村,积极为村民调解矛盾。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在农村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南园子村重点工作之一。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南园子村给继续深入开展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南园子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下载落花屯村2011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落花屯村2011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岚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大岚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宜黄县棠阴镇大岚村,位于棠阴镇南部,离镇政府所在地7.5公里。辖5个村小组,175户,672人,现有党员21名,其中女党员3名。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村党支部、村......

    2011X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XX区XX镇XX村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XX村位于九龙江北溪南岸,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500亩,山地350亩,辖两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93户,2754人。全村有粮食加工企业30家,饲......

    东山屯村2012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2(xiexiebang推荐)

    东山屯村2012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和落实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推动新农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根据上级有......

    同奔小康路——锦屏县雷屯村新农村建设纪实

    同奔小康路——锦屏县雷屯村新农村建设 纪实不见炊烟起,却闻饭菜香;村道宽敞整洁,有线电视普及率100%,全村177户,家家户户参加改水、改厕、改厨、改灶、改圈、推广使用沼气的“五......

    x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五篇范文

    xx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xx村位于xx镇东南部,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辖xx个村民小组,xxx户农户,xxxx人,劳动力xxx人。全村耕地面积xxxx亩,其中水田xxx亩,林地面积xxx亩,退耕还林面积xxx亩......

    天平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5篇

    天平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天平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紧扣炎帝线生态观光产业示范带建设主题,全村上下团结一致融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取得了......

    枞岭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枞岭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枞岭村党支部、村委会 枞岭村位于涧池镇月河以南, 南接新华、民主,西与五星村相隔。全村1148人、334户,5个村民小组, 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超900余万元......

    18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

    2018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 2006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2007-12-08 18:03:3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2006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2006年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总结2006年......